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危机干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危机干预

摘要:本文介绍了心理危机干预和灾难性危机事件的概念,并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说明了积极心理干预的意义,详细阐述了积极心理干预在汶川大地震中的应用,最后展望了未来积极心理干预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灾难性危机事件;危机干预;积极心理学

一、心理危机干预

近年来,在我国境内频发各种灾害类事件,如地震、洪水、重大传染疾病、各种交通事故。这些灾难的发生不仅给人们造成严重的物质损失,而且大多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更重要的是还会给大多数人造成心理创伤,在心理学上我们习惯称这类事件为“灾难性危机事件”。一旦事件突然发生,人们无法根据日常生活经验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来解决危机,这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人们的恐惧感和无助感。危机干预则恰恰是给处于危机中的个体提供有效帮助和心理支持的一种技术,通过调动他们自身的潜能来重新建立或恢复到危机前的心理平衡状态,获得新的技能,以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1,2]。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危机干预

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于20世纪末提出的。积极心理学研究者认为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增加人的心理资源,使人相信结果会更好。积极心理学重视人性中积极方面,研究人的优点和价值,关注正常人的心理机能,将导致心理科学对人性更科学的理解以及更有效地干预,从而促进个人、家庭与社会的良性发展[3]。

积极心理学重视研究人类自身的美德和力量,它认为人类自身存在抵御心理和精神疾患的内在力量,例如勇气、幸福感、信仰、乐观、毅力、快乐、希望、信任、感恩和宽恕等。积极心理干预并不是创造积极情绪和情感,而是要利用人类的潜在力量和自身资源,构建快乐的生活和积极体验。国内外开展的大量关于积极心理干预的实证研究表明,积极心理干预比传统的干预措施能够更有效地给被干预者希望,塑造其积极的心理能量,并使被干预者获得更多的满意、愉悦与快乐。

三、积极心理干预在汶川大地震中的运用

汶川大地震是自唐山大地震以来我国遭受的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在面临这次重大突发事件时,人们的心理能量降到最低,因此心理干预工作者们需要帮助危机中的个体建立新的平衡。

1.帮助被干预者正确认识所发生的事件。恐慌来自于对事件的无知。要让被干预者认识到地震对他来说意味着什

么,使他接受当前的客观现实。地震后,震区人民通过收

听广播,了解了这次灾害的情况,认识到这次地震的破坏

程度极其严重;心理干预工作者们通过发放传单的形式使

大多数震区中的受灾群众知道自己此时此刻的心理反应是

正常的,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让他

们知道如何积极应对,而不是被动消极地应对。

2.利用社会支持保障系统及时给予受灾群众关心和帮助。当人处于危难时,充足的物质保证可以满足他们的基本生

理需要。在吃、穿、住、行得到基本保障后,人们便会产

生心理方面的需求。此时来自家人、朋友、社会的支持和

关心,大大减轻了被干预者应激反应的强度,这有利于战

胜危机。

3.善于发现事件中蕴含的积极品质。汶川大地震虽然造成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极大损失,但人们在抗震救灾过程

中表现出许多积极的心理品质。第一,尊重。救援遵循的

重要原则就是生命至上,决不放弃每一个人,因此创造了

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设立全国哀悼日寄托对遇难者的

哀思,这都体现了对人的生命的尊重。第二,爱心。社会

各界踊跃捐款捐物,赶赴灾区参加救援工作,全国人民也

表现出空前的爱国热情。第三,珍惜。当人们真正面对死

亡的那一刻,他们才能深刻体会到生命的可贵。汶川大地

震使每一个人都提前经历了一次生命的拷问。人们对生命

的态度变得释然,对人生的追求也进行了重新思考。

4.发掘被干预者自身的可利用资源。被干预者在面对危机事件时的心理能量降到最低,但他自身仍然存在可利用的资源去对抗外界的压力,心理干预工作者可利用这些资源调动被干预者的积极性,重新建构被干预者的心理平衡。第一,勇气。在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人们并没有退缩、屈服,而是想办法去克服。如埋在废墟下女孩依然读书学习,而不是害怕地哭泣。第二,乐观。可乐男孩凭借着乐观的精神支撑到被救出的那一刻。“叔叔,我要喝可乐,要冰镇的。”一句话引得在场的所有人都开怀大笑。第三,希望。“不知是谁起的头,我们活着的人都开始唱歌,唱了好多,一起唱,唱流行歌曲。”北川一中学生李安宁记得很清楚,当时唱的一首歌是光良的《童话》,里面有一句“幸福和快乐是结局”。

5.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家”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安全感的象征。数以百万计的群众失去了家园,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被毁灭。有些人对未来的生活失去了希望。心理干预工作者需要做的是在新的现实中帮被干预者找到人生的支点,帮助他们尽快恢复自己的生活。简易安置房的建设不仅给了人们一个现实中的家庭氛围,更重要的是使得人们心理上的“家”也得以“重建”。政府及时出台灾后重建计划使得灾区群众看到了未来生活的希望,心理干预

工作者应该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培养他们的乐观态度,让被干预者看到生活中还有很多美好的事物,让他们认识到未来的美好生活需要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灾后重建家园的过程中。

四、展望

积极心理学的崛起,使得心理学家能够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并把注意力转移到人的潜能、动机、能力、幸福、希望等积极品质上来。积极心理干预的开展为我国心理干预工作开展提供了崭新的视角。由于以往消极心理学的影响,较少将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危机干预结合起来运用于重大灾难当中,因此需要心理工作者们矢志不渝地去实践积极心理干预理念和技术,从而化解人们的心理危机,让所有人生活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

参考文献:

[1]Gilliland BE,James RK.肖水源,译.危机干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段鑫星,程婕.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