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道》有感
《心路》读后感
![《心路》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9c9f49a71fe910ef12df8bf.png)
《心路》读后感心有所思,心有所悟,心里有话,而且要与人交流分享。
————题记漫不经心地过着每一天,恍恍惚惚地就晃了一年多,上着五花八门的课,结识形形色色的人,经历林林总总的事,穿越着越来越熟悉,却越看越陌生的路,徜徉在平凡而不平淡的日子里,大方而拘谨的挥霍着大学生活。
带着一颗求知的心来走进这位作者。
作者菀云数十年经历的“心路”,一路走来,一步一个脚印,走近一步都有许多点点滴滴的故事,都有特殊的思想情感和领悟,对于人生、感情、家庭、事业这些非常实际的东西,难得的保存了一份特有的纯真。
因此,对为人之道有一份真实深切的体会,通过阅读《心路》这个载体,作者的纯真丝毫的吐露了出来,我不禁被她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所打动,让人更具非同一般的感受。
(一)满足于现状人活着一口气,佛受一炷香。
不要怨天尤人,既然活着就要争气,不要泄气。
即使下岗,失业,在人的一生中也很正常。
很多千万富翁都是早年自愿“下岗”,经过风餐露宿,小时卖过瓜子。
但走出来后,就比以前轻松多了。
因为她始终有着自己的梦想,流过血,阵痛过。
这是生命的进步。
通过学习,我们的人生阅历会变得丰富,知识境界总会比他人高一层。
大学里,我们可能会通过不同的渠道去兼职以此来锻炼自己的社会能力,当然,别忘了一再地学习,知识也不一定都是在课堂上,我们应该透过课堂学习去汲取一些课外的知识。
我们现在有时间,一方面要享受这人生最美好的几年,另一方面我们更加可以充分利用我们的图书卡,多去图书馆看看书,无论怎样,在图书馆这片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总会又不一样的感觉,不一样的知识层面,心境的开阔。
现在,我们财会系对我们的要求就是毕业前完成9项技能考核,包括点钞、电算化、小键盘等等,做完网中网1500笔经济业务,听起来让人有些窒息,不过,动力来了,因而大家都努力地去完成,做一件事的过程是比较艰辛的,需付出一定的汗水才行。
这段时间,大家后劲十足,都忙于做这些,这不,汗水换来的是即将是丰收的喜悦,9项技能能过5项、网中网完成数百笔以上的同学也颇多。
心灵之道读后感
![心灵之道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392bc90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d4.png)
心灵之道读后感心灵之道读后感1今天,我读了于丹解读《论语》的.《心灵之道》,很受启发。
一部《论语》,集中了孔子的人生感悟和思想精华,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更甚者,宋代宰相赵普曾经声言: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对中国历代影响之深。
于丹的这篇《心灵之道》,主要是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
人生不如意的事常有,人生难免有缺憾,面对这些不如意、面对这些缺憾,我们怎么去面对?这就是《论语》中孔夫子要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如果你不能从生活的阴影中走出来,如果你无限的夸大这种不如意和缺憾,那么,你将永远生活在痛苦中不能自拔。
也就是说,心理暗示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它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把一个人打垮。
于丹通过子夏的一段话,告诉我们:承认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如何对待缺憾的生活态度。
如果单单去读《论语》,也许我们不能很透彻的理解它,但通过于丹教授的讲解,很多道理就变得通俗易懂了。
在她例举的很多例子中,也许有一些不恰当的地方,但多数还是贴切的。
通过泰戈尔的话,通过苏轼和佛印的例子,通过那个网球明星的故事,于丹都在间接的告诉我们:一个内心富足饱满的人,才能做到宽厚仁达;一个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气定神闲。
也就是孔子说的:仁者无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要做一个勇敢的人,要“义”字当先,做一个有仁有智的勇者。
于丹说得好:我们不能改变社会、改变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能凭借我们勇敢的心灵去改变自己的心情和态度。
于丹教授认为,一个人外在的表现与他内心的世界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这就是儒家思想,这就是仁治之道。
读完这篇解读__,我沉思了很久,这种来自两千多年前的智慧,依然值得我们这些现代人好好的思考,有时做事情我们讲:问心无愧。
所以,做任何事情之前、之后,我们都要问问“心”,是否做到了宽厚仁达,做到了问心无愧呢?我们不是圣贤,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我们每个人不能做到象孔子说的那样“仁者无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但我们可以努力的改变自己,正象于丹教授希望的那样:用心灵的力量把我们变得宽厚仁达、气定神闲。
读《心道》,思”包容“
![读《心道》,思”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e913514b52acfc789ebc96e.png)
读《心道》,思“包容”《心道》,是我们京博集团20多年的历程走过来智慧精华的汇编。
当翻开《心道》这本书,我被吸引住了,因为书中有我们的当家人董事长马韵升的语录,这些都是董事长、企业一路走到今天经验与智慧的总结。
我认真的翻看,希望能从中学到东西,学习如何做人,学习如何做事!其中第九部分是“修身之道”,有一篇为“用智慧改变能改变的事情,用胸怀包容改变不了的事情”。
这段文章和文字我非常喜欢和赞同,想做好事,先做好人。
保自己的心态调整好,性子磨练好,那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包容”两个字可能很简单,但是真正读懂它、领悟它可能真的很难。
天空包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
高山包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所以高山雄伟无比。
大海包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涯。
人的胸怀,就好比这天空,这海洋,这山峦,包容了万物,才显得伟大古人说“机深祸深,量大福大”,诫劝世人要有一颗包容之心。
红尘之中心临百事,唯有包容才能成就万物万事并存的合谐与美好。
中国历代圣贤都把宽恕容人作为理想人格的重要标准而大加倡导,《尚书》中有“有容,德乃大”之说,《周易》中提出“君子以厚德载物”,荀子主张“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在职场,包容是一种修养,更是成就事业的根本。
对上级包容,理解上级的处境和使命,在其位要谋其事,把握上级的意图。
对上级不要抱怨,包容上级就是包容自己。
感谢上级用批评和指正提升了你的心智和能力,以督促和控制使你将事情做的正确完美。
对同事要包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有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才能溶恰人际关系,工作中才能左右逢源,付出努力,真诚协作,获取进步的同时,更能收获一种快乐的心情。
包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包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是精神的成熟和心灵的丰盈;包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和生活的艺术,是那种看透了社会人生后的从容、自信和超然。
读书的初中作文600字
![读书的初中作文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87cf5561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1a.png)
读书的初中作文600字读书的初中作文600字(精选5篇)在你感到孤单的时候,为什么不去与书伟伴呢?书,是我们永远的朋友。
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细细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与自己的思想结合起来,自由自在的翱翔,无拘无束的畅游。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读书的初中作文600字范文,希望大家喜欢!读书的初中作文600字【篇1】拂去喧嚣,洗尽铅华,点一盏孤灯,俯首于案上,静置繁华。
下页,细品读书的拽味调。
忆秦皇焚书坑儒,汉武独尊儒术。
可悲!可叹!愚昧无知,钳制思想。
哪里知道读书的拽味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每一本书都有其独特的拽味调,是什么,那就要看读书之人个人的见解了。
人不可以不读书,不读书者大智若愚。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你不去读书,那最终被遗弃的那个人一定是你。
我们的世界已不再是以食为天,而是以书为天。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古宋濂“不知口体之分不若人也,以中有足乐者。
”如果我们只去吃饭不去读书,那便一生空虚,和那些行尸走肉毫无区别。
再说,我国的经济建设是建立在人才的基础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为了让人们多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感悟人生之大道。
我喜欢读书,每当拿起一本书就会情不自禁地陶醉于其中。
那是一种享受的境界。
那境界纯净、洁白,那感觉轻快、自在。
那,是一个体验真我的地方。
“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灵魂。
一本好书,静置于案上,无人理睬,那么它只有静静地化为尘土,随风飘扬,洒下遗憾的泪水。
相反,若有人去翻阅他,去明白他的写作特点,去品味语言的风采,去感悟作者所呈现的道理。
那么非但丰富了你的阅历,提高了你的写作水平,增加了你的知识财富,也延伸了书的存在价值。
读书也是一门学问。
它不仅是我们的良师,也是我们最真挚的朋友。
它不仅传授给我们做人的道理,用书格影响人格。
他的那些金字招牌毫无保留的为我们亮出,为我们的成功铺好了一条坎坷而有辉煌的道路,自己却甘愿做垫脚石。
《心》第四章读后感
![《心》第四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75fa68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0.png)
《心》第四章读后感读后感一嘿,朋友!跟你聊聊我读《心》第四章的感受哈。
这一章啊,真的让我心里头起了不少波澜。
作者对人物内心的描写,简直就像钻进了我的心窝子里。
那种细腻的情感,就像是春天里悄悄冒头的小草,不知不觉就长满了整个心田。
故事里的主人公,他们的纠结、他们的迷茫,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在生活中那些左右为难的时刻。
有时候,我们不也这样吗?心里明明有着想法,却被各种顾虑给困住了手脚。
还有啊,这一章里的一些情节,让我忍不住去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那种复杂又微妙的情感纽带,真的是让人又爱又恨。
有的时候,我们以为很了解一个人,可到头来发现,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
读完这一章,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心灵的冒险。
它让我明白,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小宇宙,充满了未知和惊喜。
也让我更加珍惜那些能够走进我心里,让我毫无保留展现真实自我的人。
咋样,我这感受是不是还挺实在的?读后感二亲爱的小伙伴,来跟你讲讲我读《心》第四章的事儿。
哇塞,这第四章可太精彩啦!一开始读的时候,我就被深深地吸引进去了。
就好像我自己也变成了书里的人物,跟着他们一起喜怒哀乐。
你知道吗?书里人物的那些小心思,真的太有趣啦。
他们一会儿这样想,一会儿又那样纠结,我在旁边看着都替他们着急。
不过仔细想想,咱们自己不也经常这样嘛,心里头乱糟糟的,不知道该怎么选。
还有那些情感的描写,哎呀呀,真的是太戳心了。
就好像有人轻轻地在你心上挠了一下,痒痒的,又有点疼。
让我一下子想起了好多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情感瞬间。
而且哦,这一章读完,让我对人性也有了新的思考。
人啊,有时候真的很矛盾,想要这个又舍不得那个。
但也正是这种矛盾,让我们变得更加真实和可爱,不是吗?反正这一章读完,我是感触满满,感觉自己又成长了一点点。
你呢,要是读了这一章,是不是也会跟我有一样的感受?。
《心之道》读后感10篇
![《心之道》读后感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4bbf043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98.png)
《心之道》读后感10篇《心之道》是一本由[美] 阿伦·瓦兹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页数:224,下面本店铺给大家带来关于《心之道》读后感,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心之道》读后感1神学大师的《心之道》这本书出版在1951年,到现在已经有六十多年了。
这本书的作者瓦兹,对于我们来说并不熟悉,瓦兹是一位美国的神学博士,也是一位作家,而且是畅销书作家,他的几乎每一本手,都很畅销。
出生1915年,今年正好一百年了,他还是那个时代有名的演说家,在广播流行的年月,他的名气甚至超过了克里希那穆提。
今天作者瓦兹也早已离开了这个世界,他还没看到今天的网络时代,但是在六十年前,他就清晰的看到,现代人的幸福感过分依赖于大脑的感官,今天我们的信息时代,通过各种媒体让我们变得更加幸福,同时,也在制造出更多,更高的欲望。
瓦兹希望的是我们的幸福应该放弃向外部寻找,返回内心世界,去寻找自己的自我。
感觉好像有点禅宗的味道。
其实哲学本身就和宗教密切相连。
瓦兹年轻的时候就参加了伦敦的“佛教会”,而且还曾经和铃木大佐相遇,从中吸取了东方的智慧。
还写过一本《禅的精神》。
后来瓦兹移居美国纽约,在纽约跟随他岳母的后夫,日本的临济宗禅师佐佐木指月,学习禅宗。
当然瓦兹并没有成为一位佛教徒,他还是圣公会的牧师,并且在美国耀州研究院任教。
最后成为一位自由职业者,以写作和演讲为生。
瓦兹喜欢读书,一直在进行广泛的阅读,他一生一共完成了二十五种著作,涵盖禅宗、道教、印度教、___、心理学、精神分析等领域,对人类的命运关注并且深入思考。
瓦兹的心之道,就是让我们向内去寻找,去思考,这也是很多宗教的和心理学的法宝。
可是这也是一条非常艰苦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们无法依靠物质工具,无法依靠朋友家人,无法依靠集体的力量,无法依靠组织协调。
我们只能够靠我们自己。
孤独的面对无比复杂的心灵。
的确很困难。
在向内寻找和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依靠信仰的力量,依靠心理学的分析,依靠我们内省的能力,通过对内心的关照,去寻找一份心灵的强大力量。
走进心灵读后感
![走进心灵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706ad17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1f.png)
走进心灵读后感心灵读后感是读书后对所读内容的个人感悟和思考的表达。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拓宽视野,增加知识,提升思维能力,进而影响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下面是我对《心灵读后感》这本书的个人感受和思考。
《心灵读后感》这本书是一本关于心灵成长和自我提升的散文集。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思考,深入探讨了人类内心的奥秘和力量。
这本书的阅读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思考。
首先,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心灵成长的重要性。
作者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心灵历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思考和反思,我们才能够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我们的内心是一个无限宝库,只有不断地开发和挖掘,我们才能够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其次,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心灵的力量。
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故事和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心灵的力量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命运的。
我们的思想和情绪对我们的行为和结果有着巨大的影响。
只有通过积极的思考和情绪管理,我们才能够达到心灵的平静和力量。
这本书还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我提升的重要性。
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我们才能够不断地进步和成长。
我们应该保持一颗谦逊的心态,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和经验,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极限,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下定决心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心灵和思维能力。
我将积极寻找好书,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我也会时刻保持一颗谦逊的心态,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努力和提升,我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总之,《心灵读后感》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思考。
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心灵成长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认识到了心灵的力量,也下定决心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心灵和思维能力。
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读书心得作文600字(精选37篇)
![读书心得作文600字(精选37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fed462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65.png)
读书心得作文600字读书心得作文600字(精选37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写一篇读书心得好好地作记录了。
可是读书心得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心得作文6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书就像登山,山脚、山腰、山顶看到的风景各不相同,但是我们要明白,“风光无限在险峰”。
作为一个学生,从五、六岁开始,我们就要接受国家规定飞九年义务教育,然而,教育义务就是读书呀,我们每天都离不开书,它就是这样永远的陪伴在我们身边。
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
“读书要三到:心道、眼到、口到。
”从小学的语文书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这句话是教给我们要怎样去读书的。
不错,我们读书必须要用到心、嘴、眼。
这样我们才可以读的进去,读得懂,所有的知识都会被我们读透了。
“读出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就像老师说的“你读的书多了,写作文就好写了。
”确实,只要你多读书,多看书,学习人家文中的精美语句,就可以下笔如有神了,还担心写作文时不知从何下笔吗?那样,我们就可以创作出自己优美的文笔。
我们读书不仅学到了渊博的知识,还学到了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生哲理。
还记得,上次学校的“演讲协会”开展了一次辩论赛,主题叫做“上大学是不是最好的出路。
”虽然我不知道最后的胜利者,但是我觉得上大学是最好的出路。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经历了六年小学、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就是为了博上一所好的大学,然后经过努力的拼搏,创造出自己的另一片天地。
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了许多人生哲理,学会了许多数学定理,学会了许多历史文化,学会了许多的第二母语……多少的渊博知识呀。
我们就不为此去拼一所好的大学吗?虽然说,读书像登山,山脚、山腰、山顶看到的风景各有不同,有美丽的、也有丑陋的。
但是只要读书,才学习到知识的渊博,才学习到人生的哲理。
承诺的份量是无比重的,只要给了别人一个承诺,就必须尽力完成它。
然而谁能把承诺演绎得十全十美?当然是那只名叫夏洛的蜘蛛,她用一张张写着字的网,通过几晚上辛苦的编织,终于完成了这个对春天出生的小猪威尔伯的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承诺,这个承诺改变了威尔伯的一生。
2020《致良知》心道德事心得文档5篇
![2020《致良知》心道德事心得文档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c4ea1879b89680202d8253d.png)
2020《致良知》心道德事心得文档5篇2020 "zhiliangzhi" heart, morality and experience docu ment编订:JinTai College2020《致良知》心道德事心得文档5篇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本文档根据主题的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20xx《致良知》心道德事心得文档2、篇章2:20xx《致良知》心道德事心得文档3、篇章3:20xx《致良知》心道德事心得文档4、篇章4:20xx《致良知》心道德事心得文档5、篇章5:20xx《致良知》心道德事心得文档通过学习致良知可以看到自己在一点一点的改变,这个改变没有如何借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改变,建设自己是人生的重大学问。
以下是小泰整理了关于20xx《致良知》心道德事心得_《致良知》反省心得范文5篇,希望你喜欢。
篇章1:20xx《致良知》心道德事心得文档阳明心学也称'良知“学。
了解与接触良知心学已有两年余,之前的学习仅仅是偶尔的阅读与感悟,也知道阳明心学的几个重要的哲学思想:如“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外无物”。
但是真正认真不间段的修习这些“心法”,还是始于这120天与温州致良知学习小组的共同学习。
近4个月的学习,是我出社会以来接受最系统最有深度的教育,感慨颇多,需要感谢的人也很多,120天的学习,因为文言文的难懂,因为每日读书写心得点评的费时,有些同修选择了退出,能坚持下来的同修从开始的欣喜、到困惑、到痛苦、再到喜悦,我亲身感受到120天的学习带给一个人内心的变化与能量的提升,让为真切感受到:致良知具有伟大而神奇的能量。
心的出路读后感范文
![心的出路读后感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10f06a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8.png)
作为一个正在走在人生路上的年轻人,我们不免会遇到挫折、迷茫和困惑。
当我们总是面对着艰难险阻时,我们不妨去阅读一些关于内心的成长和启迪的书籍。
《心的出路》,这本书遵循着《菜根谭》的精神,通过一个个有意义的小故事,着重讲述了一个人心灵在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如何通过领悟人生真谛,得以找到一条心灵的出路。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刻地体会到人生如同一场旅途,每一段路程都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我们应该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
我想到了一个故事:在阴郁的冬天里,一个年轻人遭遇了一场意外。
他不幸失去了双腿,由于无法再自如地行动,他愁眉不展,晦暗地度过了大半个冬天。
直到有一个春天的早晨,他看到了阳光透过窗户射进来,他突然领悟到:阳光虽然无法给他带来一双完美的腿,但是他却可以通过朝向阳光,让微光从内心深处发出来,从而拥有了人生的希望。
这个故事正是告诉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必须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更需要有一颗永不退色的心去理解生命的意义,探寻人生的奥秘。
同时,《心的出路》也告诉我们:道路不同,但心路相通。
真正的朋友不在于外在的财富和地位,而在于我们内心的理解和感受。
在书的作者分享了一个发自内心的故事:一个小男孩在寻找他的父亲的过程中,总是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然而,这个小男孩始终没有放弃,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到父亲。
最终,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信念,找到了自己的父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生命的旅途中会遇到多少的困难,我们都需要保持对真理的信仰和搜索,心灵的道路就会随之展开。
在读完《心的出路》之后,我感到自己受益良多。
在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我们都需要去接触内心的世界,去感受来自心灵的真谛。
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需要心灵的引领。
因此,在接下来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必须发扬内心的力量,去拥抱这个丰富而又充满挑战的世界。
心读后感1000字
![心读后感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89cee56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1.png)
标题:心灵之旅的感悟与收获——读《心》有感在阅读了《心》之后,我对人生、人性以及人际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这本充满智慧的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探索了“心”这一抽象而复杂的概念,让我感受到了自我认知与成长的力量。
《心》的主要论点是关于“心”的本质和意义的探讨,以及个体如何通过自我觉察和成长来提升自己的“心”。
作者认为“心”是我们内在世界的反映,它不仅包含了我们的情感和欲望,也反映了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作者还指出,要提升自己的“心”,我们需要培养自我觉察能力、学会与他人共情并不断成长。
这些观点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示,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心”的认识。
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心》中对自我觉察的论述。
作者认为自我觉察是一种深入挖掘自己内心世界的能力,它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情感、欲望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通过自我觉察的实践如冥想、反思等我们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心”的质量,实现自我成长。
这些观点让我意识到自我觉察不仅是提升个人素质的手段也是实现心灵成长的途径。
此外,《心》中关于人际关系的阐述也让我深受启发。
作者认为人际关系是我们“心”的延伸,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从而提升自己的“心”。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需要学会倾听、理解和尊重他人同时也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种互相理解和尊重不仅可以促进关系的和谐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这些观点让我重新思考了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和立场也让我更加珍视和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
阅读完《心》,我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和重塑。
这本书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增加了我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我对生活、自我和心灵的深入思考。
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心”是否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我也开始关注社会现象背后所反映的心理问题,并尝试从《心》的角度去解读和解决这些问题。
总的来说,《心》是一本极具启发性和思考价值的著作。
读《心教》有感范文
![读《心教》有感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4be72e1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8f.png)
读《心教》有感范文成为一名教师后,我就有了别的职业所无法体会到的幸福感,这来源于我那56个性格迥异的孩子们。
这一年多的相处,我越来越发现,我是童话里的爱丽丝,为什么呢,因为我每一天都仿佛进入了奇异而童真的世界,孩子的内心世界,有太多的意想不到,有太多的柔软和震撼,孩子的一言一语,一个眼神,都能像春雨滋润内心,这种弥足珍贵的年纪,是很值得令人呵护的。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从每一词每一句中,我时常会联想到我们班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也会有类似的问题和苦恼,虽然我已经忘了我是如何回答他们的,但其实我的初衷是,先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看,和孩子有着相同的体验,你才会更好地理解孩子。
我记得那是发生在一年级下学期,我们班小琦的水杯摔在地上打破了,那天晚上放学回家过后,他的妈妈给我打电话说,小琦因为杯子破了痛哭不止,他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其实,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总觉得有些安慰的话是无关痛痒的,没什么作用,于是我告诉他的妈妈,明天我会找孩子谈谈。
第二天,我把小琦叫到了办公室,他的情绪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糟糕,于是我开口问他:“那个杯子是你最喜欢的,它摔破了,所以你很伤心对吗?”他点点头,我说:“我给你讲一件事吧,你看,这是老师的.笔筒,好看吗?”他点点头,我接着说:“可是在这之前,我也摔坏了一个喜欢的笔筒,我当时很难过,我也很懊恼我自己,为什么会这么粗心,所以我理解你当时的心情,可是,不管我再怎么难过,笔筒还是摔坏了呀,后来我又买了一个新的笔筒,我觉得它也很漂亮,但同时,我也告诉我自己,一定要好好爱惜,所以你看,它现在被我保护得很好,我也越来越喜欢它了。
”小琦听完以后笑着说:“其实我也买了一个新的水杯。
”他边说便向我描述水杯的样子,我知道,孩子的苦恼总是去的这么快,当他走的时候,我嘱咐他,给杯子穿件棉衣,他听了哈哈大笑,第二天我就见到他给杯子买了杯套。
我也不知道我的方法是否有效,但是透过李老师的书,我明白,我的初衷是没有错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和他有相同的经历和体会,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其实更能和孩子有更好的沟通。
读《心的第三道门》有感_初中作文
![读《心的第三道门》有感_初中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533df468ad02de80d4d840aa.png)
读《心的第三道门》有感
“我的心里有三道门,第一道门没锁,爸妈随便进;第二道门有锁,只有用心换,才给钥匙”。
这是一位小作者《心的第三道门》中的句子,回想那篇文章,似乎刚刚读过。
《心的第三道门》讲述的是一个男孩和他的后妈的故事。
男孩的父亲娶了一位后妈,但他不喜欢后妈,而他的后妈却可以用独特的方式教育着孩子,感动着孩子。
其中后妈夸赞着孩子做题做得好,孩子便想办法努力做得更好,让她开心;后妈跑了六家网吧给孩子送饭吃,终究孩子被后妈所感动,喊出了那声:“妈”,回家后,父亲大声斥责后妈和孩子,倔强的孩子没有理会父亲,而是跪在后妈面前,保证自己从今以后要好好学习,不再像往常那样。
回想我们的父母,他们虽偶有责骂,虽管着我们,但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我们,都是爱我们的啊!在看那些后妈,后爸们,他们的责任比亲身父母更加重要,他们更加难做父母,不是所有都像那位母
亲一样,也不是都像白雪公主的后妈一样,那位母亲用心来换儿子的心,我们与人交往中,若也用心来换,不也一样吗?
《心的第三道门》中,一个用真诚换心的后妈,一个用行动回报真诚的孩子,心的第三道门,后妈终于用心换来了钥匙,用爱走进了第三道门!。
心道十六章读后感
![心道十六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fc7f86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d1.png)
心道十六章读后感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此章历代的释意无数,而我以为皆难着边际,无以更深刻的对老子思想与道德经进行阐释。
我从道家修身根本出发,得出新论如下:此章重点为“致虚极,守静笃”,全文以此而展开,不理解“致虚极,守静笃”,后面的文字解释也只是牵强。
老子是从道家修炼“返观内照”而得之境界来引申对世间常道的解释。
首先“虚”与“静”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是一种状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虚”为空灵,体会为散发状;“静”为沉静,呈收敛状。
“致”往之意,可从“虚其心”来体会,道家修习养身的过程,以虚其心开始,虚至四肢百骸,而四肢百骸皆空灵,无时空地域限制,无往而不至,真空无象,能够满屋、满天地、满宇宙,而今日而远古。
过程或潜移或发散,以至无我无身无世界。
此“极”为无极,或为八极,或为宇宙洪荒。
而“静”的过程从守开始,“守”者,抱元守一,让思想沉静,从时空与外界空间收敛至自身至一点,而到达某种衡定、稳定、笃定的境界。
此“笃”为笃定,为极细小,或如针尖,无缝隙如无物般恒定。
于是,老子方有“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的感慨。
“复”与“归其根”才是此篇的点题。
“虚”与“静”是道家修身中必习的两手,如“阴阳、有无”既对立又统一。
虚至极为无,静到笃是有。
虚为展开,至极为空灵为“作”;静是回归,回到此刻,是“复”,静到笃定属回归本原为“归根”。
从养性功夫来说,“虚静”的过程如佛家心的起灭过程,虚为心起,静为心灭,有无相生,互有你我之佛道原旨。
此章之后节皆为老子从修身之虚静感悟展开对天道、人道常理的延伸分析,万变不离其踪,这才是“道”的至理呵!由此,我独推崇清之宋常星说:“造其极曰致,真空无象曰虚,虚而至虚曰极。
”:“专一不二曰守,寂然不动曰静,虚一浑厚,静而至静曰笃。
读《心之道》心得感悟3篇
![读《心之道》心得感悟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bf392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0a.png)
读《心之道》心得感悟3篇阿伦·瓦兹的这本《心之道》出版于1951年。
对于世界来说,所谓的“零年”——大战落幕的1945年刚刚过去不久——一场浩劫之后,人类的所有似乎都在面临着重新的清算,那些原本可靠的观念变得不再可靠,使得个体的精神也随时代一起陷入了动荡。
原本可以依附在某种观念下存在的生命被解放,却又陷入了自己的禁锢——自由并不适合所有人,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选择恰当的路。
这是我读《心之道》的心得感悟,欢迎大家阅读。
读《心之道》感悟心得一:最近在读美国作家卢克·莱因哈特的《骰子人生》。
故事里的主角是一位心理医生,每天都要与各式各样的心理障碍者打交道。
表面上,他是位工作受人尊敬、对待家人诚实可靠的好男人,可渐渐地,他开始厌倦这样的生活。
他决定打破自己的生活方式,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决定以“骰子”心意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像飞行棋那样,每每在生活中遇到“决定时刻”,都“听骰子由命”。
这样的设定看起来天马行空,却以夸张的方式揭露了现代人的困惑:我们究竟要按照怎样的标准,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呢?是说生命宝贵,我们应当“活出自己”,可自己究竟应该是什么模样呢?开始觉得,人类常常引以为傲的自我演化,其实是一段过犹不及的进程。
为了规避不愉快的体验,人们发明了“痛苦”这样的感觉,来警醒自己要避免重蹈覆辙,事实上却根本无济于事——因为所谓痛苦的概念,在痛苦发生之前人们根本无从知晓,只有当真正发生时才能成立;为了让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人们拼命让自己变得敏感,对于外界的一切变化都要尽可能地作出反应和判断。
以自己越发敏感的心思,人们收集了无数看似与自己有关的线索,就好像是一个在用一只水桶把河水装起来,这样就可以主宰河流——但人类真的主宰不了什么,无论是河流、还是生活。
《心地》读后感
![《心地》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3162f4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66.png)
《心地》读后感
《心地》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成长和内心变化,展现了
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
小说以一个普通青年的成长故事为线索,通过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描写,呈现了人性的善良与复杂。
在小说中,主人公经历了种种挫折和困难,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
他
在困境中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不停地努力奋斗,最终获得了成功。
这种善良和坚韧的品质让人感动,也让人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能像主人公一样,保持善良的心地,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呢?
除了主人公的成长故事,小说还通过描写其他人物的遭遇和内心变化,展现了
人性的多面性。
有的人在困境中变得冷漠和自私,有的人在挫折面前选择放弃和逃避,有的人则在困难中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这些不同的人物形象给读者以启示:人性是复杂的,我们需要理解和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决定,不要轻易对他人下结论。
通过阅读《心地》,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
的善良和阴暗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强和脆弱之处。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中,我们需要学会理解和包容他人,也要学会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
总的来说,读完《心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人性和生活有了更深
层次的思考。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成长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的探讨之作。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小说,从中获得启示和感悟,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
读《心悔》有感
![读《心悔》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cac8b40ad5bbfd0a795673d2.png)
读《心悔》有感
读《心悔》有感《心悔》多年前已经看过了,其实我也会时不时的看看,因为激情可能就是一时的,路却是一辈子的。
一时的激情却可以影响我们一生,影响我们前进的速度和最终的选择。
说的说,写的写,但是要实际贯彻到生活中还是有很大的距离。
因为想是可以随时的,你动动脑很简单,动动手就要身心合一。
我看到过并且现在还在不断的看见很多人引经据典口若悬河,这好比纸糊的老虎,像的很啊,但是经不起一点的敲打。
但是这个纸糊的老虎依然可以给我们老虎的信息,身披花纹,凶目利齿,依旧会让我们对老虎有些了解。
生活在这个世界里,交流成了生存的必备条件之一,好比这个世界的广告,好东西既要真,也要广而告之。
又好比报纸新闻监督,打嘴架广宣传也是为了制约行为,扬善抑恶。
有目的才有方向,有愿望才有行为。
思想指导行为的同时,也被行为检验,监督。
反省的力量在于我们能时时检验自己的.行为和思想的正确与否,反省的力量在于我们每一天每一刻都能认真面对自己,面对生活。
写读后感,写自己的学习总结都是在调整我们的思路,调整前进途中的种种错误,修正自己,完善自己。
纸老虎不
是虎,但是纸老虎却可以让我们多少明白虎是什么样的,至少见到真的老虎时你可以有一个第一参照物。
去年开始喜欢写说说,喜欢把自己的感悟和认识用语言表达出来和大家共享。
今年开始我在逐步检验自己的感悟,当风雨来时我也是在用自己的感悟鼓励自己,开释自己,支持自己,引导自己。
路___看到了目地后就要不断的前行,前行。
才能过上自己想要有尊严的生活,我在路上,一直在前行。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心道德事读后感
![心道德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fc17ab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02.png)
心道德事读后感朋友!今天咱就聊聊我看完《心道德事》后的那些感受。
哎呀,这书一拿起来,我就没法放下,心里像揣了只好奇的小猫,非让我一路读下去不可。
我第一次认真地读《心道德事》,是因为一位老友极力推荐。
他拍着胸脯说,这书可不一般,能让人从心底里感受到道德的力量。
我当时心里就直嘀咕,这到底是本啥书呢,竟然能有这么大的魅力?一翻开书,我就被它字里行间的真诚和智慧打动了。
作者写得多生动啊,把那些关于人的本性和道德规范的事儿,用一种让人倍感亲切的方式说出来。
就像朋友之间的促膝长谈,你一言我一语,谈笑间总能让人有所收获。
他讲述的那些故事、那些细节,仿佛在我脑海中画下了一幅幅活生生的场景。
有一个故事令我印象深刻,讲的是一个小村庄里的人们如何团结互助。
村里有个老奶奶,总爱给孩子们讲她年轻时的事儿,那可是满满的岁月沉淀啊。
我就想,好比水蜜桃的甜美,不光有表皮上的诱人,内里的芬芳和滋味才是最动人的。
作者在书中也如这般,用平实的语言把人性中最柔软的一面撬开,毫不遮掩地展示给我们看。
而在书中,关于道德和心灵的平衡,作者就像那位村子里的老奶奶,用温柔又坚定的语调告诉我们:道德不是装出来的模样,而是发自心底的善意。
就像面对一棵熟透了的水蜜桃,当你伸手摘下时,那种沉甸甸的满足感,甜蜜却又不失厚重。
也许有些人会认为,道德这种东西,似乎离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有些远。
我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但读完这本书,我发现道德之于我们,就像水蜜桃之于大自然,再浮躁的心,也能被它的美好所抚平。
细想来,我们每一天的选择和行动,何尝不是在描绘着一幅关于道德的画卷呢?《心道德事》这本书不求深奥,却在简单中创造了不平凡。
有时,我在书中看到的,不正是自己急于追求却又总是忽视的那份纯真吗?这让我回忆起老友的那句话,他果然没骗我。
朋友,如果你还没读过,那我也像那老友一样极力推荐给你。
说不定你也会像我一样,读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心灵桃园呢。
读《心》有感
![读《心》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b7f848f6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c.png)
读《心》有感读《心》有感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心》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人的深处,存在着被称为“灵魂”的东西。
在人更深处,在可以称为核心的部分存在“真我”。
“真我”是心灵最纯粹,最美好的部分。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稻盛和夫的著作《心》。
刚刚开篇几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
我猜想,之所以出现四次,稻盛先生是不是一直在阐明他最重要的观点:一切始于心,终于心?稻盛先生说:“心”是什么?心是良心。
“心”的本质是什么?心的本质是真善美。
“宇宙中存在着推动事物向着更美好的方向,不断成长发展的宇宙意志。
”即:宇宙的本质是“利他”。
在这本书中他阐述的核心思想就是:人作为宇宙的产物,其心灵深处存在着与宇宙本质完全相同的部分,就是“真我”。
当我们努力提高心性,摆脱过度的本能和欲望带来的干扰,努力用发自内心深处的与宇宙意志相一致的真我去做判断时,我们就能借助宇宙一切事物的成长与发展的伟大力量,如果符合了这一意志,顺应了这种潮流,个人的人生就会更为美好,组织的未来就会基业长青,人类的文明就会繁荣昌盛。
佛陀也曾经讲过,“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我想,佛陀讲的也是一个“心”,我们修炼的过程是需要不断修心,不断祛除心中的无知无明,向达到“真我”这个方向,不断精进。
稻盛先生说,人生的目的就“提高心性,磨炼灵魂。
”那如何提高心性?就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实践真善美,时时事事让良心,让真我绽放光彩。
人心的本质是真善美,所以大家都向往真善美,但要把真善美付诸实践,持之以恒却非常困难。
为什么呢?因为从心的结构来看,人心中有本能的欲望,有感性的冲动,有理性的算计,还有灵魂的污垢如何净化,如何抑制,需要日常的修行?稻盛先生从他的切身经验中,总结出六条,需要在六个方面做出努力,称为六项精进。
壹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全身投入工作,精益求精,从中获得乐趣,就能抑制怠惰之心,同时聚精会神,专注于工作,私心杂念自然就会消退,这是最有效的修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心道》有感
最近在工作之余看了一本好书《心道》,它应该算是董事长的语录。
这本书记录了董事长的创业之路,也记录了京博的成长历程,一段段的话语见证了京博风风雨雨的三十多年的历程,作为一名刚刚加入京博的年轻京博人,我为能加入这样的一个团队而感到自豪,同时我也要向前辈们学习,学习他们身上的那种京博人的精神,让自己尽快的融入这个优秀的团队,尽快的成为一名合格的京博人。
京博有吃苦、敬业、节约、亮剑的企业精神,京博有诚信、奉献、改善、利他的企业价值观,更有自己特有的“仁孝”企业文化。
在这个日益飞速发展的物质社会中,似乎没有企业会把中国的孝文化作为自己的企业主文化,而京博就是第一个把孝文化当做自己企业文化的企业。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精神支柱。
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的佳话。
作为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对于孝有着自己的理解:孝,是父母干完活回到家后我们送上的那一杯热茶;孝,是父母累的时候我们一句安慰的话;孝,是父母晚上回家后我们端上的洗脚水;孝,是让父母看到我们成绩进步,孝。
是父母从犯=我们嘴里得到那一句让人感动得话;孝,是我们能够健康的成长,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对于他们来说也已是对他们的孝。
我们不必要行多么大的善举,只要我们从生活中点点滴滴做起,就无愧于我们自己的良心。
来到京博改变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站在父母的方面去考虑问题,不再反感父母的唠叨,而是更加深刻的从父母的唠叨中体会到他们的对自己的关爱,去接受并且享受父母的唠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董事长也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中人。
只有充分发扬吃苦敬业的精神,我们的工作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事业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现在的京博是前辈们用自己辛勤劳动和智慧创造来的,我们要在日后的工作中发扬吃苦敬业节约亮剑的精神,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创造京博的美好未来。
我们要树立诚信、奉献、改善、利他的价值观。
一个人只有树立正确远大的价值观,他的人生价值才会得到体现。
我们诚信待人,付出的是真诚和信任,收获的是友谊和尊重。
这是一份无形的财富,这是一笔沉甸甸的无价之宝。
把诚信作为根基,我们未来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奉献,是一个人的美德,老一辈京博人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才有了今天京博的辉煌发展,我们要向老一辈京博人学习,学习他们奉献的精神,为京博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改善,字面意思:改变的更好,更完美。
这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不断前进的必要条件,只有不断改善,才会不断进步。
我们要改变自己,时刻学习,让自己不断的进步。
利他,是一种精神的沉淀,是一种人格的升华。
利他并不是一味的奉献他人,利他最后往往是一种双赢,共同收获,需要的是双方的让步,取得更大的共赢。
以术悟道,以道御术。
看过心道之后对京博的管理之道有了更多的认识。
《心道》确实是一本值得我们学习,研究的好书,我们需要继续的学习和研究。
它是董事长创业过程中的所有经历,摸索出来的真谛,如果我们能好好研读,努力掌握其中的真理,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我们们能少走弯路,更快的接近成功,我们的人格魅力也能得到升华,作为一名普通员工,我会好好研读《心道》在理解它的深刻内涵后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将知识变为生产力,为京博的更好发展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做一名合格的京博人。
感谢《心道》,感谢京博,让我不断的成长,不断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