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药物分析第三章 物理常数测定法习题及答案说课讲解

执业药师药物分析第三章 物理常数测定法习题及答案说课讲解
执业药师药物分析第三章 物理常数测定法习题及答案说课讲解

执业药师药物分析第三章物理常数测定法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物理常数测定法

一、A

1、供试品在毛细管内供试品全部液化时的温度为

A、全熔

B、熔程

C、初熔

D、熔点

E、熔融

2、以下关于熔点测定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取供试品,直接装入玻璃毛细管中,装管高度为1 cm,置传温液中,升温速度为每分钟1.0~1.5℃

B、取经干燥的供试品,装入玻璃毛细管中,装管高度为1cm,置传温液中,升温速度为每分钟1.0~

1.5℃

C、取供试品,直接装入玻璃毛细管中,装管高度为3mm,置传温液中,升温速度为每分钟3.0~5.0℃

D、取经干燥的供试品,装入玻璃毛细管中,装管高度为3mm,置传温液中,升温数度为每分钟

1.0~1.5℃

E、取经干燥的供试品,装入玻璃毛细管中,装管高度为1cm,置传温液中,升温速度为每分钟3.0~

5.0℃

3、熔点是指一种物质照规定方法测定,在熔化时

A、初熔时的温度

B、全熔时的温度 C自初熔至全熔的一段温度 D自初熔至全熔的中间温度 E、被测物晶型转化时的温度

4、中国药典规定,熔点测定所用温度计

A、用分浸型温度计

B、必须具有0.5℃刻度的温度计

C、必须进行校正

D、若为普通温度计,必须进行校正

E、采用分浸型、具有0.5℃刻度的温度计,并预先用熔点测定用对照品校正

5、中国药典收载的熔点测定方法有几种?测定易粉碎固体药品的熔点应采用哪一法

A、2种,第一法

B、4种,第二法

C、3种,第一法

D、4种,第一法

E、3种,第二法

6、比旋度计算公式中c的单位是

A、g/L

B、mg/ml

C、100mg/L

D、g/100ml

E、mol/L

7、中l的单位是

A、nm

B、mm

C、cm

D、dm

E、m

8、用旋光度测定法检查硫酸阿托品中的莨菪碱的方法如下:配制硫酸阿托品溶液(50mg/ml),按规定方法测定其旋光度,不得超过-0.40℃,试计算莨菪碱的限量为(已知莨菪碱的比旋度为-32.5℃)

A、24.6%

B、12.3%

C、49.2%

D、6.1%

E、3.0%

9、测定液体供试品比旋度的公式应是

10、旋光度测定时,所用光源是

A、氢灯

B、汞灯

C、钠光的D线(589.3nm)

D、254nm

E、365nm

11、测定旋光度的药物分子结构特点是

A、饱和结构

B、不饱和结构

C、具有光学活性(含不对称碳原子)

D、共轭结构

E、含杂原子(如氮、氧、硫等)

12、旋光度测定时,配制溶液及测定时,除另有规定外,均应调节温度至

A、10℃~30℃

B、15℃~30℃

C、20℃~30℃

D、20℃±0.5℃

E、25℃±2℃

13、符号[α]t D代表

A、旋光度

B、折光率

C、黏度

D、比旋度

E、吸光度

14、比旋度是指

A、在一定条件下,偏振光透过长1dm,且含1g/ml旋光物质的溶液时的旋光度

B、在一定条件下,偏振光透过长1cm,且含1g/ml旋光物质的溶液时的旋光度

C、在一定条件下,偏振光透过长1dm,且含1%旋光物质的溶液时的旋光度

D、在一定条件下,偏振光透过长1mm且含1mg/ml旋光物质的溶液时的旋光度

E、在一定条件下,偏振光透过长1dm且含1mg/ml旋光物质的溶液时的旋光度

15、在药物比旋度的计算公式[α]t D=(100×α)/(L×C)中

A、t是25℃,C的单位是g/100ml,L的单位是cm

B、t是25℃,C的单位是g/ml,L的单位是cm

C、t是20℃,C的单位是g/ml,L的单位是cm

D、t是20℃,C的单位是g/100ml,L的单位是dm

E、t是20℃,C的单位g/ml,L的单位是dm

16、称取葡萄糖100.0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于20℃用2dm测定管,测得溶液的旋光度为+10.5°,求其比旋度

A、52.5°

B、-26.2°

C、-52.7°

D、+5.25°

E、+105°

17、测定pH值比较高的溶液pH值时,应该注意

A、误差

B、钠差

C、碱误差

D、酸误差

E、方法误差

18、测定溶液的pH值时,仪器定位后,要用第二种标准缓冲液核对仪器示值,误差应不大于多少个pH 单位

A、±0.05pH

B、±0.04pH

C、±0.03pH

D、±0.02pH

E、±0.01Ph

19、《中国药典》规定,测定溶液的pH值时所选用的两种标准缓冲液的pH值相差大约几个单位

A、5

B、4

C、3

D、2

E、1

二、B

1、A.钠光D线B.日光C.旋转式黏度计D.第二法E.第三法

<1> 、《中国药典》规定测不易粉碎固体药品熔点的方法

<2> 、《中国药典》规定测定凡士林及其类似物质熔点的方法

2、A.日光B.发射光C.钠光D线(589.3nm)D.偏振光E.紫外光

<1> 、折光率测定中采用的光源

<2> 、旋光法测定中采用的光源

3、A.pH>9 B.熔点 C.衍射图谱 D.pH5.5~7.0 E.0.02pH单位

<1> 、测pH值时,产生碱误差的条件是

<2> 、用标准缓冲液校正pH计时,应以第二种标准缓冲液核对仪器的示值,误差不得大于

<3> 、《中国药典》规定制备标准缓冲液与供试品溶液的水应是新沸过的冷水,其pH值是

三、X

1、《中国药典》测定熔点的仪器用具有

A、烧杯

B、b形管

C、温度计

D、毛细管

E、加热器

2、《中国药典》规定测定熔点的方法是

A、第一法

B、第二法

C、第三法

D、第四法

E、第五法

3、熔融同时分解是指样品在一定温度下熔融同时分解并产生

A、变色

B、浑浊

C、气泡

D、气化

E、液化

4、熔点是指

A、固体熔化成液体的温度

B、熔融同时分解的温度

C、熔化时自初熔至全熔的一段温度

D、自加热开始至全熔的全程温度区间

E、分解的温度

5、若药品的熔点在90℃以上时,测定其熔点时选用的传温液应是

A、水

B、乙醇

C、硅油

D、液体石蜡

E、乙醚

6、药品的熔点测定可用于

A、药品含量测定

B、药品的鉴别

C、药品的纯度检查

D、评价药品质量

E、评价药品疗效

7、下列何种形体药品可测其熔点

A、易粉碎的固体药品

B、不易粉碎的固体药品,如脂肪、石蜡、羊毛脂等

C、凡士林

D、低凝点的液体

E、超临界液体

8、我国药典对“熔点”测定规定如下

A、记录初熔至全熔时温度

B、“初熔”系指出现明显液滴时温度

C、“全熔”系指供试品全部液化时的温度

D、重复测定三次,取平均值

E、被测样品需研细干燥

9、旋光度测定中

A、测定前后应以溶剂作空白校正

B、对测定管注入供试液时,勿使发生气泡

C、使用日光作光源

D、配制溶液及测定时,温度均应在20℃±0.5℃

E、读数3次,取平均值

10、《中国药典》中规定采用旋光度法测定含量的药物有

A、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B、右旋糖酐40氯化钠注射液

C、右旋糖酐70葡萄糖注射液

D、葡萄糖注射液

E、维生素C

11、pH值测定

A、根据Nemst方程式

B、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

C、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

D、测定温度应该固定为25℃

E、测定前需先用标准缓冲溶液校正

12、《中国药典》酸度计校正的缓冲溶液有

A、硼砂标准缓冲液pH9.18

B、磷酸盐标准缓冲液pH6.86

C、草酸盐标准缓冲液pH1.68

D、氢氧化钙标准缓冲液pH12.45

E、苯二甲酸盐标准缓冲液pH4.01

13、对水pH值测定

A、先用苯二甲酸氢钾标准缓冲液校正后测定

B、再用硼砂标准缓冲液校正后测定

C、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

D、两次pH值的读数相差应小于0.01

E、两次pH值的读数相差应小于0.1

14、测定pH值

A、测定前,选择二种pH值约相差3个pH单位的标准缓冲液,并使供试液的pH值处于二者之间

B、用第一种标准缓冲液进行校正(定位)

C、仪器定位后,再用第二种标准缓冲液核对仪器示值,应达到误差≤±0.02pH单位

D、在测定高pH供试品溶液和标准缓冲液时,应注意碱误差的影响,可使用锂玻璃电极

E、标准缓冲液一般可保存2~3个月,但发现有浑浊、发霉或沉淀等现象时,不能继续使用。

15、《中国药典》规定配制标准缓冲液和供试品溶液的水应符合条件为

A、纯化水

B、pH5.5~7.0的水

C、新沸的冷水

D、离子水

E、温水

答案部分

一、A

1、【正确答案】 A

力的正交分解法

专题一: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物体的受力分析 物体之所以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是由于它们的受力情况不同。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如何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呢?主要依据力的概念,从物体所处的环境(有多少个物体接触)和运动状态着手,分析它与所处环境的其他物体的相互联系。具体的分析方法是: 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然后找出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产生作用。 不要找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的力。比如所研究的物体叫A,那么就应该找出“甲对A”和“乙对A”及“丙对A”的力……而“A对甲”或“A对乙”等力就不是A所受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要养成按步骤分析的习惯。 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 其次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绕研究对象逆时针(或顺时针)观察一周,看研究对象跟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某个接触点(面)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趋势,则画出摩擦力。分析完这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接触点(面)。 再画其他场力:看是否有电场、磁场作用,如有则画出场力。 3、画完受力图后再作一番检查。 检查一下画出的每个力能否找出它的施力物体,若没有施力物体,则该力一定不存在。特别是检查一下分析的结果,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所给的运动状态,否则必然发生了多力或漏力的现象。 4、如果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 先假设此力不存在,观察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时,研究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 5、合力和分力不能重复地列为物体所受的力。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过程是合力与分力“等效替代”的过程,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存在。在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时,如果已考虑了某个力,那么就不能再考虑它的分力。例如,在分析斜面上物体的受力情况时,就不能把物体所受重力和“下滑力”并列为物体所受的力,因为“下滑力”是物体所受重力在沿斜面方向上的一个分力。 专题二:力的正交分解法 1、定义:把力沿着两个选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叫做力的正交分解法。 说明:正交分解法是一种很有用的方法,尤其适于物体受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的情怳。 2、正交分解的原理 一条直线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其合力可由代数运算求得。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

基本物理常数

基本物理常数 是物理领域的一些普适常数,主要是指原子物理学中常用的一些常数。最基本的有真空中光速с,普朗克常数h、基本电荷e、电子静止质量m e和阿伏伽德罗常数N A 等。基本物理常数共有30多个,加上其组合量则有40~50个,它们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并不是彼此独立的。 基本物理常数的发现和测量,在物理学的发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纵观近代物理学史可以看到,一些重大的物理现象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创立,常常同基本物理常数的发现或准确测定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电子的发现是通过对电子的荷质比e/m的测定获得的;M.普朗克建立量子论的同时,发现了普朗克常数;狭义相对论的出 发点之一就是真空中的光速不变;等等。由此可见,基本物理常数出现于许多不同的物理现象之中,每一种物理现象的规律都同一种确定的常数有关。 物理学发展到今天,形成了许多分支,如固体物理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等等,包括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的广阔领域。但是物理学的这些分支都是用统一的物理理论结合在一起的,这些基本理论有经典电动力学、相对论(见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统计力学(见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等。这些理论的定量预言的准确程度,依赖于在理论中出现的基本物理常数值的准确性。特别重要的是,仔细研究由物理学不同领域的实验所确定的这些常数值,能逐个考察物理学一些基本理论的一致性和正确性。由于应用了高稳定激光、约瑟夫森效应、X射线干涉术、量子霍耳效应等许多新方法,使基本物理常数测量的准确度有所提高,很多常数的测量准确度已达10-6量级,更高的可达10-8~10-10量级。常数的准确值增加一位,就会有可能发现物理学中前所未知的矛盾,或获得解决目前所存在的某个矛盾的线索。 基本物理常数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定义计量单位从而建立计量基准的工作上。普朗克早在1906年就建议用基本常数来定义计量基本单位,由于当时常数的测量准确度还很低,这个愿望不能实现。60年代以来,随着常数值的准确度不断提高,上述建议就有了现实意义。如由于可同时准确测量高稳定激光波长λ和频率v,就能够通

高一物理---正交分解法

高一物理正交分解法 所谓“正交分解法”就是将受力物体所受外力(限同一平面内的共点力)沿选 定的相互垂直的x 轴和y 轴方向分解,然后分别求出x 轴方向、y 方向的合力ΣF x 、ΣF y ,由于ΣF x 、ΣF y 相互垂直,可方便的求出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ΣF (大小和方向 一、正交分解法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立正交 x 、y 坐标,这是最重要的一步,x 、y 坐标的设立,并不一定是水平与竖直方向,可根据问题方便来设定方向,不过x 与y 的方向一定是相互垂直而正交。 第二步,将题目所给定跟要求的各矢量沿x 、y 方向分解,求出各分量,凡跟x 、y 轴方向一致的为正;凡与x 、y 轴反向为负,标以“一”号,凡跟轴垂直的矢量,该矢量在该轴上的分量为0,这是关键的一步。 第三步,根据在各轴方向上的运动状态列方程,这样就把矢量运算转化为标量运算;若各时刻运动状态不同,应根据各时间区间的状态,分阶段来列方程。这是此法的核心一步。 第四步,根据各x 、y 轴的分量,求出该矢量的大小,一定表明方向,这是最终的一步。 求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或解物体的平衡问题时,常采用正交分解法。) 例1 共点力F 1=100N ,F 2=150N ,F 3=300N ,方向如图1所示,求此三力 的合力。 y 53° 37° O x 37° 解:三个力沿 x ,y 方向的分力的合力x x x x F F F F 321++=∑: ?+?-?=37sin 53sin 37cos 321F F F N N N 6.03008.01508.0100?+?-?=N 140= y y y y F F F F 321++=∑? -?+?=37cos 53cos 37sin 321F F F N N N 8.03006.01506.0100?-?+?=N 90-= (负值表示方向沿y 轴负方向) 由勾股定理得合力大小:ΣF=22)()(y x F F ∑+∑ =N 22)90(140-+=166.4N ∵ΣF x ﹥0、ΣF y ﹥0 ∴ΣF 在第四象限内,设其与x 轴正向夹角为α,则: tg α= x y F F ∑∑= N N 14090=0.6429 ∴α=32.7o 运用正交分解法解题时,x 轴和y 轴方向的选取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合理选取,即让受力物体受到的各外力尽可能的与坐标轴重合,这样方便解题 。 运用正交分解法解平衡问题时,根据平衡条件F 合=0,应有ΣF x =0,ΣF y =0,这是解平衡问题的必要和充分条件,由此方程组可求出两个未知数。 例2 重100N 光滑匀质球静止在倾角为37o的斜面和与斜面垂直的挡板间, 求斜面和挡板对球的支持力F 1, F 2。 y F 1 x F 2 G 37° 图 3 解:选定如图3所示的坐标系,重球受力如图3所示。由于球静止,所 以有: ?? ?=?-=?-037sin 0 37cos 2 1G F G F ∴ N N G F 808.010037cos 1=?=?= N N G F 606.010037sin 2=?=?=

力的合成与分解知识点典型例题

力的合成与分解知识点 典型例题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力的合成与分解典型例题 1.合力 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时,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的作用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共同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2.共点力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者更多力的作用,有些情况下这些力共同作用在同一点上,或者虽不作用在同一点上,但他们的力的作用线延长线交于一点,这样的一组力叫做共点力. 3.共点力的合成法则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力的合成就是找一个力去替代几个已知的力,而不改变其作用效果.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右图所示,以表示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边夹角的对角线大小和方向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只适用于共点力) 下面根据已知两个力夹角θ的大小来讨论力的合成的几种情况: (1)当0θ=?时,即12F F 、同向,此时合力最大,12F F F =+,方向和两个 力的方向相同. (2)当180θ=?时,即12F F 、方向相反,此时合力最小,12F F F =-,方向 和12F F 、中较大的那个力相同. (3)当90θ=?时,即12F F 、相互垂直,如图,2212F F F =+,1 2 tan F F α= . (4)当θ为任意角时,根据余弦定律,合力2212122cos F F F F F θ=++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无论两个力的夹角为多少,必然有1212F F F F F -+≤≤成立. 【例1】 将二力F 1、F 2合成F 合,则可以肯定 ( ) A .F 1和F 合是同一性质的力 B .F 1、F 2是同一施力物体产生的力 C .F 合的效果与F 1、F 2的总效果相同 D .F 1、F 2的代数和等于F 合

高中物理必修一常考题型+例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常考题型 一、直线运动 1、xt图像与vt图像 2、纸带问题 3、追及与相遇问题 4、水滴下落问题(自由落体) 二、力 1、滑动摩擦力的判断 2、利用正交分解法求解 3、动态和极值问题 三、牛顿定律 1、力、速度、加速度的关系; 2、整体法与隔离法 3、瞬时加速度问题 4、绳活结问题 5、超重失重 6、临界、极值问题 7、与牛顿定律结合的追及问题 8、传送带问题 9、牛二的推广 10、板块问题 11、竖直弹簧模型

一、直线运动 1、xt 图像与vt 图像 2014生全国(2) 14.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 =0到t=t 1的时间内,它们的v-t 图像如图所示。 在这段时间内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2 21v v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2016全国(1) 21.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 =3s 时并排行驶,则 A.在t=1s 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 C .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 =2s D.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 为40m 2、纸带问题 【2012年广州调研】 34.(18分) (1) 用如图a 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下列物理量需要测量的是__________、通过计算得到的是_____________(填写代号) A .重锤质量 B .重力加速度 C .重锤下落的高度 D .与下落高度对应的重锤的瞬时速度 ②设重锤质量为m 、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 、重力加速度为g .图b 是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 A 、 B 、 C 、 D 、 E 为相邻的连续点.根据测得的s1、s2、s3、s4写出重物由B 点到D 点势能减少量的表达式__________,动能增量的表达式__________.由于重锤下落时要克服阻力做功,所以该实验的动能增量总是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

常用物理常数表

常用物理常数表 光速 101099792458.2?=c cm sec -1 万有引力常数 81067259.6-?=G dyn cm -2 g -2 普朗克常数 27106260.6-?=h erg sec 271005457266.12/-?==πh η erg sec 玻尔兹曼常数 1610380662.1-?=k erg deg –1 里德堡常量 312.109737/2342==∞ch e m R e π cm -1 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 51066956.5-?=σ erg cm -2 deg -4 sec -1 电子电量 101080325.4-?=e esu 1910602192.1-?= coulomb 电子质量 281010956.9-?=e m g 原子质量单位 2410660531.1-?=amu g 精细结构常数 0360.1372//12==e hc πα 第一玻尔轨道半径 82220105291775.04/-?==e m h a e π cm 经典电子半径 1322108179380.2/-?==c m e r e e cm 质子质量 2410672661.1-?=p m g 007276470.1= amu 中子质量 241067492.1-?=n m g 00866.1= amu 电子静止能量 5110034.02=c m e meV 常用天文常数表 地球质量 2710976.5?=⊕M g 地球赤道半径 164.6378=⊕R km 地球表面重力 665.980=⊕g cm sec -2 天文单位 810495979.1?=AU km 1光年 ly = 9.460×1012 km 1秒差距 pc= 3.084×1013 km=3.262ly 千秒差距 kpc=1000pc 地月距离 3.8×105 km 太阳到冥王星的平均距离 5.91×109km 最近的恒星(除太阳)的距离 4×1013km =1.31pc= 4.3ly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典型例题精选讲解解析

2012牛顿运动定律典型精练 基础知识回顾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要点:(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属性——惯性;(4)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即通过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5)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公式F=ma.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要点:(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效果,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时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3)牛顿第二定律是矢量关系,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的,可以用分量式表示,F x =ma x ,F y =ma y ,F z =ma z ;(4)牛顿第二定律F=ma 定义了力的基本单位——牛 顿(定义使质量为1kg 的物体产生1m/s 2的加速度的作用力为1N,即1N=1kg.m/s 2.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要点:(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已存在的前提;(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不可叠加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这应注意同二力平衡加以区别。 4.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程序:(1)确定研究对象;(2)采用隔离法分析其他物体对研究对象的作用力;(3)按照先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场力;(4)画物体受力图,没有特别要求,则画示意图即可。 5.超重和失重:(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失重的物体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即F=mg+ma.;(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 N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 ,即F N =mg -ma ,当a=g 时,F N =0,即物体处于完全失重。 6、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研究惯性系中运动与力的关系,不能用于非惯性系;(2)只适用于解决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处理高速运动问题;(3)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一般不适用微观粒子。 二、解析典型问题 问题1:必须弄清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 牛顿第二定律F=ma 是矢量式,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在解题时,可以利用正交分解法进行求解。 练习1、如图1所示,电梯与水平面夹角为300,当电梯加速向上运动时,人对梯面压力是其重力 的6/5,则人与梯面间的摩擦力是其重力的多少倍? 分析与解:对人受力分析,他受到重力mg 、支持力F N 和摩擦力F f 作用,如图1所示.取水平向右 为x 轴正向,竖直向上为y 轴正向,此时只需分解加速度,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f =macos300, 0 图1

基本物理常数与计量基本单位

收稿日期:2002-12-27.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2002年度重点项目(B 类). 作者简介:杨建平(1964-),女,副教授,主要从事物理学史的研究. 基本物理常数与计量基本单位 杨建平 (湖北民族学院物理系,湖北恩施445000) 摘要:基本物理常数的发现和测量,不仅在物理学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在计量学的发展上也起到 了重要的作用.设法把计量单位的定义与基本物理常数相联系,详细分析了长度单位、电压单位、电阻单位以 及质量单位与基本物理常数的关系.由于基本物理常数是不会变化的,因此这样定义的计量单位极为稳定,不 会随着时间而发生漂移. 关键词:基本物理常数;计量基准;单位制 中图分类号:04-34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8-8423(2003)02-0069-03 基本物理常数是指那些在物理学中起着基本而广泛作用的普适常数.如真空中的光速c 、普朗克常数1、基本电荷量e 、阿伏伽德罗常数N A 以及许多有关微观粒子的常数等等.基本物理常数的发现和测量,不仅在物理学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在计量学的发展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普朗克早在20世纪初就 建议用基本物理常数来定义物理量的基本单位,也就是计量基本单位.但由于当时的测量准确度还很低, 这个愿望未能实现.20世纪50年代以前,计量基准的量值一般是由实物基准所保存及复现的.这种实物基准一般是根据经典物理学的原理,用某种特别稳定的实物来实现,而且总是用工业界所能提供的最好的材料及工艺制成,以保证其稳定性. 实物基准及相应的计量量值传递检定系统给产业界提供了计量服务,确实在帮助产业界提升产品品质的工作中作出了贡献.但是,随着科技及工农业的发展,这样的传统计量量值传递检定系统开始反映出一些不足:实物基准一旦做成,总会有一些不易控制的物理、化学过程使它的特性发生缓慢的变化,因而它所保存的量值也会有所改变;最高等级的实物计量基准全世界只有一个或一套,一旦因为某种意外原因而损坏,就无法完全一模一样地复制出来,原来连续保存的单位量值也会因之中断;量值传递检定系统庞大复杂,从最高等级的实物基准到具体应用场所,量值要经过多次传递,准确度也必然会有所下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就要寻找那些不依赖于某一具体实物具体特性的计量基准,从而诞生了量子计量基准.量子计量基准基于量子物理学中阐明的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特别是微观粒子的态和能级的概念.按照量子物理学,宏观物体中的微观粒子如果处于相同的微观态,其能量有相同的确定值,也就是处于同一能级上.当粒子在不同能级之间发生量子跃迁时,将伴随着吸收或发射能量等于能级差!E 的电磁波能量子,即光子.而且,电磁波频率 !与!E 之间满足普朗克公式, 而比例系数为普朗克常数1.也就是说,电磁波的频率反映了能级差的数量.另一方面,宏观物体中基本粒子的能级结构与物体的宏观参数,如形状、体积、质量等并无明显关系.因此,即使物体的宏观参数随时间发生了缓慢变化,也不会影响物体中微观粒子的量子跃迁过程.这样,利用量子跃迁现象来复现计量单位,就可以从原则上消除各种宏观参数不稳定产生的影响,所复现的计量单位不再发生缓慢漂移,计量基准的稳定性和准确度可以达到空前的提高.而且量子跃迁复现计量单位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现在,把此类用量子现象复现量值的计量基准统称为量子计量基准,而量子计量基准中,又依赖于一些基本物理常数.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基本物理常数准确度的不断提高,长度单位、电学量电压和电阻单第21卷第2期 2003年6月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I of Hubei Institute for NationaIities (NaturaI Science Edition )VoI.21No.2Jun.2003

力的正交分解法经典试题内附答案

力的正交分解法经典试题(内附答案) 1.如图1,一架梯子斜靠在光滑竖直墙和粗糙水平面间静止,梯子和竖直墙的夹角为α。当α再增大一些后,梯子仍然能保持静止。那么α增大后和增大前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地面对梯子的支持力增大 B.墙对梯子的压力减小 C.水平面对梯子的摩擦力增大 D.梯子受到的合外力增大 2.一个质量可以不计的细线,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现在把重力G=F 的重物通过光滑的轻质小钩挂在这根细线上,两手握住细线的两端,开始两手并拢,然后沿水平方向慢慢地分开,为了不使细线被拉断,细线的两端之间的夹角不能大于(C ) A.60° B.90° C.120° D .150° 3.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G可以分解使物体沿斜面向下滑的分力G 1和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分力G 2,当斜面倾角增大时(C ) A. G 1和G 2都增大 B. G 1和G 2都减小 C. G 1增大,G 2减小 D . G 1减小,G2增大 4.如图所示,细绳MO 与NO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长度MO>NO ,则在不断增加重物G 的重力过程中(绳O C不会断)( A ) A.ON 绳先被拉断 B .O M绳先被拉断 C.ON 绳和OM 绳同时被拉断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5.如图所示,光滑的粗铁丝折成一直角三角形,BC 边水平,AC 边竖直,∠AB C=β,AB 、AC 边上分别套有细线系着的铜环,细线长度小于BC,当它们静止时,细线与AB 边成θ角,则 ( D ) A.θ=β B .θ<β C.θ>2 π D .β<θ<2 π θ G C O M N α 图

6.质量为m的木块沿倾角为θ的斜面匀速下滑,如图1所示,那么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方向是 [D ] A.沿斜面向上 B.垂直于斜面向上 C.沿斜面向下 D.竖直向上 7.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静止于斜面上,如图3所示,若稍稍增大推力,物体仍保持静止,则 [BC ] A.物体所受合力增大 B.物体所受合力不变 C.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增大 D.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增大 8.如图4-9所示,位于斜面的物块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的(ABCD ) A.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B.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大小可能等于零 D.大小可能等于F

初中物理基本单位、基本公式、基本常数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 物理量计算公式备注 速度v= s / t 1m / s = 3.6 Km / h 声速v= 340m / 光速C = 3×10^8 m /s 密度ρ= m / V 1 g / cm^3 = 103 Kg / m 合力 F = F1 - F2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 F = F1 + F2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 ) 压强 p = F / S 适用于固、液、气 p =ρg h 适用于竖直固体柱和液体 浮力①F浮= G – F ②漂浮、悬浮:F浮= G ③F浮= G排=ρ液g V排 物体浮沉条件 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 浮 ②F浮=G(ρ液=ρ物)悬浮 ③F浮<G(ρ液<ρ物)下沉杠杆平衡条件F1 *L1 = F2 *L 2 杠杆平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 滑轮组 F = G / n ( 理想滑轮组) F =(G动+ G物)/ n (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η=G/ nF(实际情况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 功W = F S = P t 1J = 1N?m = 1W?s 功率P = W / t = Fv 1KW = 10^3 W,1MW = 10^3KW 有用功W有用= G h(竖直提升)= F S(水平移动)= W总– W额=ηW总额外功W额= W总– W有= G动h(忽略轮轴间摩擦)= f L(斜面) 总功W总= W有用+ W额= F S = W有用/ η 机械效率η= W有用/ W总 热量Q=cm(t-t°) 电流I=U/R 电功W=UIt =Pt 电功率P=W/t=UI =I2R=U2/R 串联电路I=I1=I2 电流处处相等 U = U 1+ U 2 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之和 R=R1+R2 总电阻等于的电阻之和

药物分析第三章物理常数习题

第三章物理常数测定法 一、A 1、测定pH值比较高的溶液pH值时,应该注意 A.误差 B.钠差 C.碱误差 D.酸误差 E.方法误差 2、酸度计上每一pH间隔相当于多少伏 A.4.606RT/F B.2.303RT/F C.RT/F D.1.652RT/F E.RT/(2.303F) 3、测定溶液的pH值时,仪器定位后,要用第二种标准缓冲液核对仪器示值,误差应不大于多少个pH单位 A.±0.05pH B.±0.04pH C.±0.03pH D.±0.02pH E.±0.01Ph 4、《中国药典》规定,测定溶液的pH值时所选用的两种标准缓冲液的pH值相差大约几个单位 A.5 B.4 C.3 D.2 E.1 5、中l的单位是 A.nm B.mm C.cm D.dm E.m 6、黏度是指 A.流体的流速 B.流体流动的状态 C.流体的流动惯性 D.流体对变形的阻力 E.流体对流动的阻抗能力 7、用旋光度测定法检查硫酸阿托品中的莨菪碱的方法如下:配制硫酸阿托品溶液(50mg/ml),按规定方法测定其旋光度,不得超过-0.40℃,试计算莨菪碱的限量为(已知莨菪碱的比旋度为-32.5℃) A.24.6% B.12.3% C.49.2% D.6.1% E.3.0% 8、旋光计的检定应采用 A.水 B.石英旋光管 C.标准石英旋光管 D.梭镜 E.蔗糖溶液 9、测定液体供试品比旋度的公式应是 10、比旋度的一般表示方法是 1

11、测定旋光度所用计算式中中C表示 A.被测溶液的浓度(mg/ml) B.被测溶液的摩尔浓度 C.被测溶液的百分浓度(g/100ml) D.被测溶液的比重 E.被测溶液的浓度(g/ml) 12、旋光度测定时,所用光源是 A.氢灯 B.汞灯 C.钠光的D线(589.3nm) D.254nm E.365nm 13、测定旋光度的药物分子结构特点是 A.饱和结构 B.不饱和结构 C.具有光学活性(含不对称碳原子) D.共轭结构 E.含杂原子(如氮、氧、硫等) 14、旋光度测定法测定葡萄糖注射液的含量时,加0.2ml氨试液的目的是 A.加速平衡的到达 B.减慢平衡的到达 C.使读数增大 D.使读数减小 E.消除干扰因素 15、左旋糖酐20氯化钠注射液采用旋光度测定法的方法如下:精密量取本品10ml,置25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按规定方法测得旋光度为+19.5°。已知右旋糖酐20的比旋度为195°,其注射液中右旋糖酐20的含量是 A.5.0% B.25.0% C.15.0% D.20% E.50.0% =100*19.5/195=10g/100ml C *25=2.5g 2.5g/10ml=0.25g/ml 16、熔点是指一种物质照规定方法测定,在熔化时 A.初熔时的温度 B.全熔时的温度 C.自初熔至全熔的一段温度 D.自初熔至全熔的中间温度 E.被测物晶型转化时的温度 17、旋光度测定时,配制溶液及测定时,除另有规定外,均应调节温度至 A.10℃~30℃ B.15℃~30℃ C.20℃~30℃ D.20℃±0.5℃ E.25℃±2℃ 18、符号[α]tD代表 A.旋光度 B.折光率 C.黏度 D.比旋度 E.吸光度 19、中国药典规定,熔点测定所用温度计 A.用分浸型温度计 2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典型例题精选讲解

牛顿运动定律典型精练 基础知识回顾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要点:(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属性——惯性;(4)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即通过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5)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公式F=ma.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要点:(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效果,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时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3)牛顿第二定律是矢量关系,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的,可以用分量式表示, F x =ma x ,F y =ma y ,F z =ma z ;(4)牛顿第二定律F=ma 定义了力的基本单位——牛顿(定义使质量为1kg 的物体产生1m/s 2 的加速度的作用力为 1N,即1N=1kg.m/s 2 .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要点:(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已存在的前提;(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不可叠加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这应注意同二力平衡加以区别。 4.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程序:(1)确定研究对象;(2)采用隔离法分析其他物体对研究对象的作用力;(3)按照先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场力;(4)画物体受力图,没有特别要求,则画示意图即可。 5.超重和失重:(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失重的物体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即F=mg+ma.;(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 N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 ,即F N =mg -ma ,当a=g 时,F N =0,即物体处于完全失重。 6、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研究惯性系中运动与力的关系,不能用于非惯性系;(2)只适用于解决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处理高速运动问题;(3)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一般不适用微观粒子。 二、解析典型问题 问题1:必须弄清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 牛顿第二定律F=ma 是矢量式,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在解题时,可以利用正交分解法进行求解。 练习1、如图1所示,电梯与水平面夹角为300 ,当电梯加速向上运动时,人对梯面压力是其重力的6/5,则人与梯面间的摩擦力是其重力的多少倍? 分析与解:对人受力分析,他受到重力mg 、支持力F N 和摩擦力F f 作用,如图1所示.取水平向右为x 轴正向, 竖直向上为y 轴正向,此时只需分解加速度,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f =macos300, F N -mg=masin300 因为 56=mg F N ,解得5 3 =mg F f . 练习2.一物体放置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斜面固定于加速上升的电梯中,加速度为a ,如图3-1-15所示.在物体始终相对于斜 面静止的条件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θ一定时,a 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越小 B .当θ一定时,a 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大 C .当a 一定时,θ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越小 D .当a 一定时,θ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小 练习3.一物体放置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斜面固定于在水平面上加速运动的小车中,加速度为a ,如图3—1-16所示,在物体始终相对于斜面静止的条件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θ一定时,a 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越大 B .当θ一定时,a 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大 C .当θ一定时,a 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越小 D .当θ一定时,a 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小 问题2:必须弄清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 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与其所受的合外力F 有瞬时对应关系,每一瞬时的加速度只取决于这一瞬时的合外力.若合外力的大小或方向改变,加速度的大小或方向也立即(同时)改变;或合外力变为零,加速度也立即变为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可以突变). 2.中学物理中的“绳”和“线”,是理想化模型,具有如下几个特性: A .轻:即绳(或线)的质量和重力均可视为等于零,由此特点可知,同一根绳(或线)的两端及其中间各点的张力大小相等. B .软:即绳(或线)只能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因绳能变曲),由此特点可知,绳与其物体相互间作用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且背离受力物体的方向. C .不可伸长:即无论绳所受拉力多大,绳子的长度不变,由此特点可知,绳子中的张力可以突变. 30a F m g F f 图1 x y x a a 图图

药品的理化性质

药品的理化性质 1.氢氧化钠:又称烧碱﹑火碱﹑苛性钠,英文名称是sodiun hydroxide。固体溶于水放热;是常见的﹑重要的碱。分质量40.01,密度 2.130g/cm3;熔点318.4℃;沸点1390℃。 2.氢氧化钾:白色粉末或片状固体。具有强碱性及腐蚀性。极易吸收空气中水分而潮解,吸收二氧化碳而形成碳酸钾。溶于水,能溶于乙醇和甘油。当溶于水、醇或用酸处理时产生大量热。0.1mol/L溶液PH为1 3.5,相对密度2.044,容点380℃(无水) 3.氯化钠:无色、透明的立方型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咸,易潮解,折光率1.343(1mol/L 溶液在589nm)。易溶于水,溶于甘油,几乎不溶于乙醚。 4.甲苯:无色澄清液体,有苯样气味。强折光性。能与乙醇、乙醚、氯仿、二硫化碳、和冰乙酸混溶,极微溶于水。相对密度0.866.凝固点-95℃,沸点110.6℃。折光率1.4967.闪点4.4℃,易燃。蒸汽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2%-7.0%,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5000mg/kg,高浓度气体具有麻醉性,有刺激性。 5.乙酸:又名冰醋酸,是指纯净不含水的乙酸。乙酸熔点是1 6.6℃,

当纯乙酸的温度低于16.6℃时,乙酸就会变成冰一样的固体,所以称这样的乙酸为冰醋酸,使用时用温水加热融化后才能使用。 6.异丙醇:无色透明液体,有乙醇的气味。密度0.7851,熔点-88℃,沸点82.5℃,自燃点425℃,闪点12℃。能与水和乙醇混溶,与水形成共沸物。易燃易爆,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2.0%-12%。属于中等爆炸危险品,其蒸汽能滚动流过相当长得距离,并能产生回火。其蒸汽对眼睛、鼻子和喉咙产生轻微刺激;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 7.丙酮: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熔点-94.6℃,相对密度(水=1)0.80;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2.00,沸点56.5℃,分子量58.08,饱和蒸汽压53.32KPa(39.5℃)燃烧热1788.7KJ/mol,临界温度235.5,临界压力4.72MPa。 8.吡啶:无色或微黄色有恶臭的液体。熔点-41.6℃,沸点115.3℃;相对密度(水=1)0.9827;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2.73,折射率1.5067(25℃),闪点17℃,爆炸极限1.7%-124%,溶于水、醇、醚等多数溶剂。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沸点92-93℃(工业上利用这个性质来纯化吡啶) 9.硝酸银:无色透明大形结晶或白色小结晶,无气味。纯品在光线和

高中物理力学典型例题

高中物理力学典型例题 1、如图1-1所示,长为5米的细绳的两端分别系于竖立在地面上相距 为4米的两杆顶端A、B。绳上挂一个光滑的轻质挂钩。它钩着一个重 为12牛的物体。平衡时,绳中张力T=____ 分析与解:本题为三力平衡问题。其基本思路为:选对象、分析力、画 力图、列方程。对平衡问题,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往往可采用不同的方 法,如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等。所以,本题有多种解法。 解法一:选挂钩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1-2所示,设细绳与水平夹角 为α,由平衡条件可知:2TSinα=F,其中F=12牛,将绳延长,由图 中几何条件得:Sinα=3/5,则代入上式可得T=10牛。 解法二:挂钩受三个力,由平衡条件可知:两个拉力(大小相等均为T) 的合力F’与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以两个拉力为邻边所作的平行四边形 为菱形。如图1-2所示,其中力的三角形△OEG与△ADC相似,则: 得:牛。 想一想:若将右端绳A 沿杆适当下移些,细绳上张力是否变化? (提示:挂钩在细绳上移到一个新位置,挂钩两边细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仍相等,细绳的张力仍不变。) 2、如图2-1所示,轻质长绳水平地跨在相距为2L的两个小定滑轮A、 B上,质量为m的物块悬挂在绳上O点,O与A、B两滑轮的距离相 等。在轻绳两端C、D分别施加竖直向下的恒力F=mg。先托住物块, 使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由静止释放物块,在物块下落过程中,保持 C、D两端的拉力F不变。 (1)当物块下落距离h为多大时,物块的加速度为零? (2)在物块下落上述距离的过程中,克服C端恒力F做功W为多少? (3)求物块下落过程中的最大速度Vm和最大距离H? 分析与解:物块向下先作加速运动,随着物块的下落,两绳间的夹角 逐渐减小。因为绳子对物块的拉力大小不变,恒等于F,所以随着两 绳间的夹角减小,两绳对物块拉力的合力将逐渐增大,物块所受合力 逐渐减小,向下加速度逐渐减小。当物块的合外力为零时,速度达到 最大值。之后,因为两绳间夹角继续减小,物块所受合外力竖直向上, 且逐渐增大,物块将作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当物块下降速度 减为零时,物块竖直下落的距离达到最大值H。 当物块的加速度为零时,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可求出相应的θ角,再由θ角求出相应的距离h,进而求出克服C端恒力F所做的功。 对物块运用动能定理可求出物块下落过程中的最大速度Vm和最大距离H。 (1)当物块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此时物块下降距离为h。因为F恒等于mg,所以绳对物块拉力大小恒为mg,由平衡条件知:2θ=120°,所以θ=60°,由图2-2知: h=L*tg30°= L [1] (2)当物块下落h时,绳的C、D端均上升h’,由几何关系可得:h’=-L [2] 克服C端恒力F做的功为:W=F*h’[3]

力的正交分解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力的正交分解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1.如图所示,用绳AO 和BO 吊起一个重100N 的物体,两绳AO 、BO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o 和40o ,求绳AO 和BO 对物体的拉力的大小。 2. 如图所示,重力为500N 的人通过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牵引重200N 的物体,当绳与水平面成60o 角时,物体静止,不计滑轮与绳的摩擦,求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3. (8分)如图6所示,θ=370 ,sin370 =0.6,cos370 =0.8。箱子重G =200N ,箱子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0.30。要匀速拉动箱子,拉力F 为多大? 4.(8分)如图,位于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 的小木块,在大小为F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a 角的拉力作用下沿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求: (1 ) 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2) 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5.(6分)如图10所示,在倾角为α=37°的斜面上有一块竖直放置的档板,在 档板和斜面之间放一个重力G=20N 的光滑球,把球的重力沿垂直于斜面和垂直于档板的方向分解为力F 1和F 2,求这两个分力F 1和F 2的大小。 6.(6分)长为20cm 的轻绳BC 两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在中点系上一重60N 的重物,如图11 所示: (1)当BC 的距离为10cm 时,AB 段绳上的拉力为多少? (2)当BC 的距离为102cm 时.AB 段绳上的拉力为多少? 7.质量为m 的物体在恒力F 作用下,F 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沿天花板向右做匀速运动,物体与顶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受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8.如图所示重20N 的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斜面的倾角为370,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要使物体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应沿斜面向上施加一个多大的推力? (sin370=0.6, cos370=0.8 )

高中物理公式集锦以及典型例题分析合集

一、力学 胡克定律:f = kx 重力:G = mg 滑动摩擦力:f = μN 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 两个分力垂直时:2221F F F +=合 万有引力:F =G 221r m m G = 6.67×10-11 N ·m 2 / kg 2 万有引力=向心力 '422 222mg ma r T m r m r v m r Mm G =====πω 2R Mm G mg = GM gR =2 黄金代换式 第一宇宙速度:s km gR r GM v /9.7=== 第二宇宙速度:v 2=11.2km /s , 第三宇宙速度:v 3=16.7km /s 牛二定律: t p ma F ??==合 匀变速直线运动:v t = v 0 + a t S = v o t +12 a t 2 as v v t 2202=-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1s 、2s ……内的位移比为12:22:32……n 2 在第1s 内、第 2s 内……位移比为1:3:5……(2n-1) 在第1m 内、第2m 内……时间比为1:()21-:(32-)……(n n --1) 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 s = a T 2 CheckBox1

匀速圆周运动公式 线速度:V = t s =2πR T =ωR=2πf R 向心加速度:a =v R R T R 222244===ωππ2 f 2 R 角速度:ω=φπ πt T f ==22 向心力:F= ma = m v R m 2=ω2 R = m 422πT R =42πm f 2R 平抛:水平分运动:水平位移:x= v o t 水平分速度:v x = v o 竖直分运动:竖直位移:y =2 1g t 2 竖直分速度:v y = g t 功 : αcos Fs W = 动能: 22 1mv E k = 重力势能:E p = mgh (与零势面有关) 动能定理: W 合= ?E k = E k 2 - E k 1 = 21222 121mv mv - 机械能守恒: mgh 1 +222212 121mv mgh mv += 功率:P = W t =Fv cos α (t 时间内的平均功率) 物体的动量 P=mv, 力的冲量 I=Ft 动量定理:F 合t=mv 2-mv 1 动量守恒定律:11v m +m 2v 2 = m 1v 1’+m 2v 2’ 简谐振动的回复力 F=-kx 加速度x m k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