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庄申先生_扇子与中国文化_一书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内容与“原始的扇”殊 少关联。文中开篇谈了许多“目前 在台湾”的降温方式,又谈了唐代
用冰块、水流降温的故事,还谈到“在 中日战争之前”北平居民吃井水浸 泡的西瓜来降温……眼见第一章要 结束了,作者才不紧不慢地提出,“要 先从对‘ ’字的认识入手”。而这 种“望文生义”的切入点也是很有 问题的,绝不应把“ ”判为“原 始的扇”。庄申先生所描述的 ,已 经 是 比 较 发 达 和 复 杂 的 扇 之 类 型, 是具有工程学原理的小机械。[3] 庄 申先生根据字形,认为 是用双脚 而非双手操作,甚至还由此认定人 类用扇的历史,竟是从“脚用”到 “手用”的发展次序。[4] 庄申先生也 没举出这种 在古代的实例,而是 大谈二十世纪中国某些地区房屋天 花板上的布幔,用手牵引相连的绳 子摇摆生风,认为这就是脚的操作 已由手臂所取代的“实证”。第一章 最后提到明代记载中东、中亚也有 这种布幔生风方式,以及门板、屏 风等用“扇”字来形容等,唯独没 有关于“原始的扇”内容。
的铜 现形”。铜 木柄大都朽落不 作。陈佩秋先生将阎立本的《步辇
存,只留下作为 面的铜片,少数 图》和《历代帝王图》,以及唐朝的
出土时还留有木柄的痕迹。如河南 其他人物画和壁画进行比较,发现
三门峡虢国墓 M2019 所出铜 ,木 它们在艺术性上存在天壤之别。《步
柄朽木痕残长 150 厘米,宽 8 厘米, 辇图》的历史真实性、常识性以及
74
总第210期 2010 10 书评 Book Review
对庄申先生《扇子与中国文化》一书的探讨
Talk about Mr. Zhuang Shen's Fans and Chinese Culture
杨祥民 Yang Xiangmin 吉 琳 Ji Lin
1.江西靖安县李洲坳东周墓葬出土竹扇 2.成都百花潭出土的战国铜壶,器体纹饰上有奴隶手执长柄扇的图像
对扇子文化的研究,探本求源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或谓“原始 的扇”材料匮乏,难以成文,其实 不然,历代文献中有很多对远古扇 子的追溯。例如明文震亨《长物志》 写道 :“扇,羽扇最古。”据前秦王 嘉《拾遗记》记载,周昭王时孟夏 取鹊翅为扇,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 此外,中国还有更古老的扇之记载。 宋高承撰《事物纪原》内引《黄帝
上,末端与竹片连接(出土时仅存 道大唐的皇帝条件还不如小小的陈
茎部)。柄髹黑漆。长 212 厘米。”[7] 国?这种长方型的扇子,只有在仪
该羽扇大约制造于公元前 340 年左 仗队中可以看见。”[10]
右,不仅工艺考究,而且长度超过
另有一种情况,作者将绘画艺
两米,这种大扇只随葬在贵族墓中, 术作品完全当成实时写照的影像,
《扇子与中国文化》 作者 : 庄申 出版社 : 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1992.4
20 世纪 90 年代初,著名学者 庄申先生在台湾出版《扇子与中国 文化》一书,被视为中国当代关于 扇子研究的重要著作。[1] 全书十余 万字 [2],对中国扇子文化进行了较 为深入的研究,并汇集很多宝贵的 图像资料。虽然该书定名为中国文 化语境下的扇子研究,但也有相当 篇 幅 论 及 日 本 和 西 方 的 扇 子 文 化。 庄申先生以其广阔的学术视野和高 明 的 理 论 修 养, 在 书 中 胜 解 颇 多, 开 人 耳 目, 并 历 来 为 学 者 所 称 道。 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本书亦难免 有瑕疵之处,故在称道之余,试举 愚者一得,求教于方家。
两角高,衣以白布。画者,画云气, “在记载上,虽然有圆形的,有方形
其馀各如其象 ;柄长五尺,车行使人 的,但由阎立本的《步辇图》来观察,
持之而从,既窆,树于圹中。”可见 当时的障扇,却还有矩形的。”作者
也是仪仗中的用扇,在使用上具有 由此得出结论 :“唐代的障扇应该共
明确的礼仪规制, 的数目和装饰对 有方、圆、与长方等三种形态。”但
内传》,则称黄帝作“五明扇”。明 王三聘《古今事物考》也记载“黄 帝作五明扇”。晋崔豹《古今注》记载: “雉尾扇起于殷世高宗”,“五明扇, 舜所作也”。明罗欣《物原》认为“舜 始造扇”。梁刘孝威《刘庶子集》则 认为大禹发明扇,所谓“汤罗禹扇”。 《世本》中有“武王作 ”之说,晋 陆机《羽扇赋》和梁庾肩吾《团扇铭》 都提到“武王玄览,造扇于前”。
虽然庄申先生列举的纸质类型 很多,我们也不能信以为然,认为 古代摺扇的纸质便是如此。1965 年 冬江苏江阴县出土的明代折扇,扇 面用剪纸艺术作为装潢,“第一层裱 丝绵纸,第二层粘贴剪纸艺术,第 三层再覆上丝绵纸,正好把艺术构 图 置 于 两 层 纸 的 中 间 ”[5]。 丝 绵 纸 又叫做棉筋纸,庄申先生文中并没 有提到这种扇面纸质,类似的疏漏 的情况应该还有很多。
第四章中,庄申先生认为摺扇 不是“一般的扇”,或与摺扇发明于 日本有关。所以本章的第一部分“历 史”,主要是写日本、高丽的摺扇历 史。 摺 扇 在 北 宋 时 期 就 传 入 中 国, 明清时期已经流布天下。第三部分 介绍中国摺扇的“纸质”,也只是写 明清两代的纸质,却占去了本章的 半数文字。庄申先生主要是把明清 摺扇扇面书画作为依据,对其纸质 进行分类,并用大量笔墨介绍普通 的明清扇面书画作品。
众所周知,明清两代,扇面书
书评 Book Review
总第210期 2010 10
75
画早已从摺扇上独立出来,成为绘 画艺术中独特的门类形制。所以说 这种纸质,其实更是一种绘画的艺 术纸质,而不应错误地等同为摺扇 制作的工艺纸质。庄申先生甚至还 对 一 些 纸 张 类 型 仅 作 纸 质 的 介 绍, 并没写其何时用于摺扇制作,甚至 文中最后还标明两者没有关系,例 如 :“‘围屏纸’……似乎并不是书 画用纸,而是上等的糊墙纸或窗户 纸”;“‘护寿纸’与‘紫霞纸’…… 看来也不是可供摺扇制造的用纸”; “‘侧理纸’……这种入口纸似乎不 曾使用到摺扇的扇面纸”;“‘鸡林纸’ 与‘蛮纸’,却从来不曾使用到摺扇 上去”等,这样的内容更像是在介 绍造纸工艺或造纸文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纪八十年代初,湖北江陵天星观 1 用羽毛做的,……而《步辇图》中
号楚墓出土一件羽扇残件,“柄长方 的宫扇是篾织的。”陈佩秋将之与《历
形,首端细,末端粗。首端由一横 代帝王图》中陈宣帝的宫扇相比较:
木和半圆形竹片组成扇形,扇面由 “陈宣帝用的宫扇画的虎头,用放
羽毛拼接成,茎端用丝带缠裹在柄 大镜看,细致的羽毛清晰可见。难
最厚处四五厘米。我们由此可以推 它的题跋、印章绢地都存在明显的
想,在此之前即使有竹、木、羽扇, 疑点。陈佩秋先生还特别针对《步
也会朽落殆尽而难以留存到今天。 辇图》中的宫扇说道 :“画得不似宫
我们发现的早期扇之实物,也往往 扇,从其他绘画和壁画中可以发现,
只能追溯到战国、春秋时期。上世 皇帝用的宫扇是带圆形的,四周是
阳中洞《皇帝礼佛图》浮雕、甘肃 敦煌莫高窟 409 窟《回鹘王子供养 像》壁画等。庄申先生书中这种容 易 引 起 误 导 的 用 图 事 例 还 有 很 多, 如 :根据传为南宋梁楷的画作《羲 之画扇图》,认作是“东晋时代的竹 扇”;根据明清张风的画作《诸葛亮 像》,认作是“三国时代的白羽扇”。 庄申先生看到明代周臣的扇面画《明 皇游月宫图》,欣然写道 :“特别值 得注意的是,周臣还在这把泥金笺 摺扇面上,画了唐代的障扇”。能否 根据成画的时代,将画中扇子断定 成那个时代的扇子,这仍然是需要 进行分析和区别对待的。庄申先生 显然忽略了这点,竟然把绘于元初 的 永 乐 宫 壁 画“ 西 部 诸 天 神 众 图 ” 中仪仗扇,视作“元代的仪仗扇”。 接着又根据明人的《出警入跸图》, 提出“矩形的障扇虽然在元代仍见 使用,但在明人的图绘之中,既然 只有团扇,传统的方形与矩形,在 明代,似乎都已受到淘汰。”事实上 明代仪仗扇并非单一的圆形团扇形 制,《 明 史· 仪 卫 志 》 中 多 处 记 有 不同类别的“方扇”,《明集礼》中 还绘有上圆下方的“雉扇”图样。
庄 申 先 生 在“ 自 序 ” 中 谈 到, 本书稿原名为“中国扇史”,并曾以 此名字在刊物上发表,还几乎在台 湾的时报丛书出版社出版。其实书 中所写,远远不够中国扇史的分量。 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出版本书时,将 本书定名为“扇子与中国文化”,应 是十分必要和比较合适的。全书共 分为七章,依次是“原始的扇”、“仪 仗的扇”、“一般的扇”、“中国的摺 扇”、“扇在我国的收藏史”、“扇的 西传”和最后的“余论”。书中并没 有追述中国扇子发展的历史,不仅 章 与 章 之 间 的 篇 幅 差 别 十 分 巨 大, 其内容亦有很多值得商榷之处。
与第一章的超常短小形成鲜明 对比的是,第三章和第四章占去全 书篇幅的一半。在第三章中,作者 根据制扇的材质工艺,依次列举介 绍竹扇、羽扇(包括白羽扇、雕翎 扇、鹅毛扇等)、纨扇(包括绢扇、
罗扇、纱扇)和其他扇类型(包括 蒲扇、麦扇、槟榔扇、象牙扇、檀 香木扇)。作者除了对竹扇、羽扇中 的白羽扇、纨扇中的绢扇具有较深 入的历史追溯和研究,对于其他众 多扇之种类的探讨,几乎都停留在 明清以来的历史时段,甚至完全脱 离历史的语境,使之在内容上更像 是制扇材质工艺的粗略性介绍。例 如书中介绍以其他禽羽制成的羽扇, “这些羽扇的材质来源,至少会与六 种水鸟和一种飞禽有关”,“第一种 是‘ ’……;第二种是‘雎鸠’……; 第三种是‘淘河’……;第四种是‘蚊 母’…… ;第五种是‘天鹅’…… ; 第六种是‘鹳’……”而所谓的“另 一种飞禽”则是指“鹰”。作者竟花 去大量文字,去逐一介绍这些水鸟 和飞禽,而关于羽扇本身的文字却 是几近于无,这真是令人难以理解。
,如“君……黼 二、黻 二、画 先生在使用一些图像材料时,不免陷
二,皆戴圭”;“大夫……黻 二、 入“图像证史”的误区。
画 二,皆戴绥”;“士……画 二,
一种情况是使用的图像材料不
皆戴绥”。其中还有郑玄注 :“汉礼, 实。例如庄申先生总结唐代障扇的
以木为筐,广三尺,高二尺四寸,方, 形态,就因《步辇图》而发生改变:
应是代表权势地位的仪仗之属。
以致对图中仪仗扇的历史年代定位
我们通览美术史可知,凡绘画 失于武断。例如三国时魏国曹植写
艺术往往有其保守性和滞后性,图像 成《洛神赋》,一两百年后,东晋顾
形式具有艺术上的独立性和程式上的 恺之根据其文画成《洛神赋图》,庄
传承性。中国古代画家的创作,更是 申先生便直接将图中的仪仗扇定为
在中国,人们所能看到的最为 古老的扇子实物有江西靖县李洲坳 出土春秋晚期竹编短柄扇,湖北江 陵 马 山 砖 厂 出 土 战 国 竹 编 短 柄 扇, 湖北江陵天星观出土战国木柄羽扇 残件。中国古代有关扇子的图像更 多,成都百花潭出土战国金银错铜 壶上,有奴隶手执长柄大扇的图像, 也是今天所见最早的扇子图像。所 有这些,都是用手操作的简单扇具, 其中并没有庄申先生所描述的“脚 用”之 。汉扬雄《方言·杂释》云: “扇,自关而东谓之 ,自关而西谓 之扇。”庄申先生选取一“ ”字, 并全凭字形臆测“原始的扇”,这不 仅有失武断,而且能否追溯到真正 “原始的 ”,也是值得怀疑的。
应着使用者不同的社会等级。
是所谓的《步辇图》,是否为唐代阎
近年来,考古界还从周代墓出 立本真迹存疑很大。我国著名书画
土物中确认出“铜 ”。[6] 2005 年陕 家、鉴定家陈佩秋先生就认为《步
西省韩城梁带村周墓群被发现,舆 辇图》并非唐画,更非阎立本的作
论认为一个重大看点就是“最完整 品,而是一件后人的较为低劣的伪
第二章《仪仗的扇》,首先列出 的竟是所谓“扇汗”,而它是装在马 车上遮蔽阳光与降雨的伞,根本不属 于扇之类别。令人费解的是,作者 一方面不得不承认它“就是一把伞”, 另一方面仍然把它图文并茂地写入 “仪仗的扇”中。作者还认为仪仗扇 产生于南北朝,“在此时期,扇的某 一类,成为仪仗的一种”。南北朝的 许多墓室壁画、石窟石刻,以及顾恺 之《洛神赋图》中,有清晰可见且成 熟完善的仪仗扇图像,但因之断定仪 仗扇此时产生却是很值得商榷。
多沉浸在或写己心,或复古意的往复 “三国时代魏国的仪仗扇”。可以肯
中,当时画家未必据实写出当时之物, 定的是,这种上圆下方的大扇扇面
更难确保描绘在其之前事物的准确性 形制,大量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生成
了。这一点,曹意强先生《可见之不 的图像中,如山西太原徐显秀墓中
可见性:论图像证史的有效性与误区》 《北齐骏马侍从》壁画、龙门石窟宾
文献中记载先秦时代的“五明 扇”和“ ”,就有仪仗扇的性质。 晋崔豹《古今注》:“五明扇,舜所作 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贤人以 自辅,故作五明扇焉。秦汉公卿士大 夫皆得用之。魏晋非乘舆不得用。《”小
尔雅·广服》:“大扇谓之 。”《礼 [8]、缪哲先生《以图证史的陷阱》[9]
记·丧大记》谈到这种长柄大扇的 等文章,对此都有很好的解析。庄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