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的成语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的成语故事
导语:在小学阶段我们就学习了很多的成语故事,那么具体都有哪些好的成语故事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三年级下的成语故事1:心腹之患春秋时期,越国和吴国是邻国,越国趁着吴国忙于进攻楚国而经常出兵去袭击吴国的边境。

吴国被惹烦了,就出兵讨伐越国,不料却吃了败仗,吴王阖闾也因为受伤而死去。

他的儿子夫差继承吴王之位后,为报父仇,励精图治,后来大败越国,并乘胜攻入了越国的都城。

越王勾践率领着仅存的五千残兵败将退到了会稽,并派人向吴国求和。

吴国的大臣伍子胥对夫差说:“越王勾践为人能含辛茹苦,今天要是大王不一举歼灭他,将来一定会后悔。

”可是吴王夫差因为这次的大胜而骄傲自满,根本听不进伍子胥的劝谏,下令准许越国议和。

吴王大胜越国以后,夫差自以为从此可无后顾之忧了,于是一心想到中原和晋国、齐国等国家比试比试,分个高下。

而这时的越王勾践时刻不忘丧国之耻,卧薪尝胆,越国的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伍子胥又规劝夫差说:“勾践一餐没有两味荤菜,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将打算有所作为。

这个人不死,一定是吴国的祸患。

现在吴国有越国在身边,就像得了心腹疾病。

(原文是:‘越在我,心腹之疾也。

’)大王不先铲除越国,却一心致力攻打齐国,不是很荒谬吗?”可吴王还是不听伍子胥的规劝。

由于他连年用兵,结果国力空虚,终于在公元前473年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被越国消灭了。

三年级下的成语故事2:道不拾遗战国时期,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宰相,对他言听计从。

商鞅制定新法,将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废除。

这次变革,在历史上被称为“商鞅变法”。

商鞅主张,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为国家做出了一定贡献,就应该对他进行奖励。

他废除贵族世袭制度,使得朝廷赐爵以军功大小为标准。

他鼓励耕织,发展农业生产,大搞水利建设,规定生产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由于商鞅积极推行变法,秦国的老百姓普遍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军队纪律严明,士兵们都心甘情愿地为国家出力。

老百姓的生活变得富裕起来,社会秩序安定,民风非常淳朴,人们晚上睡觉连门窗都不用关,在路上丢了东西也不用担心被别人拾走。

从此,秦国越来越强大,别的诸侯国对它非常畏惧。

三年级下的成语故事3:重蹈覆辙东汉桓帝时期,宦官把持朝政,结党营私。

老百姓在沉重压迫下不断起来反抗,世家豪族和文人们对此也强烈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司隶校尉李膺与太学生首领郭泰等人联合起来,表示反对宦官专权。

但是,宦官的势力实在是太大了,光凭一些文人和官员,又怎么能动摇得了呢?后来,宦官诬陷李膺等人结党诽谤朝廷,将他们捕入监狱,受到株连的人达到数百之多。

这些人被称为“党人”。

汉桓帝皇后的父亲窦武,早就对宦官专权的现象反感,他给桓帝
上了道奏折,说李膺等人被捕入狱是不公平的,宦官们祸国殃民,应该压制一下。

奏折中说:“今天如果不吸取以前宦官专权祸国的教训,再走翻车的老路,只怕秦二世覆灭的灾难会在我朝出现。

像赵高发动的那种事变,恐怕早晚会在我朝重演。


桓帝虽然昏庸,却认为窦武的话还是有道理的,就把李膺等人释放。

可是宦官们不会放过他们,汉桓帝也就起了个折中作用,将李膺等人终身禁锢乡里,永远不许他们做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