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生物化学 4h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篇血液生物化学PPT课件

第篇血液生物化学PPT课件

血红素合成的特点
① 合成的主要部位是骨髓和肝脏(成熟红细 胞不含线粒体,不能合成血红素);
② 合成的原料简单:琥珀酰CoA、甘氨酸、 Fe2+等小分子物质;
③ 合成过程的起始与最终过程在线粒体,中 间过程在胞液。
第四节 血红蛋白
一、组成和结构
血红蛋白(Hb): 占红细胞总蛋白的90%以上
组成:珠蛋白+4血红素
血液化学
(Chemistry of blood )
第一节 血液及血浆主要的蛋白质 (Blood and Major Plasma Proteins)
一、血液的化学组成
血液(全血)
血浆(55%~60%)
有形成分(40%~45%)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
血液总量: 占体重8% 失血<10%:无症状,可代偿 失血=20%:症状明显 失血>30%:休克死亡
2. 2,3-BPG支路
红细胞糖酵解途径中,由1,3-二磷酸甘 油酸(1,3-BPG)经2,3-BPG转变为3-磷 酸甘油酸的侧支途径,称为2,3-BPG支路
G
1,3-BPG
1,3-二磷酸甘油酸变位 酶
3-磷酸甘油酸激酶
2,3-BPG
3-PG
2,3-二磷酸甘油酸磷酸酶
乳酸
2,3-DPG支路
2,3-DPG的作用
抗凝
全 血
非抗凝
血浆(含可溶性纤维蛋白原) 白细胞、血小板 红细胞
血清(无纤维蛋白原) 凝块(含不溶性纤维蛋白)
?血清(serum)与血浆(plasma)的区别
血浆的主要物质成分
水 可溶性固体 81%~86%
O2、CO2
蛋白质
非蛋白 含氮物

《生物化学》课件 第十三章血液的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课件 第十三章血液的生物化学

二、血浆蛋白的功能
㈠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㈡ 维持血浆正常的pH ㈢ 运输作用 ㈣ 免疫作用 ㈤ 催化作用 ㈥ 凝血、抗凝血和炎症反应 ㈦ 营养作用
第二节 血液凝固
概 念:
血管内皮损伤,血液与伤口接触或离 体血液与器皿等接触,使血液发生一系列 瀑布式的酶促连锁反应,血液由液体状态 转变为凝胶状态,称为血液凝固。
⑶、蛋白C抑制物与PC结合形成复合物 而灭活PC。
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是由血管内皮细 胞合成的糖蛋白,它直接抑制Ⅹa。
二、两条凝血途径
凝血因子Ⅹ被激活是使凝血 酶原激活的关键步骤,激活因子 Ⅹ有两条途径。
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
(一)内源性途径 1、概 念:
H2N
反应部位:胞液
O OH
N H
目录
3、 尿卟啉原与粪卟啉原的生成
4x 胆色素原 粪卟啉原Ⅲ
尿卟啉原Ⅰ 同合酶
尿卟啉原Ⅲ 脱羧酶
线状四吡咯
尿卟啉原Ⅲ 同合酶
尿卟啉原Ⅲ
反应部位:胞液
4、 血红素的生成
胞液中的粪卟啉原Ⅲ再进入线粒体
粪卟啉原Ⅲ 血红素
粪卟啉原Ⅲ 氧化脱羧酶

(— )
亚铁螯合酶
Fe2+
原卟啉原Ⅸ
原卟啉原Ⅸ 氧化酶
原卟啉Ⅸ
反应部位:线粒体
目录
血红素合成的小结:
⑴ 合成的主要部位是骨髓和肝脏。 ⑵ 合成的原料简单:琥珀酰CoA、甘氨酸、
Fe2+ 等小分子物质。 ⑶ 合成的起始与最终在线粒体,中间在胞液。
⑷ 合成的限速酶是ALA合酶。
⑸ 铅抑制亚铁螯合酶、 ALA脱水酶的活性。

血液的生物化学教学课件.ppt

血液的生物化学教学课件.ppt

目录
2、离心法 1)原理:密度等 2)具体方法:超速离心法 3)样品:血清脂蛋白 4)结果:
目录
目录
•依据生理功能分类
人类血浆蛋白质的分类
种类
血浆蛋白
1.载体蛋白
清蛋白、脂蛋白、运铁蛋白、铜蓝蛋白等
2.免疫防御系统蛋白 3.凝血和纤溶蛋白
IgG ,IgM ,IgA ,IgD ,IgE 和补体C1-9 等 凝血因子Ⅶ、Ⅷ、凝血酶原、纤溶酶原等
❖ 少量ATP用于谷胱甘肽、NAD+ 的生物合成 ❖ ATP用于葡萄糖的活化,启动糖酵解过程
目录
⑵ 2, 3-BPG的功能 ❖ 2, 3-BPG是调节血红蛋白(Hb)运氧的
重要因素,可降低Hb与氧的亲和力。
目录
⑶ NADH和NADPH的功能
❖ 对抗氧化剂,保护细胞膜蛋白、血红蛋 白和酶蛋白的巯基等不被氧化,从而维 持红细胞的正常功能。
血液概况
❖ 血液(blood)的组成 血浆(plasma)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 血清(serum) ---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 体
❖ 血浆与血清的区别: 血浆=血清+纤维蛋白原
目录
血液的基本成分
液体成分——水
固体成分
无机物:电解质
蛋白质
有机物: 含氮化合物
糖类 脂类
非蛋白类含 氮化合物
线状四吡咯
尿卟啉原Ⅲ 同合酶
尿卟啉原Ⅲ
反应部位:胞液目录源自④ 血红素的生成 胞液中的粪卟啉原Ⅲ再进入线粒体
粪卟啉原Ⅲ 血红素
粪卟啉原Ⅲ 氧化脱羧酶
亚铁螯合酶
原卟啉原Ⅸ
原卟啉原Ⅸ 氧化酶
原卟啉Ⅸ
反应部位:线粒体
目录
目录

血液的生物化学PPT课件

血液的生物化学PPT课件

2, 3–BPG
(3)NADH和NADPH的功能
代谢物,糖酵解的基本反应和其他组织相同。
糖酵解是红细胞获得能量的唯一途径,每mol葡萄
糖经酵解生成2mol乳酸的过程中,产生2mol ATP 和2mol NADH+H+,通过这一途径可使红细胞内
ATP的浓度维持在1.85×103mol/L水平。
2,3-二磷酸甘油酸旁路:
葡萄糖
1,3-BPG 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三磷酸甘油酸激酶
血液
固体成分
无机物 阴离子:CL-、HCO -、HPO 23 4 有机物:包括蛋白质、非蛋白质类含 氮化合物、糖类和脂类等
少量气体:O2 、CO2
血液比重:1.050-1.060 血液pH:7.4±0.05
非蛋白氮(non-protein nitrogen, NPN): 血液中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主要有 尿素、肌酸、肌酸酐、尿酸、胆红素和 氨等。正常NPN含量为14.28-24.99 mmol/L。其中血尿素氮(blood urea
渗透压:溶液中的溶质颗粒通过半透膜吸取膜外水分 子的一种力量。渗透压的大小与单位体积中溶质分子 的数目有关,而与溶质颗粒的大小无关。 血浆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血浆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摩尔浓 度。清蛋白最能有效维持胶体渗透压。 清蛋白浓度过低 分在组织间潴留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水肿 水
注:“+”,“-”分别表示该途径有或无
* 晚幼红细胞为“-”
(一)糖代谢
糖酵解通路和2,3-二磷酸甘油酸旁路:
90%~95%的葡萄糖通过此途径进行代谢
磷酸戊糖途径:主要功能是产生NADPH+H+,

《血液生物化学ok》PPT课件

《血液生物化学ok》PPT课件

血红蛋白测定
检测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 含量,用于贫血的诊断和 治疗监测。
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观察红细胞的大小、形状 和染色情况,有助于鉴别 贫血的类型和病因。
生化检测方法
血糖测定
评估血糖水平,诊断糖尿 病和低血糖等疾病。
血脂测定
检测血液中的胆固醇、甘 油三酯等脂质成分,评估 心血管疾病风险。
肝功能检查
检测肝脏功能相关的酶、 蛋白质和胆红素等指标, 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 疗监测。
反映补体系统活性,有助于诊断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等。
细胞因子(IL-6、TNF-α)
反映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有助于诊断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等。
肿瘤标志பைடு நூலகம்(AFP、CEA)
反映肿瘤的存在和生长,有助于肿瘤的早期发现和监测治疗。
04
血液生物化学检测方法
血常规检测方法
01
02
03
血细胞计数
通过计数红细胞、白细胞 和血小板等血细胞的数量 ,评估血液系统的功能状 态。
《血液生物化学ok》 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 录
• 血液生物化学简介 •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 血液生物化学的主要指标 • 血液生物化学检测方法 • 血液生物化学的临床应用 • 血液生物化学的未来展望
01
血液生物化学简介
血液生物化学的定义
01
血液生物化学是研究血液中化学 成分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主要 涉及血液中各种分子、离子的代 谢和相互作用。
02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血浆的组成与功能
血浆的组成
血浆主要由水、电解质、蛋白质 、葡萄糖和脂质等组成,其中蛋 白质是血浆的主要成分。

血液的生物化学4h

血液的生物化学4h

止血与凝血
血小板能够快速到达受损部位并 发挥作用,促进血液从液态转变 为凝固态,止血和修复损伤。
调节体温
血液中的白细胞和激素等物质 能够调节体温,维持人体正常
温度范围。
02
血红蛋白与氧气运输
血红蛋白的结构
由四条肽链组成,呈 环形结构,每个肽链 都结合一个血红素辅 基。
血红蛋白的不同变体 (如珠蛋白和肌红蛋 白)在结构上略有差 异。
血红素辅基包含铁原 子,是血红蛋白运输 氧的关键部分。
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过程是可 逆的,受氧气分压的影响。
当血液流经肺部时,血红蛋白 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将氧气从肺部运输到身体其他 部位。
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受pH值 和2,3-二磷酸甘油酸的影响。
血红蛋白与二氧化碳的结合
呼吸调节主要通过调节二氧化碳的排出量来维持酸碱平衡,当体内酸性 物质增多时,呼吸加深加快,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降低血液中的酸度。
肾脏调节主要通过调节尿液的酸碱度和排泄量来维持酸碱平衡,当体内 酸性物质增多时,肾脏会加强碳酸氢盐的排泄,同时减少酸性物质的排 泄,反之亦然。
05
血液中的其他重要物质
血脂
血液的生物化学4h
目录
•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 血红蛋白与氧气运输 • 血糖的代谢与调节 • 酸碱平衡与血液缓冲系统 • 血液中的其他重要物质
0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液的组成
血细胞
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分别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
白细胞
主要负责免疫功能,包括吞噬 细菌、病毒和其他外来物质。
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 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参与多种生化 反应和代谢过程。

第章血液的生物化学PPT课件

第章血液的生物化学PPT课件
6-磷酸 葡萄糖酸
NADP+
谷胱甘肽 还原酶
NADP++H+
2GSH
谷胱甘肽过 氧化物酶
GSSG
H2O2 2H2O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的患者,因磷酸戊糖 途径不能正常进行,导致NADPH生成障碍,GSH 含量偏低,红细胞易被破坏而发生溶血。
服用蚕豆、阿司匹林、磺胺类药物产生大量 过氧化氢和超氧化物
典型异常血清蛋白白质分类
种类 1.载体蛋白 2.免疫防御系统蛋 3.凝血和纤溶蛋白 4.酶 5.蛋白酶抑制剂 6.激素 7.参与炎症应答的蛋白
血浆蛋白 清蛋白、脂蛋白、运铁蛋白、铜蓝蛋白等 IgG ,IgM ,IgA ,IgD ,IgE 和补体C1-9 等 凝血因子Ⅶ、Ⅷ、凝血酶原、纤溶酶原等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等 1抗胰蛋白酶、 2巨球蛋白等 促红细胞生成素、胰岛素等 C-反应蛋白、 2酸性糖蛋白等
不加抗凝剂凝固后析出 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血浆(plasma) 有纤维蛋白原
血清(serum) 无纤维蛋白原
第一节
血浆蛋白是维持体内代谢的重要物质
Plasma Proteins are Important for Maintaining the Metabolism in vivo
一、血浆蛋白的分类与性质
2, 3-BPG旁路的意义
➢ 消耗糖酵解过程中部分能量使ATP、1,3BPG不致堆积,ADP、Pi不致过少,从而调 节糖酵解能不断进行。
➢ 更主要的意义是降低Hb对O2的亲和力,调节 Hb的运氧功能。
➢ 缺O2,红细胞内2,3-BPG增加,有利于机体 获得较多的O2。
3. 磷酸戊糖途径
红细胞内磷酸戊糖途径的代谢过程与其他 细胞相同,主要功能是产生NADPH+H+。

血液的生物化学PPT课件

血液的生物化学PPT课件
功能? 5. 概述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 6. 写出血红素合成的部位、原料、关键酶和
合成调节。
5) 脂蛋白类
6) 血浆酶类 血浆功能酶:凝血和纤溶系统的酶、LCAT等 外分泌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等 细胞酶:转氨酶等
(二)性质
1. 大多数在肝脏合成 2. 蛋白前体被切去信号肽后进入血浆 3. 血浆蛋白(除清蛋白)均为糖蛋白 4. 多态性 5. 半衰期
清蛋白-20天;结合珠蛋白-5天
泌尿道
0.1 mg/天
2.吸收
吸收率 <10%
需要量 10 ~ 15 mg/天
三、铁的运输和贮存 运铁蛋白: Fe3+ 铁蛋白: 骨髓,肝及其他组织
复习题
1. 提出3种常用的分离血浆蛋白的方法,说明 其原理。
2. 试述红细胞代谢的特点? 3. 红细胞2,3-BPG是如何生成的,对Hb结合
O2有何影响? 4. 成熟红细胞内ATP是如何生成的?有什么
血液的生物化学
本章要求
熟悉血浆蛋白质的分类方法,扼要叙述 各类血浆蛋白质的特点、功能。
掌握成熟红细胞能量代谢特点,主要代 谢途径及意义。
血红素的生物合成
全血:占体重8% 血浆:占全血55~60% 血清:血浆去除纤维蛋白原 比重:1.05 --- 1.06
pH: 7.4 0.05 水: 81 – 86% 气体:O2 , CO2 固体:
无机:电解质 有机:蛋白质、非蛋白氮、糖和脂等 非蛋白氮( non-protein nitrogen, NPN) 除蛋白质外其他含氮物质所含氮的总和, 正常为25 ---35 mg/dL (14.28-24.99 mmol/L)
第一节 血浆蛋白
一、血浆蛋白的分类与性质 (一)分类

动物医学-生物化学《血液的生物化学》课件

动物医学-生物化学《血液的生物化学》课件
• 维持血浆正常胶体渗透压; • 清蛋白和球蛋白能同一些物质结合,起到一定的运输
作用; • 免疫作用:人及动物血液中的抗体大部分是γ-球蛋
白 ,也有部分是β-球蛋白; • 营养作用:血浆蛋白质能参加组织蛋白质的代谢,并
在相当程度上与组织蛋白保持平衡; • 缓冲作用:血浆蛋白质与其盐组成了缓冲对,具有维
1. 糖代谢
糖酵解:90%~95%
途径
2,3-DPG 途径(特有支路) 磷酸戊糖途径: 3%~11%
糖醛酸循环(特色途径)
• 细胞酶:此类酶本来在各种组织细胞内,当细胞 破坏或在一定条件时,可有少量进入血液,如转 氨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等。
(五)血浆蛋白质代谢与疾病的关系
1.血浆蛋白质的更新 ■血浆蛋白质处在不断更新之中,血浆
蛋白质的来源主要是由肝及网状内皮系 统的浆细胞不断地合成。 ■血浆蛋白质中以纤维蛋白原的再生速 度最快,球蛋白较慢。
■急性期反应物大多数是蛋白质,称急性期蛋白 (AP)。
■AP 蛋白的主要来源是肝,少数 AP 蛋白来源于巨噬 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多形核白细胞等。
■急性期反应时血浆中浓度增加的 AP 蛋白种类 繁多,可分为五类:
–具有抑制蛋白酶作用的 AP 蛋白; –参与血凝和纤溶的 AP 蛋白(如凝血因子Ⅷ,纤维
(5)其他:如血清淀粉样物质 A(serum amyloid A,SAA)有促损伤细胞修复作用。
三、红细胞及其代谢
– 红细胞直径7~8.5μm,呈 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 (1.0μm),周缘较厚 (2.0μm)。在扫描电镜 下,可清楚地显示红细胞 这种形态特点。
– 红细胞的这种形态使它具 有较大的表面积(约 140μm2),从而能最大限 度地适应其功能—携带O2 和 CO2。

血液的生物化学 ppt课件

血液的生物化学  ppt课件

遗传性 继发性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症 迟发性皮肤卟啉症 遗传性粪卟啉症 混合性卟啉症
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症 六氯苯等化学因素
UPGIII合成酶
尿卟啉原III
UPG脱羧酶
粪卟啉原III
CPG氧化酶
原卟啉原IX
PPG氧化酶
尿卟啉IX
亚铁螯合酶
血红素
9
Vampire disease
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症
吸血鬼
UPGIII合成酶
尿卟啉原III
UPG脱羧酶
粪卟啉原III
CPG氧化酶
原卟啉原IX
PPG氧化酶
尿卟啉IX
亚铁螯合酶
血红素
DNA突变
mRNA异常
酶蛋白功能丧失 6
6
8代8名患者
7
7
六氯苯
8
8
甘氨酸+琥珀酰辅酶A ALA合酶 氨基酮戊酸 PBG合成酶 尿卟啉原
急性间歇性卟啉症
卟胆元脱氨酶
羟甲基胆核orfin
维替泊芬
湿性视网膜黄斑变性
手臂静脉注射15分钟聚集到眼底变异血管
红色激光激活,封闭血管,保护视网膜
可以重复,在3年的时间里6到7次
11
11
12
12
13
13
第十六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
Chapter 16 Biochemistry of the blood
1
公元1788年,大英帝国,乔治三世
腹痛,棕色小便,口出秽语、行事疯狂而不能自制
2
2
卟啉症(Porphyria)
卟啉 铁 (Porphyrin)
血红素
珠蛋白
O2
血红蛋白
3
光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