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装配论文

合集下载

智能制造中的自动化装配线设计与优化

智能制造中的自动化装配线设计与优化

智能制造中的自动化装配线设计与优化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智能制造中自动化装配线的设计与优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制造业正逐渐向自动化转型,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自动化装配线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对其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自动化装配线的基本原理和要素,包括工作站布局、设备选择、生产节拍等。

然后,讨论了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如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来提高装配线的智能化程度。

最后,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生产效率和成本的自动化装配线优化方法。

通过该方法,制造企业可以实现更高效、更灵活和更具竞争力的生产流程。

关键词:自动化装配线、智能制造、设计与优化、物联网、机器学习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制造正逐渐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方式。

在这一变革中,自动化装配线的设计和优化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提升了产品质量。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自动化装配线的设计和优化方法,结合物联网、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为制造业的未来打开新的可能性。

通过综合考虑成本与效率,我们将揭示如何构建更智能、更灵活的装配线,以满足市场竞争的需求,引领制造业步入崭新的时代。

一、自动化装配线设计原理与要素自动化装配线设计在现代制造业中具有重要地位,旨在提高生产效率、质量和降低成本。

本节将深入探讨自动化装配线设计的原理和关键要素,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在智能制造中的作用。

1、自动化装配线的设计需要考虑工作站布局。

工作站的布局直接影响了生产流程的顺畅性和效率。

在设计中,需要确保工作站之间的距离和顺序合理,以便零部件可以顺利传递,避免拥堵和等待。

此外,工作站的布局也要考虑工人的工作条件,以提高工作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2、选择适当的设备和技术是自动化装配线设计的另一个关键要素。

不同的产品可能需要不同类型的设备和工具,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装配任务来选择合适的设备。

同时,现代技术如机器人、自动导引车、传感器等可以用于提高装配线的智能化水平,实现自动化和协作生产。

汽车制造装配毕业论文

汽车制造装配毕业论文

汽车制造装配毕业论文汽车制造装配毕业论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行业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汽车制造装配作为汽车生产的核心环节,对于汽车的品质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篇论文将探讨汽车制造装配的关键技术和挑战,并分析其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一、汽车制造装配的关键技术1.1 智能制造技术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制造技术在汽车制造装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智能制造技术可以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和传感器技术,可以实现对汽车零部件的自动检测和分类,减少人工操作的错误和疏漏。

1.2 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技术在汽车制造装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完成一些重复性和繁琐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安全性。

例如,利用机器人可以实现对汽车车身的焊接和涂装,保证焊接质量和涂装均匀度。

1.3 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制造技术,可以实现对复杂形状零部件的快速制造。

在汽车制造装配中,3D打印技术可以用于制造汽车模型和原型,提高产品设计和改进的效率。

此外,3D打印技术还可以实现对汽车零部件的个性化定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二、汽车制造装配的挑战2.1 环保要求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汽车制造装配面临着更加严格的环保要求。

例如,汽车制造装配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气必须经过处理和净化,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汽车制造装配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和化学品也需要符合环保标准,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2 资源利用和能源效率汽车制造装配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

如何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能源效率,是汽车制造装配面临的重要挑战。

例如,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使用节能设备,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通过回收和再利用废料和废水,可以降低对资源的浪费。

2.3 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对就业的影响随着智能制造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应用,汽车制造装配过程中的人工操作将会减少。

这将对汽车制造装配行业的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装配式建筑论文(精选论文8篇)-建筑设计论文-土木建筑论文

装配式建筑论文(精选论文8篇)-建筑设计论文-土木建筑论文

装配式建筑论文(精选论文8篇)-建筑设计论文-土木建筑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装配式建筑是集传统建筑业与先进制造业于一体的全新建筑模式,受到现当代建筑行业的极大肯定.装配式建筑经历一系列的发展之后,如今已被广大建筑施工者所用.在环保、节能的同时提高了建筑的生产率,从而维持了建筑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下面是装配式建筑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装配式建筑论文第一篇:装配式建筑设计优化中BIM技术的应用摘要:依托BIM技术的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等特点,优化装配式设计方案,有助于推动建筑向着绿色、经济发展。

国家对相关领域的政策支持、BIM相关软件逐渐成熟,为未来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关键词:BIM技术; 装配式建筑; 优化; 发展;由预制构件在工厂制作、施工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的施工不断趋向高效率、高质量,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出现,给建筑的发展又增添了一份新的活力。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能够全面贯通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各个阶段,具有模数化、标准化的技术特点。

1 BIM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特点1.1 BIM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优势1.1.1不同于传统的二维设计的CAD软件,BIM技术相关软件都具有三维的特性,在设计阶段就能通过BIM的三维显示出建筑的效果。

同时,BIM软件能够导入CAD图纸,通过识别CAD,在软件中可以直接完成三维建模,十分便捷。

1.1.2基于BIM软件设计的装配式预制构件能够直接反映出碰撞、安全验算不合格等情况,相比较二维图纸设计,减少了很多验算的时间,也提高了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并且,通过BIM软件能直接优化构件的参数信息,调整碰撞、通过安全验算。

1.1.3在项目的招投标阶段、施工前准备阶段、竣工结算阶段都需要进行项目的工程量计算。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完整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完整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完整版)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的重要支柱。

本文旨在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

本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对国内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现状;问题;发展趋势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推动我国工业的现代化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

通过研究,可以为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对于提高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历程,国内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概述2.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对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检测、维护等全过程进行自动化控制的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自动化三个方面的内容。

2.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原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检测(CAT)等。

制造自动化技术论文

制造自动化技术论文

制造自动化技术论文一、引言制造自动化技术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它通过引入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

本文旨在探讨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应用领域以及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二、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1. 发展历程制造自动化技术起源于20世纪初,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各个制造行业。

从最初的传统机械自动化到现代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制造自动化技术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进。

2. 技术应用领域制造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制造行业,包括汽车制造、电子制造、机械制造等。

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且可以适应各种生产环境和需求。

3. 技术特点和优势制造自动化技术具有高度灵活性、高效性和可靠性的特点。

它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控,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同时,制造自动化技术还可以提供实时数据和分析报告,帮助企业进行生产调度和决策。

三、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案例1. 汽车制造行业汽车制造行业是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典型应用领域。

通过引入自动化装配线和机器人技术,可以实现汽车零部件的自动化组装和生产线的高效运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电子制造行业电子制造行业也是制造自动化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化设备,可以实现电子产品的自动化生产和质量控制,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3. 机械制造行业机械制造行业是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引入自动化加工设备和机器人技术,可以实现机械零部件的自动化加工和装配,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四、制造自动化技术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1. 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制造自动化技术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技术,可以减少人工劳动力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原创】基于PLC的自动化零件装配线系统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原创】基于PLC的自动化零件装配线系统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基于PLC的自动化零件装配线系统设计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机电工程系(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3 班学生XXXX学号XXXXXXXX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基于PLC的自动化零件装配线系统设计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定进行的日期:2012年7月10 日起至2012年11 月15日止三、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地点:XXXXX四、任务书的内容:目的:毕业设计是高职高专全程教学中必修的关键教学环节,是实现教学科研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本专业范围内的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之重要手段。

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工程技术设计的一般程序,是学生毕业前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自动化生产线是产品生产过程所经过的路线,即从原料进入生产现场开始,经过加工、运送、装配、检验等一系列生产按照规定的程序自动进行所构成的路线。

狭义的生产线是按对象原则组织起来的,完成产品工艺过程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即按产品专业化原则,配备生产某种产品(零、部件)所需要的各种设备和各工种的工人,负责完成某种产品(零、部件)的全部制造工作,对相同的劳动对象进行不同工艺的加工。

自动化生产线综合应用机械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驱动技术、网络技术、人机接口技术等知识。

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在掌握自动化生产线技术的基础上,还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能锻炼我们调查研究、阅读收集文献资料、撰写设计说明书或者论文报告的能力、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

使学生能较快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具有较强的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务:1、方案设计:完成一个工件的拆卸、分拣工作,模拟一个生产流水线的生产过程。

首先由供料站提供原料,运输站将其送至加工站加工,然后送至装配站进行安装,最后由分拣站进行分拣。

设计以送料、加工、装配、输送、分拣等工作单元作为自动生产线的整体设计,构成一个典型的自动生产线的机械平台2、技术设计:以PLC编程控制技术、变频器控制技术、气动机械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伺服电机控制技术等,设计出包括供料单元、分拣单元、输送单元、加工单元及装配单元在内的五个单元的程序,各单元为一个工作站,每个工作站均设置一台PLC承担其控制任务,各PLC之间通过RS-485串行通信线实现互连,构成分布式的控制系统。

毕业设计(论文)-装配流水线PLC模拟控制

毕业设计(论文)-装配流水线PLC模拟控制

武夷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装配流水线的PLC模拟控制姓名学号系(教学点)电子工程系年级、专业09机电一体化层次、形式指导教师、职称:摘要:本文主要是介绍PLC模拟控制在工业生产中的运用,要求学会使用组态软件和PLC(SIMEINS S7-200)控制系统连接,采用下位机执行,上位机监控的方法,构建完成装配流水线的模拟控制系统。

通过PLC模拟控制和组态的监控,本文实现了装配流水线的控制和监视。

关键词:PLC控制;下位机执行;上位机监控;组态监控(本文将以实验论述来讲述PLC的相关知识)。

黄峰(武夷学院电子工程系福建武夷山 354300)一. 本论1 引言1.1 PLC =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

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是工业控制的核心部分PLC =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控制器。

另外PLC还有以下几个名称:PLC =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电力线通信,即我们俗称的“电力线上网”。

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是计算机家族中的一员,是为工业控制应用而设计制造的。

早期的可编程控制器称作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它主要用来代替继电器实现逻辑控制。

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装置的功能已经大大超过了逻辑控制的范围,因此,今天这种装置称作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C。

但是为了避免与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的简称混淆,所以将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plc自1966年出现,美国,日本,德国的可编程控制器质量优良,功能强大。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plc控制的装配流水线系统[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plc控制的装配流水线系统[管理资料]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PLC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工业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运行,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是关系到整个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

自动化系统中所使用的各类型PLC,有的是集中安装在控制室,有的是安装在生产现场和各电机设备上,它们大多处在强电电路和强电设备所形成的恶劣电磁环境中。

要提高PLC控制系统可靠性,一方面要求PLC生产厂家用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工程设计、安装施工和使用维护中引起高度重视,多方配合才能完善解决问题,有效地增强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S7-200PLC 是一种小型的可编程序控制器,适用于各行各业,各种场合中的检测、监测及控制的自动化。

S7-200 系列的强大功能使其无论在独立运行中,或相连成网络皆能实现复杂控制功能。

因此S7-200 系列具有极高的性能/价格比。

S7-200 系列在集散自动化系统中充分发挥其强大功能。

使用范围可覆盖从替代继电器的简单控制到更复杂的自动化控制。

应用领域极为广泛,覆盖所有与自动检测,自动化控制有关的工业及民用领域,包括各种机床、机械、电力设施、民用设施、环境保护设备等等。

如:冲压机床,磨床,印刷机械,橡胶化工机械,中央空调,电梯控制,运动系统。

本课题是用PLC 控制装配流水线控制。

用PLC 控制装配流水线具有程序设计简单、易于操作和理解、能够实现多种功能等优点。

此系统主要能够实现顺次启动和停止,完成工件移位以及功能紧急故障处理等功能。

关键词:PLC、装配流水线、控制、可靠性目录引言 (2)第一章可编程控制器的概述 (3)可编程控制器的定义 (3)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组成 (3)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5)PLC的主要技术指标 (6)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及应用 (7)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 (7)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 (8)第二章 STEP7编程软件介绍 (10)STEP7概述 (10)STEP7-Mirco/WIN窗口组件 (10)STEP7-Mirco/WIN主要编程功能 (12)程序的调试与监控 (13)第三章控制系统分析 (14)系统控制要求 (14)系统方案分析 (15)系统程序分析 (19)梯形图 (19)语句表 (24)程序分析 (27)致谢 (28)参考文献 (29)引言本设计从民营加工企业的现状着手,分析了民营加工企业在全国的地位和特点,从装配流水线的概念和特点出发提出了,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中民营加工企业在装配线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装配线不平衡、效率低、现场管理混乱等。

汽车装配毕业论文

汽车装配毕业论文

汽车装配毕业论文汽车装配毕业论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汽车装配作为汽车制造的重要环节,对汽车的质量和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汽车装配的流程、技术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汽车装配的流程汽车装配是指将各个零部件组装成一辆完整的汽车的过程。

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的步骤:零部件准备、车身焊接、车身涂装、总装和调试等。

其中,车身焊接是整个装配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通过焊接,各个零部件可以牢固地连接在一起,确保汽车的结构稳固。

而车身涂装则是为了保护车身免受氧化和腐蚀的影响,同时也能提升汽车的外观质感。

二、汽车装配的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装配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

传统的手工装配已经逐渐被自动化装配取代。

自动化装配能够大大提高装配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人为因素对装配过程的影响。

例如,机器人在汽车装配中的应用已经变得越来越广泛。

机器人可以精确地完成各种复杂的装配任务,提高装配的精度和一致性。

同时,机器人还能够在装配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确保装配的质量。

除了自动化装配,3D打印技术也在汽车装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D打印技术可以根据设计图纸直接制造出零部件,大大减少了传统制造过程中的材料浪费和时间成本。

同时,3D打印技术还能够制造出更加复杂和精密的零部件,提升汽车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汽车装配的质量控制汽车装配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汽车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汽车装配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质量检测和测试,以确保每个零部件和装配工艺都符合设计要求。

例如,通过使用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可以检测零部件的尺寸和形状是否符合要求。

同时,还需要进行各种功能测试,如发动机的启动和运转、刹车系统的性能等。

只有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汽车的质量和可靠性。

此外,质量控制还包括对装配工艺的优化和改进。

通过对装配过程的不断改进,可以提高装配的效率和质量,减少装配过程中的错误和缺陷。

例如,通过引入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可以减少装配过程中的人为疏忽和操作失误。

自动化生产线之装配站——论文[3]

自动化生产线之装配站——论文[3]

自动化生产线之装配站——论文[3]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名称:自动化生产线之装配站设计安徽工商职业学院2014届毕业论文(设计)系别:电子信息系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班级:11机电4班姓名:李任当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自动生产线)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在这里,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传感测试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生产设备中;而系统性指的是,生产线的传感检测、传输与处理、控制、执行与驱动等机构在微处理单元的控制下协调有序地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以其高抗干扰能力、高可靠性、高性能价格比且编程简单而广泛地应用在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中,担负着生产线的大脑——微处理单元的角色。

系统控制方式采用每一工作单元有一台PLC承担任务,各PLC之间通过RS485串行通讯实现互联的分布式控制方式,因此,综合应用了许多知识,如气动控制技术、机械技术(机械传动、机械连接等)、传感器应用技术、PLC控制和组网、步进电机位置、和变频技术等。

由于时间仓促以及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提出批评和建议。

关键词:PLC;装配站第一章绪论 (1)1.1设计背景 (1)1.2设计的内容和结构 (1)第二章方案论证 (3)第三章硬件设计 (8)3.1装配单元的结构与工作过程 (8)3.2装配单元的气动元件 (14)3.3传感器 (19)3.4 PLC的I/O分配及系统安装接线 (24)第四章软件设计 (30)4.1编写程序的思路 (30)4.2状态流程图 (32)结束语 (34)致谢 (35)附录 (36)参考文献 (42)第一章绪论1.1设计背景随着PLC技术的普及,企业对PLC技术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加。

目前,很多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化生产线越来越普及,它有效的加快了工作的效率,提高生产速度和生产质量。

当工人按下按钮,生产线就会自动运行,以此来满足企业的需求。

机械装配工艺论文

机械装配工艺论文

机械装配工艺论文1. 引言机械装配是制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涉及到将各种零部件、零组件准确合理地组装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机械产品。

机械装配工艺的合理性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研究机械装配工艺的相关问题,探讨如何优化机械装配过程,提高装配效率,降低成本。

2. 机械装配的基本原理机械装配的基本原理是将各个零部件按照一定的顺序、方法进行组装,使其相互配合,最终形成一个功能完整的机械产品。

机械装配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2.1 零部件准备在机械装配前,需要对零部件进行准备工作。

这包括对零部件进行清洗、测量和检查,确保其尺寸和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还需做好零部件的分类和组织,以便在装配时能够快速找到所需的零部件。

2.2 装配顺序装配顺序是机械装配中一个关键的环节。

合理的装配顺序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装配误差,提高装配效率。

一般来说,装配顺序应该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遵循一定的逻辑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零部件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确保装配的正确性。

2.3 装配工具和设备在机械装配过程中,合适的装配工具和设备是必不可少的。

正确选择和使用装配工具和设备,可以提高装配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还需保证装配工具和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避免对产品造成损害。

3. 机械装配工艺的优化为了提高机械装配的效率和质量,我们需要对机械装配工艺进行优化。

优化机械装配工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3.1 设计优化在机械装配的设计阶段,应该充分考虑装配过程的可行性和便利性。

合理的设计可以减少装配过程中的瑕疵和误差,从而提高装配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工艺性,尽可能减少装配工艺的复杂性和耗时性。

3.2 工作指导书的编写工作指导书是机械装配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它可以清晰地指导装配人员进行操作。

编写工作指导书时,应该详细描述每个装配步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装配的准确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入图形化的示意图或流程图,更直观地表达装配过程。

机电产品零部件自动装配方法论文

机电产品零部件自动装配方法论文

机电产品零部件自动装配方法研究摘要:实现零部件的三维建模与整机装配是建立产品虚拟样机的前提和基础。

文章基于pro/e、cult 3d等软件,简要介绍了利用布局、骨架模型、二次开发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实现机电产品零部件自动装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对各种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abstract: the three dimensional modeling and assembling of parts is necessary in order to establish product virtual prototyp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automatic assembly of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 parts with pro/e, cult 3d software and so on, several approaches based on layout,skeleton model, advanced development and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are briefly described, and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thods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关键词:机电产品;零部件;自动装配;骨架模型;二次开发key words: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parts and components;automatic assembly;skeleton model;advanced development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3-0025-030 引言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熟知的机电产品都是由一些零部件按照一定关系和要求组装而成的。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论文)大型薄壁零件装配误差有限元分析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论文)大型薄壁零件装配误差有限元分析

大型薄壁零件装配误差有限元分析摘要在机械、船舶、航空航天等领域中有许多薄壁零件,它们主要由各种薄型板、腔体和加强筋条构成,结构复杂,一般认为零件最大尺寸大于2m,且零件厚度与零件最大尺寸比小于5%即属于大型薄壁零件。

600MW超临界汽轮机组低压缸体由各种薄型板、加强筋、支承梁和叶片等构成。

缸体尺寸较大,直径约为6m。

上下爿缸体装配后,高约为7m。

而缸体壁厚较薄,约为32mm。

因此,600MW超临界汽轮机组低压缸体属于典型大型薄壁零件。

由于体积大、总体刚性较差,薄壁零件在装配过程中极易在重力、夹紧力的作用下产生变形,采用传统的装配工艺方法已难以保证其装配精度要求。

针对超临界600MW机组低压缸体在装配过程中出现的垂直中分面间隙过大、裙座接触不良和通流间隙超差等装配问题,文章首先在理论上分析零件定位方式和各种装配工艺对薄壁零件装配精度的影响,并利用提出的装配工艺评价原则对缸体总装配工艺进行了设计和评价。

接触问题由于其边界非线性,即使是弹性光滑接触问题,采用数值方法分析求解也有很大的难度。

缸体装配过程主要通过多体接触分析模拟,文章中详细介绍了接触问题,研究了接触分析的边界条件、接触参数及单元尺寸、形状、网格划分方法,以确立适合缸体零件全装配的三维接触分析有限元模型,从而得到更为精确的计算分析结果。

最后,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模拟了低压缸体总装配过程。

根据不同装配误差问题,分别建立了相应的有限元分析模型。

分析了缸体零件装配变形及其在装配体中的传递情况,确定了缸体变形部位以及变形趋势并量化了具体的变形量,为装配工艺的改进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汽轮机缸体,接触问题,装配变形,误差传递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ASSEMBLY ERROR FOR LARGE THIN-WALL PARTABSTRACTLarge-scale thin-wall part is used wildly in mechanical, ship, aviation& aeronautic industries.Many parts have thin-wall (shell)、cavity and rib enforcement,complex structure. Generally speaking, large-scale part refers to those structure the largest size of part is more than 2m and the ratio of wall thick and largest part’s size is less than 5%. 600MW stream turbine cylinder is mainly constructed by all kinds of thin-wall、rib enforcement 、bearing bar and lamina. The cylinder’s diameter is almost 6m. The height of cylinder assembled is almost 7m. To some extent, 600MW stream turbine cylinder is some kind of large-scale thin-wall part. Because this kind of part has large volume and bad stiffness, there is serious deformation during processes of assemblying.It’s difficulty to satisfay the assembly error requirements using the old means.Aim at the large middle plane flatness error ,plane contact gap and flow clearance error occurred in the process of 600MW stream turbine cylinder’s assemblage,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parts fixture ways and diversified assembly technics in principle, then designed and evaluated the turbine cylinder assemblage technics by using the assemblage thecnics priciple provided preciously.Because of boundary non-linearity, even it’s the elastic smooth contact question ,it’s very difficulty to analysize with numerical method. The analysis of turbine assembly is mainly involved with polysome contact, so the article particularly introduced contact problem, research on the boundary condition of the contact analysis、contact parameter and element dimension、shape and meshing way to construct the 3D contact analysis FE model suitable for the turbine assembly, and work out more accurate results.Finally,based on the software of ANSYS/LS-dyna,the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of the turbine overall assembly is provid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assembly error problem, the FEA models were constructed with ANSYS. Through the computing of assembly deformation and it’s transferin the assembly parts, the location and deformation trend is verified, the guidance is offered for improvement of assembly thchnics.KEY WORDS: stream turbine cylinder, contact problem, assembly analysis, error propagation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自动装配生产线毕业论文

自动装配生产线毕业论文

自动装配生产线毕业论文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设计与优化摘要: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革新,自动装配生产线逐渐成为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基于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设计与优化问题,通过对自动装配生产线的工作流程、装配过程等进行分析,提出了一套科学、高效的自动装配生产线设计方案,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一、引言自动装配生产线是通过机器设备和自动控制系统将零部件自动装配成成品的生产线。

相比于传统的手工装配,自动装配生产线具有操作简单、装配效率高、精度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机械等行业。

在当前全球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越来越重视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设计与优化,以此来提高竞争力。

二、自动装配生产线的工作流程自动装配生产线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零部件供给、零部件检测、零部件传送、装配和成品检测五个主要环节。

其中,零部件供给是指将各种零部件送入生产线的过程,零部件检测是对零部件的质量进行检测和筛选,零部件传送是指将零部件从一个位置传送到另一个位置,装配则是将各个零部件组合在一起,成品检测是对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测。

这些环节紧密配合,相互依赖,形成一个完整的自动装配生产线。

三、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装配过程在自动装配生产线的装配过程中,根据装配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可以将装配分为简单装配和复杂装配两种。

简单装配是指只需要少量操作和步骤就能完成的装配,比如螺丝的拧紧、配件的套入等;而复杂装配则是指需要多个操作和步骤才能完成的装配,比如发动机的组装、电子产品的组装等。

为了提高装配的效率和精度,可以采用多种自动化设备和技术,如机器人、传感器、视觉系统等。

机器人可以实现自动拧紧、自动套入等操作,传感器可用于零部件的检测和定位,视觉系统可用于零部件的识别和配对。

通过这些自动化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减少人工操作的工作量,提高装配的效率和精度,从而提高整个生产线的生产能力。

四、自动装配生产线的优化策略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动装配生产线的效率和降低成本,可以采取以下优化策略:1. 工艺优化:通过对装配过程的优化和改进,减少无效操作和重复操作,简化装配过程,提高装配的效率和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装配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一、太阳能组件自动化装配技术现状及发展
1.太阳能组件简介
太阳能电池组件是指具有外部封装及内部连接、能单独提供直流电输出的不可分割的太阳能电池组合装置,即多个单体太阳能电池互联封装后成为组件。

2.组件自动化装配工艺流程
组件装配工艺也称为组件封装工艺,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没有自动化设备的保障,只能采用人海战术,使用大量的人工来完成整个生产过程。

3.国外组件自动化装配技术现状
国外组件自动化装配技术及装备发展迅猛,已经能实现整个组件生产的全线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自动串焊机、自动敷设机和自动装框机等,均采用了机器人视觉技术,利用机器人技术与图像识别技术,完成组件及其零件的精确定位、抓取和装配工作。

例如自动串焊机,自动串联焊接设备是一套将铜基层焊带焊接到电池片的正负极主栅线上,最终形成太阳能电池串的自动化设备。

该类设备的技术重点在于电池片的精确定位、串联排序和串联焊接,其重点指标是生产效率和破片率,国外这类设备集成了多种先进技术,最高能够达到1200片/h的生产效率,破片率也达到3%以下。

综合分析来看,国外自动串焊机的生产流程基本一致。

西班牙的GOROSABEL公司开发的SL-200型自动串焊设备,在电池片精确定位方面采用的是6自由度机器人和高精度图像检测系统,串联焊接则采用红外线焊接技术。

美国的KOMAX公司开发的XCELL X2型自动串焊设备,在电池片精确定位方面则采用的是4自由度智能机器人和高精度图像检测系统,串联焊接则采用的是电磁焊接技术,该项技术为该公司的专利技术。

在电池片精确定位方面,还有其它公司采用XYR直线运动滑台+图像检测技术来实现。

而串联焊接技术方面还可以采用热风焊接技术等。

这些都是国外目前在自动串联焊接设备上成功应用的先进技术。

4.组件自动化装配技术发展
从国外先进组件装配生产设备可以看出,自动串焊、自动敷设以及自动装框均可采用机器人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而各生产工序间的物流转换则是实现全线
自动化生产的关键。

由此可见,机器人、图像识别和自动物流等先进技术的大量应用是组件自动化装配技术及设备的发展趋势。

5.结论
只有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及装备,认清差距,在较短的时间内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组件自动化装配装备,打破该领域装备的国外垄断局面,才能真正使我国的光伏产业走上“自主品牌”的道路。

二、大型飞机自动化装配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1.飞机自动化装配关键技术
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发展,欧美等发达国家在飞机自动化装配技术方面已日趋成熟。

飞机自动化装配技术涉及数控柔性定位技术、数控制孔技术、数字化测量技术和计算机软件等众多先进技术和装备,是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高新技术。

飞机装配与数字化、信息技术相结合,将传统模拟量传递模式转变为数字量传递模式,实现飞机装配数字化、柔性化、模块化、自动化和信息化,从而成为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领域的中间力量。

飞机总装配主要工作范围有机身段的对接、机翼与机身的对接、水平和垂直尾翼与机身的对接、起落架的安装、发动机的安装及系统安装等。

飞机总装配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工艺装备有柔性定位器、激光跟踪仪(或iGPS)、自动钻孔设备、车间内地面运输车、空中吊装运输系统等设备以及集成控制系统。

2.国内自动化装配技术在组件、部件、总装中应用现状
国内目前在新型号飞机牵引下对飞机总装配的自动化装配技术,如大部件对接、全机检测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攻关,应用了柔性定位器、激光跟踪仪、自动钻孔设备、车间内地面运输车、空中吊装运输系统等设备。

通过对国内外自动化装配技术应用现状对比和分析,我国飞机自动化装配技术的应用面已经从组件装配拓宽到复杂的部件装配以及大部件对接过程中,并对飞机自动化总装配中分关键技术进行了攻关,但亟待在自动化总装配生产线方面实现整体突破,打造一个完整的飞机自动化装配线。

3.大飞机总装配自动化发展方向
大型飞机的总装配无论从管理还是从技术角度看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难题[1],从飞机制造的全局考虑,按照目前飞机总装生产线的发展趋势,不管是移动生产线还是脉动生产线,都是从生产布局和生产模式方面的改变,主要用于提升飞机总装生产效率,缩短飞机总装生产周期。

因此,如何提高飞机总装生产过程的协调性,提升装配质量,达到高精度、智能化,从而使生产过程更加稳定流畅,成为自动化总装配生产线技术改进与提升的难点。

根据国内外大型飞机先进的自动化装配技术发展与应用情况,未来大飞机自动化总装生产线应从飞机总装协调技术、数字化装配和测量技术、工艺装备和自动化技术等方面进行重点分析与研究,并逐步深入推广与发展应用。

(1)总装自动化对接平台
飞机总装对接是飞机制造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前期的零件制造、部件装配都是为这个阶段做积累[2]。

飞机总装配主要工作范围有机身段对接、机翼与机身对接、水平和垂直尾翼与机身的对接、起落架的安装、发动机的安装等(图2和3)[3]。

总装使用的主要工艺装备有柔性定位器、激光跟踪仪(或iGPS)、自动钻孔设备、车间内地面运输车、空中吊装运输系统等设备以及整体控制系统。

而波音公司使用的自动定位与校准系统主要包括机械传动装置、离散点扫描系统、激光雷达探测表面力分布系统、集成分析控制系统,并为离散点扫描技术和激光探测表面力分布技术用于飞机总装申请了专利。

(2)飞机的移动系统
采用飞机总装移动生产线技术可实现飞机产品的低成本、高质量和快速响应制造,这对我国新一代大中型飞机的研制和批生产有着重要意义[4]。

飞机的移动系统包括飞机整机移动(正常站位移动、正常应急站位转换)、部件移动技术,主要包括气垫运输技术、AGV小车运输技术、激光跟踪仪测量定位技术。

波音公司采用的移动装配生产线技术将飞机放在由传送链移动的轮车生产线上,使飞机沿生产线移动装配。

通过射频信号实时传送来实现对飞机移动装配生产线的远程控制,并监控飞机移动的情况。

大中型飞机的设计空机重量都在40t以上,其中仅机身重量也都超过20t。

对如此庞然大物的移动问题,考虑安全性,仅靠一般的牵引是很难完成的。

大飞
机的生产线按脉动式的生产模式进行,因此对飞机在各站位(正常、应急)的移动就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并且要兼顾移动的安全性、灵活性和方便性,结合大部件平台建设与激光测量系统,构建数字化部件移动机身研究就显得很关键。

因此,需采用AGV小车和气垫悬浮移动等技术进行全机和大部件的运输。

AGV 小车行程无限制,可自动定位和转向,采用气垫悬浮移动技术,车上安装柔性装配托架(以适应不同的部件外形),使用激光跟踪仪测量定位系统进行移动定位导引,这样可用于整机的运输和大部件的运输。

将机身各段、机翼等专用承托工装与标准模块承载系统组合形成部件托架,在飞机装配站位工作时,利用部件移动技术,实现飞机或部件的平稳移动和飞机在装配站位工装的快速、安全摆放到位和飞机移动时整体工装的简捷撤离。

在航空航天领域,大量采用气垫运输技术与先进的测量定位技术(iGPS),结合数控技术,实现大型部件的运输和装配,大幅度提高装配的工作效率和装配质量。

4.总结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新型技术的成熟并广泛应用,大型飞机自动化装配技术在组件、部件、总装中已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经济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尤其是飞机总装配阶段先进技术的应用。

目前,我国已通过厂、所、高校等多家合作,在部分型号飞机的组件、部件装配中实现了自动化装配,并取得了较大进展。

参考文献
[1]范玉青.大型飞机总装配总的若干问题.航空制造技术,2012(1):78-80.
[2]王建华.飞机总装对接技术.航空制造技术,2012(2): 32-35.
[3]蒋倩,侯志霞,梁雪梅,等.大型飞机大部件数字化对接计算机仿真技术.航空制造技术,2013(22): 87-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