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
(完整版)现代文学史
现代中国文学史·绪论一现代中国文学的源流广义:中国文学史整体认同为现代中国文学的源流狭义:指与现代中国文学相对关系紧密的此前文学史(一)中国现代文学直接源于元明清文学:1、元代文学汤显祖“尊情说” :以情反理《牡丹亭》2、明代中叶:王阳明的心学;李贽“童心说” 。
3、晚明公安派主将袁宏道“性灵说”:4、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颇具现代思想意识的小说。
《红楼梦》中现代思想意识举例:1、以“情”为核心的人本主义精神2、现代情爱观、婚恋观:(二)白话的倡导溯源注意:古典白话与现代白话的不同。
鲁迅《狂人日记》的发表拉开了新旧文学的距离,划分出一种语言的分界。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与历史发展(一)发生:近代中国救亡运动及文学思潮演变1、中华民族面临的三重危机:民族生存危机封建政治危机传统文化危机2、近代中国救亡运动及文学思潮演变(1)鸦片战争及洋务运动时期(1840--1894)经世致用文学思潮,“师夷长技以治夷”,中体西用。
(2)维新变法时期(1895――1905):①维新文学思潮两大观念深入人心:A进化观念:维新派是进化观点主要阐释者和应用者。
B民主自由观深入人心②清末维新派的文学改良是文学现代化的最早尝试1898年开始,维新派先后提出来“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等一系列口号。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格,必新小说;欲新文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
”③西方作品的译介:林纾与“林译小说”1898年夏,林纾尝试着与王寿昌合作翻译了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逸事》即《茶花女》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3)辛亥革命时期(1906――1916)文学出现多元化取向,革命的趋势,并成为启蒙的主要手段,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二)近代文学转型(1)由传统的古典文学体系向现代的、情感型的文学体系过渡。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1.戊戌变法与维新思潮:戊戌变法标志着中国新式教育、科学技术以
及现代文化的鼻祖。
在这个时期,一批新知识分子开始倡导西方思想和科学,并提倡变法兴学。
二、五四运动与思潮:
1.爱国主义与进化思潮:五四运动是反对列强侵略,提倡民主与科学
的爱国主义运动。
思想家如陈独秀、胡适等,推崇进步的西方思想与文化,提倡"废黜旧文化,建设新文化"。
三、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
1.抗战文学的特点:由于抗战时期的特殊环境,抗战文学强调抗战和
民族精神,对日军的残暴行为进行揭露。
同时也关注人民生活以及艰苦奋
斗的精神。
2.抗战文学的代表作家: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萧红的《生
死场》等作品,都揭示了人民在抗战中的苦难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四、社会主义文学与思潮:
1.现实主义文学:1950年代之后,以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现实主义文
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代表作家有老舍、沈从文、巴金等,他们通过描绘
工农群众的生活,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
2.文化大革命对文学的影响: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学创作受到限制,
更多的是宣传工具,文学创作倾向于政治和革命。
五、开放以来的文学变革
1.思潮的复苏与文学的多样性: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促使着文学思潮的复苏与多样性。
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各
种文学形式开始并存。
2.冲突与思辨的手法:近现代中国文学开始探索自我与社会、个体与
集体之间的关系。
作家以及作品如余华的《活着》、莫言的《红高粱家族》都展示了中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整理绪论一、现代文学的范围与分期中国现代文学,指起于五四前夕,迄于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文学历史,即从1917年发难的“文学革命”到1949年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召开,大约三十二年文学发展历史。
分期1917年到1927年为第一个时期,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时期;1927年到1937年为第二时期,左翼文学运动的形成和壮大时期;1937年到1949年为第三个时期,抗战的民主的文学运动的勃兴和繁荣时期。
二、现代文学的性质1.“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即新民主主义文学”2.“改造民族灵魂的启蒙文学”3.“现代化的与世界文学相沟通的民族文学”4.“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三、现代文学的主题、题材与形式1.充满矛盾与张力的主题现代作家对待现代化的态度并不是统一的,主题的呈现往往充满了矛盾与较大的差异,呈现出一种“复调现象。
”所谓复调(poliphony)本是音乐术语,指欧洲18世纪(古典主义)以前广泛运用的一种音乐体裁,它与和弦及十二音律音乐不同,没有主旋律和伴声之分,所有声音都按自己的声部行进,相互层叠,构成复调体音乐。
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
"复调"也叫"多声部",本为音乐术语。
巴赫金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托斯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于"那种基本上属于独白型(单旋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
“复调小说”的概念是现代文论的一个重大飞跃,对读者反映论、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都有深刻影响。
2.多样化的题材两大基本题材:知识分子题材与农村题材。
同时又极为广阔: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思想、命运、形象与心理情绪都无一例外地被摄入作家们的艺术视野。
3.文学形式的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纠结现代文学前半期:文学形式的“现代化”诉求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抗战的爆发扭转了这一进程一直在复杂而曲折的历史轨道中寻求自己作为现代民族文学的位置和特色。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文学背景】1.鸦片战争与近代化进程:中国在鸦片战争后逐步接受西方近代文化与思想,促使文学呈现出新的面貌。
2.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推翻了封建文化的束缚,呼唤新的思想与艺术表达方式,为现代文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3.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侵略的运动,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新文学的追求,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品】1.《狂人日记》: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以自由、解放和反抗为主题,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与自身矛盾,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2.《红楼梦》:曹雪芹的巨著,描绘了一个封建家族的衰落与复兴,以及人性的复杂和现实的残酷,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3.《家》:巴金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一个普通家庭的命运,探讨了家庭关系、社会矛盾和个体的价值观念,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
【思潮与创作手法】1.反封建思潮:现代文学在思想上与封建主义进行了彻底的决裂,开始关注社会问题、人权平等与个体解放的思想。
2.真实主义与自由主义:现代文学强调真实与自由,在揭示社会现实的同时探索个体的内心世界,注重塑造鲜明的现实人物形象。
3.民族复兴思潮:作家们对于中国的民族感情表达愈加浓烈,文学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文学成就】1.现代白话小说的兴起: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白话小说的兴起是一大突破,取消了文言文的束缚,更贴近人民群众,使小说能够在更广泛的读者中传播。
2.现代性意识的觉醒:中国现代文学通过剖析社会现实,塑造真实的人物形象,使文学作品具有现代性的审美观念和感受方式,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3.新的艺术实验和形式创新:现代文学关注形式的创新,大胆尝试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可能性。
以上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当然还有很多细节和具体作品值得深入研究。
通过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历程和现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中国现代文学史(最新)知识点精要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重要时间和事件1.1930.3.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2.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3.1938.3 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
4.1949.7 第一次中华全国文艺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5.1896年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当时影响最大)。
6.1891年苏曼殊翻译的《拜伦诗选》是中国最早的翻译诗集。
7.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第一份中文小说杂志《新小说》。
8.1906年成立春柳社;1910年成立进化社,都专演话剧。
9.1915.9 《新青年》创刊于上海,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1917年迁北京)10.1917.1发表胡适《文学改良诌议》,它是“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
11.1917.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12.1917.2《新青年》发表白话新诗。
13.1918年5月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
14.1922.1成立学衡派;(学衡派是活跃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个文化团体,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梅光迪、吴宓、胡先驌、柳诒徵、吴芳吉等)1914.5在东京成立的甲寅派。
(章士钊等)15.1920.9《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迁回上海。
16.1924年《现代评论》创刊由徐志摩、王世杰、陈源等主编。
17.1921.1在北京成立了最早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为人生派,茅盾、周作人等12人)18.1910.7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
(叶圣陶、刘延陵、朱自清、俞平伯等)19.1921.7创造社于东京成立。
(为艺术派,郭沫若、郁达夫等)20.1924.11.17在北京成立语丝社,《语丝》周刊。
(鲁迅、周作人、孙伏园、林语堂等)21.1923年在北京成立了新月社,《新月》月刊。
1927年多数成员南下,从此分为两个时期。
(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西滢等。
(完整版)现代中国文学史
现代中国文学史·绪论一现代中国文学的源流广义:中国文学史整体认同为现代中国文学的源流狭义:指与现代中国文学相对关系紧密的此前文学史(一)中国现代文学直接源于元明清文学:1、元代文学汤显祖“尊情说” :以情反理《牡丹亭》2、明代中叶:王阳明的心学 ;李贽“童心说" 。
3、晚明公安派主将袁宏道“性灵说”:4、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颇具现代思想意识的小说.《红楼梦》中现代思想意识举例:1、以“情”为核心的人本主义精神2、现代情爱观、婚恋观:(二)白话的倡导溯源注意:古典白话与现代白话的不同。
鲁迅《狂人日记》的发表拉开了新旧文学的距离,划分出一种语言的分界。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与历史发展(一)发生:近代中国救亡运动及文学思潮演变1、中华民族面临的三重危机:民族生存危机封建政治危机传统文化危机2、近代中国救亡运动及文学思潮演变(1)鸦片战争及洋务运动时期(1840——1894)经世致用文学思潮,“师夷长技以治夷”,中体西用。
(2)维新变法时期(1895――1905):①维新文学思潮两大观念深入人心:A进化观念:维新派是进化观点主要阐释者和应用者 .B民主自由观深入人心②清末维新派的文学改良是文学现代化的最早尝试1898年开始,维新派先后提出来“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等一系列口号.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格,必新小说;欲新文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③西方作品的译介:林纾与“林译小说”1898年夏,林纾尝试着与王寿昌合作翻译了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逸事》即《茶花女》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3)辛亥革命时期(1906――1916)文学出现多元化取向,革命的趋势,并成为启蒙的主要手段,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二)近代文学转型(1)由传统的古典文学体系向现代的、情感型的文学体系过渡。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整理一、鲁迅《呐喊》的主题——对封建传统的批判1.《怀旧》——对《呐喊》的铺垫(不是《呐喊》的文章)寓庄于谐,在趣味笔触里透视人性,表现了传统文化在现实中延续了一千多年后的一片夕阳残景。
传闻土匪来临,私塾先生为代表的乡绅阶级打算实行“中庸”,对匪迎合,匪退则贿赂官府,苟且偷安,姨太太们拿逃难作春游,乡民则愚忠而贪财。
由早先的文言小说《怀旧》,鲁迅的特质已然呈现,是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杰作。
2.《狂人日记》——对《呐喊》总主题的深刻揭示《狂》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运用象征手法,以日记体、内心独白的形式,通过迫害狂患者的内心独白向封建礼教发起最猛烈的袭击,指出礼教吃人的思想。
“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
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
”3.《风波》——被辱者与被损害者的形象《风波》作者以传神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中国江南小镇及乡土人物的风味神情,着力表现一场风波——皇帝做了龙庭,给七斤及七斤家人带来的恐慌,表明辛亥革命的民主观念距离广大的劳苦大众还非常遥远。
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深刻同情,同时也展现了鲁迅作品的简凝之美。
4、《孤独者》——觉醒者的悲哀《孤独者》中的魏连殳是被社会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摧毁的。
魏连殳被当时的社会视为“异类”,最终连工作也找不到,穷困潦倒后则像孔乙己一样被周围的社会所冷落、歧视。
他不甘于这种被冷落和被歧视的地位,他要向整个社会进行报复。
但这种报复也正是他的失败,他不得不屈服于周围社会的价值观念,以“上等人”的姿态驱使、玩弄那些“下等人”。
《孤独者》表现了一个留洋知识者归国后的人生窘境,他躬行于自己以前所反对的东西,拒绝和排斥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了,他已经真的失败——然而他胜利了。
二、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由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叶圣陶)、王统照、许地山等12人共同发起,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时间最早的一个专门性社团,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它以“研究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以改革之后的《小说月报》为主要活动阵地,将文学要“表现人生,指导人生”的社会功用诉求与现实主义的创造方法密切结合,为“人的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对于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新文学中的主流地位的确立有着重要的功绩。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汇总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汇总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从20世纪初到现代的文学作品和发展历程。
下面是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整理资料汇总。
1.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它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
在这一时期,一批有志青年投身于文学创作和思想的探索,提倡新文化运动。
2.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一部分,主张彻底改变旧文化、旧教育和旧社会制度,提倡民主、科学和人权。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胡适、陈独秀、鲁迅等。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杂志,如《新潮》、《新青年》等,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鲁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是一位作家、思想家和文化评论家。
鲁迅的作品以揭露社会黑暗、批判封建社会为特点,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心理主义文学:心理主义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强调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和思想感情的表达。
代表作家有郁达夫、沈从文等。
5.抒情诗:抒情诗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它以表达诗人自身感情和思想为主要特点。
代表作家有徐志摩、戴望舒等。
6.新诗运动:新诗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文体运动,它试图打破传统诗歌的形式和内容,追求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代表作家有胡适、周树人等。
8.现代小说:现代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代表作家有老舍、茅盾等。
9.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对中国的文学创作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许多作家和文学作品受到审查和限制。
10.开放以来的文学发展:开放以来,中国的文学创作得到了空前的自由和活力。
一些作家以写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为特点,代表作家有余华、莫言等。
以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内容和代表人物,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文学的主要流派。
当代文学史框架整理新编
当代文学史框架整理202x年x月x日当代文学史框架撰写(一)三种文学思潮中国当代文学主要有三大文学思潮,分别是:1.政治化文学思潮:第一次文代会、新民歌运动、工农兵文艺方向、批判运动等。
2.新启蒙文学思潮:新潮小说、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朦胧诗等。
3.多元化文学思潮:人文精神大争辩、身体写作、80后写作等。
(二)小说1.前27年小说:社会革命的现实表达、红色历史的多元叙述、命途多喘的探求之路。
2.80年月以后的小说:伤痕、反思和改革小说,寻根小说,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新历史小说,女性小说等。
(三)诗歌1.第一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可以统称为诗歌的第一个时期。
主要有闻捷和公刘的生活诗、郭小川和贺敬之的诗、百花时期的诗歌、文革时期的地下诗歌等。
2.朦胧诗:北岛、舒婷、顾城等。
3.后朦胧诗:江河、杨炼、翟永明等。
4.90年月以来的诗歌(四)散文1.模式化散文:杨朔、秦牧、刘白羽等。
2.文革时期的散文:巴金、孙犁、杨绛等。
(五)话剧1.第四种剧本:老舍为代表。
2.历史剧高潮:田汉、郭沫若为代表。
3.革命样板戏:八个样板戏。
4.新时期以来的京味儿话剧:何冀平、李龙云等。
5.试验话剧:高行健、刘树刚、朱小公平。
6.先锋话剧:孟京辉。
(六)台港澳文学1.台湾小说:林海音、白先勇、陈映真等。
2.香港小说:施叔青、西西等。
3.台港澳诗歌、散文和话剧:郑愁予、余光中、赖声川等。
以上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学问脉络梳理,结合前两期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学问框架,构成了中国文学史的全部内容。
期望能对各位考生有挂念,同时,我们还会推出外国文学史的学问框架,主要是东方文学史和西方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整理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一、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1、诗界革命:黄遵宪(反对拟古复古、提倡“我手写我口”)2、小说界革命:梁启超(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3、文界革命:梁启超(“报章体”)4、白话文运动:裘廷梁二、“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1、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2、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三、《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创刊时间:1915年主编姓名:陈独秀四、“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1、文学革命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因为旧文学中充斥着封建礼教道德的思想内容,思想革命的深入,必然要求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2、而文学革命的开展,批判旧文学观念和旧文学中封建思想道德观念,新文学以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内容,也大大推动了思想革命更深入地开展;3、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相辅相成,使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成为自有中国以来最彻底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旧文学的革命。
五、文学革命的发生过程:1、1917年1月,《文学改良刍议》(胡适)——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1917年2月,《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3、钱玄同、刘半农等撰文响应,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六、鲁迅:《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1918年)七、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对文学革命的影响:1、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用白话写的文章,算不得新文学;新文学应建立在“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新文学提出的要求)2、鲁迅:《狂人日记》小说对封建主义揭露、批判所达到的高度3、郭沫若的新诗,体现了“五四”反抗叛逆、破旧创新的精神八、了解文学革命在创作上的初步成绩和白话文运动的胜利:1、《新青年》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等的白话新诗,《新潮》上叶绍钧、汪敬熙、杨振声等的白话新小说和康白情、俞平伯的新诗,都是文学革命的最初实绩。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知识点完整整理)
文学思潮与运动三十年代文学思潮要点1、基本概念30年代文学也称现代文学第二个10年(1928-1937年)是第一个十年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1928年始,新文学队伍发生了新的组合,两种文学思潮及其创作构成了30年代文学基本面貌(1)新兴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2)继承五四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人文主义文学;30年代左翼文学发展轮廓(三个阶段):(1)1927大革命失败-左联成立前,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期。
(2)1930-1936年,左联成立-左联解体。
(3)1936年春-1937/7抗战爆发,文学的转折过渡期。
2、“左联”概况“左联”全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
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茅盾、冯雪峰、柔石、沈端先、冯乃超、李初梨、蒋光慈、田汉、阳翰笙、丁玲、冯也频、姚蓬子等。
左联的理论和行动纲领根据前苏联“拉普”纲领而制定。
纲领宣告:“我们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倾向,我们不能不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左联的成立有其国际和国内的背景,国际上,苏日英法等国都有左翼文学组织;国内,经过1928年的革命文学论争,培养了左翼作家队伍,为左联成立提供了思想组织上的准备。
“左联”于1936年自动解散。
“左联”的文学活动及主要功绩(1)创办了许多有影响的文学刊物,如《拓荒者》(蒋光慈主编)、《北斗》(丁玲主编)、《文学导报》(创刊号名《前哨》)、《萌芽》月刊(鲁迅、冯雪峰主编)、《十字街头》(鲁迅主编)。
续办了左联成立前的《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阳月刊》等刊物。
(2)翻译、介绍、传播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左联成立后,瞿秋白俄文翻译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著作,并写了《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等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思想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与阐述。
他说明了反对席勒化,提倡莎士比亚化的意义,批评了初期无产阶级文学作品中的“主观主义的理想化”和“革命浪漫蒂克”情绪。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一、前言:1.定义现代文学:指20世纪中叶以来,受到西方现代化、近代化思潮以及社会政治变革影响,吸收外来文化因素进行创新,揭示现实社会问题的文学。
2.现代文学的特点:呈现了对传统文学的批判、对现实社会的关注,重视表达个体的内心世界,形式上更加多样化。
3.中国现代文学的产生背景:包括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五四新文学等。
二、新文化运动(1915年~1927年):1.新文化运动的起因:对传统封建文化的厌倦、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状况的关注。
2.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胡适、陈独秀等。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成果及特点:倡导科学和民主,主张“民主、科学、自由”;提倡新文学、新教育等现代思潮。
三、五四运动(1919年):1.五四运动的起因: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和抗议,激发了中国爱国主义情感。
2.五四运动的主要诉求: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主和自由。
3.五四运动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标志着中国文学真正走向现代化,使中国文学与世界接轨。
四、五四新文学(1917年~1927年):2.五四新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鲁迅、周作人等。
3.鲁迅的贡献: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奠基人。
五、新文学的发展与分化(1927年~1949年):1.新文学在这一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包括“左翼文学运动”,“民主杂志文学运动”等。
2.左翼文学运动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注重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代表作品有郁达夫的《春蚕》等。
3.民主杂志文学运动的特点和代表作品:主张独立精神和抒发个人情感,代表作品有丁玲的《“四丁”文集》等。
六、新文学的全盛与受限(1949年~1976年):1.新文学在新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文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
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强调描写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事业,代表作品有老舍的《骆驼祥子》等。
3.现实主义和人民文学的辩论:在文艺界引起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汇总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1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名词解释:双簧戏:1、 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文学革命”与“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清、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中国现代文学史(最新版)
第一章文化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第一节概述1.“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答】“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2.《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答】“五四”时期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新青年》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给人们提供了思想武器。
3.胡适、陈独秀、刘半农、周作人等人在文学革命讨论中的代表性文章和重要观点【答】l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从“八事”人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
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句。
他主张书面语要与口头语接近,要求以白话文学为“正宗”。
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即建设国民的、写实的、社会的文学,反对贵族的、古典的、山林的文学。
他把文学革命当做“开发文明”、改变“国民性”并借以“革新政治”的“利器”,同时也肯定文学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
刘半农则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改革韵文、散文.使用标点符号等许多建设性意见。
他还和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即由钱玄同化名王敬轩给《新青年》写信。
模仿旧文人口吻,将他们反对新文学与白话文的种种观点、言论加以汇集,然后由刘半农写复信,逐一辩驳,此举引起广泛的社会注意。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一文。
提出新文学应当是“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
他所谓的“人的文学”,是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肉一致的生活为是的文学。
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主张,对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理论建设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4.文学革命最初的创作实际和代表性作家作品【答】文学革命发动后,很快便形成规模和声势,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取得了重大的实绩:一是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最新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资料
最新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资料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事件和代表作品,以及对于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重要节点,它标志着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起步。
在这一时期,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传统文化的束缚,提倡新文化运动,主张以科学、民主、自由为导向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这些作品以批判现实、揭示社会问题为主题,对于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抗战文学与革命文学抗战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另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人民面临着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许多作家投身于抗战写作。
他们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对侵略者的愤怒和对祖国的热爱,激励人们坚持抗战斗争。
代表作品有巴金的《家》、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这些作品以真实的描写和强烈的情感震撼了读者,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文学进入了革命文学的时期。
革命文学以宣传革命理念和塑造新人形象为主题,代表作品有郭沫若的《诗经新解》、毛泽东的诗词等。
这些作品在宣传党的政策和价值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文革与后文革时期的文学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又一重要事件。
在这一时期,文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压抑,许多作家被迫沉默或被打倒。
然而,文化大革命也孕育了一些反叛的文学作品,如王朔的《黄金时代》、余华的《活着》等。
这些作品以黑色幽默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为特点,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荒谬,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文学进入了后文革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文学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一些作家开始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以自我表达和探索为主题,如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另一方面,一些作家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和历史反思,以批判现实和探索人性为主题,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杨绛的《洗澡》等。
最新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1、“八事”主张:1917年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理论见解,提出“不用典”、“不讲对仗”等八点主张,反对文学的复古主义及拟古主义思潮,倡导新诗的“形式大解放”。
2、人的文学: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一文中提出的要求反对封建非人文学,建立以人道主义为本的合乎人性的文学。
“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3、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沈雁冰、周作人等,是“五四”后成立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宣扬“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
4、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是“五四”以后重要的浪漫主义社团,宣扬“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
5、新月诗派: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等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要求创造诗的新格式、新音节以表现完美的精神,被称为“新月诗派”。
6、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创作风格生动、泼辣、幽默,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7、湖畔诗社:1922年成立于杭州,成员有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是一个专心致志做爱情诗的浪漫主义诗歌团体。
8、南国社:由田汉创立于1923年,是一个以浪漫主义倾向和感伤情调为鲜明风格的话剧团体。
9、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在西方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是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包括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等,总体特征是反传统和非理性,“五四”时期开始传入中国。
10、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是“五四”以后出现在诗坛上的。
象征派诗人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讲求感官享受和刺激,重视刹那间的幻觉。
象征派诗人否定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完全把诗看为视觉艺术,这不同于新月派对诗歌音节美的重视。
象征派的诗歌作品特点是“观念联络的奇特”,即一部分一个观念可以懂,合起来反而含意难清。
他们讲究比喻,却过于难以捉摸。
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基本知识点(选择题)1,中国现文史发展的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二个十年(1928-1937);第三个十年(1938-1949)2,中国现代文学总体性、全局性的本质特征:新与旧的冲突与承接;中与外的沟通和融会;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知识界经历了四个阶段: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三种文化思想:洋务派以经济改革为中心的“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维新派与革命派以政治改革为中心的启蒙主义文化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伦理革命为中心的文化思想。
4,晚清的又一次文化繁荣表现在:文化观念的变化,翻译文学的繁荣,小说界革命,话剧的萌芽。
5,两个话剧团题:1906年成立德春柳社和1910年成立的进化团。
6,春柳社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的《茶花女》和排演的五幕话剧《黑奴吁天录》,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最初萌芽。
7,《新青年》1915年创刊于上海,主编陈独秀。
8,《新青年》于1917年1月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2月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史》。
这两篇文章拉开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大幕,标志着中国现代新文学的正式开始。
9,上述文章的发表得到了一批旗手的积极呼应: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傅斯年,鲁迅,周作人。
周作人还发表了两篇重要论文《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
10, 1918年1月,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
11,除《新青年》外,五四时期的重要刊物还有:《晨报》副刊,《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等。
12, 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被迫承认白话为“国语”,通令全民学校采用。
至此,白话文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13,相信文化新闻学法铺的复古牌:学衡派,甲寅派。
甲寅派代表人物:张士钊。
14,胡适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第一部新诗集。
刘半农的无韵诗和散文诗为中国最早。
15,陈衡哲是最早创作白话小说的女作家。
中国现代文学史_考研知识点梳理笔记(完整)
- 延安文艺座谈会与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5
备考建议
- 构建知识框架:制作思维导图,梳理文学史脉络
- 精读教材与笔记:结合教材与考研笔记,深入理解知识点
- 多做真题与模拟题:通过做题检验学习成果,查漏补缺
- 关注学科热点:了解最新的学术观点和解读,拓展知识面
- 30年代文学:茅盾的《子夜》、老舍的《骆驼祥子》、巴金的《家》等
- 40年代文学: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
3
文学流派与思潮
- 人文主义文学、左翼革命文学、漫主义等思潮
4
文学史事件
- 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_考研知识点梳理笔记(完整)
序号
知识点
详细内容
1
学科概述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17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到1949年中国文学发展演变历史及创作成就的学科
- 中国当代文学:描述1949年新中国成立直至目前的文学发展状况,包括文学思潮、文艺理论、文学流派、文学创作等
2
重要作品与作家
- 五四文学时期:鲁迅的《狂人日记》、郭沫若的《女神》等
最新中国现代文学史(下)整理资料
填空题:1、当代文学的分期:①1949年的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代表大会到1966年,这是十七年文学②1966年到1976年,是文革十年文学③1976年至今,是新时期文学2、第一次文代会期间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成立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成为中国作协),选举茅盾为主席,丁玲、柯仲平为副主席3、建国初三次全国规模的文艺批判运动:①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②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清算胡适派“唯心论”思想③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只要知道他不服批判,上交三十万言书4、革命“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海港》;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乐《沙家浜》(阿庆嫂出自《沙家浜》、李铁梅出自现代京剧《红灯记》、杨子荣出自《智取威虎山》)5、根本任务论:努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人物,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6、文革文学(作家及其作品):①浩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丰子恺《缘缘堂续笔》②文革“诗歌”“七月”派诗人:曾卓——《悬崖边的树》、《有赠》,牛汉——《巨大的根块》、《半棵树》、《华南虎》。
穆旦——《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听说我老了》、《智慧之歌》年青一代的写作:郭世英——《小粪筐》;黄翔——《野兽》,食指——《相信未来》(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白洋淀诗群”:姜世伟(笔名芒克)——《阳光中的向日葵》张扬的长篇《第二次握手》(“手抄本小说”),靳凡——《公开的情书》、《太阳岛的传说》,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赵振开(北岛)——《波动》(主人公杨讯、肖凌、林东平、林媛、白华)7、赵树理、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人,被人们称为“山西派”、“火花派”、“山药蛋派”。
8、农村小说:赵树理——《“锻炼锻炼”》(注意引号,妇女“小腿疼”、“吃不饱”等形象),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田副局长),李准——《不能走那条路》、《李双双小传》;革命历史小说:杨益言、罗广斌——《红岩》;“革命通俗小说”: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曲波的《林海雪原》(“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以及“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叙事方式)、冯志的《敌后武工队》、刘流的《烈火金刚》;茹志鹃——《百合花》(茅盾称赞:“清新、俊逸”,小说主要刻画的是小通讯员与新媳妇之间的圣洁感情,但两者之间穿针引线的是小说叙事人“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伤痕文学: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通过对文革生活以及文革后人们精神创伤的真实描写,大胆揭露、愤怒鞭挞,展现人们肉体和精神“伤痕”的作品。
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
2.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指七八十年代之交开始出现的对建国三十多年来的历次政治运动和社会曲折发展过程及其对人的命运的影响进行了冷静的反思,重新审视的小说创作潮流。
这一时期的反思文学作品几乎全部都是悲剧性的。
作家们在悲剧中倾诉了人民的苦难,贯注着对民族坎坷历程的思考。
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
3.寻根文学:于1985年勃然兴起,是对自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之美学质地的一次整体性超越,是一次质的飞跃。
作家们把思想解剖的笔锋伸入到民族历史的传统文化质地中去,力图开掘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审美优势,在历史的长河延伸透视本民族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反思。
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贾平凹的《浮躁》等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4.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
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
代表作家有刘震云的《单位》、池莉的《烦恼人生》等5.先锋小说:是指在中国文坛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的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流小说或实验小说。
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
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
代表作家和作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
6.朦胧诗:“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
它具有着注重个人情感及内心冲突的抒写,更多地带着诗人主体的感觉、印象,呈现出内向的特点。
它并不偏重对客体的描摹,具有20世纪艺术倾向的美学特征。
在内容上,朦胧诗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倡人性的改善和人的自由发展。
在艺术品格上,他们注重借鉴西方现代文艺,注重汲取我国古代诗歌美学中的营养,彩多种现代主义文学惯用的表现。
舒婷、顾城等是朦胧诗创作的主要人物7.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
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
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8.新历史小说:1987年前后,对"历史题材"的关注成为文坛的一个新的热点。
这些作品以对传统历史的重新述说和新鲜的叙述视角与手法而区别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历史小说"。
小说的作者以转型后的先锋派作家和致力于拓展题材的新写实小说家们为主,其创作的最大特征是不再把自己的小说作为演绎"官方历史"的工具,而是从各个角度对史有实录或乏人问津的往事做出种种设想,表现出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及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观念。
这种重新审视历史的思想方法,被称为是"新历史主义",体现这种思想的作品被称为"新历史小说"9.改革文学:兴起于1981年前后,这类作品从各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的热潮,形象地刻画了各条战线改革者的精神风貌和鲜明个性。
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的发韧之作,柯云路的《三千万》、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等都是改革文学的重要作品。
10.知青小说:作者曾是“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作品描写知青生活,揭露文革非常历史岁月的黑暗,凭吊流逝的青春岁月;或表达“青春无悔”的理想情怀等等。
知青”出身的作家们对知青生活的缅怀、对农民问题的独到探讨、对人生真谛的求索,使知青小说成为新时期小说中最凝重、最奇特的组成部分。
代表作家有梁晓声、韩少功、张承志、史铁生、等,代表作品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等代表作品:张承志《绿夜》《黑骏马》《北方的河》《黄泥小屋》11.第一次文代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在北平召开。
来自解放区和前国统区的文艺工作者约800多人参加,周恩来代表中央作报告,周扬和矛盾分别代表两个地区作文艺运动经验的报告,会议确定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新中国文艺的总方针。
选举成立全国性文艺组织——文联和领导机构。
第一次文代会标志着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和新政权领导下的文艺阵营的建立。
开始了当代文学的“一体化”进程,并确立了各种文学力量在“当代文学”中的资格和地位。
12.双百方针:1956年5月,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具体内容是“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艺术和科学中的问题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节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判与研究新局面。
13.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性,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
14.根本任务论:是“文革”文学理论的核心命题,《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规定“要努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人物,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
”15.三突出创作原则:1968年5月,四人帮根据江青旨意最先提出“三突出”创作原则,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是从“根本任务论”出发定制的形式主义的创作模式。
16.主题先行论:其主题是指“老干部等于民主派,民主派等于走资派,走资派还在走,必须要打倒。
”这个主题无论对哪种题材,在创作之前就已规定,创作时必须从它出发,必须根据这个主题到生活中寻找素材,加以表现。
17.革命样板戏:革命样板戏是建国后一体化文学体制下戏曲革命化的极端产物。
“文革”期间,江青一伙在全盘否定十七年文学的同时,还攫取了《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京剧改革的成果,并将它们连同革命京剧《奇袭白虎团》《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以及交响音乐《沙家浜》等8个剧目,封为“革命样板戏”。
18.政治抒情诗:1936年起,政治抒情诗成为诗坛上的主导潮流,内容直露地表白诗人的政治信仰和道德情操,甚至以标语口号来代替情感的抒发,诗歌变为“战歌”诗的主题由赞颂新生活转向继续革命的感情和行动的宣扬,大量运用浅薄的比兴象征、托物言志的方法,红日、青松、红旗、风暴等成为使用频率极高的象征符号,代表作家有:郭小川的《向困难进军》、贺敬之《回延安》。
19.山药蛋派:又称山西作家群、山西派,是由部分山西作家构成,以写农村题材小说为主的一个文学流派,起源于40年代,繁荣于五六十年代,代表作家和作品有赵树理《锻炼锻炼》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西戎《赖大嫂》等,作品多取材于山西农村生活,反映了农村变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竭力追求小说平民化,大众化和地域性特色,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农民形象,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20.《茶馆》:话剧《茶馆》于1957年创作,是老舍在新中国成立后戏剧创作的精品,它不仅是老舍的戏剧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戏剧的经典之作,《茶馆》的艺术构思很独特,它的重要特征表现为使用了“反描法”、“侧面透露法”以及“人像展览式”方法。
在艺术结构上则采用了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坐标式”结构。
21.随想录: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一部杂文集,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
随想录收录着巴金先生文革结束创作的150篇文章,分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共五集,统称随想录。
22.文化散文:文化散文作为一股文学思潮形成并逐步成熟与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是90年代“散文热”中最重要的表现领域。
文化散文主要是指创作主体写作时采用的一种文化视角,“以二十世纪人文科学和艺术哲学的最新成果为观察工具,避免先贤们的偏颇,文化批判鞭辟入里”使散文写作“攀上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和深度”代表作家作品余秋雨《文化苦旅》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简答:一、双百方针(时间、内容、意义)时间: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具体内容:1、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2、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3、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
标志性意义:这一时期,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出现了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摆脱教条,冲破禁区,大胆探索的新气象。
二、概述50、60年代小说的情况(包括创作变化、题材、体裁、主流、非主流等)1、历史题材:以反映民主革命为主,描写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各个历史阶段。
2、反映解放战争: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和茹志娟的《百合花》3、反映抗日战争和20、30年代的革命斗争:孙犁《风云初记》、知侠《铁道游击队》、冯志《敌后武工队》等4、近代历史题材: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5、古代历史题材: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现实生活题材1、反映农村生活:赵树理《登记》、李准《不能走那条路》、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等2、反映农村劳动妇女:李准《李双双小传》、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茹志娟《静静的产院》等3、反映工业建设:周立波《铁水奔流》、艾芜《百炼成钢》、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等。
4、敢于正视现实矛盾,揭露生活的阴暗面,大胆干预生活,触及人的灵魂,表现了强烈的探索精神和批判意识。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准《灰色的帆篷》、李国文《改选》。
5、打破表现人情、人性的禁区,细腻地描写人的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充满浓郁的人情味。
萧也牧《我们父母之间》、邓友梅《在悬崖上》、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高缨《达吉和她的父亲》三、《茶馆》的艺术创新1、《茶馆》的艺术构思是独特的,生动而洗练地描绘了三个时代和三个社会:戊戌变法后的清末社会,辛亥革命失败后军阀统治的民国社会,抗战后国民党统治下的国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