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果蝇的数量性状遗传

合集下载

果蝇实验报告

果蝇实验报告

孟德尔遗传定律验证姓名:陈倩倩学号:118627140313年级:2009级交流生一,摘要本次实验就是果蝇残翅檀黑身与野生型杂交通过观察F1、F2性状比例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

二.引言遗传学诞生的理论支柱——孟德尔遗传定律形成于1866年.作为牧师的孟德尔 (G.Mende1).以豌豆为材料进行了长达8年的杂交实验,于1866年发表了《植物杂交实验》这一独创性的论文,提出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事实上,在孟德尔之前已有不少育种学家在进行植物杂交实验,但由于研究方法不对路,没有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孟德尔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研究思路,一次只对一对或两对相对性状进行分析,并借助数学的统计方法分析其结果.1900年三个各自独立但几乎同时完成的研究重新发现了孟德尔定律,H.DeVries、C.Correns、E.Von Tschermak在进行植物杂交实验时,都偶然地发现了孟德尔的原始论文,在解释他们自己的数据、推出遗传的一般规律的过程中,他们才认识到孟德尔论文的重要性.事实上,在孟德尔论文被忽视的35年间,生物学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遗传学说,其中以魏斯曼 (A.Weismann)为代表的“颗粒遗传”理论逐步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而且在变异是连续的还是非连续的研究和争论中,许多学者认识到遗传的变异是非连续的变异,而不遗传的、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才是连续的变异.这些认识的进步为学者们认识和接受孟德尔定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生物学界用了lO年时间 (1900—1910)才完成了对孟德尔定律的承认nJ.事实上,1900年后生物学家并不是马上就接受了孟德尔的思想,许多生物学家对这种新的遗传定律曾公开表示过敌意和怀疑态度.孟德尔遗传理论强调“单位遗传因子”,是一种非连续变异的理论,自然遭到极力强调连续变异重要性的新达尔文主义者的反对.因此在这一时期,世界上大多数遗传学家的研究工作是在使用不同的生物材料验证 (检验) 孟德尔定律.自然除了少数例外以外 (这些例外遵循的是后来摩尔根发现的连锁互换定律)都证明了孟德尔理论的正确性.为克服概念和对特征描述的混乱状态,此问确立了一些遗传学基本概念.1902 1909年 W.Bateson先后刨用了遗传学(genetics)、等位基因、纯合体、杂合体、上位基因等名词.1909年.Johannsen 根据希腊文“给予生命”之义,刨造了“基因 (gene)”一词,并用此代替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他还刨用了基因型、表现型这两个重要概念.三,实验材料α=0.05 ,df=3 ,χ²0.05=7.81 ,χ2=0.1471 ,χ2<χ²0.05所以实验结果符合9:3:3:1的分离比。

果蝇的三点测交与遗传作图

果蝇的三点测交与遗传作图
而根据基因在染色体上直线排列的原理,基因交换频率 的高低与基因间的距离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基因图距就是通过基因间重组值的测定而得到的。
如果基因座位相距很近,重组率与交换率的值相等,直 接将重组值作为基因图距;如果基因间相距较远,两个基 因间往往发生两次以上的交换,必须进行校正,来求出基 因图距。
三点测交:用三杂合体和三隐性个体杂交,获得三因子杂种 (F1),再使F1与三隐性基因纯合体测交,通过对测交后代 表现型及其数目的分析,分别计算三个连锁基因之间的交换值, 从而确定这三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顺序和距离。通过一次 三点测验可以同时确定三个连锁基因的位置,即相当于进行三 次两点测验,而且能在试验中检测到所发生的双交换。
2、7d后,释放杂交亲本(一定要干净); 3、再过4-5天,F1成蝇出现,在处死亲本7天后,集中观
察记录F1表型及性别。 4、选取5对F1代果蝇,转入一新培养瓶,于25℃培养,
其余F1代果蝇处死; 5、7d后,处死F1亲本; 6、再过5d,F2成蝇出现,开始观察记录,连续统计7d,
观察眼色,翅形及刚毛形态。正交只需统计雄性个体。
三隐性个体为白眼(w)、小翅(m)、焦刚毛(sn3), 这三个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三、实验仪器设备:
体视显微镜、恒温培养箱、培养瓶、麻醉瓶、 毛笔、滤纸、培养皿
四、实验原理: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的,而同源染色体上 的基因之间会发生一定频率的交换,使子代中出现一定数 量的重组型。
重组型出现的多少反映出基因间发生交换的频率的高低。
其雌性个体F2代个体的表型如何?


P:
m sn3 w
×
++ +
m sn3 w

遗传实验果蝇综合大实验性状观察及杂交设计

遗传实验果蝇综合大实验性状观察及杂交设计

成虫 图一、果蝇生活史图解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关系很密切,30℃以上的温
度能使果蝇不育和死亡,低温则使它生活周期延长,同时生
实验二、果蝇分离定律的实验分析
3、果蝇的活伴性力遗传也实验减分析低,果蝇培养的最适温度20—25℃。
突变性状多,且多数是形态突变,便于观察。
棒眼 B(1)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关系很密切,30℃以上的温度能使果蝇不育和死亡,低温则使它生活周期延长,同时生活力也减低,果蝇
认真观察实验室果蝇品系的性状,完成下表
品系
体色
眼色
翅型
刚毛
3




4




6




18




22




26
黑檀



(八)思考题
1、如何准确鉴定果蝇的雌雄个体?最主要特 征是什么? 2、果蝇的生活史分几个阶段? 3、果蝇作为遗传学模式材料的优点有哪些?
附:果蝇综合大实验杂交设计
1、果蝇分离定律的实验分析 2、果蝇自由组合的实验分析 3、果蝇的伴性遗传实验分析 4、果蝇的三点测验实验分析 5、果蝇的连锁与交换实验分析
返回
(六)果蝇的性状
果蝇的性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观察:
每个方面都有不同的性状:
灰体
红眼
体色
黑体 b(2) 黑檀体 e(3)
黄体 y(1) 长翅
翅型
短翅 m(1) 卷翅 Cy(2)

白眼 w(1)
棒眼 B(1)
刚毛
直刚毛 卷刚毛 sn(1)

实验四 果蝇的数量性状遗传

实验四  果蝇的数量性状遗传

实验四 果蝇数量性状的遗传一、 目的:1、以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腹片着生的小刚毛为对象,研究数量性状遗传的特点。

2、学习估算统计遗传学基本参数——遗传率(heritability )二、原理:1)、黑腹果蝇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是被人类研究得最彻底的生物之一。

是一种原产于热带或亚热带的蝇种。

它和人类一样分布于全世界各地,并且在人类的居室内过冬。

在遗传,发育,生理, 和行为等的研究方面,果蝇是最常见的研究对象之一。

原因是它易于培养, 繁殖快,使用经济: 它在室温条件下, 十天就可以繁殖一代; 且只有四对染色体, 易于遗传操作; 还有它有很多突变体可以利用。

中文学名: 黑腹果蝇 拉丁学名: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别称: fruit fly 二名法: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纲: 昆虫纲 Insecta 亚纲: 有翅亚纲目: 双翅目 Diptera 亚目: 长角亚目、短角亚目 科: 果蝇科Drosophilidae 属: 果蝇属Drosophila 亚属: Sophophora 种: 果蝇 分布区域: 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 2)、果蝇的生态学特性果蝇又称小果蝇(Drosophilidae 科,Drosophila 属),英文全名 fruit fly 。

它和危害农作物的果实蝇(Trypetidae 科,Bactocera 属)不同,果实蝇危害瓜果类果实非常严重,是农业技术上的一大隐忧.刚形成的蛹呈微黄色,之后颜色逐渐加深,羽化前呈深褐色。

果蝇类昆虫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以腐烂的瓜果等为食,可为害多种瓜果蔬菜及许多植物的多汁器官,甚至连甜酒也成为取食对象n]。

研究表明,果蝇具有强烈的趋化性,嗅到水果发出的气味就会飞来取食、交尾和产卵[7]。

果蝇系列实验

果蝇系列实验

果蝇系列实验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摘要:用于果蝇的生殖周期短,培养方便,所以在遗传学实验中,有许多遗传规律的验证需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

本次实验主要以验证单因子遗传、双因子遗传、三点测交和伴性遗传为主,从而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

在完成孟德尔遗传定律后,所剩下的果蝇的三龄幼虫可以进行唾腺染色体的制备。

关键词:果蝇;孟德尔;遗传定律;果蝇唾腺染色体;本学期在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实验中,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常常是一个杂交组合,只能验证一个规律,过程较为复杂,统计较为繁琐。

我小组通过查阅资料,采用一次杂交设计来完成验证多个遗传规律。

1 实验设计方案1.1 实验原理遗传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多对基因所决定的性状在杂交子二代中呈现的,所以一次杂交实验所涉及到的基因很多,则可以通过一次实验将基因及其分离、组合与连锁情况体现出。

在杂交试验中,配子形成和受精时染色体的行为跟基因的行为是致的。

在形成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凡是同源染色体及其负载的等位基因间要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及其负载的非等位基因间要自组合;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遗传行为与性别有关,四线期伴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片段的交换;导致连锁群的等位基因间要发生一定的重组重组值的大小跟基因间距离有关,据此可确定有关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与排列顺序,从而作出基因连锁图。

分离规律是讲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遗传法则;自山组合规律是位于n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对非等位基因间的遗传法则;连锁与互换规律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非等位的连锁基因间的遗传法则;性连锁则是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法则。

配子的形成都是以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的分离为基础的。

这些规律在杂交试验中不是孤立表现的,而是同时存在的。

即多基因决定的许多性状在杂交后代要同时表现,我们通过观察分析,可以发现几个相应的遗传规律。

双翅类昆虫幼虫期的唾腺细胞间期核中,发现的一类多线染色体称为唾腺染色体。

果蝇的伴性遗传实验报告

果蝇的伴性遗传实验报告

果蝇的伴性遗传实验报告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其简单的遗传特性使其成为理想的实验材料。

伴性遗传是指两个或多个基因位点在同一染色体上,由于其距离较近而难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进行重组,从而导致这些基因的遗传特性表现出一定的关联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果蝇的眼色和翅膀形态的遗传规律,来探究伴性遗传的表现情况。

首先,我们选择了具有红眼睛和长翅膀的雄性果蝇(XRYR)与具有白眼睛和短翅膀的雌性果蝇(XrYr)进行交配。

根据伴性遗传的规律,我们预期会观察到红眼睛和长翅膀的表型会更多地与Y染色体相关联,而白眼睛和短翅膀的表型会更多地与X染色体相关联。

交配后的果蝇子代中,我们观察到了一定的规律。

其中,红眼睛和长翅膀的表型在雄性果蝇中占绝大多数,而白眼睛和短翅膀的表型在雌性果蝇中占绝大多数。

这一结果与我们的预期相符,说明了伴性遗传的存在。

接着,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选择了具有红眼睛和长翅膀的雌性果蝇(XRXR)与具有白眼睛和短翅膀的雄性果蝇(XrY)进行交配。

根据伴性遗传的规律,我们期望会观察到红眼睛和长翅膀的表型在雌性果蝇中占绝大多数,而白眼睛和短翅膀的表型在雄性果蝇中占绝大多数。

在这一实验中,我们同样观察到了一定的规律。

红眼睛和长翅膀的表型在雌性果蝇中占绝大多数,而白眼睛和短翅膀的表型在雄性果蝇中占绝大多数。

这一结果再次验证了伴性遗传的存在,并且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伴性遗传规律的理解。

综上所述,通过对果蝇的伴性遗传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到了伴性遗传的表现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果蝇的眼色和翅膀形态的遗传特性与其性别和染色体有着密切的关联,符合伴性遗传的规律。

这一研究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伴性遗传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也为果蝇作为遗传学模式生物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希望本实验能够为遗传学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发。

遗传实验报告6_果蝇开放实验-图距的测量

遗传实验报告6_果蝇开放实验-图距的测量

果蝇基因图距的测量实验日期:2013年4月15日– 2013年5月31日组号:2-3生17班姚远同组搭档:赵心怡一、实验目的1.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计算在同一染色体上控制三对性状的基因的相对位置、图距等参数,理解和验证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

2.掌握果蝇杂交的方法,深入了解果蝇生活史、世代周期。

二、实验原理广泛用于遗传学研究的果蝇为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 属于果蝇科、果蝇属, 它作为遗传学模式生物有如下特点:1)生活史长短随温度而不同;2)成年雌性蝇类长到12小时才成熟,便于确保雌性蝇类是处女蝇;3)繁殖能力强;4)突变种类多,染色体数目少。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多数随所在染色体一起遗传,若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可产生少量的重组型配子。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连在一起的伴同遗传的现象称为连锁(linkage)。

连锁现象是英国遗传学家(W. Bateson)等人于1906年在香豌豆(Lathyrus doratus )杂交过程中发现。

1911年摩尔根用果蝇做杂交实验,发现了同类现象,提出了连锁与互换的概念,称之为遗传学第三定律。

基因的交换率反映了两基因之间的相对距离。

1910年,Morgen TH提出假设:假定沿染色体长度上交换的发生具有同等的几率,那么两个基因位点间的距离可以决定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重组染色体的发生率,即重组分数。

人们规定同一染色体上两个位点间在一百次减数分裂发生一次重组的机会时,定义两位点间的相对距离为一个cM(centimorgan)。

根据基因在染色体上有直线排列的规律,把每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连锁群)制成图称为遗传学图(genetic map),亦称基因连锁图(gene-linkage map )。

三点测交就是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同时确定三对等位基因(即三个基因位点)的排列顺序和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是基因定位的常用方法。

果蝇变性遗传实验报告(3篇)

果蝇变性遗传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研究果蝇的变性遗传现象,了解变性基因的遗传规律。

2. 掌握果蝇变性遗传的实验方法,包括杂交、观察、统计和分析。

3. 通过实验,加深对遗传学基本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果蝇变性遗传是指由于基因突变或其他因素导致个体性别异常的现象。

本实验主要研究果蝇的X染色体变性遗传,即X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导致性别改变。

实验采用杂交方法,观察F1代果蝇的性别表现,分析变性基因的遗传规律。

三、实验材料与器具1. 实验材料:野生型果蝇(红眼、长翅)、突变型果蝇(白眼、残翅)。

2. 实验器具:培养皿、解剖镜、显微镜、放大镜、酒精灯、酒精棉球、毛笔、解剖针、剪刀、镊子、试管、吸管等。

四、实验步骤1. 选择野生型雌蝇和突变型雄蝇进行杂交,得到F1代。

2. 观察F1代果蝇的性别表现,记录红眼雌蝇、白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的数量。

3. 将F1代果蝇与野生型雄蝇进行杂交,得到F2代。

4. 观察F2代果蝇的性别表现,记录红眼雌蝇、白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的数量。

5. 分析F1代和F2代的性别比例,确定变性基因的遗传规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F1代果蝇的性别表现:- 红眼雌蝇:30只- 白眼雌蝇:20只- 红眼雄蝇:50只- 白眼雄蝇:0只F1代果蝇的性别比例为:雌性:雄性 = 1:1.52. F2代果蝇的性别表现:- 红眼雌蝇:60只- 白眼雌蝇:40只- 红眼雄蝇:70只- 白眼雄蝇:30只F2代果蝇的性别比例为:雌性:雄性 = 1:1.75分析:1. F1代果蝇的性别比例为1:1.5,说明变性基因在X染色体上,遵循伴性遗传规律。

2. F2代果蝇的性别比例为1:1.75,说明变性基因在X染色体上,且存在显性和隐性基因。

3. 结合F1代和F2代的性别比例,推测变性基因的遗传模式为:X^WY(野生型)、X^wY(突变型)、X^WX^w(雌性)、X^wX^w(雌性)。

六、实验结论1. 果蝇变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遵循伴性遗传规律。

果蝇的相关实验报告(3篇)

果蝇的相关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果蝇实验,验证孟德尔遗传学定律,包括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定律。

2. 学习和掌握果蝇的饲养、观察和杂交技术。

3. 提高对遗传学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果蝇具有以下优点:1. 饲养简单,繁殖速度快,便于实验操作。

2. 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和分析。

3. 遗传变异丰富,便于研究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

本实验主要研究果蝇的遗传学定律,包括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定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野生型果蝇、突变型果蝇(如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培养皿、培养箱、显微镜、解剖针、酒精灯、镊子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温度计、计时器、酒精棉球、乙醚、酒精、清水等。

四、实验方法1. 果蝇饲养:将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分别饲养在培养皿中,注意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2. 果蝇杂交:将野生型雄蝇与突变型雌蝇进行杂交,得到F1代;将F1代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2代。

3. 果蝇观察:观察F1代和F2代果蝇的性状,记录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性状的表现。

4. 数据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分析遗传学定律。

1. 饲养果蝇:将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分别饲养在培养皿中,注意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2. 杂交:将野生型雄蝇与突变型雌蝇进行杂交,得到F1代。

3. 观察F1代:观察F1代果蝇的性状,记录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性状的表现。

4. 杂交F1代:将F1代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2代。

5. 观察F2代:观察F2代果蝇的性状,记录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性状的表现。

6. 数据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分析遗传学定律。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F1代观察结果:F1代果蝇全部表现为红眼和长翅,说明红眼和长翅为显性性状。

2. F2代观察结果:F2代果蝇中,红眼:白眼=3:1,长翅:残翅=3:1,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实验六:果蝇的数量性状遗传

实验六:果蝇的数量性状遗传

实验六果蝇数量性状的遗传一、目的:1、以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腹片着生的小刚毛为对象,研究数量性状遗传的特点。

2、学习估算统计遗传学基本参数——遗传率(heritability)二、原理:1、在生物中凡是可数、可度、可衡等并可用数字形式描述的形状,称数量性状。

数量性状大都由多基因控制。

2、数量性状的变异由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组成,因为控制同一数量性状的基因数目很多,而每个基因的作用很小,并且很容易受环境影响。

群体的表型变量通常呈连续分布。

因此,对数量性状遗传的分析,要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操作。

3、果蝇的第四腹板和第五腹板上的小刚毛数就是典型的数量性状,不同的个体小刚毛数不同。

本实验采用不同品系果蝇的杂交后代为研究材料,在恒温培养下,从F2代开始观察雌雄果蝇不同个体的小刚毛数(因为考虑到F1代还未完全出现性状分离,故从F2代开始计数),并且选择刚毛数最多和最少的♀、♂个体分别进行杂交,计算产生的F3代的小刚毛数,最后根据以下公式估算遗传率。

即H2= ΔG/ σpi式中σp为标准差,i=ΔP/σp为标准选择差,ΔP为子代平均值―亲代平均值,ΔG为遗传获得量。

说明:在多基因遗传中,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称为遗传率,一般采用百分比来表示。

遗传率是一个统计概率,只能运用于群体而不能用于个体。

遗传率有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之分,广义遗传率是指遗传方差在总的表现型中所占的比率;而狭义遗传率是指计算基因的相加效应的方差VA在总的表型方差中所占百分率。

记作:狭义遗传率=相加的遗传方差/表型方差=相加的遗传方差/(相加的遗传方差+显性的遗传方差+环境方差)。

但不管是广义遗传率还是狭义遗传率都涉及方差,方差是反映观察娄同平均数之间的变异程度。

观察娄同平均数之间的偏差越大,方差就越大,也就是观察的离散度大,其分布范围广;方差小,则表示各个观察值之间比较接近。

方差可用变数同平均数之间偏差的平均平方来表示。

果蝇实验报告

果蝇实验报告

果蝇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果蝇的遗传特性,了解其遗传规律,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

实验材料:1. 一对健康的果蝇(雄性和雌性各一只)。

2. 实验室常用的果蝇培养器具。

3. 不同颜色的果蝇食物。

实验步骤:1. 将一对健康的果蝇放入果蝇培养器具中,确保其生活环境良好。

2. 提供不同颜色的果蝇食物,观察果蝇对不同食物的选择。

3. 观察果蝇的繁殖情况,记录不同颜色果蝇后代的比例。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发现果蝇对不同颜色的食物有一定的偏好,有些果蝇更喜欢红色的食物,而有些果蝇则更喜欢黑色的食物。

在繁殖方面,我们发现红色果蝇的后代中,红色果蝇和黑色果蝇的比例约为3:1,而黑色果蝇的后代中,红色果蝇和黑色果蝇的比例也约为3:1。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果蝇的食物选择和其后代的遗传特性存在一定的关联。

这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中的隐性遗传和显性遗传规律。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果蝇的遗传特性,也验证了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在果蝇身上的适用性。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果蝇的遗传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有了更直观的验证。

果蝇实验是遗传学研究中的经典实验之一,通过对果蝇的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遗传规律,为遗传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结语:果蝇实验不仅在遗传学领域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科学中的一些基本规律提供帮助。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大家能对果蝇的遗传特性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对遗传学的研究有更多的兴趣和认识。

实验五:数量性状实验(内容详实)

实验五:数量性状实验(内容详实)

姓名:王堽学号20140322142 班级:2014级生物技术1班实验五:数量性状实验一、目的1.以黑腹果蝇腹板上着生的小刚毛数为研究对象,了解数量性状遗传的规律和特点2.学习运用数理统计和数学分析的方法,3.掌握实现遗传率的计算。

二、原理遗传力,是指某一特定性状在一定时间和某一群体中由于基因的作用所造成的表型变异百分率,即亲代传递其遗传特性的能力。

它可用遗传率来表示,通常指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百分数,其值介于0和1之间,为0时表明表型变异完全由环境影响所造成,为1时表明表型变异完全由遗传因素所决定。

此次主要计算狭义遗传率:h2=VA /VP=VA/VA+VD+VEV A 指加性遗传方差,VD指显性遗传方差,VE指环境方差。

1、在生物中凡是可数、可度、可衡等并可用数字形式描述的形状,称数量性状。

数量性状大都由多基因控制。

2、数量性状的变异由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组成,因为控制同一数量性状的基因数目很多,而每个基因的作用很小,并且很容易受环境影响。

群体的表型变量通常呈连续分布。

因此,对数量性状遗传的分析,要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操作。

3、果蝇的第四腹板和第五腹板上的小刚毛数就是典型的数量性状,不同的个体小刚毛数不同。

本实验采用不同品系果蝇的杂交后代为研究材料,在恒温培养下,从F2代开始观察雌雄果蝇不同个体的小刚毛数(因为考虑到F1代还未完全出现性状分离,故从F2代开始计数),并且选择刚毛数最多和最少的♀、♂个体分别进行杂交,计算产生的F3代的小刚毛数,最后根据以下公式估算遗传率。

即 H2= ΔG/ σpi式中σp为标准差,i=ΔP/σp为标准选择差,ΔP为子代平均值―亲代平均值,ΔG为遗传获得量。

说明:在多基因遗传中,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称为遗传率,一般采用百分比来表示。

遗传率是一个统计概率,只能运用于群体而不能用于个体。

遗传率有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之分,广义遗传率是指遗传方差在总的表现型中所占的比率;而狭义遗传率是指计算基因的相加效应的方差VA在总的表型方差中所占百分率。

一组关于果蝇的遗传学实验

一组关于果蝇的遗传学实验

一组关于果蝇的遗传学实验2.1辨别生物个体的性别例1.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是一对相对性状(如图1-6),基因W、w位于X染色体上。

请设计一个实验,单从眼色性状便能鉴别雏蝇的雌雄。

解析:鉴别雏蝇的雌雄,不能考虑果蝇的第二性征。

果蝇的眼色遗传是伴性遗传,且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这样,雄果蝇的基因型有两种:X B Y(红眼)、X b Y(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三种:X B X B(红眼)、X B X b(红眼)、X b X b (白眼)。

雌雄果蝇相交配有六种类型,通过分析可知:只有杂交亲本组合“X b X b×X B Y”的后代雌、雄的眼色不同,从眼色可直接判断出性别。

答案:让白眼雌果蝇(X b X b)与红眼雄果蝇(X B Y)杂交。

后代中凡是红眼(X B X b)的都是雌果蝇,白眼(X b Y)的都是雄果蝇。

2.2鉴定某个体的基因型例2.三支试管内分别装有红眼雄性和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红眼雌性果蝇,还有一支试管内装有白眼果蝇。

请利用实验室条件设计最佳方案,鉴别并写出上述三支试管内果蝇的基因型(显性基因用B表示)。

解析:果蝇的眼色遗传是伴性遗传,其中红眼对白眼为显性,且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雄果蝇的基因型有两种:X B Y(红眼)、X b Y(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三种:X B X B(红眼)、X B X b(红眼)、X b X b(白眼)。

雌雄果蝇可直接通过第二性征来鉴别(见表1-1 雌雄果蝇主要差异比较)。

要鉴别雌性红眼果蝇有两种不同基因型,可用测交方法,根据子代果蝇是否出现性状分离加以区分。

答案:先根据第二性征鉴别四支试管内果蝇的性别,若为红眼雄性果蝇,则该试管内果蝇基因型为X B Y;再用白眼雄性果蝇分别与另两管的红眼雌性果蝇交配;若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则该试管中果蝇的基因型为X B X b;若后代中不出现性状分离,则该试管中果蝇的基因型为X B X B。

2.3确定等位基因显、隐性和位置例3:从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选出一部分未交配过的灰色和黄色两种体色的果蝇,这两种体色的果蝇数量相等,每种体色的果蝇雌雄各半。

果蝇的刚毛数量遗传研究

果蝇的刚毛数量遗传研究

果蝇刚毛数量遗传研究摘要:本实验探究了黑腹果蝇刚毛数量这一性状的遗传规律。

我们将一群体中的果蝇依据刚毛数量排序,分别将刚毛数量最多和最少的10对雌雄果蝇杂交产生后代,统计各杂交组合子一代中果蝇刚毛数量状况。

经统计分析,得到后代的性状会向着亲本杂交组合性状的方向选择,并计算估计出该数量性状的遗传率为0.255。

关键词:果蝇刚毛;数量性状;遗传率生物中的有些性状是用某种尺度来衡量的,并且可用数字形式来描述,如果蝇的身体大小、生长速度、刚毛的数量等。

数量性状不同于质量性状,其表型是受到很多基因的调控的,而每个基因的贡献都很小,再加之数量性状也经常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用经典的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分析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对数量性状的分析和理解[1]。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新的方法去分析和解释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在数量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中,我们常用到一定的统计方法去处理[2]。

在本实验中我们也利用以P=G+E为基础模型的相关统计学方法,得出黑腹果蝇刚毛数量的遗传方向和遗传率等遗传指标,进而去理解果蝇刚毛数量这一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也为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式与规律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由实验室提供。

(实验用果蝇是将两个不同的实验室品系杂交,再把F1系内近交,利用F2变异类型丰富的群体。

培养条件在20摄氏度,成虫个体较大,易于刚毛计数)。

1.2试验方法在得到的果蝇群体中,随机选择并统计了114只雌蝇和113只雄蝇的刚毛数量(雌蝇统计倒数第二、三腹板,雄蝇统计倒数第一、二腹板),选择其中刚毛数最多的雌(处女蝇)、雄蝇各10只,依据刚毛数量多少顺序将雌雄蝇一一对应形成10个杂交组合,选刚毛最少的雌雄各10只也做这样的处理。

将得到的20个组合做上标记在25度培养箱中培养,7d后处死亲本,再过7d待后代成虫羽化,统计所有各杂交组合后代的刚毛数量。

最后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杂交组合的遗传方向和刚毛数量性状的遗传率。

果蝇相关遗传性状分析

果蝇相关遗传性状分析

转移果蝇时, 转移果蝇时,为避免麻醉的果蝇直接掉 落于培养基表面而粘着于培养基表面致 可将培养瓶横放, 死,可将培养瓶横放,将麻醉的果蝇倒 于瓶壁,待其苏醒后再将培养瓶正立。 于瓶壁,待其苏醒后再将培养瓶正立。
四、实验操作流程
1、根据设计分取突变体 、 2、果蝇饲养 、 3、收集处女蝇。雌蝇羽化后 ~12h不交配。亲本和 雌蝇都必需是 不交配。 、收集处女蝇。雌蝇羽化后8~ 不交配 亲本和F1雌蝇都必需是 处女蝇。 处女蝇。 4、按组合收集雌雄蝇杂交,贴上标签(组合名称、杂交日期、小组 、按组合收集雌雄蝇杂交,贴上标签(组合名称、杂交日期、 名称) 名称) 5、 6~7d后,幼虫出现后,放去成蝇(记日期),种蝇要放干净。 ),种蝇要放干净 、 ~ 后 幼虫出现后,放去成蝇(记日期),种蝇要放干净。 6、3~4d后,连续观察记录 性状,并统计数字(麻醉后倒在白瓷 性状, 、 ~ 后 连续观察记录F1性状 并统计数字( 板上进行统计)。 性状若不符合设计要求 终止实验。 性状若不符合设计要求, 板上进行统计)。 F1性状若不符合设计要求,终止实验。 7、选出 对F1雌雄蝇做兄妹交。 雌雄蝇做兄妹交。 、选出5-6对 雌雄蝇做兄妹交 8、 6~7d后放飞 代亲本(记录日期)。 后放飞F1代亲本 、 ~ 后放飞 代亲本(记录日期)。 9、 3~4d后,F2代成蝇出现,连续观察统计各种性状,F3代出来后 代成蝇出现, 、 ~ 后 代成蝇出现 连续观察统计各种性状, 代出来后 停止记录。 停止记录。
基本知识: 基本知识:
物理诱变剂的种类
常见的物理诱变剂是各种射线, 射线, 射线和中子, 常见的物理诱变剂是各种射线,如X射线,r射线和中子,此 射线 射线和中子 外还有紫外线和β射线 射线。 外还有紫外线和 射线。 X射线:波长为 射线: 埃的电离射线, 射线 波长为1000-100埃的电离射线,最早的诱变射线。 - 埃的电离射线 最早的诱变射线。 r射线:一种波长更短的电离射线,波长 -1埃,60CO和 射线: 射线 一种波长更短的电离射线,波长0.1- 埃 137C 是目前应用最广的 射线源。 射线源。 S是目前应用最广的r射线源 中子:不带电粒子, 中子:不带电粒子,在加速器或核反应堆中得到能量范围极 广的中子。 广的中子。 β射线:电子或正电子射线束,由32P和35S等放射性同位素直 射线: 射线 电子或正电子射线束, 和 等放射性同位素直 接发生。透过植物组织能力弱,但电离密度大。 接发生。透过植物组织能力弱,但电离密度大。当同位素溶 液进入组织和细胞后作为内照射产生诱变作用。 液进入组织和细胞后作为内照射产生诱变作用。

果蝇做实验报告

果蝇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2. 进一步理解和验证伴性遗传和分离、连锁交换定律;3. 学习并掌握基因定位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双翅目昆虫,属于果蝇属,是一种广泛用于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果蝇具有以下优点:饲养容易、生长迅速、染色体数少、唾腺染色体制作容易、突变性状多等。

本实验以果蝇为材料,研究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以及分离、连锁交换定律的验证。

本实验采用红眼和白眼作为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对白眼是完全显性。

当正交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时,无论雌雄均为红眼;反交时,雌蝇都是红眼,雄蝇都是白眼。

三、实验材料与器具1. 实验材料:野生型雌蝇、野生型雄蝇、突变型雌蝇、突变型雄蝇;2. 实验器具:放大镜、麻醉瓶、毛笔、超净台、乙醚、酒精棉球、酵母、玉米粉、丙酸、蔗糖、琼脂。

四、实验流程1. 配制培养基:将酵母、玉米粉、丙酸、蔗糖等物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培养基;2. 选处女蝇:在超净台上选取野生型和突变型的雄蝇雌蝇;3. 杂交:a. 正交:取红眼雌蝇5个与白眼雄蝇4个,放入培养瓶中;b. 反交:取红眼雌蝇3个与白眼雄蝇4个,放入培养瓶中;4. 观察并记录:将正反交的F1代用乙醚麻醉,倒在白纸上,分别数红白眼的雌蝇和雄蝇,记录数据。

五、实验步骤1. 配制培养基:将酵母、玉米粉、丙酸、蔗糖等物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培养基;2. 选处女蝇:在超净台上选取野生型和突变型的雄蝇雌蝇;3. 杂交:a. 正交:取红眼雌蝇5个与白眼雄蝇4个,放入培养瓶中;b. 反交:取红眼雌蝇3个与白眼雄蝇4个,放入培养瓶中;4. 观察并记录:将正反交的F1代用乙醚麻醉,倒在白纸上,分别数红白眼的雌蝇和雄蝇,记录数据。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交实验结果:F1代雌雄均为红眼;2. 反交实验结果:F1代雌性均为红眼,雄性均为白眼。

果蝇伴性遗传实验报告

果蝇伴性遗传实验报告

果蝇伴性遗传实验报告篇一:实验七果蝇的伴性遗传实验七果蝇的伴性遗传09级生物技术2班中午组李昭慧汪琼燕一、目的1、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方法;2、正确认识伴性遗传的正、反交的差别。

二、原理1910年,摩尔根在实验室中无数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蝇。

让这只白眼雄蝇与野生红眼雌蝇交配,F1全是红眼果蝇。

让F1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则F2果蝇中有3/4为红眼,l/4为白眼,但所有白眼果蝇都是雄性的。

这表明,白眼这种性状与性别相连系,外祖父的性状通过母亲遗传给儿子。

这种与性别相连的性状的遗传方式就是伴性遗传。

摩尔根等对这种遗传方式的解释是: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动物,控制白眼的隐性基因(W)位在X性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却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如果这种解释是对的,那么白眼雄蝇就应产生两种精子:一种含有X染色体,其上有白眼基因(W),另一种含有Y染色体,其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F1杂型合子(Ww)雌蝇则应产生两种卵子:一种所含的X染色体,其上有红眼基因(W);另一种所含的X染色体,其上有白眼基因(W);后者若与白眼雄蝇回交,应产生1/4红眼雌蝇,l/4红眼雄蝇,1/4白眼雌蝇,l/4白眼雄蝇。

实验结果与预期的一样,表明白眼基因(W)确在X染色体上。

果蝇的性染色体有X和Y 两种类型.雌蝇细胞内有2条X染色体,为同配性别(XX),雄蝇为XY是异配性别.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其遗传过程中,其性状表达规律总是与性别有关.因此,把性染色体上基因决定性状的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

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

用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F1代雌雄均为红眼果蝇,F1代相互交配,F2代则雌性均为红眼,雄性红眼:白眼=1:1;相反用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F1代雌性均为红眼,,雄性都是白眼,F1相互交配得F2代,雌蝇红眼与白眼比例为1:1,雄蝇红眼与白眼比例亦为1:1。

由此可见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雌雄性别有关系。

(整理)遗传学实验

(整理)遗传学实验

实验一果蝇遗传性状的观察背景知识果蝇是在世界各地常见的昆虫,属于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Drosophila)。

果蝇属有3000多种,我国发现800多种,遗传学研究中通常用的是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

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果蝇具有非常突出的优点。

它形体小,生长迅速,繁殖率高,饲养方便;世代周期短(约12天即可繁殖一带);突变性状多;染色体数目少,基因组小;实验处理十分方便,容易重复实验,便于观察和分析。

果蝇的遗传学研究广泛而深入,尤其在基因分离、连锁、互换等方面十分突出,为遗传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目前果蝇仍然是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

一、实验目的1.掌握果蝇的基本特征及鉴别雌、雄果蝇的方法,熟悉常见突变型。

2.了解果蝇生活周期特征及各阶段的形态变化。

二、实验材料野生型和几种常见的突变型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三、仪器设备双筒立体解剖镜,培养瓶(粗平底试管或牛奶瓶)及麻醉瓶(与培养瓶一致的空瓶),白瓷板,毛笔。

四、药品试剂乙醚,玉米粉,酵母粉,蔗糖,丙酸。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一)生活周期的观察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其完整的生活周期可分为4个明显的时期,即卵、幼虫、蛹和成虫(图1-1)用放大镜从培养瓶外即可观察到这4个时期,也可取出用立体解剖镜仔细观察。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关系很密切,低温使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减低,高于30℃使果蝇不育甚至死亡。

果蝇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0~25℃,25℃培养条件下果蝇从受精卵到成虫约10天,其中卵和幼虫期5天,蛹4天。

成虫果蝇在25℃时约成活15天。

卵:受精卵白色,椭圆型,腹面稍扁平,长约0.5mm,在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他能使卵附着在事物上。

幼虫:受精卵经24h就可孵化成幼虫,幼虫经2次蜕皮到第3龄期体长可达4~5mm。

肉眼观察可见幼虫一端稍尖为头部,上有一黑色沟状口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果蝇数量性状的遗传
一、目的:
1、以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腹片着生的小刚毛为对象,研究数量性状遗传的特点。

2、学习估算统计遗传学基本参数——遗传率(heritability)
二、原理:
1、在生物中凡是可数、可度、可衡等并可用数字形式描述的形状,称数量性状。

数量性状大都由多基因控制。

2、数量性状的变异由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组成,因为控制同一数量性状的基因数目很多,而每个基因的作用很小,并且很容易受环境影响。

群体的表型变量通常呈连续分布。

因此,对数量性状遗传的分析,要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操作。

3、果蝇的第四腹板和第五腹板上的小刚毛数就是典型的数量性状,不同的个体小刚毛数不同。

本实验采用不同品系果蝇的杂交后代为研究材料,在恒温培养下,从F2代开始观察雌雄果蝇不同个体的小刚毛数(因为考虑到F1代还未完全出现性状分离,故从F2代开始计数),并且选择刚毛数最多和最少的♀、♂个体分别进行杂交,计算产生的F3代的小刚毛数,最后根据以下公式估算遗传率。

即H2= ΔG/ σpi
式中σp为标准差,i=ΔP/σp为标准选择差,ΔP为子代平均值―亲代平均值,ΔG为遗传获得量。

说明:
在多基因遗传中,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称为遗传率,一般采用百分比来表示。

遗传率是一个统计概率,只能运用于群体而不能用于个体。

遗传率有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之分,广义遗传率是指遗传方差在总的表现型中所占的比率;而狭义遗传率是指计算基因的相加效应的方差VA在总的表型方差中所占百分率。

记作:
狭义遗传率=相加的遗传方差/表型方差=相加的遗传方差/(相加的遗传方差+显性的遗传方差+环境方差)。

但不管是广义遗传率还是狭义遗传率都涉及方差,方差是反映观察娄同平均数之间的变异程度。

观察娄同平均数之间的偏差越大,方差就越大,也就是观察的离散度大,其分布范围广;方差小,则表示各个观察值之间比较接近。

方差可用变数同平均数之间偏差的平均平方来表示。

记作:S2,如写成公式则是:
S2=∑(X—¯X)2/n
需要注意的是,公式中的分母n,只限于平均数是由理论假定的时候才适用。

如果平均数是从实际观察数计算出来的时候,则分母应该是(n-1)。

三、仪器、设备、试剂及材料:
仪器及设备:双筒解剖镜,照明装置,麻醉瓶,白瓷板,镊子,棉塞,小
指管,恒温培养箱
试剂:乙醚或三乙基胺
材料:黑腹果蝇,盛有培养基的饲养瓶
四、方法与步骤
1、把两个品系果蝇的杂交而得F2成蝇,随机选出处女蝇和雄蝇各20只,
用乙醚适度麻醉,在40倍显微镜下计算♀、♂蝇第四、第五腹板上的小刚毛数并相加计数,完毕后装入小指管里贴上标签(标明性别、两腹板小
刚毛合计数)。

图1:雌雄果蝇的第四、第五腹板示意图
说明:
实验室中维持多年的系统,因近交系数高,缺乏遗传的变异,所以不合适。

应该利用野外采集的果蝇或者把两个实验室品系杂交,再把F1个体相互交配,利用他们的F2代。

因为考虑到F1代还未完全出现性状分离,故从F2代开始计
数。

培养时,幼虫应避免过密,在20℃或稍低温度下培养,这样成虫个体大,容易观察和计数。

2、分别从上述20只蝇中选出小刚毛数最多和最少的♀、♂蝇各2只。

3、把小刚毛数最多的♀、♂各1只配成一杂交组合,小刚毛次多的♀、♂各1只配成一杂交组合(作备用),小刚毛数最少的♀、♂各1只配成另一组合,小刚毛数次少的♀、♂各1只再配成一杂交组合(作备用)。

4、把配好的杂交组合,放在20℃培养箱中培养3-4天,待看到产下适当多的卵后把亲本倒去。

5.培养两周后,把所有成虫倒出试管中进行麻醉,分别观察♀、♂蝇小刚毛数,做好记录并进行统计。

(考虑到要统计的20只果蝇并不是在同一天羽化出来,故要采取每隔1----2天进行统计的分段计数法,直到统计满20只为止)
说明:
本实验中F2代雌雄果蝇中小刚毛说最多、最少分别是:40、31、33、22,雌雄次多、次少分别是38、33、32、23。

故F3代的果蝇是向多方向选择:♀40
x ♂33、♀38 x ♂32
和向少方向选择♀31 x ♂22、♀33 x ♂23。

由于最多和最少的组合果蝇即够数,故没有计数次多和次少组合的。

五、实验数据的处理
亲代的平均和方差、高低两个方向的两个选择系统的平均和方差如下表所示。

在本实验中,向俩个方向进行选择,假定两个选择效应相等,则两个系统的平均值之差(H ——
- L ___
)是遗传获得量(ΔG )的两倍,雌雄平均值明显不同,但计测的雌雄数目相同,所以取其平均值。

即2ΔG =H ——
- L ___
表型标准差σp 在一代选择中是基本没有变化的,所以亲代与子代的方差平均可以估计表型标准差,即
σp =(Vp )1/2
由以上数据得到
2ΔG =H ——
- L ___
=1/2 x (37.75+26.4)─1/2 x(33.9+22.75)=3.75
ΔG =1.875
Vp=1/6 x (5.49+4.12+1.99+11.73+1.48+2.76)=4.595
σp =(Vp )1/2=(4.595)1 /2=2.144
选择标准差(i )可以求得,但根据正态分布的性质,也可以由入选亲本的比例决定,也就是说可以从理论上求得。

在本实验中,选出的亲本较少,其平均值不很准确,,所以用理论值。

本实验是从20只中取出2只时,选择强度为0.1,根据上表得到理论值
i=1.638。

由此计算本实验的遗传率:
H2= ΔG/ σpi
H2=1.875 /2.144 x 1.638=0.534
六、实验结果讨论
果蝇的小刚毛数在亲代(F2)中雌雄不同性别相差很大,平均相差值达到8左右,特别是在子代(F3)中向多方向选择的雌果蝇刚毛数比向少方向选择的雄果蝇刚毛数平均多出15左右。

另外,在果蝇小刚毛数的统计中,我认为亲代表现的离散度比较适中,但在子代中都趋于密集,只有极个别个体的小刚毛数与其他的果蝇明显不同,这或许是环境因素都比较适宜而且具有明确的选择方向而导致的。

但通过对整个实验数据的分析,我认为本实验的数据还是可行的。

七、结论
本实验计算得到遗传率=0.534,0.534大于0.5,说明在果蝇刚毛数这一性状遗传中,由亲本遗传下来的基因所起的作用占主要作用,但是遗传率为0.534,说明环境因素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这就证实了数量性状的变异由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组成,而且控制同一数量性状的基因数目很多,而每个基因的作用很小,并且很容易受环境影响的论点。

总体来说,本实验是成功的,数据也与预期数据相符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八、作业与思考题
1、简述果蝇的麻醉操作过程,如何判断果蝇已麻醉死亡?
答:果蝇具有趋光性,并且喜欢向上爬。

利用这些特性,我们就能很方便地将果蝇转移到麻醉瓶中进行麻醉。

1. 轻拍培养瓶,使果蝇落于培养瓶底部;
2. 右手两指取下培养瓶塞,将培养瓶与麻醉瓶紧密对接;
3. 左手握紧两瓶接口处,倒转使培养瓶向上;
4. 右手轻拍培养瓶将果蝇震落到麻醉瓶中;
5. 分开两瓶,将瓶盖各自盖好;
6. 将麻醉瓶的果蝇轻拍到瓶底,迅速拔出塞子,滴上几滴乙醚,重新塞上麻醉瓶,平放在桌面上;(不能将培养瓶竖立,以免果蝇落入培养基中不便取出)
7. 半分钟后,观察果蝇,不再爬动,并在瓶壁上站不稳,麻醉完成。

如果果蝇的翅膀与身体呈45 °角翘起,表明麻醉过度,不能复苏而死亡。

2、什么是数量性状,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试述二者
的遗传学本质。

答:在生物中凡是可数、可度、可衡等并可用数字形式描述的形状,称数量性状。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都遵循门德尔定律,二者既有差别又有联系。

具体表现在:
1.遗传性状表现为不连续分布的为质量性状,表现为连续分布的为数量性状。

2.支配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基因数目不同,支配质量性状的是单对基因,支配数
量性状的则是多对基因,因此数量性状的杂种后代基因型的比率非常复杂,需用
数学统计的方法从总体效应进行分析。

3.数量性状或者质量性状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可以相互转化。

但其二者的遗
传学本质都是对生物的遗传现象进行分类处理,以便能够以其作为研究生命起源
的工具。

九、参考文献
【1】杨业华.普通遗传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1-85.
【2】刘庆昌.遗传学(第二版).科学教育出版社,2010:59-81.
【3】刘祖洞.江绍慧.遗传学实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