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教案
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0篇)-最新
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10篇《五年级数学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最大的乐趣哦。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新世纪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82-83页《包装的学问》。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特征及表面积计算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几个相同长方体组合成新长方体的多种方案以及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教材把《数学与购物》这一系列数学实践活动安排在第六单元后,主要意图是通过这样一系列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系列实践活动中,教材安排了三个内容,主要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两部分知识,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分别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计算中的最优策略以及多个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本课教学内容是这一系列实践活动中的最后一个内容。
包装问题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经常遇到,教材创设包装的情境,使学生综合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的问题,它不仅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更体现了数学的优化思想。
有助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同时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熟练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能准确、迅速地计算出单一物体的棱长、表面积、体积,能把几个相同的正方体组合成新的正方体。
初步接触了由两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表面积发生的变化。
在第二单元探索活动《露在外面的面》中,又训练了学生有序的观察能力和计算露在外面的面面积的能力。
2、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生大都接触过物品的包装,能清楚地意识到用包装纸包装起来的部分就是求物体的表面积。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通用7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通用7篇)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通用7篇)历代不同的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数学的确切范围和定义有一系列的看法,数学已经发展了几千年,以下是小编准备的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的道理2、掌握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正确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利用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
教学难点:小数点的移动。
教具学具:小黑板、卡片、幻灯。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卡片)8.1÷34.84÷40.56÷43÷51÷80.75÷150.25÷50.045÷9如果要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
100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呢出示(1.50.362.3752)(3)完成表格:┌————┬——┬——┬——┤│被除数│15│150││├————┼——┼——┼——┤│除数│5│50│500│├————┼——┼——┼——┤│商│││3│└————┴——┴——┴——┘根据表格,观察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运用这个规律来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想一想,除数是小数,能不能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呢二、新授:1、出示例4、读题、审题、列式56.28÷0.67这道算式与前面学过的有什么不同(除数是小数),能直接计算吗能不能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呢方法a把米转化成厘米计算。
方法b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
(注:小数点和0要同时划去)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a他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b哪一种方法更为实用为什么0.6756.28都扩大100倍利用左边的辅助竖式边提问边板书讲清除除数转化成整数的过程。
6756283、师生共同完成小林的计算方法后把答案填在课本上。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通用15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在数学活动中建立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2、自主探索得出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习类比能力,从已有知识——面积单位引发思考,初步了解体积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4、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质疑反思等活动中,培养团队意识,提升合作精神与质疑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通过探索,自主推算出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体积单位模型、彩泥、魔方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什么是物体的体积?问:体积有大有小,小胖和小巧运用所学知识搭积木、比体积。
哪个体积比较大?(生生交流)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体积单位(揭示课题:体积单位)。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一)探寻学生已有知识:问:关于体积单位你已经了解了些什么?让我们先相互交流一下!(生生交流)(预设:知道常用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会用字母表示)【设计意图:教学是从学生原有的基础和经验出发的,了解学生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才能构建高效课堂】(二)建立1cm3、1dm3、1m3的空间观念1、建立1立方厘米的空间观念:(1)初步感知1cm3有多大:问:让我们先畅所欲言,你认为1cm3有多大?哪些物体接近1 cm3?(课件展示)【设计意图:“你认为1cm3有多大?”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心中1立方厘米的大小,或用身边的物体参照、或用手势比划,或对或错,形式不一的表达方式,更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究竟1立方厘米有多大。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一、学情分析:《质数和合数》这一课内容比较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另外,到本节课为止,已经出现了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有些概念学生容易混淆,如学生往往把质数和奇数,合数和偶数的概念弄混,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辨析这些概念。
二、教学目标: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2、能熟练判断质数与合数,能够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发展过程,进一步完善学生对自然数的分类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质数、合数的含义,能正确快速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难点:能运用一定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判断、感悟质数合数。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找出1~20各数的因数。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1只有1个因数,其余的数都有2个以上因数;2,3,5,7,11,13,17,19这些数的因数都只有1和它本身;……)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与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有关。
[设计意图说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1~20各数因数的特点,通过观察学生虽然没有质数与合数的概念,但对这些数已经有了自己的分类与认识,为之后的分类与概念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新授探究一:认识质数和合数师:请同学们按照因数的个数,将这些数分分类。
(学生可能回答:将1,2,3,5,7,11,13,17,19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都是1和它自己本身,其余的数分为一类;将1,4,9,16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个数都是奇数个,其余的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个数都是偶数个;……)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请打开课本翻到第14页,请你按照它的方法分一分。
师: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
上面这些数中,哪些数是质数(素数)为什么(学生可能回答:2是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2;3是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3;2,3,5,7,11,13,17,19都是质数,它们的因数都只有1和它们本身;……。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7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7篇)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7篇)五年级是指小学教育的高年级,其中六年制的五年级的学生要为六年级的小升初做好准备,所以要认真学习、备战小升初。
以下是小编准备的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掌握各自特征和内在联系。
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师:我们学过哪些基本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2.出示一张纸。
师: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把这样大小的许多纸重叠在一起,你们看,是什么形状(长方体)3.师:在日常生活中,长方体形的物体我们常见到,如保健箱、粉笔盒等等,你们能说出一些来吗(砖、墨水瓶盒子、教科书……)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联系很多,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很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二、示范操作,认识面、棱、顶点1.拿出一根萝卜,用刀切一刀,要求学生观察并且动手摸一摸切出的面。
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告诉学生这叫做“面”。
2.将切出的萝卜平面朝下,再垂直切一刀,取出其中的一块,出示给学生看。
师:这块萝卜有几个面两个面相交的边叫什么呢(棱)3.继续切,把萝卜一面平摆在桌面上,再垂直切一刀,出现了一个新情况,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有几个面,有几条棱。
师: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师:刚才我们通过切萝卜的活动认识了物体的面、棱、顶点。
4.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学生取出长方体实物,进行观察,并且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然后回答:一个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三、认识长方体1.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手中的长方体实物,并自学课本,同时在黑板上出示下列自学题:(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哪些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2)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2.讨论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简要板书。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教材分析可能性是学习数学四个领域中“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并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统计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有一定的简单分析和判断能力,但学生只是初步的感知这种不确定事件,对具体的概念还没有深入地理解和运用。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师做出适当引导,学生就会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的。
所以教材选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引入学习内容,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创造机会。
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这些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及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逆向思维和与人交流思考过程的能力。
问题解决:能由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逆推比较事件多少。
情感态度: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够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逐渐对统计与可能性知识产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能够列出简单试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判断物体数量的多少。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3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3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教材理解按照全套教科书的安排,本课时学生开始学习第三种图形变换——旋转。
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移与轴对称两种图形变换,对图形变换具备一定的认识。
在学生对平移、轴对称、旋转概念及其性质都有一定的了解后,课本又综合运用这些图形变换的性质进行图案设计。
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此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教师启发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学情简介学生已经学习了平移与轴对称,对于图形的变换已经有所认识。
从平移与轴对称的学习来看,学习一种图形变换大致包括以下内容:⑴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这种图形变换;⑴探索这种图形变换的性质;⑴作出一个图形经过这种变换后的图形;⑴利用这种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⑴用坐标表示这种图形变换。
本章“旋转”的教学也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2.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讨、点拨式教学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要想把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怎么说?2.钟表上分针从12转到6,转了多少度?这时时针转了多少度?二、新课讲授1.探索旋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2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的图形。
教师:刚才观察三角形的旋转过程你发现了什么?你怎样判断三角形是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组织学生观察,并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2)三角形旋转后,三角形有什么变化?教师再次演示风车旋转的过程,让学生观察。
五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电子版(精品8篇)
五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电子版(精品8篇)五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电子版篇1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利用特征进行判断。
3、通过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活动过程,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探索活动中,发现规律,并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数字卡片等。
学具准备:每人几张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们能不能通过观察个位上的数来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一)活动一:复习巩固。
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呢?2、请你举例说明。
(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
)3、说说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观察特征。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活动二: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1、在书上第6页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2、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参与到讨论学习中。
先独立思考,想出自己的想法。
然后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生1: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0、1、2、3、4、5、6、7、8、9没什么规律。
生2:十位上的数也没有什么规律。
生3: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试看3、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1) 自己先找几个数试一试。
(2)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验证的结论。
(三)活动三:试一试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 45 53 87 36 65(先自己圈,然后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四)活动四:练一练1、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
36 17 54 71 45 48(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
备课时间:某某某年12月11日。
教学内容:复习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完成“练习与应用”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认识复式统计表,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习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具准备:统计图与统计表教学进程:一、复习。
小组讨论:这一单元,你学习了那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1题。
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数据独立填表,再进行适当交流。
要重点指导计算“人均耕地面积”的计算方法。
知道根据问题,应该用全果耕地的总公顷数除以总人口数。
总结,得数大约是0.11公顷。
2、你知道吗。
先让学生自由阅读,再交流体会。
3、完成第2题。
学生观察后,可以要求说说这里的复式条形图与此前认识的复式条形图有什么不同,体会复式条形图的具体形式是可以变化的。
学生填表后,适当可以组织交流,使学生体会我国城乡社会经济正在不断发展、进步。
4、完成第3题。
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再组织对统计图的观察与分析。
要启发学生根据对条形统计图的直观观察从整体上评价这两只球队,看出红队的状态不够稳定,而蓝队的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又收获了什么?2023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知道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的,能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技巧,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讲求方法,注重实效。
教学重点: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的应用,并使一些分数加法计算简便。
教学难点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的应用,并使一些分数加法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一、引入口算出示前两组口算,体会凑整的好处;第三题口算,体会加法运算律给计算带来的方便。
二、探究1、出示例3这四种文具,小华各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谈话:你会计算这道题吗?请你独立列式计算。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8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8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三2-一三3页“打电话”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画图的方式,使学生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法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理解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
教学难点:突破“知识本位”,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优化的思想。
教学准备:磁性黑板,磁性教具教学流程:xx老师刚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壹五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壹五个队员呢?”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吧!(教学预设:这时学生可能会说出打电话通知。
)对,打电话通知是一种快捷的方法,但是打电话也是有学问的,那么打电话里有哪些数学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打电话里的数学问题。
(板书:打电话)二、探索比较1、假如通知一个队员要1分钟,每个队员都在家,那么壹五名队员都接到通知要多少时间?(壹五分钟)2、壹五分钟是怎么来的,我们可以用图来表示,老师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3、总结:这种方法怎么样?为什么会慢呢?(太慢了,老师一个人在通知,其他人在听候通知,费时,板书:费时)那么有比较快的办法吗?(分组通知)4、猜猜看,你觉得分为几组通知可能比较快?(学生可能会说三组、四组、五组等)下面大家就在小组合作完成,摆出你们认为比较快的方案。
(老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5、汇报结果。
6、和逐个通知比,分组通知如何?为什么会节省时间?(组长在同时打)7、有没有最优的方案的呢?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闲着,应该怎样设计方案呢?小组内合作完成,老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最后汇报交流。
三、探究规律这的确是个好办法,这个方案,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吗?太棒了!这个同学的'发现很了不起。
我们不妨用列表的方法,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先出示空表,边问边填完整。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
2023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设计篇一一、教学内容教材第53-54页。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1)经历方程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促进学生公平公正人格的形成,养成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定义,会根据定义判断是不是方程。
难点;会根据方程的意义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突破方法:在实践生活中理解方程的意义。
四、教法与学法教法:直观演示,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思考。
学法: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相结合。
五、教学准备教学PPT六、教学过程1、回顾复习:①小故事:找学生给大家讲一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学生会说大象的重量就等于石头的重量,用课件展现学生刚才所讲的故事,让学生集体说出等量关系“大象的重量=石头的重量”②等式每组中的两个式子,如果是结果相同的()就画“√”,不同的画“某”。
a某2和a?(某)某+某和2某(√)72某2和72+2(某)2、在下面各题()的里,填入“<”、“>”或“=”1.8+5.2(=)73某6(>)1920+20(>)3537-17(=)20a+b(=)b+a80÷20(<)5(再观察画有横线的算式左右两边的特征)学生会说出划横线的都是等号左右两边相等,是等式。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等式的概念,课件放映出定义:数学中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教师提问学生对等与衡的理解学生会说相同;一样:相等、等价。
2、探究新知教师:大家说说生活种常见的一些称量工具学生:杆秤、电子秤、天平。
教师着重介绍天平。
①用课件投影展示,天平秤量有一个空水杯,当天平两边保持平衡时,天平右边托盘中的砝码为100克。
让学生回答说出杯子有多重?学生会说出:杯子的重量=100克②给杯子中加入水,用课件投影呈现天平倾斜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那边的重量中一些,学生会说出现在水的重量大于100克。
202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通用5篇
202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通用5篇202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材分析: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公约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
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
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借鉴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是本课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特色,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轻松,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
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教学目标:(体现多维目标;体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
教学难点: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法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教学过程:媒体运用任务导学明确任务师:课前我们来做个报数游戏,看谁的反应最快。
请两大组的同学参加。
师:请报到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报到4的倍数的同学起立。
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起立两次(因为他们报到的号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是吗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师板书:12、24)师:像这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我们就把这些数叫做3和4的公倍数。
五年级数学书下册人教版教案
五年级数学书下册人教版教案作为一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
教案应当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书下册人教版教案,仅供参考,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数学书下册人教版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倒数的意义,掌控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求出倒数。
2、进程与方法:让学生主动通过参与视察、猜测、交换等活动,经历探索求倒数的方法的进程,培养学生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重点:知道倒数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知道“互为”;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四、教学方法:1、教法:发觉式教学法、启示式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
2、学法:指导学生会视察、会摸索、会交换。
五、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知道“互为”师:今天老师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上课,刚才呢我们进行了彼此的问候,那你们称呼我什么呢?生:老师。
师:那我称大家什么?生:学生。
师:那我们是什么关系啊? 生:师生关系。
师:老师更想成为大家的朋友,你们愿意和老师交朋友吗? 生:愿意师:那我们现在就是朋友关系。
师:说到朋友,老师这里有一句话,“我是朋友”你们对这句话有什么意见?(ppt出示)生:师:板书“互为”。
师:这种现象我们数学中也有,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数学王国。
(二)、视察归纳——形成概念给数字找朋友师:课件出示几个分数,让学生找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
并列出乘法算式。
师生共同小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师:那什么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条件是什么?(强调“两个数”——“互为”;“乘积为1”——“倒数”。
) 师:板书倒数的概念。
(出示课题:倒数)(三)、视察比较——探究方法师:视察找出来的几组分数,它们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变化?小组间相互讨论。
生:分子和分母的位置调换了。
师:那我们怎么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小组间相互讨论。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6篇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6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教科书第58页综合应用: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
1、通过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让学生认识到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外表积与它的长、宽、高的相差程度有关的道理。
2、通过数学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获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方法以及成功的体验。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策略意识、实践能力和空间观念。
让学生体验到,在体积相等的情况下,要使外表积较小,长、宽、高应越接近的道理。
为每组学生准备8个规格为16某8某4〔单位:cm〕的长方体纸学具盒,包装纸,直尺,透明胶,剪刀等。
一、课前引入师:观察自己桌上的学具盒,你发现这些学具盒有什么特点?生:形状都是长方体,每个盒子的规格都是16某8某4〔单位:cm〕,每组都有8个。
师:如果我们要将这8个长方体盒子包装成1盒,怎样包装更省包装纸呢?今天我们就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二、设想与摆放1、设想与摆放设想:〔1〕要将这些长方体的盒子包装起来,在包装的过程中要考虑哪些问题呢?〔2〕要到达节省包装纸的目的,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学生思考后发表意见:要想节约包装纸,学具盒中间不能留空隙,外表要平整;摆法不同,所用的纸的大小不同;接头处尽量不要浪费等等。
〔3〕明确长方体盒子的摆法不同是造成包装纸用量大小的主要原因。
2、记录与计算〔1〕你认为造成所需包装纸大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所需包装纸的面积=所摆的长方体的外表积+接头局部用纸量〔按2dm2计算〕生:摆成的大长方体的外表积越大,所用的包装纸越多,反之就少。
〔2〕究竟哪种摆法会更节约包装纸呢?师:你们可以先将几个盒子摆一摆,量出所摆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计算出摆成的不同长方体的外表积,从而算出所用包装纸的面积,并将数据和计算过程记录下来。
〔3〕小组合作:记录3种不同摆法下的包装纸用量,并选择一种用纸最少的方案。
为什么这种方案的用纸量会最少?在全班进行交流。
三、交流与比拟比一比谁的方案用纸少,并分析出用纸量不同的原因。
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教案5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教案5篇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教案1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具运用: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
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3.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
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板书:面(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
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
③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
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④请学生完整叙述长方体面的特征。
(2)棱的认识。
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的教案2教材分析《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圆柱的侧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通用12篇)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分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准备:1.每人准备一条约10厘米长的纸条;2.每人准备5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一、探索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先让学生读一读教科书第7页的一段话。
再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张纸条,按照例题所述剪一剪。
剪好后,师问:怎样列式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并根据剪的结果写出得数。
1/2×1/2=1/41/4×1/2=1/8学生列出算式后,师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引导学生理解,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与上节课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相同,所以用乘法计算。
折一折,涂一涂3/4×1/4-=?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折一折,涂一涂。
讨论:(1)请你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2)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先涂出1/4,再涂出1/4的3/4吗?做一做: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
2/3×1/55/6×1/3说一说:你能总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小结: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想一想:此法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方法有矛盾吗?试一试:1/4×2/33/52/97/8×5/14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优秀6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合发现的过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会根据需要进行简单计算。
3、在观察、比较、测量等学习活动中,培养操作能力,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学生都很熟悉类似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体,面对这一节知识点,学生们更倾向于从实际物体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找出书本上的答案,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也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问同学们所在的教室是什么形状,装书包用的抽屉是什么形状,出示自己制作的课件上的图画,问学生是什么形状。
学生回答:长方体。
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二)、初步认识长方体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自己先观察,摸一摸长方体感受它的面、棱、顶点是什么感觉,从而给出其概念。
棱:面和面的线段。
顶点:棱和棱的交点。
三)、小组活动将学生相交分为6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长方体有6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长方形或正方形3、那些面完全相同的?前和后、左和右、上和下4、长方体有12条棱。
5、哪些棱长度相等?相对的4条棱6、长方体有8个顶点。
四)、小组制作并讨论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让学生先思考并拿出橡皮泥和细木条。
制作好以后回答以下问题(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3组。
(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不相等。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五)课堂练习剪下本书附页中的.图样做一个长方体。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复习之前的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及其长、宽、高。
引入正方体。
二)、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让学生拿出已准备好的正方体观察并填下表。
1、正方体的6个面都相同。
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5篇
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1设计说明1.加强动手操作训练,促进学生的思维。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设计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加强对用天平称物和画图的动手操作训练。
使学生经历称物、分轻重的过程,了解和思考称物的不同情况,逐步把思维条理化、逻辑化,并想办法用图示表示出来,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2.自主探索,体会优化思想。
本设计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试验、汇报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如何分份是优化“找次品”方法的关键,从而总结出最佳的分份方法和最佳的图示方法,渗透优化思想。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天平药瓶学生准备天平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你们每天上学通常要走哪条路?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生自主回答)2.你们真聪明,在平时做事的时候就能选择最简便的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通常都有一种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我们把它叫最优化的方法。
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优化的思想走进课堂。
(师出示2瓶钙片)师:老师这里有2瓶钙片,其中有1瓶少了3片,你们能不能想办法帮我把它找出来呢?(生回答想法)师:老师准备了一架天平。
如果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里放上质量相同的物品,天平就会平衡;如果一边重一边轻,那重的一边就会沉下去,轻的一边就会翘起来。
今天我们就借助天平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次品的特点发现用天平“称”的方法,知道并不需要称出每个物品的具体质量,而只要根据天平的平衡情况对托盘两端的物品进行判断就可以了。
实践操作,自主探究1.提出探究要求。
师:同学们很容易就从2瓶钙片中把这瓶次品找到了,如果是3瓶钙片,你还能从中找到这瓶次品吗?同桌可以用学具摆一摆,试一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教案【篇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与教案执教者:何修国年级:五(2)班目录一、教学计划二、课时备课一、五年级数学2021—2021学年度下学期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五年级二班数学成绩不够理想,学生的书写状况有很多不理想,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
少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不理想。
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有少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本套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在具体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面注意体现《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三)”“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三)”。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本册教材教学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内容的调整,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集中进行编排,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并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更好地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建构了数据分析观念。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入渗出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据此,在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单元,安排了“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入渗出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之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材以“找次品”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看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再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入渗出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本册教学内容涉及数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丰富素材。
例如,“图形的运动(三)”中“你知道吗”呈现了艺术家们利用平移、对称和旋转设计出的美丽图案;综合与实践活动“打电话”、数学广角“找次品”等,都蕴含了优化思想方法,简洁巧妙的解决问题策略中闪烁着数学方法的奇妙。
三、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和约分。
2.掌握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生活中有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五、教学措施1.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把握教材的内容,吃透教材的前后联系,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做到对学生基础摸清,好、中、差生做到心中有数,更好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优生优培,做好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
2.不断学习业务理论,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直观教学,通过教具、挂图、投影仪等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从实物中认识并掌握数学概念知识。
3.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继续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4.继续深入开展“小班化教育在农村的实验与研究”,使学生在等高、等爱、等距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5.制作必要的数学教具,为有效地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而准备。
6.认真写好每节课后的反思。
六、课时安排(一)观察物体(三)(2课时)(二)因数与倍数(7课时)1.因数和倍数 ??????????????? 2课时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课时 3、质数和合数 ??????????????? 2课时【篇二:2021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021年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目录一、观察物体(三) 观察物体二、因数与倍数 1.因数和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合数三、长方体与正方体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整理和复习探索图形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 2.真分数和假分数3.分数的基本性质 4.约分 5.通分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整理和复习五、图形的运动(三)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打电话七、折线统计图八、数学广角——找次品九、总复习 1.数与代数 2.空间与图形 3.观察物体与统计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
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
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
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
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