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和终点
起点和终点作文范文(5篇)
![起点和终点作文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2b82d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6c.png)
起点和终点作文范文(5篇)起点和终点作文范文精选篇1从一个起点开始,终究会到达一个终点;而这个终点,亦是一个新的起点。
清晨,天空刚刚露出鱼肚白时。
在这一天的起点,我跟随着太阳,站在黄山脚下,站在这趟旅程的起点。
我仰头,瞭望着那云雾缭绕的山巅,瞭望着我将会到达的终点。
“起程吧,”我默默地对自己说,“走向山巅,走向终点,去看看,那不一样的风景。
”我踏上眼前的这条布满了青苔的石板小道,青苔上,似乎还挂着一些晶莹闪烁的露珠。
小道旁遍布着笔直的青松,那墨绿色,仿佛是毛笔蘸足了浓墨挥洒而出的,向山顶蔓延着。
晨雾渐渐散了,阳光也更足了。
越向上走,风景便越发的奇特。
奇松在这里生长,怪石在这里陈列。
石阶路不愿规规矩矩地趴在那里了,石阶立了起来,向前看,他如腾飞的巨龙一般,直冲云霄;向后看,脚下的石阶似乎是悬空立着的。
从这山腰处可以看到两旁的峭壁上,是各种奇形怪状的岩石。
而松树,却弯弯曲曲的斜插在石缝中。
遒劲的根茎穿过岩石,裸露在空气中,如同老人的手,抓紧了石块,永不放松。
苍劲有力的枝干外包裹着一层灰褐色的,生满了树瘤与皲裂的树皮,如同饱经风霜的老人的皮肤,那上面布满了褶皱与凸起的经脉,只有经历了日日夜夜的风吹雨打,才能锤炼出来这样刚韧的茎干。
即使脚下的岩石缺少它们所需的土壤与水分,他们依旧在努力,努力活下来,努力生长的更加强壮。
一轮红日渐渐西垂,这一天的终点就快到来了,我也即将走上这趟旅程的终点——山巅。
踏上山巅的这一刻,我被震撼了。
这里没有什么树木、花草,甚至都没有别的杂乱的石块,只有一块巨大的、平滑的岩石。
站在这里,眼前没有别的什么,只有远至天边的云海和一轮垂在天边的夕阳。
白色的云海被映红了,淡蓝的天空也被映红了,这里除了红色,就是白色,已经让人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云了,空旷的似乎只剩下自己一人。
重新走到这条小路的尽头,向下看这条小路,曲曲折折,又好像没有尽头一般。
从这里再下去,这个终点又是一个新的起点,那曾经的起点,又将会变成一个终点。
2起点和终点
![2起点和终点](https://img.taocdn.com/s3/m/ada83548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5.png)
提问:“你怎么知道纸蛙跳了多远?” 引导学生说出,在纸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示起点,在纸蛙落地点画一条 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纸蛙跳了多远。 (学生体验纸蛙跳远的方法。思考问题。)
(2)确定纸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 教师需要指出,我们通过在地上画线的方式记录了纸蛙跳远的距离,但 是无法方便地与别人纸蛙跳远的距离进行比较。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 纸带上记录纸蛙跳远的距离,然后剪下来和别人的进行比较。
本课教材安排了一下三个环节: 聚焦(比谁跳得远); 探索(比比谁的纸青蛙跳得远); 研讨(谁的纸青蛙跳得最远)。 这三个环节是层层推进的,教材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小学生通过生活中的观察和经历、幼儿园中的一些与科学 相关的活动,具备了基本的一些科学观察方法和能力,但是这些方法和 能力是支离破碎的,不成系统的。在生活中,学生们自然地进行着比较 ,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有了初步确定起 点与终点的意识。
教学难点
了解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需要,学会标记起点和 终点。
五、说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 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 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 本节课中教师应该通过有结构的活动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 过活动让学生逐步梳理出正确的比较距离的步骤,建构起正确的测量方 法。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小组材料:两只塑料青蛙、两把剪刀、两卷纸带、两根塑料棒 教师材料:两只可吸在黑板上的塑料青蛙
板块一、游戏导入,聚焦主题 1、同学们,你们参加过跳远比赛吗? 谁愿意来试试?(请3位同学比赛跳远,其他学生观察)
起点和终点作文12则
![起点和终点作文12则](https://img.taocdn.com/s3/m/41bf765d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f.png)
起点和终点作文12则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起点和终点作文的资料12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2.起点和终点(1)2. 起点和终点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杨映坤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2节课。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逐渐掌握较为科学的比较方法并意识到科学测量的重要意义。
经过前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可以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来比较大小。
《起点和终点》这节课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纸带的使用为后续卷尺的引出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核心活动是纸蛙跳远比赛,通过在纸带上标出起点和终点来比较哪只纸蛙跳得更远,从而让学生掌握比较长度的简单方法。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刚接触科学学科,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实验纪律的管理,在交流汇报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多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2. 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3. 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科学探究】1. 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2. 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科学态度】1. 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2.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3.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4. 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2. 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准备:每组3只小纸蛙(A 蛙、B 蛙、C 蛙)、3条纸带学生准备:铅笔教学过程设计:一、问题聚焦(情境导入):1、师:我们班哪位同学跳远跳得最远?2、师:要比较谁跳得远,大家的起点要一样,看谁的终点远(板书课题)。
二、探究:(一)让小纸蛙向前跳1、师:由于场地的限制,我们用小纸蛙代替我们跳远吧。
试试看,你能让小纸蛙向前跳吗?2、学生尝试,练习让纸蛙向前跳。
起点与终点经典短句
![起点与终点经典短句](https://img.taocdn.com/s3/m/275c918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9.png)
起点与终点经典短句1. 人生的起点是出生,终点是死亡。
2. 爱情的起点是相遇,终点是相守。
3. 旅行的起点是出发,终点是归来。
4. 学业的起点是入学,终点是毕业。
5. 竞赛的起点是报名,终点是冠军。
6. 创业的起点是创意,终点是成功。
7. 事业的起点是选择,终点是成就。
8. 交往的起点是认识,终点是友谊。
9. 婚姻的起点是婚礼,终点是白头偕老。
10. 职业的起点是聘用,终点是退休。
起点与终点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关键点,无论是个人的成长发展,还是事业上的追求,都离不开起点和终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起点,而终点则代表着一个阶段的结束或目标的实现。
以下将从不同的角度,列举起点与终点的经典短句。
1. 人生的起点是出生,终点是死亡。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经历成长、学习、工作、婚姻、子女等不同的生活阶段,最终走向终点——死亡。
人生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无法逃避的现实,因此应该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2. 爱情的起点是相遇,终点是相守。
爱情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它从相遇开始,经历相知、相爱,最终达到相守的终点。
爱情的起点是缘分的降临,终点是两颗心紧紧相连,共同度过一生。
3. 旅行的起点是出发,终点是归来。
旅行是人们放松身心、开阔眼界的方式之一,它从出发的起点开始,经历探索、体验,最终回到起点的终点。
旅行不仅能让人感受不同的风景和文化,还能丰富人们的人生经历和见识。
4. 学业的起点是入学,终点是毕业。
学习是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从入学的起点开始,经历课堂学习、考试,最终达到毕业的终点。
学业的起点是知识的积累,终点是能力的提升和未来的发展。
5. 竞赛的起点是报名,终点是冠军。
竞赛是人们展示自己才华和实力的舞台,它从报名的起点开始,经历赛前准备、比赛,最终争取冠军的终点。
竞赛的起点是勇气和信心,终点是胜利和荣誉。
6. 创业的起点是创意,终点是成功。
创业是追求梦想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它从创意的起点开始,经历计划、筹资、运营,最终实现成功的终点。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设计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7b9d68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68.png)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起点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起点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一个点的起点1.2 教学内容起点定义:起点是事物开始的地方或时间起点的作用:确定事物发展的起始位置,便于测量和比较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起点的方法:以原点(0,0)为起点,其他点的坐标根据横纵坐标的数值来确定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起点的概念和作用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实际操作确定点的起点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1.4.2 讲解:讲解起点的定义和作用,解释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起点的方法1.4.3 实践:让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实际操作确定点的起点,教师给予指导1.4.4 总结:归纳总结起点的概念和作用,强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起点的方法第二章:终点的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终点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一个点的终点2.2 教学内容终点定义:终点是事物结束的地方或时间终点的作用:确定事物发展的终止位置,便于测量和比较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终点的方法:根据点的坐标找到对应的横纵坐标值,确定终点位置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终点的概念和作用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实际操作确定点的终点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2.4.2 讲解:讲解终点的定义和作用,解释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终点的方法2.4.3 实践:让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实际操作确定点的终点,教师给予指导2.4.4 总结:归纳总结终点的概念和作用,强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终点的方法第三章:起点和终点的联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如何确定事物的发展过程3.2 教学内容起点和终点的联系:起点是事物发展的开始,终点是事物发展的结束,起点和终点共同构成了事物的发展过程确定事物发展过程的方法:根据起点和终点的坐标值,计算两者之间的距离和方向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联系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实际操作确定事物的发展过程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起点和终点知识3.4.2 讲解:讲解起点和终点的联系,解释如何确定事物的发展过程3.4.3 实践:让学生实际操作确定事物的发展过程,教师给予指导3.4.4 总结:归纳总结起点和终点的联系,强调确定事物发展过程的方法第四章:起点和终点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起点和终点解决实际问题4.2 教学内容起点和终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确定物体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计算物体移动的距离和方向运用起点和终点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起点和终点,运用数学知识计算距离和方向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起点和终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采用实践法,让学生运用起点和终点解决实际问题4.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起点和终点知识4.4.2 讲解:讲解起点和终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释如何运用起点和终点解决实际问题4.4.3 实践:让学生运用起点和终点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给予指导4.4.4 总结:归纳总结起点和终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强调运用起点和终点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第五章:教学评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教学评价的目的和重要性让学生学会第六章:教学评价的方法与工具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教学评价6.2 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的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评价的方法:定性评价、定量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工具:问卷调查、测试、观察表、反思日志等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方法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实际操作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教学评价6.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教学评价知识6.4.2 讲解:讲解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方法,介绍不同的评价工具6.4.3 实践:让学生实际操作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教学评价,教师给予指导6.4.4 总结:归纳总结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方法,强调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性第七章:教学评价的实施与反馈7.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7.2 教学内容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实际操作进行教学评价的实施和反馈7.4 教学步骤7.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教学评价知识和方法7.4.2 讲解:讲解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解释如何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7.4.3 实践:让学生实际操作进行教学评价的实施和反馈,教师给予指导7.4.4 总结:归纳总结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和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反馈的方法,强调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性第八章:教学评价的改进与提高8.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教学评价的改进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8.2 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的改进目的:通过评价结果找出教学中的不足,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8.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教学评价的改进目的和方法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实际操作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8.4 教学步骤8.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教学评价知识和方法8.4.2 讲解:讲解教学评价的改进目的和方法,介绍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8.4.3 实践:让学生实际操作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给予指导8.4.4 总结:归纳总结教学评价的改进目的和方法,强调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性第九章:教学评价案例分析9.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教学评价的案例分析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教学评价案例,找出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9.2 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案例分析的目的:通过分析教学评价案例,找出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评价案例分析的方法:分析评价结果、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理解教学评价案例分析的目的和方法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实际操作分析教学评价案例9.4 教学步骤9.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教学评价知识和方法9.4.2 讲解:讲解教学评价案例分析的目的和方法,介绍分析教学评价案例的方法9.4.3 实践:让学生实际操作分析教学评价案例,教师给予指导9.4.4 总结:归纳总结教学评价案例分析的目的和方法,强调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第十章:教学评价的总结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教学评价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学会如何对教学评价进行总结和展望10.2 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学评价进行总结和展望的方法:总结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起点和终点》的教学教案设计,共十个章节。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设计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e03c1a2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db.png)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起点和终点的概念1.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旅程、比赛等,让学生感受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1.2 讲解:解释起点和终点的定义,强调它们在数学和生活中的应用。
1.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例找出起点和终点,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起点和终点在坐标系中的应用2.1 引入:介绍坐标系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坐标系中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2.2 讲解:讲解坐标系中起点和终点的表示方法,如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x, y)坐标。
2.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例,运用坐标系确定物体的起点和终点。
第三章:起点和终点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3.1 引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如建筑物、家具等,让学生感受起点和终点在几何图形中的重要性。
3.2 讲解:讲解几何图形中的起点和终点,如线段的起点和终点、圆的圆心等。
3.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例,识别几何图形中的起点和终点。
第四章:起点和终点在函数图象中的应用4.1 引入:通过观察函数图象,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让学生了解起点和终点在函数图象中的重要性。
4.2 讲解:讲解函数图象中的起点和终点,如一次函数的y轴截距等。
4.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例,找出函数图象中的起点和终点。
第五章:起点和终点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5.1 引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如路线规划、比赛计分等,让学生感受起点和终点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5.2 讲解:讲解如何运用起点和终点解决实际问题。
5.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例,运用起点和终点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章:起点和终点在运动中的应用6.1 引入:通过观察运动员跑步、赛车等运动中的起点和终点,让学生了解起点和终点在运动中的重要性。
6.2 讲解:讲解运动中的起点和终点的意义,如比赛中的起跑线和终点线。
6.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例,识别运动中的起点和终点。
第七章:起点和终点在时间管理中的应用7.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时间管理实例,如计划安排、任务分配等,让学生感受起点和终点在时间管理中的重要性。
起点和终点作文(5篇)
![起点和终点作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fb590f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1.png)
起点和终点作文(5篇)最新起点和终点作文篇1人生有两个点,一个叫做起点,一个叫做终点。
——题记。
当我们作为婴儿从母亲的肚子里出来时,我们的人生便已经开始了。
这一段漫长的人生,没有人可以知道未来的终点,但是人生的起点我们都经历过。
“后悔过去,不如奋斗将来。
”当我们站在人生的新起点上,看着远处的道路,也许会觉得很累,觉得很心酸。
但是我们大可不必去担忧,也许以自己如今的能力的确没有资格前进,可是人是会成长的,没有任何人会原地踏步,走着走着我们就发现自己变得更加坚强了。
回首过去的点点滴滴,很多的记忆也都变得不复存在了,然而我们却依旧可以怀念着过去,这是我们独特的一份记忆。
过去了的得失,过去了的哭笑,都已经变为了往日的浮云,早就不在了。
与其我们还耿耿于怀,不如把自己的眼光放长远些,这样也就不算退步。
我相信明日的太阳会更加明亮,也相信未来的日子会更加美好。
每一个崭新的起点,总是意味着很多冒险。
创造,就是一个新的起点。
一个新起点,有新困难,也有新篇章、新境界。
站在人生的起点上,看着每一段走过的日子,都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那些从新的起点走过的人,无疑都是勇敢的,因为他们有勇气去迈出自己的第一部。
人类历史上的进步都是一个新的起点,不过这些起点已经有人去做过了,所以他们在历史的路上留在了痕迹。
那些历史名人,难道仅仅只是一个名声吗?当然不是,他们也曾站在一个世界的新起点上迈出了自己沉重的一步,也许如今的生活也都是因为他们才出现的,所以我们要感谢那些迈出第一部的人们,他们是勇敢的。
如果把一个新的起点比作一颗小小的种子的话,那么这个种子的成长过程就是我们此刻经历的。
多少的日夜,这颗种子会经受多少的风雨,多少的磨难,但是它依旧还是要努力地长着,不为了别的,只是为了在这个世界上多走走,多看看,也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留在自己小小的脚印。
多思考一下自己的处境吧,因为每一个人的起点都不同,自己要走的路,也许是别人未曾走过的。
人生是一道难题,这道难题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所以别再犹豫了,勇敢点,走下去。
起点终点的高级说法
![起点终点的高级说法](https://img.taocdn.com/s3/m/0300cfb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a.png)
起点终点的高级说法(实用版)目录1.引言:起点和终点的概念2.起点终点的高级说法:始发地和目的地3.举例说明:交通工具、旅行和物流等方面的应用4.始发地和目的地的表达方式:词汇和短语5.结论: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发展正文1.引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描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这种描述通常涉及到起点和终点这两个概念。
例如,在旅行中,我们可能需要提及旅程的起点和终点;在物流运输中,也需要标明货物的发货地和收货地。
然而,在正式场合或者书面表达中,我们可以使用更专业的词汇来表示起点和终点,那就是“始发地”和“目的地”。
2.起点终点的高级说法:始发地和目的地“始发地”和“目的地”这两个词汇来源于英语,分别是“origin”和“destination”。
它们表示的是一个事物或者行为发生的最初地点和最终地点。
相较于普通的“起点”和“终点”,“始发地”和“目的地”更具有专业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3.举例说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例子来进一步了解“始发地”和“目的地”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交通工具:火车从北京站出发,前往上海站。
在这里,北京站就是始发地,上海站是目的地。
- 旅行:游客从广州出发,计划前往拉萨旅游。
在这个例子中,广州是始发地,拉萨是目的地。
- 物流:一批货物从深圳发出,预计运往北京。
这种情况下,深圳是始发地,北京是目的地。
4.始发地和目的地的表达方式:词汇和短语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使用“始发地”和“目的地”这两个词汇来表达起点和终点,还可以使用一些相关的短语,例如:- 始发地:出发地、源头、起始点- 目的地:到达地、终点、目标地点5.结论语言是沟通的工具,也是思想和文化的载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交流需求的提高,语言表达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从“起点”和“终点”到“始发地”和“目的地”,我们可以看到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发展趋势。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设计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65eef5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4.png)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起点的概念,知道起点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终点的目标,明白只有明确终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1.2 教学内容介绍起点的定义和作用。
解释终点的含义和目标。
1.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起点和终点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起点和终点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起点的重要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起点对于解决问题的影响,明白选择正确的起点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2.2 教学内容通过实例讲解,展示起点选择不当会导致的问题。
分析正确的起点选择对于解决问题的帮助。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例,理解起点的重要性。
2.4 教学评估让学生回答问题,检验他们对起点重要性的理解。
第三章:如何确定终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如何确定问题的终点,明白只有明确终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3.2 教学内容介绍确定终点的方法和步骤。
通过实例讲解,展示如何根据问题确定终点。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例,学会确定终点的方法。
3.4 教学评估让学生回答问题,检验他们确定终点的能力。
第四章:起点和终点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如何将起点和终点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通过实例讲解,展示起点和终点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应用。
分析正确的起点和终点选择对于解决问题的帮助。
4.3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例,学会将起点和终点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4 教学评估让学生回答问题,检验他们应用起点和终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让学生回顾本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在本章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5.2 教学内容总结本章内容,回顾起点和终点的重要性。
展望如何将在本章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起点和终点优秀作文
![起点和终点优秀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89ca502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3a.png)
起点和终点优秀作文起点和终点优秀作文(篇1)春天是一年四季的起点,早晨是一日生活的起点,水滴是大海的起点,幼苗是大树的起点。
万物皆有一个起点,与成功背后起点的苦涩相比,幸福的起点就简单的多了。
古往今来,很多人迷失了幸福的本义,他们一味追求名利金钱,甚至错误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以为拥有世界便可以拥有幸福,但世界从不属于你,又何谈幸福呢?其实幸福是最单纯,最简单的事情,不需要太多元素来支撑。
幸福不在得失,不在财富。
即使不幸接蹱而至,只要有一颗乐观积极的心,也会从周围汲取到幸福。
幸福的起点,不过只是一颗简单的心。
李冰冰在博客中曾说过:“幸福其实很简单,可能就是太简单了,就总是忽略到看不见。
”一个微笑,一份早餐,一句鼓励,或者无言的目光都是我们幸福的源泉。
而幸福却如掉落沙发下的纽扣,明明那么真实的存在,却总也找寻不到。
只有善于发现身边的快乐和平凡,珍惜每一次感动,才能体会到幸福的温暖。
无数人追求幸福,陶渊明的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王维的幸福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空灵;李白的幸福是携一壶美酒,一路流浪狂歌;教师的幸福是看着学子们走上正确的成才之路,父母的幸福是看着子女长大成人……许多人小时候幸福,长大后就感觉不到幸福,有的人在家幸福,外出后就失去了幸福。
幸福无迹可寻,我们应摒弃浮华,幸福就在知足常乐中的灯火辉煌处。
幸福的起点,不过是随心而行。
别人眼中我们的幸福于我们眼中别人的幸福是一样的。
也许,人们各自拥有幸福的一瞬就在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中度过,全然不知,幸福已如歌声般悠扬婉转地来到身边。
或许是将幸福定义得太高,于是望见了别人的幸福,坐拥着它却总感遥不可及。
或许是急于追求幸福,走得太快,忽略了身边一闪而过的温暖,幸福其实就在停下来转身凝视的一瞬间。
幸福不过是一个回头的距离,卖出的第一步便是学会停留。
幸福既抽象又简单,人生之路上,人们苦苦追寻,蓦然回首,才发现幸福就在灯火阑珊处。
如果你还在追寻之中,不妨静下心来,我们的青春拥有最动人的色彩,每种颜色都是找寻它的的起点。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设计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f801090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3.png)
《起点和终点》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起点的概念,掌握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一个点的坐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起点和终点概念的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
难点:如何确定一个点的坐标,以及坐标系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PPT、教学卡片、坐标轴模型等。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准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起点和终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旅程、比赛等。
2.新课导入:介绍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讲解如何确定一个点的坐标。
3.课堂讲解:通过PPT展示,讲解坐标轴上的点如何表示,以及如何用坐标表示一个点。
4.实例分析:让学生观察一些实际问题,如物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引导学生运用坐标系解决问题。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起点和终点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坐标系。
6.练习巩固:布置一些有关起点和终点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7.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起点和终点在数学中的应用。
8.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坐标系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素养。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维发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习成果展示评价: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制作坐标系相关的手工制品或PPT,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起点终点的高级说法
![起点终点的高级说法](https://img.taocdn.com/s3/m/7f89198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7d.png)
起点终点的高级说法【原创版】目录1.起点终点的含义2.高级说法的概述3.起点终点的高级说法的应用4.总结正文1.起点终点的含义起点和终点是人们生活中经常提及的概念,它们代表了一个过程的开始和结束。
在旅行、竞赛、成长等各个方面,我们都可以从起点和终点来衡量和描述事物的发展变化。
2.高级说法的概述高级说法是指对普通概念的深化和升华,通过更深刻、更富有哲理的表达方式,使得普通的概念具有了更高的价值和意义。
在起点和终点的概念上,高级说法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过程,并赋予其更丰富的内涵。
3.起点终点的高级说法的应用当我们谈论起点和终点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运用高级说法:(1)人生旅程:人生的起点是出生,终点是死亡。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不断地学习、成长、体验,使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因此,人生的起点和终点不仅仅是生命的开始和结束,更是一个不断追求、挑战自我的过程。
(2)事业发展:职业发展的起点是入职,终点是退休。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努力、拼搏、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地位,实现自己的价值。
因此,职业发展的起点和终点不仅仅是入职和退休,更是一个不断进取、拓展人生的过程。
(3)学业成长:学业的起点是入学,终点是毕业。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勤奋学习、深入思考、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未来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学业的起点和终点不仅仅是入学和毕业,更是一个不断求知、发展自我、成就梦想的过程。
4.总结起点和终点的高级说法,让我们对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可以从起点和终点的更高层次来审视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和价值。
作文起点与终点的关系(5篇)
![作文起点与终点的关系(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b22c5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be.png)
作文起点与终点的关系(5篇)起点与终点篇一起点,是午夜钟表指针指向的12,是那古老的钟敲击所发出的悦耳而悠远的声音;那终点,便是历经沧桑后又在午夜回到的起点。
而之间经受的过程,也没有像公主等王子一样漫长,只在于你怎么去触及它。
胜利没那么遥远!平凡的人只会做力所能及的事,而真正的胜利者在于去超越自我。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有了士气,才会有克服困难,获得胜利的机会,没有士气,即使你面对胜利的康庄大道,也会举步为艰。
士气是胜利的一个台阶。
付出爱需要力气,接受爱则需要士气。
生存需要力气,生活则需要士气,而胜利更需要士气!doitnow!立刻就做!假如你有一项工作要做,立刻就做!假如这是你想要完成的工作,立刻就做!假如你想胜利,立刻就做!不要踌躇徘徊,有什么事,要当场解决,立刻就做!耽搁只会让你迷失,所以立刻去做!"立刻去做"是起点——终点路程的一半。
“天才是由1%的灵感+99%的汗水炼成的,所以胜利离不开努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努力方法平凡的人会认为努力是无时无刻的读书,死记硬背;聪慧的人会在不断的思索,不断的创新,精力不会放在基础上……有一种人呢,他既留意基础,也留意创新,像他们不是平凡的,也不是与众不同的人,他们是要胜利的人。
他回答:“我做梦,我放飞自己的思想,想象自己想要做的事,然后我就躺在床上,深思自己的幻想,那个晚上,我就可以梦到自己的幻想,当其次天醒来,我看到了通向梦的路。
”当别人对我说:“你做不到,这也不行能!”而我总坚持走实现自己幻想的路!正如美国第28届总统伍德罗。
威尔逊说的:“你们因幻想而宏大,全部的人都为幻想家。
一个胜利的人,他有幻想,有士气,懂得怎样做好一件事,付出过努力。
这些表面看起来很难,其实,他很简洁。
这些只不过是胜利的凝聚体,只要你做好生活中的每件事,你努力了,付出了,就有收获,就会从起点走向终点,走向胜利!胜利,没那么远!起点与终点篇二春寒料峭的日子,柳梢初绿,天空却还是冬日的模样,仿佛一杯水泼向苍穹,晕散出极淡极远的蓝。
作文起点与终点500字
![作文起点与终点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c6c3dab733687e21ae45a979.png)
第一篇:《起点与终点》起点起点,何为起点?卵变成蚕,是蚕生命的起点;蚕变成蝴蝶,是蝴蝶生命的起点……那么,一个生命一生中,是否会有多个起点?小到一秒钟、一分钟的起点;大到一个月,一年的起点。
就在这笔墨挥洒的时间中,我,踏足了无数的起点。
终点却与之相对。
卵变成蚕,是卵的终点;蚕变成蝴蝶,是蝴蝶的终点……一分钟,一年。
何尝不是一个终点?既然如此,那么,起点是否可以当做终点?秋风萧瑟,走在回家的路上。
脚下踢着金色的落叶。
一阵悲凉的感觉涌上心头,这些落叶,是否到了生命的终点?月考过后,拿着成绩单与月考卷,双眼一片茫然,这就是我几天努力的结果吗?这就是初三第一段时期的一个终点?不知不觉中,天越来越黑……忽然,一阵强风刮过,卷过了灰尘,我的双眼一阵刺痛。
但同时,也卷起了脚下的枯叶。
半天,我终于可以睁开眼睛——天!这是一副什么样的景象——漫漫星空下,无数黄叶纷纷落下,昏暗的灯光给予照耀,多么唯美至极的景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是怎么样我不清楚,但我终于明白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的境界。
纷纷的落叶构成了一个美丽至极的新生命——虽然这个生命如同晏花一般短暂——但这是一个生命的起点,一个不属于生命的生命,一个由无数终点构成的起点!我忽然对刘禹锡充满了兴趣,这是一个看穿了起点与终点的人。
此时我有一种仰天大笑的冲动!什么起点?什么终点?一切虚幻的理念根本不值得关注!只要人活出自我,那么会发现,任何一切的终点都可以看作起点。
同样的,任何一切的起点,也是终点。
天涯何处无起点?人间何处无终点?一切的一切,只不可是一场没有结局的梦,罢了。
第二篇:《我作文500字》我作文500字篇一:我作文500字我是藤县潭津中心小学四年级 5班的一名学生,我叫***,今年11岁啦!我和别人一样:一头乌黑油亮的长发,又黑又长的眉毛下有着一双猩竦难劬,高高的鼻子下衬托着樱桃似的小嘴巴。
我是一个聪明活泼,热情开朗个女孩子。
起点与终点议论文
![起点与终点议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9a3947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6a.png)
起点与终点议论文终点与起点作文篇一曾经一度以为,一段感情的终点便是另一段感情的起点。
然而,此刻我才明白,原来一段感情的起点也代表它必有的终点。
感情的起点,总是来得那么容易那么迅速,它不像飞行棋,转到6才能站在起点位置,然而它的终点却像飞行棋一样,有的如意,有的失意,当棋子随着骰子在终点的位置上下回走时,感情也正如它,在终点的那段路来回徘徊,有的人会幸运的一次到达终点,但有的人却要犹豫,夹杂在幸与不幸之间!然而,无法忽视的结局始终是都会达到那个叫终点的位置!有人说,在感情的路上,有付出不一定就有回报,但我却一直坚信,当站在起点的那个位置上,无论你走了多远,多曲折,到最后站在终点的位置,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那一路上肯定存在着回报,只是那时侯自己未看清,或许,只是那时候自己未懂得珍惜和把握!同样是终点,有人会痛苦伤心而无法面对,有人却是微笑着挥手说再见,人们说这是经营的问题,也许吧,但谁也不能否认这也是包含着心态的因素!曾经我以为我会害怕站在终点的位置,害怕自己面临感情的失败,可现在真正站在这里,我才明白,原来我不怕,甚至我还可以回首遥望,回忆那点点滴滴!原来感情的路上真的没有对与错,没有失败与成功,有的只是起点和终点,有的只是那一段能留与彼此心中的过程!爱在希望中快乐,在失望中不知所错,在绝望中心灰意冷!红尘一世,缘始缘终,缘起缘灭,尽今生悲痛。
人生如梦,如戏,梦如戏,戏如梦,这一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今生今世,这段旅途,与谁伴,谁伴已?尘缘了,沧桑泪,封,这一生这一世,起点终点,旅途一人逍遥游。
起点,这个起初的站点带着欣喜扮演了我的角色来到了尘世,对一切事物有着好奇,有着向往,有着美好的想象。
原来世间如此美!新生,感觉空气清新,感觉雨水是甘霖滋润了万物,感觉风是清泉使全身凉爽,感觉所有都是那么那么的好,让人痴迷如醉,让人迷恋如梦。
原来醉了会醒来,梦也会醒来。
有一天,坐上了这座城的公共汽车。
走上了公共汽车,车启动了,注定此时不能下车了。
起点和终点的哲理句子
![起点和终点的哲理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6414a24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1.png)
起点和终点的哲理句子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一个起点和一个终点,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经历种种风雨,体验各种人生百态。
起点是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而终点则是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经历成长、奋斗、成功、失败,经历喜怒哀乐,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
以下是一些关于起点和终点的哲理句子,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和思考。
1.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的起点并不是我们所处的环境,而是我们内心的追求和憧憬。
无论我们身处何地,都应该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停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远方。
2.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人生的起点并不是成功的开始,而是经历挫折和困难的起点。
只有经历过风雨的洗礼,我们才能看到人生的彩虹,才能真正成长和进步。
3. “生活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起舞。
”人生的终点并不是等待死亡的来临,而是在有限的生命里,尽情地享受每一天,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勇敢地迎接未来的每一天。
4.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终点,而在于沿途的风景。
”人生的终点并不是我们最终的归宿,而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点点滴滴,是我们留下的足迹和回忆。
在追逐终点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珍惜沿途的风景,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享受人生的每一刻。
5. “人生没有终点,只有一个又一个的起点。
”人生并不是一个终点的结束,而是一个又一个的起点和新的开始。
无论我们经历过多少风雨,无论我们取得了多少成就,都应该保持一颗谦卑的心,不断地追求新的目标和梦想,不断地开启新的起点。
6. “起点和终点只是人生旅程中的两个标志,真正重要的是沿途的风景和收获。
”人生的起点和终点只是人生旅程中的两个标志,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在沿途所看到的风景和所收获的成长。
无论我们最终的终点在何处,我们都应该珍惜沿途的风景,享受人生的每一天。
7. “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的过程,而不在于终点的结果。
”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我们最终达到的终点,而在于我们在奋斗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
教科版《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起点和终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9e4e36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89.png)
教科版《起点和终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直线、线段和射线的认识”,具体内容为第一课时“起点和终点”。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线段的特点,了解线段的起点和终点的概念,并能运用线段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线段的概念,知道线段有起点和终点,能准确指出线段的起点和终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线段的概念,线段有起点和终点。
难点:理解线段的性质,并能运用线段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三角板、教学课件。
2. 学具:直尺、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张地图,提出问题:“从学校到公园怎么走?”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路径。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教师讲解线段的概念,强调线段有起点和终点,长度有限。
(3)教师举例说明线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尺子、绳子等。
3. 随堂练习(1)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线段,并标出起点和终点。
(2)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线段?(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线段的概念2. 线段的特点:有起点和终点,长度有限3. 线段的性质: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最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线段,并标出起点和终点。
计算这条线段的长度。
2. 答案:线段长度为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线段的概念和性质,能运用线段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画线段时,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线段,还有哪些几何图形有起点和终点?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探索兴趣。
教科版《起点和终点》教案
![教科版《起点和终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2c4638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6.png)
教科版《起点和终点》教案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与方法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教学方法讲授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教学过程导入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授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巩固练习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归纳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教学资源教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媒体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教学评价学生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起点和终点的概念,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和工具的使用。
学生能够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用数字和单位记录测量结果。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参与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以起点和终点为题的议论文(5篇)
![以起点和终点为题的议论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98625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1.png)
以起点和终点为题作文600字以起点和终点为题的议论文(5篇)以起点和终点为题作文600字以起点和终点为题的议论文篇一那是,我刚上七年级。
面对新的环境和挑战有点不知所措。
再加上刚到时心有些飘浮,第一次月考时我只考了年级60名。
那一次,恍假设一记雷响,重重地劈在我的耳边,惊得我恍恍惚惚,心底一片迷茫。
可接下来的事,更让我感觉前路一片黑暗。
老班要求我们把卷子带回家给家长签字,并且还要召开家长会。
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懞了。
卷子签字什么的是小问题。
小时候,父母不在家时要求签字,都是我自己解决的。
所以说,卷子签字我代签一下没问题。
可家长会……一想到妈妈,我都会感到心酸,一想到这次的成绩,我的心底更是一片内疚和懊恼,更让我觉得,太对不起她了!可该来的,总会要来。
一晃眼,就又到了星期五。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时不时低下头看手中的成绩单,那个黑体字打出的“60”让我的胸口一阵压抑,周围的环境也是那么糟,花草树木全都耸拉起脑袋,无精打采,灰尘迎面扑来,呛得我直咳嗽。
尽管以龟速行走,可终于还是到了家。
家里,妈妈守在饭桌前,捧着一棒水,不知在想些什么。
桌上,是热腾腾的饭菜。
我鼻子一酸,想到这次的成绩,眼泪快要落了下来。
“妈妈”,我喊到。
“回来了,快,先吃饭!”他抬起头,眼中满是笑意。
我踌躇着,我终还要下定了决心说:“妈妈,我这次月考考了60名。
”说完后,迅速低下头来,不敢去看她的眼睛。
过了半响,就在我以为自己要被“判决”时,妈妈开口说话了:“我知道”。
啊?我抬起头,目光却撞进了她的眼中,那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啊!我无法用言语形容,只知道其中包含了太多太多。
妈妈拉过我坐在她身边说:“我不怪你,你也不要太过自责。
不要被伤败蒙蔽了双眼,这次失败了,下次又是一个新起点……”后面的话,我已记得不太清了,只记得母女一起湿了眼眶。
电风扇发出一阵刺耳的喊叫声,我抬手抹了一把脸,手上全是水渍。
黑板上“又是一个新起点”刺痛了我的双眼,我会带着这句包含母爱的话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跳远是最古老的竞技项目之一,在古希腊 奥林匹克的“五项运动”中就有跳远。据 史料记载,首次正式的跳远比赛是在公元 前708年举行的,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 史。当时跳远的设施非常简单,只是把地 面的土质刨松,然后在前面放一条门槛代 替起跳板,后为避免落地时产生伤害事故, 改用沙坑代替了松土。
18世纪末,法国教育家古特木 斯和雅安把跳远列为锻炼身体 的重要项目之一,并在他们的 著作里详细介绍了跳远运动的 设备和训练方法,高度肯定了 跳远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聚焦
跳远比赛,怎样 知道谁跳得更远?
准备一支纸蛙,我 们来进行跳远比赛。
小青蛙跳进我们的课堂
他们要进行一场跳远比赛
怎么知道谁跳得更远呢?
1
怎么知道它跳 了多远呢?
2
2பைடு நூலகம்
2
2
3
做纸蛙视频
纸蛙跳远比赛视频
跳远
跳远,又名急行跳远,是田径运动跳 跃项目,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 等动作组合而成,比赛时以跳的远度 决定名次。跳远距离的测量是从起跳 线量起到运动员在沙坑中留下的最近 痕迹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