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分析解答方法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及方法(大全)ppt课件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及方法(大全)ppt课件

01应用题概述与分类Chapter应用题定义及重要性定义重要性常见类型与特点分析类型特点分析01020304认真审题,理解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

理解题意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出解题的关键。

分析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列式计算将计算结果代入原题进行检验,确保答案正确。

检验答案解题思路总述02基础知识储备与运用Chapter01020304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性质与运算除法性质与运算运算规则掌握认识基本图形图形的变换与运动空间观念建立030201图形空间观念培养数据处理能力提升数据收集与整理数据表示与分析概率初步认识统计与决策03典型例题详解与技巧分享Chapter01题目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02解题思路这是一个简单的加法问题,只需要将小明和小红的苹果数量相加即可。

03解题步骤5 + 3 = 8,所以他们一共有8个苹果。

04题目小华买了7本书,又买了5本书,现在小华一共有多少本书?05解题思路同样是一个加法问题,需要将小华两次买的书的数量相加。

06解题步骤7 + 5 = 12,所以现在小华一共有12本书。

一个班级有4组,每组有8个学生,这个班级一共有多少个学生?题目这是一个乘法问题,需要将组数和学生数相乘得到总人数。

解题思路4 ×8 = 32,所以这个班级一共有32个学生。

解题步骤这是一个减法问题,需要将总份数减去小明吃掉的份数。

解题思路一块蛋糕被切成了8等份,小明吃了其中的2份,还剩下多少份?题目8 -2 = 6,所以还剩下份蛋糕。

解题步骤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举例题目,还剩解题思路解题步骤米,题目一件衣服原价现价是多少元?解题思路解题步骤打折后的价格是04创新思维训练与拓展提高Chapter一题多解策略探讨激发学生思维灵活性通过展示多种解题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思维灵活性。

拓宽解题思路鼓励学生探索多种解题思路,培养发散性思维,拓宽解题视野。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分析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分析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分析小学数学应用题通常需要学生通过对题目进行分析和理解,将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和数据转化为数学模型,并最终求解问题。

以下是一些解题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小学数学应用题。

1. 读懂题目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第一步是读懂题目。

学生需要认真阅读题目中的各种信息和要求,理解题目所涉及的概念和条件,掌握题目所给数据的含义和单位。

2. 画图辅助对于一些需要考虑几何图形的应用题,学生可以通过画图来帮助自己理解和解决问题。

画图对于判断题目信息的有效性以及找到规律有很大的帮助。

3. 少设未知量尽可能减少未知量的数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和求解问题。

通过简化问题的形式,可以使问题更加清晰明确,并且更容易找到解决方案及其过程。

4. 分步骤求解对于复杂的应用题,分步骤求解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使问题变得更容易处理。

学生可以在解题过程中分步骤处理,先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和推理,然后逐步进行更深的问题分析和求解。

5. 掌握常见模型小学数学应用题眼种常见的模型,如“比例运算”、“面积和周长”、“速度、时间、距离”等等,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常见模型的问题分析和求解方法。

在日常练习中,可以对这些模型进行大量练习,以提高对这些模型的理解和记忆。

6. 实际思考对于一些实际场景的数学应用题,学生需要在解题过程中考虑到实际情况。

分析问题背后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并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7. 看清单位在应用题中,单位通常也很重要。

学生通常需要将题目中给出的数据进行转换,以便计算得出正确的答案。

例如,需要将距离换算成米或公里,将时间换算成小时或分钟。

总之,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成功解决,需要学生认真阅读题目,画图辅助,少设未知量,分步骤求解,掌握常见模型,实际思考,并注意看清单位。

通过这些技巧,可以让学生更加熟练地处理数学应用题,并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水平。

深入分析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要点与方法的解析

深入分析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要点与方法的解析

深入分析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要点与方法的解析解题要点: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应用题,是学生初次接触数学应用题的重要阶段。

要想正确解答这类题目,需要掌握以下解题要点:1. 阅读理解:小学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所以在阅读题目时,首先要确保理解题目的意思。

可以通过教师或家长的帮助,逐一解释题目中的关键词汇,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的要求。

2. 分析题意:在理解题目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学会分析题意,搞清楚题目究竟在问什么。

可以通过问自己一些问题,比如:需要做什么运算?题目给了哪些信息?需要得出什么结果?3. 提炼问题:在搞清楚题目要求之后,学生需要进一步提炼问题,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方便进行计算。

可以通过将关键信息提取出来,并标出运算符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

4. 运用基本知识: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应用题主要涉及到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学生需要灵活运用基本的加减法知识,将提炼后的问题进行计算。

5. 检查答案: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始终保持审查的习惯。

完成计算后,应该重新读题,与自己的答案进行核对,确保计算结果与题目要求一致。

解题方法:在解答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图示法:对于一些涉及到物体数量或排列顺序的题目,可以通过图示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

例如,在解答“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类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画出3个和5个苹果的图形,再将图形相加,得出总数。

2. 口诀法:针对一些重复性的问题,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口诀帮助他们记住。

例如,在解答“2加2等于几?”这类问题时,可以教学生唱起“两个两个添起来,一共是几个?”的口诀,帮助他们快速计算。

3. 教学游戏:通过一些趣味的数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游戏中培养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设计一款数学应用题的拼图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解题。

4. 实践应用:在解答应用题时,可以将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或观察到的现象相联系,让他们将数学运算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小学数学各类应用题类型及解题方法

小学数学各类应用题类型及解题方法

2016-06-05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差倍问题。

基本关系式是:两数差÷倍数差=较小数。

例:有两堆煤,第二堆比第一堆多40吨,如果从第二堆中拿出5吨煤给第一堆,这时第二堆煤的重量正好是第一堆的3倍。

原来两堆煤各有多少吨?分析:原来第二堆煤比第一堆多40吨,给了第一堆5吨后,第二堆煤比第一堆就只多40-5×2吨,由基本关系式列式是:(40-5×2)÷(3-1)-5 =(40-10)÷2-5 =30÷2-5 =15-5 =10(吨)第一堆煤的重量10+40=50(吨)→第二堆煤的重量答:第一堆煤有10吨,第二堆煤有50吨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

一般关系式有:(和-差)÷2=较小数(和+差)÷2=较大数。

例:甲乙两数的和是24,甲数比乙数少4,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24+4)÷2 =28÷2 =14 乙数(24-4)÷2 =20÷2 =10 甲数答:甲数是10,乙数是14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差倍问题。

基本关系式是:两数差÷倍数差=较小数例:有两堆煤,第二堆比第一堆多40吨,如果从第二堆中拿出5吨煤给第一堆,这时第二堆煤的重量正好是第一堆的3倍。

原来两堆煤各有多少吨?分析:原来第二堆煤比第一堆多40吨,给了第一堆5吨后,第二堆煤比第一堆就只多40-5×2吨,由基本关系式列式是:(40-5×2)÷(3-1)-5 =(40-10)÷2-5 =30÷2-5 =15-5 =10(吨)第一堆煤的重量10+40=50(吨)→第二堆煤的重量答:第一堆煤有10吨,第二堆煤有50吨。

还原问题:已知一个数经过某些变化后的结果,要求原来的未知数的问题,一般叫做还原问题。

小学数学必考应用题思路解析(附例题)

小学数学必考应用题思路解析(附例题)

小学数学必考应用题思路解析(附例题)(1)平均数问题:平均数是等分除法的发展。

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

算术平均数: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

数量关系式: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已知两个以上若干份的平均数,求总平均数是多少。

数量关系式(部分平均数×权数)的总和÷(权数的和)=加权平均数。

差额平均数:是把各个大于或小于标准数的部分之和被总份数均分,求的是标准数与各数相差之和的平均数。

数量关系式:(大数-小数)÷2=小数应得数最大数与各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大数应给数最大数与个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小数应得数。

例1.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100 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60 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

求这辆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同样可以利用公式。

此题可以把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设为“1 ”,则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2 ”,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100 ,所用的时间为,汽车从乙地到甲地速度为60 千米,所用的时间是,汽车共行的时间为+ = ,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2 ÷=75 (千米)(2)归一问题: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题。

根据求“单一量”的步骤的多少,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一次归一问题,两次归一问题。

根据球痴单一量之后,解题采用乘法还是除法,归一问题可以分为正归一问题,反归一问题。

一次归一问题,用一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

又称“单归一。

”两次归一问题,用两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

又称“双归一。

”正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乘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反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除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解题关键:从已知的一组对应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份的数量(单一量),然后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算出结果。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题解题技巧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题解题技巧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题解题技巧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应用题不仅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许多三年级的学生在解应用题时常常感到困惑。

本文将介绍几种解应用题的技巧,帮助三年级学生更好地解题。

1. 理解问题:在解应用题之前,首先要全面理解问题的意思。

仔细阅读题目,将问题中的信息进行整理,了解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

可以使用图表、关键词等方法将问题的要点整理清楚。

2. 分析问题:将问题逐步分解,找出问题中的关键信息。

根据问题所给的条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归类。

在进行计算之前,要弄清楚所需求的是什么,思考应该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可以画图或者列算式来帮助更好地分析问题。

3. 使用举例法:对于一些复杂的应用题,学生可以运用举例法来解决。

从合适的数值入手,用具体的数值进行计算和解释。

通过运算符和关键词,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再将结论应用到问题的解答中。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和解题的思路。

4. 利用图表:对于一些需要对比和统计的问题,可以使用图表来更好地解答。

学生可以根据问题中所涉及的数据,绘制图表,进行直观的比较和分析。

图表可以是柱状图、折线图等,选择合适的图表形式有助于理清问题的思路。

5. 建立方程:对于一些需要求解未知数的问题,可以尝试建立方程来解答。

根据问题中所给的条件,用变量代表未知数,列出方程,解方程求解。

这种方法对于一些关系型问题和变量间的等价关系问题非常有用。

6. 反复练习:解应用题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技巧。

让学生多做类似的应用题,熟悉不同类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通过不断练习,学生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

通过掌握应用题解题技巧,学生可以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正确运用解题技巧,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归纳与总结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归纳与总结

解答应用题一直是许多孩子做数学题的“心头大患”,因为它既要综合应用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最基本的知识,还要具有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孩子觉得难的原因。

以下是总结的小孩子数学应用题解决方法。

数量关系分析法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的选择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式子,通过计算进行解答。

数量关系分析法分为三步:(一)寻找题中的数量。

(二)明确各数量间的关系。

(三)解决各个产生的问题。

下面以一道例题的教学从以下几方面来谈数量关系分析法的运用。

家长在家辅导孩子作业可以参考老师的引导方法教导孩子思考的角度和方法,养成孩子独立思考、快速解答的好习惯:如题:“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解题思路师:题中有几个数量呢?生:三个。

师:哪两个数量之间有直接关系呢?生: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

师:这两个数量间的关系让我们头脑中产生一个什么问题呢?生:四年级有多少人参加比赛?师: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呢?生:用乘法35 ×3=105(人)。

师:现在又多了一个数量:四年级有105人参加比赛,那么哪两个数量间又存在关系呢?根据他们的关系可以产生一个怎样的问题?生: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有105人参加比赛。

问题是:三四年级参加比赛一共有多少人?师:所以第二步算式怎样列呢?生:105+35=140(人)。

师:根据现在已经产生的数量,又有哪两个数量间的关系存在呢?生:三、四年级参加比赛一共有多140人,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

师:这两个数量间的关系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生: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师:那么解决最后问题的算式怎样列出呢?生:140+12=152(人)问题中心散射倒推法所谓的“问题中心散射法”就是根据分析法这一思路模式,让孩子从最后的问题出发,不断地逆向推理,层层解决。

小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和方法

小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和方法

小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和方法小学应用题是指能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和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题目。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应用题的训练,通过解决应用题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解决小学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

1.阅读题目,理解问题:首先,小学生需要仔细阅读题目,并确保自己理解了问题的意思。

可以在读题的过程中划出关键信息,弄清楚问题所涉及的数学概念和操作,明确求解的目标。

2.找出已知条件: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需要找出已知条件。

已知条件是解答问题所必需的信息,它们通常以文字、图表或图形等形式给出。

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或者划线的方式标记出已知条件。

3.确定所需求解的量: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需要求解的量是什么。

有时,问题会直接给出所求的答案,有时需要通过运算来求解。

4.找到解题思路:在了解问题和已知条件的基础上,需要思考如何设置求解的步骤和方法。

可以通过列方程式、画图表、制作模型等方式寻找解题思路。

5.运用所学知识解题:根据已知条件和解题思路,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

可以选择适当的运算符号和方法,例如加减乘除、分数、百分数、比例等。

6.检查答案的合理性:完成计算后,需要检查答案的合理性。

可以通过逻辑推理、估算、逆运算等方式确定答案是否合理。

如果答案不合理,可以重新检查解题过程。

7.总结和反思:在解答完题目后,可以进行总结和反思。

可以回答一些问题,例如:题目的分析和解答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有什么新的思考和发现?如果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以上是解决小学应用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在实际解题中,需要综合运用数学的各个知识点和技巧,同时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相信小学生可以越来越熟练地解决各种应用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方法

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方法

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方法在小学五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应用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题型。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然而,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应用题却是一道难题。

他们常常不知道如何开始解题,或者解题方法不够灵活。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理清题意在解答应用题之前,首先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理清题意。

可以通过画图、梳理关键信息等方式来帮助理解题目。

理解题目意思后,可以将重要信息提取出来,便于后面解题时使用。

二、分析问题解答数学应用题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因此要先分析问题的性质和所需要的知识。

可以将问题归类,确定所需要使用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比如,有些应用题涉及到面积、周长的计算;有些应用题则需要运用比例、百分数等概念。

通过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点,有助于解答问题。

三、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根据分析问题的结果,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

在解答应用题时,可能需要使用到一些具体的计算方法,如加减乘除、平均数等。

有时候,还需要运用到一些常见的数学模型,如图表、比例尺等。

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可以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解答步骤在解答应用题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将问题重新归纳,明确要求。

2. 思考解题思路,确定解题方法。

3. 根据给定的条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或推理。

4. 检查计算结果,看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有没有漏算或者计算错误。

5. 进一步分析和讨论问题,展开更深入的思考。

五、练习与巩固解答应用题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巩固。

通过做更多的应用题,可以熟悉不同类型的题目,提高解题的熟练度和速度。

可以借助练习册、教辅书等资源,选择适当的题目进行练习。

在解答过程中,要注意及时纠正错误,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以提高解题的能力。

六、举一反三在解答应用题时,也要善于思考类似问题。

通过类比和类推,将解题方法运用到其他类似的问题中。

小学数学应用题及解答方法大全

小学数学应用题及解答方法大全

小学数学应用题及解答方法大全超人资讯百家号06-0921:40小学数学除了简单的计算,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开始出现应用题。

应用题是把含有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用文字叙述出来所形成的题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应用题大全。

1归一问题【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买5支铅笔要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2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米。

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例2、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

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例3、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

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3 和差问题【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 2 小数=(和-差)÷ 2【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的十大方法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的十大方法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的十大方法观察法是一种解题方法,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尝试法是一种解题方法,按照自己认为可能的想法,通过尝试,探索规律,从而获得解题方法。

在尝试时可以提出假设、猜想,都要目的明确,尽可能恰当、合理,从而减少尝试的次数,提高解题的效率。

列举法是一种解题方法,把问题分为不重复、不遗漏的有限情况,一一列举出来加以分析、解决,最终达到解决整个问题的目的。

用列举法解应用题时,往往把题中的条件以列表的形式排列起来,有时也要画图。

综合法是一种解题方法,从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的关系入手,逐步分析出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间的关系,一起到求出未知数量的解题方法。

以综合法解应用题时,先选择两个已知数量,并通过这两个已知数量解出一个问题,然后将这个解出的问题作为一个新的已知条件,与其它已知条件配合,再解出一个问题,一直到解出应用题所求解的未知数量。

分析法是一种解题方法,从求解的问题出发,正确选择所需要的两个条件,依次推导,一直到问题得到解决的解题方法。

用分析法解应用题时,如果解题所需要的两个条件(或其中一个条件)是未知的,就要分别求解找出这两个(或一个)条件,一直到所需要的条件都是已知的为止。

综合-分析法是将综合法和分析法结合起来使用的解题方法,适用于解比较复杂的应用题。

归一法是一种解题方法,先求出单位数量(如单价、工效、单位面积的产量等),再以单位数量为标准,计算出所求数量的解题方法。

归总法是一种解题方法,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分别解决后再将结果合并起来,最终得到整个问题的解。

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剔除下面文章的格式错误已知单位数量和单位数量的个数,先求出总数量,再按另一个单位数量或单位数量的个数求未知数量的解题方法叫做妆总法。

解答这类问题的基本原理是:(1)总数量=单位数量×单位数量的个数;(2)另一单位数量(或个数)=总数量÷单位数量的个数(或单位数量)。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及方法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及方法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及方法小学数学应用题是指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问题的题目。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问题背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及方法。

一、读懂题目解决任何问题的第一步是仔细阅读题目,确保完全理解题意。

特别是对于应用题而言,理解问题的背景和条件非常重要。

掌握题目的关键信息有助于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

二、确定解题过程每个数学应用题都有一个解题过程,学生需要明确解题的步骤。

例如,一些问题需要先确定未知数,然后建立方程式,最后解方程式求解未知数。

而对于另一些问题,学生需要根据条件进行分类、比较或计算。

明确解题过程有助于学生把握整个解题过程的思路和步骤。

三、分析问题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

这包括提取关键信息、确定数学关系、寻找规律等。

通过分析问题,学生可以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并能够准确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学生需要选择并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

这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它们。

常见的数学方法包括四则运算、比例、百分数、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等。

根据问题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方法能够更快、更准确地解决问题。

五、试错和检查解决数学应用题时,学生应通过试错和检查来验证解题过程和答案的正确性。

试错和检查是解题过程中重要的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错误,并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

六、练习和实践解决数学应用题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实践。

通过反复做题,学生可以熟悉各种题型,积累解题经验,并逐渐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率。

此外,学生还可以尝试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计算问题、时间计算问题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合理利用辅助工具在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学应用题时,学生可以合理利用辅助工具。

例如,绘制图表、图形,使用计算器等。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步骤详解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步骤详解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步骤详解摘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掌握有效的解题步骤对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解析解答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步骤,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如何高效解决这些问题。

目录1.应用题的基本概念2.解题步骤概述3.详细解题步骤解析4.案例分享:解答具体应用题5.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6.实践练习与技巧7.家庭作业与课外练习策略8.家长如何支持孩子解答应用题正文1. 应用题的基本概念应用题是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的问题,通常包含实际问题描述和相关的数学操作。

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并找到解决方案。

案例1:小明的水果问题题目:小明有15个苹果,他给了朋友8个苹果,剩下多少个苹果?这是一个典型的应用题,需要用减法解决。

小明需要从15中减去8,得到剩下的苹果数量。

2. 解题步骤概述1.理解题意:仔细阅读题目,弄清楚问题的实际含义。

2.提取信息:找出题目中的关键数字和信息。

3.设立方程或模型:根据题目要求,设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或方程。

4.进行计算:使用适当的数学运算解决问题。

5.验证答案:检查计算结果,确保答案符合实际情况。

3. 详细解题步骤解析步骤1:理解题意●阅读题目:确保学生理解问题的背景和要求。

●识别关键词:如“总数”、“减少”、“剩下”等。

案例2:小华的书本问题题目:小华的书包里有20本书,他每天读2本,读了5天后还剩多少本书?理解题意:题目询问的是在阅读过程中剩下的书本数量,需要先计算总共读了多少本书,然后从原有的书本中减去这些书。

步骤2:提取信息●找出数据:如总数、每天的数量、时间等。

●确定操作:根据数据确定需要进行的数学操作。

案例3:小红的买书问题题目:小红买了3本书,每本书价格是12元,她总共花了多少钱?提取信息:每本书的价格是12元,购买了3本书,需要计算总花费。

步骤3:设立方程或模型●设立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方程或表达式。

小学数学练习题除法口诀技巧深度应用题解析

小学数学练习题除法口诀技巧深度应用题解析

小学数学练习题除法口诀技巧深度应用题解析除法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口诀技巧是帮助学生掌握除法运算的有效方法。

本文将通过深度应用题的解析,展示如何运用除法口诀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1. 基础题解析(1)题目:有12本书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本书?解析:这是一个基础的平均分配问题,通过除法口诀可以轻松解决。

我们将12除以4,得到的商即为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的书本数量。

即12 ÷ 4 = 3,所以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3本书。

(2)题目:一个花坛里有28朵鲜花,小明想把它们分成4束,每束的鲜花数量相同,每束应该有几朵鲜花?解析:这是一个分组问题,需要将28朵鲜花平均分成4束。

同样地,我们将28除以4,得到每束的鲜花数量。

即28 ÷ 4 = 7,所以每束应该有7朵鲜花。

通过这两个基础题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除法口诀技巧在解决平均分配和分组问题上的应用。

2. 挑战题解析(1)题目:某小学一年级有80名学生,老师希望将这些学生分成5个班级,每个班级人数相同且尽量多。

请问每个班级应该有几名学生?解析:这是一个稍微复杂一些的除法应用题。

我们需要找到能够被80整除的数,并且尽量多地分成5个班级。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除法口诀逐步去尝试。

首先,我们将80除以5,得到的商为16,余数为0。

但是这样分配的话,每个班级的人数是相等的,但并不是尽量多的。

因此,我们需要尝试其他的方法。

接下来,我们将80除以4,得到的商为20,余数为0。

这样分配的话,每个班级将有20名学生,但不满足相等分配的要求。

继续尝试,我们将80除以3,得到的商为26,余数为2。

这样分配的话,每个班级将有26名学生,但有2名学生无法被分到班级中。

最后,我们将80除以2,得到的商为40,余数为0。

这样分配的话,每个班级将有40名学生,且符合相等分配的要求。

因此,答案是每个班级应该有40名学生。

通过这个挑战题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除法口诀技巧在解决复杂的分班问题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归纳及四种具体应用题题型详解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归纳及四种具体应用题题型详解

解答应用题一直是许多孩子做数学题的“心头大患”,因为它既要综合应用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最基本的知识,还要具有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孩子觉得难的原因。

以下是总结的小孩子数学应用题解决方法。

一、数量关系分析法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的选择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式子,通过计算进行解答。

数量关系分析法分为三步:(一)寻找题中的数量。

(二)明确各数量间的关系。

(三)解决各个产生的问题。

下面以一道例题的教学从以下几方面来谈数量关系分析法的运用。

家长在家辅导孩子作业可以参考老师的引导方法教导孩子思考的角度和方法,养成孩子独立思考、快速解答的好习惯:如题:“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解题思路:师:题中有几个数量呢?生:三个。

师:哪两个数量之间有直接关系呢?生: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3倍。

师:这两个数量间的关系让我们头脑中产生一个什么问题呢?生:四年级有多少人参加比赛?师: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呢?生:用乘法35 ×3=105(人)。

师:现在又多了一个数量:四年级有105人参加比赛,那么哪两个数量间又存在关系呢?根据他们的关系可以产生一个怎样的问题?生: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有105人参加比赛。

问题是:三四年级参加比赛一共有多少人?师:所以第二步算式怎样列呢?生:105+35=140(人)。

师:根据现在已经产生的数量,又有哪两个数量间的关系存在呢?生:三、四年级参加比赛一共有多140人,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2人。

师:这两个数量间的关系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生: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师:那么解决最后问题的算式怎样列出呢?生:140+12=152(人)二、问题中心散射倒推法所谓的“问题中心散射法”就是根据分析法这一思路模式,让孩子从最后的问题出发,不断地逆向推理,层层解决。

小学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小学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学解答应⽤题的⽅法⼩学解答应⽤题的⽅法 很多⼈都认为数学成绩是⽤⼤量的题堆出来的,其实不然,要想提⾼数学成绩,我们还需要对所学的知识点进⾏总结,学会学习数学的⽅法。

下⾯是⼩编为⼤家整理了⼩学解答应⽤题的⽅法,希望能帮到⼤家! ⼩学⼀年级应⽤题解答⽅法 ⼀、多看即多观察。

“解答应⽤题有助于学⽣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应⽤”,“还可以发展学⽣的思维,培养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并使学⽣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但教材在编排应⽤题时不急于求成,⽽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最开始出现的是⽤图画表⽰的应⽤题。

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学⽣仔细观察应⽤题(图画),运⽤数数等已有知识直接获取⼀些表层信息。

如教学时,可向学⽣提问:图上画了什么?苹果分为⼏堆?左边和右边各有⼏个?此外图上还画了什么?数错,不看问题是⼀年级学⽣解应⽤题中常犯的⽑病。

如果重视学⽣的观察训练,效果会好得多。

这样可让学⽣初步感知应⽤题由三个部分组成,为后⾯的学习打下伏笔。

⼆、多读 多读即反复读题,审题前必先通读题中⽂字,理解在图画应⽤题中主要是通过观察获得表层信息,⽽对于图⽂表格应⽤题及⽂字应⽤题则看不出所以然,特别是⼀年级学⽣识字不多,即使都认识,⼀年级孩⼦⾃制能⼒较差,注意⼒极容易⽆意识地分散,让学⽣看获取信息效果远不如读(⽂字)。

对于理解这两类应⽤题,多读既可集中学⽣注意⼒,⼜可加深学⽣对结构的印象和题意的理解。

三、多说 教师应设计⼀些学⽣感兴趣的问题激活学⽣的思维,并且要⿎励学⽣多说,即使错了也不要批评学⽣。

其实,数学就是找规律、找关系、形成表达式,这整个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我们应让学⽣⼤胆地去说,去猜测,去尝试。

我们要想⽅设法让学⽣从不同的⾓度,⽤不同的语⾔去表达、理解同⼀道题的意思,不要担⼼什么⽆意识的思维浪费时间,往往这种思维能产⽣“全新”的思想。

再教学应⽤题时,主要是让学⽣多说条件和问题,多让学⽣创造性的“重复”某⼀题意,如仅“去掉”的意思,学⽣可以有“送去”、“拿掉”、“奖给”、“吃掉”、“藏起来”、“遮住”、“坏了”、“削好”等⼆⼗余个表达词语。

如何帮助小学六年级孩子掌握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

如何帮助小学六年级孩子掌握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

如何帮助小学六年级孩子掌握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数学是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而掌握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方法和技巧,以帮助小学生掌握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

一、理解问题解题的第一步是确切地理解问题。

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在解题之前,需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问题的要求和条件。

他们应该学会从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并思考问题所涉及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点。

只有对问题进行深入理解,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例如,题目中可能提到一些数字、关键词或问题背景,让学生学会将这些信息与相应的数学概念联系起来。

同时,老师和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

二、建立解题步骤解决数学应用题的关键是建立一套清晰的解题步骤。

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可以通过训练和实践来培养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一个通用的解题步骤,供参考:1. 思考问题: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问题的要求和条件。

2. 收集信息:将问题中提到的信息以及关键词进行整理和记录。

3. 确定解题方法:根据问题的要求和条件,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4. 实施解题过程:按照所选的解题方法,逐步进行计算和推理。

5. 检查答案:验证解答结果是否符合问题的要求,是否有逻辑上的错误。

6. 总结归纳:回顾解题过程,总结解题方法和经验。

通过这样的解题步骤,小学生可以在解题过程中有条不紊,避免遗漏关键步骤,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分析和解决常见的数学应用问题类型数学应用题通常可以归纳为一些常见的问题类型,例如加减乘除、几何问题、时间和调度问题等。

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具体的指导。

1. 加减乘除问题:孩子需要学会从问题中提取数学运算的关键词,如“增加”、“减少”、“倍数”、“比例”等,然后根据问题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运算方法。

2. 几何问题:适当使用图形工具,如尺子、量角器等,帮助学生理解和绘制几何图形,从而更好地解决几何问题。

小学六年级分数应用题例题解析及常用公式

小学六年级分数应用题例题解析及常用公式

分数应用题例题分析以及常用公式解题详细步骤解读一、正确的找单位“1”是解决分数应用题的前提。

不管什么样的分数应用题,题中必有单位“1”。

正确的找到单位“1”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前提和首要任务。

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分两种形式出现:1、有明显标志的:(1)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4/7 (2)杨树棵树是柳树的3/5(3)小明的体重相当于爸爸的1/2 (4)苹果树比梨树多1/5条件中“占”“是”“相当于”“比”后面,分率前面的量是本题中的单位“1”。

2、无明显标志的:(1)一条路修了200米,还剩2/3没修。

这条路全长多少千米?(2)有200张纸,第一次用去1/4,第二次用去1/5。

两次共用去多少张?(3)打字员打一部5000字的书稿,打了3/10,还剩多少字没打?这3道题中的单位“1”没有明显标志,要根据问题和条件综合判断。

(1)中应把“一条路的总长”看作单位“1”(2)题中应把“200张纸”看作单位“1”(3)题中应把“5000个字”看作单位“1”。

二、正确的找对应关系是解分数应用题的关键。

每道分数应用题都有数量和分率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找到所求数量(或分率)和哪个分率(或数量)对应是解分数应用题的关键。

方法:分率对应量÷单位“1”的量=分率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分率对应量÷分率=单位“1”的量三、根据数量关系式解答分数应用题“三步法”掌握以上关系和数量关系式,解分数应用题可以按以下三步进行:1、找准单位“1”的量;2、找准对应关系3、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四、有效练习,建立模型,提升解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要想正确、迅速地解答分数应用题,必须多加练习,把基本型的、稍复杂型的和复杂型的结构特征理解清楚,才能熟练快速地解答分数应用题。

基础理论(一)分数应用题的构建分数应用题主要讨论的是以下三者之间的关系:(1)、分率: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几分之几通常称为分率。

小学数学六年级应用题13种类型解题方法

小学数学六年级应用题13种类型解题方法

1、已知条件类:根据题干中给定的条件,推导出最终结论;
2、识别规律类:根据题干中给出的数据,找出规律,然后得出结果;
3、概率类:依据事物发生的可能性计算结果;
4、几何类:借助图形,利用已知信息
求未知数;5、省略号类:找出省略号读值,得出结论;6、二次根式类:根据题干中给出的二次根式,求出解;7、变量代换类:根据题干中的变
量的特点,替换变量,得出结论;8、方程组类:根据题干给出的方程组,求解出结果;9、类比类:根据题干中的类比情景,得出相应结果;10、
对比分析类:根据题干中的对比情景,得出结论;11、容斥原理类:根据
题干中的容斥原理,求出解;12、反证法类:根据题干中的给定条件,反
证出结果;13、短路法类:根据题干中的情景,分析各种结果,不断缩小
范围,得出最终答案。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10个思路应用题解题思路解题技巧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10个思路应用题解题思路解题技巧

1.顺向综合思路“直接思路”是解题中的常规思路。

它一般是通过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直接找到解题的途径。

【顺向综合思路】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数量关系先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然后把所求出的数量作为新的已知条件,与其他的已知条件搭配,再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求出所要求的解为止。

这就是顺向综合思路,运用这种思路解题的方法叫“综合法”。

例1 兄弟俩骑车出外郊游,弟弟先出发,速度为每分钟200米,弟弟出发5分钟后,哥哥带一条狗出发,以每分钟250米的速度追赶弟弟,而狗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向弟弟追去,追上弟弟后,立即返回,见到哥哥后又立即向弟弟追去,直到哥哥追上弟弟,这时狗跑了多少千米?分析(按顺向综合思路探索):(1)根据弟弟速度为每分钟200米,出发5分钟的条件,可以求什么?可以求出弟弟走了多少米,也就是哥哥追赶弟弟的距离。

(2)根据弟弟速度为每分钟200米,哥哥速度为每分钟250米,可以求什么?可以求出哥哥每分钟能追上弟弟多少米。

(3)通过计算后可以知道哥哥追赶弟弟的距离为1000米,每分钟可追上的距离为50米,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可以求出哥哥赶上弟弟所需的时间。

(4)狗在哥哥与弟弟之间来回不断奔跑,看起来很复杂,仔细想一想,狗跑的时间与谁用的时间是一样的?狗跑的时间与哥哥追上弟弟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

(5)已知狗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在哥哥与弟弟之间来回奔跑,直到哥哥追上弟弟为止,和哥哥追上弟弟所需的时间,可以求什么?可以求出这时狗总共跑了多少距离?这个分析思路可以用下图(图2.1)表示。

例2 下面图形(图2.2)中有多少条线段?分析(仍可用综合思路考虑):我们知道,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做线段,如果我们把上面任意相邻两点间的线段叫做基本线段,那么就可以这样来计数。

(1)左端点是A的线段有哪些?有 AB AC AD AE AF AG共 6条。

(2)左端点是B的线段有哪些?有 BC、BD、BE、BF、BG共5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涉及的面也很广。

解答应用题既要综合运用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还要具有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

所以,应用题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基础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牢固地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应用题的特点是用语言或文字叙述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一件完整的事情,由已知条件和问题两部分组成,其中涉及到一些数量关系。

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由已知求得未知的过程。

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只有对题目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一清二楚,才有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

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学生对题目中的某一种数量关系不够清楚,那么也不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

因此,牢固地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

什么是基本的数量关系呢?根据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决定了加、减、乘、除法的应用范围,应用范围里涉及到的内容就是基本的数量关系。

例如:加法的应用范围是: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计算。

这两个问题就是加法中的基本数量关系。

怎样使学生掌握好基本的数量关系呢?首先要加强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的教学。

举例来说,如果学生对乘法的意义不够理解,那么在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式时就有困难。

其次,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是通过一步应用题的教学来完成的。

人们常说,一步应用题是基础,道理也就在于此。

研究怎样使学生掌握好基本的数量关系,就要注重对一步应用题教学的研究。

学生学习一步应用题是在低、中年级,这时学生年龄小,他们容易接受直观的东西,而不容易接受抽象的东西。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学,通过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再通过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

下面以建立有关倍的数量关系为例来说明。

两个数量相比,既可以比较数量的多少,也可以比较数量间的倍数关系。

这就是说,“倍”也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在教有关“倍”的数量关系时,核心问题是对“倍”的认识。

为了使学生理解“倍”的意义,教学中可以这样进行:第一步从同样多入手。

教师在第一行摆了2个△,第二行摆了2个○,启发学生说出○与△的个数同样多。

第二步引出差,使差与比的标准同样多。

接着教师在第二行再摆上1个○,这时○比△多1个。

然后在第二行再摆上1个○,使学生说出○比△多2个;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比△多的部分与△的个数同样多。

第三步从份数入手建立“倍”的概念。

接上面,如果把2个△看作1份,○有这样的几份呢?○有这样的2份,我们就说○的个数是△个数的2倍。

把“倍”的概念理解透了,那么教有关“倍”的数量关系时就比较容易了。

例如教“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种数量关系时,可以使用下面这样的应用题:有3只黑兔,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4倍,白兔有几只?在这道简单应用题中,“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4倍”这个条件是关键。

通过教具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学生清楚地知道这句话的含意是:把3只黑兔看作1份,白兔有这样的4份。

求3只的4倍是多少,就是求4个3只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列式是:3×4=12(只)。

从而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如果在建立每一种数量关系时,都能使学生透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那么就为多步应用题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外,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把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概括成关系式,如: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亩产量×亩数=总产量,应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这对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及寻找应用题的解题线索都是有好处的。

再有,对一些名词术语的含意也要使学生很好地掌握。

如:和、差、积、商的意义,提高、提高到、提高了、增加、减少、扩大、缩小等的意义。

否则会在分析数量关系时造成错误。

二、掌握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量关系后,能否顺利地解答应用题,关键在于是否掌握了分析应用题的方法。

可以这样说,应用题教学成败的标志也在于此。

(一)常用的分析方法分析应用题常用的方法是综合法和分析法。

1.综合法综合法的解题思路是由已知条件出发转向问题的分析方法。

其分析方法是: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再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所求出的数量这时就成为已知数量),又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求出题目的问题为止。

2.分析法分析法的解题思路是从应用题的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找出解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这些条件中有的可能是已知的,有的是未知的,再把未知的条件做为中间问题,找出解这个中间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这样逐步推理,直到所需要的条件都能从题目中找到为止。

以上这两种分析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

由条件入手分析时,要考虑题目的问题,否则推理会失去方向;由问题入手分析时,要考虑已知条件,否则提出的问题不能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来求得。

在分析应用题时,往往是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从已知找到可知,从问题找到需知,这样逐步使问题与已知条件建立起联系,从而达到顺利解题的目的。

以下面这道应用题的分析为例,就可以看出两种分析方法结合运用的过程。

例:某工厂计划全年生产机床480台,实际提前3个月就完成了全年计划的1.2倍。

照这样计算,这个厂全年实际生产机床多少台?分析过程用图64表示如下。

顺便再提一下,如果在分析这个题时,从条件入手分析而不兼顾问题的话,很容易根据“计划全年生产机床480台”这个已知条件,先提出“计划每月生产机床多少台”这个问题,而提出的这个问题与解题是无关的,使分析偏离了所要解决的问题。

从而再一次说明,在分析应用题时,一定要瞻前顾后,统观全题。

(二)特殊的分析比较有些应用题由于结构比较特殊,单纯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分析还是有困难的,这就需要再掌握一些特殊的分析应用题的方法,这样有助于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常用的特殊的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

1.转化法由于已知条件和问题的不同,转化的方法又可以细分为以下五种。

(1)把一事物转化成它事物例妈妈买了3千克桔子和4千克苹果,共花了23.4元。

每千克苹果的价钱是桔子的1.5倍。

每千克苹果和桔子各多少元?这个题由于桔子和苹果的重量不相等,故而需要转化。

“每千克苹果的价钱是桔子的1.5倍”是转化的条件。

可以这样分析:买1千克苹果的钱可以买1.5千克桔子,那么买4千克苹果的钱可以买(4×1.5)千克桔子。

从而可知,买苹果和桔子花去的23.4元钱相当于买(3+4×1.5)千克桔子的钱。

通过这样的转化,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解:23.4÷(3+4×1.5)=2.6(元)2.6×1.5=3.9(元)答:每千克苹果3.9元,每千克桔子2.6元。

(2)单位“1”的转化根据题意,先画出线段图(见图65)。

是不相同的,只有统一了单位“1”才能解题,这就需要进行单位“1”的转化。

答:这箱灯泡共有294个。

此题也可以余下的个数为“1”,用转化法求出总数是余下个数的几倍。

这样转化解题的步骤要多,不如上面这样转化解题简便。

(3)运用“同样多”的概念进行转化例二月份甲的奖金是乙的4倍。

三月份甲比上月多得奖金8元,乙比上月少得奖金2元,三月份甲的奖金是乙的6倍。

问三月份乙得奖金多少元?由题意可知,二月份和三月份甲的奖金都是以乙的奖金数为“1”,但二月份和三月份乙的奖金数是不一样的,所以题目中的“4倍”与“6倍”的单位“1”是不相同的,这就需要用转化法统一单位“1”。

但是转化的方法与上题不同,为了便于说明,先画出图(见图66)。

已知二月份甲的奖金是乙的4倍,把甲二月份奖金4份中的每一份去掉2元,那么每一份余下的部分就与乙三月份的奖金同样多。

这就是说,甲二月份的奖金比乙三月份奖金的4倍多8元。

从而可知,乙三月份奖金的6倍比乙三月份奖金的4倍多16元。

运用“同样多”的概念,就把“4倍”与“6倍”的单位“1”统一成以乙三月份的奖金为单位“1”了。

解:(2×4+8)÷(6-4)=8(元)答:乙三月份的奖金是8元。

(4)利用常识进行转化例一个水塘里有一些龟和鹤,足数共120只,鹤的只数是龟的3倍。

问龟、鹤各有多少只?从题目的已知条件看,鹤与龟足数之和是120只,可倍数关系却给的不是足数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把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转化成足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这种转化是应用常识进行转化的。

因为龟有4只足,鹤有2只足,即2只鹤的足数与1只龟的足数相同。

所以当鹤的只数是龟的3倍时,鹤的足数只是龟的1.5倍。

至此题目就成为一道和倍问题,可以求出龟与鹤的足数,进而就可以求出龟与鹤的只数。

解:120÷(1+3÷2)=48(只)48÷4=12(只)12×3=36(只)答:龟有12只,鹤有36只。

(5)图形的转化因为本文是谈应用题教学,所以关于图形的转化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综上所述,凡是能用转化法解的题目其本身都必定存在着可转化的条件。

用转化法解这种题时,关键是要正确地找出转化的条件。

2.假设法在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载有鸡兔同笼问题,其解题方法应用的就是假设法。

假设法应用的范围也是比较广的,请看下面几个题。

例1一件工程,甲独做10天完成,乙独做15天完成,丙独做20天完成。

现在三人合做,甲因病中途休息,这样到第6天才完成任务,求甲休息了几天。

这是一道工程问题,一般的解法是:应用假设法解此题可以这样想:假设甲没有休息,那么甲、乙、丙三人合做6天必然超额完成任务。

甲完成超额部分的天数,就是他休息的天数。

答:甲休息了3天。

例2有一批零件,师傅单独加工比徒弟少用3小时。

师傅每小时加工10个,徒弟每小时加工8个,这批零件有多少个?解法一假设师傅加工的时间与徒弟相同,那么师傅可多加工30个零件。

由已知条件可知,师傅每小时比徒弟多加工2个零件,根据这两个条件就可求出徒弟加工这批零件所用的时间,进而就可以求出这批零件的个数。

解:8×[10×3÷(10-8)]=8×15=120(个)答:这批零件有120个。

解法二假设徒弟加工的时间与师傅相同,那么徒弟就有24个零件没有加工。

由已知条件可知,徒弟比师傅每小时少加工2个零件,根据这两个条件就可求出师傅加工这批零件所用的时间,进而也就可以求出这批零件的个数。

解:10×[8×3÷(10-8)]=10×12=120(个)答:同上。

例3甲乙两个仓库内原来共存货物480吨,现在甲仓又运进它所存货物的40%,乙仓又运进它所存货物的25%,这时两仓共存货物645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