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的起点
科学研究的起点
![科学研究的起点](https://img.taocdn.com/s3/m/9ac56ef6856a561253d36f07.png)
科研选题的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波普尔的观点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基于反归纳主义立场明确 提出:科学始于问题而不是始于观察。其根据有二: 一是科学作为理论存在。问题既是旧理论的终点,也 是新理论的起点;
二是从科研的具体过程看,人们总是以问题为框架和 轴心来研究科学。
波普尔曾经做过一次实验。他在一次演讲开始时,向 所有听众发出命令:“女士们,先生们,现在请观 察!” 听众们面面相觑:你让我们观察什么呢?
爱因斯坦:“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 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 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 的真正进步”。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伯曾经说过:“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 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先是问题的提法,后是问 题的解决。” 富有战略眼光的科学家应把自己的注意力和兴趣集中于 重大问题的形成与重大课题的决策这两点上。
科研选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贝尔纳:“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无论是作为外部的经济 技术要求,抑或是作为科学本身的要求,都是科研工作 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一般来说,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 更困难。再加上人力和设备都有一定的局限,则产生的 课题之多,是无法一下子全部解决的。所以评价和选择 课题,便成了研究战略的起点。” 科研选题:一是确定主攻方向;二是选择突破口。 选题步骤:提出选题、文献调研和实际考察、制定科研 方案、 进行方案论证、原则是指课题选择应面向社会需要和科学 理论发展需要。社会发展需要包括经济发展需要、 国防建设需要、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需要等。科 学理论发展需要则包括开拓科学领域、更新科学 理论、改进科学方法等方面的需要。
科学研究三大基本要素中的媒介或方法
![科学研究三大基本要素中的媒介或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fbbdaa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9.png)
科学研究三大基本要素中的媒介或方法科学研究的三大基本要素是:观察、实验和理论。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实验是验证观察结果的手段,理论是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概括的工具。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媒介或方法在这三个基本要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而观察的媒介或方法主要通过人的感知器官来进行。
人们通过眼睛、耳朵、触觉等感官器官来观察自然界中的现象和事物,收集和记录相关的信息。
观察的媒介也可以通过现代科学仪器来增强和扩展人的感知能力,例如望远镜、显微镜、计算机模拟等。
这些仪器可以帮助科学家观察到人眼无法直接观测到的微小或遥远的物体、现象或事件。
其次,实验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验证手段,可以通过实验来检验观察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实验的媒介或方法包括实验设备、实验样本、实验条件等。
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科学中,科学家通常利用实验室中特定的设备和仪器来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的记录来推断和验证观察结果。
实验方法也可以通过控制变量、随机抽样、双盲实验等方式来防止干扰和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最后,理论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观察和实验结果的整理、分析和推断,提出解释和概括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原理。
理论的媒介或方法主要是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
科学家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观察结果,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方法来构建理论模型,用以解释和预测实际现象,并进行实验证实。
此外,科学研究还借助于数学的工具来描述和分析现象背后的数学关系,建立数学模型以支持理论的推断和验证。
除了以上的三个基本要素,科学研究还借助了其他的媒介或方法来辅助研究工作,例如文献调研、数据收集和分析、计算机模拟、统计分析等。
文献调研是获取已有研究成果的重要途径,有助于科学家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思路,避免重复和借鉴借鉴经验。
数据收集和分析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环节,科学家通过设计问卷、实地调查、统计数据等方式来获取和处理实验结果,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和解读。
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10cc71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b.png)
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是研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
概念界定是指在研究过程中对所涉及的概念进行明确和界定,以便后续的研究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
而文献综述则是对已有文献进行详细的梳理和综合,以便发现和分析出已有的研究成果、优缺点和不足之处,进而确定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是研究的起点,通过概念的界定和文献的综述,研究者能够深入理解研究领域的内涵和外延。
在进行概念界定时,研究者需要明确的定义研究领域中所涉及的概念,并确定这些概念的范畴和特性,以便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
而在进行文献综述时,研究者需要收集、筛选、整理、归纳和分析已有的文献,以便通过已有文献的交叉验证和比较,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和问题,并确定研究的切入点和研究思路。
总之,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是研究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它们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研究领域中所涉及的概念和研究现状,从而更加有效地展开研究工作,为科学研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题研究中是先确定题目还是先确定研究目的
![课题研究中是先确定题目还是先确定研究目的](https://img.taocdn.com/s3/m/087078df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03.png)
课题研究中是先确定题目还是先确定研究目的
在课题研究中,选题和确定研究目的是紧密相关的过程,一般而言,先选题是一个广泛的起点,而确定研究目的则是对选题的具体化和深入化。
研究背景提供了选题和研究目的的支撑和论据。
可以按照以下故事逻辑来描述这个过程:
1、起点:发现兴趣和问题
“我对某某领域非常感兴趣,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实际观察,我发现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2、选择课题:聚焦研究领域
“基于这一发现,我决定研究这个课题,因为我认为它在某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3、明确目的:设定研究目标
“我希望通过研究,解决这一问题,或者对某个理论进行验证和扩展,从而实现特定的研究目的……”
4、研究背景:提供理论支持
“为了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我进行了详细的文献综述,了解了这一领域的现状、前人研究的不足,以及我研究的创新之处……”
5、具体化:研究问题和假设
“最终,我明确了几个具体的研究问题,并提出了假设,这些问题和假设将指导我进行系统的研究……”
通过这种逻辑叙述,你可以清晰地展示研究的全过程,既突出了选题的必要性和价值,也说明了研究目的的明确性和背景的支撑作用。
希望这些建议对你有所帮助!。
研究的起点是
![研究的起点是](https://img.taocdn.com/s3/m/1cbc0483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c.png)
研究的起点是
研究的起点是对于特定问题、现象或主题的初步探索和理解。
以700字为起点进行研究涉及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 确定研究问题:作为研究的起点,需要明确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问题可能是基于现有知识的一个空白领域,或者是针对已有知识的某种争议或限制。
在700字内,需要对问题进行简要描述。
2. 收集背景资料:对所研究的领域进行背景调研和文献阅读是研究的起点。
通过查找相关文献、数据以及专家观点,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框架,以及其对于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个过程通常会给研究者提供一个基本的框架和思路。
3. 提出假设:在对问题进行初步了解后,研究者可以提出一个或多个假设,以供进一步研究。
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推测或猜想,可以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来验证或推翻。
在700字内,需要简要描述论点或研究的假设。
4. 设计研究方法:在确定研究问题和假设后,研究者需要制定一个相应的研究方法来获取和分析所需的数据。
研究方法包括数据收集、实验设计、样本选择等。
在700字内,可以简要描述研究所需的方法或步骤。
总体而言,700字可以作为研究的起点,但在之后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具体化研究的细节和方法。
它
只是研究的初始阶段,后续的思考、文献综述和实践研究将进一步推动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开题报告研究起讫时间
![开题报告研究起讫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96edf059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18.png)
开题报告研究起讫时间开题报告研究起讫时间研究是一项需要时间和精力的任务,而开题报告则是研究的起点。
在研究过程中,开题报告的编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不仅是对研究内容的总结和概述,更是为整个研究过程的规划和安排提供了基础。
本文将探讨开题报告的研究起讫时间,以及其中的一些关键要素。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开题报告的定义和目的。
开题报告是指在开始研究之前,研究者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计划进行系统性的阐述和说明的文档。
它的目的是为了让研究者和导师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和合作,确保研究的方向和目标与导师的要求相符,同时也为研究者自己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路和行动计划。
那么,研究起讫时间在开题报告中的具体位置是什么呢?一般来说,研究起讫时间会在开题报告的研究计划部分进行详细的规划。
在这一部分,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的时间范围和进度安排,包括研究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这样可以让导师和研究者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时间安排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同时也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个时间框架。
在规划研究起讫时间时,研究者需要考虑到一些关键因素。
首先是研究的复杂性和难度。
不同的研究项目在时间上的安排会有所不同,一些复杂的研究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成,而一些简单的研究则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因此,在规划研究起讫时间时,研究者需要对研究的难度和复杂性进行充分的评估和分析。
其次是研究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研究者需要考虑到自身的研究条件和资源,确定研究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如果研究条件和资源有限,可能需要适当延长研究的时间,以保证研究的质量和有效性。
另外,研究者还需要考虑到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研究任务。
最后,研究起讫时间的规划还需要考虑到一些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
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和困难,导致研究进度延迟或调整。
因此,在规划研究起讫时间时,研究者需要预留一定的缓冲时间,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开题报告的研究起讫时间是研究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安排和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题研究的过程
![课题研究的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36df5a3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31.png)
课题研究的过程
课题研究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研究课题:选择一个恰当的研究课题是研究的起点。
这个课题应该符合个人研究兴趣,并且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可行性。
2. 文献综述:对当前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广泛的查阅和阅读。
通过文献综述可以了解到已有研究的进展情况,填补研究中的知识空白,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背景。
3. 设计研究计划:根据研究课题确定研究目标、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方案。
研究计划应该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4. 数据收集:根据研究计划,采集相关的研究数据。
数据收集可以通过实地调查、实验研究、问卷调查、统计数据等方法进行。
5. 数据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统计分析。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发现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检验研究假设,并证明或否定研究问题。
6. 结果解释和结论: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解释出研究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结论应该回答研究问题,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7. 论文撰写和发表:将研究过程、方法、结果和结论,按照学术写作规范进行论文撰写。
完成论文后,可以选择投稿到学术期刊、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学术报告,以便与其他研究者交流和分享研究成果。
8. 改进和完善研究:根据评审意见和反馈,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改进。
研究一般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以通过反复的改进和完善来提高研究的质量和价值。
八大科学思维能力
![八大科学思维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95d331b3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64.png)
八大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培养和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八大科学思维能力:
1. 观察能力:观察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良好的观察能力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获取准确的信息。
2. 提出问题能力:善于提出好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关键。
提出合理、有价值的问题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思维。
3. 提出假设能力:提出合理的假设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好的假设需要基于已有知识和证据,并具有可检验性。
4. 设计实验能力:设计恰当的实验方案是验证假设的必要手段。
良好的实验设计能够提高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5. 数据分析能力:科学研究离不开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数据分析能力对于发现规律、验证假设至关重要。
6. 推理能力:推理是从已知推导未知的思维过程。
科学研究需要运用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来获得新知识。
7. 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客观评价观点和证据,识别谬误,提出质疑,从而有利于获得可靠的结论。
8. 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是科学发展的源泉。
勇于挑战权威、打破常规,以开放和创新的思维探索未知领域,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动力。
培养和发展这八大科学思维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个人的科学素养,也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
![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https://img.taocdn.com/s3/m/a5db86ed102de2bd960588f5.png)
(3)不同科学学派和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所产 ) 生的科学问题(外部概念问题) 生的科学问题(外部概念问题) 例如: 例如: 日心说与地心说 渐变论与突变论 物理学与生物学, 物理学与生物学,等
(4)经验事实积累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问题 ) 例如: 例如: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能量守衡与转化定律的发现,等 能量守衡与转化定律的发现, (5)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实际需要所产生的科 ) 学应用问题
三、科研选题的原则与步骤 1. 需要性原则 社会需要与科学自身发展需要 长远需要与近期需要 2. 创造性原则 概念理论观点上的创新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探索角度上的创新 理论运用上的创新
3. 科学性原则 以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为依据 置于当时的科学背景之下 不能与已经确证的科学理论完全相矛盾 科学无禁区, 科学无禁区,选题有约束 4. 可行性原则 主观条件 客观条件 当时的科学背景 例如,爱因斯坦统一场论的研究 例如, 价值观、 价值观、个人喜好问题 短、平、快,薄板钻孔
培根 从认识论的角度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相互关系 感性认识 → 理性认识 → 感性认识 经验观察 → 理论 →(指导)新的经验观察 (指导) 感性认识是基础
近代科学 为“科学研究始于观察”的观点提供了证 科学研究始于观察” 据 近代科学是收集材料的科学 观察与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科学哲学 逻辑实证主义 科学研究始于观察
但是, 但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实际过程并非如此 例如,爱因斯坦认为, 例如,爱因斯坦认为,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不 是一般的观察,而是问题。广义相对论, 是一般的观察,而是问题。广义相对论,不是 观察到了新奇的实验事实, 观察到了新奇的实验事实,而是为了解答疑难 问题, 问题,即“引力疑难问题”,惯性系具有表示 引力疑难问题” 自然规律的等效性, 自然规律的等效性,那么坐标系是否进一步具 有等效性呢?这成了广义相对论的研究起点。 有等效性呢?这成了广义相对论的研究起点。
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7bd349a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1.png)
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科学研究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提出问题:科学研究的起点是提出一个明确的问题或假设,这个问题或假设通常是基于已有的知识和观察。
2. 设计实验:为了回答研究问题,科学家需要设计实验或观察方法。
实验设计应合理、有效,并能够控制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
3. 数据收集:在实验中,科学家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或观察结果。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测量、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
4. 数据分析:收集到数据后,科学家会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找出其中的模式、关联或差异,并统计结果的显著性。
5. 得出结论: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科学家会得出一种结论或回答研究问题。
这个结论应该是基于科学证据的,而不是个人观点或主观判断。
6. 结果交流:科学研究的最后一步是将研究结果传播给其他科学家和学术界,通常通过学术论文发表、学术会议或其他科学交流平台。
科学研究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
1. 定性研究:通过非数值化的方法,主要依靠描述、观察和解释的方式来研究现象。
例如,对一个现象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描写,或者进行深入的访谈和分析。
2. 定量研究:通过数值化的方法对现象进行研究,主要依靠统计学方法来分析数据。
例如,进行实验并测量和统计相关数据,然后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结论推断。
值得注意的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是灵活的,并且可能因不同领域、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而有所不同。
科学家们通常会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来适应研究的需要。
数学的研究方法
![数学的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73c6007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3d.png)
数学的研究方法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其研究方法与其他科学领域有所不同。
数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问题提出、假设与定义、证明与推理、实验与观察等环节。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阐述数学的研究方法。
一、问题提出数学研究的起点往往是从问题出发。
数学问题来源于各个领域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是学者个人的思考和好奇。
在问题提出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境进行分析,明确问题的具体背景和要求。
合理的问题提出对于后续的研究至关重要,它能够指导数学家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二、假设与定义在问题提出的基础上,数学研究需要进行假设与定义的工作。
假设是指对问题所涉及的对象、关系或性质进行合理的臆断,是探索问题的一个途径。
定义则是对研究对象所涉及的概念进行明确和界定,为后续的分析和推理提供基础。
假设与定义的正确与否对于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着决定性影响。
三、证明与推理数学以证明为核心,通过严密的推理和逻辑演绎,从假设和定义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推理过程,最终得到结论。
证明是数学研究的关键环节,通过证明能够确保数学理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数学的证明要求严谨、准确和逻辑严密,经过数学家们多年的努力,形成了一套规范和统一的证明方法。
在证明与推理的过程中,一般采用数学归纳法、反证法、直接证明等方法。
数学归纳法是通过证明命题在某个基准条件下成立,并通过递推来证明不同值上的成立。
反证法则是通过假设命题不成立,推导出与已知条件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命题的正确性。
直接证明则是通过一系列严密的推理步骤,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演,达到待证命题的结论。
四、实验与观察尽管数学是以证明为主要手段,但实验和观察在数学研究中也有其重要性。
在一些概率统计和模拟实验等领域,数学家们通过构建模型和大量实验数据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实验和观察能够提供直观的证据和数据,有助于对数学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发展。
总结起来,数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问题提出、假设与定义、证明与推理、实验与观察等环节。
在研究过程中,数学家们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运用严密的证明与推理,也需要充分发挥实验和观察的作用。
第六章 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
![第六章 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https://img.taocdn.com/s3/m/ae350c29ed630b1c59eeb5e7.png)
3、科学问题还包含了问题的 “求解应答域”。
应答域是指在问题的论述中所确定的域 限,并假定所提出问题的解必定在这个 域限之中。尽管这种预设仍是一种猜测, 是可错的,但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却能起 到定向和指导作用。
五、科学问题的意义
1、事半功倍的事例:
居里夫人,德布罗意,沃森、克里克; 名师出高徒,原因是什么?
3、科学性原则
从科学理论发展的总体过程看,只有发现了原 有理论不能解决的问题,人们才会去修正、补 充它,或者着手建立新理论; 从科学技术研究的具体进程看,人们总是以问 题为框架有选择地搜集事实材料,与问题无关 的材料则不在科学技术认识主体中引起信息效 应; 从科学技术研究本身的特点来看,科学技术研 究是创造性的探索活动,是要解决尚未解决或 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因为有问题,才需要研 究,才有科学技术研究活动。
(2)选题的需要性原则要求科研人 员在选题时必须考虑它所产生的效益。 要统筹兼顾,在注重其经济效益的 同时,更要考虑其社会效益和环境 效益。 对一个课题,既要考虑它的当前效 益、近期效益,还要考虑它的长远 效益。 讨论题:经济效益是科研选题的基 本原则之一。
2、创造性原则
(1)创造性是科研的灵魂。
(3)“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始于问题” 既包括了科学问题,也可包括简单问 题。
严格地说,“科学技术研究活动起始于问题” 中的“问题”应该是“科学问题”,因为没有 明确指向、没有确定应答域的问题无从立即下 手研究。但这类问题对科学技术研究的开展并 非毫无意义。如果坚持对它思考,在一定条件 下它是有可能转化为科学问题的。可见,从简 单问题出发是可以引向科学问题并导致科学技 术研究的。而且,对简单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本身也可以说是一种研究。因此,从较宽泛的 意义上说,“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始于问题”既 包括了科学问题,也可包括简单问题。
课题研究的五个步骤
![课题研究的五个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3356c063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19.png)
课题研究的五个步骤课题研究是指对特定课题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调查和分析,以获取有关知识、信息和解决方案的过程。
一般来说,课题研究可以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研究课题。
这个步骤是整个研究的起点,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范围和研究领域。
可以通过文献调查、专家咨询等方式,对现有研究结果进行综述和归纳,从而确定一个具有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第二步:制定研究计划。
在确定研究课题后,需要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方法、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
研究计划应该合理、可行,并且能够达到研究目的。
第三步:收集和整理数据。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数据可以从实地调查、实验研究、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等来源获得。
收集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分类和归纳,以便为后续的分析和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第四步:分析和解释数据。
在收集和整理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分析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例如统计分析、质性分析等。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一定的结论,并且对数据进行解释和说明。
第五步:撰写研究报告。
在研究完成后,需要将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以书面形式进行报告。
报告应该清晰、准确地阐述研究的目的、方法、数据和结果,并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研究报告的撰写应该符合学术规范,并包括引用文献和参考资料等。
总之,课题研究的五个步骤包括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和整理数据、分析和解释数据以及撰写研究报告。
这些步骤相互关联、相互作用,需要进行有序、周密的操作和思考。
通过系统的研究过程,可以获取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进一步深化对研究课题的理解和认识。
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ae2e017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19.png)
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问题提出:科学研究的起点通常是对一个特定问题的兴趣或疑惑。
研究者需要明确问题的范围和目标,并将问题具体化,以便进行后续的研究。
2. 背景调研:在提出问题之后,研究者需要对相关领域的现有知识进行调研,了解已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以确定自己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位置。
3. 假设设立:基于问题的性质和现有知识,研究者需要设立可验证的假设,这是科学研究的核心。
4. 实验设计:根据假设,设计实验以收集数据,以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的关键环节,它决定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5. 数据收集与分析:根据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
然后,使用适当的统计和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评估假设的验证情况。
6. 结果验证与解释: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验证假设是否成立。
如果假设成立,则进一步解释结果的意义和作用机制;如果假设不成立,则可能需要重新审视问题的性质、假设的设立以及实验设计。
7. 结论与推广:总结研究结果,提出研究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并将结果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或情境中。
这些步骤并不是线性的,而是相互交织、循环往复的过程。
在实践中,研究者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和情境,灵活运用这些步骤。
高校教师资格证-江苏高等教育学-第十一章-高等学校研究
![高校教师资格证-江苏高等教育学-第十一章-高等学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607272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1a.png)
高校教师资格证-江苏高等教育学-第十一章-高等学校研究[单选题]1.以文献为主要证据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文献(江南博哥)研究法B.调查研究法C.实验研究法D.比较研究法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以文献为主要证据进行研究的方法是文献研究法。
[单选题]2.通过控制影响因素,主动对研究对象加以处理和干预,从而“创造”出事实,以验证假说并揭示对象的因果性联系的研究方法是()。
A.比较研究法B.调查研究法C.文献研究法D.实验研究法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通过控制影响因素,主动对研究对象加以处理和干预,从而“创造”出事实,以验证假说并揭示对象的因果性联系的研究方法是实验研究法。
[单选题]3.研究的起点是()。
A.问题B.文献C.假设D.计划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研究的起点是问题。
[单选题]4.被形象称为“解剖麻雀法”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是()。
A.实验研究法B.调查研究法C.比较研究法D.个案研究法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被形象称为“解剖麻雀法”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是个案研究法。
[单选题]5.学术发展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需要发挥群众的智慧,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这就要求高等教育研究遵循的学术原则是()。
A.学术忠诚原则B.学术积累原则C.学术民主原则D.学术人本原则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学术发展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需要发挥群众的智慧,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这就要求高等教育研究遵循的学术原则是学术民主原则。
[单选题]6.高等教育研究的起点是()。
A.问题B.文献C.假设D.计划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高等教育研究的起点是问题。
[单选题]7.()是人们运用一定的方法揭示高等教育的本质、探索高等教育内在规律的一种认识。
A.高等教育B.高等教育学C.学术研究D.高等教育研究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高等教育研究是人们运用一定的方法揭示高等教育的本质、探索高等教育内在规律的一种认识。
[单选题]8.高等教育研究可以追溯到()。
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https://img.taocdn.com/s3/m/024f5e0259eef8c75fbfb34e.png)
• 5、科学问题产生的现实条件
• (2)已有理论与经验事实产生矛盾时, 产生科学问题。 • (3)已有理论之间产生矛盾时,产生科 学问题。
END
应注意:求解应答域错误会劳而无功 • 例如,两千多年来,许多数学家为直接 证明欧式几何中的第五公设耗尽心血, 但一无所获。直到19世纪初,俄国数学 家罗巴切夫斯基等提出反问题,即第五 公设不可证明,改变了应答域和问题的 目标,采用反证法,创立了非欧几何, 这一科学问题才获得突破性的进展。所 以,科学问题应答域的设立是否合理, 直接决定问题是否有解。
古希腊悖论: 鳄鱼与小孩
一条鳄鱼从一位母亲手里抢走了一个小孩,鳄鱼想吃掉小孩,但又想 吃得名正言顺,心安理得,于是鳄鱼对这位母亲说:“只要你回答对了我 的问题,我就不吃你的小孩。我的问题是,我会不会吃掉你的小孩?” 母 亲该怎么回答呢?
19世纪下半叶,康托尔创立了著名的集合 论,集合论刚产生时,曾遭到许多人的猛烈攻 击。但不久这一开创性成果就为广大数学家所 接受了,并且获得广泛而高度的赞誉。数学家 们发现,从自然数与康托尔集合论出发可建立 起整个数学大厦。因而集合论成为现代数学的 基石。“一切数学成果可建立在集合论基础 上。” 这一发现使数学家们为之陶醉。1900 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法国著名数学家彭加 勒就曾兴高采烈地宣称:“… …借助集合论 概念,我们可以建造整个数学大厦… …今天, 我们可以说绝对的严格性已经达到了… …” 但 是,罗素悖论的出现打破了数学家的美梦。
②从科学研究的具体进程看,人们总是以问题为框 架有选择地去搜集事实材料,与问题有关的材料披 搜集起来,与问题无关的材料则任其流散,不在科 学认识主体中引起信息效应。
③从科学理论发展的总体过程看,只有发现了原有 理论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人们才会去修正,补充它, 或着手建立新理论,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问题既 是旧理论的终点也是新理论的起点
什么是研究背景
![什么是研究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6258164b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b2.png)
什么是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是指在进行研究之前,对该研究领域内相关问题、现象和理论的认识和了解。
研究背景不仅包括各种文献资料的综述,还包括过去的研究成果、研究问题、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围绕研究背景进行700字的解析。
研究背景是研究的起点,它对于研究者来说非常重要。
首先,研究背景的介绍可以准确地定位研究的领域和范围,明确研究的主题和目标。
其次,研究背景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该领域内目前的研究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研究者提供研究的切入点。
最后,研究背景还可以引出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的重要性。
在撰写研究背景时,需要通过文献调研,对该研究领域内的相关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在综述的过程中,可以对研究领域内的相关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出目前存在的知识空白和研究难点。
通过对文献的综述,可以对研究背景进行科学严谨的阐述,并为接下来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确保研究背景的内容真实准确,不夸大不缩小。
其次,要注重逻辑的严密性,将各个方面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第三,要注重语言的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专业术语,以免读者难以理解和接受。
在阐述研究背景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组织。
首先,可以介绍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对相关理论和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进行概述。
其次,可以指出该领域目前存在的知识空白和研究问题,引出研究的主题和目标。
第三,可以介绍该研究领域内的常用研究方法和技术,并说明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和技术。
最后,可以指出该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为接下来的研究工作进行铺垫。
综上所述,研究背景是研究的基础和起点,它对研究者和读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研究领域内相关问题、现象和理论的综述,可以帮助研究者明确研究的范围和目标,找到研究的切入点和方法选择的依据。
同时,研究背景还可以为读者提供所研究问题的背景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讲 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
![第四讲 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https://img.taocdn.com/s3/m/f903f72c7375a417866f8f33.png)
三、科学问题的选题
(一)科研选题的意义(1)
1、科研选题关系到研究的方向、目标,具有战略意义 科研选题关系到研究的方向、目标, 物理学家贝尔纳:“课题的形成和选择, :“课题的形成和选择 物理学家贝尔纳:“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无论是作为部 的经济技术要求,抑或作为科学本身的要求, 的经济技术要求,抑或作为科学本身的要求,都是科研工 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一般来说, 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一般来说,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 更困难。……所以评价和选择课题 所以评价和选择课题, 更困难。……所以评价和选择课题,便成了研究战略的起 要从一大堆课题中挑出带实质性的课题来, 点,要从一大堆课题中挑出带实质性的课题来,而不能把 它们同非实质性课题混杂在一起。 它们同非实质性课题混杂在一起。” 袁隆平: 选题正确与否是科研中的首要问题。 袁隆平:“选题正确与否是科研中的首要问题。要想 选题正确,必须跟踪世界最新科技成果。 选题正确,必须跟踪世界最新科技成果。”
第四讲
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
一、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一、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1) 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
弗朗西斯·培根: 弗朗西斯·培根:科学始于观察 以培根为代表的归纳主义者认为, 以培根为代表的归纳主义者认为,科学研究从观察 和搜集材料开始,然后通过对材料的归纳, 和搜集材料开始,然后通过对材料的归纳,从特殊 上升为一般性理论,这种观点统治近300 300年 上升为一达尔文 巴甫洛夫:观察、观察、 巴甫洛夫:观察、观察、再观察
3、科学问题的来源(1) 科学问题的来源(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 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 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 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 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标志着科学 的真正进步。” 的真正进步。 希尔伯特: 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 希尔伯特:“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 它就充满着生命力; 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 或中止。 1900年 希尔伯特站在当时数学研究的前沿, 或中止。” 1900年,希尔伯特站在当时数学研究的前沿, 提出了23个问题, 2O世纪数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3个问题 世纪数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提出了23个问题,对2O世纪数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海森堡: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 海森堡: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的起点:提问》读后感
周宝鑫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
《研究的起点:提问》这篇论文是陈晓萍的杰出之作,她在这篇论文中:首先用新颖的标题吸引了所有的论文读者;其次,她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分层次论述了问题的来源和如何将一般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以及详细论述了论文开题报告是如何形成的。
陈晓萍这篇论文,实际上是在告诉人们这样一个真理,即:任何一项研究工作都是从问题的提出转化而来的,也就是说,没有问题的提出,就没有研究开始,更没有研究的成果出现。
她在本篇论文中虽然说的是管理学的研究,但事实上任何一项研究(包括科学技术的研究)都离不开问题的提出,都要从提出问题开始。
陈晓萍在论文的引言部分详细论述了提问对管理研究的重要意义,实际上这个重要意义对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研究都是适用的,正像她在论文引言的最后一段中所说:“提出问题是进行任何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只有对事物有好奇心,对各种现象有无穷的问题的人才会有探索的欲望,才会有研究的兴趣。
在这个意义上。
做学术研究的原动力,其实来自于寻找问题的答案和探索事物的真相。
而问题的提出,则是开始这一漫长旅途的起点。
”
1、陈晓萍对“问题的来源”的论述
“问题的来源”是陈晓萍论文的第一个层次。
在这一层次中,她首先指出:“研究的问题可以来自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对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思考,对自身经历的反思,对社会现象的探究;也可能来自对文献的阅读,对新闻报道的反应,对传奇故事的追问;甚至可能来自与同事的闲聊,与学生的对话,或者别人的提问。
”在这一层次中,陈晓萍把问题的来源分为四种渠道:
渠道之一:个人的观察和深度思考。
在这里她首先指出:“大部分研究问题的来源都是个人观察和思考的结果。
对于有心者,任何现象都可以成为研究问题的素材。
比如说,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工作生活中,许许多多直接关系到个人生活品质的决定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委员会做出的(如分房、招聘和职称评审等)”。
此后,她在论述了一系列证据后又指出:“由此可见,研究者对某一现象的深入观察和思考常常能够带来研究的问题,并且使研究不断深入,从而挖掘出现象背后的原因。
这是研究问题来源的重要渠道”。
渠道之二:个人对研究的专注热情。
她在文中指出:“个人对某一问题的深入观察和思考常常与这个人对这个问题的深层兴趣或者激情紧密相连。
我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选择研究问题时会陷入极大的苦恼之中,而且有时即使定下了题目,每次一想到要思考与该题目有关的研究问题时,立刻又开始苦恼起来。
我有时会对这些学生开玩笑说,假如做这个研究让你如此苦恼,那还是趁早不要做的为妙。
因为在我看来他们陷
入了为做研究而做研究的怪圈,而不是发自内心对该问题的热爱。
而没有这种对问题的持久专注的激情,常常就不可能产生对该问题的深刻思考和观察,就不可能提出有洞见的理论和假设,也就难以对此研究领域做出贡献。
”
渠道之三:阅读文献。
陈晓萍指出:“除了从个人的观察和思考中获取灵感,发现研究课题之外,也有许多人通过阅读以往的文献来发现某领域近期的研究热点,或挖掘值得研究的题目。
”她同时还指出:“从阅读文献中得到启示并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有几个好处:一是研究风险相对缩小。
二是你能为研究找到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勘察工具,而不需要一切重新做起。
三是阅读文献还能让你了解做该类研究使用的一般方法,从而使你自己的研究有路可循。
”并指出:“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研究问题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研究题目新意不浓,有‘炒冷饭’之嫌。
渠道之四:与他人交流。
陈晓萍在文中指出:“另外一种产生研究问题的来源是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过程。
这里的他人主要指四类:你教学的学生、和你一起做研究的博士生、你咨询的客户、你的学术界同事。
与这些人的交流虽然方式不同,内容不同,角色不同,但却都可以给你的研究课题带来灵感。
”
2、陈晓萍对“问题的转化:如何将一般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的论述
“问题的转化:如何将一般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是陈晓萍论文研究的第二个层次。
在这一层次中,她说:“记得以前自己在国内刚刚开始研究生涯时,常常喜欢问一些宏大的问题,比如‘中国向何处去’、‘中国管理学的出路在哪里’这样的重大问题,仿佛只有那样的问题才值得研究,才会有意义。
生怕问题小了让别人感到鸡毛蒜皮、微不足道。
”她还说:“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如果我没有去伊利诺伊大学学习的话,这样的思维习惯恐怕会难以扭转过来。
我记得当时自己是如何震撼。
思考了很长时间,才搞清楚原来不需要研究大问题也可以为科学做出贡献,也可以成为一流的学者。
”陈晓萍在文中把“如何将一般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归纳成了三种转化方法:
一是“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
她指出:“而要将‘大而无当’的问题转化成真正可以操作、可以研究的问题,关键就是要清醒地认识一个人和一个研究的局限性。
一个人不可能在一个研究中给如此大的问题提供答案。
因此,必须将大问题分解再分解,直到对问题中涉及的概念能够准确定义、操作、测量,并且能够把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际的数据加以检验为止。
”
二是“化问题为研究变量和假设”。
她在这一层次中指出:“要把一般问题转化为研究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要确定问题中涉及的变量,以及这些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
三是“化问题为研究设计”。
她指出:“在研究问题和假设基本确定下来之后,下一步就是要选择合适的研究设计来检验假设。
研究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研究的问题和假设。
一般而言,如果研究假设的变量
之间具有因果关系,那么就需要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室实验来加以检验,因为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严格控制自变量的变化程度来观察因变量的变化。
相反,如果研究假设的变量关系只是相关关系的话,那么就可以通过问卷法、档案法、个案法等非实验的方法来进行检验。
具体可归纳为三个原则:原则一:用定性的方法研究全新的课题和变量。
原则二:用实验法研究具有因果关系的假设。
原则三:用问卷研究的方法来检验相关性假设。
3、陈晓萍对“论文开题报告的形成“的论述
在这个层次中,陈晓萍详细论述了如何写开题报告的全过程。
她指出:“在确定了自己的研究兴趣、研究问题、研究变量以及变迁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且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研究方法之后,就可以开始撰写开题报告了。
”她在文中还详细介绍了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开题报告是提出研究问题的正式形式,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一、引言。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能帮助我们理解管理中的什么有趣现象?它对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有什么重要意义?
二、文献回顾。
过去的研究对这个问题或与该问题有关的领域有无积累?与该问题最相关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该问题与其它管理概念的关系是什么?用什么样的理论框架去研究这个问题视角最为独到?
三、假设的提出。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根据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建立与该问题有关的所有研究概念(变量)之间的联系,呈现出对该研究有直接指导作用的理论模型,并且就变量之间的关系提出具体的假设。
四、研究方法。
样本的独特、变量的操作和测量、控制变量、具体研究方法(定性、定量等)和步骤、假设检验的具体统计方法等,都需要做详尽的描述。
五、研究结果的定义。
对可能得到的研究结果进行讨论,详细说明该研究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以及对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
并对未来可能在这个课题上继续开展的研究做一个展望。
布谷、布谷长鸣、农业百科、布谷新闻
6bn6Ipy02K7v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