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规范 整合 胡昕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规范

肱骨骨折常见的有1.肱骨近端骨折2.肱骨干骨折3.肱骨髁间骨折4.肱骨髁上骨折5.肱骨外髁骨折6.肱骨粉碎性骨折等、

以下我将着重介绍肱骨近端骨折的诊疗规范。今后会再介绍肱骨骨折的常见部位的功能锻炼方法和功能锻炼规范。

一、肱骨近端骨折及诊疗规范

(一)肱骨近端骨折

1.定义:肱骨近端包括肱骨头、小结节及肱骨近干骺端等解剖结构、此部位骨折称为肱骨近端骨折。

2.诊断依据

(1)病史有明显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引起。

(2)临床症状和体征

①伤后肩部剧烈痛疼,肿胀明显,上臂内侧可见瘀血斑。

②肩关节活动障碍,患肢不能抬举。

③肱骨近端局部有压痛及纵轴叩击痛。骨折移位明显可出现畸形、骨擦音及异常活动。

3.辅助检查

X线正轴位片或穿胸位片可明确显示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必要时宜行CT三维成像。

4.分类

Neer分类法是临床上常用的分类方法。

首先将肱骨近端分成4部分:

第一部分:肱骨头关节面。

第二部分:包括肱骨大结节及其附着的冈上肌、冈下肌及小圆肌。

第三部分:包括小结节及其附着的冈下肌。

第四部分:包括解剖颈或肱骨外科颈的肱骨干。

Neer分类法根据骨折移位部分的数量(移位>1cm或折端成角>45°),而不是根据骨折线的数量进行分类:

I型:不管骨折线数量及受累结构,骨折移位均<1cm或折线成角<45°,此骨折基本无软组织断裂和骨折部分血运的破坏。

II型:一处骨折超过1cm和旋转45°移位,其余3部分无骨折或虽有骨折,但无显著移位。此型包括有移位的肱骨解剖颈骨折、外科颈骨折或大小结节骨折。

III型:肱骨上端粉碎骨折,其中两部分有明显移位,另外两部分无骨折或骨折后无明显移位。包括肱骨头、肱骨外科颈部的肱骨干及一个结节的移位。

IV型:肱骨近端4个部分均有移位,肱骨头失去血供。

5治疗

一、特色治疗

①适应证:I型骨折。

②操作方法:患肢肩关节处于中立位,肱骨超肩夹板固定即可。

(1)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

①适应证:II型骨折的肱骨解剖颈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

②操作方法:手法复位,超肩夹板固定。外展型骨折复位法:一助手握其腋窝,屈肘90°,

前臂中立位,一助手握其肘部,拔伸牵引,矫正重叠移位,术者双手握其骨折部,两拇指按其骨折近端外侧,其余各指抱骨折远端内侧向外捺正,助手同时牵引下内收上臂即可复位。内收型骨折复位方法:两助手握其腋窝及肘部,拔伸牵引,矫正重叠移位,术者两拇指压骨折部向内推,其余各指使骨折远端外展,助手在牵引下将上臂外展,使其复位。超肩夹板固定。

(2)牵引治疗(皮牵引或骨牵引)

①适应证:不稳定II型骨折,外固定难以维持复位者。

②操作方法:皮牵引将上肢套上皮牵引套,实施牵引。骨牵引行尺骨鹰嘴骨牵引。患者上

臂置于中立位,肘关节屈曲,尺骨鹰嘴下2cm进针,实施鹰嘴牵引。外展型骨折,上臂置于中立位;内收型骨折,上臂置于外展位,使远折端适应近折端位置,牵引重量不宜过大。3-4周去除牵引,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3)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固定

①适应证:不稳定的肱骨外科颈骨折。

②操作方法:手法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仰卧位,透视先采用

手法复位(具体复位方法见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复位满意后,维持位置。术区常规消毒,铺巾,术者自肱骨大结节进入一枚克氏针,经折线固定近端,再自远折端、折线下2cm处进针,交叉固定折端。术后石膏或超肩夹板固定。

二、手术治疗II型大结节骨折,II型复位失败的解剖颈外科颈骨折,III型骨折,骨折合并

脱位者,手术切开复位,解剖钢板或克氏针交叉固定。若为IV型骨折、III型陈旧骨折或继发肱骨头坏死者,行肩关节置换术。

三、药物治疗

(1)中药治疗:初期宜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药物,可内服活血灵,外用展筋酊;中期淤血肿胀虽消而未尽,骨折未连接,治宜和营生新,接骨续新,可内服三七接骨丸,养血止痛丸;后期营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可内服筋骨痛消丸,加味益气丸,外用展筋丹,配合外洗药外系,亦可配合推拿按摩。

(2)西药治疗:早起运用活血化瘀药物及脱水药物,消除肿胀,术前30分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一般不超过三天。

参考文献:《正骨规范》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杜天信高书图

整合编辑: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康复二科胡昕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