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上海的流行音乐

合集下载

关于上海的流行歌曲

关于上海的流行歌曲

关于上海的流行歌曲介绍上海是中国最具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城市之一,这座城市以其繁华的商业区、独特的文化和丰富的音乐场景而闻名于世。

在上海的流行歌曲中,融合了传统的中国音乐元素与现代的流行曲风,展现了这座城市的魅力和活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上海的流行歌曲,介绍其中的代表作品和流行趋势。

上海的音乐文化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交流城市,一直以来都是中国音乐文化的热门创作地。

上海音乐家们善于吸收国内外音乐的精华,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并形成了独特的上海风格。

在上海的流行歌曲中,常常可以听到爵士、民族传统音乐、流行曲风等元素的交融。

上海流行歌曲的代表作品1.《夜上海》《夜上海》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流行歌曲之一,诞生于1930年代的上海滩。

这首歌以其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描绘了上海夜晚的繁华和苦涩。

它成为了上海的音乐符号,更是中国流行音乐的经典之一。

2.《上海滩》《上海滩》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一首非常受欢迎的流行歌曲,它是根据同名电视剧的主题曲而创作的。

歌曲中融入了中国传统乐器和现代流行曲风,展现了上海的城市魅力和都市生活的繁忙。

3.《小苹果》《小苹果》是近年来风靡一时的流行歌曲,在国内外都广受欢迎。

这首歌由上海的音乐团队创作,曲风欢快、旋律简单易记,具有极高的流行度。

它展示了上海音乐市场对流行曲风的敏锐洞察力。

上海流行歌曲的流行趋势1.融合东西方音乐元素上海是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之一,也是中西文化碰撞的重要地区。

近年来,上海的流行歌曲越来越注重融合东西方音乐元素,创作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

这些作品既吸引了国内观众,也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2.关注现实生活与社会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上海的流行歌曲越来越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议题。

艺人们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传递社会正能量。

这种趋势使得上海的流行歌曲更加贴近观众,引发共鸣。

3.打破音乐风格的界限上海的音乐创作一直以来都具有开放和包容的特点,近年来尤其如此。

上海老歌:一种记忆性声音的回忆

上海老歌:一种记忆性声音的回忆

上海老歌:一种记忆性声音的回忆自20世纪20年代末“上海老歌”“出场”,日久弥新,“上海老歌”承载的社会和文化记忆不断被建构。

“上海老歌”,这一中国流行音乐萌芽期的通俗文化,它包蕴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成为中国“现代性”文化基因组成的重要内容,不仅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更在中国大众流行文化史上实现了一个持续建构的消费神话。

一“、上海老歌”:一种社会再生产的情感力量从夜幕降临至晓色朦胧,《夜上海》为现代听众留下了一段“大上海”夜生活的原始记忆,也为中国人提供了关于“摩登”城市的想像性“声音”: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华灯起车声响歌舞升平/只见她笑脸迎/谁知她内心苦闷/夜生活都为了衣食住行/酒不醉人人自醉/胡天胡地蹉跎了青春/晓色朦胧倦眼惺忪/大家归去心灵儿随着转动的车轮/换一换新天地/别有一个新环境/回味着夜生活如梦初醒。

(节选自《夜上海》,陈歌辛曲、范烟桥词)在这首歌中,传统乡土中国的“夜”已转换了时空——被置于了上海大都市的空间背景上,也转换了“主角”——中国早期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群体,而不再是传统乡村的士绅或农民。

在歌中,上海是一个“不夜城”,华灯起,车声响,歌舞升平,“酒不醉人人自醉”……显然,对于当时的一般中国人来说,“夜上海”既陌生而又有吸引力,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乡村的“新天地”、“新环境”,人们沉醉其中,却又无力自拔。

以《夜上海》为代表的“上海老歌”的创作,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末,兴盛于30-40年代,是“上海开埠”这一特定时代传统和现代环境交互作用和演化的产物。

在这一时期,上海的经济迅速发展,在较短时间内就具备了西方工业文明成熟期的一些特征,并很快成为举世闻名的国际金融中心、远东第一都市。

上海的“都市化”发展,不仅产生了许多新的城市景观和文化表征,同时还孕育了与传统迥然不同的现代生活方式。

作为对于上海现代化进程的一种积极回应,建立在上海这个商业大都市基础上的中国流行音乐——“上海老歌”“应景”式地诞生了,且很快为人们所欣赏和喜爱。

十首旧上海风情的纯音乐,意味悠长,久久难忘~

十首旧上海风情的纯音乐,意味悠长,久久难忘~

十首旧上海风情的纯音乐,意味悠长,久久难忘~夜来香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夜来香纯音乐 - 忆当年何日君再来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何日君再来纯音乐 - 洞箫送别cd1蔷薇处处开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蔷薇处处开华语群星 - 空不了情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不了情纯音乐 - 空玫瑰玫瑰我爱你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玫瑰玫瑰我爱你新爱乐交响乐团 - 台湾百年歌乐精典1-10夜上海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夜上海上海老百乐门元老爵士乐队 - 上海老百乐门珍版爵士-中国篇情人的眼泪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情人的眼泪新爱乐交响乐团 - 台湾百年歌乐精典1-10南屏晚钟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南屏晚钟纯音乐 - 中国轻音乐(一)今宵多珍重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今宵多珍重陈中申 - 中国音乐新铨排箫笛子篇甜蜜蜜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甜蜜蜜传奇乐坊 - 传奇乐坊笛子演奏曲经典流行金曲让经典继续流行让流行变成经典。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时代曲中的爵士风格研究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时代曲中的爵士风格研究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时代曲中的爵士风格研究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时期是中国音乐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以上海为中心,受到了爵士乐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爵士风格。

本文将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时代曲中的爵士风格进行研究,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交流频繁。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成为了文化交流的中心,也吸引了大量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爵士乐作为一种新兴的音乐形式开始在上海流行起来。

爵士乐首次出现在上海时,受到了大量观众的喜爱。

它的特点是强调节奏感和即兴演奏,注重个人的灵感和创造力。

爵士乐使用的乐器包括萨克斯管、小号、钢琴、贝斯、鼓等。

在上海时代曲中,爵士音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曲调、演奏技巧和乐器运用上。

首先,爵士风格给上海时代曲带来了新颖的曲调。

传统的中国音乐曲调通常以七个音阶为基础,而爵士音乐则使用了更多的音阶和和弦变化,使得曲调更为复杂多样。

在上海时代曲中,可以听到很多使用了爵士乐元素的作品,例如《春江花月夜》、《夜上海》等。

其次,爵士风格对演奏技巧的要求也带来了改变。

在上海时代曲中,可以听到许多使用了上行音阶、下行音阶和大量的乐句变化的演奏技巧。

这些技巧使得演奏更加灵活多变,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另外,爵士乐通常注重个人的即兴演奏,这也反映在了一些上海时代曲的演奏风格中。

最后,爵士乐的乐器运用也对上海时代曲产生了影响。

萨克斯管作为爵士乐的标志性乐器之一,在上海时代曲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的独特音色和灵活性为上海时代曲增加了更多的表现手段。

同时,钢琴在上海时代曲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作为主要的伴奏乐器,还常常演奏出爵士乐风格的即兴演奏。

总的来说,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时期爵士风格的出现和影响对中国音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爵士乐的曲调、演奏技巧和乐器运用都在上海时代曲中得到了体现。

正是这种外来音乐文化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丰富了中国音乐的形式和风格,也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综上所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时代曲中的爵士风格对中国音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老上海怀旧金曲首首经典!你唱K必点哪首?

老上海怀旧金曲首首经典!你唱K必点哪首?

老上海怀旧金曲首首经典!你唱K必点哪首?曾经穿梭在大街小巷的黄包车、悠悠扬扬的留声机、穿着旗袍的端庄太太…是许多上海人印象中的“老上海味”。

老上海的“靡靡之音”,是一种独特的味道,是误入陈年厅堂,空气中弥漫着的充满悠闲风韵的味道,是偶尔无意识会哼唱的回忆。

今天,带你一起回味那些年的老上海声音……老上海流传的金曲,你最爱哪首?01♪老上海声音之白光歌手白光(1920-1999.8.27)民国时期的著名歌后白光,原名史永芬,她被称为是中国影坛的奇女子,据说她以“白光”为艺名是因为电影放映时投射出一道白光而起的。

白光在学生时就演出过舞台剧,还是极负盛名的歌星,她的歌低音磁性,感性缠绵,独树一帜。

如果没有你音乐:白光 - 白光-如果没有你 .百代中国时代曲名典(十六)点上方“▶”听老歌这首出自老电影《柳浪闻莺》的插曲《如果没有你》,听着这首夹杂着底噪的音乐,结像不清的人声的歌声,脑中条件反射般出现十里洋场,纸醉金迷的歌舞厅。

白光的声音十分有辨析度,这种独特的魅力似乎是老唱片才能拥有。

等着你回来音乐:白光 - Denon Mastersonic - 白光点上方“▶”听老歌假正经音乐:白光 - Denon Mastersonic - 白光点上方“▶”听老歌02♪老上海声音之周璇周璇(1920.8.1-1957.9.22)与白光齐名的老上海女歌手还有周璇,她演唱的《夜上海》可算是琅琅上口,即使已经过了70余年,还是永远被人们铭记。

夜上海音乐:周璇 - 群星会, Vol.2 (珍藏系列下)点上方“▶”听老歌除了《夜上海》这样脍炙人口的名曲之外,周璇演唱《天涯歌女》《何日君再来》等等名曲,无一不成为后世翻唱的经典歌曲。

天涯歌女音乐:周璇 - 周璇金嗓子 (原音珍藏版三十年代原版录音)点上方“▶”听老歌周璇的好歌喉,不仅音色细嫩、音质甜美,而且吐字清晰,经过麦克风传播出来更是委婉动人。

许多老上海对她那燕语莺声一般的歌喉留下难忘的印象。

老歌不老——论老上海流行歌曲的推广与传播

老歌不老——论老上海流行歌曲的推广与传播
添 了新鲜 的元 素,歌 曲一经推 出反响强烈 、备受欢迎 。另外,周杰
伦 、陶拮等歌手 也有 中国风 流行歌 曲佳作 问世 , 内地组合凤 凰传奇
的诸多作 品也可 以令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醉 人民族风情 。 其 二 ,不 同时 代 歌 手 的 翻 唱 。 如 上所 述 , 目前 传 唱 下 来 的
帜 ,影 响 巨大 ,无人 可及 。自此 ,流 行歌 曲在 中国如雨后春笋般
三 四十年代流行歌 曲都有着相 当高的质量 ,这 是它们能够传 唱下来 被奉 为经典 的重要 原因 。但不可 忽视 的是 ,对 歌 曲的翻唱 也是极为
关键 的,毕竟不 同时代 的人们有着 不 同的 审美观 念,三 四十 年代 的
尤其是重量级歌手 黼 疆。 这是老歌能流传下去 的关键所在。 【 关键词】: 上海 老歌 ; 翻唱 ; 传播媒介
中国好 声音 第三季 的硝烟 刚刚散去 ,不 少歌曲 由于好声 音学员 的重新演绎 再一次吸 引了人们 的 目光 ,这其 中就有莫海婧 演绎的老
己熟悉 的民族 风味会更加 容易接受流行 音乐 ,有利于歌 曲的传播 和
迅速 蔓延 ,三四十年代 , 中国流行歌 曲在上海形成 了第一个发展 的
高潮 。黎 锦光、陈歌 辛、姚敏等一批作 曲家追随着黎 锦晖的脚步 ,
站上 了流 行歌 曲大潮 的风 头浪尖 ;周璇 、姚莉 、白光、李香兰等 歌
歌 星如周璇 、姚莉 等尽管在 当时歌坛取得 了光 鲜亮丽 的成 绩,捕获
开创 了中国流行歌 曲的创 作先河 ,黎锦 晖在 中国流 行歌音乐 的发 展 史上有着 筚路蓝缕之功 ,他的时代 曲在 中国流行歌 曲草创时期,在歌 曲 《 盖世英 雄》中,王力宏大胆运
用了中国传统音 乐京剧元素 ,使 京剧焕发 了新 的魅力 ,也 为歌 曲增

上海早期流行音乐的分析与研究

上海早期流行音乐的分析与研究

上海早期流行音乐的分析与研究本文通过对上海早期流行音乐的概括,讲述上海早期流行音乐的发展,从上海早期流行音乐的背景看中国社会发展,上海是流行音乐的发源地,是中国早期流行音乐的来源。

从最早的歌曲形式学堂乐歌可以看出,中国近代新音乐的发展。

爵士乐的引入成为流行音乐的重要代表。

从五四运动以后世界一些知名的音乐家也纷纷来到中国演出,使西洋乐在中国流行乐坛上得到迅猛发展,中国上海早期流行音乐的创始人黎锦晖和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在中国流行乐坛上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上海早期流行音乐的起源1.背景。

1937年”抗战”爆发后,上海因为由各国的租界,日本未敢贸然占领,使它一度处于“孤岛”状态。

此时,上海的畸形繁荣正在逐渐滑坡,报纸上租售空房的广告比比皆是,旅馆、酒楼、舞厅等服务行业也日渐萧条。

“八一三”炮火的打响,迅速改变了上海经济萧条的景象。

公共租界和法租界面对日军的进犯,立即宣布“中立”。

住在闸北、虹口等地的欧美侨民和中国实业家纷纷涌进苏州河南岸,沪宁、沪杭铁路沿线的大地主、大富豪也为了躲避战火,也一起涌进了上海租界。

一时间,租界人口急剧上升,空房、旅馆很快被填满。

同时,上海附近的农民、手工业者也都跑来避难。

仅一天就有六万多名难民涌入租界,个体劳动者和小商贩也大量涌现在上海街头。

人口的迅速集中,使租界的“畸形”繁荣再度复兴,旅馆、舞厅、电影院人山人海,茶楼酒肆人流不息,各种商店也都生意兴隆于是,上海租界形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在这“十里洋场”的租借地经济得到空前繁荣,消费需求空前增长。

特别是电影院的繁荣和舞厅的兴旺,促使娱乐业迅速发展,这为流行音乐的繁荣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2.流行音乐发源地——上海。

上海,是19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最繁华的城市。

自《南京条约》签订,上海开放以后,它迅速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中心,外资纷纷涌入,设立码头、开设银行。

后来,又先后被英国、法国和美国划定租界。

上海慢慢的呈现出了资本主义商业化都市特征,从而逐渐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港口、金融中心和工业中心。

老上海:我最难忘的,还是那“靡靡之音”

老上海:我最难忘的,还是那“靡靡之音”

老上海:我最难忘的,还是那“靡靡之音”最近爱上了跟一些阿姨爷叔聊天。

虽然从他们口中说出的沪语,我听来着实面露难色,但是他们的言语中,却是最真的上海记忆,我爱听。

跟阿拉姆妈一样,相较于现在一些流行歌曲,他们总会把一些年轻时听过的老歌。

拿出来细品,歌里面,都是过去的故事。

上海,是名副其实的“爱乐之城”;上海老歌,是几代人心里的白月光。

古老的留声机转动着黑胶唱片,莺莺燕燕的调子,只想在这靡靡之音中蹉跎青春,在歌舞升平中虚度年华。

夜上海说起周旋,那可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金嗓子”。

最不难想到的,应该就是那一曲《夜上海》了。

夜上海,指民国时期上海的夜晚,因为早期的夜总会就是在上海形成,所以夜上海在民国时期非常著名。

对于我们这辈人来说,提起“夜上海”,脑子里一闪而过的,一定是大上海舞厅。

情深深雨濛濛里的大上海舞厅,听说原型是位于静安寺附近的百乐门舞厅,那是我对夜上海最初的记忆。

歌曲中独特的韵味,再配以当时的画面,加之那生动的旋律、轻快的节奏,总能让人想起那繁华的十里洋场。

天涯歌女天涯歌女,是1937年中国电影《马路天使》的主题歌之一,由贺绿汀作曲,田汉作词,是周璇的另一首比较有名的歌曲,周璇也以此曲红遍天下。

在电影中,周璇饰演一位在茶楼酒馆卖唱的歌女,个性天真无邪。

她终日随琴师出入茶楼、酒馆卖唱,过着不堪忍受的苦难生活。

相隔许久,再听周旋,哀怨的二胡,拉出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大上海的乱世;幽怨的扬琴,叹出这人生苦短、青春不再。

听完这曲,心里真似灌了毒药的蜜罐,个中滋味,实难形容。

夜来香《夜来香》,由黎锦光先生作词作曲,原为李香兰所唱,由于李香兰为日籍中日双语歌影双栖明星,在当时被认为是日本侵略者麻醉占领区国民的歌曲之一,故被归入“靡靡之音”。

但因曲调堪称优美,后来亦多有翻唱者,其中以邓丽君所唱较为有名。

同时,此歌也被认为是中国流行歌曲的代表作,在全世界先后有80多种版本面世。

虽说李香兰离我生活的年代较远,我对她了解也不够深刻,但从她的歌曲中,能看到她对中国许多文化的渗透很深。

上海老歌《夜来香》赏析

上海老歌《夜来香》赏析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80上海老歌《夜来香》赏析邹宁宁(上海市黄浦区文化馆(上海市雅庐书场),上海 200025)摘要:黎锦光先生所创作的《夜来香》歌曲一经面世,便成为当时最著名的流行歌曲之一,且传唱至今成为中国流行歌曲界神话般的存在。

本文首先分析了《夜来香》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之后介绍了歌曲创作者黎锦光的身世背景,然后对《夜来香》的各代表版本进行了比较分析,然后对《夜来香》歌曲艺术特色进行赏析,最后对上海老歌翻唱的趋势及创新路径进行了分析。

期待为以《夜来香》为代表的上海经典老歌的翻唱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上海老歌;《夜来香》;赏析;翻唱;创新最早听《夜来香》这首歌,是听邓丽君唱的,那时没想到这是20世纪40年代的歌曲。

但歌名、歌词以及那富于伦巴节奏的旋律给了我一种神秘的感觉,使我对这首歌曲印象很深。

后来又听过许多人的演绎,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邓丽君演唱的版本,委婉而又深情。

最近几年由李雋青作词、姚敏作曲、刘文毅编曲的无伴奏领唱合唱版《夜来香》,也别有一番韵味。

由于要演唱无伴奏混声合唱《夜来香》的领唱部分,所以我开始研究《夜来香》的创作背景及其相关内容并对上海老歌一起做了了解。

在对相关资料进行查阅之后,我才知道《夜来香》创作于1944年,是电影《春江遗恨》的插曲,歌曲的创作者是黎锦光,当时是以笔名“金玉谷”发表的这一作品。

《夜来香》一经发表即成为当时最著名的流行歌曲之一,且传唱至今成为中国流行歌曲界的一个神话般的存在。

一、《夜来香》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上海开埠后就一直是中国最具时尚感的大都市,曾经的上海滩,汇聚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国人,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使得这座享有“东方巴黎”之称的城市备受世人瞩目。

上海城市文化的发展与其城市的发展一样,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普适性,而音乐,尤其是流行音乐在城市文化发展中则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这是因为音乐创作首先需要基于当时的社会环境背景,其次音乐作品的表现风格也是对当时社会环境风气的一种表现。

30年代上海流行音乐《何日君再来》历史与音乐研究

30年代上海流行音乐《何日君再来》历史与音乐研究

30年代上海流行音乐《何日君再来》历史与音乐研究摘要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滩正是流行音乐不断发展地方,也有属有“金嗓子” 美誉的周旋。

这个时代的歌曲令人沉迷不已,其中《何日君再来》是一首在30年代风靡上海滩的流行音乐。

但因当时的历史背景使这首歌和其作者刘雪庵进入了非同寻常的境地。

本文将以详实的史料为基础,结合中国20世纪20、30年代上海的流行音乐发展实际情况对《何日君再来》进行历史的陈述。

歌曲《何日君再来》的创作手法既保留了艺术歌曲的特色,又有着时代的流行因素,是一首优秀的流行歌曲,在早期中国流行音乐史上有着里程碑的作用。

本文共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对歌曲《何日君再来》的创作背景和歌曲历史进行介绍,第三部分是对歌曲《何日君再来》的创作手法以及音乐特色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对歌曲《何日君再来》不同时期的演唱技巧进行分析。

结论部分笔者将通过对歌曲《何日君再来》的历史和音乐分析总结其历史意义。

关键词:流行歌曲;历史背景;音乐风格;影响1.绪论1.选题意义《何日君再来》是一首风靡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流行歌曲,但是却因为当时的历史背景被认为是“黄色歌曲”的代表,有时也遭到“汉奸歌曲”的指责,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汉奸歌曲”的称谓没有了,但是“黄色歌曲”的帽子却依旧没有被摘掉。

时至今日,中国正在成为一个流行音乐的大国的时候,再回首分析这首歌曲,这首将近100年前的歌曲为中国后来的流行音乐发展提供了许多的帮助。

二、研究现状《何日君再来》这首作品的研究成果较少,大部分研究者着重研究其历史背景以及歌曲对其作者的人生影响,大多忽略了其音乐风格和创作手法以及不同时代不同演唱风格的研究。

三、研究目的由于《何日君再来》在历史上有着不一样的看法,也对作者和各个演唱者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对于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音乐学习者,希望可以从歌曲的创作手法以及演唱方法中客观分析,使更多人重新了解这首歌,并在未来的演唱中可以更加深刻的把握情感,加入新时期的元素。

关于上海的流行歌曲

关于上海的流行歌曲

关于上海的流行歌曲
上海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化的城市之一,自然也孕育了许多优秀的流行歌曲。

以下是几首代表性的上海流行歌曲:
1.《上海滩》:这首经典老歌由齐豫演唱,是上海文化的代表作品之一。

歌曲通过描绘上海滩的繁华、热闹和危机四伏的氛围,展现了上海人民的坚韧和勇气。

2.《夜上海》:这首歌曲由周璇演唱,成为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夜生活的代表作品之一。

歌曲以夜上海的繁华和浪漫为主题,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上海一九四三》:这是一首关于上海滩的另类歌曲,由岸谷田广子演唱。

歌曲通过讲述上海滩的黑暗和血腥,表现了日本侵华时期上海人民的顽强抗争和反抗精神。

4.《上海姑娘》:这首歌曲由刘文正演唱,以上海女性的形象为主题。

歌曲通过描述上海女性的独立自主、自信和风情万种,展现了上海女性的魅力和气质。

5.《彩虹》:这首歌曲由周杰伦演唱,是一首充满上海特色的流行歌曲。

歌曲通过描述上海的繁华和多彩,表达了上海人民的自豪和自信。

- 1 -。

老上海的爵士乐

老上海的爵士乐

老上海的爵士乐老上海的爵士乐朱争平朱争平爵士乐作为世界性的大众音乐传入中国是从上海开始的。

回顾老上海爵士乐的历史,对于创新发展我国的传统音乐,丰富城市音乐生活极富意义。

爵士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祥于美国南部港口城市新奥尔良,至今已有110多年历史。

爵士乐音乐的根基来自“拉格泰姆”和“民间蓝调”,以后经历了上世纪20年代以集体即兴演奏为主的“迪克西兰”,30年代以伴舞为主要职能的“摇摆乐”,40年代以和弦演奏为基础做即兴演奏的“比波普”,50、60年代风格迥异的“比波普”和“酷”以及随后的“自由”派,70、80年代“摇滚”和爵士乐的融合,90年代的“新经典主义”等。

进入新世纪后,虽然爵士乐在不断演变、融合、发展,但每一种爵士风格都依然活跃在今天的舞台上。

具有强烈持久生命力的爵士乐经过百年演进,早已突破了地域、种族和国界的局限,成为与古典音乐相提并论的世界性音乐。

爵士乐在上世纪20年代传入上海。

1923年,美国人奥斯邦创办了上海第一家也是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ECO。

奥斯邦带来的爵士乐随着电波飘散在老上海的洋房和里弄,使上海人开始接触这种全新的音乐形式。

1933年,百乐门舞厅开张,标志着上海都市娱乐业鼎盛时代的到来,洋人爵士乐队和菲律宾乐手活跃在百乐门及上海各大舞厅。

老上海的爱乐者钟情起这种有着浓郁都市情调的音乐,并开始形成具有上海特色的爵士乐。

绍兴路5号是幢西班牙风格的房子,主人朱季琳是虔诚的天主教徒。

这幢房子里诞生了上海第一支家庭爵士乐队。

乐队先由朱家子弟为主,后在上海法租界生活的瑞典、美国、苏联的爵士乐发烧友陆续加入。

乐队不仅为家族的教堂和派对演奏爵士乐,还常常外出演奏,倾倒了大批喜欢爵士乐的上海年轻人。

一次,上海工部局在金城大剧院举办音乐会,朱家乐队胜出其他三支洋人专业乐队荣获第一。

这支家庭乐队成为上海最早呼应爵士乐的青春之声。

金怀祖是当时上海圣约翰大学物理系的中国学生,又名吉米金。

他于1946年组建了16人编制的Jimmy King爵士乐队。

关于上海的歌曲

关于上海的歌曲

关于上海的歌曲上海,这座东方之珠,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无数音乐作品在歌颂这座城市的同时,也述说着人们对上海的热爱和思念。

本文将深入探讨关于上海的歌曲,从经典老歌到现代流行曲,从旋律优美的爵士到富有情感的民谣,为你呈现一幅关于上海音乐的绚丽画卷。

首先,让我们回溯到上世纪的老歌时代,那个充满复古氛围的年代。

《夜上海》是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由霍元甲演唱,歌曲传达了上海夜晚的独特韵味和繁华景象。

旋律悠扬,歌词简练,成为上海代表性的老歌之一。

而《月亮代表我的心》则由邓丽君演唱,歌颂了浪漫的上海夜晚,表达了深情厚意。

这两首歌曲无疑成为了上海音乐历史上的经典之作,仍然在岁月的冲刷下传颂不衰。

随着时光的推移,上海的音乐风格也逐渐演变。

进入21世纪,一批新生代音乐人崭露头角,以全新的视角和音乐元素创作出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歌曲,将上海的现代面貌呈现得淋漓尽致。

其中,《上海滩》是一首由陈奕迅演唱的流行歌曲,歌词描绘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风情和生活氛围。

这首歌曲既保留了上海传统元素,又融入了现代音乐的时尚元素,成为新时代的代表之一。

除了流行音乐,上海还孕育了许多充满艺术气息的爵士乐曲。

《上海之夜》是一首经典的爵士乐作品,它以婉转动听的旋律展现了上海夜晚的优雅和独特魅力。

这种音乐风格不仅在国内风靡一时,也为上海增添了一份国际化的氛围。

此外,上海的音乐场景还涌现了一批才华横溢的独立音乐人。

他们以真挚的情感和独到的音乐才华,创作了一系列打动人心的歌曲。

《上海的春天》是其中之一,歌曲以清新的旋律和贴近生活的歌词,展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多姿多彩。

这些独立音乐作品既传达了音乐人对上海的热爱,也让更多人能够深入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关于上海的歌曲既有经典的老歌传承着历史的记忆,也有现代的流行曲和独立音乐展现着城市的活力。

这些歌曲以不同的音乐风格,各自诉说着人们对上海的眷恋和热爱。

从老上海的繁华到现代都市的潮流,上海的音乐作品在传承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浅谈“上海老歌”

浅谈“上海老歌”

浅谈“上海⽼歌”2019-10-24说起“上海⽼歌”,很⾃然的就会想起中国早期的流⾏歌曲。

《夜上海》、《玫瑰玫瑰我爱你》、《⽑⽑⾬》、《桃花江》等等,很多⽿熟能详的流⾏歌曲都是那个时期的上海的产物,毫⽆疑问,对于处在刚刚开始接触西⽅⽂化的中国⼈来说,这些流⾏歌曲也⽆疑成为上海的标志。

那么,流⾏⾳乐为什么⾸先在上海发展,⼜如何成为⼀种⽂化风尚的呢?这要从上海的历史⽂化谈起了。

20世纪的前⼆⼗多年,在中国流⾏⾳乐诞⽣之前,社会上最流⾏的歌曲是“学堂乐歌”,并且都是借⽤⽇本或者欧美的旋律的填词作品,内容主要是反帝反封建思想为主。

“”后,“新⽂化”思想得到推⼴,美国的爵⼠乐,百⽼汇歌舞剧,好莱坞电影等西⽅⽂化开始传⼊中国,最早接触这些西⽅⽂化的城市就是上海。

上海,由于受到西⽅殖民⽂化的影响,和中国其他城市相⽐,具有极为特殊的位置。

“鸦⽚战争”后,西⽅资本主义列强开始⼤举⼊侵中国,在1845-1849年的五年间,英国、美国和法国先后在上海划定租界。

⼋⼗年间,上海慢慢地呈现出了资本主义商业化都市的特征,逐渐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港⼝和主要的⾦融中⼼、⼯业中⼼,到了20世纪20年代,它已基本形成国际化⼤都市的⾯貌。

20年代之前的市民娱乐主要集中在戏院、饭店和茶馆,由于受到西⽅⽂化的⼴泛影响,到20年代,在这⽚“⼗⾥洋场”的上海滩,市民的⽂化⽣活中开始流露出了流⾏⾳乐的需求。

因此,流⾏⾳乐开始在这个中国最早的国际化⼤都市中萌芽了。

1927年,黎锦晖创作的⼀⾸《⽑⽑⾬》打破了这种传统的局⾯,标志着中国流⾏⾳乐正式诞⽣。

中国最早的流⾏⾳乐实际上⼤多都是流⾏歌曲,纯器乐的作品较少。

它在上海刚刚兴起时,⼀般是通过唱⽚、电影、歌舞、播⾳等渠道进⾏传播,于是中国出现了⼀种新形式歌曲的传唱热潮,但对这类歌曲并⽆确定的名称,有叫“黎派歌曲”的,有叫“时代曲”的,还有叫“通俗歌曲”的,但有⼀点是可以确定的,就是这类歌曲是很受市民⼤众喜欢的⼀种⽂化形式,⼈们于是给了它⼀个时髦的名字--“摩登歌曲”,⽽这⼀个“摩登”也引领出第⼀个中国流⾏⾳乐的辉煌“⼤上海”时期。

老上海十大经典歌曲

老上海十大经典歌曲

⽼上海⼗⼤经典歌曲1、夜来⾹——浪漫、优美,永不过时,⽆论男⼥、⽆论配器总是百听不厌,这是疲惫时最好的精神清新剂,也能把当时俗世间制造的⼼灵垃圾清扫掉~~不过本⼈最喜欢的是费⽟清演唱,纯净呀!2、何⽇君再来——缠绵、靡靡、魔⼒⽆双,⽆论阳春⽩雪还是下⾥巴⼈,不承认就是就是不⾏——⽐较让我这样的意志薄弱者“丧失⽃志”,“来来来,喝完了这杯......”“再说吧!”~~3、梦中⼈——凄美、迷茫的意境和优美、舒缓的曲调把痴情男⼉的感伤情怀展露⽆遗,如庄⽣梦蝶般,听着这歌往往会让真我步⼊⼀种灰⾊的、⼋极四⾄都挂满了泪珠的梦境。

4、苏州河边——柔情蜜意、动⼈⼼魂,原唱中⼿风琴的简单伴奏最能体现那种⼩⼥⼦细腻丰满的情感,听吧,跟着幻想中的旗袍佳⼈在苏州河边遗忘这个世界,就算再寂寞,品味这样的歌也不会觉得孤独!5、岷江夜曲——如果说这⾸歌要拿来展现⼥性的柔媚、浪漫攻势的话,你就跟着神魂颠倒、被对⽅牵着⿐⼦跑吧,当然,演唱者的情感注⼊功夫和技巧也是⾮常紧要的,否则只能糟蹋好歌。

6、凤凰于飞——不为别的,好听,旋律的启承转合⾮常的顺畅,唱起来也⼗分上⼝,属于典型的在情绪⾼兴时想唱就唱的那种歌,何况歌词也很能调节⽓氛,就算宣扬及时⾏乐,也没有《何⽇君再来》来得那么“露⾻”!7、蔷薇处处开——主要是喜欢百乐门元⽼爵⼠乐队的演绎,最有那种夹在民歌⼩调和都市流⾏曲之间的韵味~~我⼀般只听它的曲⼦,最讨厌的就是华⼈歌后邓丽君的⼀个失败版本,象⼩县城舞厅⾥的破架⼦⿎“咚咚咚”地伴着⼩脚跑步式的歌唱,我倒!8、假正经——⽩光原唱版本是永远不⼆的选择,歌词⾟辣痛快,为我等流氓⽆产者和⼴⼤妇⼥同胞⽆情地撕下了道貌岸然的伪君⼦的画⽪!⽽且,⽩光那不羁、不屑、带着慵懒和挑逗的演唱直让我想拜倒在她脚下!9、三年——兵晃马乱的⼤时代下怨妇的那种⽆助、⽆依、⽆靠的哀伤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容的憔悴、⼼理的枯竭、⾝体的枯萎,仿佛都在眼前......谁⽤⼼唱我⼼疼谁!10、玫瑰玫瑰我爱你——这是第⼀⾸流⾏于世界的华语流⾏歌曲,⾃然要珍惜啦!最喜欢的是“理发店合唱”⽅式演绎版本和福兰克.林的原唱版本,虽然打⼼眼⾥讨厌美国⽔兵当年在上海滩的恶⾏——⼈就是这么⽭盾!。

有关上海的歌曲

有关上海的歌曲

有关上海的歌曲有:
1.《夜上海》:这首歌曲是老上海时期的代表之一,传唱度非常高。

歌词简单明了,旋律动听,充满了浪漫、神秘和东方情感。

2.《恭喜发财》:这首歌曲是老上海时期流行的一首生日歌,节奏
明快,给人带来欢乐和幸福的感觉,至今仍被广泛运用于各种
场合。

3.《雾之恋》:这首歌曲描写的是当时上海社会两极分化的现象,
充满着社会现实主义的气息,呈现出老上海的深深情感与社会
风貌。

4.《小城之春》:这首歌曲讲述了那个时代的上海,尤其是牛市坊
一带的春天景象。

歌词中没有任何的复杂词汇,像是一面镜子,
直观地反映出当时上海的真实环境。

5.《勿忘我》:这首歌曲是由上海著名作曲家马可波罗所谱写,曲
中充满了浓郁的南派曲调,细腻的旋律通过人声的呈现,让人
们回味老上海时期那一段独特的历史和文化。

6.《月上秦淮》:这首歌曲让人想起了古都南京的美丽景色,搭配
上深情的歌声,让人们心底流淌着毫无掩饰的思念之情。

7.《上海滩》:这首歌曲是电视剧《上海滩》的主题曲,词作者刘
家昌通过描写主人公冯程程的遭遇,呈现出当时上海滩的风云
变幻和暴力街头。

8.《听海》:这首歌曲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产物,源自于对老上海
海滩的缅怀。

悠扬的曲子伴随着简单的词曲,打动了无数人的
心。

9.《一剪梅》:这首歌曲通过温馨的气氛,诠释了那个时代人们的
真挚情感和相互关怀。

歌声婉转,节奏轻快,让人们充满感动和美好的回忆。

10.《上海一九四三》:这首歌曲描绘了上海在1943年的生活场景,
表达了对那个年代的怀念和追忆。

浅谈老上海的流行音乐

浅谈老上海的流行音乐

浅谈老上海的流行音乐上海,曾经被称为东方的巴黎,曾经是个浮华璀璨的花花世界,曾经,也是最西化,最时髦的城市,它一直都有着最优雅精致的生活方式。

而怀旧的老上海流行音乐,更是一张褪色了的唱片。

毛毛雨/下个不停/微微风/吹个不定/微风细雨柳青青/唉唷唷/柳青青;小亲亲/不要你的金/小亲亲/不要你的银/奴奴/只要你的心/唉唷唷/你的心在曾令鲁迅鄙夷的绞死猫似的嗓音中,《毛毛雨》为我们揭开了近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序幕。

这首于1927年创作的歌曲,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黎锦晖“大众音乐”中的“爱情歌曲”之一。

《毛毛雨》的内容集其多年投身儿童歌舞乐曲经验之大成,更实践了他对于音乐亟需中西合璧的想法。

而在此之前,中国并未有人创作以大众口味为导向的歌曲。

但以《毛毛雨》为首的一系列乐谱卖座奇佳,中国流行音乐的市场渐渐被开启。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中,争议最大、但影响最深入大众生活的,黎锦晖当属头号人物。

他的青年时期正值五四运动如火如荼展开之时,身为语言学家,黎锦晖选择自幼热爱的音乐来实现他对民族之爱,但创作的结果却与另外一批接受正统音乐的教育者所提倡的“新音乐”十分殊异。

当年只有二十多岁的黎锦晖逐渐感觉新文化运动应利用音乐为宣传工具后,就招聚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乐友,于1917年成立了“宣传乐艺、辅助新运”的音乐社,并加入了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

值得庆幸的是,校长蔡元培兼容并包的主张,深刻地影响了他日后的音乐发展,并激发了他看见新音乐运动中平民音乐的匮乏,于是创办了当时被广大群众所喜欢的“明月音乐会”。

接下来数年,黎锦晖投身国语教学,在上海中华书局编著多部国语课本、儿童文学丛书与期刊,同时担任国语专修学校校长。

并且,在不断地摸索中,黎锦晖还发现国语词汇的音节轻重和四声升降,可以用乐律表现,从此开拓出一种以旧有民间音乐旋律配上新编白话歌词的歌曲,为当时国语专修学校附属小学歌舞部创作的大量儿童歌舞表演曲于此产生。

中华书局的《小朋友》月刊数百集连载,由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剧本,销量居全国之冠,光是《葡萄仙子》一剧便在三年半中出了二十二版,由此可见他受欢迎的程度。

211182998_海派流行音乐的再思考

211182998_海派流行音乐的再思考

集思证明,作品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容量,与听众审美意识和接受能力的层次与程度相互适应时,这样的作品就会使它的听众感到亲切有味;而只要有这样的听众存在,就会有在不同形式和程度上反映他们要求的音乐,所以,这些歌曲自然有其市场销路。

值得一提的是以黎锦晖为代表的这些流行音乐的创作者,在创作爱情歌曲时,进行了许多技术手法上的探索和尝试,比如《蔷薇处处开》采用外国轻音乐的曲调填词;《毛毛雨》在伴奏音乐上进行新的配器尝试,我们不难发现有格什文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那种音乐风格的痕迹存在。

又如在《花生米》一曲中,完全采用爵士乐的手法。

此外,他们还将中国传统京剧曲牌的旋律,用五线谱进行了准确的记录,并且重新填(改)词,另配伴奏,对于中国戏曲的多样性发展做出了尝试。

这些看似各式各样的试验,最终形成了一种创作模式;那就是在旋律上以民族化的音调为本而加以变化发展,歌词采用通俗的白话文,却辅以外国舞曲的节奏(如爵士、华尔兹、探戈等)。

在实际演出中,多采用舞厅小乐队的编制为其伴奏,因此,他们的歌曲被大量用于舞场之中。

这应该是中国人将外国轻音乐与本民族音乐相融的最早尝试,它与当今用电声乐队为民歌或戏曲演唱的伴奏堪称异曲同工。

此外,上海流行老歌的创作虽然是我国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但像这种以娱乐性、消遣性为标志的通俗音乐却非我国所独有。

20世纪以来,通俗音乐的兴起,是世界范围的现象。

虽然,各个国家在不同时期有种类不一的通俗音乐,并受各自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社会矛盾因素与音乐发展趋势的综合制约,彼此悉难相同,但总体来看,各国音乐又大抵分为纯音乐(严肃音乐)与通俗音乐两大类。

这不能不说是各民族的共同文化心理结构与长期积淀下来的审美心理素质,在不同层次、不同级差上作用于音乐的发展、音乐的多元性及社会欣赏需要多层次性等因素相互作用的表现。

简单地把通俗音乐的思想与艺术价值的复杂情况归结到某一类概念中去并不能完整地认识,也无助于真正认识这类音乐现象的本质。

上海之流行歌曲介绍

上海之流行歌曲介绍
1939年香港一部抗战电影《孤岛天堂》将《何日君再来》选为插曲 (黎莉莉演唱),描述青年男子参军前与女友依依不舍的情景,歌曲韵 味恰到好处。此后这首歌被李香兰翻唱并收入唱片,很快就家喻户 晓,所以至今许多人仍认为《何日君再来》是李香兰首唱的经典歌 曲。
歌词:
好花不常开 好景不常在 愁堆解笑眉 泪洒相思带 今宵离别后 何日君再来 喝完了这杯 请进点小菜 人生能得几回醉 不欢更何待 喝完这杯再说吧! 今宵离别后 何日君再来
上海之流行歌曲介绍
旧上海流行歌曲-昨日之歌 01.夜上海(周旋) 02.花样年华(周璇) 03.我有一段情(吴萦音) 04.玫瑰玫瑰我爱你(姚莉) 05.给我一个吻(张露) 06.如果没有你(白光) 07.何日君在来(周旋) 08.蔷薇蔷薇处处开(龚秋霞 ) 09.明月千里寄相思(吴莺音) 10.永远的微笑(周璇)
???????????花样的年华?花样的年华月样的精神冰雪样的聪明美丽的生活多情的眷属圆满的家庭圆满的家庭蓦地里这孤岛笼罩着惨雾愁云惨雾愁云可爱的祖国几时我能够投进你的怀抱能见那雾消云散重见你放出光明花样的年华月样的精神???????蓦地里这孤岛蓦地里这孤岛笼罩着惨雾愁云惨雾愁云可爱的祖国几时我能够投进你的怀抱能见那雾消云散重见你放出光明花样的年华月样的精神???????????????
歌词: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

华灯起乐声响歌舞升平

只见她笑脸迎谁知她内心苦闷

夜生活都为了衣食住行

酒不醉人人自醉

胡天胡地蹉跎了青春

晓色朦胧倦眼惺忪大家归去

心灵儿随着转动的车轮

换一换新天地别有一个新环境

回味着夜生活如梦初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老上海的流行音乐
上海,曾经被称为东方的巴黎,曾经是个浮华璀璨的花花世界,曾经,也是最西化,最时髦的城市,它一直都有着最优雅精致的生活方式。

而怀旧的老上海流行音乐,更是一张褪色了的唱片。

毛毛雨/下个不停/微微风/吹个不定/微风细雨柳青青/唉唷唷/柳青青;小亲亲/不要你的金/小亲亲/不要你的银/奴奴/只要你的心/唉唷唷/你的心
在曾令鲁迅鄙夷的绞死猫似的嗓音中,《毛毛雨》为我们揭开了近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序幕。

这首于1927年创作的歌曲,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黎锦晖“大众音乐”中的“爱情歌曲”之一。

《毛毛雨》的内容集其多年投身儿童歌舞乐曲经验之大成,更实践了他对于音乐亟需中西合璧的想法。

而在此之前,中国并未有人创作以大众口味为导向的歌曲。

但以《毛毛雨》为首的一系列乐谱卖座奇佳,中国流行音乐的市场渐渐被开启。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中,争议最大、但影响最深入大众生活的,黎锦晖当属头号人物。

他的青年时期正值五四运动如火如荼展开之时,身为语言学家,黎锦晖选择自幼热爱的音乐来实现他对民族之爱,但创作的结果却与另外一批接受正统音乐的教育者所提倡的“新音乐”十分殊异。

当年只有二十多岁的黎锦晖逐渐感觉新文化运动应利用音乐为宣传工具后,就招聚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乐友,于1917年成立了“宣传乐艺、辅助新运”的音乐社,并加入了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

值得庆幸的是,校长蔡元培兼容并包的主张,深刻地影响了他日后的音乐发展,并激发了他看见新音乐运动中平民音乐的匮乏,于是创办了当时被广大群众所喜欢的“明月音乐会”。

接下来数年,黎锦晖投身国语教学,在上海中华书局编著多部国语课本、儿童文学丛书与期刊,同时担任国语专修学校校长。

并且,在不断地摸索中,黎锦晖还发现国语词汇的音节轻重和四声升降,可以用乐律表现,从此开拓出一种以旧有民间音乐旋律配上新编白话歌词的歌曲,为当时国语专修学校附属小学歌舞部创作的大量儿童歌舞表演曲于此产生。

中华书局的《小朋友》月刊数百集连载,由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剧本,销量居全国之冠,光是《葡萄仙子》一剧便在三年半中出了二十二版,由此可见他受欢迎的程度。

1926年,黎锦晖参照欧美歌舞团体及交响乐演出,筹办了“中华歌舞专门学校”(歌专)。

此后歌专之名几经更替,历经中华歌舞团、明月歌舞团、联华歌舞班、明月歌剧社等各阶段。

但无论歌专之名如何更换,歌专永远是中国第一个歌舞表演训练的专门学校。

至此,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流行音乐的雏形已慢慢浮现—民间旋律、白话歌词、加上中西混合乐队,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关键因素仍未确立,那就是—乐队内部西乐与中乐的比重。

比如黎锦晖在创作《毛毛雨》之前,对于声乐方面的要求—正音主要引用传统戏曲方法,采取民族音乐的特点行腔;伴奏部份,延续其附小歌舞部时期之主张:西乐所有乐器,都应该为国乐服务—以小提琴拉小调、西皮二簧,并保有民间风味。

很明显,黎锦晖在这段时期坚守传统的民间风味,与著名语言大师,现代音乐先驱赵元任所认为的必须先学好音乐(指的是欧洲古典音乐)再在其上添加个人或中国的风味,是截然不同的。

当时间往后推移,在黎锦晖手中一种新的音乐类型渐渐自儿童歌舞曲中脱胎换骨出来,他对于西洋音乐的态度有了微妙的转变:感到中国的音乐要兼收并蓄,主张容纳大众音乐,并建议上海艺术大学设立中西合璧音乐系。

或许是每星期至公共租界聆听的交响乐起了作用,这个微妙心态的产物正是之后产生的《毛毛雨》唱片而非乐谱,但黎锦晖似乎并未清晰意识到这个转变,他后来的回忆仅止于描述混合了“外国爱情歌曲的词义和古代爱情诗词”的歌词、加上旧的音乐形式—在无声的乐谱中,旋律为五声音阶宫调式,歌词分上下两阕,理当被划归为中国传统的延续;然而,当它实现为有声之时,黎锦晖的俚俗唱法便几乎被淹没在爵士乐大乐队的铜管与西洋和弦之中。

但无论过去还是今天,音乐界都承认,黎锦晖是中国流行音乐之父。

他创作的《桃花江》、《特别快车》、《夜深沉》、《小小茉莉》、《蔷薇处处开》、《妹妹我爱你》等,是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曲。

他的流行歌曲集《家庭爱情歌曲100首》,由上海文明书局分16册出版,在当时的中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他还把中国流行歌曲推出国门,美国一著名音乐人近年出版了《黄色音乐》(黄种人群的音乐)一书,把黎锦晖称为“黄(肤)色音乐第一人”,并指出:黎锦晖将中国音乐的发展向前推进了“至少二十年”,黎锦晖将西方爵士乐与中国本土民族音乐结合后,在中国乃至东南亚的推广,使中国音乐向国际化发展。

歌为心声,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风貌,往往可以从当时流行的歌曲中品味出来。

今天,当陈旧苍老的唱片被拂去厚积的灰尘,轻轻地摆放在留声机上,随着唱针在层层唱纹上慢慢摩挲,那优美动听的旋律,那深情感人的歌词,通过一种神秘的方式浸入人们的心灵深处时,会重新绽放曾一度勃发的风采。

其实把名歌和上海联系在一起,的确有一定难度。

上海原本是一个小小渔村,后经大批江浙一带的移民才逐渐将这块地方的土地可利用资源扩大。

因此本地的民歌与江浙一带的移民文化融合,并很早就演化出一种当地戏剧,
那便是早期的“沪剧”。

到三十四年代上海正值租界时期,泊来文化也开始逐步影响整个上海的大众生活。

西洋爵士乐、电影明星、冰淇淋、可口可乐……,于是,在那个时期,便涌现出一大批影视歌全明星,她们在当时带给广大民众的音乐既有江南水乡的民族感但又不乏一些西洋音乐的现代味,可谓是传唱一时。

时值今日,这些老歌仍然为一大批“老上海的克腊”和“新上海的小开”们津津乐道,追捧不已。

“月明星稀,灯光如练;何处寄足,高楼广寒;非敢作遨游之梦,吾爱此天上人间”。

这是1932年上海百乐门舞厅刚刚建成时,上海滩一位不知名诗人为百乐门留下的传颂一时的诗句,字里行间流露上海人对这座“远东第一乐府”的仰慕。

然而,在保守与解放、传统与现代化、家庭与爱情的单选题上,老上海流行音乐的答案是全选。

这些歌曲展示了当时文化的千种姿态:除了报纸之外,我们很难再找到那么多关于战争的描述,它不像新感觉派小说的不切实际,谈论爱情离合是朴素而贴近人情的;它也不以高调的言论谈论政治,而是用简单而锐利的比喻来针砭时事,并且唱出季节的变化、人情冷暖、日常琐事,此外,还有以主张男女平等、奉劝戒烟等积极意义之歌曲,即便是以灯红酒绿的舞厅为歌唱主题,也是当时数以百计的夜总会的实际反映。

在中式与西化之间,老上海的流行音乐实现了一种不卑不亢的品味,也尝试了各种合并之途,西乐国乐化/中乐交响化、美声唱法/民乐行腔、西洋大小调音阶/中国五七声调式,这不是呈现二元对立之局,而是不断流动的异国情调。

这种一边摸索着实验、一边创造商业效益的音乐,既不堕落,也没有回头路可走,它反映了时局,反映了各式人等对上海的想象,也反映了上海自身的文化。

在〈毛毛雨〉尚未发行的史前时期,黎明晖就已灌录过不少唱片,包括〈可怜的秋香〉(一九二二,黎锦晖词曲)。

虽然销路甚广、远达南洋,70但与〈毛毛雨〉相比之下,最大的差异在于〈可〉数个国乐器同音齐奏,缺少了〈毛〉铜管大乐队和音的摩登气派。

听听〈毛〉的前奏:一开始,铜管模仿国乐单音齐奏一个五声音阶旋律的乐句,造成了相当新鲜奇特的印象,然后接续以强弱变化夸张的铜管合奏,这对于音量单薄的国乐器而言,是难以达成的效果。

音量增强的短乐句一毕,中国钹立刻响起,下一段乐句以张力紧绷的全音阶构成,而全音阶常被视为印象乐派一个明显的特征。

等到小喇叭吹奏的主旋律出现,低音顺势转为摇摆节奏,还配上了丰富的和声进行,最后过门以木鱼的叩叩声「有板有眼」71地连接到歌唱旋律。

以上短短十余秒,多种音乐元素像是烟火一样骄傲的展示,铜管乐队的强势劲道使「中国传统」的元素变成了一种色彩,像是装饰性的符码或咒语,甫出现便足以使人明了其中的意涵。

一九二七年,〈毛〉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异风格展开了老上海流行音乐,
并且还影响接下来的二十多年,巧具心思的歌曲持续出现着。

不像西洋音乐的块状和声,中国传统音乐通常是以单音旋律线支撑乐曲配器,因此在旋律上必须以「加花」也就是频繁运用装饰音的方式,来增加旋律线条的厚度,漂浮在伴奏上的旋律加花也成了一项极重要的「中国元素」,即便在组织密实的管弦乐声中,旋律也能突显出来。

黎明晖在〈毛毛雨〉中的歌声份量之所以难与庞大的铜管金属声抗衡,或许正是因为她的旋律几乎不加花,后来红极一时的歌星几乎都改掉了这个「缺点」,包括周璇、白虹、龚秋霞、白光,甚至日裔的李香兰字正腔圆的花腔中也免不了加花,比如〈夜来香〉,72把「中国风味」明确地装饰在西式旋律与伴奏之上。

之后十年,流行音乐的发展可说是处在停滞的状态。

一直到一九三七年,有声电影技术趋于成熟,使得当年许多电影插曲相当受到欢迎,包括龚秋霞的〈秋水伊人〉。

73这是电影《古塔奇案》中词情并茂的插曲,乐器使用的方式与欧洲古典音乐的配器大异其趣,可以「寻根」至稍早发行的电影插曲〈四季歌〉与〈天涯歌女〉,作曲与编曲者贺绿汀认为自己在这两首歌曲中采用了「对位法」,革新了国乐旧有的「大包腔」74(同音齐奏、顶多加点花),实际上只是高低两条独立而和谐的旋律线相互对应。

〈秋〉大量使用木管乐器,同时有多条旋律线发展,包括与歌唱旋律同音齐鸣的小提琴,虽然前奏高音旋律的自由节奏让人想起史特拉汶斯基(Stravinsky)的《春之祭》,然而七声音阶征调式旋律的明显特性再加上细薄的、不以和音取胜的音响效果,在一片西洋乐器声中,乐曲的调性与歌词「望穿秋水,不见伊人的倩影,更残漏尽,孤雁两三声」中的传统色调一样的容易辨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