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赏析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分层作业解析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分层作业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d8cf25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7.png)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分层作业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寂寥.( liáo ) 春朝.(zhāo ) 西窗烛.( zhú)B.碧霄.( xiāo ) 僵.卧( jiānɡ) 涨.(zhǎng )秋池C. 不自哀.( āi ) 夜阑.( làn) 戍.(shù)轮台D. 潼.( tóng )关尚.思( shànɡ) 犹嫌.(xián )束【答案】C【解析】夜阑( lán)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B.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C.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答案】B【解析】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3.文学常识填空。
(1)《秋词》(其一)作者,字, (朝代)文学家,与柳宗元并称“”,与白居易并称“”。
(2)《夜雨寄北》作者,字,号, (朝代)诗人,与杜牧合称“”,与温庭筠合称“”(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作者,字,号,(朝代)诗人。
(4)《潼关》作者,字,号, (朝代)维新家、家,戊戌变法“”之一。
【答案】(1)刘禹锡梦得唐刘柳刘白(2)李商隐义山玉谿生唐小李杜温李(3)陆游务观放翁南宋(4)谭嗣同复生壮飞清末政治思想六君子4.借助课本注释及工具书,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自古逢秋悲寂寥..寂寥:(2)我言秋日胜春朝..春朝:(3)便引诗情..诗情:..到碧霄碧霄:(4)君问归期未有期.期:(5)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6)却话..巴山夜雨时却话:(7)僵卧..孤村不自哀僵卧:(8)尚.思为国戍轮台...尚:戍轮台:(9)夜阑...夜阑:..卧听风吹雨风吹雨:(10)铁马冰河....入梦来铁马:冰河:(11)终古..高云簇.此城.终古:簇:城:(12)河.流大野犹嫌束河:(13)山入潼关不解平...不解平:【答案】(1)冷清萧条。
初一语文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卷附解析1
![初一语文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卷附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38cf6f50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7e.png)
初一语文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卷附解析1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课外古诗词诵读。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花草树木像是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芳斗艳。
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如同人之“无才思”,只知道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在天空中尽情飞舞。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卒谥文,世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
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有《昌黎先生集》。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了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1)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晚春景色?(2)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3)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展现的场景。
(2)“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请对此字做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4.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①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②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注释】①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②赚得:骗得。
(1)本诗除借助景物描写说明道理外, 还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找出一种简要分析。
(2)诗人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深刻道理,请简要说出给你的启发。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f9f53e6a300a6c30d229ff4.png)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①,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ì):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译文:山边飘来的烟霭,从竹林的缝隙里看到落日。
鸟儿向屋檐上飞着,远远看去天边的云气好象是从窗里流出来的一样题解:本篇是《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
是写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闲适的心情。
沈德潜说它“四句写景,自成一格”。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①里,弹琴复长啸②。
深林③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词注释:①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②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类似于打口哨。
③深林:指“幽篁”。
《竹里馆》译文: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唐.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之一: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之二: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
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注释】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发:出发。
4.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5.下:顺流而下。
6.渝州:今重庆一带。
7..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8.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9.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10.夜:今夜11.影:月光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试卷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09207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63.png)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时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哪两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请展开想象,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展现的画面。
4.“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请简要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阅读李商隐《贾生》一诗,完成各题。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5.“宣室求贤访逐臣”一句中“逐臣”的意思是_________,在诗中是指______(填人物)。
6.这首诗运用了先扬后抑的表现手法,结合本诗内容谈谈你对这一手法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7.请写出诗歌题目的意思。
8.结合诗句的意思.......,揣摩作者在行进过程中心理发生的变化。
9.本诗隐含了怎样的哲理?诗歌鉴赏【甲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乙诗】桂源铺杨万里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注释】①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10.这两首诗都用到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甲诗】后两句用“放”“拦”这两个动词,生动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富有情趣。
【乙诗】前两句用“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溪水奋力前行的画面。
1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首诗都是哲理诗,通过某一现象揭示一定的人生哲理,给人以启发。
B.【甲诗】前两句是描摹,后两句是议论,诗人借助一系列的景物描写,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_名著导读_课外古诗词诵读复习试题(含答案) (17)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_名著导读_课外古诗词诵读复习试题(含答案) (17)](https://img.taocdn.com/s3/m/532e976258f5f61fb636666c.png)
102.甲、乙两首诗后两句都提供了让读者自己想象的余地,请分别说明。
甲:乙:【答案】101.黄梅时节(或初夏),蜂蝶(或叶)102.甲:由对客人的等待想象客人不来的种种情况。
乙:由蜂蝶飞过墙想象邻家的春色。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
101.本题考查对诗歌景物描写的把握。
甲诗中,“黄梅时节家家雨”点明了时令。
农历五月,江南梅子熟了,大都是阴雨绵绵的时候,称为“梅雨季节”。
乙诗中,“蜂蝶纷纷过墙去”写蜜蜂和蝴蝶见到满园落红残景纷纷飞过院墙,句中的“蜂蝶”就是春天特有的景象。
102.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
通过把握诗歌内容,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语句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甲诗中,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渐渐快燃尽,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
因此,“闲敲棋子落灯花”可以想像诗人久等客人而客人未至时的情景。
乙诗中,蜜蜂和蝴蝶也是喜花爱花的,它们在久雨中好不容易盼到天晴,兴冲冲地飞到诗人的庭院,结果大失所望,不得已纷纷飞过墙头而去。
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满怀着惜春之情的诗人,他不禁猜想:莫非春色还保留在邻家吗?不然的话,蜂蝶怎么飞过去了呢?因此由“蜂蝶纷纷过墙去”可以去想像邻家的春色。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03.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10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简析。
【答案】103.梅子成熟的季节,在乡村的夏夜,点点雨滴敲打着屋檐,长满青草的池塘传来阵阵蛙鸣(围绕“时节、雨夜、池塘、蛙鸣”展开合理想象组织语言即可)。
104.作者雨夜约客,久等不至的寂寞无聊之情。
【解析】103.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
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上恰当的形容词加以描绘即可。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意思是“梅雨时节家家户户都被烟雨笼罩着,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初中语文7下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时练习(含答案)
![初中语文7下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时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3316b0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2.png)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时练习一、默写题1.默写填空。
(1)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贾生》)(2)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
《泊秦淮》(3)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约客》)二、古诗词鉴赏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①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②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①乌衣巷:位于秦淮河畔,东晋时名门望族的聚居区。
②王谢:指王导和谢安,二人均为东晋时的权贵。
(1)有人评价杜诗“于寻常处见深刻”。
你如何理解?请简述。
(2)“诗贵含蓄”,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均体现了这一点,但又各具特色,请比较分析。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展开想象,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展现的画面。
(2)“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请简要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中的“贾生”就是指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
B.首句的一“求”一“访”,似乎表现了汉文帝的诚意。
C.前两句赞美贾生才华横溢,无与伦比,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
D.整首诗在结构上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议论精警。
(2)“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积累(解析版)古诗文专项复习(部编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积累(解析版)古诗文专项复习(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35a7e34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90.png)
古诗文阅读———课外文言文积累【考点】课外文言文课外文言文主要考查疏通文意的能力,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要能读懂文言文,首先是对文言词语以及语句的理解。
【常见题型】1 文言词语课外文言文虽然考查的是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但是考点都在课内,它往往与已学过的课文中的文言词汇有联系,遵循的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
所以,在复习时,要对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进行归类整理并识记。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课内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即“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
如“申子尝请仕其从兄”的“尝”,如果能联想到《卖油翁》中“尝射于家圃”的“尝”字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尝”的意思为“曾经”。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上面题中“廷式尝坐小谴的“坐”,结合语境可知“坐”应为“定罪”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技巧四:古今对照法即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
汉语词汇中有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古今不同,需要特别注意其不同之处。
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在古汉语中可能是两个词。
技巧五: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
2内容理解与概括这类题型常常会作以下题目要求:(1)概括选文内容;(2)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3)结合选文,借助文中的语句或词语提出问题以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第一步:梳理结构,全面把握对文章内容有了全局性认识,才能对局部有明确的指导。
对结构的梳理可以注意文题、句段首句、句段尾句等。
第二步:锁定区域,准确筛选在全面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干要求在原文找到对应的区域,然后在具体区域中准确筛选,从而找准有效信息。
第三步:抓重点,准确翻译在分辨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发生分歧的地方准确翻译。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四首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四首](https://img.taocdn.com/s3/m/a0d59bd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e.png)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01 竹里馆(王维)【原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这是一首写隐者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正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主题】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表现了隐者闲适的生活情趣,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写法】全诗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常见考题】一、理解性默写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
3.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难以引人共鸣的是:,。
4.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
【答案】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阅读理解1.解释词语。
①幽篁:②啸:2.这首诗以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
3.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4.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5.“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独”字好在哪里?6.诗中写了那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7.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所展现的画面。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专题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e55f9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ac.png)
⼈教部编七年级语⽂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专题练习(含答案)七下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杜牧烟笼寒⽔⽉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参考译⽂】迷离⽉⾊和轻烟笼罩寒⽔和⽩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仍在⾼唱着⽟树后庭花。
【阅读赏析】1.体会“烟笼寒⽔⽉笼沙”中“笼”和“寒”的妙处。
2.如何理解“隔江”⼆字?3.作者对商⼥唱《后庭花》⼀事的态度怎样?请说出其中理由。
4.全诗表现了诗⼈怎样的感情?(⼆)贾⽣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贾⽣才调更⽆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问⿁神。
【参考译⽂】汉⽂帝求贤若渴,竟然在宣室接见了曾经被放逐的⾂⼦贾谊,贾谊的才华确实还是是那样⽆与伦⽐。
可叹的是,空有了⽂帝挪前席位与⾂⼦近如此投机的交谈,因为他们探讨的不是天下民⽣⼤事,⽽是那些虚妄的⿁神之事。
【阅读赏析】1.“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怎样的情感?2.这⾸诗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3.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作者对此持何态度?4.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莫⾔下岭便⽆难,赚得⾏⼈错喜欢。
政⼊万⼭围⼦⾥,⼀⼭放出⼀⼭拦。
【参考译⽂】不要说从⼭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的⼈⽩⽩地欢喜⼀场。
当你进⼊到崇⼭峻岭的圈⼦⾥以后,你刚攀过⼀座⼭,另⼀座⼭⽴刻将你阻拦。
【阅读赏析】1.末句的“放过”和“拦”⽤了什么修辞⼿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四)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落灯花。
【参考译⽂】黄梅时节,在⼀个梅⾬绵绵的夜晚,乡村的青草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这时已经是半夜了,诗⼈的朋友却没有如约来下棋,他⽆聊地敲着棋⼦。
灯灰震落在棋盘上,⼼中有些失落。
【阅读赏析】1.诗中开头两句运⽤了的修辞⼿法,描写了 (季节)江南特有的景⾊。
2.请你⾃选⾓度,对“闲敲棋⼦落灯花”⼀句进⾏赏析。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二)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二)](https://img.taocdn.com/s3/m/738b010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5.png)
⼈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泊秦淮杜牧烟笼寒⽔⽉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的清辉洒在⽩⾊沙渚之上。
⼊夜,我将⼩⾈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陵歌⼥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树后庭花》。
赏析:这⾸诗是诗⼈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诗在语⾔运⽤⽅⾯也颇见⼯夫。
⾸句写景,“烟”“⽔”“⽉”“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幅朦胧清冷的⽔⾊夜景,渲染⽓氛,朦胧中透出忧凉。
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
秦淮⼀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
因此昔⽇那种歌舞游宴的⽆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此时的思绪之中。
后两句由⼀曲《⽟树后庭花》引发⽆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对“商⼥”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了不以国事为重、纸醉⾦迷的达官贵⼈,即醉⽣梦死的统治者。
“犹唱”⼆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
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
管世铭甚⾄称其为唐⼈七绝压卷之作。
诗⼈深夜泊⾈秦淮河畔,隔江传来商⼥《⽟树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
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不以历史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
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与诗⼈⼼中淡淡的哀愁和谐统⼀。
这是⼀⾸触景⽣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的所见所闻,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醉⽣梦死的腐朽⽣活。
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纵情声⾊、寻欢作乐的场所。
诗⼈夜泊秦淮,在茫茫沙⽉、迷蒙烟⽔中眼见灯红酒绿,⽿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情,顿⽣家国兴亡之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下的晚唐命运。
最新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含答案)
![最新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4a21274028915f814dc253.png)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含答案)------------------------------------------作者xxxx------------------------------------------日期xxxx一、学习《泊秦淮》杜牧1、作者作品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
以济世之才自负。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有《樊川文集》。
《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
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3、诗歌欣赏烟笼寒水月笼沙写景——夜景夜泊秦淮近酒家交代时间、地点“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诗歌欣赏写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岸沙。
这是秦淮河美丽的夜景,着墨不多而风情毕现,意境非常淡雅。
连用两个“笼”字,用字妥帖而有韵味。
烟、寒水、月、沙,都是最能反映秦淮河风貌的特有景致。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抒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诗人在此用了曲笔。
试想一下,歌女所唱,还不是为取悦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吗?可见“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听歌的家伙。
“不知”二字,凸现出诗人的感慨之深;一个“犹”字,凸现出诗人的忧愤之切。
在杜牧看来,晚唐政局已经危机四伏,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仍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今日听亡国之音取乐,明日有可能自己就要上演亡国的悲剧。
4、本诗主题作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二、学习《贾生》李商隐1、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
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初一语文诗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语文诗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1f480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5d.png)
初一语文诗试题答案及解析1.赏析《峨眉山月歌》,回答问题。
(3分)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1】“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影”是指月影还是指人影?(1分)【答案】“影”指月影;【解析】根据“峨眉山月半轮秋”可以判断“影”是指月影。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
【2】你认为这首诗的核心字是哪个?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答案】是围绕“思”来写的。
抒发诗人对故友的深深怀念和诚挚的情谊。
【解析】绝句一般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最后一句点题,本诗是围绕“思”来写的,思念朋友。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2.在诗歌创作上,我国现代作家冰心受泰戈尔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
对下面这首小诗,请从内容和形式上谈谈它的特点。
(2分)言论的花儿/开的越大,/行为的果子/结的愈小。
【答案】从内容上看,告诉人们要脚踏实地,不要夸夸其谈,富有哲理;从形式上看,篇幅短小,语言形象,精练,对比鲜明。
【解析】这类题往往从内容主题上、语言表达上、技巧手法上对诗歌进行鉴赏。
要求学生能体会诗歌所描写和表达的情、理、景;同时从语言上抓住传神的字词;更要学会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等手法角度来对诗词进行赏析。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3.阅读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6分)归园田居一(节选)少无适俗韵①,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②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③。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①所谓“适俗韵”指的是逢迎世俗的那种品性。
②指笼中之鸟。
下句中的“池鱼”指池塘之鱼。
③渊,深潭。
【1】“带月荷锄归”一句历来为人所称赞。
试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将这句诗所写的画面描绘出来。
并简要说说这句诗好在哪里。
(3分)【答案】皎洁的月光下,诗人耘田归来,扛着锄头穿行在长满草木的小路上。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a84820076c66137ee061983.png)
【诗文欣赏】
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 “黄梅”、“雨”、“池塘”、“蛙 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 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 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 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 “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 出它的“寂寞”。
山中杂诗
梁· 吴均
山际见来烟,
高高的山顶上飘来轻烟,
竹檐上飞, 鸟儿在房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云朵从窗子里飘出来 。
赏 析
•
本诗作者借幽居的景象,暗示当时 的山居之乐,表达了作者恬淡超然的 闲适心情。 ——主题 • 本诗歌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 中”这一主题。句句写景,句句有情。 ——特点
• • • •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 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 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路漫漫 涉边塞,思故乡 表达了诗人远 泪不干 涉边塞思乡怀亲之 无纸笔 捎口信,话平安 情怀 报平安
此诗语言朴实无华,不事雕琢, 既有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也表现 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竹里馆
唐· 王维
• 独坐幽篁里, 独自一人坐在幽静的竹林里, • 弹琴复长啸。 一边弹琴一边吹着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没人知晓我在做 • 深林人不知, 什么, • 明月来相照。 只有一轮明月照耀着我,陪伴着
我。
品味感情 感受意境
• 景:优美 高雅 • 情:宁静 淡泊 • 画面: • 一片宁静、幽深的竹林里,一个人独 自坐在那里,他面前摆放着一架琴。诗人 一边弹着琴,有时“长啸”,似乎是在抒 发内心的孤独和苦闷。然而诗人内心的孤 独和寂寞又有谁能明了呢?只有天上的一 轮明月在陪伴着他。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唐-韩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晚春》唐-韩愈](https://img.taocdn.com/s3/m/e7e568ae83d049649a66581a.png)
《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
此时诗人已年近半百。
【注释】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榆荚:亦称榆钱。
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
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
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
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
“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不仅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
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
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
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
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
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元和十一年。
注引朱彝尊《批韩诗》云:"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却是如此。
"的确,仅就描写暮春景色而言,此诗可谓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约客》习题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约客》习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0075463b3567ec102d8a60.png)
约客1.易错字池塘(táng)闲敲(qiāo)2.词语释义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即梅雨季节。
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
形容处处都在下雨。
处处蛙:到处是青蛙。
有约:即为邀约友人。
灯花:灯芯燃烧后结成的花状物。
赵师秀(1170-1219),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
南宋诗人。
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
【文题解说】“约客”本是希望客人如约而至,然而此诗写的却是客人没有按时来,甚至没来。
【创作背景】黄梅时节的夜晚,细雨蒙蒙地下着,乡村的池塘传来阵阵蛙鸣。
诗人约一位朋友来做客,可等到半夜也没有来。
他只好一个人伴着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
语近情遥,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寂寞的心情。
诗用对句写景,富有时令与地方特色。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
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约客》是赵师秀的著名作品。
该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
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精妙小诗。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气息。
【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能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导入资料助读通读古诗欣赏名句创新解读导入一:复习型[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关于雨的诗句,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
同学们,让我们想象这样一个画面:撑一把伞,独自漫步在雨中,你的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哪些诗句?这里,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诗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dd4e0acc22bcd126ff0cb9.png)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①,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ì):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一句:山际见来烟,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际:边际。
○以“见”写存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现,灵动了景色,增添了人气。
二句:竹中窥落日。
窥:从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窥”呼应了前一句的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见”,生动地再现了夕阳余晖疏朗地洒落竹林的情景。
三句:鸟向檐上飞,向:从,在。
檐:屋檐。
○用“向”不用“于”,借词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的多义性所带来的暗示,激活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诗意的表达。
四句:云从窗里出。
○这正是山居不可思议的神奇景象。
本有的突兀感在前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三个诗句的铺垫下,自然熨帖,不露半点神来的痕迹。
译文:山边飘来的烟霭,从竹林的缝隙里看到落日。
鸟儿向屋檐上飞着,远远看去天边的云气好象是从窗里流出来的一样题解:本篇是《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
是写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闲适的心情。
沈德潜说它“四句写景,自成一格”。
山中杂诗映入眼帘的——是暮色里蔼蔼的山岚,陷入竹隙的——是落如缓缓的画卷。
鸟儿悠闲地飞向人家的房檐,从窗口缓缓飘出的是一丝淡淡的云岚。
赏析一:这四句写景的小诗,自成一种格调。
每句之前,如果用“你看哪”三字一气连读,在我们眼前,就会展现出一幅绝妙的图画,就会响起一曲优美的乐章。
杜甫《绝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放眼四望,触处生情,将不同的景物组合起来,用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新鲜的感觉。
用的就是这种格调。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
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赏析测试题与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赏析测试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7b2ee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e.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赏析测试题与答案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赏析测试题与答案一、阅读下面的课内古诗,完成相应的题。
(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这种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独”字好在哪里?(2分)3.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的思想感情。
5.赏析”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
6.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三)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7.本诗的体裁。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8.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1)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2)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四)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9.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的使用了的修辞手法,精妙地描绘出了一幅图。
10.历来人们对“杨花榆荚无才思”一句的理解颇有争议,请你结合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谈一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11.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五)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2.杜牧是____(朝代)诗人,与_______并称“小李杜”。
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试卷含答案解析(2)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试卷含答案解析(2)](https://img.taocdn.com/s3/m/3b412f99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14.png)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时练一、积累运用1.文学常识填空。
(1)杜牧,字,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朝代)文学家。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之为“小杜”,与合称为“小李杜”。
(2)《贾生》的作者李商隐是(朝代)诗人。
诗中的“贾生”指的是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3)杨万里,字,世称“”,南宋诗人。
(4)赵师秀,南宋诗人,“”之一。
2.默写。
(1),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2)可怜夜半虚前席,。
(李商隐《贾生》)(3)政入万山围子里,。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4)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5)杜牧的《泊秦淮》中,“,”两句表面上是在批评商女,实际上是在批评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晚唐统治者。
(6)李商隐的《贾生》中借古讽今,批评统治者不关心国事民生的两句诗是:,。
(7)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以否定的形式提出论题,指出下山并不像通常认为的那样轻松容易,人们往往会“上当受骗”,空自欢喜的句子是:,。
(8)《约客》中,诗人雨夜约客,客人迟迟不至,“,”两句生动地描写了诗人深夜独坐、望灯而待的情景。
(9)《约客》一诗中“”一句,通过一个小小的动作描写,生动而又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态。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泊秦淮》,回答问题。
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此诗前两句写秦淮夜景,后两句抒发感慨。
B.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奔放直接,语言精当锤炼。
C.这首诗是即景感怀之作。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享乐游宴的场所,繁华一时。
诗人夜泊于此,目睹当朝统治者的昏庸荒淫,认为他们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因此无限感伤。
D.诗歌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赏析题及答案
1.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云从窗里出,鸟向檐上飞,
1、“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你认为诗人他倾向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境界(心情)?
紧扣“山中”,突出环境清幽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恬淡的心情。
2、“鸟向檐上飞,鸟向檐上飞”,展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
3、视角独到,景物与众不同,你能从吴均的《山中杂诗》中找到这样的句子吗?这样的句子其实不少,在杜甫《绝句四首》中也有,请写出相关句子。
•云从窗里出,鸟向檐上飞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
2.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景怎样?人怎样?(引诗中意象回答)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景是“幽篁、深林、明月”;人是“独坐、弹琴、长啸”。
构成了优美、高雅的意境
2、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弹琴复长啸”反衬。
3.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影入平羌江水流”,什么“影”?此句写出什么景象?此句同时暗点什么事?
•影是月亮的影子,这一句写出了月夜行船的清丽景象,同时暗点了行船的
快
2、本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思?
•本诗故乡亲友的思念以及江行的体验。
3、《峨眉山月歌》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这五个地名分别是什么?
峨眉、平羌、清溪、三峡、渝州。
4.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古人离别常折柳相赠,表达依依不舍之意。
《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
是旅人伤别之情。
2、本诗抒发什么感情?
本诗抒发了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
5.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诗中的“龙钟”何意?有什么作用?
“龙钟”原指流泪的样子,这里指沾湿的意思,作用是从侧面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成语“老态龙钟”中的“龙钟”又是什么意思?
龙钟: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3、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可谓“豪华落尽见真淳”。
这样的古诗你还读过哪几篇?
6.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写晴景明丽如画,而以“黄鹂深树鸣”烘托幽静的意境。
2、写雨景用以静衬动手法:暮雨忽来,春潮骤涨,着一“急”字,如见汹涌之势,如
闻澎湃之声。
而野渡无人,孤舟自横,又于动中显静,喧中见寂。
后两句历代传诵。
3、言外有意,极耐寻味。
如果那只“舟”不在“野渡”而在官津,当“春潮带雨晚来急”之时,万人争渡,岂能“自横”?如果作者春风得意,竞逐繁华,则寂寞“幽草”,
又怎能使他偏爱?所以诗人借“滁州西涧”的动静之中,抒发其历经外放、罢任后,闲
居时的悠闲恬淡心境。
7.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这首诗前二句言过去之“盛”,为下文作了铺垫;后二句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
2、景物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世道衰落的感慨。
分析“落花时节”的多层含义。
①时在春末,正是落花时节。
②暗喻时势之凋敝飘零,是衰落凄凉的形势的写照。
8.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本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写景诗。
本诗寄托了诗人对灵澈上人的深挚情谊,也寄托宁静淡泊的情怀和归隐的情绪。
2、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
请试着分析。
暝色苍苍的竹林寺,晚钟阵阵,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远行的人渐行渐远。
诗中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远景有近景,浓淡相宜,真是精美如画。
9.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放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屋外绵绵不绝的雨声、蛙声和屋内断断续续的敲棋声互相应和,映衬着主人的心情。
2、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3、前两句语言上有何特点?请试着分析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两句采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江南多雨的时令与地方特点,营造了一种迷蒙的意境,通过蛙声雨声,反衬出夜的寂静;“家家”对“处处”,叠词的应用,既表现了江南黄梅季节多雨的特点,又写出了青蛙的多和鸣声热闹。
10.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问题:①诗中的“李杜”具体指李白杜甫。
②“风骚”在诗中的意思是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③就诗的主题看,此诗表现了作者主张诗歌创作贵在创新,应当求新求变,不能一味模仿。
④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衬托下面见解和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