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软土地基处理常用方案的分析及决策
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1d503e8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e.png)
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公路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中重要的环节,其中包括施工中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
软土地基在压缩性、渗透性和稳定性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果不进行适当的处理,将会对公路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是公路施工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就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分析。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根据处理的方式和施工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加固处理技术加固处理技术是通过加强软土地基的内部结构,提高其抗压强度和稳定性,从而增加地基承载力和抗震能力。
加固处理技术包括静力加固、动力加固、地下连续墙加固和加筋土墙加固等。
改良处理技术是通过改变软土地基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达到增加地基承载力、降低沉降和提高稳定性的目的。
改良处理技术包括浅层固结、深层固结、水泥柱加固和灰土搅拌桩等。
隔离处理技术是通过隔离软土地基与上部结构的接触,保护上部结构不受软土的影响。
隔离处理技术包括沉降隔离、抗渗隔离、生物隔离和化学隔离等。
二、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选择原则针对不同的软土地基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是关键。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考虑地基的类型根据软土地基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承载能力和地理位置等因素,选择相应的地基处理技术。
2.考虑施工工艺不同的处理技术需要不同的施工工艺,并且施工的环境、条件也需要考虑。
在选择处理技术时,应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问题。
3.考虑影响因素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实际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下水位、土层厚度、排水情况和地震等。
选择处理技术时应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并进行合理的技术组合。
某公路路基地基属于湿粘土,需要进行固结处理。
采用了浅层固结技术,通过在地基表层引入预应力,使地基在厚度为2-2.5米的表层产生一定程度的压实,从而达到增加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目的。
3.深层固结技术某公路路基地基属于松散软黏土和泥沙,存在较大的沉降问题。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分析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58a1bc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4.png)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分析随着交通运输需求的不断增长,公路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对于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的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软土地基是指土质较松软、承载力较低的地基,通常含有较高含水率。
公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主要是为了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保证路基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固、改良和加固改良两大类。
加固技术是指通过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小地基沉降和变形,以达到提高地基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目的。
加固技术主要包括挖土加固和加筋加固两种。
挖土加固是指在软土地基上开挖一定深度的坑槽,然后将强夯、灌浆等方式进行注浆或夯实,以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这种方法对土质要求不高,对于含水量高的软土地基,效果较好。
但是挖土加固的施工过程较为繁琐,而且对挖掘机械和注浆设备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地基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固方式。
加筋加固是指在软土地基上埋设一定深度的地下加筋,以增强土体的抗拉性能,提高土体的承载能力。
常用的加固材料主要包括钢筋、玻璃纤维和塑料纤维等。
这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侧向力能力,适用于对承载能力和变形有一定要求的路基。
改良技术是指通过改变软土地基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方法。
改良技术主要包括原位改良和添筑改良两种。
原位改良是指在软土地基中施加外部荷载或引入外加材料,改变土体的结构和性能,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目的。
原位改良的方法包括预压法、挤密法、冲击法、石墨烯物理改良等。
原位改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但是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施工难度较大。
添筑改良是指向软土地基中添加一定量的外加材料,改变土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以提高土体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浅析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浅析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eacb2e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07.png)
浅析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公路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软土地基是公路建设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因为软土地基在承受负荷时容易发生变形和沉降,从而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因此本文将针对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进行浅析。
一、软土地基的特点软土地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由于软土地基压缩性、渗透性和刚度均较低,因此在受到荷载作用时容易产生较大变形和沉降。
2. 软土地基的含水量比较高,土质松散,稳定性差,因此容易发生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
3. 软土地基的渗透性较高,经常浸泡在水中,很容易形成泥沼,其物理性质会发生变化。
4. 软土地基容易与原有绿地、生态环境等产生冲突,难以兼顾经济、社会、环保等多重利益的平衡。
二、软土地基处理方法1. 土体加固方法通过加固软土地基,为公路提供更好的承载能力,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加固软土地基的措施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灌浆法。
灌浆法是将灰浆、水泥砂浆等填充到软土地基中,形成固体土体,从而增加软土地基的承载力。
但灌浆的量不能过大,否则可能会加重土质压实,导致负面效果。
(2)加筋法。
加筋法是在软土地基中加入钢筋、聚酯人造纤维、玻璃钢筋等增加地基的强度和刚度。
但加筋的方式和加筋材料都会对加固效果产生影响,需要经过精心设计。
(3)深层处理法。
深层处理包括钻孔桩、沉桩、灰制桩等,能够加固低层和深层土体,进一步增强地基承载力与稳定性。
2. 土体改良方法软土地基还可以通过改良土壤质地、结构等方面的方法,提高土体的承载能力,减少变形和沉降。
土体改良方法包括:(1)混合料法。
混合料法是在软土中加入适量的砂、石、水泥等填料,通过固化作用改良软土地基的物理特性,提高承载能力。
(2)加固与改良联合法。
加固与改良联合法是将加固和改良两种方法相结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联合法可以充分发挥两种方法的优势,达到协同效果。
(3)排水处理法。
排水处理法是将软土里存在的大量水分进行排泄,使其快速干燥,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b992976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6.png)
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是常见的地质问题之一,如果不进行适当的处理,容易导致施工质量不稳定、工期延长等问题。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公路施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分析。
软土的特性是土壤颗粒细小、含水量高、孔隙率大等,因此容易产生沉降、液化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软土地基处理主要从加固土体、改善土体排水性和提高土体稳定性等方面入手。
一种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是加固土体。
加固土体的目的是增加土体的稳定性和减小变形性,常用的加固方法有振动加固、排浆置换、加固材料注入等。
振动加固是利用振动设备在软土地基上进行振动,使土体变得致密,提高土体的承载能力。
排浆置换则是利用高压水泵将软土地基内的浆液排出,然后注入硬性材料,使地基变得致密。
加固材料注入是将加固材料注入软土地基,如灌浆加固、加压注浆等,使软土地基变得固结并提高土体的力学性能。
另一种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是改善土体排水性。
由于软土地基含水量高、孔隙率大,导致土体排水性差,容易出现液化现象。
为了改善土体排水性,可以采取排水抽水技术、土体替代技术等。
排水抽水技术是利用抽水设备将软土地基内的水分抽出,以降低土体含水量,增加土体固结,提高土体的抗液化能力。
土体替代技术是将软土地基中的部分土体替换为优质的砂土或粉煤灰等材料,以提高土体的排水性和稳定性。
还可以通过提高土体稳定性来处理软土地基。
软土地基稳定性差,容易产生沉降和变形等问题。
为了提高土体的稳定性,可以采取土体加固处理、土工合成材料使用等措施。
土体加固处理包括预加载、辅助处理、固结预应力等方法,通过增加土体的压实度和密实度,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土工合成材料使用则是利用合成材料改变土体的物理性质,增加土体的强度和刚度,以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公路施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加固土体、改善土体排水性和提高土体稳定性,可以解决软土地基施工中的问题,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
浅谈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研究论文5篇
![浅谈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研究论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e15a4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be.png)
浅谈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研究论文5篇第一篇:浅谈公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研究论文引言软土地基简称软基,在公路桥梁等工程中较为常见,其主要指的是含有大量软土成分,且掺杂一定量粉砂或粉土等土质的复合型地基,这种地基的强度很低,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无法为工程施工提供足够的承载能力。
如果施工中未对软基进行有效的处理,将有可能引发沉降等不良现象。
然而,由于软基形成原因与作用机理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施工过程中对于软基的处理具有很大的难度,这也成为公路桥梁施工中的一个难点,所以施工单位必须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结合软基特点与工程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软基处理对策。
1软土地基的基本特点1.1高水分性与普通地基相比,软基的含水量非常大,最大值甚至可以超过70%。
正因如此,软基中的软土就可以像水一样进行流动。
由此可见,施工人员可以十分容易地判断出软土结构,以便于后续处理工作。
由于软基含水量较大,不具备足够的强度,所以公路桥梁施工不允许直接在软基上进行,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否则不仅会影响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还会对施工安全造成危害。
1.2压缩能力强一般而言,软基液限与压缩系数成正比关系。
随液限的持续增大,压缩系数也会出现明显的增大迹象,最大系数可以达到1.1MPa。
由于土壤环境复杂多变,各个工程项目的地基情况各不相同,豁土固化程度差异较大,所以在对软基进行处理时,除f要充分考虑地基的压缩能力,施工人员还要对其豁土的固化程度进行深入分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1.3渗透能力差由于黏土中含有一定量的沙土,导致豁土的固化速度明显快于软土,实质上软土就是渗透能力较差的豁土。
在理想状况中,即使给予足够大的外力作用,也无法有效提升软基的固化速度。
如果实际状况并不理想,比如软基当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则会使排水管道被大量的有机物堵塞,进而进一步降低了软基的渗透能力。
1.4抗剪能力低软土与黏土虽具有多种特性,但就抗剪能力而言,二者不存在太大的差距。
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78df64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ec.png)
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而在公路建设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一直是一个比较关键的环节。
软土地基指的是土壤的承载能力较低、变形较大的土壤,这种土壤在工程建设中容易产生变形、沉降和失稳等问题,对公路的安全和使用寿命造成很大的影响。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选择和实施对于公路的建设和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软土地基的特点软土地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承载能力低、变形大和水分含量高。
软土地基具有以下特点:1. 承载能力低: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较低,无法满足公路的设计要求。
2. 变形大:软土地基的变形较大,容易产生沉降和变形现象,对公路的使用安全构成威胁。
3. 水分含量高:软土地基的含水量较高,导致土壤的稳定性较差,易发生液化和流变现象。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选择在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选择至关重要。
根据软土地基的特点和工程要求,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基础加固技术:基础加固技术是指通过加固软土地基的基础层,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基础加固技术包括加厚基础层、加固路基、设置地下排水系统等。
2. 桩基处理技术:桩基处理技术是指在软土地基中设置桩基,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根据桩基的性能和作用,桩基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和搅拌桩等。
3. 压实加固技术:压实加固技术是通过对软土地基进行地面或地下的压实处理,提高软土地基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
压实加固技术包括静压机加固、振动压实和碾压加固等。
4. 土体改良技术:土体改良技术是指通过添加外加剂或改变土体的结构,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常用的土体改良技术包括固结法、灌浆法和固化法等。
1. 土壤性质分析:对软土地基进行详细的土壤性质分析,包括颗粒结构、含水量、压缩性和流变性等,为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选择提供依据。
2. 工程要求评估:根据公路工程的设计要求和使用环境,评估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影响,选择适合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及对策解析
![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及对策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047f1e4431b90d6c85c72b.png)
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及对策解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的迅猛发展,国内外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运输车辆增多;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私家车数量也是与日俱增,这就对我国公路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浅析我国公路设施面对挑战时将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软土地基公路工程处理对策处理公路建设施工中软土地基问题是一个艰难的任务。
软土地基具有抗剪强度低、含水量高、渗透性小、天然孔隙大等特点,从而对公路施工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处理,将会导致路面开裂、路面横坡变小、路基沉降过大,路堤不稳定等问题。
改善地基土的渗透性与变形特性,提高其抗液化能力与抗剪强度,消除其他不利的影响。
一、施工前的准备与控制(1)对自然土的分析选择自然土是软土地基的基本构成,自然土的土质情况决定地基上层的密实度情况。
在施工之前,需要对自然土进行分析,了解自然土的颗粒情况。
符合路基使用要求的自然土应该是颗粒足够细,回弹模量足够低的自然土。
(2)施工前的判断在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面临特别饱和的软土土质,针对这种情况,选择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会大幅度地缩短施工工期和增加施工质量”粉土!饱和黄土!淤泥等土质是高速公路施工过程的主要阻碍”由于土质过于饱和,某些方法并不适用,如果盲目地进行处理,不仅起不到作用,还对再处理起到了一定的难度影响,使工程陷入困境”在以往施工经历中,由于经验并不丰富,不乏类似现象”在施工前,要做好对土质的测试,确保处理方法的有效性。
如淤泥土体的处理过程,要判断淤泥的深度和土质,并且对淤泥的范围进行具体分析,周围环境是否允许方法的使用等情况,都要进行详细分析”如对淤泥的深度没有正确的判断,采取换填法,很可能导致失效。
(3)施工方案要详细在正确的判断基础上,设计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案”施工方案不要照本宣科,多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综合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地形!交通等因素,在周围环境的配合下,在保证施工质量和工期允许的前提下,做出最优方案,进行灵活的施工设计”创新和大胆的设计对提高工程质量和未来的高速公路施工起到发展的贡献。
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de184d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55.png)
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强,公路工程建设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软土地基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往往会面临一系列问题,如地基沉降、不均匀沉降、巨大沉降困扰工程设计和施工等方面。
本文将对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分析,以期帮助工程师和施工人员更好地理解软土地基处理的重要性以及处理技术。
一、背景介绍软土地基是指由于地下水位高,土壤颗粒粘聚力小以及田间作业易造成地基灾害的地基类型。
软土地基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往往会面临一系列问题,比如地基沉降、不均匀沉降、地基不稳定性、水分含量膨胀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公路工程的使用寿命,也会增加公路维护的成本,严重的甚至会对行车安全产生影响。
在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二、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1. 软土地基的特点软土地基一般具有以下特点:水分含量较高、抗剪强度较低、土质松散。
由于这些特点,软土地基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容易出现沉降等问题。
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需要针对这些特点进行相应的处理。
2. 夹层处理技术夹层处理技术是指在软土地基表面和路基之间加入一层夹层,起到加固和隔离软土地基的作用。
夹层一般使用土工织物、土工膜等材料,能够有效提高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和稳定性。
通过夹层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软土地基的力学性质,减小地基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问题。
3. 地基加固技术地基加固技术是指通过加固处理手段提高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和稳定性。
地基加固技术包括灌浆加固、搅拌桩加固、土石方加固等。
这些加固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沉降能力,减小地基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问题。
软土地基中水分含量高容易引发地基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因此在软土地基处理中,排水处理技术非常重要。
排水处理技术包括砾石排水层、横向排水等。
通过排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软土地基的含水率,提高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和稳定性,减小地基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问题。
关于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分析
![关于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e99c9e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cd.png)
关于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道路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但是,由于地基条件的限制,软土地基在道路工程中变得越来越常见。
软土地基的不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较低会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和工程质量问题,因此软土地基的处理一直是道路工程中关键的任务。
本文旨在就软土地基处理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全面探讨其优缺点和适用情况。
关键词:软土地基道路工程处理方案引言道路工程建设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建设对城市发展和交通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道路工程建设通常需要克服诸多困难,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软土地基的处理。
在实际的道路工程中,由于软土地基的工程性质特别复杂,建设过程中常会出现基础沉降、变形等问题,进而导致道路的损坏和危险,给城市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科学地处理软土地基成为工程建设的重点。
本文希望通过合理的加固和改良方法,克服软土地基带来的问题,确保道路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1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1.1加固处理法加固处理方法是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它通过加固软土地基的基础或地基来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加固处理方法包括加固桩、悬挂锚杆、地下连续墙等。
加固桩是利用深层钻孔或者挖孔钻进土壤里面,再用钢筋或者钢管填充孔洞,形成钢筋混凝土桩的形式。
钢筋混凝土桩能够有效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适用于较深的软土地基。
而悬挂锚杆是通过在软土地基内埋放带有承载力的钢筋或者钢缆,并与地面的锚定装置相连接,形成悬挂锚杆系统。
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和加固桩一样适用于较深的软土地基。
地下连续墙是利用深层挖掘或者吊挖开挖软土,并在挖掘过程中设置钢筋混凝土墙体,形成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能够有效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适用于较深的软土地基[1]。
1.2注浆加固处理方法在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注浆加固是一种常用的处理方法。
注浆加固可以通过注入固化材料来填充和固化软土,从而增强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分析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85261c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a.png)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分析近年来,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大力推进,公路建设也日益发展壮大,这也导致更多的公路建设项目选址在软土地基地区。
由于软土地基具有土质脆弱、稳定性差、容易产生沉降等特点,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处理技术措施,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和改良,以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就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从而为公路建设工程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加固技术1. 构筑物加固在软土地基地区,常常需要安装钢筋混凝土地基板,以承载沥青路面和其他路面层。
钢筋混凝土地基板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有效地分散地面承载压力,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变形和沉降。
2. 压密加固压密技术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软土地基加固方法,通过制造更大的土体密实度,提高软土的承载能力。
主要方式包括动力加固、静力加固、振动加固等方式。
动力加固主要是通过使用一些机械设备对软土地基进行振动和碾压,使得软土受到大力作用而自然排空,提高地基的密实度。
静力加固又可称为钻孔加固,常常采用恒定的荷载作用,使得软土逐渐压缩,达到增厚地基和提高承载能力的目的。
振动加固则是通过机械设备施加较大幅度振动,产生地面掉落现象,使得土体自然排空,增加软土的密实度。
二、改良技术1. 石灰改良石灰改良是一种比较经济实用的软土地基改良方法。
主要采用石灰和泥土混合,通过化学反应将土壤中混杂的有机物质、钠盐等有害物质分解和去除,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和抗压强度。
2. 纤维增强改良纤维增强材料常常用于加强土体的结构强度,提高其耐腐蚀性和耐久性。
纤维增强材料可以分为无机纤维和有机纤维两种,其中无机纤维如长玻璃纤维、碳纤维等能够极大地提高土体的拉伸强度,有机纤维如聚酯纤维、尼龙纤维等则能够增强土体的抗压强度。
3. 柔性加筋柔性加筋方法是在路基表面铺设一层玻璃纤维等高强材料,以避免土层水分和荷载的作用而引起沉降和变形。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常常用于公路、铁路等大型工程的路基或其他造型设计。
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187bd6a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6d.png)
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路建设日益频繁。
软土地基的存在给公路施工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为软土地基的特点是强度低、稳定性差、易发生沉陷和变形。
处理软土地基是公路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将对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分析。
一、软土地基的特点软土地基是指土壤中含有较高含水量的土地基,土壤粒度较细,容重低,湿陷性大,强度低,是土壤工程中的薄弱地基。
软土地基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强度低:软土地基的固结性差,抗剪强度低,难以承受较大的荷载。
2.稳定性差:软土地基的自重较轻,容易发生沉陷和变形,对公路施工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3.渗透性差:软土地基中含水量较高,渗透性差,不利于排水和稳定。
4.湿陷性大:软土地基中的含水量较高,容易发生湿陷,影响土壤的稳定性。
以上特点使得软土地基在公路施工中成为一个重要的施工难点,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技术进行改良和加固。
二、软土地基处理技术1.加固技术加固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改善软土地基的力学性质,提高土体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技术:(1)地基处理技术:通过加固、加密和排水等措施减少软土地基的液限和塑限,提高土体的承载力和抗剪强度。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碾压、振动、地下排水等技术。
(2)灰土法加固:采用灰土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通过灌浆、搅拌等方式,使土体中的粘土颗粒与水泥灰汇合,形成类似于混凝土的坚硬体,从而提高土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土钉加固技术:通过在软土地基中钻孔设置钢筋,然后用高强度水泥砂浆将钢筋与土体牢固地固定在一起,从而提高土体的抗拉强度和整体稳定性。
加筑技术是指在软土地基表面铺设一层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形成一层坚硬的路基,以增加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技术:3.排水技术软土地基中含水量较高,渗透性差,容易发生沉陷和变形。
采取排水措施是软土地基处理的重要环节。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技术:(1)地下排水技术:通过在软土地基下设置排水管道,将地基中的多余水分排除,从而降低软土地基的湿陷性和沉陷风险。
浅谈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一般方案及原则_secret
![浅谈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一般方案及原则_secret](https://img.taocdn.com/s3/m/6456ebdcbb68a98270fefa84.png)
•介:在我国沿江、沿湖、沿海等处广泛分布着软土,而这些地区一般又是经济发达地区,对公路交通需要迫切,尤其要发展高速公路。
因而在高路堤、大型桥梁,大量的涵洞、通道处软土都给它们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如路基的滑移,开裂,路面起伏不平,桥涵通道等人工构造物处的跳车颠簸……而使这些地区的公路建设者感到非常棘手,要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去进行勘察、测试、设计、科研和施工。
目的是为了整治好,处理好地基,使来往车辆及司乘人员安全,快速,舒适地行驶在公路上。
•关键字:道路桥梁,地基处理,公路工程,软土地基一、前言软土对公路的危害,引起我国公路方面各具部门的重视,科研、设计、施工等单位全力以赴,协同作战,经过多年努力,已摸索了不少对策,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科研部门成立了专门机构,组织机关。
交通部下属科研院、所有之,为了承担软土科研及试验工程临时组成科研小组也有之。
近年来为集设计、科研与施工为一体专门服务于软基,也兼作其它特殊性岩土处治工程而纷纷出现一些新型的岩土公司,在广东、湖南、辽宁、陕西等省均有,这样的联合配套公司,给软基处理带来新的生机。
(二)勘察设计部门利用他们勘察单位的优势,采用多种勘探,测试手段,尤其近年来不仅用单一的钻探方法而且更广泛采用静力触探、十字板剪、旁压等原位测试仪具以及多种土工仪器进行原状土和扰动土的物理、力学、水理试验项目,为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和各种必需的土工试验数据,大大提高设计成果的可靠度。
在设计方法方面更有大的突破,过去对软土的沉降、稳定计算,多用手算,现在采用计算辅助设计,不仅加快了设计进度,而且便于优化设计,且能迅速提供设计成果,也元形中减轻了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三)施工部门由于目前软土部门趋向专业化。
公路部门有,航务、铁道、市政、水电……等部门也有。
它们拥有专门的施工机械,可使用多种材料进行软基处理施工,并能埋置检测观察仪具体进行监测,从而也保证了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对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探讨
![对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9c57e1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2.png)
对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探讨公路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研究对保证公路的安全性和持久性至关重要。
公路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预处理、地基加固和路面设计等几个方面。
一、软土地基的特点公路建设的地基通常会受到软土地基的影响,而软土地基因其自身的特点,它的承载能力比较弱,其水分含量大、压缩性差、不稳定性高、土壤粘聚粒更多等一系列特点,这些特点给公路建设及使用带来不少的挑战。
二、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1. 预处理软土地基的预处理是针对软土的性质的一个处理,其目的是要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及稳定性,从而减少地基变形及下沉。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公路前,应对软土地基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可以选择加固或者置换,将原先的软土替换为较为坚固的石材料,或在软土地基上铺设一定的防渗材料,从而达到加固的效果。
2. 地基加固地基加固可以促进较好的排水、提高土质的强度,从而改变软土地质的结构,使整个路面系统达到稳定化,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及稳定性。
可以采用钢筋、灰浆、水泥等办法进行路面的加固,保持路面的整体稳定。
3. 路面设计路面设计反映了针对公路使用的设计方案,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基层的承载能力与稳定性,此外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确保路面的稳定性及强度,克服软土地基的劣势,产生整体效益。
三、该如何选择合适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最重要是要根据具体的地质情况与行车条件,合理选择合适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重要的预处理技术能够提高工程建设期间的施工效率,提高后期的使用效果。
这方面需要全面考虑多种因素,如地貌特征、土质状况、道路交通情况及使公路建设环境保护环境等,只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制定出合适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四、结论软土地基对公路的使用和结构安全提出了一定的挑战,需要时间和技术的解决才能够保证公路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考虑公路建设的各方面因素,特别是好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对促进公路建设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作用,这也为公路的建设及使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方法探讨
![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方法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91983c0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d1.png)
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方法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道路建设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在建设道路时,我们经常会面对软土地基的情况,这种地基的特性往往给施工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那么,对于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方法应该如何进行探讨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1. 软土地基的特点软土地基通常指土壤的承载力较低、易变性较大的地基。
这种地基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较低。
由于软土的颗粒结构较为疏松,因此其承载能力一般较差,对于建筑物或道路的承载能力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软土地基的季节性变形较为严重。
在雨季或水分含量较高时,软土地基的季节性变形会明显增加,这给道路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软土地基的一致性差。
软土地基容易受到局部压实的影响,因此在工程施工中需要十分注意。
软土地基的压缩性较强。
由于软土的颗粒结构较为松散,因此容易受到外部压力的影响而发生压缩。
软土地基的特点使得在道路工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特殊的施工处理,以确保道路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2. 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方法在道路工程中,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种,加固处理。
在软土地基的施工中,可以采用加固处理的方法,如搅拌桩、灌浆桩等技术手段,以提升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第二种,排水处理。
软土地基在受潮后,其承载能力会显著降低,因此在施工中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排水处理,以减轻水分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第四种,换填处理。
对于软质土地基严重破坏的情况,可以采用换填的处理方法,将软土进行挖除,然后进行填方处理。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的施工处理,可以有效提升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从而保障道路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3. 施工注意事项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充分的勘察和分析,了解其性质和特点,以便选择合适的施工处理方法。
施工过程中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实时监测,随时掌握其变形和承载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施工中需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浅谈公路软土地基的处理及路基防护方法
![浅谈公路软土地基的处理及路基防护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1a7610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8.png)
浅谈公路软土地基的处理及路基防护方法公路软土地基是指地基土质为软弱、压缩性大、稳定性差的一类地基。
对于公路建设来说,软土地基是一大难题,因为其巨大的压缩性和不稳定性会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针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及路基防护方法至关重要。
1、地基改良地基改良是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有效方法。
常见的地基改良方法包括:加固、增加支撑力、降低地基渗透性、提高地基强度和刚度等。
加固方法:这种方法需要使用材料强度高、防止地基液化的加固材料,如灰土、砾石、砂石等。
通过将这些材料铺设在软土地基上,形成了一种能够增加地基强度和稳定的材料层。
增加支撑力方法:通过在软土地基下铺设加固材料,以增加支撑力。
这种方法常用于土石方填筑路段中。
降低地基渗透性方法:这种方法需要使用提高水泥或钙灰被填充的软土地基上能力,来减少地基中的渗透性,以提高路面的稳定性。
提高地基强度和刚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采用石毛、水泥混凝土等材料,增加地基强度和硬度。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公路建设中的桥梁支座地基处理。
2、路基加固在公路建设中,路基也经常需要加固。
对于软土地基路基加固,可采用四种基本方法:(1)压实法:用压路机对土层进行多次压实,从而增加路基强度。
(2)挤压法:用机器在土层上反复挤压,形成一定的密实度和强度。
(3)反冲法:将高压水射向路基材料,使其中空部分塌陷,从而形成强制填充物质,并提高路基强度。
(4)渗透剂法:用化学物质对路基土层进行处理,增加路基土层的强度,提高路基稳定性。
二、路基防护方法针对软土地基,需要考虑到路基的防护问题。
以下是常见的路基防护方法:1、排水系统对于软土地基,排水是至关重要的防护措施。
排水系统可以有效地从路基中排出积水,减小地基受力,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在设计道路路基时,应设有良好的排水设施,包括排水管道和排水沟渠。
路基的边坡也是需要关注的一点。
如果路基边坡太陡或太陡,将导致边坡滑坡等问题。
因此,需要在道路建设时做好边坡加固工作。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分析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c2003b9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66.png)
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路建设也日益活跃。
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软土地基在公路工程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同时也给施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软土地基的特点是地基土层较深,容重较小,抗剪强度低,易于变形和沉陷,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处理软土地基,以确保公路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对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进行分析。
一、软土地基的特点软土地基是指地基土层较深,容重较小,抗剪强度低,易于变形和沉陷的土壤。
软土地基的特点包括土层深厚、水分含量高、抗剪强度低、易于塑性变形等。
软土地基在施工中容易发生沉陷、变形和裂缝等问题,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加固处理。
二、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1. 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指在软土地基施工前,通过加固、固结等方式,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地基处理的方法包括灌注桩、搅拌桩、加筋地基、土体固化等。
灌注桩是指将混凝土灌注到地基土层中,利用灌注桩的承载性能来加固软土地基。
搅拌桩是指在软土地基中通过搅拌混合的方式加入水泥或石灰等固化剂,使软土地基达到一定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加筋地基是指在软土地基中设置钢筋或玻璃纤维等增强材料,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
土体固化是指在软土地基中加入石灰、水泥等固化剂,使土体固化成坚固的土石体,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水平排水软土地基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水分含量高,容易发生沉陷和变形等问题。
在软土地基处理中,需要进行水平排水,降低软土地基的含水量,提高土壤的抗剪强度和稳定性。
水平排水的方法包括铺设排水板、设置水平排水管、进行地下水排泄等。
铺设排水板是指在软土地基上铺设排水板,通过排水板的空隙,加速软土地基中的水分排泄。
设置水平排水管是指在软土地基中埋设水平排水管,通过管道的引流,将软土地基中的水分排泄出去。
地下水排泄是指采取地下开挖、抽水排泄等方式,降低软土地基的水分含量,提高其稳定性。
浅谈公路软土地基的处理及路基防护方法
![浅谈公路软土地基的处理及路基防护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cb5ab0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e4.png)
浅谈公路软土地基的处理及路基防护方法公路软土地基是指地基土壤质地较为松软的地区,其特点是含水量较高,抗剪强度低,易发生变形和沉降。
软土地基的存在给公路的设计和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公路的运行安全和使用寿命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及路基防护方法是公路建设中重要的课题。
一、软土地基处理方法:1、改良土壤:改良土壤是指通过添加掺和物或者进行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土壤,改变其工程性质,提高土壤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改良方法包括添加石灰、水泥、砂土等掺和物,也可以采用机械振动、冲击等物理方法改良土壤。
改良土壤可以有效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减小沉降,增加路基的稳定性。
2、加固处理: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常用的方法包括挖土、填土、加设地基桩、加设梁、加设筏板等。
通过挖掘和填充土方,可以调整软土地基的地基土层,提高承载力和稳定性。
加设地基桩、梁、筏板等结构可以有效增加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降低路基沉降和变形程度。
3、排水处理:软土地基的含水量较高,将会严重影响土壤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排水处理是软土地基处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将软土地基中的过剩水分有效排除,降低土壤的含水量,达到提高土壤承载力和稳定性的目的。
二、路基防护方法:1、草本植被覆盖:在软土地基上进行草本植被覆盖,可以有效防止土壤侵蚀、抑制土壤沉降和保护路基结构。
草本植被的根系可以有效地固定土壤颗粒,增加土壤的抗冲性和抗剪性,减小土壤侵蚀和风蚀的可能性。
2、排水排泥:定期清理路基上的积水和泥沙,保持路基通畅和排水畅通。
及时清理路基上的积水和泥沙,可以有效预防软土地基发生液化和泥石流等灾害,延长路基的使用寿命。
3、加设排水系统:对软土地基路段加设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道、排水沟、排水坡道等,有效排除路基内的积水和地下水,防止软土地基发生液化和沉降。
合理设计和加设排水系统,可以减少土壤的饱和度,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4、路基表面处理:对软土路基进行表面处理,可以采用沥青、混凝土、碎石等材料进行覆盖,增加路基的抗水、防尘、抗冻性,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浅谈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浅谈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f8d678a0116c175e0e4812.png)
浅谈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不注意对软土地基的处理,那么,公路在使用的过程中就会导致人员的伤亡。
公路工程的不合格会导致人们的出行的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在公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对软土地进行合理的处理,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
一、软土地基的主要特征地基能够决定道路的抗压能力,能够提高道路使用的安全性,是促进交通安全的保障。
软土地基的土质比较疏松,所以其强度是比较差的,在强大的压力下会发生压缩的现象。
而且,在软土地基中,水分的含量是比较高的,所以,其空隙比较大,在施工中必须要加以处理才能作为地基使用,在对软土地基进行施工时,容易导致大型的设备不能投入使用,大型设备的压力比较大,会使软土地基在施工中发生破坏,导致地基出现失稳的问题,而且还会导致道路的稳定性下降。
二、软土地基在施工中常见的问题软土地基的种类比较多样,所以,在对软土地基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很多突发的情况。
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勘查的过程中,很多勘查人员缺乏对软土地基的了解,或者在勘查的过程中没有对这类特殊的地基高度重视,导致了勘查的数据发生产生很大的误差,而且不能针对软土地基的特点作出预警机制,导致在对软土地基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大量的施工问题。
而且,施工的技术人员没有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施工,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操作也没有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的过程中,由于挡土结构具有不确定性,就导致了对软土地基施加的压力过大,导致桥台发生很大的位移,使公路的施工不能继续进行。
三、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常见的施工技术我国的地域面积比较广阔,而且在不同的地域地势也是不同的,所以,在对公路进行施工时会面临不同的问题。
最近这几年,随着公路施工技术的发展,而且,相关的施工经验也在不断地完善,我国在进行公路工程施工时,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也日渐完善。
可以按照软土地基的不同的形态进行分类施工,我国常用的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有换填法、强夯法等。
(一)换填法这种方法目的在于提高软土地基的抗压能力,是运用稳定性比较好的土壤将那些比较疏松的土壤置换出来,在对软土地基施工时,将地基中那些含水量大且结构疏松的土壤挖掘出来,将那些性能优良,且硬度比较大的土壤填到地基中,然后将这些土壤中加入合适比例的沙子和小石块等,这样能够提高地基的强度,然后借助机械,将地基夯实。
浅谈公路软土地基处理常用方案的分析及决策
![浅谈公路软土地基处理常用方案的分析及决策](https://img.taocdn.com/s3/m/3c9691319e314332386893aa.png)
浅谈公路软土地基处理常用方案的分析及决策摘要:随着我国公路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在软土地基上修建的公路越来越多,公路建设对软土处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文章分析了公路软土地基日常几种常用的处理措施的适用条件及特点,为软土地基处理的选取最恰当处理方案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措施随着我国公路建设行业的发展,不仅要选择在地质条件良好的场地上从事建设,有时也不得不在地质条件不良的地基上进行修建公路。
此外,科技的发展,建筑物的荷载日益增大,对变形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原来一般可被评价为良好的地基,也可能在特定条件下非进行地基处理不可。
一、软土简介软土(Soft Soil)是淤泥(Muck)和淤泥质土(Mucky Soil)的总称。
它是在静水或非常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
软土的特性是天然含水率高、天然孔隙比大、抗剪强度低、压缩性高,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有的还具有蠕变性、触变性等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
在外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承载力低、地基变形大,不均匀变形也大,且变形稳定历时较长,在比较深厚的软土层上,构筑物基础的沉降往往持续数年乃至数十年之久。
二、设计前调查研究与决策在设计与方案决策之前,到现场搜集各种相关的资料,充分考虑各方的因素影响,对施工的顺利开展和工程造价管理起到直接作用。
需要调查研究的内容包括:(1)构筑物结构受力体系,以及荷载大小、分布和种类、基底压力、天然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容许值等。
(2)地基的地质成因、软弱土层厚度、分布范围以及物理和力学性质等详细情况。
(3)应考虑施工中场地对环境的影响。
(4)充分考虑施工中用地条件、工期、工程用料的客观条件。
工程用料尽可能的就地取材,以降低工程的造价。
三、软土地基处理常用方案(一)换填当软土地基的承载力或变形满足不了建筑物的要求,而软土层的厚度又不是很大时,将基础底面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土层部分或全部挖去,然后分层换填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粉煤灰、或其它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等材料,并压实至要求的密实度为止,这种地基处理方法称为换填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公路软土地基处理常用方案的分析及决策
发表时间:2018-02-26T15:58:21.65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8期作者:林添华
[导读]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行业的发展,不仅要选择在地质条件良好的场地上从事建设,有时也不得不在地质条件不良的地基上进行修建公路。
清远市公路管理局清城分局 511518
摘要:随着我国公路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在软土地基上修建的公路越来越多,公路建设对软土处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文章分析了公路软土地基日常几种常用的处理措施的适用条件及特点,为软土地基处理的选取最恰当处理方案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措施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行业的发展,不仅要选择在地质条件良好的场地上从事建设,有时也不得不在地质条件不良的地基上进行修建公路。
此外,科技的发展,建筑物的荷载日益增大,对变形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原来一般可被评价为良好的地基,也可能在特定条件下非进行地基处理不可。
一、软土简介
软土(Soft Soil)是淤泥(Muck)和淤泥质土(Mucky Soil)的总称。
它是在静水或非常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
软土的特性是天然含水率高、天然孔隙比大、抗剪强度低、压缩性高,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有的还具有蠕变性、触变性等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
在外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承载力低、地基变形大,不均匀变形也大,且变形稳定历时较长,在比较深厚的软土层上,构筑物基础的沉降往往持续数年乃至数十年之久。
二、设计前调查研究与决策
在设计与方案决策之前,到现场搜集各种相关的资料,充分考虑各方的因素影响,对施工的顺利开展和工程造价管理起到直接作用。
需要调查研究的内容包括:
(1)构筑物结构受力体系,以及荷载大小、分布和种类、基底压力、天然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容许值等。
(2)地基的地质成因、软弱土层厚度、分布范围以及物理和力学性质等详细情况。
(3)应考虑施工中场地对环境的影响。
(4)充分考虑施工中用地条件、工期、工程用料的客观条件。
工程用料尽可能的就地取材,以降低工程的造价。
三、软土地基处理常用方案
(一)换填
当软土地基的承载力或变形满足不了建筑物的要求,而软土层的厚度又不是很大时,将基础底面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土层部分或全部挖去,然后分层换填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粉煤灰、或其它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等材料,并压实至要求的密实度为止,这种地基处理方法称为换填法。
换填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及暗沟、暗塘等的浅层处理。
特点是简易可行,但仅限于浅层处理,一般不大于3米,对湿陷性黄土地基不大于5米。
如遇地下水,对重要工程,需有附加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
(二)水泥土搅拌法
1. 原理和作用
水泥土搅拌法分湿法(深层搅拌法)和干法(粉体喷射搅拌法)2种。
通过机械设备,将水泥粉或石灰粉与地基土在原位拌和,形成柱状水泥土体,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等目的。
2. 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淤泥质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黏性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
缺点是不能用于含石块的杂填土。
3. 机械设备的选用
国内目前的搅拌机有中心管喷浆方式和叶片喷浆方式。
后者因喷浆孔小易浆液堵塞,它只能使用纯水泥浆而不能采用其他固化剂。
中心管输浆方式中的水泥浆是从两根搅拌轴间的另一中心管输出,这对于叶片直径在1米以下时,并不影响搅拌均匀度,而且它可适用多种固化剂,除纯水泥浆外,还可用水泥砂浆,甚至掺入工业废料等粗粒固化剂。
(三)振冲碎石桩
1. 工作原理和作用
通过振冲器产生高频振动,联合高压水泵喷射高压水流,经过清孔后,从地面向孔中逐段填入碎石,每段填料均在振动作用下被振挤密实,直至地面,从而在地基中形成一根大直径的密实的桩体,对软弱土基起到置换、挤密、排水、加筋等多重作用。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黏性土、疏松砂性土,人工填土,对于软土,经试验证明施工有效时方可采用。
3. 施工方法
振冲法具体可根据“振冲挤密”和“振冲置换”的不同要求,其施工操作要求有所差异。
3.1振冲挤密法
一般在中粗砂地基中使用时可不另外加料,而利用振冲器的振动力,使原地基的松散砂振挤密实。
在粉细砂、黏质粉土中制桩,最好是边振动边填料。
3.2振冲置换法
在黏性土层中制桩,孔中的泥浆水太稠时,碎石料在孔内下降的速度减慢,影响施工速度,因此成孔后,留有一定时间清孔,降低泥浆的密度。
(四)松木桩
1.工作原理及作用
松木桩是通过将松木穿透软土垂直打入基底持力层,直接将构筑物的荷载作用传递至基底,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
提高松木桩的密度,甚至还能起到挤密、排水、置换的作用。
2. 松木桩的优点
由于松木桩具有水泡万年不腐、造价低廉、施工方便、运输容易、工期短、适应性强等特点,并且可避免大量的土方开挖,因而在松木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用松木桩处理软弱地基在经济和技术上是可行的,它不失为一种处理软弱地基的有效手段。
2. 适用范围
一般软土厚度小于5米时较为适宜用松木桩处理,为了便于打桩,桩长不宜超过4米。
作端承桩时,为了保证桩尖能进入持力层,上部可先开挖至基础的埋深后再打桩。
桩的材料必须用松木,因松木含有丰富的松脂,这些松脂能很好地防止地下水和细菌对其的腐蚀,价格也较为便宜。
松木桩适宜在地下水以下工作,对于地下水位变化幅度较大或地下水具有较强腐蚀性的地区,不宜使用松木桩。
(五)抛石挤淤
1. 工作原理及作用
抛石挤淤为强迫置换的一种形式,通过在软弱土中抛入较大的片石、块石,使片石、块石强行挤出软弱土及积水并占据其位置,通过置换、挤密、排水等施工效果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量,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2. 适用范围
抛石挤淤法经常适用于厚为的软土层和常年积水且不易抽干的湖、塘、河流等积水洼地,以及表层无硬壳、软土的液性指数大、蠕动性好、层厚较薄、片石能沉达至基底持力层的情况。
3. 施工特点
与其他处理方法相比,抛石挤淤法施工具有方便快捷、工艺简单、不必排水、不必清淤、施工组织迅速,特别适用于软弱地基表面存在大量积水无法排除,大型机械无法进入的施工区域。
对施工区域附近石料丰富,运距较短的情况,采用抛石挤淤进行软基处理,可以有效节约施工成本,缩短工期。
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抛石挤淤在沿海地区的地基处理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四、结语
文章的要旨,主要是为了做好选用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决策工作。
通过前期的信息搜集、了解处理措施的适用及经济性,最终的目的,是为了选择最经济可行的处理方案。
地基处理方法多种多样,究其技术手段,无非是置换、夯实、挤密、排水、胶结、加筋等等。
此外,还有强夯法、排水固结法、热加固、化学加固法等等,因实施条件的局限性或在现实生产中使用频率较低,所以就不再赘述了。
参考文献
[1]叶书麟叶观宝. 地基处理(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