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位置性眩晕课件
合集下载
良性位置性眩晕讲课资料精美课件
轻或消除眩晕症状。
常用的手法复位方法包括Epley 法和Brandt-Daroff法等,这些 方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手法复位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 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经过一次 或多次复位治疗后,症状可以得
到明显改善。
其他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中医针灸、物理疗 法和心理治疗等,这些方法可以作为 药物治疗和手法复位治疗的辅助手段 。
创新治疗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可能会有更多 的创新治疗手段应用于良性位置性眩 晕的治疗,如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 。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 种常见的眩晕疾病,主要由于 耳石脱落引起。
本课件介绍了BPPV的病因、临 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重 点介绍了耳石复位治疗。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员可以 全面了解BPPV的诊疗过程,提 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良性位置性眩晕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主要通过口服药物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胆碱能药物和前庭抑制剂,这些药物可以抑制前庭系统的兴奋性 ,减轻眩晕症状。
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需要按时服药,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 互作用。
手法复位治疗
手法复位治疗是良性位置性眩晕 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通过特定 的手法操作来纠正头部位置,减
理论依据。
治疗方法研究
目前,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方 法主要包括手法复位、药物治疗 和前庭功能训练等。研究者们正 在探索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
法。
研究展望
深入了解发病机制
提高预防意识
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深入了解良性位置 性眩晕的发病机制,以期为治疗提供 更多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良性位 置性眩晕的认知和预防意识,减少发 病率和复发率。
常用的手法复位方法包括Epley 法和Brandt-Daroff法等,这些 方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手法复位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 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经过一次 或多次复位治疗后,症状可以得
到明显改善。
其他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中医针灸、物理疗 法和心理治疗等,这些方法可以作为 药物治疗和手法复位治疗的辅助手段 。
创新治疗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可能会有更多 的创新治疗手段应用于良性位置性眩 晕的治疗,如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 。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 种常见的眩晕疾病,主要由于 耳石脱落引起。
本课件介绍了BPPV的病因、临 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重 点介绍了耳石复位治疗。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员可以 全面了解BPPV的诊疗过程,提 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良性位置性眩晕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主要通过口服药物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胆碱能药物和前庭抑制剂,这些药物可以抑制前庭系统的兴奋性 ,减轻眩晕症状。
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需要按时服药,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 互作用。
手法复位治疗
手法复位治疗是良性位置性眩晕 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通过特定 的手法操作来纠正头部位置,减
理论依据。
治疗方法研究
目前,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方 法主要包括手法复位、药物治疗 和前庭功能训练等。研究者们正 在探索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
法。
研究展望
深入了解发病机制
提高预防意识
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深入了解良性位置 性眩晕的发病机制,以期为治疗提供 更多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良性位 置性眩晕的认知和预防意识,减少发 病率和复发率。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 ppt课件
•
ppt课件
29
诊断依据
– 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出现短暂眩晕的病史。
– 变位性眼震试验显示上述眼震特点,且具有短 潜伏期(<30s)和疲劳性。
ppt课件
30
BPPV的症状
• 发作性 • 位置性眩晕 变位性是重要和突出的症状, 体位变化相关(躺下,坐起,抬头,低头或翻身时 最容易发生) • 大部分不伴耳鸣或耳聋,也无明显迷走反应 • 小部分有上述症状 • (眩晕短暂而强烈时高度怀疑BPPV)
ppt课件
24
• Dix-Hallpike检查(用于后或上半规管)
患者坐位水平向患侧转头45°,快速躺下使头悬垂
与水平面呈30°角。这种体位正好使后半规管处于 受重力牵拉的平面。黏附于壶腹嵴或浮动于半规管 长臂的碎片会移动并引起眩晕和眼震。由于眩晕出 现可能有潜伏期,这种体位应维持30s。该体位也使
ppt课件
10
ppt课件
11
骨迷路
椭圆囊 (es) 球囊
内淋巴囊
ppt课件
壶腹
12
• 特发性原因(50%-70%) • 继发性原因(30%-50%) 头外伤(7%-17%) 病毒性迷路炎(15%) 梅尼埃病(15%) 偏头痛(﹤5%) 内耳手术(﹤1%)
ppt课件 13
BPPV的临床类型
– – – – 后半规管BPPV 上半规管BPPV 水平半规管BPPV 混合型BPPV 以上四种类型可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发病。
ppt课件
33
根据不同的病因行不同的手法复位
总则:耳石只能从半规管总脚处返回椭圆囊,而不能从 壶腹嵴处直接返回。 1).半规管耳石症: • 后和上半规管:采用颗粒复位法,也称改良Epley手法 • 水平半规管:采用barbecue 翻滚疗法 2).壶腹嵴帽耳石症:Semont锻炼
良性位置性眩晕培训课件
变性的耳石碎片漂浮于半规管的内淋巴液 中
碎片移动时推动内淋巴→牵引壶腹嵴使其
末梢受刺激而兴奋良→性位置引性眩起晕 眩晕发作。
10
BPPV的临床类型
后半规管BPPV (PC-BPPV)
水平半规管BPPV (HC-BPPV)
上半规管性BPPV (SC-BPPV)
混合型BPPV (C-BPPV)
痊愈: 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
有效: 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减轻,但未消失;
无效: 眩晕位置性眼震无变化,加剧或转为他 型
良性位置性眩晕
21
诊断与鉴别
BPPV是旋转性眩晕最常见的类型, 临床主要依靠典型发病史、阳性体位 诱发试验和眼震的方向来进行诊断;
不同BPPV可根据典型表现和体位试 验明确区分:
①有因头位改变诱发的短暂眩晕发作史,常见体位 是坐起或躺倒时;
②有潜伏期5~15s,眼震持续时间不超过30s,呈疲劳 性;
③位置试验(Dix-Hallpike试验)阳性,后半规管BP-PV 眼震快相向地性逆时针旋转,上半规管BPPV眼震快 相离地性顺时针旋转,复原至坐位时出现反方向旋 转型眼震。Dix-Hallpike试验时,头偏一侧眩晕和眼 震明显,如果眼震为向地性,则为该侧后半规管病变; 如果眼震为离地性,则为对侧上半规管病变。
脉硬化所致,多发生在老年患者和有高血压、糖 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的患者,诊断依据是 :1发病大多在50岁以上;2突发与头位有关的眩晕, 持续时间短暂,往往几分钟后减轻或消失,也可一 日发作数次,持续数天,以后再发;3发病时常伴发恶 心、呕吐、站立不稳、共济失调,还可伴发下列一 种或数种供血不足症状(缺血区在脑干、小脑、枕 叶): ①视力障碍,可表现为一过性黑目蒙或视野缺 损;②复视、面麻、呛咳、语音欠清、一侧或双侧 肢体无力、麻木;③部分病人有单侧或双侧耳鸣和 耳内疼痛;④头痛,多呈搏动性,以后枕部最甚;⑤倾 倒发作。4血管影像检查多可发现椎-基底动脉狭 窄或受压。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pt课件
•5
2016年脑病科头晕/眩晕疾病统计
前五位疾病:BPPV,颈椎病,前庭神经炎,PCI,VBI
•6
瑞士:基层转诊与最终确诊头晕/眩晕诊断水平差异很大
心因性头晕 前庭神经元炎
双侧前庭病 前庭性偏头痛
梅尼埃病 单侧前庭病 中枢性眩晕 头晕未诊断
其他疾病 多重感觉性头晕
BPPV
0
最后诊断 转诊前诊断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最常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3
人类认识的历程:
1921年Barany提出该病 1952年Dix-Hallpike体位试验 1969年嵴顶耳石理论(Schuknech) 1979年管石症理论(Hall)
•4
流行病学
德国每年约100万人发生BPPV,终生发病率约2.4%,每 年达0.6%。 美国每年约有560万眩晕患者,其中17%-42%诊断BPPV。 13个国家参与历时28个月的大样本眩晕数据报告BPPV 发病率约为26.9%。
• 42
Yacovino法
Kim法
• 43
复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速度 角度 复位中的眼震观察,出现半规管转换 复位后体位限制 无效时考虑采用习服治疗
• 44
Brandt-Daroff习服
• 45
复位后
残余症状的出现率为36.6%-61%。 最常见的残余症状为头晕(63%),其次为漂 浮感。
• 46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扶风县中医医院脑病科 张云龙
•1
国际前庭疾病分类
眩晕
头晕
前庭-视觉症状 姿势症状
1.自发性眩晕
1.自发性头晕 1.外在眩晕 1.不稳
2.诱发性眩晕
2016年脑病科头晕/眩晕疾病统计
前五位疾病:BPPV,颈椎病,前庭神经炎,PCI,VBI
•6
瑞士:基层转诊与最终确诊头晕/眩晕诊断水平差异很大
心因性头晕 前庭神经元炎
双侧前庭病 前庭性偏头痛
梅尼埃病 单侧前庭病 中枢性眩晕 头晕未诊断
其他疾病 多重感觉性头晕
BPPV
0
最后诊断 转诊前诊断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最常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3
人类认识的历程:
1921年Barany提出该病 1952年Dix-Hallpike体位试验 1969年嵴顶耳石理论(Schuknech) 1979年管石症理论(Hall)
•4
流行病学
德国每年约100万人发生BPPV,终生发病率约2.4%,每 年达0.6%。 美国每年约有560万眩晕患者,其中17%-42%诊断BPPV。 13个国家参与历时28个月的大样本眩晕数据报告BPPV 发病率约为26.9%。
• 42
Yacovino法
Kim法
• 43
复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速度 角度 复位中的眼震观察,出现半规管转换 复位后体位限制 无效时考虑采用习服治疗
• 44
Brandt-Daroff习服
• 45
复位后
残余症状的出现率为36.6%-61%。 最常见的残余症状为头晕(63%),其次为漂 浮感。
• 46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扶风县中医医院脑病科 张云龙
•1
国际前庭疾病分类
眩晕
头晕
前庭-视觉症状 姿势症状
1.自发性眩晕
1.自发性头晕 1.外在眩晕 1.不稳
2.诱发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ppt
伴随症状
❖ 轻微头痛、平衡差、行走不稳感、头晕、恶 心、倾斜感、出汗,漂浮感、视物模糊等
❖ 以上伴随症状也可以成为不典型BPPV患者的 主要症状
BPPV的临床类型
后半规管BPPV 前半规管BPPV 外半规管BPPV 混合型BPPV
以上四种类型可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发病。
受累的半规管(Herdman1994)
治疗
❖ 采用管石复位治疗,以症状重的受累半规管 为主,治愈62例(65.26%),有效89例( 93.68%),无效6例(6.32%)
疗效评估
❖ 疗效评价:短期:1周;长期:3个月。
❖痊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 ❖有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减轻,但未消失; ❖无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无变化,加剧或转为其他类
难治性BPPV的处理
❖ 背地性水平眼震患者的耳石复位更难,有时耳 石可以从水平半规管内移入后半规管
❖ 少数对后半规管治疗措施无效的患者,可能是 上半规管BPPV
❖ 两个半规管可以同时受累也是一些病例难治 的原因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姿势紊乱
多管受累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 晕的临床特点
❖ 根据患者典型的临床病史、红外视频眼震仪 记录变位试验的眼震结果,确诊为多管受累 的BPPV患者95例
❖ 耳石碎片的脱离是由于椭圆囊退变的结果, 可能由于慢性缺血。
❖ 诊断比较困难—合并疾病的增多 ❖ 在老年眩晕患者中,有9%的BPPV被误诊
❖ 老年人平衡障碍还要考虑全身性疾病、关节 衰退性疾病、末梢神经病变、全身免疫性疾 病、中枢神经性疾病、药物副作用
❖ 治疗中包括摔倒预防,应付发生的技巧非常 重要
❖ 1979年Hall, Ruby and McClure提出管结石 症理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PT幻灯片课件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扶风县中医医院脑病科 张云龙
•
•1
国际前庭疾病分类
眩晕
头晕
前庭-视觉症状 姿势症状
1.自发性眩晕
1.自发性头晕 1.外在眩晕 1.不稳
2.诱发性眩晕
2.诱发性头晕 2.视振荡
2.方向性倾倒
位置性眩晕
位置性头晕 3.视滞后
3.平衡性近乎跌倒
头动性眩晕
头动性头晕 4.视倾斜
4.平衡性跌倒
遗传因素:同家族成员发病 率高5倍。
•
• 16
耳石脱落的部位
后半规管BPPV:60-90%
嵴顶耳石症:少见 管石症
水平半规管BPPV:10-30% 管石症
嵴顶耳石症:文献最主27%
前半规管BPPV:3-10%
嵴顶耳石症:少见
管石定方向的眼震 3)眼震有一定潜伏期 4)眼震有一定持续时间 5)相反体位眼震方向相反 6)反复诱发,眼震消失
前庭疾病症状分类中不采用的术语:变位性眩晕。
最常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3
人类认识的历程:
1921年Barany提出该病 1952年Dix-Hallpike体位试验 1969年嵴顶耳石理论(Schuknech) 1979年管石症理论(Hall)
•
•4
流行病学
德国每年约100万人发生BPPV,终生发病率约2.4%,每 年达0.6%。 美国每年约有560万眩晕患者,其中17%-42%诊断BPPV。 13个国家参与历时28个月的大样本眩晕数据报告BPPV 发病率约为26.9%。
单侧向上向患侧 扭转眼震
PC-BPPV
•
• 36
Semont
•
• 37
两种方法比较
扶风县中医医院脑病科 张云龙
•
•1
国际前庭疾病分类
眩晕
头晕
前庭-视觉症状 姿势症状
1.自发性眩晕
1.自发性头晕 1.外在眩晕 1.不稳
2.诱发性眩晕
2.诱发性头晕 2.视振荡
2.方向性倾倒
位置性眩晕
位置性头晕 3.视滞后
3.平衡性近乎跌倒
头动性眩晕
头动性头晕 4.视倾斜
4.平衡性跌倒
遗传因素:同家族成员发病 率高5倍。
•
• 16
耳石脱落的部位
后半规管BPPV:60-90%
嵴顶耳石症:少见 管石症
水平半规管BPPV:10-30% 管石症
嵴顶耳石症:文献最主27%
前半规管BPPV:3-10%
嵴顶耳石症:少见
管石定方向的眼震 3)眼震有一定潜伏期 4)眼震有一定持续时间 5)相反体位眼震方向相反 6)反复诱发,眼震消失
前庭疾病症状分类中不采用的术语:变位性眩晕。
最常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3
人类认识的历程:
1921年Barany提出该病 1952年Dix-Hallpike体位试验 1969年嵴顶耳石理论(Schuknech) 1979年管石症理论(Hall)
•
•4
流行病学
德国每年约100万人发生BPPV,终生发病率约2.4%,每 年达0.6%。 美国每年约有560万眩晕患者,其中17%-42%诊断BPPV。 13个国家参与历时28个月的大样本眩晕数据报告BPPV 发病率约为26.9%。
单侧向上向患侧 扭转眼震
PC-BPPV
•
• 36
Semont
•
• 37
两种方法比较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水平半规管BPPV眼震特点
右水平半规管
注意事项
由于耳石消散和中枢适应的原因,会出现 疲劳性
所以要避免重复诱发 对于疗效,要考虑疲劳性。不要误把疲劳
性未引出眼震认为治疗好转
复位原则
腹返耳 嵴回石 直椭只 接圆能 返囊从 回,半 。不规
能管 从总 壶脚
复位手法:后半规管BPPV
Eply复位:针对管石(相对柔和) Semont复位:针对嵴顶结石(复位有
处理:对因治疗+康复训练
并发精神源性头晕:
解释+行为认知+抗焦虑
复位后注意
复位后走路不稳感或轻度头晕者
复位后24小时采用高枕卧位(头抬高 30°)或者健侧卧位睡眠
避免头部剧烈活动 保持充足睡眠 避免情绪波动
复位无效
分析原因:手法、角度、速度、复位 中眼震观察、复位后的体位
去除诱因 无效时,习服疗法 对于诊断明确、复位及康复训练均无
嵴顶结石:目的让耳石从嵴顶变到半规管,注意 甩头过程要快。
Barbecue复位
Gufoni复位:管石
Gufoni复位:嵴顶结石
复位手法:上半规管BPPV
反向Eply复位:疗效不确切 Semont复位: 海军总院李进让:李氏复位法 Yacovino复位:不用判断左右侧
Yacovino复位
临床分类
特发性BPPV:原因不明(50%-97%) 继发性BPPV:继发于耳科或全身系统性疾病
(25%) 头外伤(7%-17%)-双侧 病毒性迷路炎(15%) 梅尼埃病(15%) 偏头痛(﹤5%) 内耳手术(﹤1%)
骨迷路
椭圆囊 (es) 球囊
内淋巴囊
前庭迷路解剖
壶腹
半规管空间位置
BPPV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PPT课件
Central origion : stroke , MS , cerebellar degeneration
Vertibral artery insuffeciency
编辑版ppt
16
BPPV - Treatment
Watchful waiting Vestibular suppressant medications 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Canalith repositioning Surgery care
post SCC
编辑版ppt
7
Pathophysiology
编辑版ppt
8
BPPV ...
Frequency : 10-64/100000 Sex : 64% women Age : older population ( 51-57)
younger than 35 – head trauma. History :
counterclockwise – Geotropic- toward the earth – Ageotropic – opposite
编辑版ppt
10
Physical :
– neurological examination – normal – except – Dix-Hallpike pathognomonic
编辑版ppt
19
Brandt-Daroff Exsercise
编辑版ppt
20
Vestibular r
Complications of CRP
Failure – 25% (12%-56) Recurrence – 13% in 6 months
编辑版ppt
《良性位置性眩晕》课件
物理治疗
进行物理治疗,如按摩、针灸 、电疗等,以缓解症状和促进 康复。
认知行为疗法
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 调整心态和应对方式,减轻眩
晕症状。
适用于单侧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 性眩晕,通过使患者头部向患侧旋转 45度并固定1分钟,然后缓慢将头部 转正并向后仰,再缓慢将头部向前屈 曲90度,使耳石回到上半规管,再行 Dix-Hallpike变位试验诱发眩晕及眼 震。
04
良性位置性眩晕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控制情绪和压力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熬 夜,保持充足的睡眠。
一般治疗
适应环境
心理调适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减 少头部快速运动,避免诱发因素。
保持乐观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增 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饮食调理
保持均衡的饮食,增加营养,多吃富 含维生素的食物。
药物治疗
前庭抑制药
用于缓解眩晕症状,如地芬尼多 、倍司他汀等。
抗胆碱能药
用于缓解眩晕伴随的恶心、呕吐等 症状,如东莨菪碱等。
患者突然出现听力下降, 可伴有耳鸣、眩晕,无眼 球震颤。
检查方法
01
02
03
04
神经系统检查
观察眼球震颤特征,判断前庭 功能状况。
听力测试
评估听力损失程度和类型。
前庭功能检查
通过视频眼震电图(VNG) 等检查进一步确诊。
其他检查
如头部CT或MRI,以排除其 他潜在的神经系统疾病。
03
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
利尿剂
用于减轻内耳膜迷路的积水,从而 缓解眩晕症状,如氢氯噻嗪等。
手法复位治疗
Epley复位法
BPPV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课件
.
预后 • 良好 • 40%复发 • 复发者对手法治疗仍有效
.
Thanks
谢谢聆听
.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
手法复位注意事 项
• 1. 因眩晕不能耐受治疗者, 可服用镇静剂或前庭 抑制药后再行复位治疗;
• 2. 高血压或颈、背部疾病者, 需慎重; • 3. 手法复位后至少 2 天内避免仰卧。
.
复位失败原因
半规管瘘 半规管骨折 半规管堵塞 半规管解剖变异 耳石黏附在膜半规管引起狭窄
多次失败又不能自动缓解, 建议半规管填塞手术 治疗
•
中枢性位置眩晕
•
前庭神经元炎
•
颈性眩晕
.
Case
治疗: 入院后予抗眩晕、抗焦虑、抑制前庭功能、 手法复位等治疗
经住院3天的治疗,出院时患者无头晕、呕吐、视物 旋转,行走平稳,左侧Dix-hallpike试验(-)
.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D. 头和身体继续右转 90°,持续 30 秒; • E. 先屈髋屈膝,然后坐起到床边, 每日进行 3 次,直至位置性眩晕 消失 24 小时以上为止。
.
Semont 管石 解脱法
• 检查者站在患者背后扶住其头部: • A. 端坐,头向健侧旋转 45°; • B. 向患侧躺下; • C. 坐起,令患者头部及身体从
是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的眩晕 /或眼震, 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周围性前庭疾 病
眩晕发作时常伴有面色苍白、恶性呕吐、出冷汗 等副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 但一般没有听力障
.
预后 • 良好 • 40%复发 • 复发者对手法治疗仍有效
.
Thanks
谢谢聆听
.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
手法复位注意事 项
• 1. 因眩晕不能耐受治疗者, 可服用镇静剂或前庭 抑制药后再行复位治疗;
• 2. 高血压或颈、背部疾病者, 需慎重; • 3. 手法复位后至少 2 天内避免仰卧。
.
复位失败原因
半规管瘘 半规管骨折 半规管堵塞 半规管解剖变异 耳石黏附在膜半规管引起狭窄
多次失败又不能自动缓解, 建议半规管填塞手术 治疗
•
中枢性位置眩晕
•
前庭神经元炎
•
颈性眩晕
.
Case
治疗: 入院后予抗眩晕、抗焦虑、抑制前庭功能、 手法复位等治疗
经住院3天的治疗,出院时患者无头晕、呕吐、视物 旋转,行走平稳,左侧Dix-hallpike试验(-)
.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D. 头和身体继续右转 90°,持续 30 秒; • E. 先屈髋屈膝,然后坐起到床边, 每日进行 3 次,直至位置性眩晕 消失 24 小时以上为止。
.
Semont 管石 解脱法
• 检查者站在患者背后扶住其头部: • A. 端坐,头向健侧旋转 45°; • B. 向患侧躺下; • C. 坐起,令患者头部及身体从
是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的眩晕 /或眼震, 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周围性前庭疾 病
眩晕发作时常伴有面色苍白、恶性呕吐、出冷汗 等副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 但一般没有听力障
.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
•
(3)适应性(易疲劳性):
•
(4)互换性(躺下、坐起均有)
•
3、眼震特点:同眩晕特点 方向:旋转性或
水平性、向地性
•
治疗:该病药物不能治愈,手法复位有奇效
。
• 位置性眩晕分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 中枢性位置性眩晕两类。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是在某一特定 头位时,激发伴随有眼震的短暂阵发性眩 晕,但不伴有耳鸣、耳聋等耳宣传员症状 。
后数天及数周,或头部加速减速运动时所致的外伤。
• 3、耳部疾病
•
如中耳及乳突感染、迷路炎后,梅尼埃病缓解期,前
庭神经炎、突聋。
诊断检查
• 临床检查 : • 1、Hallpike变位性眼震试验
应为常规检查的重要方法。 • 2、听力学检查
一般无听力学异常改变 • 3、姿势图检查
无特异性诊断患者临床表现为在某种体位和头位时突然 发作眩晕并出现眼震,伴有轻度自主神经症状,但不伴有 耳聋、耳鸣等耳蜗症状。位置性、变位性实验出现旋转性 或水平旋转性眼震,有潜伏期,持续数秒至30s,连续检 查时有习服现象。冷热实验多为正常。
•
3、抗眩晕药
•
非那根、巴比妥类、胆碱能抑
制剂类等有一定效果。
•
4、前庭习服疗法
•
目的是增加对眩晕的耐受能力
,有一定的疗效。
•
• 5、体位疗法
•
指导病人闭眼,从坐位到侧卧
位,当眩晕消失后坐起,30s后再向
另一侧侧卧,两侧交替进行直至症
状消失为止,每3h进行一次,通常
7—10g症状可消失。
•
6、手法耳石复位
• 定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因特定头位改 变而诱发的阵发性短暂眩晕,为常见的前 庭末梢器官病变。亦称为管石症或耳石症 。多数病例发病并无明显诱因,而可能的 诱因则多见于外伤。
临床特点:
•
1、发病特点:时间性及空间(位置)性。
•
2、眩晕特点:
•
(1)潜伏期:头位改变后数秒后才出现症状
。
•
(2)持续期--渐强、渐弱、短暂、可逆、疲
• 4、多见于中年患者(45—50岁)。
疾病病因
• 主要是由于耳石器异位所引起,也可能与下列疾病有关或 继发于下列疾病。
• 1、耳石病
•
迷路老年性改变,或退行性变椭圆囊斑变性及耳石膜
脱落后进入并沉积于半规管,特别是后半规管中。
• 2、外伤
•
颅脑外伤,血管病变如高血压、低血压、颈基底动脉
供血障碍引起的内耳循环障碍,特别多发于轻度头颅外伤
治疗方案
• 治疗虽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 一种可自愈的疾病,但其自愈的时 间有时可达数月或数年,严重的可 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故应尽可能 地治疗。
•
1、心理治疗
•
指出本病为良性过程,无严重
的后遗症,以接触患者的精神负担
。
•
2、体位和头位
•
当眩晕发作剧烈时,尽量避免
采用可引起眩晕发作的体位和头位
。
•
目的是使沉积在后半规管的耳
石复位。根据耳石异位的半规管的不同,手Fra bibliotek不同。•
7、手术疗法
•
如上述疗法无效,且影响生活
工作质量者,可行后壶腹神经切断
术、半规管阻塞术、4%多卡因和链
霉素鼓室内注射等。手术治疗适用
于单侧病变且患者听力已严重丧失
或丧失者。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在患者向一耳或另一耳 侧卧,或当头往后仰向上看时发生。眼震可同样 出现,但无耳聋或耳鸣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 眩晕可在数周到数月内消退,但可能在数月或数 年后复发。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由一定的头位所诱
发的,持续短于30秒的剧烈眩晕称为良性阵发性
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本病极为常见,在眩晕病人中占18%
。
症状体征
• 1、发病突然
•
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活动有关。激发头位(患耳向下
)时出现眩 晕症状,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s之内,眩晕则常持
续于60s之内,可伴恶心及呕吐。
• 2、眼震十分特殊
•
在坐位训练改变至激发头位时出现一种旋转性的短暂的易疲劳的
眼球震动,左耳向下时眼震为顺时针方向,右耳向下时为逆时针方向
,眼睛震持续过程中,先是逐渐增强,其后逐渐减弱,当从卧位回至
坐位时,出现一种方向相反的短暂低速度眼震。
• 3、病程
•
可为数小时至数周,个别可达数月或数年,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
缓解,眩晕的成为变化较大,严重者于头轻微活动时即出现眩晕,间
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眩晕发作后可有较场时间的头重脚轻
及飘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