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案大全

初中化学教案大全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4)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联系实际等方法获取信息。

(2)运用比较、分析、联想、分类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4)树立为社会的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铁的冶炼。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3)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4)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教学工具

实验用具:Fe2O3、石灰水、贮有CO的贮气瓶、磁铁、铁架台、酒精喷灯、酒精灯、试管、直玻璃管、橡胶塞、导管、火柴。

教学过程

引言

由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由于地球上的金属资源是有限的,故我们需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和有效的保护。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金属资源概况

[讲解]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浩瀚的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矿物形式存在。含有矿物的岩石称为矿石。工业上就是从矿石中来提炼金属的。

[请学生观看课本图8—16、8—17、8—18等有关金属资源的图片。或展示矿石样本或放录像]

[过渡]不同种类的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并不相同。它们在地壳中呈怎样的分布趋势呢?

请大家看课本P15“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的资料。

[问]人类目前普遍使用的金属有哪些?

[答]铁、铝、铜等。

[追问]这是否和它们在地壳中的含量有一定的关系呢?

[生]肯定有!因为铝、铁在地壳中的含量是所有金属中最多的。

[疑惑]铜的百分含量远小于铁和铝,为什么也普遍使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呢?

[可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总结]这主要与铜的性质和铜的提炼成本有关。

[追问]那么,自然界含铁、铝、铜的矿石主要有哪些呢?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生]含铁的矿石主要有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CO3);含铝的矿石主要是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铜的矿石主要是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和辉铜矿(主要成分是Cu2S)。

[承接]我国的金属矿物分布怎么样?

[引导学生看课本有关内容]

答案:矿物种类齐全,矿物储量丰富,其中钨、钼、钛、锑等储量居世界前列,铜、铝、锰等储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补充]虽说我国矿物种类比较齐全、矿物储量比较丰富,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主

要矿产品进口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增长很快,主要矿产资源短缺的态势日益明显。如果地质勘探无重大突破,21世纪初,我国矿产资源将出现全面紧缺的局面。

[过渡]现在,人类每年都要向地壳和海洋索取大量的金属矿物资源,以提取数以吨计的金属。其中,提取量的是铁。把金属矿物变成金属的过程,叫做金属的冶炼。炼铁的过程称之为铁的冶炼。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铁的冶炼的知识。

二、铁的冶炼

[介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从公元1世纪起,铁便成了一种最主要的金属材料。

[引导学生观看图8—19(我国古代炼铁图)]

[讲解]钢的主要成分就是铁。钢和铁有着非常广泛和重要的应用,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水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钢铁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49年,我国的钢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1996年,我国的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居世界前茅。

[引导学生观看图8—20(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炼铁高炉)和图8—21(为纪

念1996年中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而发行的邮票)]

[介绍]我国辽宁鞍山、湖北大冶、四川攀枝花等地都有大型铁矿。

[过渡]铁矿石是怎样炼成铁的呢?现以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e2O3为例,来学习研究如何实现铁的冶炼。

[启发]比较Fe2O3与Fe的组成差异,设想用什么方法或试剂去完成铁的冶炼。

[学生讨论]Fe2O3与Fe在组成上只相差一种元素,即氧元素。要使Fe2O3变为铁关键是使Fe2O3失去“O”。可能的方案有:

1、加热使Fe2O3发生分解反应。

2、找寻一种物质使其主动夺去Fe2O3中的“O”。

[引导学生对以上方案评价]方案1要使Fe2O3分解,需较高的温度;又因为铁在高温下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要使Fe2O3分解成功,还须在非空气氛围中进行,这样成本太高。方案2比较切实可行。但选用什么样的物质才能使Fe2O3失去“O”呢?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从以前接触过的一些物质中,寻找适合这种条件的物质。请大家回忆、思考并讨论。

[学生讨论]

[结论]Mg、H2、C、CO等都符合条件。

[教师总结]事实上,这些物质都可把Fe2O3中的“O”夺走。但考虑到经济效益等原因,我们一般选用C或CO。

[师]请大家写出以CO和Fe2O3为反应物冶铁的化学方程式。

冶炼原理

[学生板书]Fe2O3+3CO3CO2+2Fe

[教师引导]请大家利用自己的智慧,设计一个模拟铁的冶炼过程的化学实验,并能验证其生成产物。

[学生讨论]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金属冶炼的一般条件、生成物的证明、尾气的处理等角度进行考虑。如根据经验学生可判断出金属冶炼的一般条件是高温;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学生可想象到用澄清石灰水验证CO2;用磁铁验证铁的生

成;CO有毒,尾气应处理等。

[演示实验8—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注意:

(1)实验前应先通CO把装置内空气排干净,然后再加热;反应完成后,须待试管内物质冷却后再停止通CO。

(2)反应完毕后,把得到的黑色粉末倒在白纸上观察,并试验它能不能被磁铁吸起,以判断反应中是否生成了铁。

[总结]上述实验是实验室模拟铁的冶炼过程,工业上铁的冶炼原理虽与上述实验相同,但其规模、条件、装置与此差异很大。

[介绍]把铁矿石冶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工业上炼铁时,把铁矿石和焦炭、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炉,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可投影展示如下图的炼铁高炉结构。另,若有条件,能播放工业生产中冶炼铁的录像,或参观钢铁厂]

[过渡]在冶铁的实际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原料或产物一般都含有杂质,故在计算用料和产量时就不可能不考虑杂质问题。

三、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

[投影例题]用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多少吨?

[分析]本题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汁算,但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纯净物质之间的数量比,而不表示不纯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故计算时须先进行换算。如果题目给出或要求算出不纯物质的质量,必须先换算成纯净物质的质量,或先计算出纯净物质质量再换算成不纯物质的质量。

[师]请大家根据以上分析,解答此题。

[学生活动]

[投影给出正确解法]如下:

解:1000t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1000t某80%=800t。

[课堂练习]习题4

[对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纠正]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要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

初中化学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分散现象。

2.理解溶液的概念,能说出溶剂和溶质。

3.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概念以及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

4.初步分清悬浊液和乳浊液。

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溶液的概念、特点。

会辨认溶质和溶剂,能正确分辨溶解与熔化的不同。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几种生活中的分散现象。

2.背出溶液的概念、乳浊液和溶液,并举出常见实例各两则。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分:

通过高锰酸钾中加水,食盐中加水,蔗糖中加水以及泥土(粉笔灰)中加入水中,食用油加入水中得到如下结论:如果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悬浊液。如果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则形成乳浊液。物质的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称之为物质的溶解。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新名词:乳化: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乳浊液的现象称为乳化。

教学过程:设问:海水为什么是咸的?黄河为什么是浑浊的?医院里用的碘酒是怎样制成的?学生阅读课本,归纳:上述三个例子都是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的分散现象。新课讲授:阅读P153活动与探究 1.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阅读实验:在1~4号大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泥土、植物油、食盐和酒精。振荡后观察四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泥

土:变浑浊悬浮固体不颗粒(分层)植物油:牛奶状浑浊分散着液体不止液滴(分层)食盐:透明液体(稳定)酒精:透明液体(稳定)继续观察: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情况。引出概念:1.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举出实例:浑浊的黄河水;固体农药(西维因);石灰浆及墙体涂料。引出概念:2.一种液体小液滴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举出实例:植物油分散在水中;石油原油;橡胶树的乳胶等。归纳:悬浊液和乳浊液统称浊液。思考:通过上面实验,你可以得出浊液有什么特点?(浑浊不透明,会分层)引出概念:3.一个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和溶液。

举出实例:生理盐水、糖水、碘酒。配制溶液:学生练习用碘和酒精配制碘酒溶液。分析思考:溶液与浊液相比,有何特点?归纳: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的、久置不分层。巩固新课(方法:练习反馈)

二、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当某些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这样的水溶液能够导电。例如:食盐溶液,稀硫酸,而蔗糖水溶液则不能导电。

学习目标:

1、复述溶解含义,区分熔化和溶解。

2、会判断溶质和溶剂,正确说出溶液的名称。

3、记住溶解性的含义,说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首先由溶质和溶剂的性制裁决定的,温度等外界因素也有重要影响。教学过程:复习引入教师设问:什么叫溶液?主要有什么特点?阅读课本P160溶质和溶剂

初中化学备课教案(精选10篇)

初中化学备课教案(精选10篇)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

初中化学教案(优秀3篇)

初中化学教案(优秀3篇) 初中化学课教案篇一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又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 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

秘。 选择以空气为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内容的安排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 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总的看来,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可以说不存在什么教学难点。 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把“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调查与讨论,实验探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利用电脑播放一段身边美丽的自然环境,蓝天、白云、溪水、绿树、阳光,引出我们须臾离不开的空气 请大家做个深呼吸,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5篇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5篇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5篇 在教学化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借助多种教学方法去让学生们多角度了解化学,那么不妨先写一个教学设计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例文,希望你喜欢。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篇1) 教学内容: 1、知道化学的定义。 2、初步了解化学发展史和物质的微观构成。 3、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 4、关注与化学有关的问题。 5、领悟化学的价值观,树立学习化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一节课,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课题,本课题从生产生活、医药、工业等各个方面简述了化学的重要作用,从而得出了化学的重要定义,再又对化学发展的历史给予了讲解,特别是中国在三个时期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对每个时期的贡献和特点需要学生有所了解。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通过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3、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化学研究的方向。 2、了解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学习化学的重要信心。 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法讲解法学生讨论法练习提高法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树立学习化学的正确方法和学习化学的信心,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认真养成观察化学实验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上课前一首《青花瓷》化学版给学生欣赏。 2、给学生提问: a、什么是化学? b、你对化学是怎样看待的? 3、给学生学习化学的几个要求: 每个同学有个笔记本,记录基础知识及考点内容,上课的内容记在书上;上课前把书笔练习册等准备好;上课铃声响后开始读基础考点;不要迟到;化学记忆内容多,作业不超过15分钟,每个同学的作业必须交。 3、完成几个兴趣实验: a、魔棒点灯实验。 b、变色实验:水中加酚酞,再加稀氢氧化钠,变红色,再加浓度稍大的盐酸。让学生来做。 c、镁带燃烧。观察现象。 二、化学: (一)、化学的用处: 1、化学在生产、生活、医药、航天、新材料的研究方面的作用。 2、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咬紧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物质,还要更加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如:电阻几乎为零的超导体材料;新型农业化肥;新能源新材料;新药物等等。 如:食盐,除了做调料还可以做消毒液,输液药水等等。 (二)、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组成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精选7篇)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精选7篇)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篇1)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一、教材分析: 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化学方程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理解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为什么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H的“+”与“-”以及为什么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可以用分数等,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重视对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以及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技能的训练,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规范化。 二、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四、学情分析: 热化学方程式是学习热化学的重要工具,教材从化学方程式只能表明反应物分子转化为生成物分子时原子重新组合的情况,而不能表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这个局限入手,说明介绍热化学方程式的必要性及热化学方程式的定义,重点介绍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化学方程式与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化学键知识联系紧密,通过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能。 五、教学方法: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上相关的知识,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物投影仪,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困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是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初中化学教案(5篇)

初中化学教案(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5篇初中化学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初中优秀化学教案篇一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钠的性质 教学难点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过程 【复习】初中所学有关铁的性质。 【学生】探究、回顾。 【学生探究】教材P38 思考与交流 金属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 1、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一些化学反应的照片,请分析这些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言】在人类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大约有4/5是金属元素(引导学生看元素周表),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都比较活泼。因此,绝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总是以化合态存在。但亦有游离态存在的金属(如,Ag、Cu、Au、Pt)。今天我们学习一种常见的活泼金属——钠 【板书】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一、金属钠(Na) 【学生探究】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其化学性质。 (复习: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板书】1.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探究钠的物理性质,探究实验(教材P39实验3-1) 【板书】2.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热、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问题】刚才切开钠时看到银白色,但很快就失去光泽,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探究,推导出钠的化学性质)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15篇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15篇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案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实在学习元素、物质由元素组成的基础上了解人体内元素的组成及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体现化学走进生活。 2.教学重点 钙、碘、铁等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分析挖掘教材知识价值 体现化学知识的现实性,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能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解释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二、说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存在形式。 2.知道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了解钙、碘、铁等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 ㈡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主动获取有用信息。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元素在人体内的平衡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平衡营养、合理膳食的意识和习惯。 三、说学法 通过对前面各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也有了一些与食品有关的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初步知识,但学生很难把这些无生命的元素和化合物与生机盎然的生命体联系起来,因此建立这种联系,就是对所学元素与化合物知识的深化和发展,通过本节教材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

确大自然中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人体也不例外。了解一些人体必须元素在人体生命过程中的重要功能,正确理解元素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树立元素营养平衡的理念,补充和调节体内元素的平衡,对确保人类身体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说教法 本节学习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元素在人体内的平衡均衡膳食三部分。 通过图片创设问题情景,引出课题,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配合收集的资料,让学生讨论钙、碘、铁等元素的重要作用,反思缺乏时会怎样,接着再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如何补钙、碘、铁及合理膳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五、说教学方法 1.开放式教学方式:提前一周将学生分成4-5人的小组,明确要求每个小组收集3-4种元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材料,指导学生展开调查和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处理和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减少板书六六、说教学程序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学生讨论、交流、分析、归纳——反思评价 [课前准备] 生:调查市场补钙、碘、铁等元素的药品,查看它们的标签和说明书,了解主要成分和用途。 师:制作缺钙、碘、铁等元素的图片,收集补这些元素的方法及注意问题。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学生观看播放的四幅图片,思考病人分别得了那种疾病?说或猜出疾病的名称(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显示疾病名称:小儿佝偻病、粗脖子病、老年骨质疏松症、贫血症) (从生活现象入手,使新知识建立在对生活的直观感受上,激发学生学习兴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7篇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7篇 写教案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1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酸碱指导剂及其变色情形。 (2)了解几种常见的酸及酸的通性。 (3)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2.进程与方法 (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进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摸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运用酸碱指导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浓硫酸的腐蚀性。 3.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酸碱指导剂的变色情形。 2.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工具

【教具准备】白醋、苹果汁、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试管(若干)、牵牛花、万寿菊、蝴蝶兰花、玫瑰、月季、紫甘蓝、硫酸、玻璃棒等。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你听说过、接触过酸和碱吗? 【交换回答】 接触过的酸有:碳酸、醋酸、盐酸、硫酸;碱有:氨水、石灰水、烧碱。 【提出问题】 用什么较简单的方法区分酸和碱呢? 【展现交换】 请同学们做教材P50实验10-1,交换实验结果。 【浏览记忆】 请同学们浏览并知道教材P51内容,归纳什么叫指导剂?指导剂遇酸和碱溶液变色有什么规律? 【浏览回答】 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变蓝;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提出问题】 请同学讨论白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这4种物质中,哪些多是酸溶液,哪些多是碱溶液。 【交换回答】 白醋,盐酸是酸溶液;石灰水,氢氧化钠是碱溶液。 【归纳总结】 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取少量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若溶液呈蓝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过渡】 酸碱指导剂的种类很多,不只是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剂随处可见,同学们可通过后面的活动体验一下。 【活动与探究1】

初中化学教案15篇

初中化学教案15篇 初中化学教案1 教学内容: 1、知道化学的定义。 2、初步了解化学开展史和物质的微观构成。 3、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开展和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 4、关注与化学有关的问题。 5、领悟化学的价值观,树立学习化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一节课,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课题,本课题从生产生活、医药、工业等各个方面简述了化学的重要作用,从而得出了化学的重要定义,再又对化学开展的历史给予了讲解,特别是中国在三个时期中所作出的巨大奉献,对每个时期的奉献和特点需要学生有所了解。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通过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开展的密切联系。 3、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化学研究的方向。 2、了解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学习化学的重要信心。 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法讲解法学生讨论法练习提高法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树立学习化学的正确方法和学习化学的信心,加强根底知识的记忆,认真养成观察化学实验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上课前一首《青花瓷》化学版给学生欣赏。

2、给学生提问: a、什么是化学? b、你对化学是怎样看待的? 3、给学生学习化学的几个要求: 每个同学有个笔记本,记录根底知识及考点内容,上课的内容记在书上;上课前把书笔练习册等准备好;上课铃声响后开始读根底考点;不要迟到;化学记忆内容多,作业不超过15分钟,每个同学的作业必须交。 3、完成几个兴趣实验: a、魔棒点灯实验。 b、变色实验:水中加酚酞,再加稀氢氧化钠,变红色,再加浓度稍大的盐酸。让学生来做。 c、镁带燃烧。观察现象。 二、化学: 〔一〕、化学的用处: 1、化学在生产、生活、医药、航天、新材料的研究方面的作用。 2、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咬紧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物质,还要更加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如:电阻几乎为零的超导体材料;新型农业化肥;新能源新材料;新药物等等。 如:食盐,除了做调料还可以做消毒液,输液药水等等。 〔二〕、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组成 研究物质性质变化规律 结构 三、化学开展史: 古代化学近代化学现代化学 1、古代化学:从事物质的转化探究阶段,制得实用产品。特别是火的发现和利用。

化学教学教案(优秀7篇)

化学教学教案(优秀7篇)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燃烧和灭火 课题: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认识对比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体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小组讨论 课前准备:大烧杯镊子药匙试管胶塞红磷白磷热水 学教学案

课题名称: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5.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重点、难点: 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3.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教学过程(91aixue.c): [创设情景]在我们正式学习化学课前,请同学们谈谈你在生活中所感知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学生活动]交流生活中对化学的感知。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提出问题]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学生学习]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 [学生活动]设想来到与世隔绝的荒岛,没有了化学制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二、观察化学变化 [阅读分析]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定义。 [活动天地]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引导观察现象,认识仪器,准确地记录并记忆实验现象。部分环节由学生参与完成,活跃课堂气氛。 总结以下几点: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3.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4.认识化学的两面性,了解绿色化学观。 三、化学变化的奥秘 1.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 2.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3.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初三化学教案大全5篇

初三化学教案大全5篇 初三化学教案大全【篇1】 教学分析 本课题是在学习原子结构和元素概念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本课题难点比较集中,有微观表征: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有化学用语: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也有把宏观与微观架起桥梁的知识: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这些内容是引领学生把学习注意力由宏观世界转到微观研究的重要过渡,为学生探求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了一个微观领域的窗口,是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和向往,是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兴趣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难点) 2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重点)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2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 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 附文: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 2设问: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呢? 二引导探究核外电子的排布 1学生猜想: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2学生交流:向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想象中核外电子如何运动? 3探究证明假设:阅读课本图文。(把图4-9“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制作成挂图,借此引导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理解电子分层排布) 4归纳结论: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5教师启发:科学家在探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时,也经历了假设猜想的阶段,然后通过科学的手段借助先进的仪器进行实验测定检验而得到真理的。那么电子为什么有的排在第一层?有的排在第二层?各电子层上电子数目有什么规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后,进一步启发学生对电子排布的通想,提醒学生到高中后还会有更深入的研究,有兴趣的同学可自己查阅有关资料) 6学习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 7练习巩固:向你的同桌说一说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8展示挂图: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学生观察互相讨论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 8个(He为2) 比较稳定

2023年初中化学教案15篇

2023年初中化学教案15篇 初中化学教案1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很多富有趣味并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从而使学生从第一节课起,就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产生渴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提供与化学有关的影响人类进步的资料,引出课题和化学的定义,并运用实例使学生对其有较为透彻的了解。教材注重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充分体会了化学与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所在。 本课题内容注重“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要淡化“化学”定义识记,强调研究的对象,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中,加强对化学的认识和感受。本课题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难点是正确理解化学的定义,体验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通过组织学生列举大量的实例,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鼓励学生主动合作交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本课题基本上是非知识内容教学,所以本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感受化学、体验化学、认识化学。 本课题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②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本课题教学主要采用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方式展开,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本课题教学应体现如下主要特征: 1.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 2.特别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注重让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 4.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5.激励与评价 (1)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关注在合作交流中表现的情感、态度的发展。对参与程度的评价,主要对学生能否主动地与同学合作,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等方面来考查。对学生思维合作的评价,主要是通过交流去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2)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评价,实际上是对学生化学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考查,即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经过猜想、探究、交流等活动,以及能否有效地解决问题来评价。 整个评价以激励为主线,学生通过互评与自评,对各个环节进行及时评价与调控,以达成既定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还应加强学法指导,切实组织好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应尽可能更具动感、美感。 二、教案

初中化学备课教案(精选5篇)

初中化学备课教案(精选5篇) 初中化学备课教案(精选5篇) 化学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化学知识、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教案中清晰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下面给大家分享初中化学备课教案,欢迎阅读! 初中化学备课教案篇1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分布状况; 水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水污染的后果及防止水体污染; 了解水的组成及物理性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查阅媒体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节水观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水对人类的影响,水的物理性质及水的组成,在处理这一节教材时,要充分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例作为研究的线索。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课前布置研究课题,给学生一周的时间查找相关资料,特别是突出媒体信息量大的优势,通过互联网输入关键字词搜索相关信息,并要求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每2-3个学生为一个小组,通过课前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展板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通过这种组织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特别是展示成果,无论对哪类学生来说,只要付出劳动,都会有收获,真正体现初中义务教育的全员性和教育的全过程性。特别对初中学生来说,强烈的表现欲望成为其学习过程的根本动力。水资源的有限,人类对水的需求的日益增加,工业化进程对水体的污染,对学生来说,有的可能了解很多,有的学生会一无所知,教师课堂上简单的介绍对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初中化学教案(通用15篇)

初中化学教案(通用15篇) 初中化学教案1创设情境“大家从空气中吸进了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O整理旧知,引领思路,猎取新知 【请填表】 反响原理反响物的状态反响条件密度比空气的大小是否与水反响氧气 【请选择】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用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收集装置为。 【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适合于用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取氧气吗?为什么?能改吗?怎样改? 【问】试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过渡 “吸进O分组试验,探究抱负药品 【供应给学生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

【说明】从反响速率,生成的气体是否易于收集等方面考虑。 【小结】试验室制取CO开动脑筋,设计试验装置【问】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取氧气的试验装置适合于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吗? 【鼓励】信任你能当一个小设计师,依据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响原理设计出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试验装置。 【屏幕显示】可供设计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仪器(也可另选或自制仪器,还可利用代用品)。 【展现学生作品】试验装置。请学生说出每种装置的优缺点,选出最正确方案。 【小结】试验室制取CO自制二氧化碳请用自制仪器制取、验证、验满CO稳固新知,自我检测,拓展思维 【请让我来告知你】1、依据下列图所示试验装置答复:(填) ⑴写出标有编号仪器的名称: ①;②;③;④。 ⑵试验室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⑶试验室用固体氯化铵(NH谈收获体会 1、本课题讨论什么内容? 2、有哪些收获? 3、从这些学问中你想到了什么? 4、运用这些学问你想做点什么? 自由发言,相互补充。澄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模糊点、疏漏点。【课外探究】 1、小创造:就地取材,选用你家中现有的物品(墨水瓶、塑料瓶、圆珠笔芯等),自制一套制取CO板书设计 初中化学教案15 1、教材分析 案例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

初中化学教案(整理32篇)

初中化学教案(整理32篇) 篇1:初中化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常用的净水方法;掌握过滤的实验操作。 2、通过练习过滤的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常用的净水方法;过滤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 【难点】 过滤实验的操作。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引入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故事,让大家思考如何帮助鲁滨逊把黄泥水转变为可饮用的水。向学生展示一瓶黄泥水:让学生观察黄泥水,请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黄泥水中含有哪些杂质。

【学生回答】 泥沙、细菌等。 【教师总结】 黄泥水中有如此多的杂质,那么鲁滨逊如何把黄泥水转化为可饮用的水呢?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自来水厂需要把自然界中的水经过一系列净化过程,之后再传送到家家户户,到底经历了哪几个步骤呢?今天就来学习水的净化。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吸附沉降 【提出问题】如何除去像泥沙这种不溶性的杂质呢? 【学生回答】静置。 【教师追问】用静置的方法可以除去所有的不溶性杂质吗?请学生注意观察静置后的黄泥水。 【学生回答】不能,水中仍然含有大量细微杂质。 【教师演示】放入明矾,让学生仔细观察瓶中水的.变化。 【学生回答】水中的细微杂质沉降了下来。 【教师总结】明矾是一种净水剂,溶于水后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从而起到一定的净水作用,这个过程叫做吸附沉降。 2、过滤

【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现象、思考如何除去沉降在水底的不溶性物质,从而使杂质与水分离。 【教师演示】教师讲解过滤操作并演示滤纸的折叠方法、过滤操作的 方法。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操作、交流讨论过滤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 原因。 【教师讲解】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过滤操作的注 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学生实验】教师组织学生以化学小组的形式对黄泥水进行过滤操作,实验同时教师注意巡回指导。 【展示成果】实验结束后,小组之间相互展示实验成果。 3、活性炭吸附 【教师提问】让学生观察滤液和纯净水,看看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滤液有颜色并且有一些气味。 【教师演示】教师将活性炭包放入略带颜色的滤液中,充分搅拌后静置。观察烧杯中液体的变化。 【学生回答】滤液中的颜色消失了,气味也减轻很多。 【教师提问】教师在PPT上展示关于活性炭净水的资料包括活性炭的 结构,请同桌之间相互探讨活性炭净水的作用和主要原理是什么? 【学生回答】活性炭吸附异味和色素的作用,因为活性炭具有疏松多 孔的结构。 4、蒸馏

初中化学教案大全5篇

初中化学教案大全5篇 注意培育学生自主学习力量。如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堂中学生上台展现预习的内容,在课中试验活动探究中,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学生来展现自己当堂所学,给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同时分成小组,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另外,让学生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参加训练,并且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加教学活动,使学生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参加实质性教学活动。 运用科学探究的手段来攻破教学难点。水的组成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本节课对课本的试验[3-1]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试验室中水电解器上的电极有问题不能做试验),这样全体学生都能看到,避开了演示试验时有一局部同学看不到的敝处,而且现象比拟明显,还节约了时间,固然不能用多媒体演示代替试验。这个探究过程中贯穿以“提出问题—作出猜测—设计试验—进展试验—表达与沟通—得出结论—学问应用”的科学探究环节,学生对这个探究试验很感兴趣,参加度较高,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绽开探究,体会到胜利的喜悦。此过程培育了学生的思维力量、合作力量、表达力量、动手力量和应用力量,提高了科学素养。 注意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展现我们的地球,同时展现没有水的火星,在剧烈的比照下,让同学们体会到水对我们地球上一切生命的重要性,培育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命的一种情感。

此外,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仍存在需要改良的地方,尤其是在学生进展了探究活动后,应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展学习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客观地熟悉到自身的优势与有待提高的方面,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例如,在课堂达标检测中,有的学生的正确率不高,未能当堂准时给与指正和评价,这些存在的问题若能准时向学生指出,则更有利于他们下一阶段的进展。 二、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反思整节课的教学过程顺畅,教学节奏还行,语言的感染力有点欠缺,需要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在,提高他们的课堂参加度。以下两个方面也有待改良: 初中化学教案大全2 教学目标: 1、通过水电解试验,熟悉水的组成。 2、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3、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抱负能源的涵义。 起点分析:在上节课学生已经了解到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连续采纳学生熟识的水作为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熟悉到化学反响的实质。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水分解反响的微观解释,熟悉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转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行再分。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响,了解分解反响和化合反响,并

初中优秀化学教案7篇

初中优秀化学教案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学校优秀化学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学校优秀化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⒈学问与技能: 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知道石油炼制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处。 ⑵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改变,熟悉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熟悉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⒊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了解化石燃料的不行再生性,熟悉合理开采和节省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及留意环保问题。 教学重难点 ⒈煤、石油、自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⒉化学改变中能量的改变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播放生活中的图片,设问: 1、家庭中炒菜、做饭、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 2、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用什么燃料? 3、炼钢厂、热点厂等常使用什么燃料? (配以多媒体播放煤、石油、自然气的形成过程) 边看边联系已有生活阅历,思索: 柴、煤、煤气。 汽油、柴油。 煤 阅读教材,观看录像,回答下列问题。 化石燃料:煤、石油、自然气等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冗杂改变而形成的。使同学联系生活,关怀生活从已有的阅历入手,引出新学问,强调在学习中要留意新、旧学问的联系。让同学了解生活,了解社会,知道燃料的种类、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和用处。 学问拓展 1、煤是纯洁物还是混合物? 2、煤分解的产物有哪些? 3、煤分解这个过程是物理改变还是化学改变?为什么? 播放录像:煤的用处

同学带着问题观看录像 同学商量并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物 2、焦碳、煤焦油、煤气 3、化学改变,由于反应前是碳,反应后生成新物质:焦碳、煤焦油、煤气 激发同学学习爱好,调动同学的思维 1、石油可以直接用作燃料吗?为什么不把石油直接用作燃料? 2、石油是纯洁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 3、石油是依据什么原理进行炼制的? 播放录像:石油的用处 介绍石油的用处。 同学带着问题观看录像 同学商量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不行以,由于这样会铺张资源,不经济,不科学,应当综合利用。 2、混合物,由于其中含有多种成分。 3、依据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来分别,是物理改变。 让同学说出石油炼制的各产品与其用处用。 激发同学学习爱好,调动同学的思维 过渡 投影图片:海上采油和自然起在燃烧

初中化学教案(15篇)

初中化学教案(15篇) 初中化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分散现象。 2.理解溶液的概念,能说出溶剂和溶质。 3.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概念以及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 4.初步分清悬浊液和乳浊液。 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溶液的概念、特点。 会辨认溶质和溶剂,能正确分辨溶解与熔化的不同。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几种生活中的分散现象。 2.背出溶液的概念、乳浊液和溶液,并举出常见实例各两则。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分: 通过高锰酸钾中加水,食盐中加水,蔗糖中加水以及泥土(粉笔灰)中加入水中,食用油加入水中得到如下结论:如果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悬浊液。如果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则形成乳浊液。物质的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称之为物质的溶解。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注】新名词: 乳化: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乳浊液的现象称为乳化。

教学过程:设问:海水为什么是咸的?黄河为什么是浑浊的?医院里用的碘酒是怎样制成的?学生阅读课本,归纳:上述三个例子都是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的分散现象。新课讲授:阅读P153活动与探究 1.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阅读实验:在1~4号大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泥土、植物油、食盐和酒精。振荡后观察四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泥土:变浑浊悬浮固体不颗粒(分层)植物油:牛奶状浑浊分散着液体不止液滴(分层)食盐:透明液体(稳定)酒精:透明液体(稳定)继续观察: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情况。引出概念:1.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举出实例:浑浊的黄河水;固体农药(西维因);石灰浆及墙体涂料。引出概念:2.一种液体小液滴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举出实例:植物油分散在水中;石油原油;橡胶树的乳胶等。归纳:悬浊液和乳浊液统称浊液。思考:通过上面实验,你可以得出浊液有什么特点?(浑浊不透明,会分层)引出概念:3.一个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和溶液。 举出实例:生理盐水、糖水、碘酒。配制溶液:学生练习用碘和酒精配制碘酒溶液。分析思考:溶液与浊液相比,有何特点?归纳: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的’、久置不分层。巩固新课(方法:练习反馈)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案15篇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案15篇 初中化学实验课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⑴了解几种碳的性质和用途。 ⑵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微观结构。 ⑶掌握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学生辨别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初步认识物质组成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通过物质的结构影响其性质,性质又决定用途,增强学生对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 教学重点: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的不同元素可以组成物质,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几种元素是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同学们请讨论一下并将其结果汇报好吗?

(二)讲授新课: 一、碳的单质]⑴金刚石:⑵石墨:⑶C60 观看科利华软件(1)上述三种单质有哪些物理性质?(2)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碳的化学性质: 用墨(用碳黑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木桩埋在地下之前,常要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的表面稍稍烤焦?) 1、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1)冬天生煤炉能引起煤气中毒,为什么?(2)氧气的有哪些化学性质? 2、碳跟氧气的反应可燃性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碳完全燃烧:碳不完全燃烧: 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 (1)观察实验现象,(2)共同分析反应原理,(3)板演方程式。 3、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1)反应现象:(2)反应方程式: 这个反应的特点: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含氧化合物)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铜;木炭得到氧化铜中的氧而使氧化铜还原为铜,导出:a.还原反应,b.氧化反应c.木炭具有还原性 木炭的还原性在冶金工业上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

初中化学精选教案参考

初中化学精选教案参考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