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生活细节巧写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捕捉生活细节巧写人》教学实录

一、感知细节

师:今天,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名画,是著名画家刘继卣先生的作品,画面描述了《儒林外史》中的一个著名故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口头描述画面内容。建议同学们按照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突出画面主体,并注意画中人的细节。

(屏显。)

生:画面上一共有六个人,一个人躺在床上,一个女人坐在床边,还有三个人在床下,一个年轻的女子抱着孩子。

生:床下有双鞋,还有一个痰盂。

(生笑。)

生:他们穿着古代的服饰。

师: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同学们没有注意到。

生:躺在床上——不是,是躺在炕上——的人盖着被子。

(生大笑。)

生:躺在床上的人伸着两个手指。

师:好!我们今天就从这两根手指说起。画中躺在床上的人叫“严监生”。所谓“监生”,就是明清两代在国子监(封建时代国家最高学校)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清代可以用捐纳的办法取得这种称号,可见这个“严监生”是非常有钱的啊!这一天他病得快死了,把三亲六眷、子侄们和管理庄园的都叫来了……请同学们读起来!

(屏显《儒林外史》写严监生咽气时的片段。)

严监生喉呢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分开众人,走上前道:“老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吴敬梓《儒林外史》)师:因为这两根手指,严监生先生荣登中国著名吝音鬼形象之首。刘继卣先生不愧是大画家,一下子就抓住了这一点。同学们平时总觉得没什么东西可写,其实只要用心,“一个细节就是一场戏”。著名作家池莉说过:“我偏爱生活细节,我觉得人类发展了这么多年,大的故事怎么也逃不出兴衰存亡、生老病死,只有细节是崭新的。不同时空、不同的人群,拥有绝对不同的细节。”

二、学习知识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的作文课,就是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先来学习一下什么是细节。

(屏显。)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句话等,将生动细致的描绘(特写镜头)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师:细节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读起来!

(屏显。)

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的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

师:细节很重要,我们该怎么做呢?请捕捉这段话的细节。

(师边强调边板书。)

师:细节重在“细”,注重的是具有特点的“细枝末节”。因此我们要从小处着眼用心观察(发现);从细处入手捕捉特点(深入);从精处塑造丰满形象(选择)。

(师板书“小——发现;细——深入;精——选择”。)

三、说说细节

师:请同学们读第一小段,回答问题。

(屏显《阿长与<山海经>》片段:“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叫她呢,也不闻。”)师:这段文字的核心词是什么?

生:“讨厌”。

师:非常好!鲁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讨厌”的呢?

生:一是说话,二是告状,三是睡觉的形象。

师:“睡觉的形象”这个词不太好,可以叫——

生:睡相。

师:如果让我们写讨厌一个人,大家是不是经常这样写:“我讨厌她,她的说话令人厌恶;她还因为小事时常向我母亲告状;她睡相很不好。”

生(齐):是!

师:鲁迅先生怎么一下子就让你记住了阿长的特点?

生:描写说话的时候,抓住声音“切切察察”,特别是晃动手指和指人的动作。

(生边说边做,引得其他学生大笑。)

生:给母亲告状的都是一些小得没法再小的事情,如不许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等。

生(着急):那“大”字的睡相,特别是将“我”挤到角落……

师:用心观察,要从小处捕捉人物某些具有标志性的特点。

(师板书“标志性特点”。)

师:说一个你讨厌或喜欢的人的一两个细节,注意捕捉某一特点。

生:我的同桌爱用手指抠鼻孔,然后把干鼻涕在手里揉,最后团成个蛋,用拇指和中指“嘎”一下射向目标。

(其他同学大笑。)

生:我的同桌做数学题,一碰到难题就啃铅笔头,经常削开的一头都没有啃的那头用得快。有时做题太投入了,碰巧手里没拿着铅笔,伸手抓支笔就咬。有次,抓了钢笔咬,弄了一嘴蓝色。

…………

师:你看!同学们说得多好啊!为什么在同学们的作文中却发现不了这样精彩的细节描写呢?还有不少同学抱怨作文写不长。如果我们有这样精彩的细节,何惧作文!写作文如烹小鲜。

四、片段仿写

师:请同学们再欣赏一个小段并思考。

(屏显胡适《我的母亲》中的“每个嫂子一生气……”。)

师:本段描写的核心词是什么?

生(齐):哭。

师:她的哭有什么特点?

生:她是在嫂子生气的时候哭,也是忍无可忍的时候;她哭的声音从低到高;她哭的内容是自己命苦,哭自己去世的丈夫。

师:总结得好!胡适先生写母亲的哭是从哭的时机、声音和内容三个角度写的。我的问题是:她为什么要这样哭?

生:她是后母,据说胡适的母亲比她的大儿子还要小。

生:她是无奈,对于两位嫂子说不得、打不得、骂不得,只能用这种最软弱的方式对抗。这表现了母亲坚韧的性格特点。

师:精选细节,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师板书“适合人物特点”。)

师:下面我们做个小练习。

(屏显。)

写一写:他(她)哭了,

生:她哭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死死地咬着嘴唇,仰着脸,不让泪水滴落下来。

师:忍住不哭!

生:她哭了,眼泪顺着眼角悄悄地滑过胖嘟嘟的圆脸,小声地抽泣着。当听到楼道里响起脚步声的时候,狠狠地抹去泪水,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师:怕见人的哭,必有隐情。

生:她哭了,泪水顺着脸颊滴落在那张病危通知单上,极力地压抑着抽泣的声音……一抬头看看楼道的顶灯。猛地擦干泪水,清了清嗓子,面带微笑地走进了病房。

师:这种场景我们很熟悉,时常出现在某些影视剧中。

生:她哭了,她把头扭向窗外,默默地流着眼泪,还不时用白嫩的小手抹几下。“别哭了,好吗?”我从背后拍了她一下,她猛地转过身,把头砸在我的肩上,大声地哭泣,泪水把我的肩头打湿了一大片。

师:可见到亲人啦!

五、细节提升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我们再欣赏一个片段。

(屏显。)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档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师:这段描写写的是托尔斯泰的什么?

生:目光。

师:有什么特点?

生:犀利。

师:茨威格是怎样表现犀利的?

生:运用比喻。像一把锃亮的钢刀,明亮而锋利;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锐利而耀眼。

生:在用词上,运用了颇具震撼力的动词,如刺、击、控制、忍受、探寻、抵挡不住、穿透、切开等词,突出了犀利的特点。

师:用词准确,运用适当的修辞润色。

(师板书“准确润色”。)

师:下面我们做个小练习。

(屏显。)

写一写:他(她、它)瞅着我,__

生:它瞅着我,水汪汪的眼睛里全是我的影子,就像整个世界都是我。婶婶硬拖着它走,它扭着头盯着我,那目光里满是乞求,吱吱地叫着。我飞快地解开它脖子上的绳子,它一下子扑到我的怀里,湿热的舌头舔着我的脸……

师:与小动物的分别,善于捕捉特点,巧妙地运用拟人方法。这段描写很动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