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基础实验及创新实验专题复习
2023年安徽省中考化学专题总复习:化学创新实验
(3)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可判断一定有产物水生成。
形石英玻璃管的直管中部白色粉末变为蓝色
(4)实验开始时加入 <m></m> 克纯氧化铜粉末,实验结束后取出 <m></m> 形管底的固体称量为 <m></m> 克,当 <m></m> 为_______________(用含有 <m></m> 式子表示)时,可判断氧化铜已完全转化为铜。
B
6.(2023原创)在“创新实验装置”的竞赛中,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部分装置已略去)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 <m></m> 处盛有紫色石蕊溶液,注射器注入二氧化碳,可以 验证二氧化碳显酸性B. 若 <m></m> 处放有蘸酚酞溶液的试纸,注射器注入浓盐酸,可
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1
8.(2021杭州)小金为了探究氧化铜与氢气的反应和反应产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注射器内装满氢气,并将注射器针头扎入橡皮塞中。将少许氧化铜粉末送入长柄 形石英玻璃管内并平铺于管底。将少量白色
(1)为确保实验安全,在点燃酒精灯加热前的操作是__________。
通入氢气
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送入长柄 形石英玻璃管中并平铺于直管中部。然后将一个气球套在长柄 形石英玻璃管的直管出口处,连接好整个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置末端连接的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化学基础实验及创新实验专题复习
三鑫培优辅导材料---基础实验及创新实验专题复习几个课本实验拓展探究:1.如图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
主要操作是: 在实际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 先装进50mL的水, 再按图连好仪器, 按下热的玻璃棒, 白磷立即点燃。
(注意此瓶没有止水夹)问题: (1)如果实验成功, 瓶内的水的体积总共__ _ml (2)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50mL的水, 在实验过程中起到那些作用?A.加快集气瓶冷却B.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C.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2.(1)裁取一条滤纸, 宽与试管内径大小接近, 长度约为试管长度的三分之二左右。
(2)用玻璃棒醮取酚酞试液, 在滤纸上均匀点若干液点, 将滤纸塞入试管内, 试管口用脱脂棉塞住。
用滴管向脱脂棉上滴加适量的浓氨水, 再塞上塞子, 观察现象为, 由此试验可以得到的结有。
3.探究一: 二氧化碳溶解性。
某同学用一个塑料瓶中收集了二氧化碳, 再向其中加入水, 盖上瓶盖振荡, 结果容器变瘪, 为什么?请猜想一下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同学们在课堂上讨论出六种猜想:(l);(2);(3);(4);(5);探究二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有明显现象, 但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却无明显现象, 你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方案一方案二: 你提供的方法可以是4.探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 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 虽然仍为无色溶液, 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①方案一: 测定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20℃)测定某NaOH溶液的pH, pH 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并且过量。
②方案二: 观察下图(根据图示实验步骤, 概括方案要点)先在烧杯中放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 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此时pH > 7), 然后再逐滴滴加稀H2SO4溶液, 直至红色的溶液刚好变成无色(此时pH = ), 当再滴加过量的稀H2SO4溶液后, 溶液还是呈无色(此时pH < 7), 溶液中的溶质是。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课件(02)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鲁教版)
重 点
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推断该气体的组成中一定
突 破
含有 C、H(或碳、氢) 元素。
(4)实验四中若R溶液为稀盐酸,
返
回
则视察到的现象是 有气泡产生 ;
目 录
若R溶液为氯化铜溶液,则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Zn+CuCl2 ZnCl2+Cu 。
专 题
例2 [滨州]结合下列有关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一说明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都在 不断运动 ;形成白烟
突 破
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HCl NH4Cl 。
返 回
目
(2)实验二中试管A和试管B
录
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2∶1 ;
试管 B 中产生的气体能用 带有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
图T2-1
专 题
(3)实验三中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将烧杯正立后,加入澄清石
浓硫酸会腐蚀木棍
专
分类三 不同实验中的同种实验方法(原理)
题
重 1.对照实验、控制变量
点
突
类型
装置
分析
归纳
破
(1)
空气与呼出气体体积相
对照 不同 事物 探究呼出气体和空气中CO2含量 间的 (2) 差异
区分硬水与软水
同、加入石灰水的 ① 滴数 相同
返 回
样品及 目 录
所用试
剂量相 硬水和软水的体积相同、
返 回 目 录
图T2-2
专 题
例3 [202X·湘潭]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结合图T2-3所示
重 回答下列问题。
点
突 (1)装置1常用于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
破
含量。请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1)上述两种方案中较优的是_方_方案案二二__,理由是_方_方案案二二中中反反应应条条件件都都是常 是温常,温操,作操简作单简单__。 (2)西汉刘安所著《淮南万毕术》中提到“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方案二 中体现这一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_F_eF+e+CuCSuOS4O=4===F=eFSeOS4+O4C+u Cu__。
类型 1:实验方案的设计
1.★(2023·贵州)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分别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
两种方案均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C)
选项
A B
C
D
实验
除去 CO2 中的 CO 除去 CaO 中的 CaCO3
鉴别 NaCl 和 NH4NO3 固体
鉴别 CuO 粉末和木炭粉
方案一
方案二
点燃
通过灼热的炭层
B
分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钾
C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通人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有沉淀
D
检验水样是否为软水
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
3.★(2023·宜宾)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D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鉴别硫 酸铵和 氯化铵 固 取样,分别加入少量熟石灰研磨,闻气
A
体
味
除去 NaCl 固体中少量的 先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稀硫酸,蒸发
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 除去粗盐中的 CaCl2
将粗盐用足量水溶解,过滤
将湿润的 pH 试纸浸入溶液中,取出,
C
测定溶液的 pH
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
制备 O2
向装有少量 MnO2的锥形瓶中慢慢加入稀 H2O2 溶液
5.★(2023·宁夏)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基本实验课件
2.(原创)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 分 , 得 到 粗 盐 。 这 样 得 到 的 粗 盐 中 含 有 多 种 可 溶 性 杂 质 ( MgCl2 、 CaCl2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在实验室中,同学们进行“粗 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请你与他们一同完成下列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①体验固体混合物初步提纯的实验过程。②学习蒸发 操作技能,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
【实验步骤】 (1) 溶解 :用托盘天平称取5.0 g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 入盛有10 m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 再溶解为止。 (2)过滤:过滤食盐水。 (3)蒸发: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搅 拌。当 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时,停止加热。 (4)计算产率:用 玻璃棒 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 指定容器中。
漏斗的下端管口⑥_紧___靠__烧___杯___内__壁___
2. 蒸发: 主 要 仪 器 : 铁架台(带铁圈) 皿 、 坩埚钳 、 玻璃棒 。
用玻璃棒__不__断__搅__拌____
、 酒精灯
、 蒸发
移开蒸发皿时要用_坩__埚__钳__,不能用手拿取;热的蒸 发皿应放在_陶__土__网__上,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
玻璃棒的作用 是 搅拌,防止因 局部温度过高,造 成液滴飞溅
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 玻璃棒的作用是 计算产率 后,回收到指定容器中。计算精盐 转移固体
的产率
针对训练 1.(2023连云港)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下列装置 和操作正确的是( D )
【解析】A. 溶解粗盐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进行,故A错 误;B. 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故B错误;C. 蒸发食盐水应该在蒸 发皿中进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C错误。故选D。
2025年中考化学总复习重难题型四 创新实验
C炭粉过量时,C+
(黑色)
2CO,3CO+Fe2O3
高温
2Fe+3CO2,故CO2可以循
环利用,B项错误,D项正确;澄清石灰水的主要作用是检验
CO2,吸收CO2一般用NaOH溶液,C项错误。
1
2
3
4
5
6
7
-6-
31.重难题型四
-7-
创新实验
4.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是
氧气浓度较大 。
(4)图2实验的优点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实验时间,但仍存在不
足。请你指出该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能探究铁生锈是否与
(写出1点即可)。
氧气有关(合理即可)
1
2
3
4
5
6
7
-12-
31.重难题型四
-13-
创新实验
7.兴趣小组同学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进行了“无形变有形”的创
加酚酞溶液来判断反应发生
B.当观察到集气瓶内产生大量气泡,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
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C.若将装置中带有橡胶塞的注射器去掉,无法完成实验探究
D.若将U形管内液体换成氯化钙溶液,无法完成实验探究
1
2
3
4
5
6
7
-7-
31.重难题型四
-8-
创新实验
【解析】打开K1,NaOH浓溶液进入集气瓶发生反应:2NaOH
收硫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SO2。
步骤1:从A处先通空气,点燃酒精灯,观察到
硫粉熔化、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步骤2:从A处改通O2,观察到硫粉继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专题2 课本基础实验及其创新-备战2020年中考科学探究题型特训(解析版)
专题2 课本基础实验及其创新1.下图表示的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B.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C.配制10%的氢氧化钙溶液D.区别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固体【答案】C【解析】A、过程中,食盐在水中完全溶解,在酒精中几乎不溶解,说明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有影响,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B、充分振荡后硝酸钾不能完全溶解,加热后硝酸钾完全溶解,说明温度对物质溶解性有影响,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C、氢氧化钙微溶于水,10g氢氧化钙不能完全溶解,因此不能配制10%的氢氧化钙溶液,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过程中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一致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旋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CO2能与水反应B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液体产生该气体不一定是氢气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某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D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该溶液一定是酸溶液【答案】B【解析】A、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旋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不能说明CO2能与水反应,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故选项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不一致。
B、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液体产生,该气体不一定是氢气,也可能是甲烷等气体,故选项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一致。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某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不能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也可能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等,故选项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不一致。
D、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该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也可能是硫酸氢钠等盐溶液,故选项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不一致。
3.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质量守恒定律B.探究燃烧的一个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探究甲烷组成含有氢、氧元素D.收集干燥的氢气【答案】B【解析】A、稀硫酸和氯化钠不能反应,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过程中木屑燃烧,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才能够燃烧,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C、过程中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反应生成水,进一步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不能判断是否含有氧元素,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可以用浓硫酸吸收水蒸气,但是不能用该装置收集氢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专题复习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O2、CO2、H2的反应原理和常见仪器;2.理解如何选择气体的制取装置、净化装置、检验方法;3.初步形成气体制取的解题思路方法。
【知识要点】1.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实验室制取O2:①2KMnO4 K2MnO4 + MnO2 + O2↑②2KClO3 2KCl + 3O2↑③2H2O2 2H2O + O2↑实验室制取CO2:CaCO3+2HCl = CaCl2+H2O+CO2↑实验室制取H2(金属+稀酸):Zn + H2SO4 = ZnSO4 + H2↑2.气质制取装置的选择(1)发生装置选择依据:反应条件和药品状态固固加热型固液常温型(2)发生装置改进:可实现固液的分离和接触,从而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
(3)收集装置选择依据: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和气体的密度。
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CO2、O2 ;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H2 。
排水法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的气泡时开始收集;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往外冒时气体收集满。
①所有气体从短管进②V排出的水=V气体为防止某些气体溶解在水中,水面放一层植物油隔绝二者。
向上排空气法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以保证排尽集气瓶中空气。
气体进入集气瓶后:出现在装置下端,气体的验满在另一侧出气口。
向下排空气法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以保证排尽集气瓶中空气。
气体进入集气瓶后:出现在装置上端,气体的验满在另一侧出气口。
3.气质净化装置的选择除杂策略:先自保,再除杂,但不引入新杂质,多质共存后除水。
装浓硫酸:除H2O装NaHCO3溶液:除HCl洗气瓶4.气体检验方法O2:①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②燃烧着的木条烧得更旺CO2: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H2:点燃,产生蓝色火焰,干冷的烧杯罩住火焰,烧杯内壁产生水珠。
真题实战【2023年广东中考】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O2及性质检验i.上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ii.用高锰酸钾制取O2,应选择上图中的发生装置_______(填字母)。
2024年中考化学教材基础实验专题
“教材基础实验 利用压强思想的实验
(4)图4:如图4,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将导
管的一端浸没在水中,然后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 导__管__口__有__气__泡__冒__出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一段时
间后松开手,玻璃导管中水面上升,形成了一段稳
定的水柱,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_松__手__后__试__管__内__
“如何做好?
梦想+努力+习 惯=成功
教学建议
3. 对总复习过程中所训练的习题、套卷 要有意识整理保存,对错题进行分析,复 习相关知识点,训练同类习题,错题复习 是最便捷的查漏补缺形式。应重视点的复 习,与套题的交叉训练。
THE END THANK YOU
图1
控制的变量是__水______;根据实验中的现象得出的
结论是_二__氧__化__碳__能__与__水__反__应__。
图2
“教材基础实验 利用控制变量思想的实验
(3)图3:探究铁锈蚀的条件,对比Ⅰ、Ⅲ试管,探 究的是铁生锈需要__与__水__接__触____;对比Ⅱ、Ⅲ试管 ,探究的是铁生锈需要与_氧__气__接__触_____;若要探究海 水是否可以加快铁的锈蚀,应选择Ⅳ试管和Ⅲ____试 管,Ⅳ试管中的a物质海是水__________。
气_压__减__小__,__水__在__大__气__压__作__用__下__被__压__入__导__管__中__,__装__置__内_ 外气压
图4
平_衡__后__,__水__柱__稳__定__不__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基础实验 利用压强思想的实验
(5)图5:如图5,红磷熄灭并冷却,打开弹簧夹, 能观察到水:进__入__集__气__瓶__,__约__占__瓶__中__空__气__体__积__的__1_/_5_ 。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6)图6:盖好瓶塞振荡,能观察到
中考化学2022年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总复 习全国通用
2022年中考化学实验总复习一.实验基础:1.元素化合物复习时结合实验复习,但重在“性质与现象”。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关系是:“性质决定变化,变化反映性质”即;通过性质推导反应现象,根据现象推断性质。
2.实验基本仪器使用及基本操作的结合。
(1)酒精灯——给物质加热。
(2)滴管、滴瓶、细口瓶、广口瓶、药匙等——药品取用。
(3)天平、量筒——药品的称量、量取。
3.重要实验的装置、操作(重基本原理)(1)气体的制备和收集(2)性质实验(3)实验操作——溶液配制、粗盐提纯二.实验综合:1.实验失败的原因例1)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出现下列异常现象:①事先已经检验证明通入装氧化铜的试管中的氢气是纯净的,但在加热试管中的氧化铜时却发生了爆鸣。
②试管中有亮红色金属出现时,试管底部破裂。
③试管中的氧化铜粉末全部变红后,有逐渐变黑。
试从操作和装置等方面考虑,简述产生上述三种异常现象可能的原因:。
2.学科间联系(1)联系物理:①体积变化、浮力与化学反应;②做功与化学反应——柴油机工作原理;③体积变化、压强变化与化学反应——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④电学、溶液的导电性与化学反应——Ba(OH)2+H2SO4→BaSO4↓+2H2O;⑤饱和溶液随温度变化后密度的改变;(2)联系生物:“碳循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联系地理:化工厂的选址、新建城镇的选址、3.综合提高(1)洗气——检验、除杂(干燥)(2)定性分析(3)定量分析(4)干扰的考虑——是否除干净三.综合提高练习:1.定性分析:例1.乙醇是以高粱、玉米、薯类等为原料,经发酵、蒸馏制得,属于可再能源。
在汽油中假入适量乙醇作为汽油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2022年4月2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车用乙醇汽油国家标准》,并于同年4月15日开始实施。
乙醇(C2H5OH)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 2O。
如果氧气不足,乙醇燃烧可生成。
现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确证乙醇燃烧产物中有CO 、CO2和H 2O。
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题型突破07 基础实验及创新题课件
(如图丁所示),记录数据h2;
⑤按照①~④再重复实验两次。3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h1/cm h2/cm
第1次 11.0 8.7
第2次 11.4 9.1
第八页,共二十一页。
第3次 11.6 9.2
(1)步骤①中充分振荡的目的是
为了(wèi le)使氧气。充分反应
(2)计算第3次实验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20.7(%结果精确到0.1%)。
实验时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 持燃烧。(3)实验三中,燃着的蜡烛的作用是提供火源,引燃面粉颗粒,鼓入大量空气的作用是让
面粉与空气充分接触,促进燃烧。
第二十页,共二十一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题型突破(七)。(3)该实验中导致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3.5%的原因还可能是________。 角度4 金属的物理性质(xìngzhì)和化学性质(xìngzhì)、金属冶炼。(4)用广泛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 pH=5.1,是否合理。实验时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xìngzhì)是。让面粉 与空气充分接触。[解析](1)实验中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炭化,由此可知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第十六页,共二十一页。
角度5 溶液酸碱性检验、酸碱化学性质 例5 根据如图T7-14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图T7-14
(1)甲图测定某溶液的pH会导致的后果(hòuguǒ)是 污染(wūrǎn。)试剂 (2)图乙中实验用pH试纸测定白醋的酸碱度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则测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偏大
用的时间 来确定。
(3)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方案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需要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补充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化学实验精细梳理
化学实验(一)基本实验操作操作名称操作示意图操作名称操作示意图闻药品气味块状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的称量取用较多液体读取液体体积取用较少量液体加热固体加热液体检查装置气密性酒精灯的使用过滤蒸发浓硫酸的稀释测定溶液的pH(二)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稀盐酸与碳酸钠固体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装置反应原理4P+5O22P2O5Fe+CuSO4FeSO4+Cu2HCl+Na2CO32NaCl+H2O+CO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小气球鼓起,冷却后小气球变瘪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有气泡产生,固体不断减少实验结论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生成的CO2逸散到空气中,指针偏右注意①所选的药品能发生化学反应,且现象要明显②若利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来进行实验,则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1.实验原理(1)制取O2:①2KMnO4 △ K2MnO4+MnO2+O2↑②2KClO322KCl+3O2↑③2H2O22H2O+O2↑(2)制取CO2:CaCO3+2HCl CaCl2+H2O+CO2↑2.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常温型A B C D【特别提醒】①A装置的优点是能控制药品的滴加速率。
②B装置的优点是操作简便。
③C装置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其停止原理是关闭弹簧夹,产生的气体将液体压回长颈漏斗,使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3.收集装置(1)排空气法:操作简单,收集到的气体比较干燥,但气体纯度不高。
(2)排水法:难溶或微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纯度较高,但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
4.检验和验满 5.多功能瓶的使用功能 装置 进出口方向 排水法收集气体b 进a 出排空气法 收集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a 进b 出向下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b 进a 出检验、干燥、除杂(洗气)a 进b 出(四)铁的冶炼1.原理:3CO +Fe 2O 33CO 2+2Fe2.实验装置3.实验现象:硬质玻璃管中:红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基础实验及创新题(含解析)
6.(2019·通辽)下图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1)A实验是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说明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
(2)B装置是电解水的实验,实验得出水由组成。
(3)C实验是蒸发食盐水的实验,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4)根据D实验中得出的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可知二氧化碳可用于。
答案:(1)可燃物要接触氧气或空气(2)氢、氧两种元素(3)防止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4)灭火【解题过程】(1)发生燃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①要有可燃物;②要有氧气或空气;③要有一定温度,即要达到可燃物质着火点;从图A实验是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是隔绝氧气而熄灭,放在外蜡烛还有燃,说明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要接触氧气或空气。
(2)电解水实验是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3)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
(4)从图D操作来看倾倒二氧化碳,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并看到蜡烛熄灭,则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26.(2019·云南)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4)下列实验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填数字序号)①甲实验中,红磷要过量②乙实验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跟氧气充分接触③丙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④丁实验开始时,先加热,后通入一氧化碳【答案】(4)④【解析】(4)①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红磷要过量;②由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乙实验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跟氧气充分接触;③蒸发操作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④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要先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防止加热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
26.(2019·齐齐哈尔)如图是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一些实验装置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1)A实验中,一段时间后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结论;(2)B实验中,观察到薄铜片上的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可以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3)C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4)D实验中,向水中加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鑫培优辅导材料---基础实验及创新实验专题复习几个课本实验拓展探究:1、如图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
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再按图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点燃。
(注意此瓶没有止水夹.........)问题:(1)如果实验成功,瓶内的水的体积总共__ _ml(2)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50mL的水,在实验过程中起到那些作用?A.加快集气瓶冷却B.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C.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2、(1)裁取一条滤纸,宽与试管内径大小接近,长度约为试管长度的三分之二左右。
(2)用玻璃棒醮取酚酞试液,在滤纸上均匀点若干液点,将滤纸塞入试管内,试管口用脱脂棉塞住。
用滴管向脱脂棉上滴加适量的浓氨水,再塞上塞子,观察现象为,由此试验可以得到的结有。
3、探究一:二氧化碳溶解性。
某同学用一个塑料瓶中收集了二氧化碳,再向其中加入水,盖上瓶盖振荡,结果容器变瘪,为什么?请猜想一下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同学们在课堂上讨论出六种猜想:(l);(2);(3);(4);(5);探究二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有明显现象,但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却无明显现象,你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方案一方案二:你提供的方法可以是4、探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①方案一:测定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20℃)测定某NaOH溶液的pH,pH 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过量。
②方案二:观察下图(根据图示实验步骤,概括方案要点)先在烧杯中放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此时pH > 7),然后再逐滴滴加稀H2SO4溶液,直至红色的溶液刚好变成无色(此时pH = ),当再滴加过量的稀H2SO4溶液后,溶液还是呈无色(此时pH < 7),溶液中的溶质是。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上述两个方案在设计思想上的相同点是。
④为了进一步获取稀H2SO4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依据中和反应是(选填“放热”、“吸热”或“无热量变化”)的反应,采用同温下的稀H2SO4与NaOH溶液进行实验,整个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溶液温度次。
应用探究例1 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作出猜想] 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验证][实验结论] 步骤①证明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有________;步骤②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小组成员小芳同学认为步骤②不严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拓展] 蜡烛燃烧还可能生成炭黑和一氧化碳,为验证一氧化碳的存在,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Z3-1所示的实验。
将a端置于蜡烛的焰心,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蜡烛燃烧不充分有一氧化碳生成;其中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例2 [2017·南京]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经典赏析。
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汞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①汞在加热的条件下,只和氧气反应。
②汞为液态,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并能直接用来测量反应器内空间体积的变化。
③生成的氧化汞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剩下的体积的气体中,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
根据资料卡片,请再补充本实验使用汞的两个优点,并说明依据。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结论。
请根据现在的认识,对此结论予以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例3 [2017·海南]探究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因素。
(1)王老师使用压强传感器等设备,检测不同温度下过氧化氢分解时气体压强的变化。
经过实验、数据处理等,获得如图所示的压强—时间的曲线变化。
由此可知,其他条件一定时,温度越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________(填“越快”“越慢”或“不变”)。
(2)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4 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断,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
[提出问题]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猜想与假设] 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
[实验探究] 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反思评价] 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逸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
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______中进行。
[优化装置] 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 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再次进行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
同学们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_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释应用] 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
应用:某固体物质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_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
例5 化学小组同学设计如图Z3-5所示的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步骤一:水槽中放有一定量约80 ℃的热水,水面下a处放一小块白磷,观察到白磷________。
(2)步骤二:在烧杯乙中放入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立即将烧杯甲倒扣在乙上。
观察到烧杯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磷燃烧。
(3)同学们对比步骤一、二中的现象,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6 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性质时,进行了一些相关实验。
实验一:配制饱和的澄清石灰水(1)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Ⅰ是________。
(2)取③中一定量液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某种物质后立即得到白色浑浊液。
加入的此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__(填字母)。
A.氧化钙B.干冰C.冰块D.氢氧化钠固体实验二:如图所示,试管①中的溶液变为无色;试管②中产生白色沉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后将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的废液为无色澄清溶液。
[提出问题] 废液所含的溶质是什么?(注:不考虑指示剂,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作出猜想] 猜想一:废液中所含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
甲 乙猜想二:废液中所含的溶质是氯化钠、氯化钙、氯化氢。
[进行实验] 取少量实验二烧杯中的废液,向其中逐滴滴加________溶液,刚开始滴加时无明显现象,当加入一定量该试剂时,废液突然变为红色。
由此得出结论:猜想二成立。
[交流讨论] 小刚认为,取少量实验二的废液,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也能验证猜想二成立,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7、在实验室中,老师用下面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固定试管的仪器已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木炭粉的质量明显减少;氧化铜粉下部出现了一层红亮的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停止加热并冷却到室温。
(1)写出硬质大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B 装置的作用是 ;(3)实验后要从硬质大试管的剩余固体中回收金属铜,写出操作步骤(要求过程中要用到“湿法冶金”的原理) 。
例8、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19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
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查阅资料】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 。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
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 。
(2)小周建议用图19的乙装置替代甲装置。
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 。
澄清的 石灰水 C+CuO 止水夹澄清的 石灰水 C+CuO浓硫酸 加热 (3)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 (填选项序号)的比例。
A. 32︰3B. 40︰3C. 48︰3你认为小施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实验与结论】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 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 (填“可以”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