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系统研究.

合集下载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历史文化空间的区域整体保护与利用研究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历史文化空间的区域整体保护与利用研究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历史文化空间的区域整体保护与利用研究发布时间:2023-01-31T07:53:59.583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9月18期作者: 1殷楠 2谢明慧[导读]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1殷楠 2谢明慧1湖北省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武汉市 4300702湖北省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武汉市 430070摘要: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需要站在整体性、全要素的视角,统筹区域历史文化空间的保护与利用。

本文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需求出发,探索历史文化空间区域整体保护与利用的方法,阐述构建历史文化空间区域整体保护与利用体系的思路,并提出相关保护与利用策略。

关键词:历史文化空间区域整体保护与利用体系(一)研究背景当前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与利用以点状单体为主,缺少区域统筹的整体视野,同类型资源相互联系不足,整体呈现利用方式单一、发展路径趋同以及特色内涵不鲜明等矛盾。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需要协调区域文化资源,统筹开展价值发掘与展示,推动区域性历史文化资源整合和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保障生态文明安全格局,凸显地域文化特色。

(二)建立历史文化资源全要素保护名录及控制线数据库我国历史文化资源数量庞大、类型多样,包括:世界遗产、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等,以及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的农业文化遗产、国家工业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其他保护名录所列的历史文化资源。

各类资源保护管理相对独立,不成体系。

另外,由于我国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相对独立,保护范围的划定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管理要求下,难以实现精准的空间落位和统一管理。

要实现区域整体保护,首先需要对区域的历史文化资源做盘点和梳理,统筹构建全类别、全要素的保护名录。

其次,要对各类历史文化法定保护线进行空间落位,统筹解决保护范围标准差异、坐标差异以及各类保护范围线之间存在的冲突问题。

基于GIS的区划地名信息管理平台研究

基于GIS的区划地名信息管理平台研究

基于GIS的区划地名信息管理平台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成为当前信息技术领域中的热门话题之一。

GIS主要通过对地理空间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 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而区划地名信息作为GIS数据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基于GIS的区划地名信息管理平台的研究也变得非常重要。

一、GIS与区划地名信息的关系GIS是一个集成了地理信息数据和其他属性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它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从而为用户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的系统。

而区划地名信息则是对行政区划的划分和地名的命名所形成的一个信息系统,其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存储和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区划地名信息和GIS系统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方面,GIS系统可以为区划地名信息提供有效的存储和管理平台,更好地保存和利用这些信息;区划地名信息又为GIS系统提供了精准的空间定位和属性信息,使得GIS系统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呈现地理信息。

基于GIS的区划地名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对于地理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至关重要。

一方面,区划地名信息在不同部门和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需要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以便更好地进行地理信息集成和共享。

利用GIS系统的功能,可以更好地对区划地名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提高地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基于GIS的区划地名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还可以为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方面提供更加精准的地理信息支持,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更为全面的数据支持。

1. 区划地名信息的采集和整合首先要建设基于GIS的区划地名信息管理平台,就需要对区划地名信息进行采集和整合。

这涉及到对各类地名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然后通过GIS系统进行统一的存储和管理。

2. 地名服务平台的建设基于GIS的区划地名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也需要建设地名服务平台。

《2024年基于GIS的北京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范文

《2024年基于GIS的北京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范文

《基于GIS的北京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篇一一、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地理资源。

地名作为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地域特色,还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文旨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北京地名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其成因。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北京市的地名数据,对地名的空间分布进行量化分析。

数据主要来源于北京市各区县的公开地理信息资料。

三、北京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1. 总体分布特征通过GIS分析,我们发现北京地名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从整体上看,地名分布较为均衡,但仍有部分区域地名密集,如老城区、历史文化名城等地区。

这些地区的地名往往与历史事件、文化传统、地理环境等密切相关。

2. 地域性特征北京地名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例如,北部地区的地名多与皇家园林、宫殿等相关,反映了北京作为皇家首都的历史地位;南部地区则多与商业、交通等相关,体现了北京作为商业中心的地位。

此外,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地名在空间分布上也有所差异,反映了北京多元文化的特点。

四、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的成因1. 历史因素北京作为中国的古都,拥有悠久的历史。

地名的形成与演变受历史事件、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一些古老的地名反映了北京的历史变迁,如“故宫”、“天安门”等。

此外,一些少数民族的地名也反映了北京多元文化的历史背景。

2. 地理环境因素地理环境对地名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多样,这使得不同地区的地名具有不同的特点。

例如,山区地名的形成往往与山川、河流等自然地理环境相关;而平原地区的地名则更多地反映了人类活动的痕迹。

3. 人口迁移与文化交流人口迁移与文化交流也是影响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随着历史的推移,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群迁入北京,带来了各自的地名文化。

这些地名在传播、交流中逐渐融入北京的地名体系,形成了多元文化的地名景观。

基于GIS技术在古城地下管网数字化建设中的应用

基于GIS技术在古城地下管网数字化建设中的应用

【 关键词 】 古城 ; 地理信 息系统( s; 下管网; GI)地 数字化

引言
我国是有着 五千年灿烂文化 的大 国, 历史文化名城众多。 近年来 , 随着科技 的迅猛发展 , 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古城 的修复 和开发 中 , 达 到 为 古 城 旅 游 及 相 关 产 业 服 务 的 目标 已 经 成 为 当前 工 程 研 究 并 的热 点 。 下 管 网是 古 城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之 一 . 负着 信 息传 输 、 地 担 能源 输送等工作 , 是古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也 因此 , 城 地 古 下 管 网的 信 息 化 、 字 化 建 设 是 整 个 古 城 信 息 化 发展 的必 然 要 求 。 数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 ega hcIfr t nS s m)是 信 息 系 统 的一 G orp i nomai yt o e 种 , 以表 现 地 球 表 层 空 间 地 理 想 象 和 事 物 的 地 理 空 间 数 据 和 信 息 为 它 特 定 的运 作 对 象 ; 在 计 算 机 软 硬 件 支 持 下 , 地 理 空 间数 据 进 行 采 是 对 集、 输入 、 存储 、 操作 、 分析和建模 , 以提供对资 源、 环境及各 种区域性 研究、 规划、 管理和决 策所需信息 的人机 系统。近年来 , 随着 GS技术 I 的 日益 成 熟 . 已广 泛 应 用 于 资 源 调 查 、 境 评 估 、 害 预 测 、 土 管 其 环 灾 国 理 、 市 规 划 、 电通 讯 、 通 运 输 、 事 公 安 、 利 电 力 、 共 设 施 管 城 邮 交 军 水 公 理、 林牧业 、 急 、 业金融 、 油石化等几乎所有国民经济领域。 农 应 商 石 我 国在 地 下 管 网信 息 化 建 设 方 面 的 研 究 比 国外 起 步 较 晚 。 目前 , 国外 在 地 下 管 网 的信 息 研 究 与 应 用 方 面 取 得 了长 足 进 步 , 积 累 了 丰 并 富 的经 验 。 国 、 拿 大 、 美 加 以及 法 国 等 许 多 国 家 都 进 行 了 城 市 地 下 管 网 信 息 系 统 的建 设 。例 如 : 国 巴黎 的 旧城 区 , 时 数 百 年 变 迁 , 下 管 法 历 地 网错综复杂 , 但建立 的古城地下管理信息系统可在屏幕上显示任何 一 条地下管线及相关信息 , 方便用户查询。 因此 , 是否具 备和使用先进 的 城市地下管理信息系统 . 已成 为 衡 量 一 个城 市 建设 水 平 的 重 要 标 志 之

基于GIS的城市规划与管理系统

基于GIS的城市规划与管理系统

基于GIS的城市规划与管理系统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与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高效管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城市规划与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这一系统在城市规划与管理方面的应用,并分析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1.1 空间数据收集与分析GIS技术能够收集、整合和分析大量的空间数据,如地形、地貌、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城市规划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的现状和潜在问题,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1.2 地理信息可视化GIS系统能够将复杂的地理信息以图形化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更容易理解和分析。

通过地理信息的可视化,城市规划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城市的发展状况和潜力,从而制定出更合理的规划方案。

1.3 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基于GIS的城市规划与管理系统通常还包括空间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能够模拟和预测城市发展的各种情景,并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通过这一系统,城市规划者可以在规划过程中进行多种方案的比较和评估,选择出最优的方案。

二、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2.1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基于GIS的城市规划与管理系统可以对城市的基础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

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空间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设施的状态和运行情况,并提供相应的维护和修复建议。

这有助于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和可靠性。

2.2 城市交通管理城市交通是城市管理中的重要方面,而GIS系统可以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强大的支持。

通过对交通流量、道路状况等数据的分析,系统可以帮助城市管理者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并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3 环境保护与生态管理基于GIS的城市规划与管理系统还可以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管理。

通过对环境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系统可以帮助城市管理者监测和评估环境质量,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方案。

基于GEE的昆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风险变化

基于GEE的昆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风险变化

第44卷第1期2024年2月水土保持通报B u l l e t i n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V o l .44,N o .1F e b .,2024收稿日期:2023-03-19 修回日期:2023-09-06资助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 利用地理空间技术监测和评估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 (2018Y F E 0184300);云南省自然科学资助项目 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引领下的云南省三线协调与优化研究 (202101A T 070052);云南省教育厅项目 基于深度学习的滇中城市群L U L C 遥感信息提取 (2022J 0139) 第一作者:冯婧文(1998 ),女(汉族),甘肃省华亭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态环境遥感智能信息提取㊂E m a i l :2387478740@q q .c o m ㊂ 通信作者:丁雪(1983 ),男(汉族),云南省陆良县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资源环境遥感㊁遥感智能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研究㊂E m a i l :d i n gx u e _1983@163.c o m ㊂基于G E E 的昆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风险变化冯婧文1,丁雪2,3,4,易邦进5(1.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2.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云南昆明650500;3.云南省高校资源与环境遥感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500;4.云南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500;5.云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51)摘 要:[目的]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变化及影响,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决策支持㊂[方法]以L a n d s a t 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使用G E E (G o o g l eE a r t hE n g i n e )平台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对云南省昆明市1990 20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进行提取,基于解译结果进行空间动态变化分析,采用当量因子法估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运用生态风险模型揭示生态风险变化趋势,并借助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计算二者的相关性㊂[结果]①1990 2020年,昆明市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和草地占地面积最大,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耕地㊁草地和林地面积减少㊂②昆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共上升3.08ˑ108元,生态保护政策的有效实施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提升有积极作用;研究期间生态风险以中㊁低风险为主,占总面积的79%,生态风险总体均值下降了0.12,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向良性态势发展㊂③生态风险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㊂随着时间的推移,高价值 高风险区面积逐渐减少,低价值 低风险区面积逐渐增加,无明显极值㊂[结论]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结合,能够较好地刻画昆明市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生态环境状况的改变,为环境保护和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管理参考,有效防范生态风险,使昆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向良性态势发展㊂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风险;相关性;昆明市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8X (2024)01-0335-11中图分类号:F 301,X 24文献参数:冯婧文,丁雪,易邦进.基于G E E 的昆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风险变化[J ].水土保持通报,2024,44(1):335-345.D O I :10.13961/j .c n k i .s t b c t b .2024.01.033;F e n g J i n g w e n ,D i n g X u e ,Y iB a n g ji n .C h a n g e s o f e c o s y s t e ms e r v i c e v a l u e a n de c o l o g i c a l r i s k i nK u n m i n g C i t y ba s e do nG E E [J ].B u l l e t i n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 ,2024,44(1):335-345.C h a n g e s o fE c o s y s t e mS e r v i c eV a l u e a n dE c o l o gi c a l R i s k i nK u n m i n g C i t y Ba s e do nG E E F e n g J i n g w e n 1,D i n g X u e 2,3,4,Y i B a n g ji n 5(1.S c h o o l o f I n f o r m a t i o n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Y u n n a n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K u n m i n g ,Y u n n a n 650500,C h i n a ;2.F a c u l t y o f G e o g r a p h y ,Y u n n a n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K u n m i n g ,Y u n n a n 650500,C h i n a ;3.Y u n n a nP r o v i n c i a l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nR e s o u r c e s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R e m o t eS e n s i n g o f U n i v e r s i t y ,K u n m i n g ,Y u n n a n 650500,C h i n a ;4.G e o s p a t i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E n g i n e e r i n g R e s e a r c hC e n t e r o f Yu n n a nP r o v i n c e ,K u n m i n g ,Y u n n a n 650500,C h i n a ;5.Y u n n a nI n s t i t u t e o f G e o l o g i c a lS c i e n c e s ,K u n m i n g ,Y u n n a n 65005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h ec h a n g e sa n di m p a c to fr e g i o n a le c o s y s t e m s e r v i c e sa n de c o l o gi c a lr i s k s w e r e s t u d i e d i no r d e r t o p r o v i d e d e c i s i o n -m a k i n g s u p p o r t f o r t h e r a t i o n a l u t i l i z a t i o n o f l a n d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e c o l o gi c a l r e s t o r a t i o no f t e r r i t o r i a l s p a c e .[M e t h o d s ]L a n d s a t r e m o t e s e n s i n g i m a g e sw e r eu s e dw i t h t h e r a n d o mf o r e s t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m e t h o do f t h eG E E (G o o g l eE a r t hE n g i n e )p l a t f o r mt o e x t r a c t l a n du s e c h a n ge i nf o r m a t i o n f o r K u n m i ng C i t y ,Y u n n a nP r o v i n c e f r o m1990t o 2020.As p a t i a l d y n a m i c ch a n g e a n a l y si sw a s c a r r i e d o u t b a s e d o n t h e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T h e e q u i v a l e n t f a c t o rm e t h o dw a s u s e d t o e s t i m a t e e c o s ys t e ms e r v i c e v a l u e s .A ne c o l o g i c a l r i s km o d e lw a s u s e d t od e t e r m i n e t h e c h a n g e i n e c o l o g i c a l r i s ko v e r t i m e.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 e c o s y s t e ms e r v i c ev a l u ea n de c o l o g i c a lr i s k w a sc a l c u l a t e d w i t hab i v a r i a t es p a t i a la u t o c o r r e l a t i o n m o d e l. [R e s u l t s]①A m o n g t h el a n du s et y p e si n K u n m i n g C i t yf r o m1990t o2020,f o r e s t l a n da n dg r a s s l a n d o c c u p i e d th e l a r g e s ta r e a,t h ea r e ao fc o n s t r u c ti o nl a n di n c r e a s e d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a n dt h ea r e ao fc u l t i v a t e d l a n d,g r a s s l a n d,a n d f o r e s t l a n dd e c r e a s e d.②T h ev a l u eo f e c o s y s t e ms e r v i c e s i nK u n m i n g C i t y s h o w e da n o v e r a l l u p w a r d t r e n do v e r t i m e,w i t hat o t a l i n c r e a s eo f3.08ˑ108y u a n.T h ee f f e c t i v e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 e c o l o g i c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p o l i c i e si n c r e a s e dt h ev a l u eo fe c o s y s t e m s e r v i c e s.E c o l o g i c a lr i s k sd u r i n g t h es t u d y p e r i o dw e r em a i n l y c l a s s i f i e d a sm e d i u ma n d l o wr i s k s,a n d a c c o u n t e d f o r79%o f t h e t o t a l a r e a.T h e o v e r a l l a v e r a g ee c o s y s t e m s e r v i c e v a l u e d e c r e a s e d b y0.12,i n d i c a t i n g t h a t u r b a n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h a dd e v e l o p e dw i t h l i t t l e i m p a c to n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③E c o l o g i c a l r i s kh a dac e r t a i ni m p a c to nt h ec h a n g eo fe c o s y s t e ms e r v i c e v a l u e,a n dw i t ht h e p a s s a g eof t i m e,t h e a r e ao f h ig h-v a l u e a n dhi g h-r i s ka r e a s g r a d u a l l y d e c r e a s e d,a n d t h e a r e a o f l o w-v a l u e a n d l o w-r i s k a r e a s g r a d u a l l y i n c r e a s e d,w i t h o u t o b v i o u s e x t r e m e s.[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 c o m b i n a t i o no f r e g i o n a l e c o s y s t e m s e r v i c ev a l u ea n de c o l o g i c a l r i s kc a nb e t t e rc h a r a c t e r i z ec h a n g e s i n 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o f K u n m i n g C i t y c a u s e d b y h u m a n a c t i v i t i e s,a n d p r o v i d e d e c i s i o n-m a k i n g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r e f e r e n c e sf o r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a n dh i g h-q u a l i t y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e f f e c t i v e l y p r e v e n t e c o l o g i c a l r i s k s,a n dm a k e t h e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o fK u n m i n g C i t y d e v e l o p t o ab e n i g n s i t u a t i o n.K e y w o r d s:l a n du s e l a n d c o v e r(L U L C);e c o l o g i c a l s e r v i c e v a l u e;e c o l o g i c a l r i s k;r e l e v a n c e;K u n m i n g C i t y土地资源承载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1],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2],土地利用变化作为人类活动与自然演变的重要纽带[3],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转变[4],进而影响了其服务价值和风险程度,需要指出的是,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会导致生态系统结构恶化和生态风险加剧[5],同时给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挑战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 c o s y s t e m s e r v i c ev a l u e, E S V)是人们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总称,是生态系统服务内容的市场化表现形式㊂C o s t a n z aR.等[6]较早地提出了E S V的原理和计算方法㊂近年来,H a q u eM.N.等[7]对孟加拉国达卡都市区土地利用和E S V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水体㊁植被和农业用地覆盖面积的下降会导致E S V 下降㊂谢高地等[8]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对E S V进行了更全面㊁更客观的模型构建㊂许多学者在此基础上展开了研究,J i a n g W e i等[9]对青藏高原E S V的研究表明,河流㊁湖泊和裸露冰川的减少导致E S V降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其也有一定影响㊂Y u a nK e y u e 等[10]发现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对当地E S V的贡献率最高㊂严长安等[11]通过探究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E S V的定量响应关系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借鉴㊂上述研究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已形成相对完善的研究范式㊂生态风险(e c o l o g i c a l r i s k,E R)是指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所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程度[12],用来评价生态安全情况㊂D a s M.等[13]利用E R对印度加尔各答城市区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过去20a间加尔各答及周边城市的E R都大幅增加;N e m a t o l l a h i S.等[14]研究发现伊朗中部和东部大约10%~25%研究区域属于高风险和中风险类别;S h e n J i a n x i u等[15]指出虽然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使得甘肃省正宁县东㊁中㊁西部的E R均减小,但是E R防范仍然是研究的重点方向㊂重视生态风险评价对于化解潜在生态危害,建设生态文明具有现实意义[16]㊂国内外学者已经对E S V和E R展开了大量研究,多数学者把二者作为两个独立的主题开展研究,并取得丰富成果,为E S V和E R相关性的研究奠定了扎实基础㊂蒋伟峰等[17]以淮河流域安徽段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探讨E S V与E R时空演化过程中的异质性和相关性㊂李辉等[18]核算近30a三峡库区E S V和E R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二者相关性,属于为数不多进行E S V和E R相关性研究的文献㊂现有研究中,针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的评估主要表现为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引入到生态风险中对其进行应用实践,虽极大程度地提高了评价的时效性,但缺乏两者评价的整体性,对二者的关系影响尚不明确,同时大多数传统评价框架停留在探讨阶段,针对长时期同一区域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较少[19-20]㊂E S V和E R的相关性研究是两门独立学科走进融合的综合性研究,两者相结合可以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供需关系融合在一起,及时监测生态环境的变化情633水土保持通报第44卷况,精准地对生态风险区开展生态资源保护和国土空间修复,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概率,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一步通过构建有效的生态保护模式找寻两者的整体联系[21]㊂目前针对长时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的相关性研究还相对较少,二者的融合可以推动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关联生态过程和风险评估的重要途径㊂土地利用数据是E S V和E R核算的基础,谷歌地球引擎(G o o g l eE a r t hE n g i n e,G E E)的出现为准确快速地提取土地利用信息提供可能[22]㊂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省会城市,过去30a来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城市不断扩张,及时掌握该区域土地覆被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变化,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因研究区地处高原城市,不仅对高原相对发达城市具有借鉴意义,更可为具有相似环境背景的大中城市提供新的研究思路㊂基于此,本文以G E E为依托平台,使用随机森林分类算法(R F)提取了昆明市1990 2020年的土地利用信息,并对其30a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㊁生态风险及其空间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旨在可为昆明市乃至全国未来经济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决策支持[23]㊂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区概况云南省昆明市位于东经102ʎ10' 103ʎ40',北纬24ʎ23' 26ʎ22'(图1),地处中国西南㊁云贵高原中部,是云南省省会㊁滇中城市群中心,属于亚热带高原气候,四季如春,素有春城之美誉,总面积为21012.54k m2,全市下辖7个区,3个县,并且代管1个县级市和3个自治县,常住人口为8.46ˑ106人,占全省人口的17.92%,年平均气温17.0ħ,年降水量522.8mm(降水㊁气温数据来源于国家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其他数据来源于2021,2022年云南省统计年鉴和昆明市政府网)㊂1.2数据来源本文研究使用的遥感数据来源于G o o g l eE a r t h E n g i n e平台的1990 2020年的L a n d s a t系列影像数据,其中1990 2012年使用的是空间分辨率为30m 的L a n d s a t5遥感影像,2013 2020年使用的是空间分辨率为30m的L a n d s a t8遥感影像,除2012年遥感数据采用1 4月均值合成数据外,其余年份均采用1 12月均值合成数据㊂行政区边界数据来源于地理国情监测平台(h t t p:ʊw w w.d s a c.c n/),计算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值包含的玉米㊁小麦和水稻等主要作物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来源于国家统计局(w w w.s t a t s.g o v.c n)和云南省统计年鉴(w w w. s t a t s.y n.g o v.c n)㊂其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模型和生态风险核算模型是在A r c G I S10.4软件中将研究区域按500mˑ500m进行格网化得到85551个评价单元来核算㊂图1昆明市地形F i g.1T o p o g r a p h y o fK u n m i n g C i t y1.3研究方法1.3.1随机森林分类随机森林分类算法(r a n d o mf o r e s t,R F)是由B r e i m a n[24]于2001年提出的结合决策树㊁B ag g i n g法和随机子空间理论[25]的一种基于多颗决策树依赖独立采样随机向量值的监督学习算法,是对传统决策树的算法改进㊂其利用b o o t s r a p方法抽取多个样本构造多颗决策树[26],通过多颗决策树对样本进行训练依靠训练模型对样本类别进行预测[27],即通过投票产生结果 式(1) ㊂C(x)=a j a r g m a xðn i=1b j i(x)(1)式中:C(x)表示随机森林模型;b i表示第i个决策树;a j为类别标记㊂与单颗决策树相比较,R F训练样本的随机性很好地避免了过拟合的缺点;与其他机器学习算法相比,R F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每颗决策树和树中结点特征属性的选择随机性亦使R F具有泛化能力强㊁精度高和速度快等优点㊂根据昆明市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家标准‘土地733第1期冯婧文等:基于G E E的昆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风险变化利用现状分类“(G B /T21010 2017),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分为6类,分别为耕地㊁林地㊁草地㊁水域㊁建设用地㊁未利用土地,为保证样本点的数据精度,采用G o o gl eE a r t h P r o 软件对1990 2020年昆明市地物类型进行目视解译,样本点满足均匀分布原则[28]㊂基于G o o g l e e a r t he n gi n e 云平台进行A P I 编程,为提升分类精度,加入了光谱指数㊁植被指数㊁地形特征进行训练,并对训练样本点和验证样本点按照7ʒ3的比例采用R F 算法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得到各个年份分类总体精度和k a p p a 系数(表1)㊂实验结果表明分类结果良好,分类数据能满足后续研究需要㊂表1 昆明市土地利用分类精度T a b l e 1 L a n du s e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a c c u r a c y i nK u n m i n g C i t y年份总体精度/%k a p pa 系数年份总体精度/%k a p pa 系数年份总体精度/%k a p pa 系数199080.040.81200183.560.80201285.930.83199180.650.80200285.770.82201383.020.80199280.400.81200383.690.80201485.110.82199382.120.82200484.530.81201586.050.83199481.960.81200584.150.80201687.720.85199580.200.85200684.800.81201785.100.82199680.050.82200784.400.80201888.140.86199781.140.82200884.180.80201987.040.84199882.930.83200986.670.84202087.750.85199982.780.82201085.500.82200083.010.80201183.760.801.3.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模型 目前,E S V 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基于单位价值的价值功能法和基于单位面积的当量因子法两种,昆明市耕地以水田和旱地为主㊂本文研究尺度较小,属性近似,自然地理特征表现一致,可以直接采用当量赋值的方法进行核算㊂根据谢高地等[8]于2007年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 式(2),根据徐丽芬等[29]地区修正公式 式(3,4) ,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修正,计算结果见表2㊂E a =1/7ðni =1m i p i q iM(i =1,2 n )(2)式中:E a 表示单位经济价值;i 表示农作物类型;m i ,p i ,qi 表示对应粮食类型的面积㊁均价㊁单产;M 表示对应粮食的总面积㊂φ=QQ 0,E n =φˑE n 0(3)式中:φ表示修正因子;Q 和Q 0分别表示昆明市和全国单位面积的平均产量;E n 表示第n 类地类修正后的当量因子;E n 0表示谢高地等[8]已经确定的同种地类当量因子㊂E S V=ðnm =1(A m ˑV C m )(4)式中:E S V 表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A m 表示地类m 所占的面积;V C m 表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系数㊂表2 昆明市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值T a b l e 2 A v e r a g e e c o s y s t e ms e r v i c e v a l u e p e r u n i t a r e a i nK u n m i n g C i t y104yu a n /k m 2生态服务类型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未利用地食物生产18.316.047.870.009.704.21原材料生产7.1454.566.590.006.413.66气体调节13.1879.1027.470.009.3414.28气候调节17.7674.5228.560.0037.7215.56水文调节14.1074.8927.830.00343.6814.65废物处理25.4531.4924.170.00271.9014.46保持土壤26.9273.6141.010.007.5122.16维持生物多样性18.6882.5834.240.0062.8020.87提供美学景观3.1138.0815.936.7781.3010.25合计144.65514.88213.686.77830.36120.11833 水土保持通报 第44卷1.3.3 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核算模型 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用于描述土地结构和风险程度的关系,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拥有不同的价值和功能,计算公式为:E R=ðnm =1C n D nC(5)式中:E R 表示生态风险;C 表示土地总面积;D 表示土地生态风险强度,根据文献[18],将耕地赋值为0.36,林地赋值为0.17,草地赋值为0.05,水域赋值为0.05,建设用地赋值为0.04,未利用土地赋值为0.02㊂运用空间插值法中指数克里金(K r i g i n g)插值法对研究区网格进行插值可得到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分布情况,基于等间隔分类法(e q u a l i n t e r v a l )将1990 2020年研究区生态风险划分为Ⅰ(低生态风险)㊁Ⅱ(较低生态风险)㊁Ⅲ(中等生态风险)㊁Ⅳ(较高生态风险)和Ⅴ(高生态风险)5种模式㊂1.3.4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 空间自相关模型反映各个地类在空间中的聚集性㊁随机性等相关程度,分为局部自相关和全局自相关[30]㊂本文通过G e o d a软件使用双变量空间分析模型,利用M o r a n s I 指数反映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关联性,M o r a n s I <0,表示空间关联程度为负相关,M o r a n s I =0,表示空间关联程度为不相关,M o r a n s I >0,表示空间关联程度正相关,计算公式为:I i j =k ðkm =1ðkn =1L m n (x m ,i -y i )/γi (x m ,j -y j )/γj (n -1)ðk m =1ðkn =1L m n (6)式中:I i j 为单位面积的双变量全局自相关系数;L m n 表示地理单元相互邻接关系的权重矩阵,空间权重能根据邻接标准和距离标准度量,邻接标准将空间单元定义为1,不连接的定义为0,距离标准将一定范围内定义为1,距离之外定义为0;i 表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j表示生态风险;X m ,i 和X m ,j 分别表示第m 个单元内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γ表示方差㊂运用斯皮尔曼(S pe a r m a n )相关分析E S V 与E R 间的相关关系,参考文献[18],显著性系数定为0.01,依据空间分布关系具体分为不显著和显著两种模式,显著又细分为高价值 高风险㊁低价值 低风险㊁低价值 高风险和高价值 低风险4种模式㊂2 结果与分析2.1 昆明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分析1990 2020年,林地和草地均为昆明市土地利用占比最大的部分,截至2020年林地和草地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44.96%,27.64%(表3 4)㊂30a 间,昆明市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减少了8.78%,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增加了195.79%,水域和未利用地分别增加了44.85,2.5k m 2㊂由于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1990 2020年昆明市各用地类型变化明显,草地主要转换为林地,转换面积为263.48k m 2,对应的转移率为4.29%,林地大面积增加的原因在于积极响应国家植树造林㊁生态修复政策,将草地逐步转换为更适宜当地发展的土地类型;耕地主要转换为建设用地,转换面积为442.95k m 2,对应的转移率10.16%,林地主要转换为建设用地和耕地,转换面积为116.47,118.48k m 2,对应的转移率为1.22%和1.24%,主要与森林退化㊁毁林开荒有关;水域和未利用地变化不明显㊂2.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特征1990 2020年,昆明市E S V 在空间分布上基本是相似的,但局部存在差异(图2)㊂1990 2020年,昆明市E S V 总体呈上升趋势,由1990年的7.21ˑ1010元上升至2020年的7.68ˑ1010元,上升了4.70ˑ109元㊂生态服务价值增长速率逐年加快,增幅为6.8%㊂从空间分布来看,昆明市E S V 高值区以滇池㊁阳宗海等水域周围为主,禄劝县北部E S V 也较高,云龙水库处E S V 上升最为明显;低值区主要位于建设用地密集区㊁昆明市主城区及东川植被覆盖较低区域,从土地利用的角度来看,昆明市有效地实施了生态保护政策,使得土地结构分配更加合理,生态得到改善,为城市可持续规划提供了科学参考㊂表3 1990—2020年昆明市土地利用面积及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度T a b l e 3 L a n du s e a r e a a n dd y n a m i c c h a n g e s d e g r e e o f l a n du s e i nK u n m i n g C i t y fr o m1990t o 2020土地类型面积/k m 2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变化动态度/%1990 2000年2000 2010年2010 2020年耕地4360.144254.874223.453977.78-0.50-0.15-1.17林地9552.719580.949560.839441.030.13-0.10-0.57草地6146.716137.795967.235803.68-0.04-0.81-0.78水域466.90471.30486.17511.750.020.070.12建设用地403.37484.81688.841193.110.390.972.40未利用地68.7368.7472.1971.230.000.020.00933第1期 冯婧文等:基于G E E 的昆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风险变化表41990 2020年昆明市土地利用转移矩阵T a b l e4L a n du s e t r a n s f e rm a t r i x o fK u n m i n g C i t y f r o m1990t o2020k m2项目2020年面积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总计积面年0 9 9 1草地5427.82194.06236.51263.4819.174.466145.50耕地118.113636.92442.95136.9124.390.484359.75建设用地7.2514.11376.132.023.660.19403.37林地244.01118.48116.479033.2836.561.139549.93水域3.3813.0720.872.84426.470.14466.77未利用地2.110.770.130.490.4764.7568.72总计5802.673977.421193.069439.02510.7271.1520994.04图21990 2020年昆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及其变化F i g.2S p a t i a l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a n d c h a n g e s o f e c o s y s t e ms e r v i c e v a l u e i nK u n m i n g C i t y f r o m1990t o2020研究期间,耕地是昆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的主体结构(表5),所占的比例最重,其次为水域和建设用地,草地和林地的E S V比例相当,未利用地比例最少㊂水域的E S V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主要得益于昆明市水环境治理取得的显著成效;草地㊁耕地建设用地E S V逐年下降,这是由于森林退化以及昆明市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和城市不断扩张所导致的㊂043水土保持通报第44卷表5 1990 2020年昆明市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T a b l e 5 C h a n g e s i n e c o s y s t e ms e r v i c e v a l u e o f l a n du s e t y p e s i nK u n m i n g C i t y f r o m1990t o 2020土地利用类型1990年E S V/元比例/%2000年E S V/元比例/%2010年E S V/元比例/%2020年E S V/元比例/%草地6.31ˑ1098.756.16ˑ1098.466.11ˑ1098.265.75ˑ1097.49耕地4.92ˑ101068.234.93ˑ101067.824.92ˑ101066.594.86ˑ101063.30建设用地1.31ˑ101018.221.31ˑ101018.031.28ˑ101017.251.24ˑ101016.15林地3.20ˑ1070.043.20ˑ1070.043.30ˑ1070.043.50ˑ1070.05水域3.35ˑ1094.654.03ˑ1095.535.72ˑ1097.749.91ˑ10912.90未利用地8.30ˑ1070.118.30ˑ1070.118.70ˑ1070.128.60ˑ1070.11总计7.21ˑ1010100.007.27ˑ1010100.007.39ˑ1010100.007.68ˑ1010100.002.3 生态风险变化分析1990 2020年昆明市生态风险整体以低风险㊁较低风险和中等风险区为主(表6),其所占比例分别19%,22%和38%,30a 来生态风险值持续降低,总体下降0.12,研究区生态安全状况有所改善㊂从空间分布来看,1990 2020年昆明市生态风险降低区域主要分布在滇池周围,生态风险升高区域较为分散,生态风险降低区域面积占比明显高于生态风险升高区域(图3)㊂低生态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滇池周围和研究区北部及中东部地区,研究期内低生态风险区面积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为昆明市主城区城市化较其他区域更快,建设用地聚集成片,稳定性强,人为及外界干预较少,此外,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增强,早年间违法砍伐山林破坏山体的现象有所抑制,生态风险得到有效改善,较低风险区面积逐渐上升㊂中等生态风险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植被覆盖密集区,多分布于耕地和林地地带,研究期内面积变化整体稳定㊂较高生态风险区分布较为分散,多位于中等风险区和高风险区的过渡地带,面积占比趋于稳定㊂高生态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地带,人为景观和生态景观的交错阻断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生态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高生态风险区面积逐步降低,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向良性态势发展㊂表6 1990 2020年昆明市生态风险等级所占比例T a b l e 6 P r o p o r t i o no f e c o l o g i c a l r i s k l e v e l s i nK u n m i n g C i t yf r o m1990 2020y e a r s 等级E R各等级E R 在不同年份所占比例/%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1990 2020平均值Ⅰ[0.00,0.20)0.200.210.210.230.19Ⅱ[0.20,0.40)0.200.190.200.200.22Ⅲ[0.40,0.60)0.380.390.380.370.38Ⅳ[0.60,0.80)0.100.100.100.100.10Ⅴ[0.80,1.00]0.120.110.110.100.102.4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风险相关性分析1990 2020年昆明市E S V -E R 自相关性以不显著为主,不显著区域面积大于显著区域面积,且在研究期内E S V -E R 自相关性不显著区与显著区变化幅度都不大,不显著区域面积所占比例在58.14%~58.83%之间,显著区域所占比例均在41.17%~41.86%㊂显著区域面积以低价值 低风险区㊁低价值 高风险区为主,但这4种模式的变化特点不一样㊂高价值 高风险区所占面积呈持续缓慢增加,低价值 低风险区呈波浪式微幅增加,低价值 高风险区所占面积持续缓慢减少,高价值 低风险区呈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趋势(表7)㊂表7 1990 2020年昆明市E S V -E R 自相关性各类型面积及所占比例T a b l e 7 A r e a a n d p r o p o r t i o no f v a r i o u s t y p e s o fE S V -E Ra u t o c o r r e l a t i o n i nK u n m i n g C i t yf r o m1990t o 2020E S V -E R 自相关性1990年面积/k m2比例/%2000年面积/k m2比例/%2010年面积/k m 2比例/%2020年面积/k m 2比例/%不显著12517.5058.5312434.5058.1412582.0058.8312501.7558.45高价值 高风险1046.254.891125.505.261147.255.361305.006.10显著低价值 低风险3601.0016.843732.2517.453599.2516.833747.2517.52低价值 高风险3022.7514.132951.2513.802901.2513.572784.2513.02高价值 低风险1200.255.611144.255.351158.005.411049.504.91143第1期 冯婧文等:基于G E E 的昆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风险变化图31990—2020昆明市生态风险空间分异及其变化F i g.3S p a t i a l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a n d c h a n g e s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r i s k s i nK u n m i n g C i t y f r o m1990t o2020自相关性区域离散分布于研究区整个区域(图4),高价值 高风险区主要零星分布在昆明市西南部和中部地区,由于昆明市积极响应植树造林㊁生态修复政策,该区域面积逐渐减少㊂高价值 低风险区主要分布于低价值 低风险区和不显著区的过渡地带,主要表现在滇池和阳宗海等水域区域,由于昆明市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提高,该区域面积逐渐增加㊂低价值 高风险区期初主要分布于高价值 高风险区毗邻区域,由于高风险地类的聚类效应,该模式面积逐年减少㊂低价值 低风险区以林地和草地为主,主要分布在东川区人类活动干扰较低的区域,其E S V主要受生态环境影响,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㊂不显著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土地覆盖以大面积林地和草地为主,土地利用无明显波动㊂4种类型的E S V-E R自相关性可以用于反映其空间聚集差异,分析整体空间关联性与差异性,在区域整体生态评估中呈现实践价值㊂高价值 高风险区的生态质量改善对区域综合治理开发有明显积极作用,应注意保护,减少人为干扰;高价值 低风险及低价值 高风险区受城市土地利用开发影响,在带来较好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导致E S V退化,应增加人造自然景观面积,坚持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部分耕地向林草地转化的概率,维持人口密度较低现状;低价值 低风险区生态系统结构稳定,分布均衡无明显聚集中心㊂3讨论昆明市是云南省的省会城市,作为云南省唯一的特大城市,过去30a来发展迅速㊂随着城镇化的快243水土保持通报第44卷速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市扩张显著,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土地资源比较紧张,资源环境承受着较大压力,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加剧,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受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高等级生态风险区面积增长则需要引起特别关注,伴随着新发展理念的贯彻,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能力将日渐增强,对昆明市今后的发展而言,避免出现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不断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减少土地利用高风险区覆盖的面积,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结果将为高原相对发达城市提供借鉴意义,为具有相似环境背景的大中城市提供新的研究思路㊂图41990—2020年昆明市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风险自相关分布F i g.4A u t o c o r r e l a t i o n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e c o s y s t e ms e r v i c e v a l u e p e r u n i t a r e a a n d e c o l o g i c a l r i s k i nK u n m i n g C i t y f r o m1990t o2020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低是生态环境质量好坏的主要依据,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向,昆明市应注重滇池和阳宗海 两湖 生态保育,强化高原湖泊保护治理㊂生态风险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评价指标,本研究中昆明市生态风险整体以低㊁中生态风险为主,生态安全相对整体稳定,与已有研究相契合[31-32],侧面验证了昆明市生态保护措施实施有效㊂可以看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都与生态环境密不可分,现有研究主要运用已有模型对二者进行独立研究或者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引入到生态风险中进行应用实践,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二者的整体联系提供了具体量化标准,对于建立完善的生态评价体系具有重要价值㊂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有机结合并分析其相关性,可以较好地刻画生态环境变化区域,分析生态功能和风险变化,为区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考虑现有研究成果多基于简单的货币量化修正当量因子,未涉及对社会需求㊁经济发展等变化因素的综合考量,对研究成果有一定影响,针对自然本底脆弱的高原地区生态风险存在的空间复杂性导致二者的空间相关性难以明确其关联机理;同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均通过土地利用进行评估,两者评价针对各个地物类型缺乏明显独立性和稳定性,虽有研究表明将二者相关性融入某一固定识别框架对区域生态安全的识别精度有所提升,但其整体影响尚不明确,怎样准确评估还需进一步摸索㊂目前,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风险相关性角度开展研究在研究深度和方法上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本文侧重于二者研究结果的相互关系研究,厘清两者的内在影响因素同时开展交叉性研究是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㊂4结论(1)1990 2020年昆明市土地利用变化显著,耕地大幅退化为草地,减少了8.77%;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现象大幅增加,增幅为195.79%;草地逐步转换为更适宜当地发展的土地类型,主要流向为林地,转移率为4.29%㊂(2)昆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分布各异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上升,生态风险呈下降趋势,其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上升了4.70ˑ109元,生态风险总体均值下降0.12;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高生态风险呈局部聚集但聚集程度逐年下降趋势;生态质量整体向好,研究区生态安全状况有所改善㊂(3)生态风险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具有一定关联㊂由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可知,研究期343第1期冯婧文等:基于G E E的昆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风险变化。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190 科学与信息化2023年11月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张倩斯广州南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00摘 要 本文主要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进行分析,以某历史文化名城数字化平台建设项目为例,首先介绍了建设该数字化平台的需求,然后围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平台的具体建设进行了探讨,最后阐述了该信息化平台的应用成效,以期为类似项目建设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平台;建设应用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Zhang Qian-siGuangzhou South Smart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510000,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Taking the digital platform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a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gital platform, then discusses the specific construction of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and finally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information platform,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imilar projects.Key words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protec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引言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长久以来,我国的历史文化以各种方式保留在城乡各地,沉淀为独特的记忆和标识,在每个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文化遗产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文化遗产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文化遗产管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的技术,以地图为基础进行空间分析和数据管理的工具。

近年来,GIS在文化遗产管理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探讨GIS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旅游规划和文化遗产研究中的应用。

一、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是保护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的重要任务。

GIS可以通过构建文化遗产数据库,记录文物分布、文化景观和历史遗址等信息,提供科学化的管理手段。

例如,文物分布图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重要文物的密集区域,以便采取相关保护措施。

此外,GIS可以结合其他空间分析方法,进行遗址的三维重建和遗迹保护区的划定,从而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

二、文化遗产旅游规划文化遗产旅游已成为重要的文化产业,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GIS在文化遗产旅游规划中的应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GIS可以用于分析游客流量和游客行为,从而帮助规划者制定更科学的旅游路线和服务设施布局。

其次,GIS可以整合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和交通网络等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展示,提供给游客更直观、丰富的旅游信息,提升旅游体验。

三、文化遗产研究GIS在文化遗产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遗产资源的调查和评估,二是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研究。

GIS可以通过测绘和空间分析技术,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文化遗产的分布规律和特征,以及与其他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基于此,研究人员可以对文化遗产资源进行评估,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GIS可以结合多种模型和算法,进行文化遗产的灾害风险评估和可持续发展规划,为制定合理的保护策略提供支持。

总之,GIS在文化遗产管理中的应用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旅游规划和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和方法。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GIS技术本身并非解决所有问题的“银弹”,其应用还需要与人文科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实施状况的研究与评价——以云南历史街区为例

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实施状况的研究与评价——以云南历史街区为例

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实施状况的研究与评价——以云南历史街区为例引言: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的骨骼和见证,承载着文化、历史和人文特征。

作为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历史街区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与更新。

本文以云南历史街区为例,对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实施的状况进行研究与评价,旨在探讨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实际效果和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

一、云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实施情况云南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历史街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云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工作得到了广泛关注。

1.保护成果方面在云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方面,通过加强政策法规制定和执行,加大经费投入,制定详细的保护规划,并对历史街区内的建筑进行修缮,保护了历史街区的原貌和特色。

另一方面,云南积极推动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通过开展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促进历史街区的繁荣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问题与挑战然而,在云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一些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仅停留在表面,缺乏专业性的保护规划和措施,导致一些历史建筑遭受破坏或改建。

其次,历史街区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仍存在一定难度,许多历史街区既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又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经济利益,这需要找到平衡点。

再者,云南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也面临着意识观念、人员培养等诸多问题。

二、云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评价针对云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实施状况,我们可以进行一定的评价。

1.保护成果评价云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通过政府的力量和市场的参与,一些历史街区的原貌保存完好,并且成为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

例如,大理古城和丽江古城作为云南历史街区的代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繁荣。

2.问题与挑战评价然而,云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首先,保护工作的不规范和不专业,导致历史建筑的破损和破坏;其次,历史街区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仍然存在一定困难;再者,历史街区保护工作的宣传与推广还需加大力度,提高社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ArcGis数据库对历史街区中历史风貌的保护应用

ArcGis数据库对历史街区中历史风貌的保护应用

ArcGis数据库对历史街区中历史风貌的保护应用张素馨【摘要】为了改变历史遗产统计和保护脱离地理真实位置的现状,应用ArcGis,以长沙太平街街区为例,通过现实调研、图形绘制、数据整理,建立街区数据库,从而对其进行历史风貌的保护研究。

%In order to change situation of history heritage statistics and protection which break away from real geographical position, a case study of Taiping stree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 apply to ArcGis. Through the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graphics and data sorting, it need be builded ArcGis geodatabase of block. And then, it can be researched of historic conservation.【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2(038)031【总页数】3页(P7-9)【关键词】ArcGis数据库;街区;历史风貌保护【作者】张素馨【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3211 太平街街区的概况长沙位于我国中南部长江以南,自古以来是湖南省的政治文化中心,其中以楚汉文化为代表,在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根据2012年《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心城区总体保护规划》可知,作为古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中两个历史街区之一的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是保护的重点区域,其范围是西至湘江大道,东起三泰街,北至五一路,南到解放西路。

2 基于ArcGis建立太平街街区的数据库ArcGis数据库集属性特征、位置特征和空间特征为一体,能够同时显示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并通过空间位置记录非空间数据,建立对应关系,构成动态的数据流。

基于自然人文资源的国土空间人居环境空间识别及结构优化探讨——以云南省红河州为例

基于自然人文资源的国土空间人居环境空间识别及结构优化探讨——以云南省红河州为例

coordination of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based on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natur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nd the needs of national spatial control, multiple factors are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ed to construct a comprehensive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structure.Key words national land space; human settlement; natural and human resources; space identification ,structure optimization0 引言国土空间与人居环境密不可分[1],在强调生态系统性保护和建设全域美丽国土的背景下,人居环境的整体提升与自然人文环境的统筹考虑必然成为重要的战略内容。

由于大量自然人文资源与城乡建设空间交织存在,而且包含多样的人类活动,无法仅根据保护范围对自然人文资源进行单一保护,也无法忽略交织地带的城乡建设需求。

因此,对自然人文资源与人口密集地区的交织空间进行科学识别和问题分析,有助于厘清不同地域自然人文空间与人居特点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从而促进区域战略空间结构优化。

文章尝试建构面向全域国土空间的自然人文资源与人居环境的空间关联分析体系,有针对性地识别人居环境空间类型,并提出结构优化路径,准确引导后续空间管控策略的制定。

1 研究背景、研究思路、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1 研究背景红河州地处云南省东南部,北靠昆明市,东接文山州,西北部与玉溪市为邻,西南部与普洱地区相接,南与越南摘要 目前的国土空间“三区三线”管控难以准确测度和反映国土空间自然与人居特点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历史文化保护“一张图”系统建设初探

历史文化保护“一张图”系统建设初探

12图书档案与影视文体中国经济全面步入新常态的新阶段,泰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同样面临新问题、新挑战。

如何利用三维虚拟仿真等新技术,结合泰州市自历史文化保护特点,建设二三维一体化的历史文化保护“一张图”系统成为当前的迫切任务。

一、系统建设必要性现阶段,泰州市历史文化保护领域三维仿真技术应用较为滞后。

一是缺乏针对于历史文化信息展示平台,特别是涵东历史文化街区、古井、古树、古桥等重点历史文化区域信息化。

二是历史文化管理与维护缺乏有效抓手,无法满足决策需求。

构建基于三维基础服务平台的历史文化保护“一张图”系统,有利于统一标准体系、整合数据资源,推进资源共享共用,为泰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展示与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二、系统建设目标与主要内容以泰州市现有智慧规划信息平台和三维模型数据为基础,结合三维基础服务平台,整合全市历史文化资源数据,搭建资源数据库,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一张图”各功能模块,实现资源全面、动态更新。

以门户网站、三维基础服务平台等为依托,推进历史文化资源共享,为自然资源和城乡规划管理、文体旅游发展提供实用、便捷的基础依据,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提供有力保障。

三、系统技术框架平台的建设,以“智慧泰州”为总体指导,充分利用已有成果,继续沿用“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一套系统、一个门户”的技术架构思想,采用B/S 和C/S 混合架构,以ESRI 系列软件搭建GIS 软件平台,以Oracle 大型的数据库进行后台数据管理,建立泰州市历史文化保护“一张图”系统。

四、系统功能设计主要包括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建设、历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标准编制、历史文化遗产基础信息普查建档、历史文化一张图空间数据建库、历史文化一张图应用推广等。

(一)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建设在已有的泰州市历史建筑保护体系及历史文化遗产行业相关保护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泰州市自身历史文化特色,建立相对完善、完备的泰州市历史文化保护体系,满足泰州市历史文化保护、管理、共享与利用的业务使用需求。

昆明市历史街区保护研究

昆明市历史街区保护研究

序号街区名位置范围长度宽度走向路面建筑形式1 大富春街翠湖公园之南南起东风西路,北至武成路,与洪化桥相对230m 5m 南北走向混凝土路面2 小富春街翠湖公园之南东起太阳巷,西至大富春街,北达武成路297m 5m 东西走向混凝土路面3 文林街翠湖公园之北东起翠湖北路西至东风西路北口,与龙翔街相接664m 宽11m,其中车行道宽8m东西走向沥青路面4 龙翔街市区西北部东与文林街相接,西至西站,与环城西路、北路、昆畹公路交汇585m 宽14m,其中车行道宽8m东西走向沥青路面5 青云街翠湖公园东北南起圆通街,与华山西路相接,西北至翠湖北路436m 宽10m,其中车行道宽7m南北走向沥青路面6 莲花池市区北郊南起环城北路,北至军1125m 6-8m 南北走沥青路正街用公路,与教场中路相望向面7 崇仁街近日公园之南南起金碧路,北至顺城街256m 6m 南北走向混凝土路面8 南屏街近日公园东面西起护国路,东接近日公园,中通祥云街、庆云街东西走向沥青路面9 灵光街与桃源街相对,圆通街附近约长112.8m2.35m街两旁有很多老房子10 光华街近日公园之西北西起五一路,东至正义路约长220m5 m水泥路面街道两旁有老房子11 文明街近日公园之西南北起光华街,南至景星街,北接文庙直街144.3m宽12m,其中车行道宽6米南北走向沥青路面木构架穿斗式二层建筑12 景星街近日公园之西南东起正义路,西至五一路,中通东风西路、市府东街、庸道街、文明街全长343.5米宽8米,其中车行道宽5m东西走向沥青路面木构架穿斗式二层建筑13 崇善街近日公园东南北起金碧路,南至后新街120m 2.8m南北走向沥青路面石棉瓦等临建用房2.2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历史、自然、人为等因素的破坏,象征昆明市形象的众多建筑相继被毁,具有传统特色的历史街区被高楼大厦所包围或插建,原有的城市历史风貌和特色正面临逐步消逝的危险。

总的来说,昆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Arcgis支持下昆明市主城区基础设施完善度评价

Arcgis支持下昆明市主城区基础设施完善度评价

Arcgis支持下昆明市主城区基础设施完善度评价作者:曹杰周跃来源:《商情》2013年第06期以昆明市主城区为范围,利用Arcgis对昆明主城区的基础设施完善度进行评价,通过对昆明主城区内基础设施的完善度评价分析,总结出昆明主城区内土地有效利用的情况,进而完成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基础设施土地潜力完善度评价1引言随着昆明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建设,土地供应和土地利用已经呈现出日趋紧张的趋势。

此外,对土地开发价值和开发潜力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任务。

因此,根据昆明市规划局对昆明市未来主城区发展规划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完善度的评价,为昆明市土地的供应,土地价值测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本文以昆明市主城区为范围,利用Arcgis对昆明主城区的基础设施完善度进行评价,并对土地潜力进行评估,通过对昆明主城区内基础设施的完善度评价分析,总结出昆明主城区内土地有效利用的情况,进而完成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2研究方法2.1数据来源通过昆明规划局网站收集所需要的资料和图件。

经过筛选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基础设施,比如:公共服务中心、给水排水配套设施,电力供应配套设施、煤气天然气配套设施、货运站及货运通道等。

2.2技术方法利用ERDAS IMAGINE 8.7对图件进行几何校正,完成所有图片的坐标相同和地点重叠。

然后,利用ARCGIS9.2绘制成为一个完整的基础设施与土地分布情况图,生成各要素的分布图。

用以确定和计算各要素的权重。

然后利用各要素矢量分布图生成栅格距离图。

最后,结合距离图和权重对各土地区域进行赋值计算,得出各土地区域的综合得分。

3赋值与计算3.1要素的赋值我们根据栅格数据距离图的数据情况进行赋值,根据距离数据我们分别赋予相应的距离长度为该点的值,所以距离中心越远的点的距离越大,影响力反而越小,于是我们根据该点的综合得分便可知道该点的基础设施完善z度如何,进而分析出该点的土地利用价值。

3.2权重的分配根据要素的分类及要素的影响程度赋予不同的权重值。

昆明“老街”的文化记忆与空间生产研究

昆明“老街”的文化记忆与空间生产研究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7.05昆明“老街”的文化记忆与空间生产研究张 迪 刘 静【摘 要】古城镇和历史街区作为承载着城市记忆点的空间,一直是一座城市展现自身历史面貌的重要窗口。

本文以“昆明老街”为例,以“文化记忆”为突破口,对其空间生产的历史性变迁、社会关系再生产、新空间再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推动昆明老街形成及发展的力量,重新赋予城市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寻找城市文化记忆下的空间发展道路。

【关键词】昆明老街 历史街区 空间生产 文化记忆一、“空间生产”文献梳理“空间生产”最早是由“空间中的生产”衍生而来。

亨利·列斐伏尔(1974)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加强空间和地理的联系,提出了“空间生产”这一前沿体系:一是对空间产品使用价值的生产,二是对空间产品价值的生产,其中对空间产品价值的生产是空间生产的核心。

戴维·哈维(1985)较早地运用和传播了列斐伏尔的观点,提出空间组织和结构是生产的需要和产物;苏贾(20世纪60年代)强调了政治权力和意识形态对城市空间生产的影响。

二、昆明老街文化记忆下的空间生产(一)昆明老街的文化记忆“昆明老街”片区是当前昆明仅存的一处面积最大,文物建筑较多且传统街巷保留较为完整的老街区。

它既有传统商业形态下对古老街区建筑的保护创新,同时又有着传承下来的文化记忆。

这些文化根植于昆明老街的一景一物中,同时也铭刻于身处昆明街区一代又一代来来往往的居民或是过客的记忆之中。

“昆明老街”有“钱王街”,“钱王街”流传着“钱王王炽”的故事。

“钱王街”一带在清末、民国时期就已是老昆明的商业、金融的繁盛之地。

这些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文化记忆点,使得昆明老街具有了自身的独特意义,物化的景观建筑便是这些文化的载体。

在进行空间生产的同时赋予了昆明老街一种真实的、传统的、独特的人文情怀。

正如“钱王”之于“钱王街”,“钱王街”之于“昆明老街”,在老街片区内,任何一个叫得出名字的经典建筑的背后,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故事,属于这片古老街区的记忆点。

作为“本手、俗手、妙手”的HBIM——来自武汉历史建筑数字化保护的观察与思考

作为“本手、俗手、妙手”的HBIM——来自武汉历史建筑数字化保护的观察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 TU20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3)05-0017-04 收稿日期 2022-06-06摘 要 该文通过对HBIM (Heritage BIM)的三种现象的分析,切片式回顾了自2010年以来武汉地区部分优秀历史建筑数字化保护的问题与成果。

近十年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活化利用范畴的扩大,为数字技术提供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同时,数字技术的加持也使得历史文化保护的深度和维度得到很大提高。

然而,在实际运用中,由于反向BIM的特点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HBIM的建立往往是粗放式、甚至是虚假的。

而作为“妙手”的HBIM,应该是系统性和唯一性的结合。

关键词 HBIM 武汉 优秀历史建筑 数字化保护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ree phenomena of HBIM (Heritage BIM), we review the problems and achievements of digital historical buildings in Wuhan since 2010. In the past decade, the expansion of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has provided mor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digital technology. At the of digital technology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depth and dimens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rotection. or even false. HBIM, as a "smart hand", should be a combination of systematicness and uniqueness. Keywords HBIM, Wuhan, Historical building, Digital protectionHBIM as the Go-game's Native, Common and Smart Hands: Observation and Reflection on Digital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Buildings in Wuhan2008年10月4日在魁北克通过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宪章》[1]中回顾了“早先的ICOMOS宪章”中关于“展示和诠释”的问题。

大数据背景下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应用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应用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应用分析摘要:大数据时代下,数字城市成为城市规划与监管方式。

本文研究中,基于大数据背景,讨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应用问题,首先介绍数字名城的概念,建立数字名城的信息管理平台,同时分析平台的应用优势,从而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效果,仅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大数据技术支持下,互联网平台的成熟度提升,为各领域发展做出贡献。

数字化保护、监管,都要获得大数据技术支持。

国家持续探索数字化保护、智能化管理,打造数字平台,动态监管历史地段、文物古迹。

通过数字化手段保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获取文物保护单位的更多来源信息,从而形成了数据模式、城市信息管理系统。

利用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能够提供数据更新、信息检索、共享服务,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保存、传播、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1、数字名城的概念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城市形态、历史文脉实行数据化统计,通过全新思路呈现出历史名城的特色。

在大数据分析背景下,中国数字名城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构建历史文化名城的信息网络平台,通过宏观层,有效维护城区格局、历史风貌,有效保存和应用历史文化名城,传播和共享城市历史人文资料,做好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信息监管、文明传播。

在未来发展中,将串联相互独立的历史文化名城,共享资源展陈和监管能力。

在近几年发展中,数字化保护领域将不再仅限于器物、建筑,而开始延伸至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地段,以推动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文明输出、保护与监管,从而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重生。

2、数字名城的信息管理平台研究数字历史文化名城的应用方法,采用数据库方法,构建历史文化名城的信息系统,并有机整理历史文化名城的属性数据、空间数据。

用户借助实景模式,可观览历史名城的历史风貌、建筑布局。

通过高空数据,关联到文物古迹、历史人文街区、城市建筑等内容。

属性信息,包括历史名城的历史沿革、区域概况、保护规划等信息。

2.1价值剖析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全面记录历史名城的格局、历史文脉、人文特色、建筑风貌,更新、检索、监管信息。

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

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

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2021·全国第九届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年会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昆明市规划编制与信息中心2021.9昆明市规划编制与信息中心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简况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架构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研究1.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简况昆明市规划编制与信息中心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简况1982年列入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以来,昆明市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以及基于文化遗产的利用与建设工作持续开展:- 对具有历史意义的生态环境的治理与改善:治理滇池、长虫山生态公园、盘龙江滨江绿带、莲花池公园等昆明市规划编制与信息中心重拳治理滇池长虫山生态公园盘龙江绿带莲花池公园- 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修缮与利用:云南陆军讲武堂、官渡金刚塔、真庆观、灵源别墅、安宁八街文庙、圆通寺、石龙坝、北门书屋等文物得到保护修缮并妥善利用;昆明市规划编制与信息中心- 对古城中轴线的环境改善:重建金马碧鸡坊、打通东西寺双塔景观视廊、正义路步行街等昆明市规划编制与信息中心不容忽视的是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同时存在诸多重大问题-历史城区整体风貌基本完全消亡:高度局部失控、历史街区逐片拆除(宝善街、大观街、同仁街等)昆明市规划编制与信息中心- 部分重要传统格局或视廊遭到破坏:部分历史街巷拓宽(金碧路等、城隍庙街、文庙横街)、大观楼望草海、翠湖至大观河、圆通山看翠湖(俊园小区)等昆明市规划编制与信息中心2.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架构昆明市规划编制与信息中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昆明市规划编制与信息中心机构组织架构昆明市人民政府昆明市规划局昆明市规划编制与信息中心昆明历史街区与建筑保护办公室昆明市文广体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处文物及博物馆处调查、档案政策、法规历史村镇历史街区(地段) 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明市规划编制与信息中心3.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研究市域层面――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制度层面――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修订) 行动层面――组织编制多片保护规划、历史建筑挂牌保护、村镇调研技术层面――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地理信息系统昆明市规划编制与信息中心3.1 市域层面――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21)规划范围示意图市域范围21011km2历史文化名城5.5km2历史城区龙泉宝云历史城区官渡古镇晋城古镇上、下西街历史城区4.7km2名城保护范围昆明历史城区历史城区外的街区(地段) 历史文化景观带环滇池地区2180km21)历史文化名城 2)历史文化街区3个、历史地段7个 3)文物保护单位555处、历史建筑62处2021年7月统计的各级文保单位数量昆明市规划编制与信息中心历史文化名城层次保护结构:三山绕一湖、城轴带相连三山:五华山、圆通山、云大山一湖:翠湖一城:昆明历史城区一轴:城市轴带一带:历史文化景观带(正义路-三市街-文庙直街-文明街)(圆通山、翠湖、篆塘、大观河、大观楼)大三山一水小三山一湖3.2 制度层面――组织编制多片保护规划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1995年,昆明市政府制定了《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2021年6月第一次修订; 2021年,中心(保护办)与市规划局开展《条例》的修订工作; 2021年1月1日颁布实施。

GIS空间数据库在历史城镇灾后重建研究过程中的应用——以昭化古镇为例

GIS空间数据库在历史城镇灾后重建研究过程中的应用——以昭化古镇为例
幻化的十方无量世界 中的七宝楼 台、 妙华宫殿原来不 过是 囚笼 和火宅。 玻璃之城的 囚徒们不再能从燕子轻略过鹅黄嫩柳 的轻 盈迅疾 中感受到春之冉冉物华 , 从暴雨声和蛙鸣声 中感受 到夏 之浓墨淋 漓 , 从 梧桐叶 的凋 零中 , 从 西风 吹起的水纹 感到秋 天 的临近 , 也无法读懂那纷 飞的漫天 白雪悬置 了一切 的存在 的痕 迹, 那岁末 的钟声勾勒 出冬 的幽暗空寂 。那些变幻着 四季的城 市, 柳永的烟柳花桥 , 风帘翠幕 的城 市 , 辛 弃疾的落 日楼 头 , 断
用研究—— 以南京 为例f J I . 建 筑与文化 , 2 0 1 0 ( 8 ) . 阁 武艳文 , 于洋. 基于 G I s构建 的历史文化村镇动态监测系统口 l 新建筑 ,
2 0 1 1 ( 4 ) .



( 上接第 1 6页 )
底照澈 , 这也就是启蒙理性 的主旨精神所在 。 所 以, 玻璃幕墙 的
数 据阶段工作量不小 , 但后续工作 中的数据 分析与建 图相对于
传 统方法确是节 省了人力物力 , 因此 , 对 在与空 间位置相关 的 历史城镇研究 中推广 G I S技术还是很有意义的。
参 考 文 献
【 1 】 何 邕健 , 毛蒋兴 , 曲翠萃 , 等. G I S 空 间数据库 在城 市规划成 图过程




2 0 1 3年第 6期( 总1 9 4期 )
3 . 3 . 1 数 据 种 类 的 多样 性
观原 因的限制而 只针对部分数据进行 了分析 , 没有对数据进行
G I S数据库不仅能存 储古建筑等 地理要素 的属 性数据 , 还 能存储大量 的空 间数据 , 以及描述古建筑受损情况 的图片数据 等, 满 足历 史城镇建 筑灾 后重建研究的需要 。昭化古镇震 后重 建 的研究 主要是对每栋建筑 的受 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 所需数 据包括每栋古建筑 的地理位置等地理 空间要素数据 ,地址 、 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GIS的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系统研究高雪梅丁娟昆明市规划编制与信息中心【摘要】昆明是一九八二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近年来,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风貌和不少文物古迹及其环境正面临着过度开发、违规建设等带来的种种危险。

GIS 技术是用于获取、存储、查询、综合、处理、分析和显示地理空间数据及其相关信息的计算机系统。

应用GIS技术对历史文化遗产实施监管具有数据可靠,科学有效,及时反应,决策主动、科学有效的优势。

关键词:昆明,历史文化名城,GIS技术,保护管理1. 研究背景昆明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是滇文化的发祥地。

丰富的文物古迹和园林名胜,得天独厚的气候和自然山水环境,使昆明在一九八二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同年编制的《昆明市总体规划》中,把“历史文化名城”定为昆明主要的城市性质之一。

但是由于长时间自然和人为的因素,以及日益加重的环境污染,特别是近年来,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风貌和不少文物古迹的环境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有的已濒临绝境。

目前我国对文化遗产的管理模式缺乏科学的手段, 存在获取信息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等缺点,保护规划的执行难以落到实处,后期的保护管理也较为困难。

这需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从信息的获取、存储、查询、综合、处理、分析、显示地理空间数据和建立公众交流平台等方面进行改进。

而《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更是要求签约国要“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和考察,改善工作方法,使国家得以消除威胁遗产之危险”。

地理信息系统(GIS)属于空间信息系统,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

它作为计算机技术、地理、遥感、测绘、统计、规划、管理学和制图学等学科交叉运用的产物,代表了现代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其它学科相互渗透的发展方向。

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和人设计的有效地获取、存贮、更新、操作、分析和显示所有地理信息的集成应用系统。

运用GIS技术和实地勘测等技术结合公众参与,随时发现保护异常情况,将有关信息及时集中、归纳并快速反应。

为查处违法建设行为提供技术支持;为依法行政提供依据,保证国家文物和规划行政部门及时获取历史建筑、古遗址、历史地区及其背景环境的监管信息,掌握管理的主动权,依法行政。

另外,GIS还可用作与公众交流保护策略及促进与在遗产资源内或附近的其它政府部门合作的工具。

总之,这一监管方法科学有效,数据可靠,能够做到随时发现,及时反应,信息畅通,决策主动。

因此,应用GIS 技术对历史文化遗产实施监管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

2. 国内外研究现状2.1 国外研究现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施行的文物登录制度实际上是文化遗产管理的重要方式和内容。

这种制度的特点是基础调研的面广、量大、周期短、节奏快、适应性强、强调公众参与。

这就意味着海量的文物信息一旦登录进这个清单后,就可用计算机数据库进行高效管理。

欧美、日本等国家已经建立起国家考古数据库、国家历史标志景观数据库、国家登陆文物信息系统等大型数据库。

这些数据库所包含的文化资源都是与空间位置相关的,并且一般都直接含有地理坐标等空间位置信息,因此将它与GIS相连接,就可实现基于位置的文化遗产的查询和管理。

2.2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目前实行的文物指定制度,是一种非常专业化的活动。

无论是文物建筑的普查、申报还是审批,仅限于相关职能部门和少数专家参与,普通公民极少参与到文物建筑的指定和保护工作中去。

指定指度存在效率低、公众参与度不高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保护措施不到位,大量保护对象有名无实的现象。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采用GIS技术进行保护规划和保护管理的实践少之又少。

到目前为止,国内只有胡明星等从单个聚落或历史街区的微观角度作过一定研究,而且均是借助于通用的GIS软件平台,结构松散,GIS方法也仅参与了其中的某一两个环节,比如在前期资源调查中应用GIS进行一定的分析或在后期成果表达中应用GIS进行制图输出,但真正利用GIS全面参与管理或建立业务化的数据库尚不见诸于文献。

3. 总体目标与技术路线基于上述分析,昆明市历史街区与建筑保护办公室与昆明市测绘研究院合作,对昆明市行政辖区内的文物古迹、历史街区、名村名镇展开广泛而详尽的调查,并尝试运用成熟的GIS技术建立相关数据库和监管系统。

3.1 总体目标1)采用GIS技术,对各种与文物保护法规相抵触的违法建设和不良发展倾向及时进行监测,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系统具有及早发现建设异常情况和预判的功能。

2)建立在公众信息平台,使公众监督成为系统运行的信息基础,进一步促进公众增强文物保护的意识。

3.2 技术路线GIS有很强的空间分析及属性查询能力,运用GIS技术对历史遗产进行管理的路线分为数据库建设、监管系统建立两个部分。

1)数据库及其相应的GIS应用于系统的功能采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文物保护管理基础资料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监管体系的基础数据库大致包括:(1) 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数据库:建立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公文数据库,以关键词、内容、发布日期、发布机关等为查询条件,快速查询与检索,为执法提供法规依据。

(2) 历史建筑、古遗址、历史地区保护规划数据库:建立历史建筑、古遗址、历史地区保护规划信息数据库,将搜集输入、更新现有文物保护区域规划数据(包括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特别是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建筑控制地带等区域规划数据,并以图名、坐标、文物点名称、规划日期等查询检索条件,实施管理与查询。

文物保护及监督文物保护的执行。

接受和管理社会举报信息,接受社会对文物保护工作提出的建议信息,及时或定期向举报者或社会公众反馈处理结果,答复建议的处理意见,从而加强全社会保护文物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3) 历史建筑、古遗址、历史地区现状信息数据库:搜集、输入并更新现有文物保护区域现状数据,以图名、坐标、文物点名称、规划日期等查询检索条件,实施管理与查询。

这是文物保护监测的主要数据库,将提供执法的证据。

在该数据库下,将建立于模块,接受和处理来自文物保护监删技术体系的各类数据(包括影像数据、矢量数据、元数据等),如遥感数据接收与处理模块、特征点地理定位数据模块、与规划数据对比分析模块、文物组群重要性评估模块、类似案例比较模块、决策支持模块等。

诵过一系列模块化的处理,获得保护异常精确的监测数据,给出各种分析图表、数值、建议文本等,为快速反应提供支持。

(4) 历史建筑、古遗址、历史地区背景环境数据库:搜集、输入并更新现有历史建筑、古遗址、历史地区背景环境现状数据,包括道路、水系、植被等信息、人文环境现状与发展趋势、规划建设现状及趋势与影响、污染源类型与分布等。

在该数据库下,将建立背景环境影响与评估子模块,能够进行环境压力分析,并根据有关分析给出决策支持信息等。

(5)违法案例信息数据库:将违法案例的发生、经过、危害程度、处理结果、依据法规等进行查询、比较、分析等管理,为依法行政提供借鉴,保持法规的严肃性和连续性。

(6) 公众监督信息管理数据库:将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文物保护成果向社会公开,实现全社会共同参与文物保护及监督文物保护的执行。

接受和管理社会举报信息,接受社会对文物保护工作提出的建议信息,及时或定期向举报者或社会公众反馈处理结果,答复建议的处理意见,从而加强全社会保护文物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 监管系统功能在对数据库的综合应用基础之上,监管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1) 判定功能:利用系统数据,对保护异常进行初步判断。

(2) 基于互联网的交互访问功能:具备与各省(区)、市文物保护相关信息库的连接接口,能进行数据双向传输,并能按权限互访。

(3) 维护功能:包括现状更新及规划调整等基础信息的更新与维护。

(4) 基于互联网的办公功能:收发文物保护管理方面有关信息文件以及管理流程的监督和进展情况。

(5) 查询功能:以区位、时间、土地性质等方面为索引,查询现状和规划的信息,以及对历史案例的查询。

此外,监管系统可增加文物保护工程信息管理的功能,使文物保护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等置于一个科学高效的监控机制之中,保证文物保护工程的质量。

4. 结论与讨论4.1 结论历史文化遗产信息面广、量大,保护和管理当中引进GIS技术,相对于以往基于定性描述为主的研究方法是一种革新,采用这种方法所得出的管理措施和规划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从而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和保护效率。

4.2 讨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监管信息系统涉及各级文物、规划行政部门,在人员安排、资金使用或工作程序等方面,该系统都不可避免地与现有的体制存有差异,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措施;监管是依法行政的具体行为,因此监管系统建设要符合现行的法律框架和管理制度。

同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文物保护管理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高新技术进行文物保护监管同样需要制度的保障。

在监管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各种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制度要同时编制,以保证系统开发和建设的正常进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因此,来自于政府的长期稳定的经费保障是不可缺少的;系统建设和运行需要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需要既懂专业又熟悉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人员保障是未来监管系统实施和运行的潜在制约因素,应提前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1] 胡明星,董卫.基于GIS的镇江西津渡历史街区保护管理信息系统J . 规划师,2002 ,183 :71 - 73[2] 胡明星,董卫.基于GIS的古村落保护管理信息系统J .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 ,36 3 :53 - 56.[3] 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 - 15.[4] 邓运员 ,申秀英 ,刘沛林. G IS支持下的传统聚落景观管理模式.经济地理,2007,7第26卷第4期[5] 王琪,王芳.英国登陆建筑的选定与我国文物指定制度的比较研究.新建筑,200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