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100dd5f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a.png)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2.掌握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其产物;3.了解细胞呼吸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关系;4.学会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锥形瓶、石蜡、氢氧化钠溶液、无水测重瓶、恒温器、滤纸、打火机等;2.实验材料:葡萄糖溶液、酵母粉、苹果、试纸等;3.多媒体教具:投影仪、计算机等。
三、教学过程1.细胞呼吸的概念及意义(10分钟)通过多媒体教具展示细胞呼吸的概念及其在生物体内的意义,引导学生讨论与分享。
2.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其产物(20分钟)通过多媒体教具演示细胞呼吸的过程,并详细介绍该过程中产生的三种产物: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
3.细胞呼吸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关系(15分钟)分组讨论:请学生组成小组,讨论并总结细胞呼吸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关系,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4.实验探究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25分钟)4.1实验一:温度的影响步骤:(1)将相同体积的酵母粉和葡萄糖溶液分别加入两个试管中。
(2)用水浴将一个试管保持在常温下,将另一个试管放入恒温器中保持在较高温度下。
(3)记录两个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并观察结果。
(4)思考与讨论:温度对细胞呼吸有何影响?为什么?4.2实验二:氧气浓度的影响步骤:(1)在一个锥形瓶中加入少量酵母粉和葡萄糖溶液,并将其放入无水测重瓶中。
(2)通过倒置法将无水测重瓶完全覆盖。
观察过程并记录结果。
(3)思考与讨论:氧气浓度对细胞呼吸有何影响?为什么?5.细胞呼吸方程式的推导(1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并推导细胞呼吸的方程式:C6H12O6+6O2→6CO2+6H2O+ATP。
解释方程式中各项的意义和作用。
6.总结与延伸(15分钟)6.1小结:通过学习和实验,总结细胞呼吸的过程和作用,并归纳细胞呼吸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关系。
四、教学效果评价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写出实验的目的、步骤、结果和结论,并进行合理解释;2.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的理解程度和满意度。
细胞呼吸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细胞呼吸的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90ee8c5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4.png)
细胞呼吸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细胞呼吸的教学课题:细胞呼吸年级:高中生物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和原理;2.掌握细胞呼吸的方程式及关键词汇;3.理解细胞呼吸与其他生物过程的关联;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知识储备:熟悉细胞呼吸的原理和过程;2.教学材料:课件、视频、实验器材等;3.教学环境:教室、实验室;4.学生素材:教材、笔记、教学工具。
教学步骤:引入1.引入:通过展示一幅呼吸过程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细胞呼吸的兴趣,并与他们讨论与其相关的问题。
知识讲解2.讲解:利用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细胞呼吸的定义、原理和主要过程。
强调细胞呼吸方程式及关键词汇,比如葡萄糖、ATP、线粒体等。
实验演示3.实验演示:在实验室中进行一个简单的呼吸实验,如酵母发酵和呼吸管实验。
演示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并解释实验结果与细胞呼吸的关系。
学生探究4.学生探究: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提出关于细胞呼吸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进行调查和研究,收集相关的实验数据和材料,加深对细胞呼吸的理解。
展示总结5.展示总结: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包括实验数据、结论和对细胞呼吸的理解。
通过讨论和对比,总结细胞呼吸的重要概念和关键点,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课堂巩固6.课堂巩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题目,如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细胞呼吸对生物的意义等,以检查学生对细胞呼吸的深入理解。
反思:1.教学设计方面,通过引入图片和实验演示,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细胞呼吸的过程和原理;2.在课堂探究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调查和探索细胞呼吸,从实验数据和材料中搜集信息,加深了对细胞呼吸的理解;4.在评估中,可以采取不同形式和难度的问题,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并检查学生对细胞呼吸的理解程度。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和过程,掌握细胞呼吸的方程式和关键词汇,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b9df7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b4.png)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
教学内容:
1. 细胞呼吸的概念
2. 细胞内的呼吸器官
3. 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糖解作用、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
4. 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
教学目标:
1. 理解细胞呼吸的意义和过程
2. 掌握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和各阶段的功能
3. 知道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表或实验案例引导学生讨论细胞呼吸的作用
2. 教学:讲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基本过程,介绍细胞内的呼吸器官
3. 实验:通过简单的模拟实验或视频展示,让学生观察细胞呼吸的过程
4. 练习:让学生完成相关细胞呼吸的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5. 总结:回顾细胞呼吸的重点,强调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教学资源:
1. 课堂板书、PPT等教学工具
2. 实验材料和视频资料
3. 练习题和答案解析
评价方式:
1. 课堂参与: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提问等
2. 练习题考核:学生对于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学生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延伸拓展:
1. 细胞呼吸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
2. 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3. 呼吸链中氧气的作用
教案结束。
《细胞呼吸教案》
![《细胞呼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bd1c9b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e.png)
《细胞呼吸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和产物。
3. 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2. 细胞呼吸的类型a. 有氧呼吸b. 无氧呼吸3. 细胞呼吸的过程a. 有氧呼吸的过程b. 无氧呼吸的过程4. 细胞呼吸的产物a. 有氧呼吸的产物b. 无氧呼吸的产物5. 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过程和产物,以及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细胞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的意义和作用。
2. 利用图解和动画演示细胞呼吸的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呼吸的现象。
4. 组织讨论,让学生探讨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图解和动画资源。
2. 实验材料和设备:如酵母菌、葡萄糖、试管、澄清石灰水等。
3. 教学卡片或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过程和产物,结合图解和动画进行演示。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细胞呼吸的现象,如酵母菌发酵实验。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作物种植、发酵食品制作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细胞呼吸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堂所学,完成练习题,巩固对细胞呼吸的理解。
2.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给予指导和鼓励。
八、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与其他生物代谢过程的关系。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调查和了解细胞呼吸在生产中的应用,如发酵面包、酿酒等。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db739d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9.png)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学设计《细胞呼吸》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七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识记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生理意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区别和联系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④利用课后的研究性课题适当扩展学生的认知面,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产、生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教学中,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重点有氧呼吸教学难点有氧呼吸取100克玉米种子平均分成两份装入两个相同的容器中:一段时间后,A容器中的温度无明显变化而B容器中有发热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提出课题:第七节细胞呼吸探究新课:提出问题:什么是细胞呼吸?它包括哪几种类型?请同学阅读教材72页找出答案。
教师订正并强调关键词:“细胞内”、“氧化分解”、“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能量”。
提出问题:有氧呼吸怎样进行?投影展示:分步展示有氧呼吸全过程的三个阶段:然后安排学生自学教材72页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分析并讨论:(投影展示以下自学提纲)①有氧呼吸的产物CO2和H2O分别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几阶段?②其中CO2中的C元素来自于哪种反应物?H2O中的O元素来自于哪种反应物?③哪几个阶段有[H]产生?其去向如何?④哪几个阶段有能量产生?最多的是第几阶段?⑤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自学完毕,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①CO2和H2O分别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②CO2中的C元素来自于反应物葡萄糖,H2O中的O元素来自于反应物O2③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产生[H],用于第三阶段与氧结合形成H2O④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产生能量,其中第三阶段能量释放最多⑤有氧呼吸中的物质变化是有机物氧化分解成无机物,能量由葡萄糖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处理发现的问题。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d08493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7.png)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1一、教材内容分析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
“细胞呼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第三节的内容。
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呼吸作用的概念,再重点讲述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三大部分内容,为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
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酶、ATP等内容紧密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
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提出并解决疑惑,敏锐地发现生成性问题,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本节课所揭示的细胞呼吸的本质,使知识结构完整化、逻辑化、系统化,并能在一定范围内迁移应用。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探讨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培养归纳、分析、比较的能力;通过资料和图片阅读。
思考讨论,问题探究等活动,培养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生命科学价值观。
细胞的呼吸作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细胞的呼吸作用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ba9fe7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51.png)
教案:细胞的呼吸作用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细胞呼吸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细胞呼吸的定义和意义。
细胞呼吸的类型和过程。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的意义。
使用图片和动画展示细胞呼吸的过程。
1.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基本功能和能量需求。
提出问题:“细胞如何获取能量?”引发学生思考。
使用图片和动画展示细胞呼吸的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细胞呼吸的类型和过程。
1.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总结报告,评估学生对细胞呼吸的理解。
第二章:有氧呼吸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有氧呼吸的概念和过程。
培养学生对有氧呼吸的深入理解。
2.2 教学内容有氧呼吸的定义和过程。
有氧呼吸的产物和能量释放。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讨论法,深入理解有氧呼吸的过程。
使用实验视频和动画展示有氧呼吸的实验过程。
2.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有氧呼吸的概念和过程。
播放实验视频,展示有氧呼吸的实验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模拟,体验有氧呼吸的过程。
2.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有氧呼吸的理解。
第三章:无氧呼吸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无氧呼吸的概念和过程。
培养学生对无氧呼吸的深入理解。
3.2 教学内容无氧呼吸的定义和过程。
无氧呼吸的产物和能量释放。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讨论法,深入理解无氧呼吸的过程。
使用实验视频和动画展示无氧呼吸的实验过程。
3.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无氧呼吸的概念和过程。
播放实验视频,展示无氧呼吸的实验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模拟,体验无氧呼吸的过程。
3.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无氧呼吸的理解。
第四章:细胞呼吸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细胞呼吸 教学设计
![细胞呼吸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4d98ea5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2.png)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细胞呼吸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其重要性。
2. 能力目标:能够描述和解释细胞呼吸的过程,理解细胞呼吸与能量释放之间的关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和珍惜之情。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小实验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上,老师准备好两个气球,将一个气球填满空气,另一个气球只填一半空气。
然后请两个同学分别将两个气球放在自己的嘴里,同时用力吹气,观察两个气球的反应,并请他们表达感受。
通过这个实验,引出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呼吸?”2. 感性认知(10分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细胞呼吸的过程。
使用多媒体展示细胞呼吸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细胞呼吸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与能量释放的关系。
3. 理性认知(3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细胞呼吸的实验,并观察测量结果。
每个小组分别准备一个玻璃瓶和一支蜡烛,将蜡烛点燃并放入瓶中,然后用瓶塞密封好,观察一段时间后,观察蜡烛熄灭的原因。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理解组织细胞进行呼吸时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
4. 深化理解(20分钟):通过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化对细胞呼吸的理解。
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如“细胞为什么需要呼吸?”“细胞呼吸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如果没有细胞呼吸会怎么样?”等等,让学生分组或整体进行讨论和解答,从而巩固学生对细胞呼吸的理解。
5. 拓展应用(15分钟):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拓展应用细胞呼吸的知识。
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选择一个与细胞呼吸相关的实际例子,例如:长时间进行激烈运动后,人会感到疲劳是为什么?或者使用胎动带来说孕妇也可以做一个扩展探讨。
学生可以自己进行调查和研究,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和分享。
6. 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回顾和总结,让学生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重要性进行简洁清晰的概括。
老师梳理学生的观点和思路,总结细胞呼吸的定义和作用,提醒学生需要反复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教学设计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3fcfadf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f2.png)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
(2)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化学反应式。
(3)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细胞呼吸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关注。
(2)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活动的复杂性和有序性,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2)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
(2)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每天都需要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这些能量从哪里来呢?”从而引出细胞呼吸的主题。
(二)新课讲授1、细胞呼吸的概念结合生活实例,如人的呼吸、食物的消化等,讲解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 ATP 的过程。
2、细胞呼吸的类型(1)有氧呼吸①展示有氧呼吸的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图片,结合动画演示,讲解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H与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②总结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₆H₁₂O₆+ 6H₂O + 6O₂ →6CO₂+ 12H₂O +能量(2)无氧呼吸①以酵母菌和乳酸菌为例,讲解无氧呼吸的两种类型。
酒精发酵:C₆H₁₂O₆ → 2C₂H₅OH + 2CO₂+少量能量乳酸发酵:C₆H₁₂O₆ → 2C₃H₆O₃+少量能量②强调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详细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详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ece84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18.png)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详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呼吸过程及其重要性。
2. 描述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糖解、Krebs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3. 掌握细胞呼吸对供能的作用。
4. 探讨细胞呼吸与糖、脂肪、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1. 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2. 糖解过程。
3. Krebs循环。
4. 氧化磷酸化。
三、教学过程:
1. 授课环节
(1)介绍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对细胞生存的必要性。
(2)简要介绍糖解、Krebs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的过程及其在细胞呼吸中的作用。
(3)设计实验或观察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实际影响。
2. 实验或观察环节
(1)让学生观察酵母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呼吸的速率变化。
(2)让学生观察植物叶片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对比。
(3)引导学生设计并进行一些简单的细胞呼吸相关实验,如测量ATP生成量的变化等。
3. 总结反思环节
(1)引导学生总结细胞呼吸的整个过程,并探讨细胞呼吸与糖、脂肪、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2)鼓励学生思考细胞呼吸在供能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
四、课堂延伸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不同难度的拓展内容,如深入探讨细胞呼吸与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关系,或介绍细胞呼吸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等。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或实验报告,巩固学生对细胞呼吸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来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细胞呼吸教案
![细胞呼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64554f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5.png)
细胞呼吸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呼吸的定义和作用;2. 理解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糖解、Krebs循环和电子传递链;3. 掌握细胞呼吸方程式的写法和反应条件;4. 掌握如何通过实验检测细胞呼吸。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机制;2. 掌握细胞呼吸方程式的写法;3. 通过实验了解细胞呼吸的检测方法。
三、教学内容1. 细胞呼吸的定义和作用细胞呼吸是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通过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产生能量。
细胞呼吸的作用是供给细胞所需的能量,支持细胞进行各种生物学活动。
2. 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1)糖解:在胞质中进行,将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并产生少量的ATP和NADH。
(2)Krebs循环:在线粒体的基质中进行,将丙酮酸氧化成二氧化碳,产生大量的ATP、NADH和FADH2。
(3)电子传递链: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氧气参与反应,将NADH和FADH2释放的氢原子转移到氧气上,生成水和大量的ATP。
3. 细胞呼吸方程式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ATP4. 细胞呼吸的实验检测可以通过以下实验来检测细胞呼吸:(1)测定氧气的消耗量:将呼吸物质加入适当的培养基中,利用氧电极或酚红指示剂法测定氧气的消耗量。
氧气消耗量越大,代表细胞呼吸活动越强烈。
(2)测定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将呼吸物质加入适当的培养基中,在静置条件下,利用酸碱指示剂法或气相色谱法测定二氧化碳的产生量。
二氧化碳产生量越大,代表细胞呼吸活动越强烈。
(3)测定能量的释放量:通过测定按照细胞呼吸方程式所释放的ATP的能量量来评估细胞呼吸的强度。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来介绍细胞呼吸的定义、作用、三个阶段和方程式等相关内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给出细胞呼吸实验的设计方案,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展示细胞呼吸的实验检测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实验操作技巧。
初中细胞呼吸教案
![初中细胞呼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87b2b6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d.png)
初中细胞呼吸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细胞呼吸的类型和过程。
3. 理解细胞呼吸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1. 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2. 细胞呼吸的类型和过程。
教学难点:1. 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和机制。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视频或动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提问:细胞是如何获取能量的?引入细胞呼吸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细胞呼吸的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 讲解有氧呼吸的过程:糖解、Krebs循环、电子传递链。
4. 讲解无氧呼吸的过程:糖解、乳酸发酵或酒精发酵。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应用和意义。
2. 分析运动员运动时的肌肉细胞呼吸。
3. 分析酵母菌发酵制作面包或啤酒的过程。
四、课堂互动(5分钟)1. 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
2. 学生小组讨论: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五、总结与作业(5分钟)1. 总结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和过程。
2. 强调细胞呼吸的意义和应用。
3. 布置作业:绘制细胞呼吸的过程图。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和过程,以及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讨论,提高了课堂氛围。
作业布置旨在巩固学生对细胞呼吸的理解和记忆。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实验和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细胞呼吸的机制和应用。
细胞呼吸优质课教案
![细胞呼吸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b631cb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02.png)
细胞呼吸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及产物;(3)了解细胞呼吸的应用,如发酵、运动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2)利用模型或图解展示细胞呼吸的过程;(3)分析生活中的细胞呼吸现象。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2)认识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3)提高环保意识,关注细胞呼吸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及产物;(3)细胞呼吸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细胞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2)细胞呼吸的调控机制;(3)细胞呼吸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酵母菌、葡萄糖、试管、澄清石灰水、显微镜等;2. 模型或图解:细胞呼吸过程的图解或模型;3. 教学课件: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发酵、运动等,引发学生对细胞呼吸的兴趣;2. 知识讲解:介绍细胞呼吸的概念、意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及产物;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酵母菌发酵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4. 模型展示:利用模型或图解展示细胞呼吸的过程;5. 分析与应用:分析生活中的细胞呼吸现象,探讨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6.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细胞呼吸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1. 复习细胞呼吸的概念、意义、反应式及产物;2. 思考生活中的细胞呼吸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释;3. 搜集有关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资料,进行阅读和分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细胞呼吸概念、反应式及产物等方面的掌握程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酵母菌发酵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细胞呼吸知识的复习、思考和应用能力。
细胞呼吸教案设计
![细胞呼吸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6df2f5c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34.png)
细胞呼吸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和意义。
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能够分析不同生物体细胞呼吸的方式及产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细胞呼吸的过程。
学会运用细胞呼吸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农业种植、运动锻炼等。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理解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细胞呼吸的概念与意义介绍细胞呼吸的定义、作用和生物学意义。
解释细胞呼吸与能量供应的关系。
2.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详细阐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过程。
给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 不同生物体细胞呼吸的方式及产物分析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生物体细胞呼吸的方式和产物。
探讨细胞呼吸的调控机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和意义。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不同生物体细胞呼吸的方式及产物。
2. 教学难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过程及调控机制。
运用细胞呼吸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实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运用案例分析、问题驱动等教学手段。
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数据分析软件等教学工具。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教案共需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介绍细胞呼吸的概念与意义。
第二课时:讲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第三课时:分析不同生物体细胞呼吸的方式及产物。
第四课时:实验观察细胞呼吸过程。
第五课时:运用细胞呼吸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巩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可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细胞呼吸概念、类型和意义的学习情况。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方案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88074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70.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过程、意义,掌握细胞呼吸的三种类型及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学的兴趣,树立生命观念,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呼吸的概念、过程、意义;细胞呼吸的三种类型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细胞呼吸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和ATP的生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实验药品、实验指导书等。
2. 学生准备:预习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准备实验报告。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细胞呼吸?细胞呼吸有什么意义?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细胞呼吸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能量的过程。
(二)新课讲授1. 讲解细胞呼吸的概念、过程、意义。
2. 介绍细胞呼吸的三种类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厌氧呼吸。
3. 比较三种呼吸类型的特点,强调有氧呼吸是生物体主要的能量来源。
(三)实验探究1. 实验一:观察酵母菌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细胞呼吸现象。
2. 实验二:探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对细胞能量产生的影响。
3. 实验三:分析ATP在细胞呼吸过程中的生成和利用。
(四)讨论交流1.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细胞呼吸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和ATP的生成。
2.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1. 回顾细胞呼吸的概念、过程、意义。
2. 强调有氧呼吸是生物体主要的能量来源。
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
2.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呼吸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注重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教学过程中,注意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细胞呼吸优质课教案
![细胞呼吸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5102dbc8d376eeaeaa318e.png)
细胞呼吸优质课教案【篇一:细胞呼吸教学设计---有氧呼吸】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与任务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科版教材必修一第三章第四节细胞呼吸第一课时,课标中的要求是:说明细胞呼吸。
本节课内容依次是细胞呼吸的本质、细胞呼吸与燃烧的异同点、细胞呼吸的分类、有氧呼吸与呼吸的区别,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有氧呼吸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是建立在初中学习过能量的获得、呼吸的概念以及高中学习过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的基础上。
了解细胞呼吸的本质及过程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对细胞中物质和能量的代谢,向学生渗透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变化相统一的观点,且帮助学生构建个体(宏观)水平和细胞(微观)水平代谢之间的联系,同时又为后续的知识无氧呼吸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引起学生对细胞内新陈代谢过程的兴趣,有助于后面内容的深入学习,因此在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学习者分析高二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学习方法和认识水平欠缺。
呼吸作用涉及到自身的生命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学生在初中学习了生物呼吸的相关知识,并通过亲身体验获得许多与细胞呼吸有关的信息,对细胞呼吸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认识有限;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对氧化反应的机理有所了解,但在有机化学方面,如糖的彻底氧化分解所发生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以及这些反应所伴随的能量的变化,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所以需借助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解释细胞呼吸的实质说明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教学难点:说明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四、教学目标1.知识(1)说明细胞呼吸的本质(2)得出细胞呼吸的类型(3)区别有氧呼吸和体外燃烧的异同点(4)阐明有氧呼吸和呼吸的区别(5)指出细胞呼吸三个阶段的原料(6)区别细胞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7)说明细胞呼吸三个阶段的产物 2.能力(1)通过对酵母菌呼吸方式及酵母菌匀浆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会根据实验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2)通过对“有氧呼吸的过程”等图群学习,提高对图表的学习和理解能力(3)通过对有氧呼吸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探讨,提高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细胞呼吸教案》word版
![《细胞呼吸教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b8b27c46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0f.png)
《细胞呼吸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和场所。
3. 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二、教学重点1. 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2. 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和场所。
三、教学难点1. 细胞呼吸过程中各步骤的物质变化和能量释放。
2. 细胞呼吸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PPT或教案。
4. 实验器材(如需进行实验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细胞呼吸的概念、意义、类型、过程和场所。
结合PPT或教案,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
3. 互动:课堂上设置提问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案例分析:介绍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细胞呼吸的实际意义。
5. 实验演示(如需进行实验教学):进行细胞呼吸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细胞呼吸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细胞呼吸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细胞呼吸概念、类型和过程的理解程度。
2.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细胞呼吸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生物学专家或相关领域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细胞呼吸的研究和发展动态。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科研机构,亲身体验细胞呼吸相关实验。
3. 开展细胞呼吸主题的课外阅读活动,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或科研论文。
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04d8f5b90d6c85ec3ac6df.png)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一、教材分析“细胞呼吸”是新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
教材在这节内容的编排上改变了以往直接传授理论知识的做法,而设计在此之前进行探究实验。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细胞呼吸是细胞内重要的代谢活动。
它是发生在细胞内的极其微观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过程,很难通过非常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感知,所以一直是教学上的难点。
现在通过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让学生亲身感受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细胞呼吸,并从中获得直接经验,不仅在于发展探究能力,而且可以为学生学习“细胞呼吸的过程”作好铺垫。
通过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及产物,为后面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打下了基础。
本节从物质和能量变化的角度介绍了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呼吸原理的应用,为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
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新陈代谢与ATP、光合作用、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同时可以为后面学习细胞的生长、增殖等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进行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的探究。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解决方法:通过课件或挂图阐明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⑴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⑵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解决方法:精心组织相关实验,达到预期效果,实践出真知。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方法讲解、启发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或挂图六、学生活动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需了解的知识点2、通过探究,思考和讨论启发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实质和过程等。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共5篇)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737ba1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4.png)
《细胞呼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共5篇)第一篇:《细胞呼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细胞呼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倡导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本节课以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为主线,让学生参与到探究实验的具体过程中来,以掌握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通过小组讨论、表达与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严谨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
一、教学目标1、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2、教学难点(1)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2)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提问法、探究法、讲述法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提问: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和直接能源物质分别是什么?ATP分子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主要来源于什么?总结过渡到细胞呼吸概念。
二、实验探究细胞呼吸产物1、提出问题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描述:家庭如何蒸馒头?如何酿酒?蒸熟的馒头为什么比较松软?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它是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的?2、做出假说学生甲:CO2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酒精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学生乙:CO2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酒精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学生丙:CO2和酒精都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学生丁:CO2和酒精都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
3、设计实验a.通过提问引导出实验设计思路:(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设置几个实验组?(2).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的条件?(3).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4).怎样鉴定有无酒精产生?怎样鉴定有无CO2产生?如何比较CO2产生的多少?第二篇:细胞呼吸教学设计《细胞呼吸》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呼吸作用是高中生物必修部分必考的重要内容之一,本部分教材内容由三大知识块构成,即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的意义,按照教学层次要求,均要求“理解”。
细胞呼吸教案设计
![细胞呼吸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9daed8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30.png)
细胞呼吸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和产物;(3)了解细胞呼吸的应用,如发酵、呼吸作用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细胞呼吸的现象;(2)运用图像、模型等辅助工具,形象地展示细胞呼吸过程;(3)分析细胞呼吸的生理意义。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生命科学的热情和兴趣;(2)认识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意义(1)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如呼吸作用、发酵等,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呼吸的作用;(2)讲解: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ATP的过程。
2. 细胞呼吸的类型(1)有氧呼吸:需氧、完全氧化、产生CO2和H2O;(2)无氧呼吸:厌氧、不完全氧化、产生酒精或乳酸。
3.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产物(1)有氧呼吸: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内被彻底氧化,CO2和H2O;(2)无氧呼吸: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化为酒精和CO2或乳酸。
4. 细胞呼吸的应用(1)发酵:微生物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应用于酿酒、发酵面包等;(2)呼吸作用:动植物细胞通过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需要。
三、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观察酵母菌发酵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胞呼吸现象;2. 模型法:利用模型或图解展示细胞呼吸过程,帮助学生理解;3.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产、生活中的细胞呼吸应用实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细胞呼吸概念、类型、过程和应用的掌握程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酵母菌发酵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学生对细胞呼吸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学教材相关章节;2. 实验材料:酵母菌、葡萄糖、发酵装置等;3. 模型或图解:细胞呼吸过程模型、酵母菌发酵过程图解等;4. 课件:利用多媒体制作,展示细胞呼吸过程和相关实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呼吸》一节复习课教学设计赵县职教中心高焕巧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位于生物必修一第三章。
因本节内容中的有氧呼吸和线粒体相联系,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与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DNA复制等知识相联系,呼吸作用与生活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知识相联系,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还牵涉到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三个概念的学习。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子概念,是细胞呼吸这一概念的深化。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对呼吸的气体交换现象、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本节内容是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内容,具有较深的抽象性,而且牵涉到许多化学知识,因此对学生而言,本节的学习有一定难度。
但是,有关细胞呼吸这一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较广,如酿酒时先通气后密闭,苹果储存久了有酒香,剧烈运动会感到肌肉酸痛等。
因此,如果围绕这事例构建细胞呼吸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应该是比较高的。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②辨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和过程。
③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2、能力目标: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学生读书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巧。
③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对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比、归纳的能力。
④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②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生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四、教学过程1.学案导学:这是一堂课的起始环节即原来的课前预习,大约15分钟。
由于学生需要大量的课下时间完成当天各科老师布置的巩固所学知识的作业及练习,学生课下预习的时间少,要使课下预习落到实处,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创设小而精的学案。
学案的内容是老师围绕将要复习知识设置的问题,问题应是分解的知识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要将学生的思维逐渐引向新的高度,设置的问题要注意前后知识的相互联系,要符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使学生产生“有梯可上,步步登高”的成就感。
细胞呼吸复习学案细胞呼吸:生物体内的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最终生成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的总过程,(又叫生物氧化、呼吸作用)(一)有氧呼吸概念:有氧呼吸是指在下,通过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反应式:。
场所:先在细胞质基质内,后在内。
过程:①C6H12O62 +〔H〕+(少)②2丙酮酸+6CO2+〔H〕+ATP(少)③〔H〕+12 +(多)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后,共释放出KJ的能量,其中储存在ATP 中的大约有KJ,其余的能量以形式掉。
(二)无氧呼吸概念:指在无条件下,通过的作用,生物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过程。
场所:始终在内进行。
总反应式:①C6H12O6→2丙酮酸+〔H〕+ATP;2C2H5OH+2CO2+能量②23H6O3+能量(三)细胞呼吸的意义第一,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
第二,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
GPT谷氨酸 + 丙酮酸α酮戊二酸 + 丙氨酸此反应过程称为作用(四)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解释现象:为什么中耕松土有利于提高肥效?作物长期遭受水淹会烂根的原因?种子如何贮存更好?蔬菜该怎样贮存?酿酒时先通气后密闭的生物学原理?苹果储存久了有酒香,剧烈运动会感到肌肉酸痛的原因?图表分析:2、展示交流自学成果:大约5分钟。
应是对课下自学探究的补充,不是对学案的复述。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展示课下预习的成果,从中暴露新知识的疑惑点,教师就此再即兴设置问题,也可让学生发散性提出自己的疑问。
逐渐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交流问题】①细胞呼吸的类型、生理意义②有氧呼吸三阶段比较③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完成表格)④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应用为什么中耕松土有利于提高肥效?作物长期遭受水淹会烂根的原因?种子如何贮存更好?蔬菜该怎样贮存?酿酒时先通气后密闭的生物学原理?苹果储存久了有酒香,剧烈运动会感到肌肉酸痛的原因?3.合作释疑;应是展示交流自学成果的深入,是课堂的高潮大约15分钟,主要是解答自学探究难以解决的问题,以及学生在听了别的同学的展示及老师的点拨后还迷惑的问题,以及教师根据学生自我探究理解的程度,设置使知识拓展,使思维发散的悬念性问题,能起到以石激浪的作用,通过小组生与生,师与生的思维的碰撞,进而挖掘学生最大潜能,充分调动师生思维的积极性,使课堂达到高潮。
比如自学探究中发现对有氧呼吸过程感到乱,基于此可借助课件演示有氧呼吸的过程,让学生在观看后检查表格填写情况。
进一步讨论:左右两边的H2O能相互抵消吗?在反应式中能量能否写成ATP?谈谈自己对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是供能的“动力工厂”的理解?这个过程中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样学生就会积极踊跃的表达自己观点,在学生的不断的认知冲突中,在教师的恰到好处的布疑、点拨之后,正确的答案最后会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很深的印记。
4.精讲示范;这是一节课的核心环节,大约10分钟是自学探究及合作释疑中获得知识的运用阶段,知识理解的深化。
在经过前三个环节学生了解了细胞呼吸及从属的概念,过程,意义,但要具体应用学生自己无法掌握技巧,这需要老师精讲示范,并引导学生一起归纳甚至需要教师直接讲授给学生,因为学生还是要解题的规范性,还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
因此要运用知识是必须老师示范精讲的,否则学生无从下手,因此精讲示范是教学的最重要的环节。
例1下图是探究呼吸作用产物的装置图,请据图回答:(1)A瓶内NaOH的作用是。
(2)B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
(3)为何要用不透光的钟罩罩住植物?。
(4)D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
(5)如果将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结果是。
答案(1)吸收空气中的CO2(2)检验CO2是否完全被A瓶内的NaOH溶液吸收(3)防止光合作用吸收CO2(4)检验是否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5)实验效果与前者一致。
例2.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图展示的是物质代谢系列反应就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1)①是在叶绿体的薄膜上进行的,需要的外部条件是,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2)③④⑤主要是在中进行的,所需的外部条件是。
(3)在上述①→⑤中,能产生ATP的过程是。
(4)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途径是(用标号表示)。
答案(1)基粒片层结构;光;光能转变为ATP中的活跃化学能(2)线粒体;有氧(3)①③④⑤(4)③例3.把小白鼠和青蛙从室温25℃的实验室移至5℃的环境中,这两种动物的需氧量会发生什么变化(C)A.两种动物的耗氧量都减少 B.两种动物的耗氧量都增加C.青蛙耗氧量减少,小白鼠增加 D.青蛙耗氧量增加,小白鼠减少例4.将酵母菌放含有培养液的的密闭的锥形瓶中,测得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一倍,则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为:(B)A、1/6B、1/3C、1/2D、15.训练巩固;这是一堂课的检查和反馈阶段,大约5分钟教师要设置针对本节课知识点设置适当的、多角度、灵活的、难易适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做答,并当堂让学生展示,让学生相互评价,再次暴露学生对本节课还存有哪些疑惑,教师要给与及时的解疑。
【训练1】下图表示大气中O2浓度对植物组织产生CO2的影响,其中A曲线代表CO2释放量,B曲线代表O2的消耗量。
贮藏水果时O2浓度应调节到(D)A.M 点 B.N 点C.P 点 D.Q点【训练2】高等植物的呼吸作用只发生在(A)A.活细胞 B.含有叶绿体的细胞 C.不含叶绿体的细胞 D.气孔周围的细胞【训练3】8有氧呼吸产生ATP最多的阶段是(D)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B.丙酮分解成CO2和[H]C.释放出CO2时 D.氢和氧化合成水时【训练4】16在航天飞机舱中的宇航员,体内彻底氧化分解1mol葡萄糖消耗的氧气量,可产生的能量以及其中可转移到ATP中的能量数,依次分别是(A)A.6mol 2870kJ 1161kJ B.6mol 686kJ 300kJC.2mol 1870kJ 1715kJ D.2mol 1255kJ 686kJ 【训练5】取适量干重相等的4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甲)风干,(乙)消毒后浸水萌发,(丙)浸水后萌发,(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
然后分别放入保温瓶中,一段时间后,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C)A.甲 B.乙C.丙 D.丁【训练6】26一运动员正在进行长跑锻练,从他的大腿肌细胞中检测到3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右图。
图中P、Q、R三曲线依次代表(B)A.O2、CO2、乳酸B.乳酸、CO2、O2C.CO2、O2、乳酸D.CO2、乳酸、O2【训练7】下图表示水稻(实线)和小麦(虚线)的幼苗在不同生理状况下,CO2的释放量与O2体积分数的关系曲线。
请据图回答:(1)曲线①表示呼吸的速率,曲线②表示呼吸的速率。
(2)当O2体积分数为 %时,水稻幼苗的两种类型速率相同,此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数量相当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数量的。
(3)当水稻幼苗进行两种呼吸并且CO2的释放量大致相同时,小麦以呼吸为主要形式。
答案(1)水稻无氧;小麦有氧(2)8;1/3(3)有氧呼吸]6.总结提升;这是一节课的最后环节大约5分钟。
学生先对本节课做出总结,教师再引导学生将刚学的知识与以前的知识建立联系系,形成知识串。
并要做补充总结,提炼其中解题方法和学科思想,进而使知识达到升华。
五、板书设计细胞呼吸(一)细胞呼吸的概念(二)细胞呼吸的类型(三)细胞呼吸的意义(四)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一系列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答疑、质疑、讨论过程中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并通过教师及时掌握反馈信息,适时点拨、调节,让学生在典例分析中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通过CAI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预测能收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通过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问,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2、本节课充分体现和落实了我校提出的六环节教学模式。
从具体的实践中,我体会到这六环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些环节是糅合在一起的,比如自学探究与合作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