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知识点总结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知识点总结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重要一环。
在这个单元中,同学们将学习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文学、语言、作文等方面。
接下来,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首先,这个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理解文学作品。
同学们将接触到一系列经典文学作品,如《西游记》、《红楼梦》等。
在阅读这些作品时,我们需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语言风格,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与深意。
其次,这个单元还包括对修辞手法的学习。
修辞手法是文学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能够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在这个单元中,同学们将学习到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通过学习这些修辞手法,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写作技巧,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作为写作的重要环节,议论文也是这个单元的重点之一。
同学们将学习如何撰写一篇有逻辑性和说服力的议论文。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通过提出有力的论据和例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畅性,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我们的观点。
最后,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还包括对语言运用规范性的学习。
我们将学习到一些规范用语的表达方式,如礼貌用语、逻辑连接词等。
通过运用这些规范用语,我们可以使自己的语言更加得体,在交流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习一些修辞技巧,如排比、倒装等,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体来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是中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学习这个单元的内容,我们能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并在语言运用中更加得体。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
第17课《屈原(节选)》一、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其作品想象大胆奇特,感情炽烈豪放,具有浪漫主义的显著特色。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等。
二、故事背景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写于1942 年 1 月,时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反动派又消极抗日,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大肆捕杀爱国抗战的军民,“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
于是,针对政治现实,郭沫若创作了《屈原》, 用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抒发人民的愤慨。
作者曾说:“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去了。
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
”剧中,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和邪恶,爱国和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三、理解词义1.咆哮:发出洪亮有力的回荡的声音。
2.诡谲:狡作,狡。
这里指鬼鬼祟祟的样子。
3.瘦削:形容非常瘦。
4.鞠躬: 1.小心谨慎的样子:~如也。
~尽瘁。
2.弯身行礼:~道谢。
深深地鞠了个躬。
5.收揽:收买拉拢;广为招纳。
~人心。
6.非难:指摘和责问:遭到~。
他这样做是对的,是无可~的。
7.睥睨:眼睛斜着看,表示傲视或厌恶:~一切。
8.污秽:肮脏的;不洁净的。
9.犀利:坚固锐利。
又形容语言、文辞、感觉、目光等的尖锐锋利。
10.景仰:意思是仰慕;佩服尊重:~先生的为人。
11.虐待:用狠毒残忍的手段对待人或动物。
12.雷霆: 1.雷暴;霹雳。
2.比喻威力或怒气:~万钧。
大发~(大怒)。
这里指疾雷。
13.哗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哗:喧哗。
哗众:使众人兴奋激动。
四、问题归纳1.本剧开篇的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东皇太一庙正殿,神像林立,奇形怪状,阴森可怖,给人以威压的气势和令人窒息的气氛。
九年级语文第五单元重要知识点归纳(整理打印版)
九年级语文第五单元重要知识点归纳(整
理打印版)
九年级语文第五单元重要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
1. 了解九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所学的文学作品和相关作者。
2. 熟悉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时代背景。
二、古诗词鉴赏
1. 掌握古诗词的基本构成和特点,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2. 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 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和魅力。
三、写景描写
1. 理解写景描写的功能和作用,可以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思想和感情。
2. 掌握写景描写的方法和技巧,如采用四时交替、排比对比等手法。
四、议论文写作
1. 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包括引言、论点和论证。
2. 能够独立撰写简单的议论文,思路清晰、观点明确。
五、修辞手法理解与应用
1. 理解并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
2. 在写作中能够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增添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六、写作常识
1. 掌握写作的基本规范,如语法、标点等。
2. 注重写作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以上是九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的复有所帮助。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知识清单
第五单元知识清单17 屈原(节选)【重要词语】1.重要读音伫.立(zhù)睥睨..(pái huái)波澜.(lán)稽.首(qǐ)迸.射(bè..(pì nì)徘徊ng)虐.待(nüè)国殇.(shāng)咆哮..(páo xiào)鞺鞺鞳..鞳(tāng tà)哗.众取宠(hu á)2.词语释义【国殇】为国牺牲的人。
文中指这些人死后变成的神灵。
殇,战死者。
【诡谲】狡诈,狡黠。
文中指鬼鬼祟祟的样子。
【名望】好的名声;声望。
【非难】指摘和责问。
【口实】假托的理由;可以利用的借口。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
【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
跪下后,两手拱合,俯头至手与心平,而不至地,故称“拜手”。
【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有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事态的意思。
【哗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大义灭亲】为了维护正义,对违反国家人民利益的亲人不徇私情,使受国法制裁。
【愤愤不平】非常气愤,心中不服。
【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阔浩大。
后用来形容人群、事物等声势壮、规模大。
【镗镗鞳鞳】拟声词。
原指钟鼓等的声音,文中形容波涛声。
【土偶木梗】即土偶木偶。
文中指用泥土塑成和用木头雕刻而成的神像。
【拖泥带水】形容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文学文体常识】1.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1921年8月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他的主要作品还有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蔡文姬》《武则天》《高渐离》《南冠草》等。
苏教版九年级的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课文知识点归纳
.精选文档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课文知识点概括苏教版九年级语下册第五单元课知识点概括十七雪【处子】处女【磬( qìng)口】即磬口梅,腊梅品种之一。
磬,佛教的打击乐器,形状象钵,用铜制成。
【壶卢】即葫芦。
【奁( li án)】古代妇女梳洗用的镜匣。
【灼灼】形容光亮。
【褪( tu ì)尽】脱尽。
【粘( zhān)连】黏的东西附在物体上或两者互相连结。
【洋溢】(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充满。
【凛( l ǐn)冽】透骨地严寒。
【精魂】精魄与灵魂。
十八《雪》四人谈1.雪的联想【隽( uàn)永】 ( 语言,诗 ) 语重心长。
【深沉( su ì)】高深。
【刻板】比喻古板没有变化。
【猩红】血红【咀嚼(ǔ u é)比喻对事物频频领悟。
【醇厚】(气味,味道等)纯正浓重。
【逻辑( lu ói )】客观的规律性【瓜熟蒂落】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渠,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令人着迷】(或景色等)引人进入佳境。
2.追求美好理想的暖和心声【朔( shu ò风)寒风。
【怀念】思念。
【恬( ti án)适】安静而舒坦。
【别开生面】独具一格,独出心裁。
【贬抑】贬斥并压制。
【朔方】北方。
【盎(àng)然】形容氛围,兴趣等洋溢的样子。
【景慕】仰慕。
【粗暴( guǎng)】粗豪,豪迈。
【倔( ué)强(i àng) 】( 性情 ) 刚强不屈。
【澎湃( páng b ó)】气概浩大。
【蕴蓄】存储或包括在里面而未显露出。
3.我读鲁迅先生的《雪》【洗炼】(语言,字,技艺等)精练利落。
【冗 (r ǒng) 杂】繁琐。
【寥寥( li á)】形容特别少。
【境界】学艺术作品经过形象描绘表现出的境地和情调。
【沉郁】低落愁闷。
4.《雪》是一篇艺术魅力很强的散诗【腹稿】已经想好但没有写出的稿。
语文九年级下第五单元整篇笔记
语文九年级下第五单元整篇笔记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主题那可是相当丰富和深刻呢。
主要是围绕着戏剧和小说展开,这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充满各种奇妙故事和鲜活人物的大宝库。
通过这些不同的文学形式,我们能看到不同的社会风貌、人物性格,还能感受到各种复杂的情感纠葛,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又有趣。
1. 作者。
鲁迅,这可是文学界的大咖啊。
他就像一个拿着手术刀的医生,不过他“解剖”的是旧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病。
2. 人物形象。
孔乙己:这个人物超级复杂又可怜。
他穿着长衫却站着喝酒,这长衫就像是他最后的一点“自尊”遮羞布。
他满口之乎者也,是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书呆子。
他善良,给孩子们分茴香豆,但又迂腐,不愿意放下读书人的架子去做体力活。
他在那个冷漠的咸亨酒店里,就像一个格格不入的怪物,大家都嘲笑他,他却还在坚守自己那一套老旧的观念。
最后他的结局也是很悲惨的,被打折了腿,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好像他从来就没有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一样。
掌柜:典型的市侩形象。
他眼里只有钱,对孔乙己没有一点同情。
他记得孔乙己欠的十九个钱,却不关心孔乙己这个人的死活,就像一个只知道计算利益的冰冷机器。
短衣帮:他们是社会底层的劳动者,虽然也嘲笑孔乙己,但他们自己的生活也是充满了艰辛。
他们的嘲笑一方面是因为孔乙己的迂腐,另一方面也是在麻木的生活中找一点“乐子”,来暂时忘却自己的痛苦。
3. 主题。
小说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漠。
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旧中国社会的千疮百孔。
1. 作者。
契诃夫,这也是一位很厉害的外国作家。
他写的故事就像一把锋利的剑,一下子就能刺到社会的痛点上。
2. 人物形象。
奥楚蔑洛夫:这个家伙简直就是“见风使舵”的代名词。
他在处理狗咬人的事件中,态度像变色龙一样变来变去。
一会儿说狗是普通人家的要弄死,一会儿又听说狗是将军家的就立马改口说这狗是名贵的,要好好对待。
他这么做完全是为了讨好有权势的人,保住自己的官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知识小结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知识小结晨读晚记一、熟记字音郢(yǐng)械(xiè)轩(xuān)舆(yú)犀兕(xī sì)鼋(yuán)罨(tuó)鲋(fù)梓(zǐ)米粟(sù)亲戚畔(pàn)之域(yù)民恶(wù)箪(dān )蹴(cù)妾(qiè)苟(gǒu)得不辟(bì)勿丧(sàng)耳羹(gēng)得我与(yú)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鹓鶵..(yuān chú)醴(lí)濠梁(háo liáng )鯈(tiáo)鱼二、识记词意。
《公输》侮:欺侮。
义:按照道义。
固:本来。
再拜:先后拜两次。
胡:为什么。
已:停止。
这里指停止攻宋。
见:引见。
文轩:有文采装饰的车子。
敝舆:破旧的车子。
短褐:古代贫贱者所穿的粗布衣。
短,“裋(shù)”的假借,粗布衣。
粱肉:精美的饭菜。
窃疾:爱好偷窃的毛病。
牒:木片。
寇:入侵。
犹……之与……也:好像……同……相比。
《孟子二章》城:内城。
郭:外城。
三里、七里:均非实指,说明城邑之小。
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
寡助之至:之,动词,到。
至,极点。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兵器;革,甲衣。
坚利:坚固锋利。
米粟:指粮食。
多:充足。
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
《鱼我所欲.也》1.鱼我所欲.也(想要)2.有甚于...(去做)(苟..生者(比…更重要)3.不为苟得且得到)4.故患..有所不辟.也(所以)(祸患)(通“避”,躲避)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没有)6.凡可以得生者.(…的手段)7.何不为.也(做)8.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9.是故..也(不只是)(这种思想)..(所以,因此)10.非独..贤者有是心11.贤者能勿丧耳..(古代盛食物用的竹器)..(丧失)(兼词,罢了)12.一箪食(饭)13.一豆羹..(古代盛肉或汤的器皿)(汤)14.呼尔.而与.之(语气助词)(给)15.行道之人....(过路的人)16.蹴.尔而与之(践踏)17.乞人不屑..也(认为不值得一顾)18.万钟..焉..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比喻优厚的俸禄)(通“辨”分辨)19.于.我何加(介词,对于)(疑问代词“何”作“加”的宾语,)20.为.宫室之美(为了)21.得.我与.(通“德”恩惠)(通“欤”)22.乡.为身死(通“向”过去,从前)23.为.之(做了,干了)24.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罢休)25.失其本心..(羞恶之心)三、熟记文学常识。
语文九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
语文九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人教部编版)第一单元梳理第一单元知识点一、易读错的字隧洞(suì)干瘪(biě)淤滩(yū)胚芽(pēi)绯红(fēi)熏黑(xūn)纤绳(qiàn)墓畔(pàn)舵手(duò)丛莽(mǎnɡ)旌旗(jīnɡ)旋即(xuán)血雨腥风(xīnɡ)飞窜(cuàn)胆怯(qiè)翡翠(fěi)掠起(lüè)号叫(háo)蜿蜒(wān)伤痕累累(lěi)二、易写错的字(括号内为正确的字)遂(隧)洞涡(蜗)行坯(胚)芽菲(绯)红迷罔(惘)薰(熏)黑锋(烽)烟沧(苍)茫振(震)怒悬涯(崖)弯(蜿)蜒飞蹿(窜)三、易用错的词语晕(荤)菜待(侍)候垦(恳)切婉(惋)惜门坎(槛)乱篷篷(蓬蓬)置辨(辩)阔悼(绰)颓堂(唐)荒堂(唐)扬(洋)溢掂(惦)记坯(胚)子慕(蓦)地胫(径)自盘恒(桓)熏淘(陶)隐溺(匿)惦(掂)量礼骋(聘)戏虐(谑)荣赝(膺)延(筵)席无精打彩(采)无原(缘)无故意(异)想天开一气苛(呵)成如座(坐)针毡君子故(固)穷茫(芒)刺在背三、易用错的词语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多用于贬义语境;有时也用作褒义,比喻超强的想象力。
使用时注意分析具体语境,要和“奇思妙想”等词语区分开来。
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只能形容人的外在表现(动作),不能用于形容心理状态,要和“忐忑不安”“惊慌失措”等词语区别开来。
两肋插刀:指为朋友敢于冒险,甚至牺牲生命。
形容重情义、讲义气。
不能望文生义,误解为给对方造成致命伤害或使对方利益受到损害。
寻章摘句(zhāi)味同嚼蜡(jiáo)吹毛求疵(cī)狂妄自大(wànɡ)身临其境(lín)浮光掠影(lüè)心旷神怡(kuànɡ)栩栩如生(xǔ)信手拈来(niān)二、易写错的字(括号内为正确的字)饴(怡)情炼(练)达狡黔(黠)拮(诘)难要决(诀)惆伥(怅)暄(渲)染估(姑)且拢(笼)统寂廖(寥)歌徭(谣)锲(契)合海哮(啸)拘昵(泥)高谈扩(阔)论寻张(章)摘句吹毛求庇(疵)狂忘(妄)自大开卷有义(益)心犷(旷)神怡朝朝慕慕(暮暮)目不忍堵(睹)信手捻(拈)来三、易用错的词语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含贬义。
九年级语文下册_第五单元重点 字音字形及文学常识(解析版)
01字音字形及文学常识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戏剧有四个元素,分别是演员、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场地)和观众。
故事是四者当中最重要的元素。
B.戏剧文学的基本特点是突出的舞台性。
一指时间、场景和人物的高度集中性;二指人物形象的直观性。
C.广义的戏剧文学包括歌剧剧本、戏曲剧本在内,根据戏剧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根据艺术形式的不同分为话剧、诗剧、歌剧。
D.戏剧的台词一般包括对白、独白和旁白。
【答案】A【详解】考查对戏剧知识的识记。
A.演员是四者当中最重要的元素,他是角色的代言人,必须具备扮演的能力。
故本项表述错误;故选A。
2.准备排练戏剧,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导演要仔细阅读剧本和相关材料,深入理解剧本的主题,并对演出做整体设计。
与演员交流自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帮助演员不断调整、改进在舞台上的表现。
可以试着写一写导演手记,整合自己的思考。
B.演员要背诵台词,熟悉有关的舞台说明。
通过想象,进入角色,不断深化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理解。
参考专业演员的表演视规设想自己表演时的动作、神态、语气、语调。
听取导演和其他演员的意见,提高表演水平。
C.演员可以用写排练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理解、塑造人物的过程和体会。
D.演员要参考相关资料,结合实际情况,准备演出时的服装、道具、布景(可以制作成课件,也可以在黑板上绘制粉笔画)、配乐等。
有些剧本没有详细说明布景,演员可自行设计,并画出草图。
【答案】D【详解】D.“演员要参考相关资料,结合实际情况,准备演出时的服装、道具、布景(可以制作成课件,也可以在黑板上绘制粉笔画)、配乐等。
有些剧本没有详细说明布景,演员可自行设计,并画出草图”有误,应为:剧务要参考相关资料,结合实际情况,准备演出时的服装、道具、布景(可以制作成课件,也可以在黑板上绘制粉笔画)、配乐等。
有些剧本没有详细说明布景,剧务可自行设计,并画出草图;故选D。
3.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幌.子(huǎng)耷.拉(dā)老匾.(biǎn)窝囊.(nang)B.拨.拉(bō)鼎.盛(dīn)行.头(xíng)砧.板(zhēn)C.撂.杆(liào)煞白(shà)遛.弯(liù)嬉.笑(xī)D.怯懦.(nuò)幛.子(zhàng)拾掇.(duo)捣.蛋(dǎo)【答案】B【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重点字的读音。
郑州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重点知识点大全
郑州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重点知识点大全单选题1、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踌躇(zhù)祈祷(qí)土偶(ǒu)雷霆(tínɡ)B.虐待(nuè)阴惨(cǎn)波澜(lán)罪孽(niè)C.徘徊(pái)婵娟(chán)睥睨(nì)鞭挞(tà)D.咆哮(xiào)污秽(huì)播弄(bō)稽首(jǐ)答案:C此题考查的是课文内出现的常见重点词语的准确识记能力。
正确答案为:C;A项中踌躇(zhù)读作“chú”;B 项中虐待(nuè)读作“nüè”;D项中稽首(jǐ)读作“qǐ”。
【点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又容易读错的基础字,要重点识记,注意积累。
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幌子(huǎng)行头(xíng)怯懦(nuò)五子行(háng)B.忌讳(huì)拾掇(duō)落子(luò)喜幛子(zhàng)C.拿糖(táng)打镲(chǎ)侦缉(jī)骂骂咧咧(liēliē)D.砧板(zhēn)耷拉(dā)憋闷(biē)名噪京师(zào)答案:BACD读音正确。
B读音错误,“掇”应读轻声“duo”。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
对字音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形声字等容易混淆读错,另外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地分类整理。
3、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鼎盛(dǐng)簇拥(cù)幌子(huǎng)砧板(zhēn)B.耷拉(dā)行头(xíng)怯懦(nuò)忌讳(huì)C.积蓄(xù)拾掇(duo) 捣蛋(dǎo)撂杆(Iiào)D.憋闷(biē)煞白(shà)眩晕(yūn)怵三分(chù)答案:D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画线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在这个词语中的读音,还要注意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知识记诵手册)(原卷版+解析)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记诵手册1.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原名,文学家、诗人、剧作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有诗集《》(1921年,第一本新诗集)、历史剧《》《》《南冠草》《王昭君》等。
2.何冀平,1951年出生于广西,剧作家、编剧。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代表作有《天下第一楼》《德龄与慈禧》《开市大吉》等。
3.孙鸿为靖江戏剧小品作家。
《枣儿》发表于《剧本》1999年第1期,曾荣获“99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等奖”。
4.屈原(约前340—约前278), 时期国诗人、政治家。
出身贵族,曾做过左徒、三闾(l ǘ)大夫。
楚怀王时,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遭靳(jìn)尚等人谗害,被放逐于汉北,作《》表明忠贞之心;楚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汨罗江而死。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5.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
戏剧的部分,通称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并列。
6.戏剧按反映的矛盾性质和表现手法分、、等;按题材和编演年代分、、传统剧、童话剧等;按结构规模和容量大小分、;按语言表现形式分、、舞剧、哑剧。
7.戏剧的特点: (1)空间和时间。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
8.戏剧的基本要素是。
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生活斗争,激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从而达到熏陶教育的目的。
9.话剧指以为主的戏剧形式。
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是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或。
10.是戏剧的文学因素,是供演员在舞台上演出的文学脚本,它是戏剧的基础,是一剧之本。
11.剧本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和组成。
12.剧本的语言:(1),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
(2),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
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一、课本内容概览。
1. 第一单元:诗歌。
2. 第二单元:小说。
3. 第三单元:议论文。
- 学习议论文要学会区分不同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并理解它们在论述中的作用。
4. 第四单元:戏剧。
- 要理解戏剧冲突的设置和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注意舞台说明,它对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5. 第五单元:文言文。
- 在学习文言文时,要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如“以”“于”“之”等。
同时,要能够准确地翻译句子,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6. 第六单元:古代诗歌。
- 要体会古代诗歌的意境,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同时注意诗歌的艺术手法,如借景抒情、用典等。
二、重点知识点。
1. 字词积累。
- 生字词:需要准确掌握课本中的生字读音和字形,如“栈桥(zhàn qiáo)”“狡黠(jiǎo xiá)”等。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如“味同嚼蜡”形容文章或语言枯燥无味,要学会正确运用这类词语进行写作和表达。
2. 文学常识。
- 作者:了解每篇课文的作者,如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 文学体裁的特点:掌握诗歌、小说、议论文、戏剧、文言文等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课文。
3. 阅读与理解。
- 现代文阅读:- 概括文章内容:能够准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环节。
- 分析人物形象: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 理解文章主旨:通过对文章内容、结构、写作手法等的分析,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 文言文阅读:- 实词虚词: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如“诚”“信”等)和虚词(如“而”“则”等)的用法。
- 文言文翻译: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
- 文意理解:理解文言文的思想内容,体会古人的思想情感。
河南省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超全)
河南省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炸裂诡谲瘦削鞠躬B.收揽波澜合拢脚寮C.虐待徘徊迟延阴惨D.滑稽焚烧庙宇毁灭答案:BACD书写正确。
B脚寮——脚镣。
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词语的意思。
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国殇(shāng)摇橹(Iǔ)诡谲(jué)哗众取宠(huá)B.靳尚(jìn)收揽(lǎn)徘徊(huái)脚镣手铐(Iiáo)C.伫立(zhS)睥睨(pì nì)咆哮(páo)浩浩荡荡(dàng)D.犀利(xī)稽首(qǐ)驰骋(chěng)镗镗鞳鞳(tāng tà)答案:BACD注音正确。
B注音有误,“镣”应读作liào。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读音的能力。
做此类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天下第一楼》、孙鸿的《枣儿》都是多幕话剧。
B.《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
文中的主人公简·爱自尊、自爱、自强,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
C.戏曲与话剧、歌剧相比,在时间和空间方面有较大的自由。
在戏曲中,动作是真实的、生活化的,在真实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
D.“屈原”“凄惨”“收揽”“景仰”等词语分别属于名词、动词、动词、形容词。
答案:BA.《天下第一楼》的作者是何冀平;C.戏曲中的动作也是抽象的;D.“凄惨”是形容词,“景仰”是动词。
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及辨析词性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语文 第五单元知识点梳理
五单元知识梳理一、重点字音国殇.(shānɡ) 靳.尚(Jìn) 诡谲.(jué) 瘦削.(xuē) 商於.(yú)鞠躬..(pì nì)..(pái huái) 脚镣.(liào) 伫.立(zhù) 睥睨..(jūɡōnɡ) 徘徊污秽.(huì) 犀.利(xī) 稽.首(qǐ) 驰骋.(chěng) 木梗.(gěng)虐.待(nüè) 雷霆.(tíng) 哗.众取宠(huá) 镗.镗鞳.鞳(tāng)(tà)呷.(xiā)商贾.(gǔ) 簇.拥(cù) 幌.子(huǎng) 砧.板(zhēn) 半晌.(shǎng)怯懦.(nuò) 忌讳.(huì) 撂.杆(liào) 煞.白(shà) 凄.惨(qī) 地契.(qì) 打镲.(chǎ) 眩.晕(xuàn) 侦缉.队(jī) 喜幛.子(zhàng) 名噪.京师(zào) 咬牙跺.脚(duò) 骂骂咧.咧(liē) 赫.赫扬扬(hè)掸.(dǎn) 竹匾.(biǎn)翘.首(qiáo) 咀嚼..(hú lún) 羡.慕(xiàn) 兴.许(xīng) ..(jǔ jué) 囫囵蓦.然(mò) 踌躇..(chóu chú) 凝.视(níng)喃.喃自语(nán)蹑.手蹑脚(niè)二、重点词语国殇诡谲瘦削鞠躬徘徊脚镣伫立睥睨污秽) 犀利稽首驰骋虐待雷霆哗众取宠镗镗鞳鞳商贾簇拥幌子砧板半晌怯懦忌讳煞白凄惨地契眩晕侦缉队名噪京师咬牙跺脚骂骂咧咧赫赫扬扬竹匾翘首咀嚼囫囵兴许蓦然踌躇喃喃自语(nán) 蹑手蹑脚三、重点释义(1)诡谲:狡诈,狡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从XXX出场前后的动作和神态描写,以及与XXX的对话中可以看出,XXX是一个神秘、阴险、狡诈的人。
他除去面罩,显露出瘦削的面容,神情诡谲。
他把面巾蒙上,又显得谨慎小心。
在与XXX的对话中,他非难XXX的观点,表现出他对权力的执着和对XXX的敌意。
他的睥睨和犀利的语言,让人感受到他的傲慢和残忍。
他的行为和言语,都表明他是一个不择手段,只为达到自己目的的人。
3.XXX在剧中的形象如何?在剧中,XXX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他深爱着祖国,为国家的安危而忧心如焚。
他的言行举止,充满了对祖国的景仰和对民族精神的追求。
他不畏强暴,不屈服于权势,坚持真理,表现出了自己高尚的品格和坚定的。
他的形象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是一个有着高度人格的伟大人物。
4.本剧的主题是什么?本剧的主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作者通过借用XXX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和邪恶,爱国和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
他用XXX的故事,表达了对当时XXX反动派的愤慨和对祖国的热爱。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追求和对未来的。
本剧的主题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是对历史和未来的思考和反思。
本文的语言具有方言特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和人物的身份背景。
虽然有些方言比较低俗,但是这也是当时人们生活和交流的方式。
同时,这种语言风格也更加贴近人物形象,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因此,本文的语言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答:童谣作为开头,使得整个故事更具有童真和朴实的感觉,同时也为后续的情节铺垫了基础,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2.为什么在XXX的对话中使用方言?答:使用方言可以更好地还原当地真实的语言特征,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有血有肉,同时也增加了故事的京味。
3.本文主要描写了什么?答:本文主要描写了XXX烤鸭店的曲折发展历程,歌颂了XXX、常贵等人的聪明才智、事业心与实干精神,控诉、批判了游手好闲的败家子气和黑暗腐朽的社会势力。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17、公输班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起于鲁出发,动身于:从2、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3、再拜拜了两次4、不可谓知类明白事理5、然胡.不已.乎然:但是;胡:为什么;已:停止。
6、胡.不见.xian....我于王为什么引见7、子墨子九距.之通“拒”,抗拒。
8、子墨子守圉.yu..有余通“御”,抵挡。
9、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10、吾知所以..距子矣用来……的方法1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入侵二、翻译下列句子1、夫子何命焉为先生有什么指教呢?2、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呢?3、知而不争知道(这道理)而不劝阻(楚王)。
4、胡不已乎为什么不停止呢胡不见我于王为什么不把我引见给楚惠王呢?5、此为何若人这是什么样的人呢6、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杀害不足的(民众)而去争夺有余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
6、九设攻城之机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
九:多次7、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楚国的抵抗者)。
三、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从而动身去楚国的目的是什么为了阻止楚国攻打宋国。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公输班:顽固、阴险、狡诈楚王:虚伪、狡猾、贪婪1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委.而去之(弃城而逃)放弃;离开之:代城三里之城.内城七里之郭.外城故曰:所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凭借环.而攻之围固国:巩固国防威.天下震慑池.非不深护城河亲戚畔.之(内亲外戚)通“叛”:背叛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多助之至.极点坚利锐利天下顺之归顺,服从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域民不以土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边疆的界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第17课公输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郢yǐng敝舆yú犀兕xīsì鼋鼍yuán tuó鲋fù鱼文梓zǐ楄pián 守圉yù2.根据语境,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公输盘bān 请说shuō之见xiàn我于王长zhàng木禽滑gǔ厘3.解释下面加点词。
(1)起于鲁起:出发,动身。
(2)请说之说:解释。
(3)胡不已乎胡:为什么。
已:停止。
(4)以牒为械牒:木片。
(5)吾知所以距子矣所以:用来……方法。
(6)不可谓知类知类:明白事理。
(7)请献十金请:请允许我。
(8)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入侵。
4.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公输盘不说说通悦解释为高兴、愉快(2)吾知所以距子矣距通拒解释为对抗(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解释为抵挡(4)公输盘诎诎通屈解释为理屈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子何命焉为?先生有什么见教呢?(2)愿借子杀之。
希望借助您去杀了他。
(3)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呢?(4)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土地方圆(不过)五百里,这好像彩饰篷车与破车相比。
(5)虽杀臣,不能绝也。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公输》选自《墨子·公输》。
2.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第18课《孟子》两章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畎quǎn亩傅说yuè胶鬲gé拂bì士2.解释下面加点词。
(1)委而去之委:放弃。
去:离开。
(2)寡助之至至:极点。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一、单元整体概述。
本单元所选课文均为古代白话小说,这些小说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一)单元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 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特点,如人物塑造、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阅读文本,学习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 体会小说情节的曲折性和巧妙性,学习设置悬念、伏笔等写作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古代小说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体会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二、课文分析。
1. 作者与背景。
2. 情节结构。
- 开端:杨志押送生辰纲。
杨志为了重回朝廷而接下押送生辰纲的任务,他小心谨慎,一路防范甚严。
- 发展:七雄贩枣蒙杨志。
晁盖、吴用等人扮作贩枣商人,与杨志等人相遇,双方产生猜疑和矛盾。
- 高潮:白胜设计诱官军。
白胜扮作卖酒的,引诱杨志等人喝下下了蒙汗药的酒。
- 结局:杨志失陷生辰纲。
杨志等人被麻倒,生辰纲被晁盖等人劫走。
3. 人物形象。
- 杨志:他精明能干,武艺高强,对押送生辰纲的任务极为负责。
但他又急功近利、粗暴蛮横,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导致内部矛盾重重。
- 吴用:足智多谋,善于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精心策划了智取生辰纲的计策。
1. 作者与背景。
2. 情节结构。
- 开端:范进进学回家,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并教训他。
- 发展:范进向丈人借盘缠参加乡试,被胡屠户辱骂。
- 高潮:范进中举后发疯,众人想办法救治。
- 结局:范进清醒后,张乡绅前来攀附,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
3. 人物形象。
- 范进:是一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
他中举前穷困潦倒,逆来顺受,对科举考试极为痴迷;中举后则喜极而疯,暴露了他的脆弱和迂腐。
- 胡屠户: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
在范进中举前后,他对范进的态度截然不同,前倨后恭,生动地表现出他的丑恶嘴脸。
洛阳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洛阳市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A.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
B.戏剧文学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人物自身的台词都属于舞台提示。
C.《变脸》的作者魏明伦,著名川剧作家,被誉为“巴山鬼才”。
D.《枣儿》中题目“枣儿”既指实物枣儿,也指文中老人儿子的名字。
答案:B人物自身的台词不属于舞台提示。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鼎胜窝囊冤枉达官显贵B.喧哗衣襟侍候商贾名流C.标致隶属能耐珠联壁合D.规矩憋闷麻利百年好和答案:BA.胜(盛);B没有错别字;C.壁(璧);D.和(合)。
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辨析形近字的能力。
极易混淆的形近字大致可分为五种情况:一是读音相同相近,二是字形相似,三是意义混淆,四是不明典故,五是忽视语文法规,这是过去学生考试中出错率最高的字。
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
B.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C.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D.听老师讲赤壁之战的故事,我徜徉在想象之中,仿佛自己正看见火烧赤壁、曹操败走华容道的景象。
A项,排比;B项,比喻;C项,反复。
D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天下第一楼》、孙鸿的《枣儿》都是多幕话剧。
B.《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
文中的主人公简·爱自尊、自爱、自强,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
C.戏曲与话剧、歌剧相比,在时间和空间方面有较大的自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公输班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起于鲁出发,动身于:从2、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3、再拜拜了两次4、不可谓知类明白事理5、然胡.不已.乎然:但是;胡:为什么;已:停止。
6、胡.不见.xian....我于王为什么引见7、子墨子九距.之通“拒”,抗拒。
8、子墨子守圉.yu..有余通“御”,抵挡。
9、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10、吾知所以..距子矣用来……的方法1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入侵二、翻译下列句子1、夫子何命焉为先生有什么指教呢?2、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呢?3、知而不争知道(这道理)而不劝阻(楚王)。
4、胡不已乎为什么不停止呢胡不见我于王为什么不把我引见给楚惠王呢?5、此为何若人这是什么样的人呢6、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杀害不足的(民众)而去争夺有余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
6、九设攻城之机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
九:多次7、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楚国的抵抗者)。
三、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从而动身去楚国的目的是什么为了阻止楚国攻打宋国。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公输班:顽固、阴险、狡诈楚王:虚伪、狡猾、贪婪1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委.而去之(弃城而逃)放弃;离开之:代城三里之城.内城七里之郭.外城故曰:所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凭借环.而攻之围固国:巩固国防威.天下震慑池.非不深护城河亲戚畔.之(内亲外戚)通“叛”:背叛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多助之至.极点坚利锐利天下顺之归顺,服从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域民不以土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边疆的界限。
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3、得道多者助,失道者寡助。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4、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凭借天下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亲戚都会背叛的那个人(必然取胜)。
所以,施行“仁政”的君主要么不打仗,打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三、中心内容本文论述了“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主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一、词语解释舜发.于被任用人恒过..常犯过失傅说举.于被选拔衡于虑同“横”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责任,担子;这而后作奋起苦.其心志使┅┅痛苦征于色颜色劳.其筋骨使┅┅劳累发于声吟咏叹息饿.其体肤使┅┅饥饿空.乏其身使┅┅贫困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拂:违背乱:扰乱发于声而后喻:..了解,明白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在国内同“弼”:辅佐出.则无敌国外患出:在国外所以动心忍性用来;使┅┅惊动;使┅┅坚韧;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二、翻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一定要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使他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干。
人恒过,然后能改人常犯过失,然后才能改正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个人的想法)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三、中心内容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
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
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3、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答:都是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4、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答: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答: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9、鱼我所欲也――孟子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2、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于:比4、贤者能勿丧..也:苟且偷生..耳不丢掉故不为苟得5、蹴.尔而与之用脚踢(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助词)6、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通“辨”,辨别。
7、万钟..于我何加.焉高官厚禄有什么益处8、妻妾之奉.侍奉由是..则生.而不用也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9、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
10、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
11、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
12、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性,天性二、翻译下列句子1、舍生而取义者也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从前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6、此之谓失其本心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
三、回答问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以什么方式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比喻2、“鱼”与“熊掌”分别比喻什么“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3、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
3、为什么行道之人、乞人不接受施舍因为这是侮辱性的施舍,受之有损人格。
4、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20、《庄子》故事两则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惠子相.梁;搜于国.中三日三夜相:做宰相;国:国都,京城2、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止:栖息;竹实甘泉,甜美的泉水安.知鱼之乐安:怎么是.鱼之乐也:这3、于是..鸱得腐鼠于是:在这时。
鸱:猫头鹰。
二、翻译下列句子1、惠子相梁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三、回答问题1、《惠子相梁》的主题是什么讽刺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淡薄功名利禄的态度。
2、故事中的鸱、鹓鶵、腐鼠各比喻什么腐鼠:比喻功名利禄鹓鶵:志向高洁之士庄子:淡泊名利、机智幽默鸱:比喻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惠子:醉心功名、无端猜忌、心胸狭窄《水浒传》: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1.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耳,字子安。
.体裁:长篇章回体小说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
主题: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2.内容: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3.人物——典型情节——性格特征:①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嫉恶如仇、俠肝义胆。
②武松(行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
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③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
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④林冲(豹子头):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
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⑤李逵(黑旋风):真假李逵嫉恶如仇、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⑥宋江(及时雨):三打祝家庄。
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⑦杨志(青面兽):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
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1.作者:傅雷。
2.体裁:书信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像,辛辣的讽刺1.作者:斯威夫特(英国)小说通过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奇遇2.部分情节:①游小人国时对“高跟”、“低跟”党的斗争②游大人国时和国王的谈话《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1.作者: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
2.体裁:小说3.主题:简·爱始终追求平等独立,维护做人的尊严①简爱:是一个贫苦低微、其貌不扬、性格倔强、感情丰富、独立自尊的女孩③罗切斯特先生:是一个正直、善恶分明而又带有幽默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