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日文化的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节日文化的调查报告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全球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外国的很多传统节日慢慢融入我们的生活,如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复活节、感恩节等等。
新颖的过节样式及其多姿多彩的玩乐、娱乐手法大大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及情感视线,在紧紧抓住了中国人的眼球,使我们对之热烈向往,以及对那些出乎意料的过节方式更是尤为喜爱、热衷的情境下,中国传统以来的节日文化所处的境况会如何?以及在中西方文化共处的形态下,人们的思想反应、情感归宿更多的是向往中国传统节日还是西方外来文化?我们不得而知。
因此,根据这一现象,229宿舍全体同学共作了一份有关于中西方节日文化的调查问卷,并在大学生间进行了调查了解,以期能够如实的反应在现今时代下,大学生对中西方节日文化及传统的知析,及他们的思想倾向及在选择节日时的情感归宿,现在就调查问卷中的具体现象报告如下:
一、根据调查报告显示,现阶段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知析还大都只是简单的表面化的,浅层次的。对于众所周知的一些节日常识,中国大学生由于耳濡目染大多了解很透彻,但相对于一些更为理性,更深刻一点的节日传统及其有关知识,我们所了解的其实并不多,也并不全面;这一点从调查报告中的几个问题的回答率就可看出:
首先,中国华夏五千年文明,其中所积累和沉淀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在少数,他们大都具有惹人深思的故事来源,抑或是神话传说、英雄传奇,再抑或者是现实生活中真正的人物及事迹。但归根结底最后不管怎么说,中国的民族文化、节日传统在历史长河以及在现在的文化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都是异常绚烂多彩的,而这些多姿多彩的故事在经历了华夏五千年的沉淀与积累后,也无疑更是放射出迷人的光彩,其故事传说也在历经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后更加丰富,更加璀璨。
而在针对大学生对中国古代节日的知析数目这一问题时,选择知道4——6个节日的占了27℅,知道7——9的占了45℅,而知道10个以上的就占了26℅。
另外,在调查问卷中第二题中,我们就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中的四大传统节日做了调查;这一问题的正确答案A.中秋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选择者就占了总体人数的89℅。
而无疑,从以上这两个简单的问题中我们都可明显的看出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古代节日文化表面现象了解的深度,这些都是中国自古
以来的节日文化,在中国的影响及传播广为人知,因此,在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中间出现对这些节日的广泛了解实也在预料之内。
其次,从调查报告中我们可明显看出,大学生虽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表面知识了解的较为广泛,但穷究一些更为深层次的来源,开始时期,及其所有与之相关的传说,大学生的答对率就相对有些低了。
如第三题中,我们就中国春节的具体起源做了调查,真正的答对率殷商时期仅占了尚不足46℅的百分率,而选择唐朝的则占了35℅,这不得不说,当代大学生读这些具体系统知识的了解并不深入;同时,在第四题“有关端午节的传说知道的有哪些?”这一问题中,选择B.纪念屈原传说的占了48℅,选择B.C.纪念屈原传说及舞火龙故事的占36℅,这些都是选择较为多的答案,但对于正确答案B.C.D.E.的选择者却一个都没有,这不得不说大学生对节日的了解还不全面,甚至还只停留在表面的一个认识界限上。
二、在针对外国节日传统、风俗、起源等的问题上,大学生对于外国节日的了解无疑也还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认识层面上,对这些节日的了解还不如中国传统节日来的深刻。
如在第五题中,针对“母亲节的起源”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的调查,有52 ℅的学生选择了正确答案A.古希腊,但在他们的口述中我们也曾了解,他们对这个问题第一要么“蒙”,要么用排除法,因为对于这一问题他们确实一无所知。而第八题中提问从节日典故、节日时间、节日传统习俗、节日名称对于西方节日文化的了解上,只选择A.的占15℅,B.17℅.C.20℅ BD.12℅E.2℅ ABC.9℅AB.3℅ BC.7℅,这些都体现了大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成面化,表面化地一方面。
三、在对待中西方文化的态度方面上:
首先,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思维及思想倾向,当然这种思想倾向并不只是出现在大学生身上,也不仅仅是在大学生身上才能够体现出来,在现阶段中国当代民众的心理情感上也能够很鲜明的体现出这一点,那就是:中国文化及中国节日传统正在逐步的衰退,逐步的淡化,甚至是逐步的走出人们的视野,为人们所遗忘。
在问卷中的第五题中,我们曾就“你觉得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气氛么?”这一问题作了汇总,其结果是,认为:“A.很有气氛”的占了29℅.认为“B.一般”的占了60℅.认为“C.没有”的占了9℅.这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体现了中国节日正一步步走向没落的命运。
而在第九题“你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态度如何?”这一问难题中,选择“A.人们依然记得并期待传统节日的到来”的占43℅,选择B.“除了还记得吃粽子、月饼、元宵之类的,其他也没留下什么了”的占15℅.选择C.“若重要的节日,如春节、中秋等,还是会和家人一起过节,但大多已没有意思了”的占35℅.
这两道题归根到底都是鲜明的就中国传统节日的未来命运做出调查了解,而在这最后的总结中,我们也无疑发现了这一明显存在且不容我们忽视的问题,“中国节日确是正在一步步的走向衰亡,走下遗落,走向不复存在的明天”。
曾经听过这么一句话,说“很多老人的长寿是牺牲很多乐趣换来的,拼死冒险的乐趣,孤立无援的乐趣,雄论争辩的乐趣;而文化无疑也是这样,长寿的代价往往就是失落太多。”而作为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节日,这句话又该是何其的正确,何其的让人反驳不得啊!
其次,外国节日的传入为我国文化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注入了新的生机,这些我们不得争辩。但在不同人心中,对外国节日在中国流传这一现象的看法及认识其实并不相同。
如在第十题中,我们曾对“你对外来节日的态度如何?”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其中选择 A.“既然从外进来了,自有它吸引人的地方,也确实如此。”的占50℅.选择答案B.“再过了几次洋节后,发现还是喜欢中国传统节日,这些洋节还是不适合自己”的占了22℅. 选择C.“从最初就不喜欢这些从外传进来的节日,像文化入侵一般”的占12℅.选择D.在中国可有可无的占15℅,而CD.都选的占了1℅。
另外,在第12题“对于时下一些人热衷于西方节日,你认为他们过西方节日的目的是?”这一问题中,选择答案A. 他们可能觉得是传统节日还是西方节无关紧要,只要能有个机会放松开心就行的占39℅,选择B.可以寻求更新鲜的不同的过节方式,过洋节更“酷”的占32℅,选择C.西方节日的宣传比传统节日的宣传更吸引人的占15℅,选择D.只有中国的才是世界的,洋节流行只是暂时现象14℅。
从这两道题中我们就可很清晰地看出,其实,在现阶段的中国,很多大学生,也包括很多其他的人,对于外国节日在中国流行其实并不抱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他们更多的甚至认为这是一种文化入侵,而另一些对于外国节日迷恋的原因,也只是因为一时的迷恋,因为它“酷”,因为它足够精彩与刺激,这些无疑都是一些感官性的认识,可见外国节日在中国也并不是如我们想想的那般“风靡一时”“风华正茂”。
最后,中国人无疑是最恋旧,最传统,也最具有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尽管我们对外来文化很喜爱,但是在外来节日与传统节日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我们无疑还是会选择我们的传统节日。
如在调查问卷第13中,问题是“如果遇到西方的情人节和中国的春节“撞一起”,你会优先选择过哪个节日?”在所整理出的答案中,选择A.过情人节,跟恋人一起过比较浪漫的只占8℅,选择B.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