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作文要如何审题才能不跑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要如何审题才能不跑题?内附各主题名言素材

面对高考作文首先需要做到:

1、放松心态,相信自己。

2、作文写作切记注意分段,200字左右的位置注意点题,表明观点。

3、每个段落里有一些概括力较强的句子表明你说的重点,比如段首或段末。

4、心里要始终知道自己在写什么,把想说的内容说清楚。

5、卷面整洁。字写得好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毕竟我们是个看脸的社会,我也想了解你的心灵美来着,可是我还是想看脸啊!!!重点来了,你要知道你的卷子就是你的脸啊,再丑你也是能好好捯饬自己的吧,同样你的字再丑起码做到整洁吧,答应我,一笔一画写,别着急,好吗?【下面是两点高分技巧】

一、高考作文要怎么审题?

其一,审题先切入,立意后截取。整体阅读作文题,于材料寻得一个切入的口子,以期获得一个截面,或者说找到一个可供选择的写作角度,将作文的范围加以限制和缩小。不泛泛而谈,单刀直进,不顾左右而言他,放纵思想以自由驰骋。如2017年高考全国语文卷提供可选择的“中国关键词”,进一步要求“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既然是选择两三个关键词,那就选择两个,绝不选择三个。少一个关键词,少一个审题立意的元素,两个关键词更易“形成有机的关联”,切口小了,议论集中,也就易于掘进。

其二,审题先比较,立意后明确。考场上阅读作文题,有暂时被材料表述所迷的时候,可自行预设两套作文方案,再比较其优劣,以更吻合命题意图来决定其中应该保留的预案。这样做要花费两三分钟时间,但为确保“符合题意”增添了砝码,所为颇值。如2017年高考全国语文卷作文审题立意的取舍,预设主谈“美丽乡村”,一预案带出“中华美食”;一预案带出“中华美食”和“食品安全”。

审题比较发现,多一元素,多一谈论话题,不如裁剪,使立意明确。

其三,审题先紧扣,立意后提升。考场作文强调“结构完整”。开篇即扣住作文材料给出作文的立意,不旁逸斜出。议论文结构有一允可,即开篇给出中心观点,还可随行文的议论深入,对中心观点有所补充,有所升华。由是,审题先扣住题旨,然后立意学会高看一等,使文章思想的掘进更深入一些。如2017年高考全国语文卷作文题,单一立足现时阐释“一带一路”,不如廓开视野,穿越历史,先谈“丝绸之路”,有所铺垫,将“所认识的中国”谈得更为透辟。最忌在一个浅层次上喋喋不休地议论。

示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上海有两家被食客“点赞”的小食店,一家馄饨铺和一家葱饼店。因经营场地为居住房而无法办理证照被关停。在有关民生问题的座谈会上,群众代表发言:两家小食店确实存在证照等问题,但监管不应该是冷漠的,一味关停了事……

对以上的事情,你怎么看呢?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题解] 高考题无非三个关注,关注自然及规律、关注社会及民生,关注自我成长及健全人格。学生应该关注社会,扣住社会核心价值观,诸如法制与富强、平等、民主、和谐、友善等,来做足此篇文章。

2016年11月21日上海召开深化“放管服”改革座谈会,会上李克强说,这两家小食店确实存在证照等问题,但基层政府部门应考虑百姓利益,寻求社会“共赢”。“监管不一定是冷漠的,要多带一点对老百姓的感情。”总理当时说。

示例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复旦大学严峰教授说过这样的话:设想朱自清活在21世纪,一天晚上忽然想起家边荷塘,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看到月色中的荷塘,拿出手机,咔嚓一下拍照,再发到朋友圈或者微博,写了句“我拍的

今夜荷塘”,然后就没有了,《荷塘月色》没有了,散文没有了。

对以上事情你怎样看?请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题解] 题旨指向人的发展及素养。现象是低头族普遍的手机阅读,书册阅读被消失了。连带审美的体验及沉淀都消失了。由是,对有赖于文字而传承的文化,心生忧患;对一代青年罔顾这种文明的传承与创造,心生忧患。

示例3:作者:果蝇单倍体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问下山的人:上面好看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个题目是平中见巧,言浅意深,回味无穷的。先从最简单也最容易有误区的地方开始解析:只要看到爬山,所有人第一反应都会想:是不是无限风光在险峰?是不是三观正确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必须是尽力攀登不轻言放弃才能看见最美的风景?于是我们看材料的最后一句: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哎?好像哪儿不对……这八个字,好像不是尽力推销“最美风景”的路数啊。说实话不带任何感情客观的看这八个字,好像真的,有点“好容易爬上来了却啥也看不见”的感觉呢……难道是告诉我们付出未必有收获?要享受过程不要在乎结果?听人劝吃饱饭不要钻牛角

尖?高考作文怎么会有这么负面的价值观,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重读题目,这才看出题目潜伏的暗线:山脚“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山腰“古木参天,林静山幽”;山顶“云海茫茫,群山隐约”。多么整齐的结构!出题人本人,必是深谙考场作文精髓的高手。这样整体看来,才会发现这三组描写风景的词并无优劣之分,它们只是“不同”。所以并不是“无限风光全在险峰”,而是“世界那么大,只看一处你甘心吗?”

题目的另外一层,便是别人的回答。每一次回答,都是“有人说是,有人说否”,每一次做决定,都是“有人留下,有人继续”,而正因为每一次结果揭晓的时候,对风景的描述都只是叙述事实的客观中立的八个字,而没有任何优劣之分,所以回答“是”和回答“否”的人都是对的,没有误导,只是看法不同,登上山顶的人有可能感觉被骗了,没上山的人知道实情后也有可能后悔不迭,没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比如一定不要被别人的流言而吓退,一定不要放弃,或者一定不要固执己见),都没有,完全看你自己认为怎样使选择,所谓“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这句是笑话,绝没有这两个题目有任何联系的意思。)不知道大家看到这里有什么感觉?我在想明白这一点后忽然发现,这其实是个小马过河的故事,因为所有给你提供消息的人说的都是真的,并没有误导,但除非你自己亲自去看看,你永远不知道事实到底是怎样。再联系上面一层,这个题目我会写成一个升级版小马过河的故事,亲自去看看,才知道下一步的风景也许没有别人说的那么好,也没有别人说的那么坏,但它不一样,是全新的体验,全新的收获,所以值得。个人观点而已,这个题目包容力极强,完全不同角度的立意都是可行的。

最后再夸一下这个题目的深度,脱离高考作文的范围纯粹的看这个故事:写的多真实啊!人生不就是这样吗?高考作文的题目即使举出对立的两方面,也常常还是片面的,很容易为了突出强调某一种观念就忽略掉世界本身的复杂性,所有的“乐观”“自强”“平和”“独立”等等正能量的题目无一例外全都有其片面性。这个题目我不能评价它好不好,但如此真实坦诚的题目,数年未曾一见了!

二、高考作文中可以泛用、文艺又高大上的名言

1、人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