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结构、性质与生物活性

合集下载

药物化学结构性质总结归纳

药物化学结构性质总结归纳

药物化学结构性质总结归纳药物化学是研究药物的化学性质、化学结构和相关规律的学科,它通过对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和性质进行研究,为药物设计、合成和改良提供了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药物化学结构的性质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药物化学结构的基本特点药物化学结构是药物分子中各个原子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空间构型的表达,它决定了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药效学特点。

1.1 原子组成药物分子由不同的原子组成,包括碳、氢、氧、氮、硫等多种元素,不同原子的数量和排列方式影响了药物的化学性质。

1.2 原子间连接方式药物分子中的原子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连接在一起,连接方式的不同决定了药物的稳定性、溶解性和反应性等性质。

例如,共价键连接较强,药物较稳定;离子键连接较弱,药物较易溶解。

1.3 立体构型药物分子的立体构型也对其性质产生影响。

若药物分子存在手性中心,存在两种对映异构体,其药理活性可能差异很大。

二、药物化学结构与药物活性的关系药物化学结构决定了药物的生物活性和药效学特征。

药物分子与靶点结合,通过特定的相互作用来发挥药理效应。

2.1 结构与活性的关系药物分子的不同部分对其药理活性具有差异影响。

例如,有机分子中的取代基、环结构等对药物活性产生显著影响。

2.2 功能基团的作用药物分子中的各种功能基团可以通过与靶点结合或者参与生物代谢过程来发挥药理效应。

例如,羟基、胺基、羰基等功能基团在药物分子中的存在可以增加分子的亲水性或与蛋白质发生氢键和离子键相互作用。

三、药物化学结构的优化与合成药物化学结构不仅在药物设计和发现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对药物的合成工艺提供了指导。

3.1 结构活性关系的优化通过对药物化学结构的修改和优化,可以增强药物的活性、选择性和药物代谢的稳定性。

可以调整取代基的位置、数量和化学性质,改变环结构的大小和构型。

3.2 药物合成的策略药物的合成过程中,需要考虑药物分子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选择合适的合成方法和反应条件。

什么是药物化学

什么是药物化学

什么是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是一门研究药物的化学性质、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学科。

它涉及新药研发、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代谢、药物毒性以及药物化学性质等方面的研究。

药物化学在现代医药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有助于科学家了解药物如何与生物体相互作用,从而为药物设计和优化提供基础。

药物化学的研究领域包括:
1.药物设计: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技术,研究人员可以预测药物的结构和活性,从而优化现有药物或开发新药。

2.药物合成:研究和发展新的合成方法,以制备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药物。

3.药物代谢: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转化过程,包括生物利用度、药物动力学和代谢产物的研究。

4.药物毒性:研究药物在过量或长期使用时对人体的有害作用,以便为药物安全性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5.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以改进药物的性能和疗效。

6.药物作用机制:探讨药物如何与生物靶点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生物体的生理功能。

药物化学在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有助于我国医药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药物化学研究,可以推动我国新药研发水平的
提高,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高效、安全和经济的药物。

此外,药物化学在药物生产和质量控制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确保药物的安全生产和有效使用。

总之,药物化学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它为药物研发、生产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通过药物化学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药物的生物活性和作用机制,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药物化学名词解释

药物化学名词解释

药物化学名词解释
药物化学是研究药物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和作用机理的学科,旨在研究药物的化学性质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为药物设计、药物开发和药物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药物化学名词解释如下:
1. 药物:药物是指具有治疗、预防、诊断、缓解疾病的功效,并能用于人体内治疗或改善疾病病程的物质。

2. 化学组成:药物的化学组成是指药物分子中所含有的元素的种类和比例关系。

比如,氨茶碱的化学组成为C7H10N4O2,
表示它由碳、氢、氮和氧四种元素组成。

3. 结构:药物的结构指的是药物分子中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空间构型。

药物的结构对于药物的性质和活性起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青霉素的化学结构包含五个成員环。

4. 性质:药物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

物理性质指药物在物理条件下的特征,比如颜色、溶解度、熔点等;化学性质指药物在化学反应中的活性和稳定性。

5. 合成方法:药物的合成方法是指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途径,将原料化合物转化为目标药物的过程。

合成方法的选择会受到药物结构、合成难度、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常见的合成方法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

6. 作用机理: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指药物与生物体发生作用的过程和机制。

药物可以通过与受体结合、酶的抑制、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调节等方式发挥作用。

了解药物的作用机理有助于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药物化学为药物研究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通过深入研究药物的化学性质和作用机理,可以设计出更有效、更安全的药物。

同样,药物化学也为药物合成方法的研究提供了指导,使药物的合成更加高效和经济。

药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

药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

药物的解离度对药效的影响



药物的解离常数可以决定药物在胃和肠道中的 吸收。 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的胃中几乎不解离,呈分子 型,易在胃吸收(如巴比妥类和水杨酸类)。 弱碱性药物易在肠道中吸收(如奎宁、氨苯砜、 地西泮和麻黄碱) 碱性极弱的药物(如咖啡因和茶碱)在胃中也 易吸收。 强碱性药物胍乙啶及完全离子化的季铵盐类和 磺酸类药物消化道吸收差。
构效关系
(1)反映药物作用的特异 性 (2)有助于解析,认识药物的
作用机理 (mechanism of action)和作用方式(mode of action)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AR)
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 (药理,毒理)之间的关 系
(3)由于靶点及药物-靶点 三维结构难于确证,所以 通过构效关系可间接阐 明,解析药效和毒性. (4)助于新药设计及合成
苯巴比妥酸 3.75 0.02 苯巴比妥 7.40 50 戊巴比妥 8.0 79.92
巴比妥类催眠药
巴比妥酸 pKa 4.12 未解离百分率 0.05
O C2H5 O N
H O N H
R1和R2基团碳总数为4~8, 具有很好脂水分配系数 N上引入甲基,酸性下降,脂溶性增加
苯巴比妥
以S代替O,脂溶性增加,起效快 R1,R2不易代谢,作用时间长
二、 药物的结合反应

药物分子中或第Ⅰ相的药物代谢产物中 的极性基团,如羟基、氨基(仲胺或伯 胺)、羧基等,可在酶的催化下与内源 性的极性小分子,如葡萄糖醛酸、硫酸、 氨基酸、谷胱甘肽等结合,形成水溶性 的代谢物。这一过程称为结合反应,又 称第Ⅱ相生物结合。
结合反应的形式


一、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反应(最普遍,有O、 N、S和C的葡萄糖醛苷化四种类型,特例:新 生儿使用氯霉素会引起“灰婴综三、与氨基酸的结合反应 四、与谷胱甘肽的结合反应(清除由于代谢产 生的有害的亲电性物质,如和白消安的结合, 与酰卤反应是体内解毒的反应)

药物的构效关系

药物的构效关系

药物的构效关系药物的构效关系是指药物分子结构与其生物学活性之间的关系。

通过研究药物的构效关系,可以帮助科学家设计和改进药物分子结构,以提高药物的活性、选择性、药代动力学和毒性等方面的性能。

构效关系研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预测药物分子结构的活性,从而提高药物的有效性,并减少不必要的合成实验和临床试验的成本。

药物的构效关系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影响药物活性的基本结构单元:通过研究药物分子结构中的基本结构单元的功能和特点,可以发现特定结构单元与药物活性之间的关系。

例如,研究大环、环氧、酮、酯、醚、杂环等基本结构对药物活性的影响。

2. 功能团的关键性质:药物分子中的功能团通常具有决定其生物活性的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不同功能团的性质和作用机制,可以揭示功能团与药物活性之间的关系。

例如,羟基、氨基、羧基等功能团对药物的亲水性、溶解度和代谢途径等方面起到重要的影响。

3. 空间构型的影响:药物分子的空间构型对其生物活性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不同空间构型对药物活性的影响,可以揭示空间立体构型与药物相互作用的关系。

例如,立体异构体的研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理解立体结构对药物活性的影响机制。

4. 分子杂化:通过将两种或更多的药物结构和/或配体结构合并为一个新的结构,可以产生具有更高活性和选择性的药物分子。

分子杂化是一种重要的构效关系研究方法,可以通过合并两种结构的优点,从而改善药物的性能。

药物的构效关系研究是一项复杂而综合的工作,除了上述几个方面,还需要考虑诸如药物与靶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代谢途径、毒性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如计算化学、分子模拟、合成化学和生物学实验等,来揭示药物的构效关系,可以为药物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有力的支持。

总之,药物的构效关系研究是药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药物分子结构与其生物学活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药物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指导。

这项研究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基本结构单元、功能团的特性、空间立体构型以及分子杂化等多个因素,并与药物与靶标的相互作用、代谢途径和毒性等进行综合研究。

药学专业知识--药物的结构与药物作用

药学专业知识--药物的结构与药物作用

药学专业知识--药物的结构与药物作用第一节药物理化性质与药物活性大纲要求一、药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和渗透性对药效的影响1.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及其影响因素(★★★★)2.药物溶解性、渗透性及生物药剂学分类(★★★)3.药物活性与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关系(★★★★★)二、药物的酸碱性、解离度、pKa对药效的影响1.药物解离常数(pKa)、体液介质pH与药物在胃和肠道中的吸收关系(★★★★★)2.药物的酸碱性、解离度与中枢作用(★★★★)◆药物需要一定的亲水性药物的转运扩散决定药物需要一定的亲水性。

◆药物需要一定的亲脂性药物在通过各种生物膜决定药物需要一定的亲脂性。

总结: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过程是水相和脂相间多次分配实现的,因此任何药物都应该具有一定的亲脂性和亲水性,换句话就是要有适当的脂水分配系数。

一、药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和渗透性对药效的影响(一)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及其影响因素1.药物脂水分配系数:药物在生物非水相中物质的量浓度与在水相中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用P来表示。

C org表示药物在生物非水相或正辛醇中的浓度C w表示药物在水中的浓度P值越大,脂溶性越大,常用其对数lgP来表示2.影响药物脂水分配系数的因素(1)引入极性较大的官能团,亲水性增大。

如:-OH、-COOH、-NH2等(2)引入非极性官能团,亲脂性增大。

如:较大的烃基、卤素原子、脂环等(3)官能团形成氢键的能力和官能团的离子化程度较大时,药物的水溶性会增大。

(二)药物溶解性、渗透性及生物药剂学分类依据:药物溶解性和肠壁渗透性的不同组合1.第Ⅰ类是高水溶解性、高渗透性的两亲性分子药物,其体内吸收取决于胃排空速率,如普萘洛尔、依那普利、地尔硫(艹卓)等。

2.第Ⅱ类是低水溶解性、高渗透性的亲脂性分子药物,其体内吸收取决于溶解速率,如双氯芬酸、卡马西平、匹罗昔康等。

3.第Ⅲ类是高水溶解性、低渗透性的水溶性分子药物,其体内吸收受渗透效率影响,如雷尼替丁、纳多洛尔、阿替洛尔等。

第3章 药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

第3章 药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

14
1、药物与受体的相互键合作用对药 效的影响
• 药物与受体的结合方式主要分为可逆和不可逆 两种。药物与受体以共价键结合时,形成不可 逆复合物,往往产生很强的活性。如青霉素的 作用机制是与黏肽转肽酶酰化反应。
•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药物与受体的结合是可逆 的,药物与受体可逆的结合方式主要是:离子 键、氢键、离子偶极、偶极-偶极、范德华力、 电荷转移复合物和疏水作用等。
9
• 当药物结构中含有氢键的接受体官能团, 以及氢键的给予体官能团时,可增加药物 的亲水性。这种官能团的数目越多,药物 的亲水性越强,这种官能团主要有羟基、 氨基和羧基,通过这些基团的数目,可以 判断药物的溶解度趋势。 • 分子中如含有亲脂性的烷基、卤素和芳环 等,一般会增加药物的脂溶性。
10
• 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需要穿过血脑屏障, 适当增强药物亲脂性,有利吸收,可增强 活性。而一般降低亲脂性,不利吸收,活 性下降。如巴比妥类药物是作用于中枢神 经系统,活性好的药物的分配系数logp在 2.0左右。
第三章 药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 (构效关系)
Structure - 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Drugs
1
• • • •
药物从给药到产生药效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药剂相(Pharmaceutical phase) 药物动力相(Pharmacokinetic phase) 药效相(Pharmacodynemic phase)
15
• 药物与受体往往是以多种键合方式结合, 一般作用部位越多,作用力越强而药物活 性较好。
16
药物与受体作用常见的键合方式示 意图
偶极-偶极键
疏水键
O N H OO 酶 S HN O CH3 CH3 O离子键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药物的化学结构 和生物活性的关

第一节 定义和范围
医学ppt
1
(1)反映药物作用的特异 性
构效关系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AR)
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 (药理,毒理)之间的关 系
(2)有助于解析,认识药物的
作用机理 (mechanism of action)和作用方式(mode of action)
医学ppt
苯甲酸酯对局麻 具有重要作用
13
NH2 O
O
苯佐卡因
NH2
O OH
O
奥索卡因
OH O
NH2 O
新奥索仿
溶解度小,不能注射
引入碱性胺側链(类似爱康宁中N)
NH2
O N
Procaine
O
1904年上市,确定了苯甲酸酯类局麻药的诞生
医学ppt
14
其他例子:
R1,R2,R3
O R2 R1
O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R3 N
O N
H
巴比妥类催眠药
良好的脂溶性 分子形式 pKa
决定进入脑内药物量
巴比妥酸 苯巴比妥酸 苯巴比妥 戊巴比妥
pKa
4.12
未解离百分率 0.05
3.75
7.40
0.02
50
8.0 79.92
医学ppt
15
O C2H5
O
H N
O N
H
苯巴比妥
R1和R2基团碳总数为4~8, 具有很好脂水分配系数
N上引入甲基,酸性下降,脂溶性增加
药物:各种信息易于获得 靶点:信息获得较难 药物-靶点复合物:很难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

它们具有丰富多样的化学结构,在不同的生物系统中发挥着惊人的生物活性。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是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药物的化学结构是决定其生物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药物的分子结构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生物活性。

药物的大多数化学结构是复杂的,由不同的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组成。

药物分子的化学键可以分为共价键和非共价键两种类型。

共价键通常是指分子中两个原子之间的共用电子对,它们可以牢固地连接分子结构。

这些化学键对于药物分子的稳定性和形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另一方面,非共价键的形成不依赖于共用电子对,而是通过药物分子和生物分子之间的电荷相互作用和分子间力进行的。

这些非共价键的形成通常需要一些相互作用的局部环境,如氢键和离子键。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其活性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药物通过多种机制来影响生物系统。

例如,一些药物通过与靶蛋白质特异性结合,引起生物系统的生物效应。

其他药物则直接或间接地干预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细胞响应。

药物分子的药理属性是由其结构、分子量、极性、溶解性、分子形状和电位等特性所决定的。

药物分子的大分子结构可以影响分子稳定性和药效特性,而分子形状和电位则决定了其与生物体内靶分子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药物的化学结构分析是药物研究和开发的关键。

离子质谱技术、核磁共振技术、质谱成像技术、X射线晶体学技术和分子模拟技术等手段,可用于药物分子的结构验证和条形结构确定。

分子对接和分子模拟技术可以通过计算药物分子的结合模式进行预测,从而优化化学结构,提高药效和生物活性。

总的来说,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是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药物的生物效应是通过复杂的分子机制进行的,因此需要通过多种分析技术和模拟工具来研究其活性和优化结构,为新药物的研发和开发提供支持。

构效关系指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

构效关系指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

构效关系指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新药研发是创新药物研发的基础,关键在于理解药物的构效关系,揭示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

构效关系是生物活性化学和医药物理学领域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研究其实质是研究药物的“结构定义活性”问题,即探索化学结构对活性的影响,寻找有效的药物研发策略。

构效关系是以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为基础的研究,也可以称为构效学或构物活性关系学。

它是研究药物结构与活性之间关系的学科,是药物开发、药效学研究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基础。

其中,药效学研究是以“活性定义结构”为基础,研究药物含量,主要追求药物的药效。

药物开发是以“无形定义活性”为基础,研究药物的结晶度,追求药物的质量控制。

药代动力学研究是以药物的“动力学定义活性”为基础,追求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

构效关系的研究包括对药物的有效性和毒性的研究,以及对药物的毒副作用的研究。

在药物的有效性和毒性方面,主要是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物的活性之间的关系,以探索和开发药物的有效结构和活性。

在药物的毒副作用方面,则是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其副作用之间的关系,以探索和开发药物的低毒、高活性结构。

构效关系开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通过对药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开发新型药物,提高药物的疗效,并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率,从而丰富药物资源,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满足人们的医疗需求。

构效关系的研究主要包括药物结构分析、体外实验、药效学模型建立和药物活性预测等内容。

首先是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研究药物的性质,以揭示药物的活性和毒副作用;其次是建立药效学模型,以揭示药物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计算机模拟药物的结构,以预测它的活性及其作用机制。

综上所述,构效关系可以说是药物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的研究包括药物的有效性和毒性的研究,以及药物的毒副作用的研究。

该领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研究药物的“结构定义活性”问题,以及药物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旨在开发有效的药物研发策略,丰富药物资源,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药物化学 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药物化学 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O H O N H O NH
H H O N H O NH
如巴比妥类药物结构变化
• 巴比妥类药物,在5位有两个烃基取代时,显示出 镇静安眠作用
O NH O N H O OHO N H O N O-
苯巴比妥的生物活性
• 5位双取代后不能转变成芳环结构
– pKa通常在7.0-8.5间,
• 在生理pH下,苯巴比妥约有50%左右以分 子型存在,可进入中枢而起作用
如全身麻醉药,从其化学结构上看,有气体、 低分子量的卤烃、醇、醚、烯烃等,其作用 主要受药物的脂水(气)分配系数的影响。
特异性结构药物
Structurally Specific Drug 作用依赖于药物分子的特异的化学结构,及其按某种 特异的空间相互关系排列 作用与体内特定的受体的相互作用有关
设计新药时必须考虑到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口服给药后,经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 药物在转运过程中,必须通过各种生物膜,才能 到达作用部位或受体部位 药物分布到作用部位并且在作用部位达到有效浓 度,是药物与受体结合的基本条件 能和受体良好结合的药物并不一定具有适合转运 过程的最适宜理化性质参数
药物产生药效的两个主要决定因素
药物的理化性质 及药物和受体的相互作用
物理性质
药物的性质 药物结构 药物的空间 立体化学
NH3 NH3 C NH O CH2 NH C O CH2 CH2 O CH2 CH2 CH2 C O O CH2 O CH2 O CH2 O CH2 H H H H H H H H N N N N N N N N H H H H H H H H CH2 O CH2 O CH2 O CH2 O S N NH N H O
RCOOH
Ka

药物化学第三章-药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

药物化学第三章-药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

分 子 间 引 力
静 电 作 用
离子键
(ionic bond, ion-ion bond)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指药物带正电荷的正离子与受体带负电的负离 子之间,因静电引力而产生的电性作用
偶极-偶极作用
(dipole-dipole interaction)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0.72nm H H O H Z-己烯雌酚 H E-己烯雌酚 O 1.45nm H O 1.45nm O H
O
O 雌二醇
(2)几何异构对药效的影响
产生:由双键或环等刚性或半刚性系统导致 分子内旋转受到限制 几何异构体的理化性质和生理活性都有较大 的差异
顺式异构体抗精神病作用比反式强5-10倍
解离度对药物活性的影响
5
三、药物和受体间的相互作用对药效的影响
受体学说
药物 + 受体 药物受体复合物
受体构象改变
药理效应
受体:位于细胞膜或细胞内能识别相应化学信使 并与之结合,产生某些生物学效应的一类物质。 影响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因素有很多 药物受体的结合方式 药物结构中的各官能团 药物分子的电荷分布 药物分子的构型、构象等立体因素
结构非特异性药物:
活性取决于药物分子的各种理化性质 药物作用与化学结构关系不密切 药物结构有所改变,活性并无大的变化
结构特异性药物:
靶点是不同的受体(蛋白、酶),所以生物活性主要 与药物结构与受体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活性与化学结构的关系密切 药物化学结构稍加变化,药物分子与受体的相互作 用和相互匹配也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药效学性质。
F N O C N C2 H5 诺氟沙星 COOH

药物构效关系

药物构效关系

药物构效关系介绍药物构效关系是指药物分子结构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

研究药物构效关系有助于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优化设计药物分子、预测药物的生物活性等,在药物研发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药物构效关系的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药物构效关系的概念药物的构效关系是指药物分子结构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定量或定性关系。

药物分子的结构包括原子和基团的排列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键和键的性质。

药物的生物活性包括与生物目标的亲和力、抑制活性、选择性等。

药物构效关系的研究方法研究药物构效关系的方法主要包括定量构效关系(QSAR)和定性构效关系。

定量构效关系是指将药物分子的结构参数与其生物活性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定性构效关系是指通过药物分子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相似性判断不同化合物的活性。

定量构效关系定量构效关系是药物构效关系中较为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它利用统计学和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将药物分子的结构参数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描述。

常用的定量构效关系方法包括多元线性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等。

多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是一种常见的定量构效关系建模方法。

它通过将多个影响因子(药物分子结构参数)与生物活性进行线性组合,得到一个数学模型,从而预测药物的生物活性。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需要依赖一定数量的药物分子结构参数和对应的生物活性数据。

偏最小二乘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是一种统计建模方法,尤其适用于样本数小于变量数的情况。

在研究药物构效关系时,往往样本数较少,变量数较多,因此偏最小二乘回归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它通过将药物分子结构参数与生物活性进行线性组合,并通过最小化残差来拟合数据,得到一个较为准确的模型。

定性构效关系定性构效关系是通过分析化合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相似性,判断不同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定性构效关系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分子的对比法、药物片段法等。

这些方法不需要建立数学模型,仅通过药物分子的结构特征进行判断。

第3章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1,2节)

第3章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1,2节)

药物的解离度对活性的影响最经典的例子是 巴比妥药物,下表列出巴比妥类药物在体 液(pH7.4)中分子型(未解离形式)的百分 率。
巴比妥酸和苯巴比妥酸为强酸,在体液 (pH7.4)中,几乎百分之百的解离,不能 透过血脑屏障,所以无活性。苯巴比妥、 海索比妥等巴比妥类药物为弱酸,在 体液 (pH7.4)中,有近50%或更多以分子型存 在,能透过血脑屏障,到达中枢,因此具 有活性。海索比妥有近90以分子型存在, 透膜快所以显效最快。
•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需通过血脑 屏障,应具有相对较大的脂溶性。例如全 身麻醉药中的吸入麻醉药,麻醉作用与log P相关,lgP在一定范围 内越大,麻醉作 用越强。巴比妥类药物,logP在0.5~2.0之 间作用最好。因此,适度的亲脂性(lgP 在一定范围内)有最佳药效。
(二)酸碱性与解离度对药效的影响
• 3、药物分子的电荷分布对药效的影响 受体是大分子蛋白结构,其电荷分布不均 匀,而药物的电子云密度分布也不均匀。 药物的电性性质使其与受体可产生电性结 合,与生物活性有密切关系。如果电荷密 度分布正好和其特定受体相匹配,会使受 体和药物相互接近,相互作用增强,药物 与受体容易形成复合物而增加活性。
• 疏水性参数(Lipophilicity parameters ) • 电性参数(Electronic parameters) • 立体参数(Steric parameters )
Hansch方法的一般操作过程
• 从先导化合物出发,设计并合成首批化合物。 • 用可靠的定量方法测活性。 • 确定及计算化合物及取代基的各种理化参数或常 数。 • 用计算机程序计算Hansch方程,求出一个或几个 显著相关的方程。 • 用所得方程,定量地设计第二批新的化合物,并 预测活性。Hansch方程除了研究定量构效关系外, 还能用来解释药物作用机理,推测和描述可能的 受体模型,研究除活性以外的其它药代动力学定 量关系。

药物分子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药物分子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药物为什么会有活性?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活性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是人们一直在探索的重要问题。研究这些从 实践中提出的问题,有助于认识药物与机体的作用规律。
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对生物活性的影响程度,或根据药物在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方式,可把药物分成两种类型, 即非特异性结构药物(StrUCtUraHyNonspecificDrug)和特异性结构药物(StrUeIUralIySpecificDrug)0前者的药理作用 与化学结构类型的关系较少,主要受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如较典型的全身吸入麻醉药,这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可有 很大的差异,但其麻醉强度与分配系数(PartitionCoefficient)成正比。后者的作用依赖于药物分子特异的化学结构及 其按某种特异的空间相互排列。其活性与化学结构的关系密切,其作用与体内特定的受体的相互作用有关。受体 (ReCePtorS)是一种具有弹性三维结构的生物大分子(大部分为蛋白质,部分为糖蛋白或脂蛋白,也有将酶 (Enzymes)、核酸(Nucleicacids)和膜聚合体包括在内,统称受体。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和细胞膜内,具识别配体 (Ligand)的能力,该类药物与受体的结构互补,可选择性地与之结合成复合物。药物与受体结合可使受体兴奋,传 递信息,产生特定的生理生化和药理效应。受体对药物识别主要表现在结构互补和立体化学
药物分子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药物分子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摘要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活性的关系是药物化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药物在体内能否产生活性,主要取决于药物作 用的动力学时相和药效学时相。药物动力相的构效关系,简要介绍药物的转运、影响药物到达作用部位的因素等。 能否药物到达作用部位,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即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与蛋白的结合等。而药物的分配系数、溶 解度及解离度与上述三个因素密切相关。药效相的构效关系,详细介绍药物-受体的相互作用和立体因素对药效的影 响。药物-受体如何相互作用,如何产生药效?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结构、电子云密度分布、药物-受体的亲和力(即氢 键、离子键、共价键、疏水作用及范德华力等)和药物分子的立体因素。

药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

药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

第二章药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教学重点:1. 药物的结构与药效的关系;2. 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对药效的影响;3. 药物的结构与体内生物转化。

教学难点:1. 药效团、药动团的掌握。

2. 药物的结构修饰及常用方法。

教学设计:1. 举例介绍药效团和药动团。

2. 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对药效的关系。

3. 官能团反应角度介绍药物的代谢。

4. 药物的结构修饰及方法、目的及对药效的影响和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

教学时数:3学时。

第一节药物的结构与药效的关系一、药效团(pharmacophore)药效团是与受体结合产生药效作用的药物分子中在空间分布的最基本的结构特征。

一般而言,药物作用的特异性越高,药效团越复杂。

为了确定药物的药效团,一般用尽可能多的结构类似化合物测定其药理活性,然后精确地分析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如含有双-β-氯乙胺基和双乙烯亚胺基的化合物都具有细胞毒作用,作为生物烷化剂用于癌症化疗。

双-β-氯乙胺基和乙烯亚胺基是这类药物的药效基团。

药效团的确定有助于药物结构改造和新药设计二、药动团(kinetophore)药动团是指药物结构中决定药物药代动力学性质且参与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基团。

药动团通常可以模拟自然界存在的物质,与药效团以化学键结合,赋予药物分子有类似天然物质被转运的性质。

因此,可以认为药动团是药效基团的载体。

1. 天然氨基酸L-氨基酸或二肽在体内可被主动转运,可作为药动基团连接于药效团上,以利于其吸收和转运。

美法仑(melphalan)为苯丙氨酸氮芥,药效团氮芥连接在苯丙氨酸的苯环,以此提高向癌组织中分布的选择,是L-型氨基酸作为药动基团的典型例子。

2.胆酸肝细胞中存在胆酸转运系统,对胆酸有较强亲和力。

将药物经连接基与胆酸偶联后,赋予药物肝细胞靶向的特征。

3.磷酸基团磷酸基团是构成核酸的组分之一。

药物分子中连接磷酸基团,有助于向细胞内转运,如磷霉素(Fosfomycin)通过抑制丙酮酸尿苷-N-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阻止细胞膜结构的形成,是强效抗菌药,其中环氧基是活性的药效团,膦酸基为转运到细胞内的药动基团。

药物分子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药物分子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药物分子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在医学和药学领域,深入理解药物分子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是研发有效药物的关键。

这一关系不仅影响着药物的疗效,还决定了其安全性、副作用以及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药物分子的结构就如同是一把钥匙,而生物体内的靶点则是对应的锁。

只有当钥匙的形状与锁完全匹配,才能成功开启相应的生物反应,发挥出预期的治疗效果。

药物分子的结构特征包括其化学组成、官能团、立体构型、分子大小和形状等多个方面。

化学组成是药物分子结构的基础。

不同的元素和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药物分子的骨架。

例如,碳、氢、氧、氮等常见元素的组合方式决定了药物的基本性质。

某些特定元素的存在可能赋予药物特殊的性质,比如含硫化合物可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官能团在药物分子与生物靶点的相互作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羟基、羧基、氨基、巯基等官能团能够与靶点形成氢键、离子键等化学键,增强药物与靶点的结合能力。

以阿司匹林为例,其分子中的羧基能够与体内的酶结合,从而发挥抗炎和镇痛的作用。

药物分子的立体构型也对其生物活性产生显著影响。

同分异构体虽然具有相同的化学式,但由于原子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可能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生物活性。

例如,左旋和右旋的手性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往往存在差异。

沙利度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 R 型异构体具有镇静作用,而 S 型异构体则会导致胎儿畸形。

分子大小和形状同样不容忽视。

如果药物分子过大,可能难以穿透细胞膜到达作用靶点;而分子过小则可能无法与靶点形成足够稳定的结合。

此外,分子的形状也需要与靶点的空间结构相契合,就像拼图的碎片需要完美匹配才能组成完整的图案。

药物分子与生物靶点的相互作用方式主要包括共价结合和非共价结合。

共价结合是一种较为强烈和持久的作用方式,药物分子通过与靶点形成共价键,永久性地改变靶点的功能。

然而,这种方式也可能带来较强的副作用,因为共价结合往往难以逆转。

非共价结合则相对温和,包括氢键、范德华力、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酸性基团对活性的影响
• 羧酸及磺酸、磷酸等酸性基团,可提高分子的溶解度,成盐 后溶解度进一步增加。
• 含羧基的药物可与碱性氨基酸产生离子键相互作用,生物活 性提高,但不易通过生物膜。
• 磺酸基一般无生物活性,用于增加药物的亲水性和溶解度。
• 分子中含两个磺酸钠基团的可溶性百浪多息(prontosil soluble)水溶 性加大,易于排泄,毒性降低。
• 多数含硝基的药物是在芳环上引入硝基,如氯霉素 (chloramphenicol)等。
• 在脂肪链上很少引入硝基,一般以硝酸酯的形式出 现,如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
三、电荷分布对活性的影响
• 药物的电性性质使其与受体可产生电性结合,与生物活 性密切关系。若电荷密度分布与特定受体相匹配,则药 物与受体容易形成复合物而使活性增强。
• 例如,普鲁卡因的氨基具有供电性,通过共轭效应使羰基极化度增加, 增强了药物与受体的结合,使作用时间延长,药效提高;而硝基卡因 由于硝基的吸电作用,降低了羰基氧上的电荷密度,使与受体的结合 弱,麻醉作用极低。
四、立体结构对生物活性的影响
• 药物的立体结构会对其药效产生重要的影响,药物与受 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在立体结构上必须有互补性。
• 芳环的羟基由于共轭效应成为供电基,有利于与受体结合,使活 性增强,但一般毒性也相应增加。
• 巯基可与重金属络合,作为药效团用于治疗重金属中毒。
• 例如,卡托普利(captopril)的巯基可与ACE酶的锌离子络合,是 发挥酶抑制作用的关键药效团。
• 二巯丙醇(dimercaprol)的巯基可与重金属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用于治疗金、汞及含砷化合物的中毒。
药物化学
第二章 药物的结构、性质 与生物活性
Structures, properties and activities of drugs
学习目标
• 掌握药物立体结构对生物活性的影响,手性药物的活 性特点;先导化合物、生物电子等排、前药的概念, 前药设计的方法及作用;化学结构修饰的方法及作用。
• 熟悉药物的化学结构对活性的影响,包括药效团、药 动团、电荷分布、立体因素及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理化性质包括溶解度、分配系数、解离度、晶型等因 素对活性的影响及特点;药物结构与毒性的关系;软 药、硬药、孪药的概念;先导化合物的发现途径。
• 碱性基团为极性基团,可增加药物分子的离子吸引或氢键 作用,降低分子的疏水性,使药理作用及机制发生变化。
• 一般伯胺的活性较高,但代谢中会生成羟胺中间体,毒性 最大;
• 仲胺次之,叔胺最低,是最常见的药物结构; • 季铵易电离成稳定的铵离子,但水溶性大,不易通过血脑
屏障,中枢作用很低。
• 例如,对阿托品的结构改造得到溴丙胺太林(propantheline bromide),其结构中的季铵离子使中枢作用大为减弱,仅具有较强 的外周抗M胆碱作用。
5. 酯基对活性的影响
• 羧基极性大,结构改造时常制成酯或酰胺以增加脂溶 性,利于吸收和转运,并可提高生物活性成为前药 • 匹氨西林(pivampicillin)是将氨苄西林(ampicillin)的羧基酯
化得到的前药,口服易吸收,在体内通过酯酶水解生成活性药物氨 苄西林发挥活性。
6.碱性基团对活性的影响
β受体拮抗剂
二氢吡啶类钙拮 抗药
HMG-CoA还原酶 抑制剂
H2受体拮抗剂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芳烷酸类抗炎药物
2.药动团
• 药动团(kinetophore):药物结构中决定药物的药代动 力学性质且参与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 基团称为药动团。
• 可看做是药效团的载体。许多体外筛选出的活性分子 ,往往因首过效应或降解被代谢,表现出生物利用度 不高,靶点浓度低等缺点,使疗效降低。为了改善分 子的药代动力学性质,需要对其进行化学结构修饰。
• 构效关系阐明了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的改变对活 性强度变化的影响规律,可推测药物与受体的作用方式 ,总结各官能团的不同生物效应,并区分药物分子中的 药效团、药动团及毒性基团。
一.药效团、药动团和毒性基团
1.药效团(pharmacophore)
• 具有相同药理作用的药物,其化学结构中的相同部分 称为药效团,它是与受体结合产生药效的药物分子在 空间分布的最基本的结构特征。
• 广义的药效团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时,在三维空间上 具有相同的疏水性、电性、立体性质和相似的构象。
• 受体与药物的结合在本质上是与药效团的结合。药物 作用的特异性越高,药效团越复杂。
类别
催眠镇静药物
典型药物药效团
药效团
类别
药效团
拟肾上腺素类药物
局部麻醉药物
磺酰脲类降糖药物
磺胺类抗菌药物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当与氯原子结合的部位反应性较高时,可用CF3取代氯原 子。
• 溴和碘原子易引起急性过敏反应或致毒作用。治疗甲状腺 素缺失的疾病和放射性防护剂中常引入碘原子。
3.羟基与巯基对活性的影响
• 羟基可增加药物分子的水溶性。 • 脂肪链上引入的羟基会使毒性下降,但一般活性也下降。
• 例如,山莨菪碱(anisodamine)在C-6位上比阿托品(atropine) 多一个羟基,脂溶性降低,其中枢副作用也随之减弱。
• 手性药物(chiral drug)是指结构中含有手性中心(也叫 不对称中心)的药物,包括单一的立体异构体、两个以上 (含两个)立体异构体的不等量的混合物以及外消旋体。
• 手性药物由于构型不同,进入体内后将被生物大分子组成 的手性环境作为不同的分子加以识别匹配,从而在药效学 、药代动力学、毒理学等方面表现出不同,最终将产生不 同的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
1.几何异构的影响
• 几何异构是由双键或环系等刚性或半刚性结构导致分子 内旋转受到限制而产生的。
• 如己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反式异构体的两个羟基间的距离 与雌二醇相同,均为1.45nm,有利于与雌二醇受体结合而具有较强 的活性,而顺式异构体的两个羟基间的距离为0.72nm,不能与受体 结合而无活性。
4.醚基对活性的影响
• 醚中的氧(硫)原子有亲水性,烃基有亲脂性,故醚 类化合物能定向排列于脂水两相之间,易于通过生物 膜,有利于药物的转运。
• 例如,吗啡(morphine)的酚羟基醚化成 OCH3得到可待因 (codeine),其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7,为镇咳药物。
4. 硫醚基、亚砜和砜对活性的影响
•作用于组织、器官(除肿瘤外)的药物应避免含有毒 性基团。
毒性基团及生其生物活化机制
毒性基团
呋喃、吡咯环 硝基、亚硝基化素化合物
乙烯
生物活化机制
氧化物 形成离子基团、血红素结合 氮烯离子、异构化正碳离子
吖丙啶离子 碳正离子、DNA烃化 形成基团、亚碳化合物 环氧化、破坏血色素
1.烷基对活性的影响
• 烷基为供电子疏水基团,随着碳原子数目的增加,其疏 水性及体积增大,但给电子能力几乎不变。
• 在药物设计中,为了增加药物亲脂性或延长作用时间, 引入苯基或烷基是首选方法。
• 烷基的引入可产生多种效应: ① 提高化合物的脂溶性、增加脂水分配系数(logP)。 ② 降低分子的解离度,影响生物活性。 ③ 体积较大的烷基因立体位阻,可增加药物对代谢的稳 定性。
• 互补性是药物分子与受体识别的一个决定因素,不仅包 括药物与受体间电学特性的互补,也包括空间结构的互 补,即“锁匙关系”。
• 药物和受体的构象变化受分子内的立体位阻、静电作用 和氢键的制约,不具有任意性。
• 由于药物构型和构象不同,立体结构对生物活性的影响 主要有三种:几何异构、光学异构和构象异构。
手性药物的生物活性类型及代表药物
生物活性类型
代表药物
药理特点
两个对映体具有 等同或相近的同 一活性
一种对映体有活 性,另一种活性 弱或无活性
两个对映体具有 不同的生物活性
美西律(mexiletine)、索 他洛尔(sotalol)的对映体 具有相同的药理作用,临 床使用它们的外消旋体。
R-沙丁胺醇(salbutamol) 的抗哮喘活性比S-异构体 强80-200倍;左氧氟沙星 (levofloxacin)的抗菌活 性比R-异构体强8-128倍。
• 了解组合化学、反义寡核苷酸及计算辅助药物设计。
第一节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药效团、药动团和毒性基团 取代基对活性的影响 电荷分布对活性的影响 立体结构对活性的影响 5 药物和受体的相互作用对活性的影响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 构效关系(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s,SARs):药 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包括药理和毒理作用)间的 关系。
6.碱性基团对活性的影响
• 芳香氨基不易解离,多以氢键与受体作用,其活性 和毒性均强于脂肪胺。
• 氨基酰化可提高化合物的脂溶性,有利于药物的吸 收、转运,同时降低了原药的毒性;
• 酰胺在体内可被水解成氨基,因此,酰胺是制备前 药的一种有效方法。
7.硝基对活性的影响
• 硝基为强吸电子基团,硝基的引入会降低化合物的 水溶性和pKa、增加脂溶性和偶极矩作用等。
二、取代基对活性的影响
• 药效团是药物与受体作用的基本要素,取代基对药物 性质也有影响。
• 取代基对生物活性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它的化学反应性 能和空间排布。基团的化学反应性能要适度。
• 若取代基太活泼,则极易与靶点反应而表现出毒性作用; • 缺少功能基或杂原子基团,则难以同受体作用,使生物活性
减弱或无作用。
2.卤素对活性的影响
• 卤素是电负性大于碳,具有吸电子的诱导效应,疏水性及 体积均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氟原子例外)。
• 卤素的引入可增加分子的脂溶性,改变分子的电子分布, 从而增强与受体的电性结合,使生物活性发生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