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各阶段划分称呼

人生各阶段划分称呼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不同阶段的人生价值观

对不同阶段人生观的分析 对于人生的不同阶段,分类有好多种。根据最传统的年龄来划分,可以分为婴儿、儿童、青少年、成年、老年。但我觉得这样分太古板了,抓不到一些年龄层次的实质问题。网络上有这样一句话:人生的五大发展阶段,首先自己要行;其次要有人说你行;再次,说你行的人要行;然后,你说谁行谁就行;最后,谁敢说你不行。虽然这是根据人生能力分的,但也很有哲理性,但是,我要从对人生的追求和境界来分,如果非要对应年龄的话,我也会相应注明。把人的一生分为:求学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儿童,青少年合为一体;工作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成人阶段;老人阶段(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就是年龄层次上的老人阶段。虽然很笼统,但是这样分,更能从哲理层面上来分析出于此阶段的人生观。下面就让我来具体阐述各个阶段: 求学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求学阶段我也把它分为儿童和青少年两个阶段。 儿童:此时的儿童没有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别人说什么好,就认为那是可以的,缺少自我的判断能力,人生观这个词,还用不上。因为人生观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他们还小,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洗礼和打磨,一直在父母的保护和关怀下成长,所以,他们看到的是什么,一般认为的就是什么,看到和听到的信息并没有经过大脑深层次的加工。因此,所以说此时他们的人生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青少年:此时的青少年处于人生的交叉路口,处于迷茫期,不知道自己何去何从。虽然说有一些的经历,但毕竟还很青涩,思想还是有点幼稚。可能,他们知道,社会很现实,工作很累人,对某些事情有了一定的自己的判断,但都是很片面的。也就是说,还不够成熟和稳重。他们形成的一些观念绝大都来自老师,父母和身边的朋友。但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可能有些自己认为永远不会变的东西,变了,变质了,以前的想法和观念甚至颠覆了,因为这些青涩的人生价值观还经不起社会的考验而坚定不变。但在这一阶段,还是要依靠别人的指导外加自己的判断,但人生境界还是处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总结:所以,在求学这一阶段,人生观不成熟,尚处于过渡阶段。但是,在这一阶段,很多青年都在抱怨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正常现象,这说明,大多数青年是希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但是,光有抱怨和牢骚是没用的,当我们在抱怨的同时,应当首先问一下自己,是否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是否在日常的小事中坚守了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从身边的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为社会的发展实实在在地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应该是我们这一代青年的选择。应该正确树立人生观。在这一阶段,要力争做到自己要行! 工作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走上了工作岗位,一般也都成年了。社会的阅历也逐渐增多。自己已经过了人性的年纪,肩上也担负起了一些必不可少的责任:通俗一点讲就是养家糊口,再大一点,就是小我和大我了。这一年龄段,对社会时事的了解也就逐步增多,从而自己的思想也稳定了。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要负起责任,许多事情不再有人引着你,而是你自己抉择,并且一旦抉择了,就要负责,不管结果如何,都必须承受。这时,人生观基本上形成,有了责任感,心里的承受能力强,想有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有上取心,,可能就老是找机会在领导面前扑棱尾巴,这时的幸福观其实就有了明显的变化,老是认为谁要是当的官大,谁可就是了不起的了,科员见了科长,科长见了处长,处长见了厅长,厅长见了局长,就像见了他爹一样虔诚,和上学时羡慕学习好的同学一样,须仰视才见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见了当官的就慢慢地不那么感冒了,这是谁要是有钱,腰缠万贯,谁就成了大爷,虽然人家不会白给咱一分钱,但是就是犯贱,就时间了有钱的浑身骨头软。辛辛苦苦忙

人生的各种年龄划分及称谓

人生的各种年龄划分及称谓 一、人生分九段,中国古代的年龄划分 古代根据男子成长过程的生理特点,以十年为单元,将人生大致分为九个阶段。分别是“幼”、“弱”、“壮”、“强”、“艾”、“耆”、“老”、“耄”、“期”,说来相当有趣。 始于战国,成书于秦汉的《礼记·礼上第一》记载:“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大意是说:男子十岁称幼,开始入学读书。二十岁称弱,举冠礼后,就是成年了。三十岁称壮,可以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了。四十岁称强,即可踏入社会工作了。五十岁称艾,能入仕做官。六十岁称耆,可发号施令,指挥别人。七十岁称老,此时年岁已高,应把经验传给世人,将家业交付子孙管理了。八十岁、九十岁称耄……百岁称期,到了这个年龄,就该有人侍奉,颐养天年了。古人之所以如此划分,是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果。尽管这些观点,某些地方有点主观、片面,但总的来说,是符合人生规律的。 古人提倡十岁入学,今天我们规定七岁入学,尽管相差三年,但在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下的古代,应该是符合现实要求的。尤其古代提出三十“有室”,这和今天世界一些地方盛行的三十结婚,晚婚晚育,有异曲同工之妙。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人的寿命延至七、八十岁以上。民间流传的“二十三十青少年,四十五十正当年(即壮年),六十七十满街转,八十九十不稀罕”民谣,这和“四十称强、五十称艾、六十称耆、七十称老”的提法,如出一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祖先,对人生年龄的分段,分明是极为科学和合理实用的。 二、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提出了新的年龄划分法 45岁以下为青年, 45-59岁为中年, 60-74为年轻的老人或老年前期, 75-89岁为老年, 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这五个年龄段的划分,将人类的衰老期推迟了10年,这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和抗衰老意志将产生积极影响。 1994年以前国际对人口问题通过划分标准是三个年龄段:零至14岁为少儿;15岁至64岁为劳动力人口;64岁(中国60岁)以上为老年人。 三、在中国按年龄划分为四个年龄组, 即青年组(29岁以下), 中青年组(30一39岁), 中年组(40-49岁)和中老年组(50岁以上)

人生各阶段年龄的心理

人生各阶段年龄的心理? 第一阶段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 从出生到十八个月左右是婴儿期。这是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阶段。所谓基本信任,就是婴儿的需要与外界对他需要的满足保持一致。这阶段婴儿对母亲或其他代理人表示信任,婴儿感到所处的环境是个安全的地方,周围人们是可以信任的,由此就会扩展为对一般人的信任。 婴儿如果得不到周围人们的关心与照顾,他就会对外界特别是对周围的人产生害怕与怀疑的心理,以致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顺利发展。 第二阶段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 从十八个月到三、四岁是童年期。这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阶段。个体在第—,阶段处于依赖性较强的状态下,什么都由成人照顾。到了第二阶段,儿童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如想要自己穿衣、吃饭、走路、拿玩具等,他们开始去探索周围的世界。这时候,如果父母及其他照顾他们的成人,允许他们独立地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表扬他们完成的工作,就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获得了一种自主感,能够自己控制自己。相反,如果成人过分爱护他们,处处包办代替,什么也不需要他们动手;或过分严厉,这也不准那也不许,稍有差错就粗暴地斥责,甚至采用体罚。例如,孩子由于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尿湿了裤子,成人就对其打骂,使孩子一直遭到许多失败的体验,就会产生自我怀疑与羞耻之感。 第三阶段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 四到五岁是学前期。这是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阶段。个体在这阶段的肌肉运动与言语能力发展很快,能参加跑、跳、骑小车等运动,能说一些连贯的话,还能把自己的活动扩展到超出家庭的范围。除了模仿行为外,个体对周围的环境(也包括他自己的机体)充满了好奇心,知道自己的性别,也知道动物是公是母,常常问问这,动动那。这时候,如果成人对于

1职业规划阶段划分

职业生涯阶段划分 职业生涯阶段划分,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同的专家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的提出三阶段论,有的提出四阶段论,也有提出五阶段、六阶段论。 国外专家划分: 三个阶段: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专家金兹伯格将人生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幻想期(11岁以前)、尝试期(11-18岁)和实现期(18岁以后)。从金兹伯格的三个阶段划分来看,他着重研究的是一个人的早期生涯发展。 四个阶段:职业生涯发展专家休普将人生职业生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试探阶段(25岁以前)、创立阶段(25-45岁)、维持阶段(45-65岁)和衰退阶段(65岁以上)。在维持阶段又分为成长与停滞两种状态,有的在此时期继续成长,有的在此时期停滞不前。 五个阶段:职业生涯发展研究领域权威人物萨珀将人生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即成长阶段(0-14岁)、探索阶段(15-24岁)、创业阶段(25-44岁)、维持阶段(45-64岁)和衰退阶段(65岁以上)。

在探索阶段又分为试探期、转变期、尝试和初步承诺期。在创业阶段分为稳定期和建立期。 六个阶段:美国学者利文森将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即拔根期(16-22岁)、成年期(22-29岁)、过度期(29-32岁)、安定期(32-39岁)、潜伏的中年危机期(39-43岁)和成熟期(43-59岁)。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也将人生每十年作为一个阶段。他的观点是:变化的二十岁,充实的三十岁,成熟的四十岁,秋暮的五十岁。其基本含义是:二十岁至三十岁是变化期;三十岁至四十岁是充实期;四十岁至五十岁是成熟期;五十岁至六十岁是秋暮期。对此定义,有不同看法,主要是把五十岁至六十岁定义为秋暮期,对于五十多岁的人来说,有点太伤感情了,使人感到有点心灰意冷,人到暮年了,没有用了。这种定义确实不妥,但其每十年作为一个阶段还是有其道理,值得借鉴。 我国划分: 我国孔夫子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将十年作为一个生涯阶段。孔夫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生心理成长的八个阶段

人生心理成长的八个阶段 【1】婴儿期(从出生到一岁半):主要任务是建立信任 这一阶段的婴儿是用口部来接触社会的。此外还通过双眼、触觉去接受外界的刺激。如果母亲对婴儿给予爱抚和有规律的照顾,婴儿将产生信任感;反之,如果母亲的爱抚和照料有缺陷、反复无常,婴儿就会产生不信任感。 埃里克森说,如果婴儿发展的信任感居多,就达到了他的第一项社会成就。这是他不会因母亲离开而焦虑和哭闹,因为婴儿内心已发展出即使母亲离开了视线,如果自己需要母亲,她自会到场。这种恒定的、连续的、一致的体验使婴儿有了自我统一性(或自我统合ego identity)的最初感觉。 在这一阶段,婴儿产生信任感也产生不信任感,如果信任感比率居多时,就成功地解决了发展危机。埃里克森认为,一定比率的不信任感有利于人的健康发展,但是信任感应当超过不信任感。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其他发展阶段。成功地解决了发展危机,人格中便形成了希望的品质。这种儿童敢于冒险、不怕挫折和失败。而如果不成功地解决发展危机,则在人格中形成恐惧的特质。 【2】幼儿期(一岁半至三岁左右):主要任务是自主独立 这一时期的儿童反复用‘我’、‘我的’和‘不’等词来表示自己的自主性。但父母则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为所欲为,而要按照社会的要求来训练他们,控制他们的行为。埃里克森把这一阶段的危机说为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的冲突。自主性意味着一个人能按着自己的意愿行事的能力(virtue of will)。羞怯和疑虑则来自社会的期盼和压力。如果父母训练过严和不公正的提罚就会使儿童产生羞怯和疑虑。如果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的危机得到成功地解决,在儿童的人格中就形成意志品质。相反,则在人格中形成自我怀疑(self-doubt)。 【3】儿童期(三岁到六岁):主动性vs. 愧疚(喜欢探索、好奇心强、富创造力、外性游戏)这一阶段的儿童表现出制订计划,订立目标,并积极保持以达到目标。他们对性别有特别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阶段的发展危机为主动性对罪疚感(自动自发对退缩愧疚)。如果父母鼓励儿童的主动性和想象力,他们便会获得创新精神。如果父母嘲笑或挖苦儿童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儿童会丧失自信心。当他们回想起自己被父母讥笑的行为时,就容易产生罪疚感,因而只能过着别人为其安排好的狭隘的生活圈子中。 如果在这一阶段中,儿童发展了较多的主动性或进取精神,就会在人格中形成目的的品质(virtue of purpose);反之,则在人格中形成无价值感(unworthiness)。 【4】学龄期(六岁至十二岁):勤奋vs. 自卑

职业生涯阶段划分

职业生涯阶段划分 职业生涯阶段的划分,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同的专家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的提出三阶段论,有的提出四阶段论,也有的提出五阶段论、六阶段论。如: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专家金兹伯格将人生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幻想期﹝11岁以前﹞、尝试期﹝11-18岁﹞和实现期﹝18岁以后﹞。从金兹伯格的三个阶段划分来看,他着重研究的是一个人的早期生涯发展。职业生涯发展专家休普将人生职业生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试探阶段﹝25岁以前﹞、创立阶段﹝25-45岁﹞、维持阶段﹝45-65岁﹞和衰退阶段﹝65岁以上﹞。在维持阶段又分为成长与停滞两种状态,有的在此时期继续成长,有的在此时期停滞不前。职业生涯发展研究领域权威人物萨珀将人生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即成长阶段﹝0-14岁﹞、探索阶段﹝15-24岁﹞、创业阶段﹝25-45岁﹞和衰退阶段﹝65岁以上﹞。在探索阶段又分为试探阶段、转变期、尝试和初步承诺期。在创业阶段分为稳定期和建立期。美国学者利文森将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即拔根期﹝12-22岁﹞、成年期限﹝22-29岁﹞、过度期﹝29-32岁﹞、安定期﹝32-39岁﹞、潜伏的中年危机期﹝39-43岁﹞和成熟期﹝43-59岁﹞。我国孔夫子根据自已的亲身经历,将人生十年作为一个阶段。孔夫子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篇》﹞其基本含义是:三十岁确立人生目标,四十就不会困惑了。五十岁就会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较客观的理解自已。六十岁更能理解他人,判别是非,分清真假。七十岁便能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也将人生每十年做为一个阶段。他的观点是:变化的二十年,充实的三十岁,成熟的四十岁,秋暮的的五十岁。其基本含义是:二十岁至三十岁是变化期;三十至四十是充实期;四十岁至五十岁是成熟期;五十至六十岁是秋暮期。对此定义,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是把五十岁至六十岁定义为秋暮期,对于五十多岁的人来就,有点太伤感了。使人感到有点心灰意冷,人到暮提了,没有用了,这各定义确实来妥,但其每十年作为一

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理财方式

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理财方式 男人,大都是现在家庭的经济主体,因此,作为男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应该选择不同的理财方式来梳理自己的财富,尽量让自身的财富最大化,这样才能够成为一个完美的男人,才能够给自己的家庭带来更高的经济生活水平。那么下面芝麻金融理财师就来和大家聊聊男人在不同阶段需要选择哪些理财方式。 单身阶段——该阶段的男人收入较为稳定,且没有压力,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积蓄,这样一来就会导致虽然有一定风险承担能力,却没有足够经济能力进行投资。所以这个时候应要努力工作积累财富,同时选择风险中等的理财产品进行投资,此外还要注重个人保险的购买。 成家立业——该阶段男人属于消费的最高峰,虽然夫妻收入相加要比以前多很多,生活也逐渐趋于稳定状态,但是由于家庭消费支出,以及购房贷款等问题,所以消费也较高。因此,这时需要选择一些能够短期内看到回报的理财产品,偏向于股票方面比较合适,但一定要控制投资资金。 为人父母——该阶段男人应以孩子教育为重,而且有了孩子之后,家庭消费成本也会猛增。为确保家庭稳定,孩子顺利完成学业应要提前注意购买教育保险,同时投资理财也应要选择一些稳健性理财产品,还要有一部分进行储蓄。 芝麻金融核心团队由具有名校EMBA/MBA教育背景的互联网及金融机构资深人士组成,顾问团均为相关领域知名学者、教授和企业家,合作机构涵盖第三方资金托管平台,融资性担保公司,银行机构,高等院校等,通过跨界的合作与知识的共享,打造出安全、创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据了解,芝麻金融根据MBA及白领人群的个体实际需求研发创办,并为其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在“互联网+”时代,芝麻金融从精准的垂直用户群体出发,结合社交化的需求衍变,不断开拓创新。 芝麻金融不仅通过百万企业诚信网站认证,被授予“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称号,并且凭借平台高度自律和多维度的项目信息披露,在首届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高峰论坛荣获“消费者权益保护透明度优秀企业奖”。芝麻金融以推动行业自律为己任,加入中国村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ZAIF),贯彻互联网金融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与诸多优秀会员单位共同努力,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目前,手机已在娱乐、信息获取、沟通三个方面超越了PC互联网,移动金融有望成为新的爆发增长点。为顺应移动互联网的趋势,芝麻金融于6月27日举行了APP上线发布会,通过APP,用户可随时了解平台的最新活动,查看平台数据变化及项目进度。用户下载后可不再受地域限制,随时随地轻松理财。可见,芝麻金融平台的融资速度飙升和用户数量猛增得益于其在移动端的重要战略布局。

各年龄段的消费心理

一、少年儿童消费心理 1购买目标明确,购买迅速。少年儿童购买商品多由父母是前确定,决策的自主权十分有 限,因此,购买目标一般比较明确。加上少年儿童缺少商品意识和购买经验,识别、挑选商品的 能力不强,所以,对营业员推荐的商品较少异议,购买比较迅速。 2?少年儿童更容易参照群体的影响。学龄前和学龄初期的儿童的购买需要往往是感觉型、 感情性的,非常容易被诱导。在群■动中^童产生相互的比较^如 “谁有什么款式的运动鞋 ”等,并由此产生购买需要,要求家长为其购买同类 同一品牌同一款式 的商品。 3 ?选购商品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少年儿童的心理活动水平处于较低的阶段,虽然已能进行简单 的逻辑思维,但仍以直观、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对商品的注意和兴趣一般是由商品的外观刺激 因此,在选购商品时,有时不是以是否需要为岀发点,而是取决于商品 独特的吸引力 4. 购买商品具有依赖性。由于少年儿童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和购买能力,几乎由父母包办 他们的购买行为,所以,在购买商品时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父母不但代替少年儿童进行购买行为, 而且经常地将个人的偏好投入购买决策中,忽略儿童本身的好恶。 二、青年人消费心理 1、追求时尚和新颖 青年人的特点是热情奔放、思想活跃、富于幻想、喜欢冒险,这些特 点反映在消费心理上,就是追求时尚和新颖,喜欢购买一些新的产品,尝试新的生活。在他们的 带领下,消费时尚也就会逐渐形成。 2、表观自我和体现个性 青年人的自我意识日益加强,强烈地追求独立自主,在做任何事 情时,都力图表现岀自我个性。这一心理特征反映在消费行为上,就是喜欢购买一些具有特色的 商品,而且这些商品最好是能体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对那些一般化、不能表现自我个性的商品, 他们一般都不屑一顾。 3、容易冲动,注重情感 由于人生阅历并不丰富,青年人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还没有完全 成熟,他们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还不完全稳定,因此在处理事情时,往往容易感情 用事,甚至产生冲动行为 三、中老年人消费心理 1、 富于理智,很少感情冲动 中老年消费者由于生活经验丰富,因而情绪反应一般比较平 稳,很少感情用事,大多会以理智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因止此,他们在消费时比较仔细,不会像年 轻人那样产生冲动的购买行为。 2、 精打细算 中老年消费者一般都有家小,他们会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购买商品,量入为 岀,注意节俭,对商品的质量、价格、用途、品种等等都会作详细了解,很少盲目购买。 3、 坚持主见,不受外界影响 中 老年消费者在消费时,大多会有自己的主见,而且十分相 信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即使听到商家的广告宣传和别人介绍,也要先进行一番分析,以判断自己 是否需要购 买这种商品。因此,对这种消费者,商家在进行促销宣传时,不应一味地向他们兜 售商品,而应该尊重和听取他们的意见,向他们“晓之以理”,而不能希望对他们 “动之以情”。 4、方便易行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他们或者工作繁忙,时间不够用,或者体力不好,行动不便, 所以在购物的时候,常常希望比较方便,不用花费很大的精力。因此,店铺应该为他们提供尽可 能多的服务,以增加他们的满意度。 “谁的玩具更好玩” 引起的

人生心理成长的八个阶段

人生心理成长的八个 阶段

人生心理成长的八个阶段 【1】婴儿期(从出生到一岁半):主要任务是建立信任 这一阶段的婴儿是用口部来接触社会的。此外还通过双眼、触觉去接受外界的刺激。如果母亲对婴儿给予爱抚和有规律的照顾,婴儿将产生信任感;反之,如果母亲的爱抚和照料有缺陷、反复无常,婴儿就会产生不信任感。 埃里克森说,如果婴儿发展的信任感居多,就达到了他的第一项社会成就。这是他不会因母亲离开而焦虑和哭闹,因为婴儿内心已发展出即使母亲离开了视线,如果自己需要母亲,她自会到场。这种恒定的、连续的、一致的体验使婴儿有了自我统一性(或自我统合ego identity)的最初感觉。 在这一阶段,婴儿产生信任感也产生不信任感,如果信任感比率居多时,就成功地解决了发展危机。埃里克森认为,一定比率的不信任感有利于人的健康发展,但是信任感应当超过不信任感。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其他发展阶段。成功地解决了发展危机,人格中便形成了希望的品质。这种儿童敢于冒险、不怕挫折和失败。而如果不成功地解决发展危机,则在人格中形成恐惧的特质。 【2】幼儿期(一岁半至三岁左右):主要任务是自主独立 这一时期的儿童反复用‘我’、‘我的’和‘不’等词来表示自己的自主性。但父母则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为所欲为,而要按照社会的要求来训练他们,控制他们的行为。埃里克森把这一阶段的危机说为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的冲突。自主性意味着一个人能按着自己的意愿行事的能力(virtue of will)。羞怯和疑虑则来自社会的期盼和压力。如果父母训练过严和不公正的提罚就会使儿童产生羞怯和疑虑。如果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的危机得到成功地解决,在儿童的人格中就形成意志品质。相反,则在人格中形成自我怀疑(self-doubt)。 【3】儿童期(三岁到六岁):主动性 vs. 愧疚(喜欢探索、好奇心强、富创造力、外性游戏) 这一阶段的儿童表现出制订计划,订立目标,并积极保持以达到目标。他们对性别有特别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阶段的发展危机为主动性对罪疚感(自动自发对退缩愧疚)。如果父母鼓励儿童的主动性和想象力,他们便会获得创新精神。如果父母嘲笑或挖苦儿童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儿童会丧失自信心。当他们回想起自己被父母讥笑的行为时,就容易产生罪疚感,因而只能过着别人为其安排好的狭隘的生活圈子中。 如果在这一阶段中,儿童发展了较多的主动性或进取精神,就会在人格中形成目的的品质(virtue of purpose);反之,则在人格中形成无价值感(unworthiness)。【4】学龄期(六岁至十二岁):勤奋 vs. 自卑

人生不同阶段不同的幸福

人生不同阶段不同的幸福 The ups and downs of life may seem to have no predictable plan. But scientists now know there are very definite patterns that almost all people share. Even if you've passed some of your "prime", you still have other prime years to experience in the future. Certain important primes seem to peak later in life. 人生的起伏似乎没有可预知的模式,但是科学家现在发现有一些模式相当明确,绝大多数人都有不例外。即使你度过了一些最佳时期,你仍然会在将来经历另外几个最佳时期。某些最佳期时期似乎在生命的后半段才会到来。 When are you smartest? From 18-25,according to I.Q.scores;but you're wiser and more experienced with increasing age. 什么时候你最聪明?根据智商得分,你从15岁至25岁最聪明。然而,随着年龄增长,你更加具有智慧和经验。 You're sharpest in your 20's; around 30, memory begins to decline,particularly your ability to perform mathematical computations. But your I.Q.for other tasks climbs. Your vocabulary at age 45, for example is three times as great as when you graduated from college. At 60, your brain possesses almost four times as much information as it did at age 21. This trade-off between sharpness and wisdom has led psychologists to suggest that "maturity quotients"(M.Q.) be adopted for adults. 20多岁的时候你的思维最敏捷;30岁左右,记忆力开始衰退,尤其是你的数学计算能力。然而,你做其他事情的智商提高了。例如45岁时你的词汇量是你刚从大学毕业时的3倍。60岁时你大脑中储存的信息几乎是你21岁时的4倍。敏锐和智慧之间的协调,心理学家们就此提出了在成年人在采用“成熟商”这一概念。 When are you happiest? You have the best physical sense of yourself from 15to 24; the best professional sense from 40 to 49. 什么时候你的感觉最好?15岁至24岁之间你的身体感觉最好;40岁至49岁之间你对自己的职业感觉最佳。 Before age 24, we believe that our happiest years are yet to come; over30,we believe that they're behind us.A National Health Survey agrees:After age 30, we "become more realistic and do not view happiness as a goal in itself.If we maintain our health,achieve professional and emotional goals,then happiness,we feel,will follow".

人生三阶段

人生三阶段 王先生,那保险对于我们的人生各个阶段到底能够解决什么样的家庭责任呢? 通常我们把人生分为三个阶段: 1、0到30岁,是我们人生的“成长期”, 这个阶段我们要靠父母供养。 2、30岁到60岁,这是人生的“重大责 任期”。因为这个阶段我们上有老、下 有小,对吧? 3、当然,我们都希望60岁的时候能够 顺利退休,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退休期”。 (其实人生的每个阶段所承担的家庭责任是不一样的。随着生活压力的越来越大、疾病年轻化等等因素,意外还有疾病会让有些家庭责任没办法完成。这是我要 跟王先生您探讨的问题,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跟王先生您分享一组权威 机构的发布统计数据。请您看到这里。) 接下来,我们假设有100个30岁的人,我想请您猜一下,有多少人可以顺 顺利利地走到60岁?您可能会说不知道,也可能会随便说出一个答案。 正确答案是:84人,这个数据是《国际性的专业再保险机构》提供的权威数据,是有科学依据的。实际上因为疾病、意外的高发,大概只有84个人能活到60岁。 那您看,这中间就代表少了16个人,而这16人是这样的: 30岁到40岁少2个; 40岁到50岁少4个; 50岁到60岁少10个, 所以从30岁至100岁 就少了16人 接下来,这84个人又可以分成2组数 字,分别是48和36。这48个人人生的前半部分很拼命,劳累了一辈子,身体 不太好,亚健康。这部分人陆陆续续能活到70岁左右。另外这36个人是比较 幸运的,可以平平安安安享晚年,可以活到80岁甚至90岁。其实这就是为什 么我们说人的平均寿命有80岁的原因。 那我想请教一下王先生,这里有三个数字,16、48、36,所有人都一定是这三 个数字里边其中一个,您希望您是哪个数字呢?但是到底属于哪一个数字,这 是不由我们自己决定的,这是老天爷决定的,这就是风险。

埃里克森的八个人生阶段(to shan jl)

埃里克森的 “人类的八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1902~1994)是美国精神分析医生,现代精神分析理论家之—。祖籍丹麦,生于德国法兰克福。1939年入美国籍。1933~1939年先在波士顿开业,对儿童进行精神分析,并在哈佛、耶鲁等医学院和人类关系学院任职,又曾与人类学家一同去印第安人居留地对苏人和尤洛克人进行文化人类学调查。1939~1944年参加加利福尼亚大学儿童福利学院“纵向儿童指导研究”,涉及人的生命周期各阶段中冲突的解决及儿童游戏的性别差异等。后去加利福尼亚、堪萨斯等处任教,逐渐形成人格发展渐成说。1950年出版重要著作《儿童期与社会》一书。该书内存广泛,包括精神分析(特别自我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两方面的材料,对同一性、同一性危机、心理社会延缓期等概念都有初步探讨。在该书及后来一些著作中,他制定了一个有关儿童发展的新学说。1961年后任哈佛大学人类发展学和精神病学教授。这时期的研究和著作主要以他所发展的新学说为基础并着重研究自我同一性问题。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来决定的,因而是不可变更的。这种由遗传决定的发展顺序被认为是遵循渐成原理的,这是埃里克森从生物学中借用来的术语。埃里克森提议把八个阶段称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危机是划分每个发展的特征。埃里克森使用危机一词就象医生使用它一样,也就是说,是为了表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第一个阶段:从出生持续到一周岁(0-1)。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这一阶段是从出生后到一岁。一个生命来到世界的时候,最为孤弱,因而对成人的依赖性最大。婴儿需要积极的关爱。此时的婴儿如能得到母亲充满爱和惯常而有规律地照顾和护理,那么儿童就懂得他们可以不必为会失去一位慈爱和可信赖的母亲而担心,所以,当母亲不在身边时,他们也不会有明显的烦燥不安。这样成长的婴儿将会对世界有充分的信任,他们在孩童期充满着朝气和对未来的希望。如果他们的母亲以非惯常的方式拒绝满足他们的需要,儿童就会形成对世界的不信任感。 当然,对孩子的基本信任也不应无限制地给予,因为若一个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信任一切人和一切的事情,对孩子也是危险的。一定的不信任是必要的,也是健康的,对生存也是有帮助的。如果在这阶段的孩子没有得到充分的关照,他们不敢希望未来(孩子对未来的希望是行动的动力),这样的孩子总是喜欢在父母的身边而不敢四处活动,这是对外界世界不信任的表现。只有一个得到了信任的儿童,他们不怕失败,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 当儿童形成的信任感超过不信任感时,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的危机方才得到解决。应当牢记,重要的是两种解决办法所占的比率。对任何人和任何东西都信任的儿童必然会陷入困境。某种程度的不信任是积极和有助于生存的。但是,

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是分享

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 心理特点

不同年级段的心理特点 一年级:儿童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很乐意和同学进行接触、交谈却不懂礼貌,有些还比较自私;特别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话,尊重老师的行为和评价;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相应的劳动习惯,对其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容易疲倦;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和特别敏感;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强烈;有当好学生的愿望,只是不熟悉学校的生活,不了解学校常规,常会无意中做错事。他们渴望参加光荣的少先队组织。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二年级:学生已基本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他们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一些行为常规,而且愿意努力遵守。在上课听讲、完成作业、遵守公共秩序,尊敬师长、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说,对常规的认识不深刻,动作不到位,行为不规范。他们习惯过集体生活,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活动;开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好表现自己,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有所发展,能树立近期的奋斗目标,都想争取成为好学生,并希望参加少先队的一切活动。好奇、好动、好模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仍然是其共同的特点。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是非观念淡薄;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

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集体主义感情有所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感情容易激起和爆发,不善于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虽已能从事需要一定意志支配的工作,但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产生动摇。三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逐渐学会道德原则的评价标准,评价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往往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善于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表现。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但道德认识水平仍较低,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四年级:学生正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转变的过程中。他们的独立意识开使增强,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地听老师的话,也不满足于接受课堂教学。他们爱着课外书,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发生兴趣。同学之间在学习上出现了较明显的差距,兴趣爱好也有所分化。他们对集体生活已经比较熟悉和习惯,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也逐步树立起集体荣誉感,并有了广泛交友的愿望。他们的活动范围比以前扩大,接触社会比以前多。但他们看问题仍然比较幼稚,对复杂的是非常分辨不清,对日常生活的基本准则虽然知道,但往往不能自觉执行,自控能力较差。 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品德心理上具有以下特点:能认识和掌握一定的道理观念,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但他们的见解极易受外界影响左右而时常变化。道德感情开始多变而且不轻易外露。开始以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人、事或社会现象,但仍有片面性。对学校的教育内容趋向思考选择接受。已有的行为习惯日趋稳定,但对新提出的行为要求则

人生八阶段

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论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 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每个发展阶段都会经历一个重要转折,埃里克森用危机表示每一发展阶段的特征。对于发展转折或是危机,有积极或消极的解决,积极解决有助于正常人格发展,加强自我。消极解决则削弱自我,影响人格正常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和环境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阶段 1: 年龄0~1岁,发展危机:信赖-不信赖;品质:希望。 积极--〉希望消极--〉惧怕 这一阶段儿童最孤弱,对人依赖性最大。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

满足。 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阶段2:年龄1~3岁,发展危机:自律-羞怯和疑虑;品质:自我控制。 积极--〉自我控制和意志消极--〉自我疑虑 这一阶段儿童形成许多技能,他们学会走和交谈,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控制大小便等。他可以自己"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时便发生了与父母意愿的****。这就要求父母对儿童的养育,一方面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儿童的行为要有一定的限制和控制;另一方面又要给儿童一定的自由,不能伤害他们的自主性。父母对子女必须有理智和耐心。如果父母对子女的行为限制过多、惩罚过多和批评过多,就会使儿童感到羞怯,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疑虑。 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阶段3:年龄3~5岁,发展危机:主动-内疚;品质:生活目的。 积极--〉方向和目的消极--〉自卑感 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

人生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保险

人生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保险 单身期 一般来说,“年纪越小,保费越便宜”,这是购买寿险商品的基本观念。 单身期也是创业期,一般在20岁到30岁之间。此时是一个人身体状况的黄金时期,同时经济独立,所需承担的经济责任相对较少。那么,作为年轻人,此时的保险需求应以自身保障为主。 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收入不是很稳定,主要的风险来自意外伤害,特别是开车族,因此可以选择定期寿险附加意外伤害保险,在发生意外事故或因疾病身故后,可以为家人、父母提供一笔资金或基本的生活费用。 这个时期,养老保险可以暂缓考虑,等收入比较稳定时再根据财力购买。 1.阶段状况:年轻气盛、四处奔波、意外事故发生率高、保费非常便宜。 2.购买理由: a.父母真的很辛苦,培养我们大学毕业容易吗? b.一旦由于意外,致使我们还来不及孝敬父母,怎么办? c.通过保险,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实现孝敬父母的心愿。

3.理财方式:努力工作、增加收入、创造财富。 4.适合险种: a.意外伤害保险 b.住院医疗保险 c.定期寿险 保险人生的第二阶段: 新小家庭 结婚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也是保险需求升高的第一阶段。 由于时代的进步以及社会结构的变迁,“男主外、女主内”的时代已成为过去了。在现代社会里,夫妻双方大多是共同负担着家庭的经济责任。因此,双薪家庭该如何规划保险,才能让家庭拥有完整的照料及安全感呢? 对于一个双薪家庭而言,由于家庭的经济收入比较固定,对于保障的需求也就比较强烈。夫妻双方都应充分考虑到整个家庭的风险,任何一方如果遭遇意外或疾病,都会对另一方和整个家庭造成莫大的伤害。这一时期的保险设计,一般以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为主。夫妻双方都可以选择保障性比较高的终身寿险、定期寿险并附加一定的重大疾病保险和意外险。同时也应尽早考虑未来的养老计划,建议购买一定的养老保险,对夫妻双方的老年生活早做规划。 1.阶段状况:人生的一大转折,双薪家庭,两人工作

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

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他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婴儿期(0~2岁) 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儿童期(2~4岁) 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学龄初期(4~7岁) 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人生阶段的划分

人生阶段的划分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专家金兹伯格将人生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幻想期(11岁以前) 、尝试期(11—18岁)和实现期(18岁以后)。从金兹伯格的三个阶段划分来看,他着重研究的是一个人的早期生涯发展。 职业生涯发展专家休普将人生职业生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试探阶段(25岁以前)、创立阶段(25—45岁)、维持阶段(45—65岁)和衰退阶段(65岁以上)。在维持阶段又分为成长与停滞两种状态,有的在此时期继续成长,有的在此时期停滞不前。 职业生涯发展研究领域权威人物萨珀将人生职业生涯发展划为五个阶段,即成长阶段(0—14 岁)、探索阶段(15—24岁)、创业阶段(25—44岁)、维持阶段(45—64岁)和衰退阶段(65岁以上)。在探索阶段又分为试探期、转变期、尝试和初步承诺期。在创业阶段分为稳定期和建立期。 美国学者利文森将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即拔根期(12—22岁)、成年期(22—29岁) 、过渡期(29—32岁)、安定期(32—39岁)、潜伏的中年危机期(39—43岁)和成熟期(43—59岁)。 我国孔夫子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将人生十年作为一个阶段。孔夫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篇》)其基本含义是:三十岁确立人生目标,四十岁就不会困惑了。五十岁就会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较客观地了解自己。六十岁更能理解他人,判别是非,分清真假。七十岁便能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也将人生每十年作为一个阶段。他的观点是:变化的二十岁,充实的三十岁,成熟的四十岁,秋暮的五十岁。其基本含义是:二十岁至三十岁是变化期;三十岁至四十岁是充实期;四十岁至五十岁是成熟期;五十岁至六十岁是秋暮期。对此定义,有不同看法,主要是把五十岁至六十岁定义为秋暮期,对于五十多岁的人来说,有点太伤感了,使人感到有点心灰意冷,人到暮年了,没有用了。这种定义确实不妥,但其每十年作为一个阶段还是有其道理,值得借鉴。 以上阶段的划分,各有其特点。对于不同的人,有其不同的作用。因为,人生发展极为复杂,有的是高中毕业,有的是大专毕业,有的是本科毕业,有的是研究生毕业,其学历不同,参加工作的时间就不同。参加工作的时间不同,其生涯阶段的划分也就不同。即使是同等学历、同年毕业,每个人的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故职业生涯阶段的划分,宜粗不宜细。我们对职业生涯进行阶段划分,也只是提供一个粗线条的轮廓,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划分自己的生涯阶段。 根据上述,笔者认为每十年作为一个阶段比较合适。即,二十岁至三十岁为一个阶段;三十岁至四十岁为一个阶段;四十岁至五十岁为一个阶段;五十岁至六十岁为一个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