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研究及其方法回顾
《飘》中女性主义研究概况综述
《飘》中女性主义研究概况综述《飘》中女性主义研究概况综述《飘》是1936年由玛格丽特·米切尔所写的一部关于南北战争的小说,这部作品不仅以其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和丰富的情感深度而闻名,更因其在女性主义方面的探讨而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概括和梳理近年来关于《飘》中女性主义的研究概况。
一、背景介绍《飘》以南北战争为背景,描述了战争对一个佐治亚家庭的影响,尤其是对斯嘉丽·奥哈拉这个角色的塑造。
斯嘉丽·奥哈拉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角色,她既是一个受到社会期待和传统束缚的女性,又是一个勇敢追求自己感情和生活的女性。
二、发展历程自《飘》问世以来,学者们便开始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解读。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斯嘉丽·奥哈拉与其他女性角色的关系,以及她们在男权社会中的地位。
随着女性主义理论的不断发展,后来的研究更加深入,开始探讨斯嘉丽·奥哈拉如何通过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来反抗男权社会的压迫。
三、研究领域和方法在研究领域方面,主要包括文本分析、比较研究、历史研究和跨文化研究等。
其中,文本分析是研究《飘》中女性主义的主要方法,通过对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象征意义的解读,来揭示其中所蕴含的女性主义思想。
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则侧重于将《飘》放在更广泛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中加以考察,以揭示其女性主义思想在当时社会中的独特性和普适性。
跨文化研究则注重探讨《飘》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接受和理解,以揭示其女性主义思想的跨文化共性和差异。
四、重要成果和趋势近年来关于《飘》中女性主义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
首先,通过对小说中女性角色的深入分析,学者们揭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所面临的种种压迫和限制,以及她们在追求自由和平等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其次,学者们还探讨了斯嘉丽·奥哈拉等女性角色如何通过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来反抗男权社会的压迫,从而展现了女性主义的自我主张和主体意识。
此外,还有学者研究了小说中的跨文化女性主义思想,探讨了《飘》在全球范围内的女性主义影响和价值。
研究综述:身体·性
研究综述:身体·性黄盈盈本文将从身体、性、身体与性的关系这三大领域着手对已有的研究文献、理论探讨进行回顾。
但考虑到这些文献基本上都来自欧美的相关研究,针对中国女性的相关研究非常之少,我把中外学者对于中国人的身体观,中国女性的身体、性、身体与性关系的研究文献归为一节单独介绍。
本文的文献回顾侧重人类学与社会学的相关研究,重在梳理这些研究所体现的方法论与理论流派,以及这些研究对于我的启发意义(或赞同、或质疑);而不侧重具体细节的详细评述。
第一节“身体”研究[2]在2004年1月的《社会学研究》上有一篇关于“身体”的对话录。
冯珠娣(Judith Farquhar)在里面提到:中国是没有“身体”的。
“在中国不可以像笛卡尔那样把身体看作与精神完全分开的那种纯粹的身体。
这样的思想来源于对中医的研究与理解,身体是动态的结果,是气化的结果”,“在中国是缺少‘柏拉图’式的哲学传统背景的。
中国面临的问题是,西方哲学背景下的问题放到中国环境下是个什么样的问题?”(冯珠娣,2004:108-109)但比较遗憾的是,这些话并没有引起更多的讨论。
而本文在很大程度上想对这种说法进行回应与探讨。
其实,中国不是没有身体,中国也不是没有与身体有关的哲学思想。
但是正如冯所说,中国语境与西方语境是不一样的,中国语境中的身体与西方语境中的身体概念也是不一样的。
中国不但存在有关身体的哲学传统背景,也存在对于这些哲学思想中蕴含的身体观的人文研究(周与沉,2005;黄俊杰,2002),但没有像西方哲学界与社科界分析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那样,把“身体”作为一个问题摆出来,也没有形成一定的研究框架与文本供我们去探讨与批判。
对于日常生活中的身体观的社会学或人类学的探讨则更是少见。
可以说,在中国的社科界,还没有形成身体研究的学术语境。
因此,问题实际上是:散见于中国哲学史中的身体思想构成了怎样的一个理论语境?在现时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理解的身体是个什么概念?中国传统语境中的身体观以及西方语境中的身体观有没有、在多大程度上有差异?这两者又是如何介入了中国现时情境中的民间身体观的构建?本文不是西方哲学意义上的身体史,也不打算在西方的学术框架中讨论中国哲学中的身体观。
女性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与特点
女性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与特点叶文振*提要:本文在综述国内学者对女性学研究方法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回顾和评价女性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及其学科意义,揭示女性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女性学研究方法学科建设女性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是女性学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但从女性学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女性学研究方法明显地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
除了韩贺南、张建[1] 和刘霓[2]在她们编著的女性学教科书中开设专章叙述研究方法以外,其余的一般不涉及或者很少涉及女性学的研究方法[3]。
其实,如果把现有的女性学教科书中例举的研究方法一一清点一下,好像比较少是我们女性学自己独创的,许多都是其他学科的泊来品。
这种对其他学科研究方法上的依赖不仅淡化了女性学作为一个学科的独立性,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本学科的发展后劲[4],因此,女性学在研究方法方面的学科成熟和发展还任重而道远。
本文首先简单综述国内学者对女性学研究方法的研究成果,接着梳理女性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最后总结女性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希望能对我国女性学研究方法的加快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女性学研究方法的成果综述我们的综述首先从北京大学魏国英教授主编的“新时期以来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女性学原理性教材”的《女性学概论》开始。
在书中,魏教授是以一节的容量来叙述女性学研究方法的。
她首先指出,既然女性学是社会科学,“它的最直接的指导思想即方法论原则就应该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
按照唯物史观的思维模式来分析女性,就是“从女性与社会的联系和制约中,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中,寻求关于女性的一切问题的答案。
” 或者说,“考察女性特征的变动、女性存在形态的演变、女性价值的进步与发展,都要从分析当时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及经济关系入手。
这是唯一正确的方法”[5]。
否则,“脱离一定的历史范围,忽略或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很难得到准确的认识”[6]。
女性单身现象研究回顾与展望
Bre对 3 u dy r 岁未婚无孩 单身女性 的访 谈发 现 ,/ 23的人 在 十 几 岁 时 倾 向结 婚 的 年 龄 约 为 2 5 表 1 A指主流婚姻模式 , 中 即个体有结婚意愿 并 但 0岁 且结 了婚 , 妻 共 同居 住 生 活 在 一 起 。B指 试 婚 , 岁 , 把单 身 视 为 一 种 暂 时 的 阶 段 ; 到 了 3 夫 就转变 了对婚姻 的期待 , 虽仍可能结婚 , 但已比 即个体有结婚意愿 , 也处于异性 同居状态 , 但尚未 时,
会的重要结构之一 , 受到了学界的高度关注。概观 在婚姻状态或没有处于一种具有与婚姻相似的经 既有研究 , 其主要以单身女性为研究对象 , 门研 济及社会情境关系中的女性”如一个以 “ 专 , 恋人” 方
究 单 身男 性 的相 对较 少 。究其 原 因 , 或许 在 于 : 其 式和其 他女性 或 男性 生 活在 一 起 的女性 就 不 是单
此 , 文 主要 回顾 国外及 中 国台湾学 者对女 性单身 定义。具体而言, 本 在结婚意愿方面, 研究者多认为,
现象的研究 , 并结合 中国内地研究现状 , 探讨其后 不管有无结婚意愿 , 个体只要符合特定条件 , 便可 续研究 应着 重注 意的方 面 。 视 为单 身 , 在其 他 方 面 , 存 在较 多分 歧 。以年 但 则
2010 年 2月 第 1期
中 华 女 子 学 院 学 报
J our l o na f Chi o e S Uni r iy na W m n’ ve s t
Fe 2 0 b. 0l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研究综述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研究综述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研究是近年来文学研究的重要分支,旨在探讨女性作家在当代社会中的文学创作和文化地位。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对当代女性文学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不足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的女性文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
作为文学研究的新兴领域,女性文学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国文学的理解,也为全球女性文学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本文将介绍当代女性文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不足,并探讨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启示。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伤痕文学、到80年代的女性文学高潮、再到90年代的多元化发展,女性作家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当代女性文学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对传统男权文化的挑战;注重内心世界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多样化的创作风格和题材广泛。
当代女性文学的主题主要包括性别认同、女性形象、家庭和社会地位等。
女性作家通过独特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出女性的独立、坚强和勇敢。
很多女性作品还表现出对传统美德和家庭观念的反思,以及对两性关系的深入探讨。
当代女性文学中蕴含着强烈的女性主义思想和女性文化,表现为对性别歧视、家庭暴力、生殖权利等问题的。
女性作家在作品中通过呈现女性的生活经验和内心世界,传达出对社会不公的抗议和追求平等的精神。
很多作品还表现出对传统父权文化的批判和对母系文化的怀念与重构。
当代女性文学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于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促进性别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女性文学作品为受众提供了不同于男性作家的审美体验,丰富了文学的多样性;女性文学传达出的女性形象和价值观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推动社会的性别平等进程;女性文学为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视角,为全球女性主义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通过对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回顾和当代发展
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回顾和当代发展
倪志娟
【期刊名称】《江西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5(000)006
【摘要】女性主义理论可以大致地分为几个派别: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激进的女性主义和后现代女性主义.从 19世纪中叶至今,女性主义作为一种妇女有意识地研究自身、解放自身的思潮,逐渐发展成为一场遍及全球的运动,对全球妇女的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精神立场,已灌注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历史等领域的研究之中,丰富了人类的精神文化.
【总页数】7页(P135-141)
【作者】倪志娟
【作者单位】孝感学院政法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440
【相关文献】
1.性别与哲学——女性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 [J], 戴雪红
2.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凌力历史小说创作——兼谈当前女性主义历史小说的写作 [J], 吴秀明;戴燕
3.西方女同性恋主义的历史回顾与当代发展 [J], 陈静梅
4.中国零售学术研究学习吸收期的历史回顾(1978—2000年)——中国零售学术研
究40年发展历史回顾之一 [J], 李飞
5.中国零售学术研究理论创新期的r历史回顾(2001-2017年)---中国零售学术研究40年发展历史回顾之二 [J], 李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回顾与展望:关于女性单身现象研究的思考
回顾 与 展 望 :一———] 卜 _
I 关于女性单身现象研究的思考 l
口 刘 莫 鲜
摘 要 :本文 以女性单 身现象为主题 ,着重回顾 了国外及 台湾学界 在单身女性的界定 ,女 性单 身的原 因,社会对单身女性的态度 ,及单 身女 性的单身经验等 方面的研究成
果 。在 此基础上 ,针对 中国大陆研 究存在的不足 ,探讨 了其后续研究应着重注意
以上八种 婚姻状 况 中的 C 、D ( 含待婚 ) 不 、G、
意 的方面 。
为更 好探讨单 身概 念 ,笔者 着眼 于 “ 现在 时”状态 ,
一
、
何为单身女性 ?
将结婚 意愿 、同居 ( 包括 同性)及婚姻状 态进行交互
分类 ,共得 出个体可能所处 的八种婚姻状况 : 总体 而言 ,学界 对单 身女 性 的定义 可归 为狭 义
和广义两 种类型 。So 对 单身 女性 的界定 属狭 义之 tk l 典 型 ,其 认为单 身女 性是 指 “ 那些 从未 结过 婚 ,年
c 被 迫婚 内分 居 。个 体 有 结婚 意 愿 且 结 了婚 , .
但 因某种原因而分居 。
性进行 了界定 ,认 为单 身女 性是 指 “ 所有 不在 婚姻
状态或 没有处 于一 种具 有 与婚姻 相似 的经 济及 社会 情境关系中的女性 ” ,如一个 以 “ 恋人 ”方式和其他
D 被 迫单身 、主动暂 时单 身或 待婚 。个 体有结 .
更为 突 出;其 二 ,相对 于男 性单 身 ,人们 更倾 向于
将 女性单 身视 为是对 传统 性别 规 范和男 权制 度 的挑 战 ,认 为其更 具独 特意 义 。为此 ,本 文主要 回顾 了
女性主义论文的研究方案
女性主义论文的研究方案1. 引言女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理论和政治运动,致力于探索和争取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主义已经经历了多个阶段和发展,涵盖了广泛的议题,包括但不限于家庭、劳动、教育、政治、文化和社会认同等。
为了深入研究和理解女性主义的核心原理和实践应用,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女性主义论文的研究方案。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女性主义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探讨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核心原理、相关理论和实践应用。
通过对女性主义各个方面的研究,旨在推动性别平等的社会变革,促进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实现。
3.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3.1 文献综述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包括学术论文、书籍、报告和研究项目等,可以了解女性主义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理论和实践应用。
文献综述将提供对当前女性主义研究的总体了解,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基础知识。
3.2 调查问卷通过设计和分发调查问卷,可以获取广泛的意见和观点,了解公众对于女性主义的认知和态度。
调查问卷将采用随机抽样和目标群体抽样的方法,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揭示社会对女性主义的态度和看法,并为女性主义的宣传和推广提供支持和借鉴。
3.3 访谈和观察通过与女性主义倡导者、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访谈,可以深入了解女性主义的实践应用和影响力,以及他们在推动性别平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观察女性主义组织、活动和倡导行动,可以获取第一手资料和实地经验,进一步加深对女性主义的理解和分析。
4.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4.1 女性主义的定义和核心原理通过对女性主义的定义和核心原理的研究,可以了解女性主义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包括但不限于性别平等、女性权益、男性特权、父权制度、种族和阶级的交叉影响等议题。
4.2 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通过对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的研究,可以了解女性主义从兴起到发展成为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和社会运动的过程。
近三十年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回顾与思考
基金项 目:甘肃省社科规划项 目 “ 女性文学视域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解放的路径与困境”阶段性成果
5 8
为 国 内女 性 主义 研 究 的 主要 资 源 。在 此基 础 之 上 , 世 纪 之 交 的译 介 视 野 更 开 阔 ,也 更 具 有 现 实 针 对 性 。 19 年 西 方 女 性 主义 历 史 上 的经 典 之 作凯 特 ・ 99
当下女性文学研究 中存在 的问题和误 区进行 思考 ,以期对女 性文 学研 究提供某些可供借鉴 的资料 。
关键词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 ;近 三十年研 究现状 ;回顾 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 :10 6 2 7.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 3 1 (0 2 10 5 — 8 6 1 15 2 1 )0 — 0 8 0
与发展的社会 空间。但始于此阶段止于 2 世纪 7 O 0 年 代末 的女 性 文学研 究 ,相对 而 言性 别意 识 比较贫
弱 ,研 究 者较 少 采 用 女 性 主 义 文 学 批 评 视 野 。 因 此 ,我 们认 为 真正 意义 上 的 中国女性 文学 研究 的 崛
论 的是关注英美 女性 文学 的学 者朱虹 ,她在 18 91 年和 18 年相继 出版 了 《 国女作家作品选 》和 93 美 《 国女作家短篇小说选》 美 ,对美 国女性主义作品进 行 了翻译 ,并 在该 书 的 “ 言 ” 中 ,对 西方早 期 女 序
不断开拓和发展的新 阶段。本文 以2 世纪 8 年代 O 0 以来 的研 究 成果 作为 考量 的范 畴 ,通过 五个 层 面梳
理 了近 三十 年 中 国女 性 文学研 究 的发 展脉 络 ,描述
出中 国女性 文学 研究 的基 本 面貌 ,分 析述 评其 重要
近20年中国妇女参政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近 2 中国妇 女参 政研 究 的回顾 与展望 O年
高 莉娟
( 西 省 委 党 校 政 治 学 教 研 部 , 昌 3 00 ) 江 南 30 3
摘
要: 本文 力图以马克思主义妇女现为指导 , 将近 2 0年来 关于妇 女参 政的研 究进 行 阶段考 察 , 并展 望未来妇女 参政研 究 的趋 势。
一
、
回顾
根 据 我 国开 展妇 女 参政 研 究 的 内容 、 特点 及 方 式等 大 致 可将 其 发展 分 为 兴起 期 、 高峰 期 和延 续期 。后 两 个 时期 大 约 以 19 9 5年 9月 的第 四次世 界 妇女 大 会 为界 。 ( 兴起 期 (0年 代 初到 19 一) 8 9 3年 前 ) 这 一 时期 研 究 内容 主要 有 以下 几方 面 : . 女参 政 的 内容 与实 1妇 质 ; . 女 参 政要 不要 规 定 比例 ; . 2妇 3 女干 部 从政 过 程 中 的优 势 及存 在 的 问题 ; . 4 女干 部成 长 的特殊 规 律 ; . 5 如
同 时 希 望 为 当前 研 究 提 出 一 点粗 浅 的 建 议 。 关键词 : 女参政研究 ; 妇 回顾 ; 望 展
女性学研究与性别的关联
女性学研究与性别的关联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女性学研究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逐渐崭露头角。
它致力于探究性别与社会文化的联系,揭示性别不平等现象,并探讨女性的身份、权力和经验。
女性学研究与性别紧密相连,通过对性别差异的深入研究,有效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性别平等的实现。
一、女性学研究的定义和背景女性学研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的女权主义运动。
女性学研究的目标是揭示和批判性别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为改变和使性别关系平等做出贡献。
它不仅关注女性,也关注其他性别群体的问题,通常和其他学科如社会学、人类学以及文化研究等交叉,形成了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二、女性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女性学研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帮助我们认识到性别不平等的存在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另一方面,它推动了性别平等的实现。
首先,女性学研究揭示了性别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
通过分析性别差异,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面临的不平等待遇,例如工资差距、职业发展机会不均等。
此外,女性学研究还揭示了对女性的性别角色定型和暴力对女性的影响,进一步强调了性别不平等的问题。
其次,女性学研究推动了性别平等的实现。
通过深入研究性别问题,女性学研究为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例如,女性学研究对性别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和实践经验,促进了性别意识的普及和性别平等的教育。
此外,女性学研究还为女性权益的争取提供了理论和政治基础,推动了性别平等的进程。
三、女性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女性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性别关系、社会化过程、权力结构、身份认同等方面。
研究者通常使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如文献综述、访谈、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等,以全面深入地分析和理解性别的相关问题。
女性学研究关注的问题包括:女性主义的发展和演变、性别在家庭、职场和社会中的作用、女性的权力和参与度、性别暴力与性骚扰问题、性别和健康、性别和文化等。
女性成长研究报告范文
女性成长研究报告范文引言女性成长是一个复杂而且多样化的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女性成长的研究,探讨不同因素对女性成长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建议和对策,以促进女性的健康成长。
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
首先,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定性访谈,以了解女性在不同阶段的成长经历和感受。
然后,我们收集了大量的定量数据,包括问卷调查和统计数据,以量化不同因素对女性成长的影响。
结果社会背景对女性成长的影响社会背景是女性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女性在教育、职业发展和社交圈子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社会背景较好的女性往往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职业机会,有更广阔的社交网络,从而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获得成功和满足感。
家庭因素对女性成长的影响家庭因素对女性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支持和鼓励女性发展的家庭环境可以帮助女性建立自信心、积极态度和健康的身心状态。
相反,一个缺乏支持和限制女性发展的家庭环境可能导致女性的自我负面评价、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学校教育对女性成长的影响学校教育是女性成长的重要环节之一。
研究发现,女性在学校教育中面临着来自同龄人和社会的压力和歧视。
然而,一些积极的学校教育措施,如性别平等教育和鼓励女性参与科学和技术领域等,可以帮助女性克服这些困难,实现自己的潜力。
媒体对女性成长的影响媒体在现代社会中对女性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力。
研究表明,媒体的形象和信息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积极的媒体形象和信息可以鼓励女性培养健康的身体形象和积极的人际关系。
另一方面,消极的媒体形象和信息可能导致女性的自尊心下降和身体形象失调等问题。
讨论女性成长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社会背景、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和媒体都对女性的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促进女性的健康成长,我们提出以下一些建议和对策:1.加强性别平等教育:学校应该加强性别平等教育,鼓励女性参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领域,减少性别歧视和压力。
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初探
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初探前言女性主义是一种社会政治运动,旨在推动性别平等和女性权利。
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是女性主义理论的一部分,关注媒介如何影响性别角色和权力关系,以及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观念和价值观。
本文旨在初步探索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的发展历程、主要观点以及研究方法。
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发展历程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女性主义运动兴起,开始质疑传统媒体对女性角色的描绘和对女性权利的反映。
这个时期,研究者关注女性如何在媒体中被描绘,并试图揭示这种描绘背后的价值观和偏见。
到了70年代,女性主义媒介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自我反思和自我发现的过程,在研究中包括个人经验和生活体验,以及分析和批判重要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影响。
80年代是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最活跃的时期,研究者开始进一步关注媒介反映和塑造的女性形象和女性价值观,并重点分析了成见、刻板印象、性别歧视以及暴力等问题。
随着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女性主义媒介研究也日益深入和多元化。
2010年代是多元化的年代,研究者不仅关注女性,同时也关注包括LGBTQ群体、残疾人群体、移民和少数民族在内的少数群体的呼声。
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的主要观点重视女性议题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力图描绘女性在媒体中的形象和地位,关注女性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问题。
研究者认为,媒体不仅是对现实的反映,同时也是对我们认识现实的引导。
因此,媒介对女性形象的描绘和对女性角色的塑造会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批判现有问题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对传统媒体的性别歧视现象进行批判,认为这些现象对女性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例如,在电视广告中,往往使用男性为主角来推销某些产品,或者使用女性的身体作为卖点。
这种性别歧视的行为不仅反映了社会仍然存在的性别差异,同时也影响了女性自我认同的建构和认知。
加强女性意识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关注女性如何感受并反思媒体对自己的影响。
女性主义研究者认为,女性需要加强媒介素养,提高防范性别歧视的能力,并扩大对女性主义思想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增强女性的权利意识和自尊心。
女性健康的研究现状及指导思路
女性健康的研究现状及指导思路女性健康是一个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从生理、心理到社会角色的层面都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女性健康的观念、认识和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本文将探讨当前女性健康的研究现状及指导思路。
一、女性健康的研究现状1.生理问题生理问题是女性健康研究的重点之一,主要涉及到月经、孕产、更年期等生命各阶段的问题。
例如,月经不调、痛经、月经过多或过少等问题,会对女性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影响;孕期饮食、运动、早期产检等问题也是现代女性所关注的重点内容;更年期问题也由于人们的关注而逐渐得到深入研究。
2.心理问题女性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
女性更易受到社会压力和家庭责任的影响,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例如,抑郁症、焦虑症、压力症等问题在女性群体中更加普遍。
3.社会问题女性在社会上面临的问题也是女性健康研究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例如,对女性的歧视、性别暴力、工作压力、家庭矛盾等问题都会对女性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二、女性健康的指导思路1.关注生理周期关注和了解女性的生理周期是女性健康的重要保障。
女性需知道自己的月经周期、孕期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更年期的治疗方法和保健知识等。
2.提高健康素养女性需要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这包括保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
如保持健康的饮食和锻炼习惯,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以及注重个人和家庭关系的维护等。
3.推进社会改革社会改革是发挥最终作用的一个方面,改善女性健康需要从社会角度和家庭角度同时进行。
如重视女性的教育、促进更多女性参与社会和经济建设、保障女性的权利和福利等。
4.加强政策和法律的保障政策和法律的保障是女性健康保护的基本保障。
应加强对女性权益的保障,强化对性别歧视的制止和打击,减轻妇女家庭负担和促进妇女就业等。
总之,女性健康研究现状及指导思路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
从个体到社会,女性健康依赖众多因素的协调和运作,只有从多个角度上全面关注和确保女性健康,才能最终保障女性的全面健康和幸福。
女性学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女性学研究的方法与途径近年来,女性学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通过对女性的经历、权益和社会地位进行深入剖析,女性研究探索了性别不平等的根源,并为推动性别平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女性学研究的方法与途径,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对女性话题的理解和关注。
一、历史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是女性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对女性在历史时期的生活经历、社会地位和权利限制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女性的处境和挑战。
例如,可以研究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角色扮演,女性在文化传统中的地位等。
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献材料和资料收集,我们可以还原女性的历史面貌,进而推动社会对女性权益的关注和尊重。
二、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女性学研究的常用手段之一。
通过对相关书籍、期刊、论文和研究报告的综合分析,可以了解女性学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
女性研究的文献资料非常丰富,仅以“女性主义文献”为例,其中包括各类经典著作、学术期刊以及独立出版物。
通过深入研读这些文献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女性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研究范围,从而更好地进行女性学研究。
三、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法是女性学研究中的一种实证研究方法。
研究者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直接观察、深入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从而对女性的生活状态、经验和观念进行细致的描绘和分析。
例如,可以对于不同城市女性的职业选择和平等权利的实现程度进行田野调查,以了解不同地区的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待遇。
通过田野调查,可以对女性问题进行更为全面和具体的研究,为制定性别平等政策和推进社会变革提供科学依据。
四、跨学科研究法女性学研究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综合利用了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化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分析和理解性别问题,准确把握女性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比如,可以通过社会学的视角研究女性的社会角色和家庭地位,通过心理学的视角研究女性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女性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
女性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女性健康问题是人类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女性健康问题的认识也日益深入。
一、乳腺癌研究的进展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女性最担忧的健康问题之一。
近年来,乳腺癌的研究日益深入,科学家不断探索其病因和治疗方法。
研究表明,乳腺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遗传、饮食、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
基因突变是造成乳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这种突变往往是随着生活习惯、环境等因素的改变而发生的。
治疗方面,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等。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新型治疗方法也被引入临床试验,使得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子宫肌瘤研究的进展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也是影响女性生育能力的主要因素。
目前,子宫肌瘤的研究重点在于其发病机制和新型治疗方法。
研究表明,子宫肌瘤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年龄、荷尔蒙水平、生殖史等。
近年来,微生物和免疫系统对子宫肌瘤的影响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科学家们希望能够从这些新的角度研究子宫肌瘤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治疗方面,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也越来越满意。
三、更年期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更年期是女性生命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女性会经历一系列荷尔蒙变化,从而产生各种健康问题。
近年来,更年期健康问题的研究日益深入。
研究表明,更年期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包括骨密度下降、心血管疾病、阴道干燥、尿失禁等。
同时,更年期也会对女性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抑郁症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治疗方面,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激素替代疗法和非激素替代疗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创新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如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
总之,女性健康问题虽然复杂多样,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有信心应对这些健康问题,并为女性健康保驾护航。
女性主义研究方法
女性主义对实验研究的批判
•第一,实验设计背后的理念是实证主义,任何事物都有一个 因果关系在后面,这依然是19世纪“理性”学术的延续。 •第二,实验往往脱离了被研究者的背景,而那个背景也 许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时候背景决定了结论。
•第三,主持实验者往往认为通过试验获得了一个“真 理”,但是并不考虑这个“真理”如何形成。
后实证主义
对实证主义的修正,他们 仍然坚持研究对象具有客 观实在性,但不再认为现 实是完全可知的,而是认 为现实只能被不完整地认 知和了解,因此,知识总 是猜测性的,绝对真理远 不可及;研究所得到的证 据也是永远不可能是完备 的,并有可能是错误的。
CONTENTS
批判理论
认为现实是客观存在的, 但它是在时间绵延的过程 中被塑造出来的,是由社 会、文化、政治、经济、 种族、性别等一系列因素 经过结晶化沉积而形成的 一系列结构,这个结构被 认为是真实存在的,但是 这种结构并非是一成不变 的,也并非是必然的。
首先,质性研究的工作被认为是非科学的,或只是探索性质的,或完 全是个人行为。
其次,质性研究的样本往往比较小,只聚焦于某一地区,定量研究者质 疑其样本的代表性,认为这样的研究产生的“知识”完全是个别的、地 方性的,不足以代表普遍的情况,也不能得出确定的规律,因而没有学 术的意义和价值。
再次,因为女性主义者警察希望能消解研究者和被研究 者之间的界限,而这种越界行为被认为会引起偏差,所 以,定量研究者常常抨击质性研究中充满偏见。
其次,女性主义者对 原先数据的二次分析 能挑战先前的解释
二、质性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不是 指单一的一种方法,质性研 究是多种方法的集合,涉及 一种针对所研究题材开展的 解释性的自然主义研究方法。 这意味着质性研究者们在自 然环境下做研究,试图了解 或解释人们赋予现象的意义。
文献中的性别与女性史研究
文献中的性别与女性史研究近年来,性别研究成为了文献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以前被忽视的女性历史逐渐受到重视,研究人员开始将性别视为一个关键的分析维度,通过分析文献中的性别观念和女性史的相关文献资料,揭示女性在历史进程中的角色与地位。
本文将探讨文献中性别与女性史研究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研究方法。
一、性别与文献研究1.1 性别研究的发展性别研究是一门涉及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文学研究等多领域的跨学科研究,旨在探究性别与社会关系、权力结构和文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的兴起源于二十世纪女权主义的兴起,在传统的历史研究中,女性的作用经常被忽视,性别视角往往被忽略。
而性别研究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女性在历史过程中的经验、权力和正当性,重塑了历史的叙述框架,为文献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1.2 文献中的性别观念在过去的文献研究中,对性别观念的研究往往被忽视,甚至有意无视。
然而,对性别观念的深入分析不仅可以揭示作者对性别的认知和偏见,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环境。
例如,在某些历史时期,男性被认为是公共领域的代表,而女性则被限制在私人领域,这一观念在文献中得到了体现和延续。
二、女性史研究方法2.1 档案和文献资料的搜集女性史研究的第一步是搜集和整理相关的档案和文献资料。
这些资料可以是个人日记、信件、法律文件、文学作品等,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女性的生活方式、社会地位以及与性别相关的种种规范和限制。
2.2 性别视角的历史叙述在女性史的研究中,性别视角的历史叙述是至关重要的。
性别视角的历史叙述,意味着我们不能仅仅将女性作为历史进程中的“被动”角色,而是要从她们自身的视角来理解和解释历史事件。
通过性别视角的历史叙述,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女性在历史中的经验、权力和抵抗。
2.3 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应用女性史研究需要运用跨学科的方法和理论框架,以解决复杂的研究问题。
比如,可以借鉴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结合历史文献资料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研究及其方法回顾丁苏红济南大学法学院社会保障系摘要: 女性研究在西方有着久远的历史,西方的女性研究中,妇女争取平权的斗争,构成了最初的女性研究与教学的目标。
中国的女性学研究则源于20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各个学科的学术活动和相关部门的探索性实践逐渐形成了一股妇女研究热潮。
本文通过回顾女性研究源起及其发展的历程,围绕女性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的特点,对于女性研究各个发展阶段的优势和劣势做了简要综述。
关键词: 女性研究女性学女性学研究方法Women's Studies and MethodsDing SuhongAbstract: Women's Studies enjoy a long history in the West. Women's struggle for equal rights is the initial objective of research and teaching. Studies of women in China are from the 20th century in the late 80's. The practice of exploring women's problem from various academic disciplines and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has been a boom. This article by reviewing the origins of women's studies and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focus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bjects of women's studies,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results , doing a brief overview for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 of all stages of its developments.Key words: In order to study women Women's Studies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Women's Studies一、女性研究的由来:女性研究与女性主义在西方,女性研究和女性学是同一个词,即women’s studies。
在中文当中,还有妇女研究和妇女学等表述。
而在西方学术界,在相当一个范围内,女性主义(Feminism)几乎成为女性研究的同义词。
1这缘于女性研究在西方有着久远的历史。
西方的女性研究起源于学术界之外的政治运动,妇女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构成了最初的女性研究与教学的目标。
从一开始,西方国家的女性研究就被贴上了妇女解放运动的政治标签。
女性研究的目标反映了明确的政治取向,女性研究者的身份也更多地体现为一个政治鼓动者。
政治与学术的联系,是女性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建构的重要基础,所以西方的女性研究者B.马多克一琼斯和J.科茨在她们撰写的《女性研究入门》中,索性将女性研究定义为“关于妇女” (about women)的研究和“为了妇女”(for women)的研究。
2“从世界范围看,妇女研究及其学科化趋势最早出现在西方,正相当于妇女解放运动最早在欧美社会发端,妇女运动催生并推动了妇女研究。
”3早在18世纪,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对人的权利、自由的认识和讨论,女权(WOMENISM)思想也在孕育和发展;而女性研究的大规模出现,更直接的动力来自于妇女运动的浪潮。
最初,作为对妇女运动的响应,参与运动的知识女性开始探索妇女所面对的剥削与压迫的深层社会原因和政治原因,女性研究也试图为妇女运动中提出的见解和主张提供理论依据。
随着研究的深入,女性研究者发现:在传统的知识体系中,女性的存在和感受要么被忽略,要么被扭曲,她们无法认同由男性代言的关于人类问题的思考,更无法认同男性价值标准与经验被作为人类生活的全部来表现。
女性研究者意识到,她们的认识不可能从自己所无法认同的传统知识体系中获得,她们的研究也无法放入现成的研究模式中,她们无法让女性研究寄生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她们要做的工作不是在旧的系统中增加和补充一些妇女问题的内容,她们不能接受现成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评判。
传统的知识体系默认这样的观点:所有学科的知识是客观的,没有性别的。
而女性研究试图揭示这种所谓客观的知识,实际上是将男性价值标准和经验作为人类价值标准和经验来展现,因此女性研究者需要对过往的女性存在的历史进行重写,对原有的知识体系重新审视、重新阐释。
女性研参《女性学教程》,周主,事出版社,2005年9月,第3页。
1见乐诗编时2见乐诗编时参《女性学教程》,周主,事出版社,2005年9月。
第17页。
3 李小江:《妇女研究的缘起、发展及现状——兼谈妇女学学科建设问题》,《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12月,第128-129页。
究具有改变所有既有知识的潜能,她们不遵循规定的路线前行,而以妇女的观点、经验、需求和兴趣,赋予了传统学科完全不同的意义;她们颠覆旧的传统,建构新的框架。
因而,女性研究的内容已经不是原来的学科内容了,而是一种自主的研究,是一门新的独立学科了。
应该说,女性主义是一种观点(perspective),它以女性的主体经验出发,企图改善女性具体的社会处境。
女性主义研究法虽然不是一个特定的研究方法(method),但是对于传统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有许多的反省与批判。
首先它揭露了传统的知识建构,并非是客观中立,而是在特定历史社会情境下父权价值的展现。
女性主义研究也企图颠覆传统男性主导的学术建制区隔,打破隔行如隔山的学术领域界线,而采用跨学科、研究议题导向的研究思考角度。
由于并没有单一的研究方法进行性别研究,女性主义研究法强调使用多种研究法(multi-method),并且扬弃方法的精英主义(methodological elitism),而企图让位于边缘的主体(marginalized group)能够发声。
研究者不再具有绝对的权威,放弃过去研究中的阶层关系,而与研究对象沟通互动、进而形成互为主体的关系。
女性主义研究的目的不是研究女人,而是为女性而研究,企图透过研究与行动来改变女性的社会处境。
研究的目的不是客观知识在象牙里的累积,而是改变。
例如给参与者意识提升与赋权、提出改善女性处境的政策建议等。
就这一点来说,女性主义和女性研究是殊途同归的。
女性研究者不假装是一个客观中立的角色,反而对于自身的社会个人处境进行深刻的反省,分析研究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如何影响了知识的建构。
二、女性研究的发展:作为独立学科的女性研究自从有学者提出了女性研究(或女性学或妇女研究)的概念,就产生了“女性学是不是一门专业或一门学科”的争论。
它包含着三个不同的子话题:其一,女性学有无必要成为一门专业;其二,女性学目前是不是一个专业;其三,女性学可不可以成为一门专业。
从知识发展的角度看,“女性学有无必要成为一门专业”,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问题。
人类现有的所有学科专业都经历着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感性到理性的逐渐积累、增长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科学知识由于人类社会实践的需要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不断综合又不断分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学科边界相对清晰和相对完整的知识大厦。
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学科门类共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一方面,比较完善的基础学科数、理、化、天、地、生和文、哲、史继续开疆扩域;另一方面,各门学科研究对象部分交错重叠、研究方法相互借鉴和相互渗透,衍生出成千上万门交叉学科知识。
中国的女性学应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之需而出生和成长。
20世纪80 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也带来了新的妇女问题。
在就业、婚姻家庭、参政、教育等方面,女性的生存和发展出现了明显障碍,女性面临的问题(又简称为妇女问题)吸引了社会有关部门和大批专家、学者的注意力。
在中国,讨论和分析这些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策略,来自各个学科的学术活动和相关部门的探索性实践逐渐形成了一股妇女研究热潮。
正值此时,现代西方学术思想(包括女性主义)涌入中国,中西方妇女研究开始在中国大地上相遇、碰撞而形成“对流”,女性学开始生长。
90年代中期,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把全球的女性学资源带到中国,新的观念和思想,新的视野和社会机制,多元文化的交汇,推动中国女性学大步前进。
经过20年的努力,女性学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以致我们可以说,在现有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支中,几乎处处可见女性学的论文、著述。
这些成果镶嵌于各个学科研究之中,大大丰富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
与此同时,女性学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解决妇女问题、促进妇女发展、推动性别平等的社会发展的需求。
事实说明,中国女性学研究成果不仅充分显示了女性学存在的必要性,而且为女性学在中国作为一门学科、一门专业而自立于学术之林,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
20世纪末,美国女性学创始人之一马里兰·J·伯克斯(Marilyn J.Boxer)女士,在第11届伯克夏妇女史会议上的发言中曾经讲述了一个小故事:25年前,她代表学校妇女中心大学课程委员提出申请,希望能在学校开设女性学辅修课程,当她准备回答关于女性学课程内容和学生兴趣等方面的提问时,大学课程委员会主席瞪眼盯着她问道:“女性学是门学科吗?”几十年后,情况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1999年,美国已有六百多所大学开设三万多门女性学课程,其中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涉及历史学、文学、文化研究、社会学、人类学、哲学、法学、心理学、人口学、地理学、政治学等领域,但马里兰·J·伯克斯(Marilyn J.Boxer)女士对这句话依然记忆犹新。
显然,女性学或性别学在美国和一些其它国家现在已经成为一门“显学”。
美国女性学走过了一段艰难崎岖的创业道路。
就其曲折和创新而言,这段路程正是中国女性学当下的经历。
1女性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并不是完全和传统无关的。
它尊重科学、客观的原则,接受其中合理的部分作为自己理论资源和实证材料的一部分。
它不在传统学科范畴之外,而是在传统学科中有新的作为。
它不依赖于传统学术模式的评价方法,而从新的角度和研究理念出发,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对学科原有的问题进行阐释和分析,得出与此前不同的结论,并由此形成新的研究重点与方向。
女性学的学科体系是在不断地对旧知识体系的借鉴、批判和颠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