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教师版
文言文重点字的翻译句子
![文言文重点字的翻译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1eb2c50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62.png)
原文:北海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译文:北海之中有一大鱼,名叫鲲。
鲲的体型极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那么长。
鲲变化成鸟,名叫鹏。
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那么长。
当它愤怒地飞翔时,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彩。
这只鸟,如果海上有大风,它就会迁徙到南海。
南海,就是天空的池子。
原文: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译文:再者,水的积聚如果不深厚,那么它承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在堂前的凹处倒上一杯水,那么芥草就能当作船。
把杯子放在上面就会粘住,这是因为水浅而船大的原因。
原文: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译文:风的积聚如果不深厚,那么它承载大翅膀就没有力量。
所以鹏鸟飞翔九万里,风就在它的下方。
然后它才开始向南方飞去,蝉和学鸠嘲笑它说:“我们一跃而起就能飞,碰触到榆树和檀树的树枝,有时飞不上去就落在地上,为什么要飞九万里到南方去呢?”原文: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译文:再者,水的积聚如果不深厚,那么它承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在堂前的凹处倒上一杯水,那么芥草就能当作船。
把杯子放在上面就会粘住,这是因为水浅而船大的原因。
原文: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译文:风的积聚如果不深厚,那么它承载大翅膀就没有力量。
所以鹏鸟飞翔九万里,风就在它的下方。
然后它才开始向南方飞去,蝉和学鸠嘲笑它说:“我们一跃而起就能飞,碰触到榆树和檀树的树枝,有时飞不上去就落在地上,为什么要飞九万里到南方去呢?”。
一苏教版必修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删改版
![一苏教版必修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删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e041c314102de2bd97058868.png)
会考文言文翻译必修一文吉■文重点句子翻译《劝学》1、启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启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并且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2、故不积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7工海。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外;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7工河大海。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刀雕刻一下就停止,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用刀雕刻永不停止,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尘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是因为心志专一啊。
«师说》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3、吾帅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学习道理,哪里要了解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得知道理本来比我早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帅之所存也。
因此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无论年纪大的还是年纪小的,(只要是)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7巫医、乐师、白工之人,启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巫医、乐师、白工这些人,启子们是不屑提及的,现在士大夫的智慧反而赶不上(这些人),多么奇怪啊!8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李家的孩子名叫蟠,年方十七,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解释经文的著作都普遍的学习过,不被时代风气束缚,向我求学。
《赤壁赋》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乂何羡乎?从变化的一面去看,那么天地万物的变化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会停止。
人教版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及其翻译
![人教版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及其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bb678f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b.png)
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如下:一、《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学习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译:在温习旧的知识后,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可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陷入邪说)有害危险。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译: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做自己的使命,不也是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孔子说“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11、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陆)(教师版)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陆)(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321bba7cdd3383c4ba4cd249.png)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教师版)年级:高三修订:陆浩冲审定:高三语文备课组日期:2015年8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文言翻译的考点和基本要求。
②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③能把文言句子翻译成通顺的现代汉语语句。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讨论借鉴——教师点拨——训练提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技巧,学会判断句式,能够在古人身上借鉴,吸收,提升自我。
【知识链接】一、考点阐释:“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就是把古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参看《核按钮P36》全国新课标卷翻译试题题型稳定。
得分点的词,一般是通假字、多义词、多音词、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活用了的词、易误解其意义和用法的虚词。
在句子的“大意”方面,考虑整体翻译得对不对(语意)、通不通(语法)、好不好(用语)。
这就涉及特殊句式、句间关系与前后文的联系等等。
二、文言翻译基本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一对应,字字落实。
参看《核按钮P37》二、直译和意译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很不同的表达方法。
这两者虽有分别,却又是相辅相成的。
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在难以直译时,辅以意译。
例:《张衡传》末段的译文:永和初年,张衡被调离京城,做河间王(刘政)的相。
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典章制度,(河间地区)又有很多豪门大户,同国王一起胡作非为。
张衡一到任(“衡下车”),就树立威信,整顿法制,暗中探知奸党分子的姓名,把他们同时抓了起来。
于是官民上下都很敬畏,称颂河间地区政治清明。
张衡到职工作三年(“视事三年”),就向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乞骸骨”),朝廷却调他回京,任命为尚书。
张衡活到六十二岁,在永和四年逝世。
这段话,绝大部分是直译,但有些词语,如“下车”“视事”“乞骸骨”等,则是意译。
这些词语不好照字面直译为“下了车子”“看事情”“乞求骨骼”之类,因为表达不出原意,甚至无法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要句子翻译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要句子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fb8e17a5acfa1c7aa00ccf9.png)
壹2013-4-17九年级(上)古文重要句子翻译1、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译文:秦二世皇帝元年七月,征兆穷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
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担任小头目。
2、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译文: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都要杀头。
陈胜、吴广于是谋划说:“现在逃跑(抓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文:应当立为国君的是长子扶苏。
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译文:现在果真把我们这些人假装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天下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
5、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译文:(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
6、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着陈胜。
7、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译文: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
押送(戍卒)的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尉恼怒,使(尉)责辱他,用来激怒士兵。
8、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译文:即使能够免于杀头,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
况且大丈夫不死即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
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重吗?9、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译文:将军您亲自穿着战甲,拿着武器。
讨伐无道(的君主),诛灭残暴的秦国。
10、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人教版高中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人教版高中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999df8a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c6.png)
人教版高中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人教版高中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篇一:人教版高中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赤壁赋》〉重点句翻译: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任凭小船自由漂流,越过茫茫的江面。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译文:(这声音)能使深谷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译文: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住的地方吗?4、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译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豪杰,但如今在哪里呢?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译文: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6、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译文: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时缺,像那样(不断地圆缺),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
7、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东西)。
《屈原列传〉〉重点句翻译: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译文:(他)学识广博,记忆力很强,对国家治乱的道理明晓,对外交辞令娴熟。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译文:屈原痛心楚怀王听力不明,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眼睛,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
3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译文: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治乱的条理,没有不完全表现出来的。
4、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译文:秦惠王把这件事当作了忧患,于是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送给楚国作为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
5、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译文: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事物虽是眼前事物,但是表现的意思却很深远。
6、人又谁能以身人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译文:一个人,谁又能用洁净的身体,去受浑浊脏物的污染呢?7、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3b1c6a84afe04a1b171de47.png)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第一册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第二册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第三册15.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足以遮挡天日。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文言文重点句及难句翻译
![文言文重点句及难句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311b86d9b6648d7c1c746ce.png)
文言文重点句及难句翻译(加粗的斜体字为重点词语或句子,务必字字落实!)1.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2.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3.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4.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5.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6.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7.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8.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9.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10.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1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14.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6.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8.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0.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1.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22.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23.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fb7603165ce050877321351.png)
一、鸿门宴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7.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8.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9.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二、烛之武退秦师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焉用亡郑以倍邻?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7.秦伯悦,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三、廉颇蔺相如列传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3.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4.拜送书于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5.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7.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8.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10.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11.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12.秦王竟酒,终不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文言文重点字翻译句子
![文言文重点字翻译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ae2f4ab4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1c.png)
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重点字翻译:1. 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古代称豫章郡。
2. 故郡:旧有的郡城。
3. 洪都:今江西省南昌市,古代称洪都府。
4. 新府:新建的府城。
5. 星分翼轸:星辰分布,翼轸是南方七宿之一,代表着南昌。
6. 衡庐:今湖南省衡阳市和江西省庐山市,代表南方地区。
7. 襟:以……为衣襟,这里指以三江为衣襟。
8. 带五湖:以五湖为腰带,五湖指太湖、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巢湖。
9. 控蛮荆:控制南方的蛮族地区。
10. 引瓯越:引导瓯越(今浙江省一带)。
11. 物华天宝:物产丰富,天赐珍宝。
12. 龙光:龙的光辉,这里指南昌的宝剑。
13. 射牛斗之墟:指向北斗七星中的牛宿和斗宿,墟指星宿的所在。
14. 人杰地灵:人杰地灵,指人才辈出,地方灵秀。
15. 徐孺:徐孺子,东汉时期文学家。
16. 陈蕃:陈蕃,东汉时期文学家。
17. 下陈蕃之榻:下榻于陈蕃家中,表示受到陈蕃的接待。
翻译:南昌古称豫章郡,洪都新设府城。
星辰分布,翼轸星宿照耀着南昌;土地连接衡山和庐山。
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腰带,控制着南方的蛮族地区,引导着瓯越之地。
物产丰富,天赐珍宝,南昌的宝剑光芒照耀着北斗七星中的牛宿和斗宿;人才辈出,地方灵秀,徐孺子曾下榻于陈蕃家中,受到了他的接待。
此段文言文通过对南昌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底蕴的描绘,展现了南昌的繁华与灵秀,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重点字的翻译有助于理解原文的含义,使读者更好地领略古文的魅力。
(完整版)文言文重点翻译句子
![(完整版)文言文重点翻译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e7a8a3c1f01dc281e43af007.png)
文言文重点翻译句子《氓》1.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请你不要生气,就以秋天作为结婚的日期吧。
2.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把你的车赶来,把我的嫁妆拉走。
3.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自从我到你家,就一直过着穷日子。
4.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你言行没有准则,三心二意。
5.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多年做你的媳妇,不以操持家务为劳苦。
6.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静静地想一想这件事情,只有自己伤悼自己。
7.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当初你誓言真诚,态度诚恳,根本不会想到你会违背誓言。
《丽人行》1.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贵妇们)姿色浓艳神态高远美丽而自然,一个个皮肤细腻身材匀称。
2.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太监们骑马平稳而快捷,御厨们连续不断地送上种种美味佳肴。
3.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席间萧管鼓乐感动鬼神,交通要道挤满了宾客和随从。
4.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
——江边的杨花像雪一样纷纷飘落遮盖了水中的白蘋,鸟儿衔着妇女们遗落的“红巾”惊飞而去。
《冯谖客孟尝君》1.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孟尝君的随从们认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就给冯谖粗劣的食物吃。
2.孟尝君客我。
——孟尝君把我当客人对待。
3.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我整日忙于事务,被忧虑之事弄得很昏乱,加之天性懦弱愚鲁,陷于国家事务中无法脱身,得罪了先生。
4.孟尝君怪其疾也。
——孟尝君对他回来得这么快感到奇怪。
5.不拊爱子其民。
——不抚爱百姓把他们当子女看待。
6.因而贾利之。
——反而用商人手段从他们身上获利。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1.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送走夕阳,迎来皓洁的月亮,也是谪居生活中的美事啊!2.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
——希望后来的人与我有相同的志趣,接着修葺它。
《种树郭橐驼传》1.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凡是长安富豪人家修建观赏游览场所及贩卖水果的人,都争着请他去为他们种树。
文言文重点句子加翻译
![文言文重点句子加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7be2c7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6e.png)
夫春,万物复苏,草木蔓发,百鸟鸣啭。
予独好游于园,以赏自然之美,抒胸中之情。
于是,择一春日,与二三好友,共游名园,以记其盛。
译文:春天,万物复苏,草木蔓延生长,百鸟鸣叫。
我特别喜爱在园林中游玩,以欣赏自然之美,抒发胸中的情感。
于是,选择一个春日,与两三个好友一同游历名园,以记录其盛景。
时维四月,桃李争妍,柳絮飞扬。
入园之际,只见桃花灼灼,李花如雪,随风摇曳,似仙子翩翩起舞。
予等驻足观赏,心旷神怡。
译文:正值四月,桃花和李花竞相绽放,柳絮随风飘扬。
进入园林时,只见桃花红艳艳,李花似雪,随风轻轻摇曳,宛如仙女翩翩起舞。
我们停下脚步观赏,心情舒畅愉悦。
行至荷塘,荷叶田田,荷花出水,清香四溢。
友人戏曰:“此乃人间仙境,何须他求?”予亦感叹:“是啊,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译文:走到荷花池边,荷叶层层叠叠,荷花出水,清香四溢。
一位朋友开玩笑说:“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何必再寻其他?”我也感叹:“是啊,人生若能永远保持初见时的美好,何必在秋天悲伤地挥舞画扇?”游罢荷塘,我们又漫步于竹林。
竹林深处,时有清风徐来,竹叶沙沙作响。
友人取出一琴,轻拨琴弦,悠扬的琴声与竹林之音相和,宛如天籁之音。
译文:游完荷花池后,我们又漫步到竹林中。
竹林深处,不时有一阵清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
一位朋友拿出了一把琴,轻轻拨动琴弦,悠扬的琴声与竹林的声音相和,宛如天籁之音。
日暮时分,夕阳西下,余晖映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
我们坐在湖边,望着湖中倒影,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友人提议:“今日游园,实乃人生一大乐事,吾辈当共记之。
”译文:太阳落山时分,夕阳西下,余晖映照在湖面上,波光闪烁。
我们坐在湖边,望着湖中的倒影,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一位朋友提议:“今天游园,确实是人生一大乐事,我们应该共同记住它。
”遂命笔录,以记今日游园之盛。
日后回味,仍觉春光无限,良辰美景,不负韶华。
译文:于是命人记录,以记录今天游园的盛况。
日后回味,仍然觉得春光无限,美好的时光,不负青春年华。
教师用课外文言文翻译
![教师用课外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21ae92db4daa58da0114a3e.png)
一、楚人学舟【原文】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译文】楚国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
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
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
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其始折旋疾徐.(慢)(2)乃四顾.胆落(看)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译文: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
(2)椎鼓径进……译文: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答: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三、打捞铁牛【原文】宋河中府浮梁①,用铁牛八维②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③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④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⑤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①浮梁:浮桥。
②维:系,连结。
③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
④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
⑤权衡:秤锤秤杆。
【翻译】宋时曾建浮桥,并铸八头铁牛镇桥。
治平年间河水暴涨,冲毁浮桥,铁牛沉入河底。
官员悬赏能使铁牛浮出水面的人。
有个叫怀丙的和尚建议,将铁牛固定在两艘装满泥土的大船中间,用勾状的巨木勾住牛身,这时慢慢减去两船的泥土,船身重量减轻,自然浮起,连带也将铁牛勾出水面。
转运使(官名,掌军需粮饷、水陆转运)张焘(字景元)赐给和尚一件紫色袈裟,以示嘉奖。
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21a0b422e3f5727a5e9623f.png)
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老虎见到驴子,发现它是个巨大的动物,把它当做神,躲藏在树林中间偷偷地观察它。
2、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更加随便地戏弄它,碰撞、倚靠、冲撞、冒犯驴。
3、驴不胜怒,蹄之。
驴忍不住怒气,用蹄子踢老虎。
4、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于是老虎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驴的肉,才离开。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平时和我交谈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平民。
8、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9、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有很多。
10、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从淤积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
1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
1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花的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
1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很多了。
14、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只听到屏风内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没有敢大声喧哗的人。
15、满堂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满座的宾客没有不伸长脖子,斜着眼睛,微微笑着,默默赞叹,认为妙极了。
16、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下来,慢慢地坐正了。
17、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手指,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任何一处声音。
必修上文言文新课标重点翻译句子《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
![必修上文言文新课标重点翻译句子《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https://img.taocdn.com/s3/m/3444831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c.png)
《劝学》翻译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译:木材笔直得合乎墨线,用火烘烤木材使它弯曲成车轮,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画出的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烘烤使它成为这样的。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见识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善于奔走,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就会得到非凡的智慧,具备圣人的心怀。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心思专一啊。
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容身,这是因为它内心浮躁啊。
《师说》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我学习的是道,哪管他出生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译: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给他们理,解答他们的疑难问题的人。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不通晓断句的方法,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必修三、四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讲课稿
![必修三、四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讲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527d935dd3383c4bb4cd2e5.png)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十五都予赵。(6)
10、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9) 11、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9)。 12、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庭,引赵使者蔺相如。(10) 1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10) 1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10) 15、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11) 16、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11) 17、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15) 18、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15)
必修三、四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过秦论》重点句子翻译
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 一。
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
3、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4、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5、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6、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10、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4) 11、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5) 12、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5) 13、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
汝为见?(5) 14、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7) 15、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7) 16、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7) 17、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9) 18、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9) 19、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10 )
7、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 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古代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古代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c6853b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08.png)
原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翻译:夕阳余晖与孤独的鸟儿一同飞翔,秋天的江水与广阔的天空连成一片,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原文: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翻译:湍急的江水渐渐退去,清澈的寒潭显得更加清澈;烟雾凝结在山间,暮色中的山峰呈现出紫色。
原文: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翻译:白鹤栖息的汀洲,水鸟聚集的渚岛,环绕着岛屿曲折回环;华丽的宫殿和芬芳的楼阁,宛如山峦起伏的形态。
原文: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翻译:层层叠叠的山峦苍翠欲滴,直冲云霄;凌空的楼阁,流光溢彩,仿佛悬在空中,下面没有支撑的地方。
原文: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翻译:白鹤栖息的汀洲,水鸟聚集的渚岛,环绕着岛屿曲折回环;华丽的宫殿和芬芳的楼阁,宛如山峦起伏的形态。
原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翻译:夕阳余晖与孤独的鸟儿一同飞翔,秋天的江水与广阔的天空连成一片,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原文: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翻译:湍急的江水渐渐退去,清澈的寒潭显得更加清澈;烟雾凝结在山间,暮色中的山峰呈现出紫色。
原文: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翻译:白鹤栖息的汀洲,水鸟聚集的渚岛,环绕着岛屿曲折回环;华丽的宫殿和芬芳的楼阁,宛如山峦起伏的形态。
原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翻译:夕阳余晖与孤独的鸟儿一同飞翔,秋天的江水与广阔的天空连成一片,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原文: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翻译:湍急的江水渐渐退去,清澈的寒潭显得更加清澈;烟雾凝结在山间,暮色中的山峰呈现出紫色。
原文: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翻译:白鹤栖息的汀洲,水鸟聚集的渚岛,环绕着岛屿曲折回环;华丽的宫殿和芬芳的楼阁,宛如山峦起伏的形态。
原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翻译:夕阳余晖与孤独的鸟儿一同飞翔,秋天的江水与广阔的天空连成一片,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必修1-5文言文通假字 重点句子翻译全汇总!教师版
![必修1-5文言文通假字 重点句子翻译全汇总!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38756f6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00.png)
高中语文专项复习:必修1-5文言文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全汇总!01 必修1-必修5通假字汇总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荆轲刺秦王》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b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 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26.距关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必修2《诗经两首》34.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 35.于嗟鸠兮。
(于,通“吁”,叹词。
)36.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1-必修5重点句子翻译汇总必修1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退秦师》)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荆轲刺秦王》)4.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荆轲刺秦王》)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6.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荆轲刺秦王》)7.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鸿门宴》)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9.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1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答案:1.如果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以为”,把它作为;“行李”,往来官员;“乏困”,缺乏的东西;补充省略主语“您”)2.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向东边使郑国成为疆界,又想扩张他西部的疆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什么满足;“封”,使动“使…成为边界”;“阙”,侵损;“焉”,兼词,从哪里)3.如果没有太子这番话,我也会请求行动。
(“微”,如果没有;“谒”,请求)4.秦国对待,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
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遇”,对待;“深”,刻毒;“为戮没”,被动句,被杀死或没收入官)5.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着白衣戴白帽来为荆轲送行。
(“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知道这件事的门客;“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 6.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
(“拜送于庭”,状语后置,在朝廷上拜送出来;“使使”,派使者;“闻”,使动,让您听到) 7.本来就比不上他啊,那我将要怎么办呢?(“固”,本来;“为之奈何”,固定句式,怎么办)8.我之所以派部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
(“所以”,表原因,之所以;“出入”,偏意复词,进入;“非常”,意外事故)9.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趁机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
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若”,你;“击沛公于坐”,状语后置,在座位上击杀沛公;“不者”,否则;“且为所虏”,被动句,将被他所俘虏)10.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肉,告辞干什么呢?(“方为”,正是;“何……为”,固定句式,为什么……呢?)必修21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兰亭集序》)1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而又何羡乎!(《赤壁赋》)1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本文由简单高中生(ID:jiandan100cn)整理发布答案:11.本来就知道把生与死等同起来是多么荒诞,把长命与夭亡看做一回事纯是无稽之谈。
(“一”,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12.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物时刻变动,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停止。
……而我们又羡慕什么呢?(“盖”,表示假设语气,相当于“如果”;“以一瞬”,省略谓语“止”,在一瞬间停止;“何羡”,宾语前置,羡慕什么呢)13.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未能尽情享受游山的乐趣。
(省略主语“我们”;“既”,……之后;“咎”,责备,埋怨;“极”,动词,极尽,穷尽)14.有了志向和力量,而且又不随从别人而松懈,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没有外力来辅助他,也不能到达。
(“至于”,古今异义词,到;“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的地方;“相”,帮助)必修31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16.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17.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1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19.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20.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过秦论》)2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22.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王秦族矣。
(《过秦论》)23.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秦论》)24.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25.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26.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27.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28.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本文由简单高中生(ID:jiandan100cn)整理发布答案:15.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颁”,通“斑”,头发花白)16.这和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是”,代词,这样;“何异于……”,状语后置,和……有什么不同)17.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就”,接近;“砺”,磨刀石;“参省乎己”,状语后置,对自己检查反省;“知”,通“智”) 18.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者……也”,表原因的判断句,是因为……)19.诸侯恐慌害怕,开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
不吝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珠宝、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优秀的人才,订立合纵盟约,结成一体。
(“弱”,使动用法,使……变弱,削弱;“爱”,怜惜;“致”,招致;“相与”,共同,一起) 20.秦人大开关门引敌深入,九国的军队却迟疑起来,不敢入关。
(“延”,请;“逡巡”,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21.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
(“陈”,拿着;“谁何”,“何”通“呵”,盘问来人)22.他们)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百姓像云那样聚拢来,像回声那样应和着,担着粮食像影子似的跟随他。
肴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起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云”“响”“景”,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赢”,挑着,担着;“亡”,使动用法,使……灭亡)23.(可是)一个人发难就毁掉了秦朝宗庙,(秦王子婴)也死在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不施行仁义,攻守的形式就发生了变化啊。
(“一夫”,一个人;“隳”,毁坏;“身死人手”,省略介词“于”;“为天下笑者”,被动句,被天下人耻笑)24.出生比我早(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出生比我晚(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生乎吾前”,状语后置,在我之前出生;“从而师之”,省略宾语“之”,“从之而师之”,“师”,意动用法,把……当作老师)25.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
(“其”,表推测,大概)26.我(向他)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的生年是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贵还是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庸”,岂,哪里;“是故”,因此,所以;“无”,无论,不分)27.文章的句读不明,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书本上的字句)向老师学习,有的(疑难)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不学,我没能看出那种人(是否)明白(道理)。
(“或”,有的人;“不”通“否”)28. (李蟠)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过,(他)不受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
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正道,(所以)写了《师说》赠送给他。
(“不拘于时”,被动句,不被时俗限制;“学于余”,状语后置,向我学习;“贻”,赠送)必修429.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30.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31.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蔺相如列传》)32.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3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34.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35.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苏武传》)36.事如此,此比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苏武传》)37.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
(《苏武传》)38.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苏武传》)39.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苏武传》)40.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张衡传》)本文由简单高中生(ID:jiandan100cn)整理发布答案:29.(赵国)想不给(秦国和氏璧),又怕秦军攻打过来。
主意还没拿定,想找一个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省略主语“赵国”;“求人可使报秦者”,定于后置,寻找一个可以回复秦国的人)30.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宝玉抄小路回到赵国。
(“诚”,确实,实在;“见欺于王”,被动句,被大王欺骗;“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31.蔺相如回国之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欺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以为”,认为;“使不辱于诸侯”,被动句,出使诸侯国不被欺辱;“拜”,授予官职)32.廉颇听到了这些话,便解衣赤背,背上荆条,由宾客引着到蔺相如府上谢罪,说:“我这浅薄低微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个地步啊!”(“因”,介词,通过;“鄙贱”,谦词,见识浅薄,地位低下)33.我之所以这样(忍让),就是因为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