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词曲之辩证观
《文渊阁四库全书总目》词曲类提要考证——以《安陆集》为例
Vol. 23 No. 2May ,2021第23卷第2期2021年05月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Wuyi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文渊阁四库全书总目》词曲类提要考证——以《安陆集》为例叶凤(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文渊阁四库全书总目》成于众人之手,加之四库馆臣编修时持“清真雅正”之准绳,其评岛偏颇及讹舛问题在所难免。
《安陆集》词条提要在“张先考证与年号之误” “地名与所引佚文考证”“引书讹误与作晶、文字订正” “引句笺证与《安陆集》之评价”等方面存在年号、引书、引文、文字订正、作品误收等五处失误。
这与当时的风气和主流价值观是有着表里映衬关系的。
关键词:《文渊阁四库全书总目》;词集提要;《安陆集》中图分类号:G2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513 ( 2021) 02 - 0044 - 03四库馆臣在编撰《四库全书》时,为索书的 便捷及“撮述其源流正变,以挈纲领”的初衷, 编撰了《四库全书总目》。
然其最完善者要数殿本 《文渊阁四库全书总目》(下简称《总目》),论其 目录学之价值,历来为学界所公认。
但该书成于众手,难免有所讹舛。
学界为其纠补错谬的著作也不 少,诸如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崔富章《四库提要补正》及李裕民《四库提要订误》等。
本文以《总目》集 部词集《安陆集》为例,从四方面对其考证辩讹, 同时对于今人相关著述纽漏处也考订笺出。
一、张先考证与年号之误宋张先撰。
案仁宗时有两张先,皆字子 野。
其一博州人,枢密副使张逊之孙,天圣三年进士,官至知亳州,卒于宝元二年,欧阳修 为作墓志者是也。
关于张先传,《宋史翼》卷二十六有所记载。
案,张逊传见于《宋史》卷二百六十八,《宋史-列传第二十七》载:“张逊,博州高唐人。
……端 迁盐铁使。
二年,授宣徽北院使、签署枢密院事。
《四库全书总目》虚实论的辩证结构
The Dialectical Structure on “Xu-Shi” Theory in the General Catalogue of The Complete Library of
the Four Treasuries
作者: 蔡智力[1]
作者机构: [1]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武汉430062
出版物刊名: 清史研究
页码: 61-72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2期
主题词:�四库全书总目》;虚实论;实学;经世;乾嘉学术
摘要:中国古代的学术批评,往往以"虚""实"作为评价尺度,但是,何为虚,何为实,往往依批评者的主观认识而定。
在《总目》的批评视野中,虚实概念存在不同层次,且呈现辩证结构关系。
在学术内容层面,《总目》所谓之虚实,主要就内容状态充实与否,与内容性质切近人事与否而言;在学术方法层面,则主要就方法是否征实可据而言。
内容与方法是一体两面关系,如二者均被认定为实,便可称为"实学"。
但对《总目》而言,"实学"只是相对的实,其上仍有"致用"的进径。
在学术致用层面,《总目》的虚实论仍存在三层辩证结构:就目的论,"实学"如无经世目的亦仅为"虚文";就效用论,有经世目的而无实效亦为"虚文";就实行论,有实效如不施诸实行,亦仍为"虚文"。
由"虚实"这种变动不居的概念特征,以及《总目》虚实论的复杂性可见,近年兴起的"实学"研究,其"实学"概念的确当性值得商榷。
《四库全书总目》词曲批评方法考述
的认识。《 总 目》 首先从时代和文体的角度来探究 词曲的起源。如《 四库全书总目 ・ 集部 ・ 词曲( 一) 》
词和曲都是音乐文学, 其体制的确立和音乐密
切相关 。如 《 顾 曲杂言》 所云 : “ 词 曲虽歌伎艺之流 ,
【 收稿 日期】2 0 1 2 -1 2 -1 5 【 作者简 介l王玫 ( 1 9 7 9 -) ,女 ,四川宜 宾人 ,博 士研 究生 ,暨南大学文学院。
《 总 目》认为 : 词 曲由唐代 近体诗演 变而来 , 近
体 诗又 由古诗和 《 诗 经》 演变 而来 。这种 认为词起 源于近 体的看 法和 南宋胡仔 的观点近似 。同时, 《 总 目》 又将词 曲之起源上 溯到古体诗和 《 诗经》 , 将《 诗 经》 作 为词 曲 的远祖 , 古、 近体 诗作 为词 曲的近 亲 。 这 种看 法又 综合 了前人 关 于词起源 于 诗三 百或 古
【 关键词】 《 四库全书总 目》; 词 曲批评; 源流批评 ;比较批评
I 中图分类号】1 2 0 7 . 2 3 l 文献标识码 l A l 文章 编号l 1 0 0 8 -9 7 6 4( 2 0 1 3 ) o 1 -0 0 8 5 -0 6
日本 学者 内藤湖 南在 1 9 1 0年发表 的 《 概 括 的
第 2 2卷
V oL 2 2
总第 9 7期
S u m N o .9 7
广 东广播 电视 大学学报
J0URNA1 0F GUANGDONG RADI O & TV UNI VERSl TY
2 0 1 3 年 第 1期
N o . 1 . 2 O1 3
四库全书总 目 词 曲批评方法考述
词 。金元 以后 , 词又流 为曲。故 曲者, 词之变 ; 词 者, 诗 之余 。源 流虽 远 , 本末 相生 。 ” 据此, 词 曲的起 源可 以概括如下 : 入 乐之古诗一 一入乐之近体一 一五代之词一 一
唐宋之争与《四库全书总目》唐宋诗文批评
唐宋之争与《四库全书总目》唐宋诗文批评作者:蒋勇来源:《贵州文史丛刊》2020年第03期摘要:《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去清人宗唐祧宋论争最激烈的时代不远,且处于中国古代学术的全面总结阶段,它对唐宋诗文的评价与判断颇具意义。
《总目》与清代帝王和官方宗唐的立场大致相同,《总目》宗唐立场对唐宋诗文批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着明显的“以唐律宋”倾向,这一倾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唐遗风”,二是“学唐而不得”,三是“晚唐丘壑”。
关键词:唐宋之争《四库全书总目》唐宋诗文批评宗唐以唐律宋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20)02-46-60诗学上的唐宋之争于南宋初现端倪1,后经元、明以至清代,唐宋之争成为文学史上的重要公案之一。
学界不乏关于这一话题的讨论,青木正儿《清代文学批评史》虽以“清代文学批评史”为名,但基本是以清代“唐宋诗之争”为线索而展开的2;齐治平《唐宋诗之争概述》以时代为序,较早梳理了南宋以至清代唐宋诗论争的诗学发展脉络,并对代表人物作了重点考察3;戴文和《“唐诗”“宋诗”之争研究》从“研究基础”“历史概述”和“唐宋诗之争的检讨”三方面对唐宋诗之争的学术基础、历史历程和理论反思进行系统研究;王英志主编《清代唐宋诗之争流变史》,分“顺康雍时期”“乾嘉时期”“道咸同光时期”三编,将清代各个时期宗唐法宋风气之流转、宗尚群体以及诗学的论争和理论主张进行全方位的介绍4。
除上述对唐宋诗之争作全景式的、流变发展史的梳理以外,也有以唐宋诗之争为背景,进行微观的、个体性的探讨,如潘务正《论汪懋麟与施闰章、徐乾学唐宋诗之争——兼论清初翰林院内外诗风差异》,从清初诗坛汪懋麟与施闰章、徐乾学之间的论争这一受人关注的事件入手,分析了历史上翰林与主事诗歌主张矛盾与差异的原因,认为“汪氏和徐乾学之间的诗学论争则关涉到翰林院的‘玉堂家数’与失意文人‘不平则鸣’思想的对立”5。
代亮《邓汉仪与清初唐宋诗之争的走向》一文以邓汉仪的个案研究,展示了“清初宗唐诗学突破自我、创新范式的重要表征,也折射出清初唐宋诗之争的复杂面向与态势”6。
《四库全书总目》的宋诗艺术观word精品文档4页
《四库全书总目》的宋诗艺术观[?P键词]《四库全书总目》;宋诗;艺术观一、以“雅”评诗清代文人受“清醇雅正”的引导,“醇雅”成为了重要的艺术标准,而且,乾隆皇帝提出的编书标准之一就是“原本风雅”。
这无疑对四库馆臣在评论宋诗时,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目》评宋诗时,一是对诗人人品“雅”的肯定,一是对诗作“雅”的推崇。
“雅”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有“典雅”“高雅”“风雅”“雅正”等。
卷一百五十七《云溪集》提要称宋诗人郭印:“其交友最密为曾性、计有功等,皆一时博雅之士,则印亦胜流矣。
”这是对郭印学识渊博、品行雅正的推崇。
卷一百五十二《安阳集》提要评价诗人韩琦:“诗句多不事雕镂,自然高雅。
”“盖蕴蓄既深,故直抒胸臆,自然得风雅之遗,固不徒以风云月露为工矣。
”这里评价韩琦的诗作有高雅的格调。
可见,《总目》推崇风雅传统、有现实性内容的诗作,体现的是正统的诗教思想。
卷一百五十三《公是集》提要谓刘敞:“则其文词古雅,可以概见矣。
”“文辞典雅,各得其体。
”卷一百五十六《华阳集》提要谓张纲:“诗文典雅丽则,讲筵所进故事,因事纳忠,亦皆剀切。
”从所举之例看,《总目》所崇尚的宋诗之“雅”不仅包含诗之内容,也涉及用字用词方面。
二、以“风骨”评诗“风骨”一词源于六朝。
刘勰在其《文心雕龙?风骨》中论述这一术语:“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
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于风者,述情必显。
若能确乎正式,使文明以健,则风清骨峻,篇体光华。
”可知,“风”和“骨”原本是两个概念,但由于二者紧密相关,所以成为一个统一的美学要求。
此外,钟嵘的《诗品》也把“风骨”作为批评诗歌的重要界定。
在对宋诗的评点中,《总目》继承此术语,大量使用“风骨”“骨韵”“骨格”等词。
如卷一百五十四《后山集》提要中评陈师道:“七言律诗风骨磊落,而间失之太快、太尽。
”卷一百五十四《鸡肋集》提要评晁补之:“今观其集,古文波澜壮阔,与苏氏父子相驰聚。
诸体诗俱风骨高骞,一往逡迈。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谱录类提要辨正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谱录类提要辨正作者:孙利政来源:《贵州文史丛刊》2020年第04期摘要:《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目录学著作之一,然其中讹误错漏之处不在少数。
本文以中华书局整理本《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为底本,参校各种类型的四库提要,并采用《总目》著录之典籍与提要征引之原文献,对子部谱录类提要存在的舛误之处加以辨正,凡订正讹误十九条。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子部谱录类辨正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20)04-50-57《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代集大成的目录学著作,一直备受学者关注,对其进行考辨校订的专著、论文也层出不穷。
1997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以殿本为底本,以浙、粤二本为校本,同时广泛吸取前人校订成果。
201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魏小虎《四库全书总目汇订》,以浙本为底本,对校殿本,极力搜集2011年底前发表的考校成果,资料颇为完备。
然校书如扫尘,旋扫旋生,《总目》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今以中华书局整理本《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为底本,参校各种类型的四库提要,并采用《总目》著录之典籍与提要征引之原文献,就卷一一五至一一六子部谱录类若干条目提出讨论,凡排印之误及前贤时彦已订正者从略,共校正各类讹误十九条。
一、宣和博古图三十卷其时未有宣和年号,而曰《宣和博古图》者,盖徽宗禁中有宣和殿,以藏古器书画。
后政和八年改元重和,左丞范致虚言犯辽国年号,徽宗不乐,遂以常所处殿名其年,且自号曰“宣和人”,亦见《铁围山丛谈》。
则是书实以殿名,不以年号名。
1按:“左丞”,浙本作“右丞”。
蔡絛《铁围山丛谈》:“政和尽八年……(宋徽宗)乃下赦改十一月冬至朔旦为重和元年。
重和者,谓‘和之又和’也。
改号未几,会左丞范致虚言犯北朝年号。
盖北先有重熙年号,时后主名禧,其国中因避‘重熙’,凡称‘重熙’则为‘重和’,朝廷不乐。
是年三月,遽改重和二年为宣和元年,宣和改,上自以常所处殿名其年,然實欲掩前误也。
《四库全书总目》词集提要考辨——以《梦窗词提要》为例
考 证学 为清 代最 重要 的时代 思 潮 .梁 启超 将 之 与 汉 之经 学 、唐之 佛 学 、宋 明 之理 学 并 列 为 中 国古 代 的 四大 思 潮 [ ]‘ ,又 谓 “夫 无 考 证 学 则 是 无 清 学
也 ”Ⅲ3l( 。考证 学 尊 尚 的 “辨 章 学 术 ,考 镜 源 流 ”思
69
“错 简纷 然 ”[4](756),但 由于 其 考 订 不 够 审 慎 ,甚 至 连 白石 词被 误 收《梦窗 词 稿 》也 浑 然 不 觉 。 四库 馆 臣认 为 .毛晋的搜辑校刊之 功实不 可没 ,但他刻印词集时 较 为 随意 ,考证校 雠 之功不 足 ,并 以明人 朱存 理 《铁 网 珊 瑚》所 存 录 的梦窗新 词稿 作校 勘 比对 ,又从 叶律 、音 韵 、叶韵 、脱 韵 、脱 字 等 具 体 问 题 着 手 ,兼 及 大 量 有 错 讹 的词 牌 与 词 句 ,批 评 毛 氏刻 本 “屡 经 传 写 ,多 有 讹 脱 ”、“校刊 皆未 及是 正 ”,并一 一指 摘其谬 误 。
想 ,对纪 昀 及 四库馆 臣产 生 深 远 影 响 。 因而 ,《总 目》 的编纂 亦 以考证 学 为指 导 ,对 收 录 总 目的 经史 子 集 等 文 献 。进 行 细致 的校 勘 比对 .最 终 形 成 集 大 成 性 质 的 善 本文 献 目录提 要 。
《梦窗 词 》为 南 宋 中 晚 期 的 布 衣 词 人 吴 文 英 所 撰 ,在经 历 了晚宋 的辉煌 后 ,于元 明两朝 寂 寞 无 闻 ,凭 借 明人 毛 晋 汲 古 阁刻 本 《梦 窗 词 稿 》 ](717-794)得 以 流 传 下来 。《提 要 》首 先 指 明 ,录 入 《总 目》的梦 窗词 集 正 是来 源 于毛 晋 的汲古 阁刻 本 ,“此本 即 晋所 刻 ,而 四 稿 合 为一 集 ,则 又后 人 所 移 并 也 ”l21( 卯)。 四库 馆 臣 又在 毛晋 汲 古 阁 刻 本 《梦 窗 词 跋 》的 基 础 上 进 行 考 索 ,对 梦窗 甲乙丙 丁 四稿 的编 排 次 序 进 行 考 订 。认 为 它“绝 不 以编年 为序 。疑其初 不 自收 拾 ,後裒 辑 旧作 , 得一 卷 即为一 集 ,以十 干 为之 标 目,原 未 尝 排 比先 后 耳 。”E21(2 卯’《提要 》指 出梦 窗 甲 乙丙丁 四稿 ,乃 毛晋 依 十干 为序 ,对 收集 到 的梦 窗词 进 行 标 目 ,而 并 非 按 照 作 品写作 年代 之先 后 顺 序 来 编 订 词 集 。《总 目》词 曲 类存 目“宋 名 家 词 提 要 ”条 目中 ,亦 如 此评 价 了毛 晋 汲古 阁刻 本 的刊刻 情况 ,“其 次 序先 后 .以得 词 付雕 为 准 ,未 尝 差 以 时 代 。 且 随 得 随 雕 ,亦 未 尝 有 所 去 取 ”_2](2 )。毛 氏在 《梦 窗 乙稿 跋 》中也 意 识到 了底 本
从《四库全书总目》集部看元代戏曲发展情况-最新资料
从《四库全书总目》集部看元代戏曲发展情况《四库全书》作为一部大型官修丛书,其中涉及清乾隆以前哲学、史学、文学以及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典籍。
戏曲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学样式,在《四库全书》中当然也有所体现,但它作为一种特殊的体式,在发展中也有其独到之处。
一般认为,作为官修丛书,《四库全书》对戏曲往往采取一种贬斥的态度。
这大致是有道理的,在《四库全书》编纂时期,统治者对与礼乐相对的民间俗戏是不提倡的,认为其俚浅鄙陋、害人心智,在词曲类小序中就有所体现:“王圻续文献通考以《西厢记》《琵琶记》俱入经籍类中,全失论撰之体裁,不可训也。
” 但在《四库全书总目》对戏曲的一些带有批评性的文字中,也有意无意地总结了一些戏曲发展的规律及源流问题。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出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录。
”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史》中这样描述元曲在历史洪流中的地位。
《四库全书》集部虽不著录元曲的具体篇目等内容,但在词曲类中也不难挖掘出元代词曲的发展痕迹。
从历史渊源的角度出发,集部词曲类小序中写道:“然《三百篇》变而古诗,古诗变而近体,近体变而词,词变而曲,层累而降,莫知其然。
究掘渊源,实亦乐府之余音,风人之末派。
” 又有“自古乐亡而乐府兴,后乐府之歌法至唐不传,其所歌者皆绝句也。
唐人歌诗之法至宋亦不传,其所歌者皆词也。
宋人歌词之法至元又渐不传,而曲调作焉。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文学的传承关系,它们紧密相连,最终产生了曲。
现就以下三个方面阐释一下《四库全书总目》集部中体现的元代词曲的发展情况。
一、从具体分类上看词曲类共分为五类:曰别集、曰总集、曰词话、曰词谱词韵、曰南北曲。
其中南北曲之属共分为三部,十七卷。
分别为:顾曲杂言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钦定曲谱、中原音韵二卷(内府藏本)。
三部典籍分别记述了曲品、曲谱、曲韵。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楚辞集解》评介辨正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楚辞集解》评介辨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楚辞集解》是诸子学派的经典之作,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文化传统中,它对古代楚辞的发现、研究、解读和采用,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的作者段玉裁是清朝时期的一位政治家、学者,在他的一生中,他一直致力于研究古代文学。
在其书中,他收集了许多古代楚辞,并对其进行了细致的解析、评介辨正,这也为当时古典文学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楚辞集解》中所收集和评介辨正的楚辞,有“檀弓之什”,“送子之什”,“游春之什”,“舞风之什”等等,它们都是古代楚辞文学艺术的代表作,在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中最著名的“檀弓之什”是一首古楚国时期的传说歌谣,讲述的是一个痛失最爱之子的父亲的悲痛。
歌谣中描述的情节深沉感人,语言简明凝练,表达了父爱无比的伟大情感,也流传了楚文化的优秀传统。
此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楚辞集解》中还有“送子之什”和“游春之什”,这两首诗歌分别是楚国时期的传说歌谣及其它楚辞,它们描述了楚国士大夫望子成龙、封禅之种种悲壮的前景,记述了人们崇拜天地、尊重祖先、敬畏贤良的传统,同样赋予了文化传统深远的影响力。
此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楚辞集解》中还涉及“舞风之什”,它描述了楚国时期舞蹈的传统和风格,表现了楚文化中舞蹈的独特性,该首诗歌被视为楚文化中舞蹈艺术的知名代表作。
在研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楚辞集解》时,我们发现,其作者段玉裁收集了许多古代楚辞,并对其进行了细致的解读,从而使楚辞的典型代表作与众不同,也为楚辞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不仅收集了楚辞的典型代表作,而且还系统的解析、评介辨正了古代楚辞,使它们可以被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也为古典文学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综上所述,段玉裁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楚辞集解》既收集了古代楚辞文学艺术的代表作,又对其进行了细致解析,其保存古代楚辞、拓展古典文学研究,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同时也为当今学术界古楚文化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提要辨正
《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提要辨正作者:张金锋来源:《贵州文史丛刊》2021年第01期摘要:《四库全书总目》著录的一百六十五篇总集类提要经前人考辨者达一百二十八篇,然局部性、选择性考辨视野下所遗留的尚需澄清之问题,在集部总集类提要中普遍存在。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对宋及宋前四十一篇总集类提要文本进行考辨,正其讹误,还原事实,共得相关结论一百一十三条,其中辨析“《文苑英华》为宋白领衔修纂、《江湖后集》提要中漏记吴仲孚”两条为补充胡玉缙先生之研究成果,其余均為首次提出和考辨之结论。
思路上,以提要和总集类作品在文本、事实方面存在的差异为切入点,发现、提出和辨正相关问题。
材料上,对四库底本文献如《文选颜鲍谢诗评》《吴都文粹》《江湖小集》《古文集成前集》等的运用,为提要考辨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文献视角。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辨正中图分类号:G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21)01-28-46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文本的考辨,已经成为《总目》研究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以集部总集类为例,在《总目》著录的一百六十五篇提要中,经余嘉锡、胡玉缙、崔富章、杨武泉、李裕民、魏小虎等前辈学者考证、辨析者多达一百二十八篇三百一十七条1。
然如何宗美先生所指出:“迄今为止我们对《总目》并没有做过逐条考辨、全面梳理的工作,对它的研究主要还是选择性的和局部性的,已有研究面或研究量尚属有限,留待我们考辨的空间还相当可观。
”2这种局部性、选择性考辨视野下所遗留的尚待解决之问题,在《总目》集部总集类提要中普遍存在。
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笔者以提要文本及其所涉及的事实与四库本总集类作品文本对比为主要思路,参考相关材料,对宋及宋前四十一篇总集类提要进行辨析,正其讹误,还原事实,共得相关结论一百一十三条,兹述如下,以见教于大方之家。
一、《文选注》六十卷考李匡乂3《资暇录》曰……又如《楚词》用王逸注,《子虚》《上林》赋用郭璞注,……皆题本名。
《四库全书总目》的词体观
其失 ,不 足重轻 ” 。最后 , 《 四库全书》 收 录词集为 的也 只不过 是 “ 以 备 一格 ” 。十分鲜 明的表达了词卑体轻的词学观念。
如 《 乐章集一卷》 ( 江苏巡抚采进 本) 中,“ 盖词本管 弦治荡之音 , 而永所做 ,旖旎近情 ,故使 人易人 。 ”( 《 乐章集一卷》提要,第 2 7 8 0页) 说词是用来为音乐歌唱而作的,地位本无足轻重,是用来娱宾遣兴的。 在 《 词话二卷》 ( 浙江巡 抚采 进本 ) 中写道 : “ 是 奇龄填 词之功 , 较深于诗 。且本为小技 ,萌于唐而成于宋 ,亦不靠 待援 弓 I 古书 ,别 为高 论 。故所说转不支离 。 ” (《 词话二卷》 提要 ,第 2 8 0 8 页 )直接 了当的 指 出词是 “ 小技”,其产生发展的时间很短 ,所 以没有 根基 ,也无 须援 弓 l 古 书 ,寻根求据 。 在 《 后 山词一卷》 ( 安 徽巡抚采进本 ) 中 ,“ 然师道冥心 孤诣 ,自 是北 宋巨擘 ,至 强 回笔 端 ,倚声 度 曲,则非 所 擅 长。其 《 诗 话 》 谓 ‘ 曾子开 、秦少游诗如词 ’ ,而不 自知词如诗。盖人各 有能有 不能 ,固不 必事事第一了 。 ” (《 后 山词一卷》 提要 , 第2 8 1 3 页 ) 四库 馆 臣对 陈师 道的诗歌成就给了很高的评价 ,也对其词则说 “ 强 回笔端 ” “ 则非所 擅 长” 又说 “ 词如 诗” 从根 本上认 为 词 的成就无 法跟 诗歌 的成 就 比较 , 是词 的价值全不及诗 的鲜明表现。 再 如,《 四香楼词抄无卷数》 ( 江苏巡抚采进本 ) “ 至如 《 南 歌子》 第二首 之类 ,虽脂粉绮罗 ,诗余本色 ,要亦稍近于亵 也。 ” (《 四香楼词 抄无 卷数》提要 ,第 2 8 1 7页 )说 词是 “ 诗余 ” ,所 以词 的内容风 格绮 艳也是其 自身特色 ,无可厚非 ,也不必深加追究 ,淡然漠视 的态度 由此 可见。而在 《 啸余谱十卷》 ( 副都御 史黄登 贤家藏 本) 中 ,写道 “ 故曲 词之变 ,词者诗之余 ,源流虽远 ,本末相生 。诗不本 于啸 ,词曲安得本 于啸?命名 已为不确。 ” (《 啸余谱十卷》 提要 ,第 2 8 2 2页 )说 的也是 词是 “ 诗余” 。 诸如 《 张小山小令二卷》 “ 今 观所作 ,遣词命 意 ,实能脱尘 蹊 ,故 虽非文章之正体 ,亦附存其 目,以见一代风尚之所在焉。 ” (《 张小山小 令二卷》 提要 ,第 2 8 2 3 页 )《 朝野新声太平乐府八 卷》 “ 凡 当时 士大夫 所撰及及 院本之佳者 ,皆选录之 ,亦技艺之一种。 ” (《 朝野新声太平乐 府八卷》 提要 ,第 2 8 2 3 页 )种种 ,虽然遣词 用句有所 不同 ,但其 根本 的主 旨 都 是一致 的 ,即词卑体轻 ,是文学的末流。 有一点值得 注意的是 ,词 卑体 轻 的思 想就不 开始 于 《 四库全 书总 目》 ,自宋 开始 ,就 常称词 为艳 体 、艳词 、艳 曲、侧 艳 、小 歌 、小词 、 诗余 ,而人大多以余力 、 余事 、 余思来作词 ,词对时人来说 不过是笔墨 游戏 ,用来消遣的罢了 ,有时一 些词作甚至会被认为 是创 作 的污点 ,不 应存在的。 比如 《 六一词 一卷》 中 “ 曾懂 《 乐府雅词序》 有云 :‘ 欧公 代儒宗 ,风流 自命 ,词章窈眇 , 世所矜式 。乃小人 或作艳 曲,谬 为公 词。 ” ’“ 蔡僚 《 西清诗话》 云: ‘ 欧 阳词之 浅近者 ,谓是刘 焊伪作 。 ” ’ “ 《 名 臣录》亦云 :‘ 修知贡举 ,为下第举子刘烽等所忌 ,以 《 醉蓬莱》 、 《 望江南》诬 之。 ” ’(《 六一词一卷》 提要 , 第2 7 8 0 页 )作为北宋名家 的欧 阳修 ,后世之人 是不容 许他写 有艳 词 的,便 用伪 作来 为其 辩 驳清 白,词 的地位在 当时可见 一般。而 明清时代 ,这种 思想仍 旧流传下 来。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提要辨证四则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提要辨证四则作者:张傲来源:《贵州文史丛刊》2019年第04期摘要:《四库全书总目》为古代目录学集大成之作,但因卷帙浩繁、历久耗时等原因,《陆氏易解》《周易正义》《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论语义疏》四书提要中也存在着一些阙谬。
除较普遍的卷数不合问题外,《陆氏易解》之时代、《周易正义》之版本、《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之作者、《论语义疏》之世次爵里等处均需考辨,其中《论语义疏》提要更是保存了《总目》不同成书阶段的文本,显现了《总目》成书的动态过程。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提要《论语义疏》中图分类号:K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9)04-69-75对于《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的考辨订误成果丰硕,胡玉缙、余嘉锡、崔富章等学者均有相关专著,相关考订文章亦数量众多,然而由于《总目》体量庞大,有些问题前辈今贤或尚未注意,或一带而过,仍需进一步讨论。
兹于《总目》《陆氏易解》《周易正义》《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论语义疏》四书提要中发现诸多纰缪,如《陆氏易解》之时代、《周易正义》之版本、《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之作者、《论语义疏》之爵里等处均需辨订,已有考证论述不周之处亦有必要指明。
一、《陆氏易解》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姚士粦所辑吴陆绩《周易注》也。
《吴志》载绩所著有《易注》,不言卷数。
《隋书·经籍志》有陆绩《周易注》十五卷,《经典释文·序录》作陆绩《周易述》十三卷、《会通》一卷,新旧《唐书·志》所载卷数与《释文》同。
原本久佚,未详其孰是。
1按,依《总目》体例,撰者前往往会有其朝代,如此提要“明姚士粦所辑吴陆绩《周易注》也”一句中,“明”“吴”依例当皆是朝代。
关于陆绩,各书目基本皆作吴人,如《郡斋读书志》“京房易三卷”条便作“吴陆绩注”2。
考《三国志》本传:“豫自知亡日,乃为辞曰:‘有汉志士吴郡陆绩,幼敦《诗》《书》,长玩《礼》《易》,受命南征,遘疾遇厄,遭命不幸,呜呼悲隔!’”3《经典释文·序录》亦云陆绩为“后汉偏将军、郁林太守”4,《唐开元占经》卷二云:“后汉末吴人陆绩,字公纪。
《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存目辨证
…
…
疑为 明 人所伪 托
。
观 其 《 岣 嵝 山 碑 》 全 用 杨 慎释 文 而
《
大 戴礼
几铭》
并 用 钟惺 《诗 归 》之误
本 其 作 伪 之迹 显 然 也
,
。
按 此 书 有 万历 甲
:
申
(
重 刻 本 题 宋 何无适 倪 希 程 编 类 明 进 士 沈 大 忠 附
,
“
、
,
((
四 库全 书总 目
, ,
。
已 而 先 生 出 其绪 余
。
两宰 名 邑 以文 章
, ,
饰吏 治 有 卓 绩
一
。
而 冰 操 凛凛 尤 著 清誉 故 归 而 萧 然 四 壁 时 寄 兴 于 诗 余 得 随 杖 履
,
, ,
。
曰
出 箧 中 《 文选 尤 》 示 余 盖 先生 暇
”
日
诸 郎君 所趋庭 而相授 受者 也
,
” 。
朱 氏 又云
《
四 库全书 总 目 》 总集类存 目 辨证
徐大军
清 乾隆 时 期 所 编 的 《 四 库 全书 总
了极 大 的帮 助
。
,
目
》
是 目 录 著 作 的 集大成者 给 我 们 的 研 究 带 来
, , ,
但 由 于种 种 原 因 它存 在 着 不少 错 误 和 疏漏 如 果 运 用 时 不加 注 意 难
”
《
光岳 英华》
,
。
观 其编 次 之 序 以 有 元 直 接 盛 唐 云
,
。
序末 又言
“
:
既 刻 二代 之诗 于 环 翠
《四库全书总目》对历代诗歌的批评
作者: 孙纪文[1]
作者机构: [1]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出版物刊名: 内蒙古社会科学
页码: 81-86页
主题词: 《四库全书总目》;诗歌批评;儒家诗学;审美批评
摘要:<四库全书总目>对历代诗歌进行了多层面的批评,具有兼容、线性和不平衡的批评特点.它批评历代诗歌所反映出来的诗学观是以儒家诗学思想为旨归,以公允的态度为理念,以审美批评为情感结构,最终汇聚为一种中和式的批评思想.以现代批评观念为参照,笔者认为,它对历代诗歌的批评依然存在不可避免的不足.。
试论《四库全书总目》的文学批评观念
试论《四库全书总目》的文学批评观念
杨有山
【期刊名称】《江汉论坛》
【年(卷),期】2003(000)004
【摘要】<四库全书总目>虽然不是一部诗文批评著作,但书中许多集部著作的提要,却处处闪烁着文学批评的真知灼见.在我国学者编纂的<续四库全书>出版、发行之际,探讨<四库全书总目>的文学批评观念,温故知新,对我们今天的文学研究无疑具有启发、借鉴意义.<四库全书总目>对集部著作的批评体现出兼容并蓄、辩证通达的文学批评观念.这种文学批评观念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既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又兼顾文学的抒情审美功能;二、立足作品,全面客观;三、知人论世,辩证通达.它比前代的文学批评更公允,更富有总结性,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总页数】3页(P107-109)
【作者】杨有山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信阳,46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
【相关文献】
1.《四库全书总目》明代复古文学批评考论——以明“前、后七子”别集提要为例
2.《四库全书总目》:官学体系、特征及其缺失——以明代文学批评为例
3.《四库
全书总目》明代文学批评探析4.《四库全书总目》文学批评研究的离合现象——兼谈《批评史》的当代书写问题5.《四库全书总目》的文学批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朴及其词批评辨疑——以《四库全书总目·天籁集》提要为中心
白朴及其词批评辨疑——以《四库全书总目天籁集》提要为
中心
王芹;何宗美
【期刊名称】《中国文学研究》
【年(卷),期】2024()1
【摘要】《四库全书总目》从四个层面形成了对白朴及其词批评的一次官学定位,但其金代遗民身份的确立,既缺乏文学作品依据,也不符合词人“情志”的事实;在《天籁集》版本流传上,刻意营造“世久失传”“沉晦百年”的传播状况;词作风格上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界定,为后人的理解制造了困惑;在词史定位上,过分夸大白朴的词学成就,将其塑造为承接宋元词坛的最重要的过渡性词人。
《总目》对白朴其人及词的重视在于“钦定”之用,即借着文学批评之机评判文人、划定朝代归属,既而完成对文学史的建构,且尽可能扩大金代文学的内容和分量。
其原发性问题在于,借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以达到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进而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合理性和牢固性找到充足的依据和理由,由此实现政治对文学的深度介入。
【总页数】11页(P51-60)
【作者】王芹;何宗美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
【相关文献】
1.《四库全书总目》词集提要考辨——以《梦窗词提要》为例
2.疏离与认同:白朴遗民心态下的庙堂与江湖——以《天籁集》为中心
3.一曲心灵剖白的歌——评白朴词《天籁集》
4.批评的延续:从纪昀《〈瀛奎律髓〉刊误》到《四库全书总目》——以宋元诗文评提要为中心的对比探析
5.中国古代传记体文学批评基本文献考略——以《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和《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中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明代文学思想辨析
《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明代文学思想辨析《四库全书总目》对明代文学的批评与定位,深刻影响着明代文学的研究与传播。
四库馆臣对明代文学复古问题的复杂态度,凸显出清代官方学术在政治约束下的畸态。
本文以《四库全书总目》批评视野下的七子派为考察起点,对该著的学术姿态、撰述方法及批评思路进行还原和再认识,通过梳理明人别集提要,解析其中的政治约束和文学观念的逻辑矛盾,以期对“四库学”及明代文学研究进程中的认识局限作具体甄别。
从文学史研究层面考察,《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与明代文学研究的关系最为密切也最为复杂。
明代文学全局性、系统性的学术总结见于此书,且因其“钦定性”的特有身份使全书观点体现了最高统治者的旨意,代表了清王朝的国家意志,从而获得他书所不能具备的至高无上的权威性,与此同时,其片面性也尤显突出,亟待澄清。
清末以降,时代巨变,对明代文学正本清源的全面研究因缺乏成熟的思想环境和适宜的学术条件而一直未能深入展开,故其成果多为零金碎玉,从文献引用到文学批评乃至文学史撰写,研究者习惯于采纳《总目》成说,取信者多,考疑者寡。
近年,明代文学特别是明代诗文研究出现了新的转机,同时,《总目》文学研究也随“四库学”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关注。
①不过仍不难发现,学界对于《总目》在明代文学评价问题上存在的严重局限,无论是明代文学研究的视角还是“四库学”研究的领域都缺少具体讨论和细致的辨析,学术上因袭的惯性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此两项研究的融合与深入。
本文试以明代文学复古问题为例,对《总目》明代文学思想从一个侧面加以检讨,旨在立足于今天的学术视野和思想平台,就长期以来明代文学批评观念给予清理,从而刷新旧说,建立新知。
一、定位:《总目》批评视野下的七子派《总目》共著录明代诗文别集238种(不含存目),分属明代文学的各个时期。
若把四库馆臣所撰各书提要连掇起来看,一部明代文学史特别是明代诗文及文学观念史的轮廓便大体得以呈现。
别集提要既是研究《总目》明代文学批评的基本依据,更是讨论其批评指向的重要文献。
《四库全书总目》词集提要考辨r——以《梦窗词提要》为例
《四库全书总目》词集提要考辨r——以《梦窗词提要》为例夏明宇【摘要】通过对《梦窗词提要》的得失辨正,发现《四库全书总目》词集提要的编纂思想自成体系,涵容了汉学考证与宋学思辨之长,即以汉学实证方法考评词集版本与作家身世,以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统观词人的交游网络与人格气节,以历史观念来观照词集的艺术价值与词史定位.在考量词人的人品与文品时,《总目》词集提要秉持"未以其人掩其文"的价值尺度,表现出超迈时代的开明通达的批评立场.【期刊名称】《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34)001【总页数】7页(P68-74)【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梦窗词提要;词集提要;编纂思想【作者】夏明宇【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图书馆,上海2004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6词体文学自其兴起之日起,就被目为“艳科”“小道”,为正统文人士大夫所鄙视不屑。
四库馆臣在编纂《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时,秉持通达平正的包容态度,在“集部”收录词曲类二卷,词曲类存目一卷。
《总目》词集提要远祧宋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歌词类”有关词集目录的编创方法,以及明代毛晋《宋名家词》的题跋内容,同时沾溉清初以来浙西词派尊崇“雅正”的词学理想,以及汉学考证与宋学思辨的精神理念,对自《花间集》到清初以来的一百余种词集进行版本校勘、作家品评、艺术评鉴,构建出自具体系的“词史”雏形。
本文以词史上堪称“最难治”[1](1-2)的梦窗词为例,通过辨正“梦窗词提要”[2](2797)(以下简称《提要》)的撰写得失,具体而微地揭橥《总目》词集提要的编纂思想。
一、版本考证:《提要》有关梦窗词集的校勘思想考证学为清代最重要的时代思潮,梁启超将之与汉之经学、唐之佛学、宋明之理学并列为中国古代的四大思潮[3](2),又谓“夫无考证学则是无清学也”[3](52)。
考证学尊尚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思想,对纪昀及四库馆臣产生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库全书总目》词曲之辩证观摘要:词曲这两种文体产生的年代较诗赋小说要晚,历代批评家对词曲的批评也是或褒或贬。
编纂于清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将词曲类作品收在最后,而且所收作品数量远比诗文要少。
《四库全书总目》在给这些作品所作的提要是我们了解其词曲观念的关键。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词曲类》一方面遵循着儒家正统文化观,将词视为“不足重轻”的“倚声末技”。
另一方面又能突破观念的藩篱,从纯审美的角度关注词的本色之质。
两者处于矛盾中统一的辩证关系中,体现出《四库提要》的集大成精神。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词曲类词卑体轻雅俗兼容辩证观
中图分类号:g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 (2012)06-0000-01
《四库全书总目》作为一部大型的官修目录著作,凝聚了乾嘉时期众多学者的学识和智慧,不仅成为中国古代书目编纂的里程碑,而且“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堪称中国古代十分重要的学术文化史著作。
《四库全书总目》总体上沿袭了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但是每个部类内部的细化分类,则有一些调整和创新。
具体到集部来说,其分为五个小类: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词曲类。
词曲类位列集部之末,且所收作品数量远比诗文要少得多,分为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曲韵、曲品、南北曲
等。
其中“词曲类”所收词集之属五十九部一百零三卷,词选之属十二部二百七十四卷,词话之属五部十九卷,词谱词韵之属二部六十卷,南北曲之属三部十七卷。
计八十一部四百七十三卷。
而《四库全书》收的所有作品共三千四百六十一种,七万九千三百零九卷。
可见,单从作品数量上来说,词曲类作品所占的分量是很少的。
这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方面,历代文人视词曲为倚声末技,在编集的时候,把词曲放在诗文之外,另行一集,以致后来都散失了,传作甚少。
另一方面《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的词曲观念又是辩证的,既有视词曲为倚声末技的地方,也重视词曲二体的审美和艺术价值。
一、词曲类“倚声末技”的文化观念
《总目集部总叙》即谓:“集部之目,楚辞最古,总集次之,诗文评又晚出,词曲则其闰馀也——至于倚声末技,分派诗歌。
其间周、柳、苏、辛,亦递增轨辙,然其得其失,不足轻重。
姑附存以备一格而已。
”这句话是从时间产生的先后上来把握楚辞、总集、诗文评和词曲的关系。
然而,使用“闰馀”一词,也体现了四库馆臣对词曲地位的认识。
与楚辞、诗文评相比,词曲无足轻重。
收词曲类作品只不过是为了达到“以备一格”而不致缺失一种文体的目的。
在专论词曲的时候,《总目》指出:“词曲二体,在文章技艺之间,厥品颇卑,作者弗贵,特才华之士以绮语相高耳。
”不把词曲
视为正统的文学,是绝大部分古代文人的观念,四库馆臣继承了这一观念,并进而认为只比技艺稍高一筹,可见编者毫不掩饰对词曲的轻视。
不仅如此,在概括具体的作家作品时也贯彻了这样的观点。
再如,“词选之属”中,对《尊前集》就直陈曰:“且就词论词,原不失为花间之骖乘。
玩其情采,足资沾溉,亦不必定求其人以实之也。
”如此观之,词就是一种花间戏取的伎俩,除了华而不实的外在,就再无本质的精神实质了。
再如,“词谱词韵之属”中,评《钦定词谱》:“又以词亦诗之馀派,其音节亦乐之支流,爰命儒臣,辑为此谱。
”无论是词集、词谱抑或是词选,编者都地秉承着“词为艳科”、“小道”的文化观念。
馆阁群儒之所以有这种“词卑体轻”的观念,与词的“出身”是息息相关的。
对诗、词、曲的产生流变及各体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多个地方,以下试举几例:“考古诗皆可以入乐。
唐代教坊伶人所歌,即当时文士之词。
五代以后,诗流为词,金元以后,词又流为曲。
故曲者词之变,词者诗之余。
源流虽远,本末相生。
自五代至宋,诗降而为词。
自宋至元,词降而为曲。
律诗降于古诗,故中晚唐古诗多不工,而律诗则时有佳作。
词又降而律诗,故五季人诗不及唐,词乃独胜。
盖三百篇之余音,至汉而变为乐府,至唐而变为歌诗,及其中叶,词亦萌芽。
至宋而歌诗之法渐绝,词乃大盛……”如此之见,词是以“改装”诗歌、利用燕乐并命歌伶配以乐曲综合而成。
在正统文人心目中,词的内容形式依附于诗,曲调吟唱依附
于外乐,制作者是低贱的主要妓院教坊的伶人,为毫无社会地位的“末技”。
尽管当时词曲之作流行于大街小巷,为大众所喜爱。
但是,词不登大雅却是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
自宋以后,歌词之法的失传,词乐已彻底分离,作为一种文学载体,词越来越成为文人案头娱情之作,又加之长久以来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的认可和恪守,“词卑体轻”也就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
二、雅俗兼容的审美艺术与史学价值
尽管《总目》对词曲的看法似乎处处笼罩于“词卑体轻”的观念之下,但是,编撰者却又能从词的音韵、内容及特色等审美角度出发,肯定词作、词集的价值,而且也对词作中存在的弊病予以公允的评价。
这种辩证的精神和客观的态度下,《总目》又能凸显这些作品的审美艺术价值及文学史价值,让观念与审美在矛盾中得以统一。
《总目》在给《花间集》所作的提要里说:“诗余体变自唐,而盛于五代,自宋以后,体制益繁,选录益众,而溯源星宿,当以此集为最古,唐末名家词曲俱赖以仅存,其中《渔父词》、《杨柳枝》、《浪淘沙》诸调仍载入诗集。
盖诗与词之转变在此数调故也。
”这样的论述就比较客观公允,注意到《花间集》在词曲的流播、词调的定型等方面的功用。
首先编者赞赏词的音韵美和雅俗兼容。
如赞扬《片玉词》善隐括前人的典雅诗句,又善吸取民间俗语,使其词达到雅俗共赏的审美效果的同时,也从侧面肯定了音韵之美在词的
兴起和传播过程中起的重要作用,以及词作能够雅俗兼容的自身魅力。
其次,《总目》在创作倾向上也对其他一些文人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如在评价《淮海词》的时候就指出:“(秦)观诗不及苏黄,而词则情韵兼盛,在苏黄之上。
流传虽少,要为倚声家一作手。
”从“情”、“韵”的角度来看,《总目》认为,秦观的词甚至在苏轼、黄庭坚之上。
在评价《书舟词》的时候认为程垓词“颇有可观”。
在评价《姑溪词》的时候认为李之仪“小令尤清婉峭茜,殆不减秦观”。
认为谢逸《溪堂词》“亦极锻炼之工”。
在评价《片玉词》的时候认为周邦彦词多用唐人诗句隐括入调,浑然天成。
长篇尤富艳精工,善于铺叙。
“通音律,下字用韵,皆有法度”。
此外,《总目》还注意到了一些文人在词史发展上的地位,认为词体自晚唐五代产生以来,就以清切婉丽为正宗。
“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
至苏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
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
”
文化思想和观念是评论家行文的基本准则之一。
有着正统儒家美学观的馆阁群儒,本该对词采取轻视或者不屑的态度。
但这些“正派”文人名士,并没有完全为约定俗成的思维和审美所囿禁。
相反,他们能以睿智的目光,看到词家词作的本色之美,并求同存异、雅俗共赏,以较为宽厚兼美的笔锋,写下了对词人、词作、词品的评价,无不体现了文人们辩证的态度和宽厚的胸襟,也彰显了《四库提要》中华学术思想的集大成精神。
参考文献:
①啸馀谱十卷提要.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 年版,下同.第1835 页.
②张小山小令两卷提要.四库全书总目.第1835 页.
③花间集十卷提要.四库全书总目.第1826 页.
④碧鸡漫志一卷提要.四库全书总目.第1826 页.
⑤宋名家词无卷数提要.四库全书总目.第1833 页.
⑥词韵两卷提要.四库全书总目.第1835 页.
⑦尊前集十卷提要.四库全书总目.第18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