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 第2章 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考研笔记-精品
《实验心理学》(孟庆茂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实验心理学》(孟庆茂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教材:《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常建华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一版第一章绪论--心理学怎样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第一节心理学的科学性一、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通过客观的观察和严密的论证来获取知识。
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权威、逻辑推理、经验或直觉、科学。
就一个人来说,科学研究是获得正确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而对全人类来说,科学就是获取真知的唯一来源了。
科学与前面三个途径的区别在于其客观性和严密性。
所谓客观性,就是科学只承认和研究客观存在的事物;所谓严密性,就是科学家采用严密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
二、科学的五大前提假设(一)世界是真实的对于大多数科学家来说,我们面临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我们的意志而转移的。
(二)世界是有规律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只要条件满足,就会出现过去出现过的事件。
(三)世界是有因果关系的科学家认为,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原因,而不是毫无理由地独自产生的。
(四)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任何一个科学家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五)世界是可以用理性加以理解的推理--逻辑思维是理解一切事物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
对科学家来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推理加以解释,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推理而得到解决。
三、心理学是不是科学学科的科学性是一个连续体,在学科发展的同时,其科学性也在发展。
在冯特时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所谓的"内省",它直接违反了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则。
行为主义认为,只有那些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当代认知心理学则是一个典型的研究从被试身上直接观测到的客观事实、寻找其中因果关系的学术流派。
而与之同时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则重视意识、情感、价值等行为主义心理学比较忽视的内容,它不甚强调客观观察(事实上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另外,心理学的不少分支(例如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等)比较倚重高级统计分析,而这些方法并不一定能直接得出因果关系,对分析结果的解释也可以各不相同,这也降低了它们的科学性。
考研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考研实验心理学知识点考研实验心理学知识点(2)第二章实验设计有关实验效度实验效度是指实验办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
1、妨碍内部效度的因素:实验研究的内部效度是指实验变量(处理)能被精确恐怕的程度。
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1)历史(记忆)(2)成熟或自然进展的妨碍(3)挑选(4)测验(5)被试的亡失(6)统计回归(7)仪器的使用(8)挑选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2、妨碍外部效度的因素实验研究的外部效度指的是实验研究的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情景条件以外的程度。
(1)测验的反作用效果(2)挑选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3)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4)重复实验处理的干扰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是相互关系、相互妨碍的。
这两种效度的相对重要性,要紧取决于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的要求。
普通而言,在实验中操纵额外变量的程度越大,则对因果关系的测量就越有效。
所以,能够在保证实验内部效度的前提下,采取适当措施以提高外部效度。
有关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研究者针对需要验证的实验假设,为有打算的搜集观看资料而预先建立和依据的设计模式。
被试内设计真实验设计单因素设计被试间设计准实验设计多因素设计混合设计非实验设计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组)都参与所有的实验处理,然后比较相同被试在别同处理下的行为变化。
被试间设计——要求每个被试(组)只同意一种处理,而另一被试(组)同意另一种处理,然后比较被试在别同处理下的行为变化。
混合设计——在一具实验中并且采取两种基本设计的实验设计。
一、非实验设计非实验设计:是一种对现象的自然描述,普通用于识不和发觉自然存在的临界变量及其关系,它能够为进一步实施更严格的实验设计积存资料。
1、单组后测设计:(1)设计的模式惟独一具实验组,而对实验组只赋予一次实验处理,然后经过测量得到一具后测成绩。
X O(2)设计的评价别脚:①无对比组比较。
②无前测。
③没有思考对机体变量、自变量及其他无关变量的操纵。
第二章 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及变量间关系
一个变量如果被称作自变量,必须至少具有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水平
自变量的操纵与因变量的观察
4、自变量变化范围的确定
富翁与女人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工作效率与动机强度)
5、自变量的种类
(1)刺激特点的自变量 (2)环境特点的自变量 (3)被试特点的自变量 (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自变量的操纵与因变量的观察
额外变量(无关变量)的控制
一、排除法(视觉和听觉实验) 二、对立法 三、恒定法 四、随机化法
对被试进行分组——随机分派 安排试验顺序
额外变量(无关变量)的控制
五、匹配法
匹配法与被试分组 匹配法与实验材料的分组和选择
六、兼作组法
一组被试,既做实验组,又做控制组,进行重复测量
七、抵消平衡法
每个条件只测一次(拉丁方) 每个条件不只测一次 顺序效应与抵消平衡法的局限
实验中由操纵自变量而引发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是研究者所 观察的变量,因此也称反应变量。
额外变量(控制变量、无关变量)
对因变量有影响,但研究者不关心的变量。
自变量的操纵与因变量的观察
一、自变量的选择
1、操作性自变量和选择性自变量的区别
实验伦理学的原因
2、自变量的数量
一个实验至少要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自变量
自变量与因变量呈倒转的关系,即自变量增加,因变量反而下降。
额外变量(无关变量)的控制
额外变量的分类:
(1)随机的额外变量:是指偶然地起作用的额外变量。 会导致随机误差。 (2)系统的额外变量 :是指经常地、稳定地起作用的额 外变量。会导致系统误差。
通常所说的额外变量的控制,是指对系统的额外变 量的控制。
心理学研究中变量间的关系
心理学试验研究中的各种变量及其控制
结果: (1)当注视框变量到目标开始出现之间的时间间隔( CTOA) 较短时,同无效提示相比,有效提示条件下目标觉察要快。 (2)当CTOA较长(超过300毫秒)时,同无效提示相比,有效 提示条件下目标不仅没有变快,反而变慢。 长CTOA条件下所观察到的这种现象,称为返回抑制 (inhibition of return )。 如果CTOA变化范围为0~200毫秒,则只能观察到有效提示的促 进作用;如果为300~500毫秒,则只能观察到有效提示产生的抑 制效应。
解决办法:(1)查阅文献 (2)有时可做一些预备试验
(二)检查点和间距的确定 检查点是指自变量的不同取值(通常称不同
的水平)。 检查点通常为2-5个 间距大小也需慎重考虑,太小可能观察不到
操纵自变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太大则可能 遗漏某些重要变化。
二、因变量的观察
良好因变
1
量需要具
2
备的五个 3
环境变量 ? 来源于环境的某些方面的变化 ? 如:温度、湿度、噪声…
被试变量 ? 来源于被试的特征 ? 也称分类变量、机体变量
被试固有的、或 多或少带有永久 性的特征(如性
别、年龄等)
暂时的被试变量, 指被试的一些短 暂的经历或体验 (如遭遇自然灾
害等)
被试 变量
被试的一些行为 分类(如习惯等 )
(2)操纵的自变量和保持恒定的额外变量可能产生交互 作用。
四、随机化法 (randomization)
实验:为研究空间位置联想能否改善60~65岁老年人的记忆 成绩,研究者决定向被试呈现 32个代表物体名称的词。每个 词呈现4秒,要求被试尽可能多的记住这些词。所有词呈现完 后,要求被试立即回忆呈现过的词。 实验分为三种条件:1.指导语鼓励被试尽力联想每个词所代 表的物体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典型的空间位置(位置联想记 忆);2.指导语鼓励被试尽力产生联想,但并告诉被试具体 作何联想;3.指导语只是简单的告诉被试记住这些词。 假设有30名老人自愿参加此项实验,那么应该如何分配被试
第二章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各种变量及其控制
优点:无被试差异,被试个体较少, 无材料差异,无先后学习差异
缺点:使用的材料较多
抵消法(多层次轮组法)
E、随机化(randomization)
a、主要用于两种情况:
(a)研究者已经知道某种无关变量能在实验过程中产生作用,但不适合使 用上述的具体控制办法
(b)无法确定起作用的无关变量,所以也就不能确定采用其他的控制手段
额外照明度等
训练鸽子绿灯亮时啄键、红灯亮时停止。对作出正 确反应的鸽子给予玉米的奖励。对变量命名。
答案 自变量 因变量 控制变量
灯的颜色(红或绿) 啄键次数 食物剥夺时间、键的大小、红灯绿灯的强度等
治疗者试图改善患者的自我形象。每次患者描述 自己积极的一面时,治疗者就以点头、微笑和额 外注意予以奖励。对变量命名。
b、优势
随机化是控制额外变量的最佳方法,不会导致系统性偏差 随机化法不仅能应用于被试,也能应用于刺激呈现和实验顺序的安排
随机化是实验的基本思想
c、随机化额外变量的实例
例:空间位置联想能否改善60~65岁老年人的记忆成绩
(a)对被试进行分组——随机分配 实验材料:32个代表物体名称的词,如香蕉、飞机、栅栏,每个词呈现4 秒,要求被试尽可能记住这些词。 因变量:回忆词量 自变量:联想类型
组的随机化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用1、2、3代表三个实验条件; 第二步:在随机数字表中,寻找数字1、2、3.
从第一行开始: 第一轮:2——1——3 第三轮:3——2——1 第五轮:3——2——1
第二轮:1——3——2 第四轮:3——1——2
……
第三步:安排被试进行实验的顺序
2、因变量
A、什么是因变量(反应变量、依从变量)
是研究者(主试)操纵自变量的影响效果所观察或所测量出的因素。 当 主试者引入、除去或改变自变量时,这种因素会跟着出现、消失或改变
《实验心理学》(朱滢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实验心理学》(朱滢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第一章实验办法第一节各种变量主试算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经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被试算是实验对象,同意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一、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挑选,操纵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1 、刺激特点自变量:刺激的别同特性会引起被试别同的反应。
2 、环境特点自变量:举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能够作为自变量。
时刻那个自变量在经历研究中是这样重要和无时别在,你甚至能够讲,几乎没有别用时刻作自变量的经历实验。
3 、被试特点自变量:一具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不、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等,都能够作为自变量。
4 、被试的临时差不:通常是由主试赋予别同的指示语造成的。
二、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看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1 、信度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 、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别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讲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3 、敏感性:自变量发生能够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如此的因变量是敏感的。
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别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非常好的结果,同时没有啥差不时,我们就讲实验中浮现了高限效应。
低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别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非常差的结果,同时没有啥差不时,我们就讲实验中浮现了低限效应。
三、操纵变量算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假如应该操纵的变量没有操纵好,这么它就会造成困变量的变化,在这种事情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
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
四、多于一具自变量的实验做一项有三个自变量的实验比分不做三个实验的效率要高。
实验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二章 心理实验的变量
第二章心理实验的变量实验范式心理学实验与理论实验逻辑(2013.36)实验与理论的关系理论的可证伪性和操作主义自变量及其操纵实验研究中的变量因变量及其观测额外变量及其控制内部效度实验研究的效度外部效度构想效度统计结论效度一、心理学实验与理论(一)实验范式比较经典的实验设计,被有相同或类似目的的后人多次沿用,最终形成了一种实验范式。
即一种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1.双耳分听范式实验者:Broadbent实验流程:向被试的右耳呈现3个数字,同时向左耳呈现另外3个数字,如右耳呈现4,9,3;左耳呈现6,2,7.呈现速度:2个/秒;要求被试用以下两种方式回忆再现1.以左右耳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接收的信息。
2.以双耳同时接收信息,按顺序成对地再现结果:第一种方式再现的准确率65%,第二种20%。
(二)实验与理论的关系1.一方面,心理学实验需要理论的指导。
理论是研究问题和假设提出(实验的起点)的依据之一。
2.另一方面,心理学理论也需要实验的检验。
只有不断得到实验检验的理论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
(三)理论的可证伪性和操作主义1.可证伪原则只有当一个理论推导出的各种预测有被证明是错误的可能性时,这个理论才是有用的。
即有用的理论必须符合可证伪性原则。
2.操作主义科学研究不去定义一个概念,而是根据实验中操作这个概念的手段或者是测量这个概念的方法来定义它,这是概念的操作定义。
不对概念的本质刨根问底,而是通过操作定义来规定概念的思想被称为“操作主义”。
(四)实验的逻辑★★★1.实验目的:做因果判断,即有哪些原因导致了哪些结果2.实验逻辑:通过改变某些因素X→导致某些行为变化Y二、实验研究中的变量1.变量的含义: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1)数量变化:如,身高150-180(2)质量变化:如,性别找变量:一项实验拟考查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识记(2007.40.部分题干)这道题里面提到了哪些变量?实验逻辑:通过改变某些因素X→导致某些行为一项实验拟考查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识记(2007.40.)自变量?因变量?实验逻辑:通过改变某些因素X→导致某些行为Y是不是一定能证明X与Y之间因果关系?一项实验拟考查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识记自变量:材料性质;因变量:识记程度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识记程度呢?年龄智力噪音识记顺序额外变量:(实验者控制)是与实验目的无关,但能对被试反应有一定影响的变量。
《实验心理学》详细笔记
《实验心理学》详细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变量就是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的属性。
一、自变量1、自变量的定义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者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我们要选择的自变量的变化间距,即检查点,要能引起因变量相应的变化。
我们把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自变量的变化,叫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2、自变量的种类1)刺激特点自变量,如果被试的不同反应是由刺激的不同特性引起来的,我们就把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这类自变量称为刺激特点自变量。
(如主试要求被试学习50个单词,这些单词也许是常见的,也许很少见到。
那么,这些单词在报纸上出现的频率就是单词的一个特点,我们可以研究单词的频率对再认的影响。
句子的不同类型,如肯定句与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都是句子的特点。
这些自变量都是因自身的不同特点而引起被试不同反应的,它们都属于刺激特点的自变量。
)2)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时间也属于环境自变量。
时间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无时不在的自变量,特别是在记忆的实验中,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的安排,也就是由主试给予的不同指示语造成的。
二、因变量1、因变量的定义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2、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信度信度指一致性,即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3、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如果因变量的变化不是自变量造成的,而是由其他因素,即没控制好的额外因素造成的,这种因变量就是无效的,或者说产生了自变量的混淆。
心理学实验变量及控制
❖控制方法
单盲实验法:被试不知道会接受何种实验处理
药物效果实验 安慰剂效应
掩饰情节
对实验程序进行似是而非但不正确的解释,不告诉真正的 实验假设
不常用 有一定的欺骗性
心理学实验变量及控制
实验者偏见
❖实验者做的一些事会与自变量的作用混淆在一起 ❖期望效应
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 观察者特殊的期望或偏爱,会无意识地给被试发出某
心理学实验变量及控制
心理学实验变量及控制
实验的效度
含义
❖指实验研究的变量是否是要研究的变量 ❖实验所能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有效程度 ❖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实验结果的可推广性
心理学实验变量及控制
实验效度的分类
统计结论的效度
❖统计结果揭示出自变量与因变量间有显著关系, 且真实代表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第二章 心理实验的变量及控制
心理学实验变量及控制
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
把握变量含义 理解自变量的本质及操纵方法 掌握因变量的本质及控制方法 领会额外变量的含义及控制方法 掌握实验的效度和信度的本质及影响因素
心理学实验变量及控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自变量及控制 第二节 因变量及控制 第三节 额外变量及控制 第四节 实验的效度与信度
心理学实验变量及控制
控制额外情境变量的方法
含义
❖指通过研究的实验情境或环境而创设的程序
当被试选择实验时
被试要做出决策
想参加实验时,实验者有空吗? 参加哪个实验呢?
实验的名称、内容介绍等信息影响被试决策
必要时使用中性的实验名称
心理学实验变量及控制
当实验者选择被试时
❖最好使用不太认识的人当被试 ❖安排被试到每种条件下可能存在缺陷
实验心理学第2章 变量及控制1
2011-9-16
实验心理学教程
8
(二)因变量
2、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确是自变量而非其他因素引起 了因变量的变化。 如果因变量的变化不是由自变量造成的,而是由其他的因 素造成的,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无效的,或者说,产生 了自变量的混淆。
2011-9-16
实验心理学教程
9
(二)因变量
3、因变量的敏感性(自变量的变化可以引起因变量相应的 变化) 天花板效应(高限效应):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 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实验结果,并且 没有显著差异。 地板效应(低限效应):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 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实验结果,并且没有 显著差异。
2011-9-16
实验心理学教程
15
(二)恒定法
针对的是那些很难消除或不可能消除的变量。 如实验室的结构、空间大小、主试因素、被试自身因素、仪器 本身因素等。 恒定法:即保持额外因素在实验过程中处于相对恒定的水平。 具体措施: 采用相同规格和性能的实验仪器、设置相同的仪器性能指标和 技术参数、保持实验室的物理条件恒定、实验过程标准化、主 试相同或言谈举止一致、被试身心状态稳定等等。
效率高,获得的信息量大 变量较易控制 结果更接近真实生活
2011-9-16
实验心理学教程
28
小结
1、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的定义 2、信度和效度、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3、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 4、自变量的混淆 5、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 6、操作性定义 7、实验中的主试和被试
2011-9-16
实验心理学教程
2011-9-16
实验心理学教程
7
(二)因变量
定义: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由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 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如反应时)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因变量可靠性即信度:指一致性,即同一被试在相同实 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如果同一个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有时得分很高,有 时得分很低,那么,这种因变量就是不可靠的。
实验心理学第2章
•
指标的可靠性 因变量的指标应该是可靠的,即在不同场合 和时间重复测试的条件下,观测值能够比较稳 定和一致。如果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 有时在因变量指标上得分高,有时得分低,那 么这个指标就是不可靠的。
• 指标的有效性
如果所选取的指标能够较好的反映该因变量的理 论内涵或构想,那么就称该指标是有效的。 论内涵或构想,那么就称该指标是有效的。这 一点是与操作性定义的过程密切相关。 一点是与操作性定义的过程密切相关。 • 指标的敏感性 因变量的指标不能太难或太容易, 因变量的指标不能太难或太容易 , 否则就会对 自变量的变化不敏感。 自变量的变化不敏感。 天花板效应( 天花板效应(ceiling effect) effect) 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自变量 水平下的被试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没有什 么差别,这时我们说出现了天花板效应。
第二章 心理学实验研究基础
第一节 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 一、变量的涵义 • 变量(Variable)是指性质或数量上可以变化 变量(Variable) 的事物的特征。 的事物的特征。 物理量:视觉刺激、 物理量:视觉刺激 、 听觉刺激的强度 人接受刺 激的类别(视觉还是听觉或其它) 激的类别(视觉还是听觉或其它) 心理量:明度和响度 情绪 动机的强度 疲劳的 程度 • 变量的两个基本特点:变化性和可观测性
第二节 自变量的操纵、因变量的观测和 自变量的操纵、 额外变量的控制 实验研究是为了探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 系。先操纵自变量发生变化,在对其它有关变 先操纵自变量发生变化, 量进行控制的条件下, 量进行控制的条件下,观察因变量是否也起了 相应的变化。 相应的变化。
一、自变量的操纵 如何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如何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依次取一些不同的点, 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依次取一些不同的点, 然后观察在这些不同值的条件下, 然后观察在这些不同值的条件下,相应的因变 量的值有没有差异。 量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没有差异。如果有差异就说明因变量 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 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即它们之间有因果 关系。 关系。如果没有差异就说明自变量的变化对因 变量没有影响。 变量没有影响。当然前提是对其它有关变量进 行控制。 行控制。 上述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一些不同的点就 是自变量的不同水平。 是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实验研究中在确定自变 量之后,就应该进一步确定自变量的水平了。 量之后,就应该进一步确定自变量的水平了。
实验心理学复习笔记之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毙考题
实验心理学复习笔记之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毙考题实验心理学复习笔记之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第二章心理学实验设计实验设计说到底就是计划如何控制各种变量,以严密的逻辑说明因果关系。
心理实验的设计,就是实验研究者为了解答所研究的问题,设计对实验中各种变量如何加以控制的方案。
心理学实验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实验室实验,一种是自然实验。
本章主要讨论实验室实验的设计问题。
第一节心理实验研究的程序一、定课题二、选被试三、控制与测定四、统计结果五、撰写论文第二节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一、自变量及其控制在心理学实验中,自变量是能产生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的各种条件(或称因素)或条件的组合。
自变量往往与刺激有关,但是被试自身的条件(机体变量)也常常影响反应活动,因此,刺激变量和机体变量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来进行研究。
(一)自变量的种类如果仔细分析,自变量还可以分解为以下5大种类:1、刺激特征方面的自变量这些自变量可以是量的变化,也可以是质的变化;可以是简单刺激,也可以是组合刺激。
2、环境变量不同的环境因素也可以作为自变量。
例如不同的国家、地区、学校、班级,就是环境变量。
3、被试变量被试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职业特征、健康状况、个性差异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4、暂时的被试变量暂时的被试变量指的是那些容易暂时性地受主试或研究者的言语、表情、态度以及其他因素影响的被试变量。
例如定势、动机、疲劳等等。
(二)对于自变量的控制1、对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亮、声音响、噪音2、检查点的确定3、仪器的校准4、控制呈现刺激方式二、因变量及其控制(一)因变量的种类在心理学实验中,充当因变量的总是反应变量,它是由自变量引起的被测定者的心理现象或行为变化。
1、反应的准确性2、反应的敏捷性3、刺激的强度4、反应的概率或频率5、评定分数6、反应的强度7、高次反应变量(二)反应变量的控制1、对反应规定操作定义2、反应变量应具备的条件3、反应指标的平衡三、控制变量的处理控制变量又称无关变量、参变量、额外变量等等,它们是除自变量之外,一切能够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是必须在实验中加以控制的变量。
实验心理学笔记汇总
实验心理学笔记汇总第二章实验设计第一节实验设计概述一、实验的含义和由来实验设计的基本思想,是由英国古典统计学家Fisher基于对农业田间实验而提出的。
实验设计的概念实验设计乃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
它主要是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验程序的计划。
它的目的在于找出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结论,来检验解决问题的假设。
二、实验设计的内容①刺激变量(或刺激变项)的确定及其呈现的方式;②反应变量(或反应变项)的指标及其测量方法;③对一切有关变量(或变项)的控制措施;④确定被试总体及被试样本人数和选择被试的方法;⑤拟定主试在实验开始前对被试者要说的指示语;⑥规定实验次数;⑦安排实验程序;⑧规定使用仪器的型号;⑨规定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三、实验设计中的常用术语1、因素(factor)与因素水平(factorial level)因素是指研究者在实验中感兴趣的一个变量。
实验中所操纵的变量的每一个特定的值叫因素的水平。
2、处理(treatment)与处理水平的结合(treatment combination)处理与处理水平的结合都是指实验中一个特定的独特的实验条件。
3、主效应(main effects)与交互作用(interaction)实验中由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引起的变异,叫做因素的主效应。
在多因素实验中,当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在另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上变化趋势不一致时,我们称这两个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4、简单效应在因素实验中,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在另一个因素的某个水平上的变异叫做简单效应。
四、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根据在各种自变量及各种处理水平中是否用相同被试:①被试内设计②被试间设计③混合设计从对实验控制条件的严密程度的不同:①真实验设计②准实验设计③非实验设计根据实验中要操纵变量的多少:①单因素实验设计②多因素实验设计1、被试内设计也叫单组实验设计(within-subjects design),是每个被试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情况的处理。
(完整版)考研实验心理学笔记
(完整版)考研实验心理学笔记一、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一)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1.课题选择选择研究课题包括选择研究方向和选择具体研究课题两个方面的内容。
确定研究方向,就是就是研究者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研究活动的工作方向。
1.1研究课题的类型按照研究目的的区分,可以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
理论性课题是指以揭示心理现象本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课题。
应用性课题是指直接为社会实践服务,以提出解决某种社会实践问题的具体方案或对策为主要目的的课题。
按照研究的深度区分,可以分为描述性课题、因果性课题和预测性课题。
1.2课题选择的原则。
课题选择既是研究的起点,也是决定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
课题选择一般遵循如下原则:a需要性原则,即根据社会需要和心理学自身发展的需要选择研究课题。
b创造性原则,即研究必须有创新,有独到之处。
c科学性原则,即研究选题应在一定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必须有一定的事实根据和科学根据,以保证研究最大可能地保持成功。
d可行性原则,即研究者具备完成研究课题的主客观条件。
C课题选择的程序一般遵循,a初步选出研究课题;b对选题进行初步探索;c将选题具体化;d攥写研究报告;e征求意见,反复修订。
2.文献查阅2.1文献查阅的作用。
a有助于研究者对有关领域的研究情况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和了解;b有助于研究者选择研究课题,形成研究假设;c有助于研究者搞好研究设计;d有助于研究者解释研究结果撰写研究论文。
2.2文献查阅的原则。
a在时间上应当从现在到过去,采用倒查法。
b在范围、数量上应有所限制,应以一些学术性强、影响大、质量高的学术杂志为主要对象。
c应注意多收集第一手资料。
d应注意收集代表各种各样观点、得出不同甚至矛盾结论的文献。
e不仅要搜集与自己研究课题有关的资料,还应注意跨学科跨领域的搜集资料。
C文献搜集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检索工具查找法,第二种是参考文献查找法。
(二)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1.提出问题研究问题通常是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提出的,应是非常具体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
自变量是被操纵的变量,而因变量是被测定或被记录的变量。
在心理学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①当自变量增加时,因变量直线增加。
直线的斜度可能不同,但关系总是线性的;(A)
②自变量与因变量两者没有关系。
它说明行为不受自变量的影响。
(如B)
③当自变量增加时,因变量却相应减少。
(如C)
④自变量与因变量形成非线性的关系。
其中有的是一致关系(如D、E),有的是倒转关系(如
F)。
在后一种情况下,因变量先随自变的上升而上升,以后,自变量继续上升,而因变量持
续下降。
第二节自变量及控制
、自变量的含义简述自变量的含义。
自变量的含义:自变量是研究者所操纵且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自变量的不同取值称为水平X自变量的变化水平完全取决于研究者的操纵。
又称为独立变量。
如反应时实验中的不同照明条件,记忆实验中的不同识记条件等。
理解:
①在心理学实验中,自变量的代名词是"处理"或"处理变量〃。
任何一个心理学实验的目的都是发现自变量在心理或行为中的效应, 因此选择自变量是研究者需要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之一。
②在实验设计中,自变量也叫因素或因子。
通常讲的单因素实验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是指自变量的个数。
③水平是同一个自变量采取的维度,即自变量的不同取值,也叫实验处理。
每种自变量水平也叫一种实验处理。
AxB实验设计指自变量A水平的个数和自变量B水平的个数。
、自变量的种类举例说明自变量的种类。
实验的本质,无外乎是在有限个控制情境下的观察、比较,而这控制的关键就在于自变量。
划分根据自变量种类自变量定义举例
(1)根据自变量的操作水平划分的种类①操作性自变量
是指研究者可以直接操纵的变量,即自变量可
很好地被量化并且是可以控制的。
①在记忆实验中,学习的次数是研究者可很好地
操纵的自变量。
②在汉字加工的研究中,研究者常选择汉字的频
率作为自变量。
让被试对高频汉字和低频汉字进
行命名反应。
②选择性自变量是指被试自变量。
常见的被试自变量有智商、性别、民族、性格、
气质、身高、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等。
(2)根据自变量的来源划分的种类
①作业或任务自
变量
[作业变量][刺
激
特点的自变量]
作业指实验中被试的任务,或者实验中所呈现
的和被试任务有关的某种刺激,将作业或任务
中的某个特征当作自变量来操纵,则该自变量
被称为作业或任务自变量。
如:配对联想任务、斯特鲁普任务等。
在配对联
想任务中,根据词频,可将词表中的词分为高频
词和低频词;在使用stroop任务时,可将任务
分为要求被试读字或读色两种。
如: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例
如,声音强度、单词频率、句子类型等。
如:迅速呈现的字母串、记忆词表、错觉图形等
(呈现这些刺激时要求被试作出特定的反应)◎如
把这些任务的任何特性作为自变量来操纵,则这
种自变量就是一种作业变量。
②环境自变量
[环境变量]
在实验中,如果作业或任务保持不变,只改变
实验环境中的任一特征,这种发生改变了的环
境特征被称为环境自变量。
常见的环境自变量
包括温度、温度、亮度、噪声等。
最常使用的自变量是时间,如在启动实验中,自
变量是启动刺激到目标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即
SOA o
如,实验室的照明情况或噪音强度都可以作为自
变量加以研究。
③被试自变量
[被试变量]
名词解释:被试
变量[湖师大12]
可能影响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的被试的特性因
素称为被试者变量(或受试者变项)0这些因
素包括:被试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智力,
教育水平,人格特征,动机,态度,内驱力等,
其中有的是实验者可以主动操纵加以改变的,
如内驱力;有的是被试本身固有,不能主动操
纵,只能进行测量的,如智力等,称为本性变
量(或属性变项)
与年龄相关的可区别被试的自变量还包括种族、
视敏度、血型、神经质、社交性、宜人性和外倾
性等。
④暂时性被试自
变量
是通过改变被试的特征使其与自然状态不同
而产生的。
指主试给予不同指导语造成的被试
①如,采用双耳分听法,让被试两只耳同时听到
不同的内容。
心理学实聆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②如,利用半视野速示技术,让被试用左眼或右
眼来辨认其中的刺激。
③如,让被试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来考察是否对 记忆有不同影响。
三,自变量的控制
(一)自变量控制的定义
在实验中对自变量的操纵,变化称为自变量的控制。
对自变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实验的成败。
(二)自变量控制
(1)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16M )
联系实际生活或科学研究的例子解释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操作定义,及其对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
[中大18] 简述或举例说明什么是标准化和操作化定义[华中18]
(2)确定自变量的数量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常会选择不同类型的自变量。
其中,单一自变量一般应用于单因素实验研究之中;而组合自变量是由几个 单一自变量组成的七一般应用于多因素实验研究之中。
(3)确定自变量的各个水平
(3)自变量操纵的严密性:校准测量自变量的仪器
即在自变量操纵过程中,呈现刺激的仪器设备性能要稳定和可靠,要能通过某种办法监测到其不发生错误。
丽制剌激呈现方式
包括控制刺激呈现时间,时间间隔,呈现顺序,呈现的空间方位等。
四.自变量应具备的条件
自变量是研究者操纵的、能够引起被试心理状态和反应产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
但是有一些条件或因素不适合于成为自变量。
只有具 备以下特点或因素才能成为实验研究的自变量。
①自变量必须要么有质的变化,如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指导语、不同的性别等。
②要么有量的变化,如呈现的刺激的强度从弱到强的变化、刺激呈现时间的长短变化等。
自变量的作用和效应应该能够在自变量上反映出来。
如果一个自变量的作用或效应无法通过 因变量反映出来,研究者就需要考虑选择的自变量是否恰当或合适。
差别。
操作定义的概念 操作定义的意义 (即重要性) 注意事项
是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做出具体的界定、说明。
操作定义的最大特征就是它 的可观测性,作出操作定义的过程就是将变量或指标的抽象陈述(如特征、,性质)转化为具体的操作陈述的过程。
在心理学上,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下定义就叫做操作定义,或技术,性定义,例如把疲劳定义为从事某
种劳动的时间量。
操作定义明确了自变量的内涵,同时指出了自变量操纵的方法。
操作定义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奇曼 提出的。
[操作定义(华南2004)] 研究中对变量作出恰当的操作定义,是心理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其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操作定义可以使研究者的思考具体化、明晰化;
②操作定义可以促进科学研究者之间的沟通,因为只有操作定义限定下的变量,才不会导致理解偏差。
螳作定义可以简化一门学科的变量体系,可避免一些重叠概念的干扰。
在给研究变量下操作定义时,要避免操作定义的单一性偏差,以免影响研究的效度。
如,如果把〃疲劳”的操作定义界定为从事某种体力运动的时间数,会忽略脑力疲劳和心理疲劳等内涵。
这种操作 定义不足以概括〃疲劳”的完整内涵,如果就以该定义去做有关疲劳的实验研究,那么这种研究的效度是不高的。
自变量的水平 [名解:自变量的水平]
自变量的水平数
自变量的变化范围 (全距) 自变量的间距
即指自变量的一个取值(或操纵结果),取几个值就意味着自变量有几个水平。
确定自变量处理水平包括确定 数量、间距和范围(全距)。
例如以疲劳为自变量的研究中,设定了"体力劳动时间”这一操作定义,那么接 下来研究者就可以确定两个水平的疲劳程度了,如:1小时、2小时。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自变量的水平数越多,实验设计就越复杂,结果分析与说明时就越难。
故应在广泛查阅 资料的基础上确定自变量的水平数。
自变量的水平数至少为2,因素型实验和函数型实验的水平数是有差别 的,因素型实验的自变量一般不超过四个水平,函数型实验的自变量水平需要更多些,如果预期实验考察的 是线性函数关系,可以取3 ~ 5个水平;如果是关于更复杂函数关系的,至少需要5个水平。
自变量的变化范围不宜过小,一般应该通过文献工作确定合适的全距大小。
因素型实验的自变量应尽量使自 变量变化范围(全距)较大。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变量各个水平在全距范围内上的分布。
因素型实验自变量的各个水平在全距上应平均分 布。
若预期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是接近线性函数,则各水平平均分布即可;而如果预期自变量和因变量符 合对数函数关系,则各水平间的间距应按对数单位变化。
(1)自变量本身是能够变化的。
(2)自变量能够引起研究者所要研究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