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三中蒋晓红《高考诗歌鉴赏之炼字专题》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南三中蒋晓红《高考诗歌鉴赏之炼字专题》教学设计
2013-04-11 15:41:22 来源: 作者: 【大中小】浏览:54次评论:0条
咬文嚼字品诗情
——高考诗歌鉴赏之炼字专题
【教学目标】
1、明确省考试说明要求及考情。
2、掌握炼字的作用及考查方式。(重难点)
3、规范高考炼字题的答题步骤。(重难点)
4、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安排】
多媒体教学,一课时。
践行271高效课堂模式,以练为主,讲练结合。
【课前预习】
1、预习《步步高》P121~124,掌握炼字相关知识点。
2、真题演练(2008,天津)《山居即事》,“遍”字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见导学案)
1、2013年安徽省《考试说明》要求:
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侧重于诗歌内容的评说,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赏析。这些内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考查。考查时,可以采用选择题、非选择题的形式。
2、考情综述:
安徽省自2006年自主命题以来,考试题型固定,都是两道主观表述题,一个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一个要求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各4分。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是高考一个重要考点,包括语言风格、炼字、炼句三个角度,其中炼字考查得最多。安徽省2008、2012两年考查了炼字,去年高考,安徽、辽宁、湖北、四川四省考查了炼字。
3、考查方式:
考查方式1:请赏析××××字的妙处——直接鉴赏关键词
考查方式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先找出关键字,再按步骤鉴赏。
考查方式3:××与××比,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先表明自己观点,再按步骤比较鉴赏。
4、学习目标:
(1)明确考查方式;(2)掌握炼字好处;(3)规范答题步骤。
明确了考查方式,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掌握了炼字的好处,才能知道从什么角度去分析字的妙处。学会规范答题,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尽量避免失分。
二、故事导入
传说,苏东坡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妹妹,她才思敏捷,经常与哥哥对诗取乐。聪明人脑门大呀,苏东坡就嘲笑她:“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苏小妹当即回敬道:“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这真是世界上最长的脸啊!
在一个微风轻拂、淡月朦胧的夜晚,兄妹二人和黄庭坚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就给二人出了一个题目,要求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两句五言诗。请你猜一猜,下面三组词,哪个作“腰”最美?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摇/映,舞/隐,扶/失)
三、诗眼好处
扶:弱柳扶风,情意绵绵
失:梅月一色,相互交融
鉴赏(学生分析后明确):
“摇”“映”二字,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舞”“隐”二字略胜一筹,因为“舞”
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加形象,“隐”是夸张写法,使月的皎洁更加突出。但“扶”和“失”字却是最妙。因为拟人化的“扶”字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而“失”字则更准确地写出了梅、月融为一体的情景。
《红楼梦》黛玉出场: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小结1】炼字的好处:(参《步步高》P121)
1、刻画形象:使刻画的形象更准确生动;(风轻,柳细,月淡,梅白)
2、塑造意境:使描摹的意境更富有韵味;(淡雅朦胧)
3、表情达意:使表达的情感更真切感人。(情意绵绵)
四、诗眼特点
【请指出下面划线字的词性或所用艺术手法。】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动词,比拟,夸张,比喻)
2、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贾岛《送邹明府游灵武》2012,湖北)(动词,
比拟)
4、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2012,安徽)
(第一个形容词,通感;第二个动词,比拟,以动写静)
5、去年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魏初《鹧鸪天》2006,江苏高考题)(副词)
6、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数词)
【小结2】诗眼的特点:
诗眼通常是诗文中最传神的字,从词性来看,通常是动词、形容词或副词,词性多有活用的现象。从艺术表现手法上来看,大多运用了比喻、比拟、夸张、通感等等的修辞手法和以动衬静、化静为动等等的表现手法。
五、答题步骤
1、以第六次月考题为例明确答题步骤:
木兰花
唐·李商隐
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①是此花身。
【注】①元:原来。
【问】请赏析“洞庭波冷晓侵云”中“侵”字的妙处。(4分)
【答案】侵,原指侵入、渐近。(步骤一,释字义,1分)清晨,洞庭湖清冷的水波、粼粼寒意直逼云霄。(步骤二,绘图景,1分)一个“侵”字,用拟人的手法,(步骤三,明手法,1分)赋予洞庭波以强健的生命,生动形象地渲染出洞庭湖送别的萧瑟、冷清的氛围。(步骤四,点作用,1分)
2、学生根据上题总结答题步骤:(参《步步高》P122)
※(1)释字义(注意词类活用);——有时可以并入第二步,但多写不会扣分;
(2)绘图景(翻译原句,尽量用主谓结构的句子);
※(3)明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有时没有特殊手法(4)点作用(景物特征,画面氛围,表情达意)。(景—境—情)
3、【考场反馈】PPT展示阅卷中发现的典型错误答案,学生判分并分析失分原因:
3分,缺少手法分析。 1分,知识性错误,仅感情沾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