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动机理论与案例分析
学习动机理论与案例分析目录一、学习动机理论概述 (2)1. 学习动机定义与重要性 (3)2. 学习动机的主要类型 (4)3. 学习动机理论的发展历史 (6)二、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7)1. 需要驱动理论 (8)2. 兴趣驱动理论 (8)3. 目标导向理论 (9)4. 自我效能理论 (10)三、案例分析 (11)1. 案例一 (12)(1)背景介绍 (14)(2)案例分析 (15)(3)启示与总结 (16)2. 案例二 (17)(1)背景介绍 (19)(2)案例分析 (20)(3)启示与总结 (21)3. 案例三 (22)(1)背景介绍 (24)(2)案例分析 (25)(3)启示与总结 (27)4. 案例四 (29)(1)背景介绍 (30)(2)案例分析 (31)一、学习动机理论概述学习动机是影响个体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它涉及到个体对学习目标的认知、兴趣、情感以及内在和外在的奖励等因素。
学习动机理论旨在解释和预测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以便教师和教育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
本文档将对学习动机理论进行概述,并通过案例分析来说明不同学习动机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Classical Conditioning Theory)经典条件作用理论认为,学习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如奖励或惩罚)与特定行为之间的联系所决定的。
当一个行为被连续强化时,个体对该行为的动机会增强;相反,当一个行为被连续削弱时,个体对该行为的动机会减弱。
这一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包括设置合理的奖惩制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动机是由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所产生的。
当学生看到其他同学在某个领域表现出色时,他们可能会受到激励,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这一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包括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合作,以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动机源于满足其基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等五个层次。
学习动机理论在工程图学教学中的应用
1 通过实例分析讲述课程学 习 目的 ,培养学生学习动机
学 习动 机 的两个基 本成 分是 学 习需 要 和学 习期待 ,两 者相互 作用 形成学 习的动机 系统 。学 习需要 是 个 体在 学 习活动 中感 到有某 种欠 缺而 力求 获得满 足 的心理 状态 ;学 习期待是 学 习 目标 在个 体头 脑 中的反 映L 。在 工程 图学 教学 中 ,如何 培养学 生 的学 习动机显 得极 为关键 。为此 ,笔者 在学 生第一 次进 行本 课 2 ]
工程 图学是 研究 各类 工程 图 的共 同基 础理 论及 其应用 的学 科 ,它 的最基本 理论 是实 现空 间 中三维 物
体 与平 面上 二 维图形 相互 映射 ,用二 维平 面 图形准 确表示 空 间三维 物体结 构 、形状 的理论 m 。工程 图 学
教 学 涉及 到化 工 、电子 、i动 化 、石油 工程等 非机 类专 业 ,一 般 为 4 ~ 4 h 0 8学 时 。要 在 规 定 的学 时 内达
程 学 习时 ,首先 结合学 生 已经具备 的立体 几何知 识 ,最大 限度 地利 用学生 所熟 悉的各 种空 间形 体 ,如讲 桌 、学 习工 具等 ,论述 用摄 影等 方法 形成 的 图形 虽具 有形 象逼 真 的优 点 ,但 不便 于测 量且 其 内部结 构难 于表 达 出来 ,无 法指 导生 产 ;由此提 出将 空 间形体 放置在 3个 二维 平面 中表述 出来 的设想 ,建 立三 面投 影 的基本概 念 。在此 基础 上 ,进 一 步 向学 生说 明 ,用若 干个 二 维平 面所 表 述 的 图纸 不 仅 自己能 看懂 外 , 更 要 保证他 人 能够看 懂 、且能 指导 生产加 工 ,就必 须形成 一种 约定 。为 了达到 上述 目的 ,投影 理论 和 国 家制 定 的相关标 准 和规范 就应运 而 生 ,以激发 学生 的学 习动机 。其 次介 绍本课 程学 习 的主要 内容 ;最后
ARCS学习动机模型在华文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ARCS学习动机模型在华文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ARCS学习动机理论认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有四个,即注意(Attention)、关联(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和满足(Satisfaction)。
据此,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础上要首先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其次,在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建立关联,巧妙设计教学活动;再次,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增加其自我效能感;最后,还要积极反馈,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满足感。
华文教育历来重视口语教学,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口语教学中应用ARCS学习动机模型理论,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ARCS;学习动机;华文口语教学伴随着人类在认知理论和学习科学领域取得的革命性进展,当今的教育界已经开始从关注“教师怎样教”逐步过渡到“学生怎样学”,即学习者是教学研究的中心,教师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对教学对象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华文教育是以华人华侨子弟为主要教学对象的中华语言文化教育,其中华文口语作为一种基本的产出性语言技能历来受到重视。
一、ARCS学习动机模型及其要素分析“动机”(motivation)一词源于拉丁语Movere,“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1],有机体的各种行为和活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实质上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需要。
ARCS学习动机模型由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约翰?M?科勒(John M Keller)教授于1987年提出,关注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科勒认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有四个,即注意(Attention)、关联(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和满足(Satisfaction),简称ARCS模型。
该模型建构了这样的教学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要引起他们对一项学习任务的注意和兴趣;其次,帮助他们理解完成这项任务与他们的切身关联性;再次,使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学会、学好,从而树立信心;最后,让他们体验学习结果所带来的满足感(见图1)。
学习动机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属于行为主义的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在班级教学 的情境下,其他学生的优异表现,或教师的教学风范,都可能 引起学生的观察学习。因为学生在心理上会观察和模仿学 习榜样(其他学生或教师)的行为,要求自己上进,希望 自己也能有像榜样一样的优良表现,从而增强自己的自尊。 学校教育要求教师在行为上以身作则,对学生的优良行为 公开表扬,目的就在于引起学生的模仿学习,以提高学生 的学习动机。
进一步,韦纳把上述六项因素按各自的性质,分别归入三个维度:(1)因素来 源,指当事人自认为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由于个人条件(内控),还 是来自外在环境(外控)。在此维度上,能力、努力程度及身心状况三项属 于内控,其他各项属于外控。(2)稳定性,指当事人自认为影响其成败的 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在此维度上,能 力与工作难度两项是不易随情境改变的,是比较稳定的。其他各项则都不稳 定。(3)可控制性,指当事人自认为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能否由 个人意愿决定。在此维度上,只有努力程度一项是可以凭个人意愿控制的, 其他各项都是个人无能为力的。
学习动机理论
该PPT取材自《教育心理学》(北京:教 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其中 大量语言与该书重合,依此解释。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观点:行为是由生理上的需要而 推动。如果我们在个体行为表现时 给予需要上的满足,他就会得到强 化以保留该行为。
应用实例:程序教学、计算机 辅助教学、分数刺激,......
3. 对学生而言,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尊重的需要。没有感受到被人关爱, 或者觉得自己无能,这样的学生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水平的成 长目标,不可能自主地去探索和理解新知识,也不可能像自我实现的个体 那样对新观念抱以创造性和开放性态度。那些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被爱、对 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的学生,会作出一些相对安全的选择:随大流,对学 习没有兴趣,为考试而学习等。
学习动机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效果评估
学习动机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效果评估引言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和维持的积极意愿和努力。
了解和应用学习动机理论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学习动机理论的基本概念,并探讨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以及如何评估其效果。
学习动机理论概述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2.自我决定论:自我决定论强调个体在活动中寻找自主性、胜任感和相关性。
3.任务价值理论:任务价值理论指出个体对任务的期望成功度和任务对个体目标的重要性会影响其动机水平。
4.成就目标导向理论:成就目标导向理论分为掌握目标导向和表现目标导向,在教育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学习动机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目标设定:教师可以通过设定具体、可行和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2.提供反馈:给予及时、准确和具体的反馈,可以增加学生对任务的投入和努力。
3.创造合作环境:创设鼓励合作与协作的学习氛围,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支持和认同感。
4.激发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投入度。
学习动机理论效果评估方法1.问卷调查:编制针对学生动机水平、兴趣程度和自我效能感等方面的问卷,并分析结果来评估理论运用效果。
2.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积极参与程度、自主探索能力等指标来评估动机理论运用效果。
3.成绩评估:通过比较课程结束后学生的成绩数据,分析其是否因为应用了学习动机理论而获得进步。
结论学习动机理论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运用学习动机理论,包括目标设定、提供反馈、创造合作环境和激发兴趣等方法,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努力。
同时,对于评估教学效果也需要结合问卷调查、观察法和成绩评估等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通过对学习动机理论的深入了解和灵活应用,可以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心理学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原因和动力。
学习动机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还与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学习动机对于教育实践和人类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热情,他们因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解决问题的挑战而进行学习。
而外部动机则是指学生为了获得外部奖励(如分数、赞扬、证书等)而进行学习。
研究表明,内部动机对于学生的长期学习和未来发展更为重要。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目标设置和自我效能感。
目标设置是指学生为自己设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这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念,它影响学生对任务的投入程度和面对困难时的坚持程度。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育实践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减少学生的压力和焦虑,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2、给予学生自主权: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给予他们选择和决定的权利,可以增强他们的内部动机和自我效能感。
3、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教学素材、组织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4、给予适当的奖励:适当的奖励可以增强学生的外部动机,但要注意奖励的方式和频率,避免滥用奖励导致学生对奖励失去兴趣。
5、引导学生设定目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并鼓励他们不断追求进步和提高,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总之,学习动机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绩以及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自主权、培养学生的兴趣、给予适当的奖励以及引导学生设定目标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学中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动力
教育学中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动力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学习动机与学习动力。
学习动机指的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因和动机,学习动力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
学习动机和学习动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并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动力,以更好地指导和激励他们的学习。
本文将介绍学习动机与学习动力的相关理论模型,并探讨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一、学习动机的理论模型1. 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是心理学家德西与瑞恩提出的一种学习动机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在学习中的动机可以分为自我内在动机、自我外在动机和自我调节动机三种类型。
自我内在动机是指对于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和乐趣,追求知识和理解的满足;自我外在动机是指为了获得外部奖励或避免惩罚而参与学习;自我调节动机是指为了实现自我设定的目标而努力学习。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提供有挑战性和有意义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自我内在动机,进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2. 成就目标理论成就目标理论是心理学家德安塞尔提出的学习动机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任务导向型和自我导向型两种类型。
任务导向型学习动机的学生关注学习活动本身,更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而自我导向型学习动机的学生则更关注与他人进行比较,更看重学习成绩和外部评价。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动力和学业成绩。
二、学习动力的培养与激发1. 提供支持性学习环境支持性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至关重要。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的学习氛围和有效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此外,及时和适当的反馈和奖励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对于学习动力的培养和激发起着重要作用。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赋予学生一定的学习自主权和责任,鼓励他们参与决策和规划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动力。
学习动机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学习动机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摘要:随着教育领域的持续改革,初中英语学科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扩充,对英语学科的学习更期望学生能够秉持着充分的学习动机完成内容学习。
作为一门中学基础学科,在教学中利用学习动机理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渐成为了初中英语教师的主要责任。
据此,本文将从目前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入手分析,进而探究出学习动机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学习动机理论;初中英语;有效策略英语学科内容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过程,教师无法做到针对全部英语内容一蹴而就为学生完全讲解,且学生的学习成果体现也不止与教师的教学相关,还包括了学生自身的努力和兴趣,因而为了能够促使学生自身提升英语学习能力,保证学生持续坚持主动学习,养成积累复习等优秀学习习惯,在学习中探究有效的学习动机是极为重要的。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运用学习动机理论能够达到最佳的推进英语学科教学作用,也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心态调整。
一、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在目前的初中阶段学习过程当中,对于初中学生英语学科的学习来说,创造良好的学习动机是助力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一环,但仍然有很多内在及外在因素持续影响着学生学习动机的养成。
首先,主要的外在因素是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这一影响环境并不仅仅指学生在校期间的学校学习氛围,还包括了家庭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现状。
很多学生在学校当中,由于周围同学的学习热情不高涨,甚至对于英语课堂厌倦,这也很可能影响到自身对英语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本着从众的态度,也逐渐对学习英语出现了倦怠情绪。
此外家庭当中父母对英语学科的重视程度也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自身的英语学科学习动机,倘若学生父母始终秉持着应试教育的观点,要求学生强行记忆背诵英语知识,这也会大大阻碍了学生的英语学科发展,影响其英语学习主动性。
其次,对学生动机的影响还包含了一部分内在因素,主要是关乎学生自身的兴趣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比如说由于学生的年龄尚小,理解能力不足,所以在接触到初中英语知识时无法彻底对其充分掌握,故而在多次考试当中未能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由此挫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易出现厌学状况。
当代学习动机理论在中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的学 习任 务 策 略来 促 进 学 习 动 机 的 生 成 。
1 布 置 有 价 值 的 学 习任 务 .
艾 克 尔 斯 ( . ce ,9 5 根 据 学 业 任 务 满 足 学 J Ec ls 1 2 )
模 拟 等 活 动 而完 成 学 习 任 务 。 生 的积 极 参 与能 够 增 学
中 职 学 生 的 学 习 动 机 。在 课 程 教 学 中 , 以 运 用 恰 当 可
登 记 ” 机 场 领 登 机 卡 ” 情 景 小 品 , 学 生 变 换 扮 演 “ 等 让
的角 色 , 能使 学 生 对 这 一 词 组 的 确 切 含 义 和用 法 有 就 具 体 而 形 象 的 了 解 。学 生 通 过 游 戏 、 色 扮 演 或 角 色 角
进 学 生 自主 学 习 , 学 生 积 极 参 与 , 于 探 究 , 于 让 乐 勇
实 验 , 于思考 。 勤
3 提 高 学 生 对 学 习任 务 的 参 与 度 .
任 务 应 尽 量 能 够 与 现 实 生 活 , 学 生 感 兴 趣 的 活 与
学习动机理论在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力不高 , 易受外界影响 , 纪律 意识薄 弱 , 有时易产生抵触情绪 ; 为的规 行 律性不突 出, 行为易变 , 喜欢 尝试新事物和多变生活带来 的刺 激和新鲜 感; 行为 的 目的性 弱 , 意性强 , 随 因为缺 失 目标 , 欠考 虑做事 情 的影 响 大 因而极易 出现得过且过 的态度 , 。 对部分课程学习提不起兴趣 , 很容 易产生松 懈 、 厌学 的情 绪 , 能集 中精力学 习 , 不 于是 , 旷课 、 逃学甚 至迷 恋 网络游戏的现象非常严重 。 二 、 习动机理论及其在教学管理 中的应用 学 1 . 行为 主义 的强化论及其在教学管理 中的应用 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操 作学习的发生 ,而且用强化来 解释动机 的引起 。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 , 的行为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 人 射形成 的。 在学习 中得到强化的学生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 没有得 到强化 的学生不会产生学习动机 。行 为主义动机理论认 为动机 和学 习 行为可 以通过改变外部强化 和刺激 来控制 ,提倡奖励与惩罚 的办法 以
义。
独 立学院学生的特 点 独立学 院是 由普通 高校申请设立并对其教学 和管 理负责 、按照新 机制、 新模式 ( 民办 ) 运行 的本科层次 以培养 “ 素质的应用 型 、 高 技能型 人 才” 目的高校 , 为 其招 生一般放在本 科三批 , 源质量和公立 普通高 生 校( 招生一般放在本科二批 ) 一定差距 , 有 以浙江省为 例 , 独立学院和普 通公立高校 的最低 录取线差距理科在 6 0分左右 , 文科在 5 0分左右 。 主 要表现为 : 基础知识 比普通本科 生差 , 多数学生没有养成 良好 的学习习 惯 , 习主动性不够 。但他们在智 力 、 学 沟通能力 、 组织能力 、 实践能力等 方 面并不 弱于普通本科 生。重庆三所独立学 院的老师通过随机 问卷调 查发现调查发现 , 大多数独 立学院学生学习动机都不 够强 , 都处于 中等 偏下 的强度 。
学习动机理论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基 本条件 , 言是在情境中表达其意义 的, 语 情境是揭示语 言所表达 意义的基本 因素之一 。因此 “ 情境需要语 言。语言应当从情境教 起 。 这种教学法能使学生身I 其境 , ” 晦 从形象感知达到抽象的 、 理性 的顿悟 , 激发学 生的学 习兴趣 。 使学习成为学生 主动的 自觉行 动。 情 境模 拟教学法最 终 目的就是 在整个 教学过程 中引起 学生积 极 的、 康的情 感体 验, 健 直接提高学生对学 习英语 的积极性 和主观能
心是激发学生 的情感 , 理论基础是具有坚实 的语 言学 、 理学 、 其 心 教育学基础 , 情境反映现实生活对语言规 律的需要 。 是语 言交际的
1 学 习 动机 理 论概 述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个体内部促使其从事学习活动的驱力 。它
般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愿望 , 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及兴趣 , 认真积 极 的学习态度等。 诱发学生学 习动机需要策略。 动机策略包括激发 和调动学生的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外 部动机指学习活动的表现 与活动结果之间的联系 ,如出色的表现所带来的 回报及其为今后 成功带来的工具性价值 , 与他人竞争较量中所得 的收获等。内 还有 部动机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花费努力并从 中获得的 自我愉悦感和 成功感。 在课堂教学中, 学习动机具有指向作用 。 在调查课堂学习中, 学 习动机像指南针和方向盘一样, 指引着学习的方 向。 使学习行为始终 朝着学习 目 标进行; 习动机对学习具有推动作用。 学 研究 表明, 在一 定范 围内. 习动机与学 习成绩 有正相关关系 ; 习动机对 学习具 学 学 有唤起的作用 。 通过 唤起对学习的准备状态, 增强注意力 、 毅力等重 要 的品质来间接地促进学 习; 习动机对学 习活动具 有维持作用 。 学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艰 苦的脑力劳动, 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认 知 领域的学习. 学习动机就起着不可替代的维持作用。
论学习动机理论在高职院校新生人生观教学中的运用
让学生为实现 自己的目标坚持努力学习。
学 习动 机 与人 生 目的
、
遗憾的是 , 学习动机也有正误之分 。正确 的学习 动机有利于个体的健康成长 , 具有十分积极 的意义 , 也 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利益 , 相反 , 不正确的学习动 机非但不利于个体 的健康成长 , 给学习者带来不 良情
在学 习过程中逐渐成 为主导性学 习动机 , 这就要求教 师必须指 引新 生用科学 高尚的人 生观指 导 自己的学
习, 确立 积 极进取 的人生 态度 。
所 谓人 生态 度就 是人 们通 过生 活实 践形成 的对 人 生 问题 的一 种稳 定 的心理 倾 向和基 本意愿 。每个人 在
的问题 , 人生态度 和人生价值都是 由它决定的, 有什么 样 的人生 目的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 就会追求什么
论学习动机理论在 高职院校新生人生观教学中的运用
口李 俊
( 重庆 电子 工程职 业 学院 , 重庆 4 0 1 3 3 1 )
摘 要: 学 习动机对学 生的学 习起 着非常重要 的作 用 , 是 学生学 习的核心 , 影响 着学生学 习
的质量和数 量 , 以及学 习的进程和 效果。正确 的人 生 目的、 人 生态度 和人 生价值 , 能使 大学新 生
人是有思想的高级动物 , 其各种活动均源于某一 动机。学习活动也不例外 , 学 习动机对大学生 的学习 过程起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核
心, 不 仅影 响着 大学生 的学 习进程 和 学 习效 果 , 而且 也
持学 生 的学 习 活动朝 向一 定 目标 的心理 动 因和心理 趋
学习动机理论在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要 、求知的需要 、求美 的需要 、自我实 现的需要 。只有 低 层次 的需要得到 满足后 ,才能产 生高层次 的需要 ,直到 达
到 个 人 的 自我 实 现 。 但 是 ,基 本 需 要 不 是 遵 循 “ 部 ” 或 全 者 “ 无 ” 的 原 则 , 而 是 遵 循 “ 分 ” 的 原 则 , 也 就 是 全 部
发 生 的 可 能 性 要 比那 些 将 原 因 归 结 于 不 稳 定 的 因 素 而 产 生
1 要 层 次 理 论 。 人 本 主 义 心 理 学 家 马 斯 洛 . 需 ( H. s w)把人 类 的动机按从 低到高 的顺 序归结 为七 A. Mal o
类 :生 理 的 需 要 、安 全 的 需 要 、社 交 的 需 要 、尊 重 的 需
0 新 课 程 论 盂 ,
“ 。
一 ~
蠢 蠢 瓤 麓 一
◇华 中师 范 大 学信 息 技术 系 陈 芳
【 要 】目 ,学 习者 因难 以适应 和 坚持 网络教 育这种 学 习方式而造 成 网络 学 习质量不 高的 主要 原 因是 :忽视 对 摘 前
学 习者 学 习动机 的激 发和 维持 。 因此 ,笔者从 学习动机 理论 的概 念入 手 ,重 点介 绍 了具有代 表性 的 学 习动机理 论 ,然 后 ,结合 实际提 出了在 网络教 学中如何 激发和 维持 学 习者学习动机 的策略。
的质量就得 不到根本 的保证 ,学 习活 动甚 至无 法长时 间维
持 下 去 。 因此 ,可 以说 ,学 习动 机 的 良性 激 ,持有 害怕或 者避免失 败动机 的学 习者 中途退
学率较 高。 4成 败 归 冈 理 论 。成 败 归 因 论 是 一 种 以 认 知 的 观 点 看 . 待 动 机 的 理 论 ,其 中 ,以 韦纳 的 归 因 理 论 最 为 引 人 注 目 , 他 对 影 响 行 为结 果 的 可 觉 察 的 原 因特 性 、归 因 的 动 机 作 用
学习动机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Hale Waihona Puke 语 文教 学 中意识 的培 养
●朱 怎样 张树锋
环境和社会环境 中生存发展。 法制意识的培养。作为现代化社
会 的公民,必须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 ,
国情和爱 国意识的培养。就是要 着力 培养 学生 的 民族 意识 和 爱 国精 神 。我们 可以借助教材 中有关文章 , 结合当前的形势 ,落后就会被欺 ,落 后就要挨打 ,有机地进行国情和爱国
2 、创设 “ 问题情境” 启 发内在 ,
动机。
比其它 专业的学生更关注计算机专业 书籍 ,这 是 由于该 专业学 生 内心有
“ 我们有 比其它专业学 生更好更高 的 计算机水平”这一 内驱力产生的。这
一
“ 问题情境”就是使学生面临的、
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在讲树立正
确的恋爱观 、正确看待学生中的恋爱
一
致 ,从而起 到了维持 、巩固学 习的
功能。
动机作川的j个环节上分,学习动机
南三类要素组成 ,处在最 初环节上的 是学习诱 要素 处在中间环节上的 为需要 、 本能 、内驱力要 素,它们是 维持学习行为的因素 , 最终环节是 日 标要素 ,它对学习行为产生引力或形
学习动机的分类与功能动机是指在自我调节的作用下个体自身的内在需要如本能需要内驱力等与行为的外在诱因目标奖惩等相协调从而形成激发维持行为的动力因素学习动机的分类有不同的标准如果按引起学习的原因划分可分为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和任务动机
学
期
麓 学 蠢 赫
●夏华 玉 杨学君
功能和凋节的发挥 。
心理学 的动机理论认为,需要产
不同的标准,如果按引起学 习的原因 划分,可分为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和 任务动机 ; 如果按长短性划分 可分为
学习动机理论在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学习动机理论在中等职业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职业高级中学李源目前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中职学校的目的,明确学习目标几乎没有考虑,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都是因无法进入普通中学而无耐的选择。
这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合格计算机信息技术人才的办学宗旨相差甚远,甚至是一厢情愿的,两者存在着一道巨大的鸿沟;消除这个鸿沟是中等职业教师的使命。
当今中职学生来自于生活的各个阶层,代表着不同阶层的意识形态,拥有着不同的学习态度;他们都共同的特征人生价值观不科学、态度消极、观念偏激、意志薄弱,所有这些因素都阻碍着学习动力的形成和持续。
本人运用学习动机理论,在实践中寻找解决之道,探索学生学习动力。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学习动机并不是某种单一的结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
本人也从五个方面来开展学习动机的尝试实践工作。
树立科学人生价值观,建立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在学生思想中充斥着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物质享受主义、相互攀比、甚至淡漠生命等思想,诸如自称为非主流就是其之一表现。
人生价值观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教师在平时从身边的日常接触的事物教导学生,懂得这些道理:我们是这个社会的一部分,离开了社会我的生命和生活将失去意义,社会上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做好自己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的校园、教室、实训室是社会劳动者创造出来;身边的老师承担着自己责任而教我们知识与技能,这些都是国家给我们的成长提供的教育机会;自己每一天的衣食住行所需的物质都是这社会的劳动者创造的,所以我们离不开这个社会而生活,更离不开创造社会财富和社会服务的劳动者,他们都承担了创造美好世界的责任;今天我们在学校的角色就是学习知识与技能,为将来成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肩负着祖国繁荣昌盛的重任,所以现在要打好基础,掌握科学知识。
运用“需要层次理论”,激发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这学习动机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七种,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与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且较低级的需要至少必须部分满足之后才能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
教案中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教案中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两个方面展开探讨,并介绍教师在教案中如何利用这两个因素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
它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形式。
内在动机是指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自我驱动力。
这种动机源于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兴趣、渴望知识和掌握技能的愿望。
例如,一个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会感到乐趣和满足。
内在动机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内在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学习活动、提供探究性的学习机会以及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外在动机是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外部奖励或压力。
这种动机通常与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有关。
例如,学生可能因为追求好成绩或避免惩罚而参与学习活动。
然而,外在动机并不是长久有效的驱动力,它无法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尽量减少使用外在奖励和压力,而是更多地关注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二、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对特定知识或主题的喜好和愿望。
它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教师工作的重要一环。
在教案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例如,在教授动物生态的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进行户外实地考察,从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索动物生态。
2. 多样化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图书、实物模型等多样的教学资源,丰富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提供多元化的资源,教师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
3. 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兴趣。
例如,在教授数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如购物计算、统计数据分析等,以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的教学应用
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的教学应用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和“双减政策”的提出,人们对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的关注空前高涨。
本文从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出发,探讨该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人本主义学习动机教学应用现在的学生为什么总是感觉学习负担重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问题。
虽然,家长和学校老师都会反复向学生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在学生的潜意识里,还是会感觉学习是为了家长和老师,也就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学习,学习兴趣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关注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人本主义思想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美国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主要的代表人物是马洛斯和罗杰斯。
他们在西方哲学基础上,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并把教育看成是开发人类内在潜力的过程,把动机看成是人性成长发展的基本内在原动力。
其基本观点是:所有学生都有学习动机。
因此,如何让所有学生的学习动机,都能聚焦于学校的功课上,成为课堂教学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二、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的教育意义1、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有多种需要,具体可以分为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两大类。
因此,学校应在充分满足师生基本需要的基础上,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制定科学、动态的评价和激励制度,以满足师生不同层次的工作和学习需要,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促进学校管理效能的提高。
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学校是教师日常工作的地方,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场所。
学校在管理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运用学习动机理论,充分发掘和激发教师的工作潜能,提升教师驾驶课堂的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3、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身成长人本主义理论十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人价值观。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推动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作为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学习动机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教育改革和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学习动机的定义、分类、影响因素以及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习动机的定义和分类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内在动力,驱使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追求学习目标的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出于兴趣、好奇心、自主性等内在因素而参与学习活动;而外在动机则是指个体由于外部奖励、压力或者避免惩罚等外在因素而参与学习活动。
二、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学习动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目标导向、成就动机、情绪状态等。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信心,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个体更容易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目标导向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追求的目标类型,分为任务导向和表现导向两种。
任务导向的个体更注重学习过程和提高自己的能力,而表现导向的个体则更关注结果和他人的评价。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追求成就感和成功的内在动力。
情绪状态也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积极的情绪有助于提升学习动机,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对学习动机产生负面影响。
三、培养学习动机的方法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者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
首先,教育者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包括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设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其次,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并有能力自我监控和调整学习策略。
此外,教育者还可以通过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认可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但同时也要避免过度依赖外部奖励,以免影响学生的内在动机。
四、学习动机的实践应用学习动机的理论和实践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育者可以根据学习动机的理论,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意义的学习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个体差异,以实现有效的教学。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为教学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本身感兴趣,例如对知识的渴望、对解决问题的成就感等;外部动机则是由外部因素驱动的,如奖励、表扬、考试压力等。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对于内部动机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对于外部动机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奖励机制,如表扬、小奖品等,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培养和增强内部动机。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参加写作比赛、发表作品等,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
而对于那些为了获得高分而努力学习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考试成绩进步时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同时引导他们体会到通过学习提高自身能力的乐趣,逐渐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
二、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阶段性的过程。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主要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和自我中心性。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直观教学法,如通过图片、实物、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讲解加法运算时,可以使用小棒、苹果等实物进行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量的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动机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1引言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特定学习目标的内部动力,是成就动机的一种。
对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决定着其学习方向、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同时影响着其个性及心理的发展,因此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开展学习动机的研究有利于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
2学习动机理论
2.1行为主义动机观
二十世纪初行为主义兴起,其代表人物有桑代克、斯金纳等,他们认为动机是受到某种强化的结果,人的某种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为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
强化可以增加这种学习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强化可以分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
正强化是在反应之后呈现令人满意的刺激导致了该反应的增加;负强化是通过去除反应后的厌恶刺激而增强反应。
如果学生因学习而得到强化(如得到好成绩、教师和家长的赞扬等),他们就会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的学习没有得到强化(如没得到好分数或赞扬),就会缺乏学习的动机;如果学生的学习受到了惩罚(如遭到同学或教师的嘲笑),则会产生逃避学习的动机。
但为分数、名词而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求知热情;并且奖优罚劣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造成学生以追求高分(特别是学业考试成绩)为目的,从而阻碍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同时,学生在应付考试的功利主义心态下很难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慎用表扬、奖励等强化手段。
2.2人本主义动机观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们在做出选择、对生活进行控制时的能力和潜能。
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七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与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前四者被归为缺失需要,即满足自己生存需求的需要;后三者归为成长需要,即人们认识、理解、欣赏美和实现个人发展的需要。
该理论指出,个体要有有秩序、规范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这是一种生存的需要,是在生理的需要满足以后产生的。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所对应的教育意义在于:首先,教师发现学生行为异常时,要了解学生的日常状况,看低级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并且教师和家长要尽可能地给学生以爱,要创造良好和善的学习环境;同时,培养自我实现的人在学习上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教育的主要目标。
2.3认知主义动机观
与行为主义相反,认知论关注的不是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而是内在的不可观察的认知因素。
认知论的动机作用理论模型为S—O—R,其中O为中介变量,包括思维过程,观念冲突,期望和意图,以及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和认识等。
认知心理学家对中介变量的理解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动机理论,主要包括成就动机论,归因论,自我效能理论等。
2.3.1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通常被认为个体通过练习和使用某种力量克服障碍,完成某种任务的愿望或倾向。
个体记忆中存在着与成就相联系的愉快经验,当情境能引起这些愉快的体验时,就能激发个体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强的人对学习和工作都非常积极,能够控制自己不受环境影响,并且能善于利用时间。
成就动机理论应用于指导学生的学习上时要注意以下条件:要根据学生个人的能力安排学习、工作,并创造一定的条件放手让他们去独立完成,以激励他们强烈的成就感。
给学生的学习任务难度要适中。
过易不能激发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意念;过难则会因不能完成任务而使他们心灰意冷。
成就需求高的学生,要安排他们去完成难度比较高的学习任务,使之竭尽全力去完成。
对学生的进步要有明确的、及时的反馈。
例如,对他们的工作给予正确评价,给予一定的奖励。
2.3.2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分析了个体对其活动成败原因的看法以及这种看法对动机的影响,该理论认为,学生通常将学业的失败或成功主要归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并把这些原因分为三个维度:控制源:相对于个体而言的内部或外部,内部原因是个人内部的因素,如能力,努力,外部原因是外在于个人的因素,如任务难度,教师偏见等。
稳定性:某个因素随着时间如何变化,如能力往往是稳定的,但情绪或一时的运气是不稳定的。
可控性:是个人控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的程度,分为可控与不可控。
2.2.3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早提出的,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有四个主要来源,按影响程度分别为:第一,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为学习者自己的能力直接提供反馈,尤其是学生过去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是一个最基本的途径。
第二,替代性经验,提供有关他人成就的比较性信息,此时观察学习起到较大的作用,当学生观察到和自己水平相似的个体成功时,自我效能感也会提高。
第三,言语劝说,给学习者提供别人相信他能做什么的信息,因此教师对学生的鼓励,说服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第四,情绪唤醒,学习者通过内在感受能判断他们投入当前任务的能力。
3学习动机理论在教学中的启示
3.1对中小学学习的启示
中小学生学习动机要素的趋向性分为内外两个方面,认知内驱力发展为内部学习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发展为外部学习动机(王有智,2000)。
在小学低年级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学生主要寻求以父母,教师赞许认可为基础的派生地位。
小学高年级和中学阶段,附属内驱力的强度有所减弱,其方向主要从父母那里转向同学和对自己有影响的人,学习动机更富有社会性。
学习困难学生与年龄较小学生的成就动机相似,附属内驱力最强,自我提高内驱力次之,认知内驱力最弱,即这类学生的外部动机明显强于内部动机。
影响中心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
兴趣使学生力求探究某种事物,好奇心则有助于学生探究收集各种知识信息,两者都有利于形成学习动机。
其二是自我概念,即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自我概念中比较自信自尊自强的学生,动机水平较高;自卑自弃的学生,动机缺乏或水平较低。
其三是抱负,也就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达到某种标准的心理要求。
抱负水平高,目标愈高,期待值愈大,进取精神愈强,越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量,形成高层次的学习动机。
其四是归因倾向。
对学习的正确归因取决于学生归因的倾向性,学习好的学生倾向于把学业成功归因于自己有能力,只要肯努力下功夫就可学习好;学习差的学生倾向于把学业失败归因于自己没有能力,努力也没用,只好碰运气或靠人帮助;也有的学生把成功与失败归因于运气好坏,教师教学情况,作业考题难易和环境状况等。
归因的不同倾向将影响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动机和行为。
3.2对大学生教学的启示
根据强化论,如果学习没有得到强化,就会缺乏学习动机,如果受到惩罚,则会产生避免学习的动机。
但心理学普遍认为,内部驱动力比外部驱动力更加稳定持久,通过外部强化来激发学习动机,对大学生的学习发展将会有所阻碍。
需要层次理论的观点“如果低层次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就不会有强烈的动机去追求较
高的目标”则解释了许多大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就业这一现象。
就业时为了解决最基本的额生存问题,这是最低级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如果连温饱问题都面临着威胁,则难以考虑求知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成就动机理论对培养大学生积极自我发展的启示则在于,大学生参与校园活动和竞赛时,所依靠的不仅仅是应试的能力,很多时候更需要个人的综合素质,在这种规则下,许多人望而却步,而不怕失败的学生则能够在活动中越挫越勇,得到锻炼的机会。
从而成就动机弱的人不仅对成功没有多大追求,而且非常害怕失败、思想负担重、焦虑程度高、心情压抑。
4学习动机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学习动机理论主要涉及的问题在于:培养形成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并激发提高原有的学习动机。
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主要围绕需要、目标及反馈等方面进行。
第一,引发学习需要:通过将学习与现实生活、社会发展相联系,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学习的意义与价值,产生学习的愿望与需要。
学习的需要与学习动机的增强会促进学习者技巧和能力的提升,而技巧和能力的提升也能促进学习动机的发展,从而形成两者间的良性循环。
第二,明确学习目标:在课程开始时,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学科的结构以及学习目标、达到什么学习要求,且目标要切合学生的心理水平和学习理解能力,通过布置思考题、作业练习题等使目标更加具体化且具有可实现性。
第三,利用学习反馈: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包括学习进度的快慢,运用知识的成败,解答问题的正误及考试成绩的好坏,学生了解了这些信息对今后的学习具有的一定强化和调节作用。
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需注意及时性和全面性。
第四,加强归因训练:经常要求学生对自己学业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归因分析,形成主动归因的意识。
正确归因应着重于个人的内部因素,要指导学生习惯于从个人努力程度,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归因,纠正只偏重于外部因素的倾向。
5研究展望
首先,在各个文献中对学习动机内在结构的描述大同小异,今后的研究可以对学习动机内在结构有更全面且系统的分析。
其次,阅读相关文献和研究时可以发现,目前关于学习动机理论的研究大多是使用定性的方法描述教学中学习动机理论的普遍规律,因此将来的研究可以更多的开发相应量表,从而在研究方法上,能够使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并得到普遍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