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籍成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竿而起 公元前209 年七月,贫苦农民陈胜、吴广率九百农 民赴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戍边,行至蕲县大泽乡 (今安徽宿县东南),遇雨误期,依秦律当斩。陈胜、 吴广以“鱼腹丹书,篝火狐鸣”制造舆论,杀死押送戍 卒的秦尉,揭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 序幕。起义之初,使用的兵器、徽帜都十分简陋,史书 上称之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意思是砍伐树木做 兵器,举起竹竿做旗帜。 成语“揭竿而起”即由此而来,用来指人民起义, 武装暴动。 近义词:逼上梁山
四面楚歌 《史记· 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 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 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 人之多也。’”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近义词:腹背受敌
醉翁之意不在酒 北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 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 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情趣不在喝酒,而 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 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打草惊蛇 宋· 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 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 蛇。’” 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唐时 , 涂县县令王鲁,贪得无厌, 财迷心窍。只要有利可图, 他就不顾是非曲直, 颠倒黑白。上梁不正下梁歪。他属下官吏敲 诈勒索, 贪污受贿, 搜刮民财, 贪官竟占了当涂县官吏的十之八九。 一次, 适逢朝廷派员巡察, 百姓联名控告县衙里的主簿等人 营私舞弊, 贪污受贿。状子首先递送到了县令王鲁手上。王鲁吓 得心惊肉跳。原来, 老百姓在状子中所列举的种种犯罪事实, 有许 多坏事都和自己有牵连。他越想越感到事态严重, 越想越觉得害 怕,不由自主地用颤抖的手拿笔在案卷上写下了他此刻内心的真 实感受: 汝虽打草, 吾已惊蛇。写罢, 他手一松, 瘫坐在椅子上, 笔 也掉到地上去了。 坏人常常做贼心虚, 惩罚还未到来之前, 有一 点动静, 也会闻风丧胆。
卷土重来 楚汉相争,经过五年恶战,公元前203 年12月,项羽大军被 重重包围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内),虞姬自刎身亡。项羽掩埋 了虞姬,率八百骑兵溃围南逃。至东城(今安徽定远、和县一带) 时,只剩二十八骑。项羽来到乌江,乌江亭长已经给他准备好了 渡船,并说:“江东虽小,也还有几千里土地,几十万民众,足 以称王。请大王快渡江吧!这里没有别的船只,汉兵是无法过江 的。”项羽摇了摇头,说:“当年我率领江东八千子弟兵渡而西, 今无一生还。纵使江东父老还拥戴我做王,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 他们呢?”遂拔剑自刎。 诗人杜牧游乌江浦,凭吊古迹,写下《乌江亭》诗,诗云: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 来未可知。” “卷土重来”的出处,用来指失败后重新恢复势力;也比喻 消失了的人或事物重新出现。 近义词:东山再起;反义词:一蹶不振 无颜见江东父老(羞见江东) :因自己的失败而感到羞愧, 再也没脸见家乡父老。
过门不入 《孟子》“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 之,民无所定。” 禹的父亲鲧用堙(yīn填塞)和堵的方法治水,结果失 败,被舜帝殛(jí 杀死)于羽山。大禹继承父亲未竟的 事业,担起了治水的重任。他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 “疏九河,瀹(yuè疏通)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 淮泗而注之江。”(《孟子· 离娄》) 在治理淮河时,下游的涂山氏国(今安徽当涂)感 念大禹,把貌美的涂山氏女嫁给了他。新婚不到四天, 禹又忙着治水去了。虽然后来他有几次路过家门,都未 顾上看一眼,直到在浙江会稽因公殉职。禹的这种克己 奉公的精神,让人们由衷敬佩,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过门不入”遂成一句成语。 形容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近义词:公而忘私 反义词:假公济私
曲有误, 周郎顾 《三国志 · 吴志·周瑜传》瑜语出 : “ 少精 意于音乐, 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 瑜必知之, 知之 必顾, 故时人谣曰: 曲有误, 周郎顾。” 周瑜(舒城人)不但足智多谋, 而且自小就精 熟知晓音乐。周瑜听人演奏时, 即使酒过三巡, 如 果演奏稍有一点儿错误, 也一定瞒不过他的耳朵。 每当发现错误,他就要向演奏者相顾,微微一笑, 提醒抚琴者,错音了。因此有两句歌谣道:“曲 有误,周郎顾。” 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就叫做“顾曲”。 歌曲评论家、内行人,就称为“顾曲周郎”。
管鲍之交
《列子· 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 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 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 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 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老骥伏枥
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 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思是说,老了 的良马虽然伏处在马房里,仍想奔腾千里。 后人常以这句“老骥伏枥”来比喻有志之士, 年纪虽老而仍有雄心壮志。
水落石出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 之四时也。” 宋· 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 石出。”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原指一 种自然景象,后多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班门弄斧 唐· 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 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宋· 欧阳修《与梅 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 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木匠。在 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不自量力。(也可用作自谦之词) 古今异义:古代用“班门弄斧”批评那种无 知却又好卖弄的人,而现今鼓励人们大胆地表现 自我,挑战权威,有时会说“弄斧必须到班门”。
பைடு நூலகம்
百步穿杨 《战国策· 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 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养由基是春秋时楚国(今属地安徽省临泉县 杨桥乡)名将,我国古代著名的神射手。 当时,还有一个善射箭的人,名叫潘党, 能每箭射中箭靶的红心。养由基对他说:“这还 不算本事,要能在百步之外射中杨柳叶子,才算 差不多了。”潘党不服,当即选定柳树上的三片 叶子,并标明号数,叫养由基退到百步之外,顺 序射去。箭镞全都正中叶心。这就是古代“百步 穿杨”或“百发百中”成语典故的由来。 “百步穿杨”形容箭法或枪法非常高明。 近义词:百发百中
一叶知秋 《淮南子· 说山训》:“以小明大,见一叶落 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水,而知天下之寒。” 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现指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事物 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近义词:见微知著;反义词:一叶障目
2009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作文题目 《一叶落知天下秋》
刮地皮 南唐时,徐知训为宣州刺史,聚敛苛暴,大 肆搜刮民脂民膏,老百姓怨声载道。 有一次,他去朝见皇帝,侍宴当中,演员们 故意戏作绿衣大面,如鬼神之状。旁边有一人问 道:“这是什么人?”演员答道:“我,宣州土 地也。吾主(徐知训)到此朝见皇上,连地皮都 刮来了,所以我才到此。” 后人便把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称为“刮 地皮”。
洗耳恭听 关于洗耳恭听的准确出处,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了, 有人说在河南嵩山,也有人说在安徽巢湖。《巢县志》 记载:5000年前,在尧当政时有一位叫许由的人,此人 贤能非常有旷世之才却很清高,当尧将帝位禅让于他时, 他终日避之不见。一日在水池边遇见饮牛的巢父,就将 此事诉与之听,巢父批评他“浮游于世,贪求圣名”, 既然不想做官就应该躲进山林,这样到处躲避只是为了 贪求自己的好名声罢了。许由听后自惭不已,立即用池 中清水洗耳、拭双目,表示愿听从巢父忠告。 人们为颂扬许由知错就改的美德,遂将那个池子取 名为“洗耳池”,水池旁边的那条小巷叫做牵牛巷。成 语“洗耳恭听”的典故也由此产生。 “洗耳恭听”专心地听(听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 敬辞);有时含有幽默讽刺的意味。 近义词:倾耳而听;反义词:闭目塞听
望梅止渴 《世说新语· 假谲》记载汉建安年间,曹操率十万大 军,从许昌出发,兴师攻吴。途经梅山(今安徽含山县 境内)时,因天气酷热,又无水源,兵士嘴唇干裂,喉 咙冒火,谁也不想再赶路了。曹操见状很是着急,他举 目望去,但见远处隐隐有一片树林,于是急中生智,遥 指前方,大声传令道:前面有一大片梅子林,梅子又酸 又甜,大家加紧赶路啊!兵士们听说有梅子可吃,不觉 流出口水来,也不感到那么口渴了,精神倍增,疾步前 行,终于寻得水源。 望梅止渴:指用空想来安慰自己。(迫不得已的行为) 近义词:画饼充饥(主动行为,且有明显功利性); 反义词:把饭叫饥:多此一举,画蛇添足。 例:你那种做法,不过是望梅止渴,自欺欺人罢了。
草木皆兵 前秦苻坚统一北方后,欲吞并东晋。公元383 年8 月,苻坚 从长安出发,率步卒60余万,骑兵27万,号称百万大军,大举进 犯。东晋派谢石、谢玄、谢琰、桓伊、胡彬等率8万余人迎战。 十月,前秦苻融攻破寿阳。晋将谢玄先不作正面交战,佯装 胆怯,然后趁骄兵懈怠之际,派大将军刘牢之夜袭洛涧(今属淮 南市),歼敌15000 余人,秦军震恐。于是,谢石率晋军越过洛 涧,逼近寿阳。苻坚登上寿阳城楼,观看军情,见晋军“布阵严 整”,又遥望城北八公山上草木摇动,认为都是晋兵,怅然有惧 色,回首对苻融说:这也是个劲敌,谁说他弱呢? 秦晋两军沿淝水而阵,晋军不得渡河。谢石遣人送信说:你 部劳师袭远,利于速决,何不后退,使晋军渡河?苻坚想乘晋军 半渡之际击之,就同意后退。秦军甫一退却,原是晋将的朱序在 后面乘机高喊:“秦军败了!”于是秦军一退不可收。谢玄、谢 琰、桓伊率兵过河,奋击秦军。秦兵争相逃命,死者“蔽野塞 川”。逃跑的秦军所到风的响动,鹤的叫声,也以为是晋兵追来 了,昼夜不敢休息。苻坚身中流矢,退走洛阳,百万大军损失殆 尽。 淝水之战以晋胜秦败而告结束,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的典故。 风声鹤唳:惊慌疑惧或自相惊扰。(听觉) 草木皆兵:惊慌时疑神疑鬼。(视觉)
不敢越雷池一步 雷池,坐落在长江中下游北岸望江县雷池乡境内, 是由雷水汇积而成。雷水源出湖北省黄梅县境,串湖后 流至望江县城东南十五里处积而为池,故曰雷池。又因 居九江至南京的长江水道要冲,扼黄梅、宿松、太湖内 河航运之咽喉,形势险要,故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东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历阳(安徽和县) 镇将苏峻与寿春(今安徽寿县)镇将祖约联合叛乱,举 兵进犯建康(南京),江州刺史温峤欲领兵东下,保卫 京师。中书令庾亮(庾太后之兄)恐荆州刺史陶侃乘虚 攻人,在《报温峤书》中说:“吾忧西陲,过于历阳, 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雷池因此便名著史册,“不越雷池一步”也成为后 人熟悉的一个成语。比喻小心拘谨,不敢越出一定的范 围。 近义词:画地为牢;反义词:为所欲为
枯鱼之肆
《庄子· 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 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 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 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 鱼忿然作色曰:‘……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 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矣!’” 枯鱼之肆:喻无法挽救的绝境。
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 汉代王充 《论衡·道虚》记载: 淮南王学道, 招会 天下有道之人, 倾一国之尊, 下道术之士, 是以道术之士 并会淮南, 奇方异术, 莫不争出。王遂得道, 举家升天, 畜 产皆仙, 犬吠于天上, 鸡鸣于云中。 西汉淮南王刘安都寿春, 刘安笃好神仙黄白之术, 宾 客甚众, 其中苏飞、李尚、 左吴、 因由、 雷被、伍被、 毛周、 晋昌八人才高, 称之 “八公”。八公聚此炼丹, 丹药方成, 刘安因被告谋反畏罪自杀, 除雷被一人外均被 诛戮.后传武帝派宗正前往捕解, 刘安吞服丹药与八公携 手升天, 余药鸡犬啄食亦随之升天, 从此山因八公得名, “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 的神话亦广传今古。 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喻一人得势, 与其有关亲戚朋友 亦皆随之发迹。多含讽刺意。 “淮南鸡犬”也源出于此,用来指专门依附权贵而得势的 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