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总结
1.速度、速率: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这里都是指“瞬时”,一般“瞬时”两个字都
(2)中间位置的速度:
22 vv 0t
v s /22
省略掉)。
这里注意的是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
(3)逐差相等:
2
sssss ⋯⋯ssaT
2132nn1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这个就是打点计时器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的基本原理。相等时间内相邻位移差为一个
平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率(除非是单向直线运动)
2.加速度:a v vv t0
tt
a ,v 同向加速、反向减速 2
aT 。如果看到匀变速直线运动有相等的时间,以及通过的位移,就要想到这个
定值
关系式:可以求出加速度,一般还可以用公式(1)求出中间时刻的速度。
其中v 是速度的变化量(矢量),速度变化多少(标量)就是指v 的大小;单位时(4)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是速度变化率,就是 v t ,即a 。(理论上讲矢量对时间的变化率也
5.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分析 如果一开始,规定了正方向,把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写成负值,那么公式就跟之前 是矢量,所以说速度的变化率就是加速度a ,不过我们现在一般不说变化率的方向,只
的所有公式一模一样。但有时候,题目告诉我们的是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如:汽
是谈大小:速度变化率大,速度变化得快,加速度大) 车以a=5m/s 2
的加速度进行刹车。这时候也可以不把加速度写成负值,但是在代公式时 2
的加速度进行刹车。这时候也可以不把加速度写成负值,但是在代公式时
速度的快慢,就是速度的大小;速度变化的快慢就是加速度的大小;得进行适当的变化。(a 用大小) 第三章: 速度: vvat
t0
3.匀变速直线运动最常用的3个公式(括号中为初速度 (1)速度公式:v t v 0at (v t at )
v 00的演变) 位移:
1
svtat
0 2
2
(2)位移公式:
(3)课本推论:
1
1
2
2
svtat (
sat )
2
2
22 vv 02as ( t
22 vas ) t
22
推论:
v 0v t 2as (就是大的减去小的)
特别是求刹车位移:直接
2 v 0 s 02
a
,算起来很快。以及求刹车时间: t 0
v 0 a
(4)平均速度:
vv
0t
v (这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才可以用)
2 这里加速度只取大小,其实只要记住加速用“+”,减速用“-”就可以了。牛顿第 二定律经常这么用。 6.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
还有一个公式 v s t
(位移/时间),这个是定义式。对于一切的运动的平均速度都
实验步骤: 关键的一个就是记住:先接通电源,再放小车。
以这么求,不单单是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也可以(例:跑操场
一圈
,平均速度为0)。
(5)位移:
vv
0t
st
2
常见计算:
一般就是求加速度a,及某点的速度v。
4.匀变速直线运动有用的推论(一般用于选择
、
填
空
)
(1)中间时刻的速度:
vv
0t
vv。
t/22
T为每一段相等的时间间隔,一般是0.1s。
(1)逐差法求加速度
OABCDE
??????
3.7
12.38
此公式一般用在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求某点的速度(或类
似的题型)。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sss)(sss)
如果有6组数据,则
456123
a
2
(3T)
27.87
49.62
77.40图2-51
(ss)(ss) 如果有4组数据,则3412
a
2
(2T) 停止之后才追上。
例题:一辆公共汽车以12m/s的速度经过某一站台时,司机发现一名乘客在车后
2的加速度刹车,而乘客以v
1的速度追赶汽车,当L=8m处挥手追赶,司机立即以2m/s
如果是奇数组数据,则撤去第一组或最后一组就可以。
(1)v1=5m/s(8.8s)(2)求某一点的速度,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即(2)v1=10m/s(4s)
v n
S S
nn
2T
1则该乘客分别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汽车?
(2)数学公式求解
比如求A点的速度,则v
A
S S
OAAB
2T
数学公式就是由s2s1L,列出表达式,代入数值,解一个关于时间t的一元二次(3)利用v-t图象求加速度a方程。根据进行判断:如果>0,则有解,可以相遇二次;=0,刚好相遇一次;<0,
这个必须先求出每一点的速度,再做v-t图。值得注意的就是作图问题,根据描绘说明不能相遇。求出t即求出相应的相遇时间。
的这些点做一条直线,让直线通过尽量多的点,同时让没有在直线上的点均匀的分布
在直线两侧,画完后适当向两边延长交于y轴。那么这条直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求 3.8
“追及”、“相遇”的特征
斜率的方法就是在直线上(一定是直线上的点,不要取原来的数据点。因为这条直线“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就是对所有数据的平均,比较准确。直接取数据点虽然算出结果差不多,但是明显不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合规范)取两个比较远的点,则a vv
21
tt
21
。
3.9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
(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
7.自由落体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只要说明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就知道了两个已知量:v,ag
00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4)联立方程求解
(1)最基本的三个公式3.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vgt t 1
hgt
2
222
vgh
t
(1)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
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自由落体运动的一些比例关系(2)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
8.追及相遇问题
(1)物理思路(1)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
有两个物理,前面在跑,后面在追。如果前面跑的快,则二者的距离越来越大;如
(2)物理方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果后面追的快,则二者距离越来越小。所以速度相等是一个临界状态,一般都要想把然后列出方程求解
速度相等拿来讨论分析。
例:前面由零开始匀加速,后面的匀速。则速度相等时,能追上就追上;如果追不
上就追不上,这时有个最小距离。
例:前面匀减速,后面匀速。则肯定追的上,这时候速度相等时有个最大距离。
选修3—3知识点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