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中历史教材分析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材分析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本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识记层面,要求学生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
理解层面,要求学生理解这些文化遗存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同时,认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不能简单化为认识“私有制”和“阶级”的概念,后一概念理解起来相对困难,需要详细解读。
应用层面,要求学生学习使用二重证据法,初步培养史料互证意识,结合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学习、考察、认识历史。
总体来说,本课内容基本以浅层次的了解为主,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属于深层次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本课为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的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本课系统阐释了中国境内从旧石器时代到西周灭亡的发展历程,内容跨越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贯穿原始社会与奴隶制社会。
本课的关键应在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是“分布广泛、多元一体,中原核心”,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早期国家的特征,结合考古资料、传世文献共同展现了“中国”的形成过程。
三个子目,按时间顺序体现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各有侧重又紧密相连,立体地展示了中华文明的起源特点与早期国家的特征,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1.子目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这一子目主要讲述了早期人类的形成与发展,点明了生产力发展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规律。
共分成5段。
第1段介绍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存,共6句。
前3句介绍石器时代的分类由来与内涵,第4句总括总过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特点,列举代表性古人类。
教材分析模板示例历史
教材分析模板示例:历史引言历史教材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历史教材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教学设计和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本文将对一本历史教材进行分析,以便于了解其优点、不足和改进空间。
教材概述本教材名为《中国近现代史》,适用于高中历史课程。
该教材总共包括十个单元,涵盖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现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
教材以时间线为线索,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教学。
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小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随后,教材通过详细的文字描述,图表和图片展示了相关历史事件的情况、背景和影响。
教材其余部分包括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和分析,以及与当代相关性的讨论。
最后,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小结,以便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回顾。
优点分析1.内容全面详实:教材涵盖了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内容丰富全面。
通过详细的描述、图表和图片,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2.教学方法多样:教材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文字描述、图表解析和图片展示等,有助于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历史事件。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相关讨论题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交流。
3.注重培养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教材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
通过引人入胜的开场小故事和相关的讨论,学生可以主动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结果和背后的社会变迁。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不足之处1.知识点组织不够清晰:教材在知识点的组织上存在一定的混乱。
有时候,相关的知识点和事件未能很好地连接起来,给学生阅读和理解带来困惑。
2.学习资源不足:教材中提供的学习资源比较有限,主要是文字描述、图表和图片。
缺乏多媒体资源和其他互动学习工具,限制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改进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教材的质量和教学效果,以下是一些建议:1.优化知识点的组织: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知识点的组织和布局。
高中教材分析历史教案模板
一、教材分析《高中历史》教材是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写而成,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历史事件,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掌握历史的基本知识,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提高分析、综合、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珍惜和平、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提高分析、综合、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2)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课堂练习(1)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重点、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五、教学方法1. 谈话讲述法:教师通过讲解、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期末考试:通过考试评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分析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主题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内容涵盖古今中外不同时期典型的政治制度发展史。
本书的学习内容由八个专题组成,分别是: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七单元,现在中国的对外关系;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其中一、四、六、七单元为中国古代史及近现代史的内容,而二、三、五、八单元为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建立及世界格局的发展。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四课,第一课为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由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三个小节组成,教材的安排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上,而这三点构成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第二课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由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三个小节组成,皇权、中央官制、郡县制构成了古代政治中央集权的基本框架。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由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进、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三小节组成,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皇权的不断加强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四课为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由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出现和军机处的设立三个小节组成,君主专制的加强是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结果,对我们国家的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分两课,教材第五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由希腊文明的摇篮、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三个小节组成,其中,希腊文明的摇篮在于强调地理环境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制度的影响,这是受到法国年鉴学派史观的影响,雅典民主政治一直作为西方民主政治的典范,它的确立为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第13课辛亥革命》
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第13课辛亥革命》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第13课辛亥革命》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第13课辛亥革命》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辛亥革命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第一册专题四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四节的内容.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对以后革命的胜利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因为本节课史实较多,对辛亥革命的结果有不同的史学争鸣,与历史课所具有的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有所差别。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2、教学目标(1)内容标准:掌握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其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2)知识与能力:比较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的异同,培养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由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铺垫而成的,教者应该加强爱国精神这方面的教育.这种敢于牺牲自我,勇于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存续和发展的重要源泉.如果在历史教学中不利用好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那么,历史教学将变得毫无意义。
3、教材重难点重点是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里程碑,故将其定为重点.难点是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中一方面体现出了真诚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但另一方面却寻求与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的妥协,而且在革命中不去发动人民群众.高一的学生难以理解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因而将其定为难点.4、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二、说教学方法刚上高一的绝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历史有兴趣,课堂上动手动脑积极,但由于本节课涉及一些历史概念和不同的史学争鸣,估计他们在记忆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播放武昌起义的影像资料将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很深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创设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历史环境,编一个模拟历史小话剧,使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到情景当中来,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其乐于上历史课,克服厌学情绪。
选择性必修1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选择性必修1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2023年9月噩昵呷媒泾盘悬田旧媒埸& W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历史研究、学习、宣传和教育毛泽东: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习近平: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张神根研究员(2021.6.19)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
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
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心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百年奋斗积累珍贵历史经验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中国式现代化2如至硫段汪会至又夯<现代化国家的。
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是什么?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_义珑我化,既旅■囱菟快花南菊司#^70至亨百-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还交社合主为现代冬国家改藏m赢靠莓厂一~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户力、三三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 S力,深、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二E模国战略、创新糜动发展战略,开二[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z =展新动能新优势。
高中历史教材分析
高中历史教材分析简介本文旨在对高中历史教材进行分析。
通过对教材的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旨在评估教材的质量和有效性。
教材内容高中历史教材通常涵盖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和重要事件。
教材内容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通常以年代或主题为单位进行组织,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教材结构高中历史教材的结构通常分为多个单元或章节。
每个单元或章节都会介绍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或主题,并根据教学目标安排内容。
教材结构的合理性对学生理解历史的重要性和连续性起着关键作用。
教学方法高中历史教材的教学方法应当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
教材中可以包括文本、图表、图片、实物展示等不同类型的材料。
教学活动可以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评估教材质量评估高中历史教材的质量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权威性。
教材应当反映最新的历史研究成果,并呈现多元化的观点。
同时,教材应当易于理解,适应学生的研究水平和认知能力。
教材有效性高中历史教材的有效性可以通过学生的研究成果和能力提升来评估。
教材应当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材还应当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源和指导,以帮助他们深入研究和理解历史知识。
结论通过对高中历史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评估教材的质量和有效性。
优质的教材应当具备准确、完整、权威的内容,结构合理,教学方法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升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材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学习效果,因此对教材的选择和评估非常重要。
高中历史教材分析
提出
关于思想的探究
【例3】中国主流思想发展大势
探究1 为何这两时期主流思想变化激烈?哪些因素 制约思想的变化?结合必修一、必修二相关内容进行 解释
探究2 某一时代新思想对历史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
探究3 为什么是杰出人物提出反映时代要求,推动时 代发展的新思想,而不是别人?是哪些行为、品质成 就了他们?
首相
(政府首脑)
重解 新散 选议 举会
提出内阁名单
内阁 (政
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府)
与首相共进退
政
府
集
体
辞
职
议会(下院)
选民选举
关节点3 民主代议制
民主代议制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行使 国家权力的制度。
它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通常以议会作为代表 民意的机关。
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 18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新兴工业资产阶 级要求获取政治权利维护自身利益;同时,新兴工业 城市的选民人数与原有选区分配不合理的矛盾日益尖 锐。进入19世纪,要求议会选举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任命大臣(行政权)
国王
任命法官(司法权)
护 证 封 资
建 本
统 主
治 义
通过法律(立法权)
议会
同意征税(征税权)
秩 发 序 展
(资产阶级 和新贵族)
议会权力高于国国王王权权力力高,于国议王会行权为力受法律制约
君君主主立专宪制制政确体立
关节点2 责任内阁制
18-19世纪内阁制的演变
1721年,乔治一世任命沃尔波为首席大臣,成为第一 任“首相”,主持内阁。
英国议会改革主要进程: 1832年以前, 5%成年人有选举权,绝大多数是贵族 1832年改革,中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 1867年改革,城市工人有了选举权 1872年改革,秘密投票 1884年改革,农村工人有了选举权 1918年改革,男子21岁,女子30岁获得选举权; 1928年改革,21岁以上的男女公民均获选举权
最新推荐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分析
历史必修(一)教材分析第一部分古代的政治制度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1、中国古代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先秦早在远古时期,人类社会中就逐渐出现了权力的萌芽,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实际上是史前社会的部落酋长。
中国的早期国家是以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组建而成的部落国家。
随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的建立,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如夏朝形成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王位世袭制”。
商代的内服和外服制度,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尽管商王对外服的控制有限,但基本上具有支配内服和外服的实际权力。
夏商的王权与神权结合,特别是商朝,商王既是人,又是神,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西周建立后,在前代政治制度的基础上确立了一套体系完整的政治制度: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制度,以分封制为基本方式的治理制度,以世卿世禄(西周贵族后代依据血缘关系承继先人的封地、官职)为基本方式的“亲贵”世代为官制度,以及调整统治集团内部关系的礼乐制度。
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家国一体”政治结构(即血缘关系政治化和政治关系家族化的结合体)的奠基时期。
这一政治特征一直延续到清朝。
另外,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相结合,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是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伴随分封制的瓦解和社会大变革的兴起,区域性的君主集权制度逐渐形成。
以秦国为代表的诸侯国君执掌大权,通过在新占领的土地上设立郡县、任命官吏,加强了国君对地方管理权的控制,实现了由血缘关系统治向地域关系统治的转化;通过军功制度,职业官僚逐步取代世卿世禄。
韩非的法家思想,公开宣扬君主专制、集权政治,并成为该制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2.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确立——秦朝秦朝创立,为后代所沿用,成为中国古代主要的政治制度。
概念:君主专制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核心是皇位终身制、世袭制、皇权至高无上;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核心是地方听命中央。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思路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思路2019年9月,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正式在北京、天津、上海、山东、辽宁、海南等6个省市使用。
按照国家相关要求,“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①统编版新教材容量大,概括性强,选择性必修教材很多内容教师以前没有接触过,这些特点给教师使用新教材带来挑战。
如何用新教材开展教学,以达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成为高中历史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文从统编版教材编写者和历史教学研究者的角度,以笔者编写的选择性必修2第1单元为例,谈谈新教材的体例结构与设计意图,以及对单元教学设计的初步设想,供使用新教材的高中历史教师参考。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必修课程采用通史方式,旨在让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发展大势;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采取专题史方式,旨在让学生从多角度进一步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
②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教材由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这两类课程的内容、组织方式和意图如表1所示。
必修课程采用中外历史分编,侧重叙述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选择性必修课程采用中外历史混编,侧重从多角度展现人类社会的历史。
两类课程互相补充,前者为后者提供宏观历史背景,后者为前者提供深入探究的视角。
《经济与社会生活》是选择性必修课程的第二个模块,下面从课标要求和教材体例结构两个方面介绍该模块的内容。
(一)高中历史新课标的相关要求1.内容要求模块2《经济与社会生活》由“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交通与社会变迁”“医疗与公共卫生”6个专题组成。
课程标准对该模块的总体要求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充分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一是“认识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生活的互动关系”。
此外,课程标准对每个专题的内容都提出具体要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知识结构分析历史必修2一共有八个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得基本结构与特点;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形成与发展;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得变动与资本主义得曲折发展;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得道路;5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得变迁;6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得调整;7苏联得社会主义建设;8世界经济得全球化趋势。
专题一、三、四、五主要介绍了从古道今中国经济得发展变迁与中国人民生活得改变以及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发展;专题二、六、七、八主要讲了世界资本主义得形成与典型国家得经济发展以及对于经济危机得应对与典型社会主义得建设,直到最后专题八得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
历史必修2反映得就是人类社会经济领域进程中得重要内容,重点反映得就是中外历史经济领域得发展,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商业与经济制度得发展变化作用得刻画,反映出经济制度得创新就是贯穿整本教材得主线。
在经济文明史教学中要着重传达人类历史上经济发展得基本规律与趋势。
从三次社会大分工,从自然经济到资本主义经济得出现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得出现得漫长而快速发展得历史过程。
揭示了社会经济得发展就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进步得主要动力,在经济文明史教学内容中药反映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得大趋势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得特点,以及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为了应对经济危机而所付出得努力。
【二】专题分析1、中国古代经济得基本结构与特点本专题主要讲述了我国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古代商业与古代经济政策,包括农业得出现,农业得发展,手工业得出现与发展,以及商业得发展与经济制度土地制度得演变。
2.世界资本主义得形成与发展本专题主要讲述了包括新航路得开辟加强了东西方得联系但同时也带来了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得拓展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下所产生得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从蒸汽时代又进入了电气时代。
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得变动与资本主义得曲折发展本专题主要讲述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得变动,包括在列强入侵以来导致得自给自足得封建自然经济得逐步解体与洋务运动以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产生。
高中历史说课稿3篇 (2)
【精选】高中历史说课稿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说课稿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历史说课稿篇1一、教材地位新编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共有8节,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这个阶段,是中国近代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
教材主要涉及中国社会的政治格局、经济结构、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中国人民的抗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等方面内容。
头绪多,内容丰富。
《洋务运动》是本章的第二节。
洋务运动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产生,进行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实践,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中国社会的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习本节教材,有助于理解以后教材中涉及的中国近代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以及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抵御外来侵略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洋务派、顽固派、洋务运动的时间、主要代表、口号、主要内容,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等基本内容。
2、德育目标:通过对洋务运动发展过程的了解,认识顺应世界潮流的必要性;通过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
3、能力目标:通过对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的归纳,培养学生概括和分析能力;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事物异同的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重点: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主要内容和失败原因。
难点:全面、正确地评价洋务运动。
四、教具:学生学习提纲,自制课件。
五、教学方法主要采取“导读—共析—巩固”的互动式教学方式。
教师以设疑、析疑为主;学生以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为主。
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多边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必三教学计划教材分析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必三教学计划教材分析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部编版高中历史选必三教学计划教材分析篇1一、指导思想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着眼于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
以《教学大纲》为准绳,认真贯彻“课改”精神,教、学好必修课文和语文知识,进行有效的读、写、听、说训练,切实培养学生阅读和表达本事:使学生汲取课文中的实用语言、艺术语言、文学语言的丰富养料;同时,经过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陶冶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报国的革命情怀。
二、教学要求1、转变教学观念,强化语文功能。
语文素质在人的全部素质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
教师要充分认识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作用,自觉地承担起语文素质的培养功能(包括学习素质、品德素质、审美素质、思维素质、交际素质的培养功能),使学生会学习、会做人、会审美、会思考、会交际。
语文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以导学为主,以实践为主的思想。
牢固树立“大语文”观念,切实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摆脱“教本主义”的樊笼,开辟“学本主义”的天地。
语文教师既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愉悦,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充实。
2、学习教学大纲,了解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任课教师要强化大纲意识,确立整体观念,立足本学年,瞻顾全学段。
不仅仅自我要熟知本年段和整个学段教学目标,弄清教材的知识点和本事标高,贯穿于教学实践中,并且要使学生明白《大纲》的要求,使其在语文学习中自觉朝着《大纲》规定的目标奋进。
要坚决消除教学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减少无效劳动,以保证高效益地完成教学、训练任务,切实提高读写基本本事,发展学生智能。
教师要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我和学校。
3、强化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必须认真备课、精心设计。
编制教案、学案,做到:①教育目标和本事目标明确;②知识、本事及语文实践活动资料具体落实;③教法安排和学法指导实在可行;④重点难点清楚、教学过程明晰;⑤版书设计实用。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教材分析
文明史观
从文明演进角度理解阐释历史,分析文明的演进与交融。
以生产力标准把握文明发展走向,构建主干知识结构。
纵向
横向
渔猎采集文明
农耕文明
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工业文明 政治文明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必修Ⅰ:人类社会政治领 域进程中的文明
从专制、人治到 民主、法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是相对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
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 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于中央。
专制主义 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个
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利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 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其 研究的视野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 看待。正如西方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 全球通史》中所说的那样,它的“主要特点就在 于: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 或非西方人。”
“全球史观”还认为,宏观的历史不等于地区 史和国别史的简单组合,而是重在阐述不同地区和 国家之间历史的联系与影响。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 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 其影响。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 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 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官僚机构的特点和作用: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第1515课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二新经济政策三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排斥市场利用市场排斥市场经济发展要与本国国情相适应不能搞教条主义要依照经济规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第16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一黑色星期四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三罗斯福新政四凯恩斯主义工业革命生产力发展自由主义国家干预第第1717课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一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国有化计划政策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资本分散化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三福利国家的出现立法保障面向大众形式多样工业革命生产力发展自由主义国家干预生产力发展人民资本主义第第1818课课苏联的经济改革苏联的经济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二勃列日涅夫改革三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承认自留地部分自主权根本性变革引进市场因素放权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特点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资源配置方式行政手段配置市场配置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异同点同
高中历史教材分析
高中历史教材分析篇一:高中历史政治史教材分析高中历史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必修·1》教材知识结构分析:历史必修1一共有八个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3.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5.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7.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8.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专题一、专题四、专题六、专题七主要介绍了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史,专题一是中国古代史的内容,专题四属于中国近代史,专题六、七属于中国现代史或当代史。
专题二、三、五、八介绍了西方政治文明发展史:专题一属于世界古代史,专题三为世界近代史。
专题五、八为世界现代史。
历史必修一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政治领域进程中的重要内容,重点反映的是中外历史政治领域的发展,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在政治制度发展中的作用的刻画,反映出政治制度的创新是贯穿始终的主线。
在政治文明史教学中要着重传达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
人类历史发展中一个基本趋势就是:从专制到民主,国际社会则是从无序走向一定程度的有序(对话协商机制、双边和多边的合作机制,多种国际组织的建立及国际条约协定等)。
在政治文明史教学内容中药反映时代政治的多元性和不同国家政治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用大文明史观建构历史,“厚今薄古,贴近时代”是其一贯体现。
我们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现代公民的政治素养。
就全书而言,人教版教材全书均由前言、目录、正文、附录等部分组成, 人教版还有“ 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注重历史与英语互相渗透) 和“历史学习推荐网站”( 向对历史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探究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来源) ,其次还附有“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人教版的是政治领域中外大事对照, 以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为主, 中外分列, 并附经济、文化领域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 以资对照, 试图提供一个在各层面之间以及中国与外国之间横向的互动中纵向发展的脉络,将中外史事置于人类文明进程大背景下, 同时纵向展现社会的各横切面。
朱煜:高中历史新教材分析——以人民版和人教版为例
朱煜:高中历史新教材分析——以人民版和人教版为例一、新教材编纂的基础和指导原则(一)历史教材的编纂经验及存在问题人民教育出版社是目前我国编写中小学教科书时间最长、经验最丰富的出版社,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初建立以来,先后为全国的中小学生编写和出版了十套教材,包括最新出版的课程标准初中和高中实验历史教材。
在长期编纂历史教材的过程中,人教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不少教训。
50多年来,人教社历史室的专家、编辑逐渐形成许多编纂历史教材的观点和认识。
兹列举如下:1、关于史学研究与历史教材历史教材的编写要重视历史研究的新信息、了解新面貌,才能使历史教学、历史教材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为此,近年来,人教版教材的编者尽力在教科书里反映史学界和学术界的新的研究成果。
他们注意到历史研究和学术研究的一些新进展,如,社会史研究的成果(社会结构、人口、交通、饮食、服饰、婚姻、风俗、宗教等方面的风貌,即政治以外的历史,下层阶级的历史),对一些具体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一些具体历史观念的更新(如在教科书里只把民族英雄用来称呼那些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人物,而对国内各民族历史战争中的英雄人物,都称之为抗金、抗元名将等;对历史上所谓贰臣和隋炀帝等所谓暴君的新评价;随着一些档案资料的解密,对朝鲜战争等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有了新认识)等等。
人教版教材是如何反映新成果的呢?对待新成果的态度是:既参考学术界的论点,同时又往往经过了自己的细心研究,得出可靠的结论。
第一,对一些考古研究和考证性质的史学研究最新成果,往往直接加以利用。
如,关于上古历史的断代研究成果,商鞅变法年代的考证等等。
第二,有分歧的问题,一般采用大多数学者或权威著作、权威机构的说法。
如,关于中国最早的纸,80年代中后期,学术界有分歧,教材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说法和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的实物,采用西汉有纸说。
第三,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是一门政策性很强的学问,涉及国家许多方面的政策,诸如民族政策、对外政策等等。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必修上册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说课稿
2.多媒体资源:播放与秦朝相关的纪录片片段、图片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技术工具:利用多媒体教学一体机、网络资源等,实现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辅助教师进行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价。
3.课堂实践:组织角色扮演、模拟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历史,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以历史故事导入: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传奇故事,引发学生对秦朝历史的兴趣。
2.提出问题:通过提问方式,如“为什么秦国能够统一六国?”、“秦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有何影响?”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秦国崛起的历史背景、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影响、秦统一六国的过程、秦朝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思想文化政策以及秦朝的覆灭。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秦朝的建立、发展、繁荣和衰败过程。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秦国崛起的历史背景,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秦国崛起的影响。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以生动的史实故事导入课程,引发学生对秦朝历史的兴趣。
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入理解历史事件,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讨论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
高中历史教材分析说课稿
高中历史教材分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分析我们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教材进行教学和学习。
首先,我们的历史教材是按照时间线索和主题进行编排的,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脉络。
教材从史前时代开始,逐步过渡到古代文明的兴起、中世纪的发展、近现代的变革,直至当代世界的形成。
这样的编排方式有助于学生建立起一个清晰的历史时间框架,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在内容上,教材注重历史事件的叙述与分析相结合。
通过对重要历史事件的详细描述,学生可以了解到事件的具体情况和发展过程。
同时,教材也强调对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的分析,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维度。
教材中还特别强调了历史人物的作用与影响。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生平和贡献的介绍,学生可以更加生动地理解历史,同时也能够认识到个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方法上,教材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除了传统的讲授法,还可以结合讨论、研究、角色扮演等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习历史。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同时,教材也非常注重跨学科的整合。
历史学科与文学、艺术、哲学、经济等多个领域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教材中穿插了大量的跨学科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综合性的知识体系,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评价方式上,教材提倡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测试,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项目研究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这样的评价方式更加公正、全面,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当然,教材的使用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选择性地使用教材中的内容,或者结合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拓展和深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是相对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
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 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于中央。
专制主义 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个
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利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 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趋势 皇权强化的趋势:秦、汉、隋唐、宋代、明清
中央集权的趋势:秦、汉、宋、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点:
1. 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条件服从中 央,中央无条件服从皇帝。
2.人治色彩;独断性;野蛮性。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8课 渐进的制度创新 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第10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第11课 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 第12课 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
必修Ⅱ 经济成长历程
整体结构 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厚今薄古。
内容选择 基础性、典型性、时代性、多样性、
选择性。
必修Ⅱ 经济成长历程
教材主题 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
经济体制的探索
经济全球化趋势
必修Ⅱ 经济成长历程
一、从农耕经济到工业经济 1.西方工业发展历程 2.中国近、现代工业化历程
二、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经济全球化 1.起步: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 2.发展:19世纪至20世纪 3.加速:二战后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
全球史观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形成的“全球史
观”的基本特征是: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 统一性考察历史,其研究的视野是将人类社会 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正如西方史学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所说 的那样,它的“主要特点就在于:研究的是全 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 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 人。”
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项目 国家元首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国家元首任期 国家元首实权 政府首脑 政府产生方式 国家的权力中心
美国总统制 总统
选民选举 任期制
有 总统 总统任命 总统
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王 世袭 终身制 无 首相
议会产生 议会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区别
英
德
美
法
政体
第一个演进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 第二个演进 —— 欧美民主政治制度的演进 第三个演进 —— 中国传统体制瓦解、新体制构建 第四个演进 —— 世界政治格局构建、动摇和演变
必修I 政治文明历程
教材特点:
“古今贯通”、“中外关联” “史料翔实”、“内容开放” “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 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 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 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 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 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 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 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 其影响。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 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 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官僚机构的特点和作用: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 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 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分封制:
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天子和诸侯的关系:天子是天下共主;诸侯必须 定期朝觐天子,派兵跟随天子打仗、保卫天子等。 特点:受封对象多样;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土 地与义务是周王与诸侯关系的纽带;层层封授。 作用:形成了西周的等级序列;
把握教材特点,突破观念屏障
——高中历史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教师备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教 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 是备好课、上好课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前提和 关键,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分析教材特点,确立教学主题
二、分析单元结构,把握教学目标
三、分析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策略
代议制的特征: 选举产生的议会; 分权制衡原则; 政党政治。
课例:英国的制度创新 课例:北美大陆的新体制
必修Ⅱ 经济成长历程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
单元重点: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内容。
单元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各国经济体制调整的实质和影响。
单元主题:经济体制改革和调整是经济发展、社会 发展的强大动力。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经济改
革的主要内容; 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
政的特点和实质; 3.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认识战后资本
主义经济调整的实质和意义。 4.理解经济体制调整和改革的重要意义。
文明史观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和进程了解历史,关注 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和文明的成果。
矛盾激化
新议会召开
英国内战
处决国王
克伦威尔统治
王朝复辟
“光荣革命”
文明史观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和进程了解历史,关注 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和文明的成果。
大宪章的颁布
革命结束专制王权
《权利法案》
君主立宪制确立
责任内阁制形成
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其 研究的视野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 看待。正如西方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 全球通史》中所说的那样,它的“主要特点就在 于: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 或非西方人。”
“全球史观”还认为,宏观的历史不等于地区 史和国别史的简单组合,而是重在阐述不同地区和 国家之间历史的联系与影响。
夏、商、周
秦
清朝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主题: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单元教学目标
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及其关系;归 纳和概括秦朝以来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 线索及其特点;比较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在我国不同时期的作用。
知道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利弊得失,辩证 且全面地评价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单元主题:资产阶级代议制是欧美各国近代政治 民主化进程的伟大成果。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教学,认识英、美、法、德四国
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各国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 理解资本主义代议制的本质特征,辩证且全面地 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必修二:人类社会经济和 生活领域的文明
从自然经济到工 业化、市场化
必修Ⅲ:人类社会思想文化 和科技领域的文明
从迷信、愚昧到 科学、理性
“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 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 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 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从历史 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 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宗法制:
目的:解决贵族集团内部在权力、财产和土地 继承上的矛盾,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 特权。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是核心;族权与政权、财 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来维护政治关系。血缘关系 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影响:既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与特 权,又凝聚了宗族,防止了内部纷争,有利于统治 集团内部稳定与团结。
必修I 政治文明历程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
祖国统一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必修I 政治文明历程
扩大了疆域、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宗法制:是周人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 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吕氏春秋·慎势》:“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 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 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 大夫无等则朝廷乱。”
宗法制目的:解决贵族集团内部在权力、财产 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 禄”的特权。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重点: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演变
单元难点:概念多、如何准确把握的内 涵、外延。
分封制
《荀子·儒教》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记载,春秋时 期,国君“为天子之同姓者十之六,天子之勋 戚者十之三,前代之遗留者十之一……”
文明史观
从文明演进角度理解阐释历史,分析文明的演进与交融。
以生产力标准把握文明发展走向,构建主干知识结构。
纵向
横向
渔猎采集文明
农耕文明
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工业文明 政治文明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必修Ⅰ:人类社会政治领 域进程中的文明
从专制、人治到 民主、法治
必修I 政治文明历程
教材主题: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