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基础知识归纳以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短文两篇》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

岸石壁,五色交辉

..()俱.()..()。青林翠竹,四时

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

()颓.(),沉鳞

..()竞.()跃。实是

欲界

..()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

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

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念无与为乐者。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归纳文言现象

1、古今异义

晓雾将歇.()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一词多义

与:未得能有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

四、判断文意理解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作者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从平远、高远两种视角,写出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仰观俯察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动景转入对静景的描写。()

5、“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6、《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7、“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时值冬初,寒意森森,正“解衣欲睡”之时,月色悄然入户,于是作者“欣然起行”。“欣然”写其兴奋喜悦之情。“念无与为乐者”,“念”由“行”转化而来,写出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文情也显得跌宕起伏。()

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9、“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语言凝练,含蓄深沉,精美传神。()

10、“闲人”,即清闲的人,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表达了赏月的自豪与欣喜;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10、《短文两篇》答案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的)美,古来共谈.(谈论,赞叹)。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

岸石壁,五色交辉

..(四季)俱.(全,都)..(交相辉映)。青林翠竹,四时

备。晓.(早晨)雾将歇.(消散),猿鸟乱鸣

..(此起彼伏地鸣叫)。夕日欲.(将

要)颓.(坠落),沉鳞

..(人..(潜游在水中的鱼)竞.(争相)跃。实是欲界

间)之.(的)仙都,自.(从)康乐以来,未复.(又,再)有能与.(欣赏、领悟)其.(他们)奇.(美丽景色)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门),欣然

..(高兴的样子)起行。念.(想到)无与为乐者,遂.(于是,就)至.(到)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睡觉),相与

..(共同、一起)步于.(在)中庭

..(院

子里)。庭下如.(像)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水中藻荇交横

..(交叉错杂),盖.(原来是)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只是)

少闲人

..(清闲的人)如.(像)吾两人者耳.(罢了)。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坠落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4、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我)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大概是竹子和松柏

的影子。

7、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三、归纳文言现象

1、古今异义

晓雾将歇.(消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

2、一词多义

与:未得能有与.其奇者(欣赏)念无与.为乐者(和,跟)

四、判断文意理解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出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前文的动景转入对静景的描写。(×)

4、“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积水空明”写月光下水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语言凝练,含蓄深沉,精美传神。(√)

7、“闲人”,即清闲的人,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表达了赏月的自豪与欣喜;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