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搏波传导速度应用研究进展
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研究进展
![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e50d23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14.png)
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研究进展李小玲;李颖;王瑞涛【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2(010)006【总页数】2页(P737-738)【作者】李小玲;李颖;王瑞涛【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病科,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R256.2尽管在美国和大部分欧洲国家,冠心病的患病率已经下降,但在中国,冠心病依然是我国首要死亡原因,同时脑血管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在40岁以上人群的死亡原因中位居第三。
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早期改变主要体现在血流动力学和反射波对动脉弹性及脉搏波形的影响。
现已证实动脉弹性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
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作为评价动脉僵硬度的指标及血管损伤的标志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本文就近几年baPWV及其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1 概述1.1 测定原理和方法 PWV的测定原理是心脏将血液搏动性地射入主动脉,主动脉壁产生脉搏波,并以一定的速度沿着血管壁向外周血管传导,它取决于动脉壁的生物力学特性(黏弹性)、血管几何特征(腔径与管壁厚度)以及血液密度,由于血管几何特征和血液密度变化相对较小。
故PWV可反映测量两点间的动脉节段弹性功能。
PWV的测定是通过测量脉搏波传导时间和两个记录部位的距离求得,计算公式为PWV(m/s)=L/t。
t是传导时间,即两个波形的时间差;L是传导距离,为两个压力感受器之间的距离。
通常取颈总动脉和股动脉作为测量点,两点之间的动脉认为是大弹性动脉,两点之间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即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反映大动脉弹性功能,正常范围<9m/s。
近年来,应用自动容量体积描记仪器(VP-1000,日本科林公司)采用袖带内震荡技术测定肱动脉与胫后动脉之间的baPWV。
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应用与糖代谢的相关研究进展
![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应用与糖代谢的相关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3365557be23482fb4da4cfe.png)
包 括 中心 大 动 脉 及 外 周 动 脉 , 外 周 动 脉 本 身 的 弹性 较 中 心 大 动脉差 , 僵 硬 度较 高 , 因此, 臂 踝动脉 P wV 比 颈 股 动 脉 P wV 的 阈值 高 [ 7 ] 。I i m 等[ g ] 通过 对 1 0 0 0例 年 龄 > 6 5岁 的
P WV; ( 6 ) 心脏 一 股动脉 P wV; ( 7 ) 心 脏一 颈动脉 P W V。 目前 ,
6 . 3 年后 , 得出 1 7 5 0 c m/ s为 臂 一 踝动脉 P wV 预 测 休 克 、 心
脑 血 管 疾病 的切 点 _ l 。 1 . 3 P WV 的 影 响 因 素 对 于 个 体 而 言 , P w V 在 测 量 过 程 中受 多 种 因 素影 响 , 不同时间、 不同环境 、 不 同检 测 方 法 均 会
导速 度 ( p u l s e — wa v e v e l o c i t y , P w V) 作为非侵入性 检查手段 ,
P w V、 心 脏一 股动脉 P wV、 颈一 足背 动 脉 P wV、 心 脏 颈 动 脉 P wV进 行 了 比 较, 发现臂 踝动 脉 P w V 与 心 脏 股 动 脉 P w V 呈 正 相关 , 但 与 心脏 一 颈 动脉 P wV 相 关 性 最 差 。 P w V 虽被 作 为评 估 动 脉 僵 硬 度 的 有 效 手 段 , 由 丁 受 影 响 因素 较 多 , P w V 的 阈值 目前 尚无 统 一 的 意 见 。一 般 将 颈 一
之, 动 脉 的 弹性 越 低 , 其 僵硬 度越 高 。 1 . 2 测 量方 法及 阈值 根 据 选 取 动 脉 部 位 的不 同 , 其 测 量
方法可分为 : ( 1 ) 臂一 踝动脉 P wV; ( 2 ) 颈一 股动 脉 P wV; ( 3 )
脉搏波传导速度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脉搏波传导速度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2b30905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6e.png)
脉搏波传导速度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脉搏波传导速度是指心脏搏动产生的脉搏波在血管中传播的速度,通常用来评估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弹性和动脉硬化程度。
近年来,脉搏波传导速度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
本文将对脉搏波传导速度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一、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测量方法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测量主要通过多普勒超声、无创血压仪、脉搏波仪等设备完成。
多普勒超声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通过超声波测定心脏搏动产生的脉搏波在血管中传播的时间,从而计算出脉搏波传导速度。
无创血压仪和脉搏波仪也可以通过传感器直接测量脉搏波在动脉中传播的速度,是实验室和临床中常用的测量方法。
二、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1. 动脉硬化:脉搏波传导速度是评估动脉硬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动脉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严重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研究表明,动脉硬化患者的脉搏波传导速度明显增加,与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
脉搏波传导速度可以作为评估动脉硬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2. 血压控制: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高血压患者的脉搏波传导速度通常较快。
通过监测脉搏波传导速度,可以及时评估血压水平的变化,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3. 心脏功能:脉搏波传导速度也反映了心脏功能的变化。
心脏功能下降会导致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增加,因此脉搏波传导速度可以作为评估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1. 早期诊断:脉搏波传导速度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标。
通过监测脉搏波传导速度,可以及时发现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迹象,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3. 疾病预后:脉搏波传导速度在心血管疾病预后评估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研究表明,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心血管疾病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心血管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率的关系研究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率的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b6efb45f7ec4afe04a1dfb1.png)
检 者 发 生 急性 冠 状 动 脉 综 合 征 或 者 是 脑 卒 中等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 2 l 1 统 计 学 处 理 . 4
应 用 S S 1. P S 40统计 软件 进行 统 计分 析 , 量资料 均 采用 计 均数 ±标准差 ( - 的形 式表 示 , 4 ) 采用 t 验 , 检 计数 资料组 间
【 sr c 】 j c ieT us aevlct wt adoac lr vns n ot i n lss fh lt nhpbt en Ab ta t Ob e tv op l w v eoi i cr i sua e t a dm r lya ayi o e eai si ew e e y h v e at t r o
及 电 话 随访 等 方 式 对 体 检 者 的 心 脑 血 管 事 件 发 生率 以 及 死 亡 情 况 进 行 调查 统 计 。全 凶死 亡 : 随 访 期 间 因任 何 一 在 种 原 因 而导 致 的死 亡 。心 脑 血 管 事 件 : 随 访 的 过程 中体 在
要 内容为心脑血管 事件的发生率 以及 死亡率 。 1 动脉硬化危险 因素诊 断标准 . 2 ( ) 1 高血压 : 同 日进行 3次血压 测量结果表 现出收缩 压 非 均不小于 10m g或舒张压不小于 9 mH 。( ) 尿病 : 4 mH , 0m g 2 糖 任 意时间血糖测量结果> 1.m o L 或是空腹血糖> 7 mmo L 11 m l , / . 0 l, / 餐后 2小 时血糖 > 1 . mm l 。( ) 烟 : 日至少吸 1支烟 11 o/ L 3吸 每 且持续时 间最少为 1年 … 。
t s r s l o h r u . o e i d o e r ff lo - p t e e d o n rs ai t a n l s s Re ul s T e C— P V e t e u t f rt e g o p F r a p ro f5 y a s o o l w u . h n p i t t t i la a y i . s o f sc s t h F W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视网膜动脉硬化相关性的研究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视网膜动脉硬化相关性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4db61d6f18583d0486459b6.png)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视网膜动脉硬化相关性的研究摘要: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病理生理基础。
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作为评价亚临床靶器官侵害的工具,已经成为检测大动脉僵硬程度的金标准。
目前普遍使用的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已成为心血管危险性评估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视网膜血管作为惟一能够无创、直接观察到的人体血管,它的病变直接反映了全身各个脏器微血管的病变情况,因此视网膜血管被认为是评估心脑血管意外非常重要的指标。
关键词:脉搏波传导速度;视网膜动脉硬化;动脉硬化一、脉搏波传导速度1.PWV定义及测定原理脉搏波是血液泵入动脉后使动脉壁扩张而产生的一种波动,并以一定的速度向外围血管传导,这种波动在一定距离动脉节段上的传导速度被称为脉搏波传导速度2.PWV的测量方法及检测部位不同部位血管弹性不同造成了各部位PWV存在差异,主要包括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颈一肱动脉脉搏波速度以及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等。
目前多采用cfPWV和baPWV来评估动脉弹性。
3.PWV的影响因素PWV取决于动脉管壁生物力学特性、血管形态的几何特征以及血流密度,同时如血压、年龄、性别等各因素的也会对PWV产生影响。
测量部位的不同也会对PWV造成影响,距离心脏越远,血管的弹性储器作用越弱,PWV越快。
横断面和前瞻性研究都已经证实,高龄以及高血压都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10,11],而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肥胖、高脂血症、同型半胱氨酸和尿酸等对动脉僵硬度的作用并非肯定[12,13]。
同时研究发现,虽然PWV的影响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是血压、年龄以及性别。
仅仅这三个影响因素就导致了超过50%的大动脉脉搏波传导的变异性[14]。
3.4 其他影响因素PWV的检查结果受很多因素影响,如环境温度、湿度、吸烟、心率及血压等,因而就要求检查环境在室温(23±2)℃、湿度(60±10)%,被检查者检查前静坐30分钟,同时检查前应避免吸烟、饮酒等。
脉搏波传导速度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脉搏波传导速度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7ee89a4e87101f69f31954b.png)
11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Electronic Journal of integrated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9 年 5月 B 第 7 卷第 14 期May. B 2019 V ol. 7 No. 14·综 述·脉搏波传导速度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朱金丽1,於晓平2*(1.扬州大学医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1;2.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1)【摘要】就动脉壁而言,其为动脉硬化疾病始发部位,在早期血管病变筛查中,其功能或结构的变化,是较为重要的靶点。
研究示,脉压虽可对动脉弹性进行反映,但脉压出现增大的情况,多为动脉弹性发生严重减退的一种标志。
将动脉僵硬度在病程早期检出,可为临床对血管病变的程度掌握提供参考依据,进而便于完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分层。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 )为对动脉血管弹性进行检测和评价的重要技术,本文从其测定原理和方法、实际运用展开探讨,旨在明确优势,指导临床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原理;机制【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4.11.02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重要因素,动脉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
动脉硬化主要表现为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内膜-中层增厚和斑块形成等管壁结构的改变,和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
在动脉结构功能改变之前,功能已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异常[1]。
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 )作为一种评价动脉血管弹性的无创性检查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1 PWV 的测定原理和方法心脏收缩将血液射入主动脉,扩张的血管壁产生压力波,压力波推动血液流动并沿血管壁向前传导,这个沿着血管壁向前传导的波就是脉搏波。
踝臂指数、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在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踝臂指数、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在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bea4af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00.png)
踝臂指数、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在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张硕祺;王健健;刘佩芳;王丽华【期刊名称】《临床神经病学杂志》【年(卷),期】2018(031)002【总页数】3页(P154-156)【作者】张硕祺;王健健;刘佩芳;王丽华【作者单位】15008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15008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15008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15008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外周动脉疾病(PAD)包括一系列由脑部、内脏器官和肢体结构和功能改变而导致的非冠状动脉综合征,即指除冠状动脉之外的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的狭窄、闭塞或瘤样扩张。
缺血性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从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综合征。
PAD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据报道[1-2]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PAD的患病率高达40%以上,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患PAD大大增加了患者卒中复发和死亡的风险。
PAD与缺血性卒中具有密切的关系,究其原因可能是PAD与缺血性卒中具有共同的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脑血管和四肢供血不足,从而引发脑血管病、PAD。
因此监测缺血性卒中患者PAD的发病率有助于了解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并对治疗及预防起指导作用。
踝臂指数(ABI)、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是监测PAD的可靠工具。
本综述主要探讨ABI、BAPWV在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1 ABI在缺血性卒中的应用1.1 ABI概述 ABI是踝部动脉(通常取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收缩压最高值与双侧肱动脉收缩压最高值之比。
ABI的正常范围为1.0~1.4。
ABI通常作为PAD的诊断工具,可以很好的反映肢体远端的缺血情况。
Guo等[3]研究表明ABI≤0.9是诊断PAD的标准。
另外荟萃分析[4]表明ABI≤0.9诊断外周动脉≥50%的狭窄率敏感度达75%而特异度达86%。
高血压脉搏波传导速度研究进展
![高血压脉搏波传导速度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03b6a28647d27284b7351b7.png)
ity,baPWV),其操作较为简便,结果与APWV相关性
良好,在科研及临床上正得到推广【l¨。Nichols等【12J 通过研究PWV与血压、年龄的相关性,建立了血压、 年龄与PWV的回归方程,并提出年龄是中央大动脉
PWV的主要影响因素,而血压是外周动脉冈W的重
要决定因素。除年龄和血压水平是PWV重要影响因 素外,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程度也是影响baPWV的重 要因素。黄黎莹等|1副研究发现,随心血管危险因素数 量增加,baPWV增快,当超过4个危险因素时,baPWV 增快已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提示控制多重 心血管危险因素可能会减缓大动脉僵硬度。Song 等¨41通过连续测定177名无心血管疾病受试者的
cm/s列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j但由于其操作较 为复杂且需要患者暴露腹股沟区域,故难以将其作为 临床常规检查。最近开发出一种新的PWV检测方 法,即臂踝脉搏波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e—
究结果显示,冈W与Framingham评分密切相关,多元
同口_1分析显示PwV与Framingham评分的相关性独立 于其他传统的危险冈素;研究同时显示,体检中有脑卒 中及心血管病患者的PWV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 0.001)。该研究表明,PwV可成为一种反映传统危险 因素的综合指标,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4.2高血压脑损害 Laurent等对l 71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长达7.9 年的随访,期间有25例死于脑卒中,结果表明PWV每 升高4 m/s,发生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升高1.72。调整 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后,PWV的预测价值仍然显著 (P<0.02),表明PwV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致死性脑
First彬tiozea
Hospital
基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动脉硬化无创检测方法进展
![基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动脉硬化无创检测方法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cbd427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75.png)
[ 中图分类号] R540. 4
[ 文献标识码] A
Progress in 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arterial stiffness based on pulse wave velocity
ZHAO Pengdong, XIAO Hanguang, REN Huijiao, HUANG Jinfeng
即可获得 PTT。 图 1 展示了起始点和到达点的示例
脉搏波,以及计算 PTT 最常用的特征点。 从实际的
角度来看,选择波谷( foot) 或者波峰( peak) 作为特
征点是最简单的,也有一些研究选取脉搏波的一阶
导数( deri1 ) 或 者 二 阶 导 数 ( deri2 ) 最 大 值 作 为 特
压力曲线 [9] 。 该数学模型结合了从脉搏波分析到
波分离分析的各种参数,包括年龄、中心压力和主
动脉特征阻抗。 该仪器已经通过 ARCSolver 应用验
ISSN 1007-3949 Chin J Arterioscler,Vol 29,No 1,2021
84
证,可以 24 h 进行脉搏波分析和主动脉脉搏波传导
PWV。 该设备将充气袖带捆绑在双侧上臂肱动脉
和脚踝胫动脉,通过给袖带充气使动脉完全阻断,
然后逐渐放气至舒张压水平并保持,检测袖带中气
体压力记录脉搏波。 一般将同侧上下肢作为一组,
双侧上下肢共两组同时测量。 此外,利用示波法测
量 baPWV 的同时,测量四肢的血压还能获取踝臂
指数( ankle-brachial index,ABI) ,用以反映冠状动脉
体表面积估计得到的波形;且 C1 和 C2 会受到测量
脉搏波传导速度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脉搏波传导速度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1fa567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48.png)
脉搏波传导速度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脉搏波传导速度是指心脏收缩后,血液在动脉中传导的速度。
它反映了心血管系统弹性血管的柔韧性和动脉血管的阻力状态。
正常情况下,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血管弹性呈负相关,也就是说,血管越柔软,脉搏波传导速度越快。
而当心血管系统出现疾病时,血管的弹性会受到影响,导致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改变。
通过测量脉搏波传导速度可以了解血管功能的状态,从而帮助诊断心血管疾病。
目前,测量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包括球囊导管法、振动法、光电法和超声法等。
球囊导管法是一种通过在主动脉内放置导管,并利用压力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来测量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方法。
振动法则是通过在体表放置传感器来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其优点是无创伤、易操作。
光电法利用光电传感器来监测动脉血流,从而测定脉搏波传导速度。
而超声法则是利用超声技术测定脉搏波传导速度,具有高时空分辨率和无放射线的特点。
这些测量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多选择,使得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测量更加准确和方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些研究发现,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疾病等心血管疾病呈正相关关系。
随着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血管壁会变得硬化,弹性降低,从而导致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快。
通过测量脉搏波传导速度可以帮助诊断和评估心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一些研究表明,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相关,而且脉搏波传导速度的降低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测量不仅可以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还可以用于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应用进展
![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应用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d34971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2.png)
[收稿日期]㊀2020-03-24[修回日期]㊀2020-10-20[基金项目]㊀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科研发展基金(KD2018KYJJYB057);江苏盛泽医院院级科研项目(SYK202003)[作者简介]㊀李悦,硕士,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为内分泌与代谢病,E-mail 为547738164@㊂通信作者徐朝阳,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内分泌与代谢病,E-mail 为doctorxcy@㊂[文章编号]㊀1007-3949(2021)29-03-0271-06㊃文献综述㊃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应用进展李悦,夏俊,张敏,徐朝阳(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内分泌科,江苏省苏州市215228)[关键词]㊀脉搏波传导速度;㊀动脉粥样硬化;㊀心脑血管疾病[摘㊀要]㊀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因素,也是糖尿病㊁高血压㊁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最主要的致病机制,早诊断早治疗是延缓及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措施㊂脉搏波传导速度作为一种有效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手段,因其无创㊁经济㊁操作简单等优点,近年在临床使用广泛㊂该文主要从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原理及应用两大方面作一综述㊂[中图分类号]㊀R54[文献标识码]㊀AProgress on application of pulse wave velocity in evaluation of atherosclerotic diseasesLI Yue,XIA Jun,ZHANG Min,XU Chaoyang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the Affiliated Jiangsu Shengze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228,China )[KEY WORDS ]㊀pulse wave velocity;㊀atherosclerosis;㊀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ABSTRACT ]㊀Atherosclerosis is the main factor leading to various cardio-cerebrovascular events,and it is also the main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diabetes,hypertension and hyperlipidemia.㊀Early diagnosis andearly treatment are important measures to delay and control atherosclerosis.㊀Pulse wave velocity,a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evaluate atherosclerosis,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linic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of noninvasive,economical and simple operation.㊀In this paper,the measurement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pulse wave velocity are reviewed.㊀㊀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范围可累及体循环系统各大小动脉,使受累动脉弹性减弱㊁脆性增加㊁管腔变窄,严重者甚至完全闭塞,是导致各种急慢性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㊂As 经过积极治疗后较早期的病变可部分消退,因此早期诊断As 至关重要㊂由于As 病变是一个缓慢进展的过程,早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已经出现动脉弹性减弱㊁顺应性减退等病理变化,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正是在此原理上检测As 早期病变的一种方法,由于其无创㊁便捷㊁经济等优点获得广泛应用㊂本文将从PWV 测定原理及应用进展方面作一综述㊂1㊀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测定原理脉搏波是心脏周期性射血使血管产生的波动,随着心脏射血从主动脉根部起始,沿着动脉树向周身传播,PWV 正是基于此原理,通过检测两个部位传感器之间的距离(әL )及一次心动周期所产生的脉搏波波形时间差(әt )而获得脉搏波传导速度[1](图1)㊂其计算公式为PWV(cm /s)=两定点间距离(әL )/压力波通过两定点间距离的时间差(әt )㊂动脉除了具有为血液提供到达周围组织的导管作用外,在血液循环中还发挥了缓冲作用,以保证在心脏不射血时体内血液循环的持续状态及每个心动周期血压的平稳㊂在循环系统中各节段动脉的导管及缓冲特性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近端动脉弹性更大,起到的缓冲作用较大,远端动脉弹性较小,缓冲功能会逐渐丧失,而导管功能占主导地位,这种异质性是由动脉壁的分子㊁细胞和组织学结构等因素引起的[2]㊂1878年,Moens 等通过研究得出脉搏波传导速度公式为:PWV =KEhρD,其中K 是Moens 常数,对人体而言常取值0.8,E 是指管壁的弹性系数,h 是血管壁厚度,ρ是流体密度,D 是平衡状态下血管内径㊂由此可见影响PWV 的主要因素为血管的几何特性(管壁厚度与腔径大小)㊁生物力学特性(弹性)和血液密度,由于血管几何特性及血液密度变化相对小,因此动脉弹性是影响PWV 大小的主要因素,动脉弹性越差,顺应性越低,PWV 越大㊂由于As 主要累及体循环内大中动脉,以血管内膜形成粥样瘤或粥样斑块为特征,逐渐致动脉管壁结构破坏,管壁僵硬,管腔弹性减退,大中动脉在循环系统中承担主要的缓冲作用,该作用被削弱后,两点之间血液流速加快,PWV 随之增加㊂图1.PWV 检测原理A㊁B 分别为两个部位传感器;әL 为两个部位传感器之间距离;әt 为两个部位传感器接受脉搏波波形时间差㊂Figure 1.Principle of PWV detection目前临床及科研上应用的PWV 检测系统主要有光电传感㊁压敏传感及超声多普勒检测系统㊂其中,光电传感检测系统是通过光敏器件感受血流反射或投射光的强弱变化信号,记录微小动脉中血流量的变化情况[3],该系统使用较为便捷,但因光线反射及投射能力有限,不适宜肌肉较厚的组织,因此常用于手指㊁脚趾等末梢循环部位,准确性一般㊂基于压敏传感的检测系统是目前临床及科研应用最为广泛的PWV 检测系统,它通过压力敏感的探头检测体表压力波,从而采集脉搏波信号,具有操作便捷㊁仪器成本较低等优势,但因其是利用置于体表的传感器来采集脉搏信号,因此该方法仅限于测量体表可触及动脉[4]㊂超声多普勒检测系统是基于超声波的脉搏信号采集系统,由超声波探头通过压电晶片发射及接收超声波,来感受超声波在动脉血管中遇到血流产生的多普勒效应,产生反射波和频移,再由压电晶片接受反射波信号转变为脉搏波信号[5]㊂血管回声跟踪(echo tracking,ET)技术是近年来较为受关注的一项检测PWV 的超声诊断技术,它通过超声波探头同时采集射频信号的时相信息,将相邻两次射频信号时相信息转化为距离信息,以此来描记血管壁运动曲线[6];该测量方法精确度高,能早期发现动脉硬化改变,但也存在着操作时间长㊁仪器昂贵等缺点㊂超声极速成像技术(ultrafast imaging,UFI )是近年兴起的一项新技术[7],通过获得血管壁收缩起始和结束时的PWV 来评价血管管壁扩张性和僵硬度,由于采集帧频快,具有较快的采集和处理数据速度,测量PWV 更加简便㊁快速㊁准确,但目前临床工作中尚未普及,多见于科研㊂根据感受器测量部位的不同,PWV 检测项目分为以下几种:臂-踝动脉PWV(brachial-ankle PWV,baPWV)㊁颈-股动脉PWV(carotid-femoral PWV,cfP-WV)㊁颈-踝动脉PWV(carotid-ankle PWV,caPWV)等,临床以cfPWV 和baPWV 常用㊂cfPWV 作为评估动脉硬化的 金指标 ,可直接反映中心动脉僵硬度,自2007年起已被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用于评估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程度,能准确的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㊂baPWV 同样可反映动脉硬化程度,其与cfPWV 有着较高相关性,测量方法简便,在操作时只需将袖带放置于被检者双上肢肱动脉㊁双下肢胫后动脉波动最明显处,无需暴露腹股沟,被检者配合度高,对检查者技术要求低,可重复性良好,但由于各节段动脉弹性存在差异,且其感受器间距离较远,测量结果更容易受到各种动脉分叉㊁小动脉反射波及压力放大作用的影响,在评估As 价值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8]㊂2㊀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应用2.1㊀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As 是一个缓慢进展的体循环病变,受累动脉从出现管壁增厚㊁僵硬㊁弹性减弱㊁脆性增加起,逐渐发展为管腔狭窄㊁闭塞,甚至继发引起斑块内出血㊁斑块破溃㊁脱落形成栓子,引起全身各系统疾病㊂在其病变早期干预,不仅能延缓其进展,部分病变甚至可以消退㊂因此早期进行As 筛查至关重要,尤其对于高龄㊁吸烟㊁高脂血症㊁高血压㊁糖尿病等高风险人群㊂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其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极大的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率㊂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主要致病机制即As,其中氧化应激水平增高㊁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㊁蛋白激酶激活等均可能参与高血糖致As过程㊂有研究[9]表明,早在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动脉僵硬度已有所升高㊂有学者[10]发现糖尿病前期患者的baPWV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认为baPWV可用于糖尿病患者早期并发症的评估㊂另有相关研究[11]结果表示,动脉僵硬度与早期糖尿病肾病有关,通过PWV的检测可发现尚未有临床表现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群体,并予以早期干预㊂高血压人群同样为As高风险人群㊂在2007年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已将PWV列为检测动脉硬化的有效手段㊂有临床研究[12]显示,在初发高血压人群中,尽管颈动脉超声未发现As等表现,但其双侧PWV均已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㊂王铖等[13]研究发现baPWV可作为诊断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㊂为研究As早期血管壁功能和形态变化, Gotschy等[14]的一项动物研究发现As模型小鼠的PWV增高较动脉壁厚度显著增加提前12周出现,提示在As的病变过程中PWV的变化早于动脉管壁形态学改变㊂以上研究均表明PWV对As具有早期检测作用㊂2.2㊀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高血压㊁糖尿病㊁血脂异常等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但有许多致命性的心脑血管事件在发生之前并无先兆症状及上述危险因素预警㊂因此,在普通人群中检测亚临床的As,以识别将来发生的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同样重要㊂许多研究结果提示PWV在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㊂有前瞻性研究[15]结果显示,PWV可预测高血压的进展,并且是预测年轻人高血压发生的良好指标㊂一项对2835名健康受试者随访4年的研究[16]结果表明,cfPWV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子㊂Francesco等[17]的研究纳入了1678名健康受试者,通过9年的随访也得出了类似结果㊂一项荟萃研究[18]系统性分析了19项相关研究,结果显示cfPWV每升高1m/s,未来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即增加1.12倍㊂一项共纳入了14673例研究对象的荟萃分析[19]显示,baP-WV可增强评价心血管危险因素的Framingham风险评分预测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功效㊂除了在普通人群中PWV可帮助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研究显示在As高风险人群中,PWV在预测未来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㊂Pereira等[20]的一项纳入1133例高血压患者的前瞻性研究发现,PWV增加的高血压患者卒中累积发生率显著高于PWV正常患者,结果提示PWV是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子㊂一项针对无临床冠心病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21]表明,在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后,baPWV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呈正相关㊂总之,PWV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的作用得到了临床及学术界的普遍认可㊂2.3㊀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严重程度及死亡风险除了对As早期病变的检测作用之外,PWV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判断方面也具有一定价值㊂有研究[22-23]结果显示,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cfPWV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㊂Kim等[24]纳入了501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通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发现,baPWV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㊂Chung等[25]研究结果显示在703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baPWV和冠状动脉病变SYNTAX评分呈正相关,提示PWV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㊂一项对1124名接受一般健康检查的受试者随访2.7年的研究[26]发现,较高的baPWV 与冠状动脉钙化进展呈显著正相关㊂但是也有学者持不同观点,国内有研究[27]通过比较正常组与各级冠状动脉病变组间baPWV,结果显示各组间baP-WV无统计学差异,且各组间baPWV与反应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的Gensini评分无明显相关,故认为baPWV对冠心病及病变程度无评估价值㊂韩国有研究[28]结果显示有冠状动脉病变组baPWV较无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组显著升高,但在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不同的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因此认为baPWV 虽然是预测冠心病的良好指标,但对于判断冠心病严重程度价值有限㊂Chiha等[29]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果㊂PWV除了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也有学者将其应用于相关疾病死亡风险的预测㊂一项纳入2795例受试者的研究[30]结果显示,PWV是肾功能受损人群慢性肾脏病进展和死亡的重要预测指标,提示PWV测量可能有助于更好的确定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预后,以便对此类病人进行早期的As干预㊂Sarafidis等[31]对接受血液透析病人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随访28个月,结果显示PWV是唯一与死亡风险独立相关的血管参数㊂类似的还有Sarafidis等[32]的研究,结果显示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PWV检测对心血管疾病方面的预后和死亡风险具有重要的预测意义㊂也有相关大型纵向研究[33]结果显示,在校正混杂因素后,PWV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㊂另一项纳入了155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随访研究[34]结果表明,更高的baPWV值有助于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死亡风险㊂2.4㊀作为研究影响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因素的重要参考指标在As病程中通过对危险因素的监测,使病情得到控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防治中的关键环节㊂许多研究将PWV作为评估As病变进展的有效指标,以研究影响As发生发展的因素㊂国内有学者[35]通过研究发现累积尿酸暴露是baPWV升高的危险因素,结果提示累积尿酸暴露可能加速As的发展㊂Karpettas等[36]以PWV作为参考指标,研究结果发现动态血压尤其是夜间收缩压对As影响较大㊂有前瞻性研究[37]纳入了5342例研究对象,随访5年,以cfPWV作为动脉僵硬度的参考指标,认为肺功能降低是促进As进展的危险因素㊂一项针对混合型结缔组织病的研究[38]将cfPWV用作评估As 的指标,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患病人群组的cfPWV更高,因此存在着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除了疾病本身,年龄和血压也是该类患病人群中As 的主要影响因素㊂Poon等[39]的研究纳入了2477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cfPWV评价中央动脉僵硬度,结果显示代表胰岛素抵抗程度的新标记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cfPWV呈正相关,因此认为在非糖尿病人群中,胰岛素抵抗与中央动脉僵硬度呈正相关㊂一项纳入3888例受试者的研究[40]中,以baPWV为观察指标,发现在女性中高血压与包括PWV在内的所有As参数均有关,因此需对高血压进行干预以期阻止As的进展㊂国内王来明等[41]纳入6143例研究对象,以baPWV作为动脉硬化参考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体质量指数在高水平保持稳定增长者更易发生动脉硬化㊂因此研究中将PWV作为评价As病变进展的指标,有助于对可能影响As进展的利害因素进行识别,以指导临床诊疗㊂也有部分研究者以PWV为参照,验证一些生活方式或指标对As的影响,为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发展提供新靶点㊂Syed-Abdul等[42]研究结果显示,低碳水化合物饮食4周可显著改善PWV,并且女性比男性效果明显,因此饮食控制可改善女性As㊂2.5㊀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治疗效果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有更便捷有效的指标来辅助评估疗效以选择最佳治疗方案㊂一项Meta分析[43]表明,降压药物在降压之外有着改善PWV的作用,并且在随访期间PWV仍有着显著改善,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较其他降压药物降低PWV更为明显㊂一项双盲研究[44]显示,在经过8周的治疗后,坎地沙坦与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的PWV无明显影响㊂另外有研究[45]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糖尿病患者PWV,结果显示降糖药物可明显减轻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㊂de Boer等[46]通过双盲随机研究得出,在治疗26周后,与安慰剂相比,利格列汀可降低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动脉PWV,提示利格列汀对改善动脉硬化具有良好作用㊂他汀类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防治作用已得到医学界较多肯定,国内外有研究在冠心病㊁高血压㊁糖尿病人群中以PWV为判断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进一步证实了他汀类药物对As的改善作用;有Meta分析[47]通过总结关于各种他汀类药物对PWV改善作用的相关研究,综合评价分析后,显示他汀类药物对于改善动脉硬化具有良好疗效㊂3㊀总㊀结As是导致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因素,也是糖尿病㊁高血压㊁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最主要的致病机制,由于其受累人群广泛,危害极大,且发展到一定程度很难逆转,因此需要一定的筛查手段发现早期病变以便及时干预㊂PWV因其无创㊁经济㊁操作简单㊁可重复性良好等优点,近年来逐渐成为有效评估As的常用手段㊂当然,PWV由于不进行血管成像,必须从体表估测血管长度,而忽略了动脉的立体形态与曲折性,检测结果可能存在一定误差,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PWV的准确性也在逐步提高㊂总之,PWV是一项评估As病变的良好检测手段,能指导临床更好的进行病变识别及早期干预㊂[参考文献][1]Palmiero P,Maiello M.A quick,easy,unexpensive method to assess pulse wave velocity by echocardiography:an earlymarker of subclinical atherosclerosis:a review[J].Cardiol Cases Syst Rev,2019,1(1):6-9.[2]Laurent S,Cockcroft J,Bortel LV,et al.Expert consensus document on arterial stiffness:Methodological issu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J].Eur Heart J,2006,27(21): 2588-2605.[3]Perpetuini D,Chiarelli AM,Maddiona L,et al.Multi-site photoplethysmographic and electrocardiographic system for arterial stiffness and cardiovascular status assessment[J]. Sensors,2019,19(24):156-168.[4]Pereira T,Correia C,Cardoso J.Novel methods for pulse wave velocity measurement[J].J Med Biol Eng,2015,35 (5):555-565.[5]Wang Z,Fu Z,Yang Y,et al.A novel methodology for rat aortic pulse wave velocity assessment by doppler ultrasound: validation against invasive measurements[J].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2019,317(6):H1376-H1387. [6]Collette M,Palombo C,Morizzo C,et al.Carotid-femoral pulse wave velocity assessed by ultrasound:a study with echotracking technology[J].Ultrasound Med Biol,2017, 43(6):1187-1194.[7]Zhang L,Fang L,Zhang D,et al.Ultrasound ultrafast im-aging of the carotid artery pulse wave velocity:is the surro-gate of regional artery stiffness?[J].Circulation,2019, 140(Suppl1):115.[8]Cavalcante JL,Lima JAC,Redheuil A,et al.Aortic stiff-ness:current understanding and future directions[J].J Am Coll Cardio,2011,57(14):1511-1522. [9]Brannick B,Wynn A,Dagogo-Jack S.Prediabetes as a toxic environment for the initiation of microvascular and ma-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J].Exp Biol Med,2016,241 (12):1323-1331.[10]Loehr LR,Meyer ML,Poon AK,et al.Prediabetes anddiabetes are associated with arterial stiffness in older a-dults:the ARIC study[J].Am J Hypertens,2016,29(9):1038-1045.[11]韦秀英,胡世红,韦汐,等.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僵硬度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31(8):1303-1305.[12]聂颖,陈宝霞,冯新恒,等.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及瞬时波强技术联合评价初发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11):764-767. [13]王铖,桑婉玥,吕忠英,等.脉搏波传导速度与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20,28(1):44-48. [14]Gotschy A,Bauer E,Schrodt C,et al.Local arterial stiff-ening assessed by MRI precedes atherosclerotic plaque formation[J].Circ Cardiovasc Imaging,2013,6(6): 916-923.[15]Koivistoinen T,Lyytikäinen LP,Aatola H,et al.Pulsewave velocity predicts the progression of blood pressure and development of hypertension in young adults[J].Hy-pertension,2018,71(3):451-456.[16]Willum HT,Staessen JA,Torp PC,et al.Prognosticvalue of aortic pulse wave velocity as index of arterial stiff-nes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J].Circulation,2006, 113(5):664-670.[17]Francesco US,van der Cammen Tischa JM,Hofman A,et al.Arterial stiffness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J].Circulation,2006,113(5):657-663.[18]Zhong Q,Hu MJ,Cui YJ,et al.Carotid-femoral pulsewave velocity in the predic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mortality: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ngiology,2018,69(7):617-629. [19]Ohkuma T,Ninomiya T,Tomiyama H,et al.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and the risk predic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an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Meta-anal-ysis[J].Hypertension,2017,69(6):1045-1052. [20]Pereira T,Maldonado J,Pereira L,et al.Aortic stiffness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stroke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J].Arq Bras Cardiol,2013,100(5):437-443.[21]Jung CH,Lee WY,Kim SY,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score,plasma osteopro-tegerin level and arterial stiffness in asymptomatic type2 DM[J].Acta Diabetol,2010,47(1):145-152. [22]Ozkan Duman O,Goldeli O,Gursul E,et al.The valueof aortic pulse wave velocity in predicting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diagnosis and severity[J].Acta Cardiol,2015, 70(3):315-322.[23]Hofmann B,Riemer M,Erbs C,et al.Carotid to femoralpulse wave velocity reflects the exten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J Clin Hypertens,2014,16(9):629-633.[24]Kim JH,Rhee MY,Kim YS,et al.Brachial-ankle pulsewave velocity for the prediction of the presence and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lin Exp Hypertens,2014,36(6):404-409.[25]Chung CM,Yang TY,Lin YS,et al.Relation of arterialstiffness assessed by 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to complex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m J Med Sci, 2014,348(4):294-299.[26]Lee JY,Ryu S,Lee SH,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and progression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um: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Cardiovasc Diabetol,2015,14(1):147-156.[27]余飞,洪贵平,程铁牛,等.踝臂指数及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J].安徽医学,2018,39(1):42-45. [28]Chae MJ,Jung IH,Jang DH,et al.The brachial anklepulse wave velocity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sig-nifican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but not the extent[J].Ko-rean Circ J,2013,43(4):239-245.[29]Chiha J,Mitchell P,Gopinath B,et al.Predictio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extent and severity using pulse wave velocity[J].PLoS One,2016,11(12):112-122. [30]Townsend RR,Anderson AH,Chirinos JA,et al.Associ-ation of pulse wave velocity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mortality:findings from the CRIC study (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cohort)[J].Hypertension, 2018,71(6):1101-1107.[31]Sarafidis PA,Loutradis C,Karpetas A,et al.Ambulatorypulse wave velocity is a stronger predictor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all-cause mortality than office and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J].Hypertension, 2017,70(1):148-157.[32]Sarafidis P,Loutradis C,Mayer C,et al.Weak within-individual association of blood pressure and pulse wave ve-locity in hemodialysis is related to adverse outcomes[J].J Hypertens,2019,37(11):2200-2208. [33]Gale NS,Albarrati AM,Munnery MM,et al.Aorticpulse wave velocity as a measure of cardiovascular risk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two-year follow-up data from the ARCADE Study[J].Medicina,2019,55(4):89-101.[34]Ahn KT,Jeong JO,Jin SA,et al.Brachial-ankle PWVfor predicting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J].Blood Press,2017,26(4):204-210. [35]王洁蕊,胡玉琴,石慧婧,等.累积尿酸暴露与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9,23(4):220-227.[36]Karpettas N,Destounis A,Kollias A,et al.Prediction oftreatment-induced changes in target-organ damage using changes in clinic,home and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J].Hypertens Res,2014,37(6):543-547. [37]Okamoto M,Shipley MJ,Wilkinson IB,et al.Doespoorer pulmonary function accelerate arterial stiffening?--A cohort study with repeated measurements of carotid-fem-oral pulse wave velocity[J].Hypertension,2019,74(4):929-935.[38]Triantafyllias K,de Blasi M,Lütgendorf F,et al.Highcardiovascular risk in 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e-valuation of macrovascular involvement and its predictors by aortic pulse wave velocity[J].Clin Exp Rheumatol,2019,37(6):994-1002.[39]Poon AK,Meyer ML,Selvin E,et al.A novel index ofinsulin resistance and segment-specific pulse wave velocity: 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ARIC)study[J].Circulation,2016,133(Suppl1):54.[40]Ojima S,Kubozono T,Kawasoe S,et al.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therosclerosis e-valuated by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plaque score and pulse wave velocity[J].Circulation,2019,140 (Suppl1):268.[41]王来明,于俊杏,王燕,等.BMI轨迹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联[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7,25(10):1041-1046.[42]Syed-Abdul MM,Hu Q,Jacome-Sosa M,et al.Effect ofcarbohydrate restriction-induced weight loss on aortic pulse wave velocity in overweight men and women[J].Appl Physiol Nutr Me,2018,43(12):1247-1256. [43]Ong KT,Delerme S,Pannier B,et al.Aortic stiffness isreduced beyond blood pressure lowering by short-term and long-term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a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data in294patients[J].J Hypertens,2011, 29(6):1034-1042.[44]Raghuraman R,Carney C,Mullahy H,et al.Effects ofcandesartan versus amlodipine on capillary rarefaction, pulse wave velocity,and central blood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J].J Non Invasive Vasc In-vest,2017,2(1):8-15.[45]Webb DR,Davies MJ,Gray LJ,et al.Searching for theright outcom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ontrolled trials using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or pulse wave velocity to infer antiatherogenic properties of thiazolidinediones[J].Diabetes Obes Metab,2010,12(2):124-132.[46]de Boer SA,Heerspink HJL,Juárez Orozco LE,et al.Effect of linagliptin on pulse wave velocity in early type2 diabetes:A randomized,double-blind,controlled26-week trial(RELEASE)[J].Diabetes Obes Metab,2017,19(8):1147-1154.[47]Rizos EC,Agouridis AP,Elisaf MS.The effect of statintherapy on arterial stiffness by measuring pulse wave ve-locity:a systematic review[J].Curr Vasc Pharmacol, 2010,8(5):638-644.(此文编辑㊀曾学清)。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高血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高血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ccf157ef242336c1eb95ef1.png)
心血管危险因素增加 ≥3 个时 , b a P WV的增加更 明显 , 即血管结 构 与功能受 损程 度更严 重 , 心 血管 事件 发 生 的 可 能性 也就越 大 。 3 b a P WV与血 压水 平的 相关性 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与动脉 弹性 降低有 关 J 。P WV和血 压水 平 紧密 相关 , 血 压 水 平是 P WV独 立 的决 定 因素 。这 种 相 关 性 存 在 于 P WV 和各种血压之间。研究表 明, 血压水平越高, P W V值越 高。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其运动高血压的发生率相对 较高 , 运动高血压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 。 。研究 表明( 1 9 9 6 年) , 运动高血压能加速动脉硬化以及靶器 官 的损 害 ; 且 运动高 峰 时的收缩 压 可作 为死 亡 率 的独 立 预测因素。另外研究认为运动高血压使主动脉弹性功 能进 一 步减退 , 还 加 速血 管 内皮 功 能 损 害 , 从 而 促进 左 心 室 的肥 厚 J 。研 究 证 明 J , 运动血压水平与 b a P — wV显著相关 , 运动血压随着 b a P W V增快而显著升高,
传导速度 ( b a P WV ) , 是测量肱动脉到胫后动脉的 P wV , 其重复性好 , 简单 , 易操作。 动 脉功 能 以及 结 构 的改 变 是 临 床 心血 管 事 件 的共 同病理基 础 和 主要 的 原 因 , 其 后 果 是 引起 心 肌 梗 死 、 心 力 衰竭 、 脑卒 中及 晚期 肾病等 致 死 和 致 残 性 疾 病 , 因此
故我们推测在高血压人群 中大动脉硬化可能是导致运 动高血压的一个重要的危 险因素。无论是静息还是运 动血压 , 血压水平越高 , b a P WV值 越大 , 动脉硬化程度 越重_ 1 。故早期应用 P wV早期评估动脉硬化的程度 , 加 以早 期干 预和治 疗对 于患者 远期 预后 是非 常重 要 的。 b a P WV与脉 压 的相关性 对 动脉 硬化 的早期 检测 及干 预具 有重 要 意义 。近年来 , 4 长期高血压使大动脉 的弹性功能减退 , P wV加快 , P wV已作为评价大动脉僵硬度的标准 , 数值越高 , 表明 动脉硬化程度越重 。高血压患者血管壁纤维组织不断 脉搏波在动脉系统产生的反射波提前 , 反射波抵达中心 大动 脉 的时相从舒 张期 提前 到收 缩期 , 出现 收缩 期延 迟 增生 , 血管僵 硬度 增加 , 顺应 性逐 渐变 小 , 大 动脉 弹性 贮 器的作用也就相应减弱 , 脉搏波 被血管壁 吸收减少 , 因 压力 波峰 , 从 而 使 收缩压 升 高, 舒张 压 降低 , 脉 压增 此P wV加 快 J 。为 有 效 预 防 及 延 缓 心脑 血 管 高危 人 大 。脉 压增 大又反 过来 加 速 动 脉硬 化 的过 程 。动 脉 群心、 脑、 肾及 四肢 血管 疾病 的发 生 和发 展 , 应 在 早期 检 粥样硬化最显著临床表现是脉压增加。研究显示脉压 测 或监 控动 脉僵硬 度 的改变 。 与心 脑 血 管 疾 病 间 存 在 独 立 的 相 关 性 , 脉 压 ≥6 3 2 b a P WV与 危险 因素 的相关 性 m m H g 患者 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和病死率是脉压 ≤ 原 发性 高血 压 的病 因 尚未 完 全 清 楚 , 目前 认 为 , 高 4 6 mm H g的 2 . 6倍 与 4 . 3倍 。K i m等 研 究 中发 现 脉 wV联系最密切。郭跃萍等 研究也证实 P wV 血压病 因为多因素, 主要与 自身健康相关行为和遗传因 压与 P 素有关 。高血压 可 使 血 管平 滑 肌 细 胞 和成 纤 维 细胞 增 与高 血压患 者 的脉压成 正 比。 5 b a P WV与 中心 动脉压 的相 关性 生、 肥厚及胶原合成造成血管壁增厚 和弹性降低 , 使血 中心动脉压是主动脉的血压 , 一般指升主动脉根部 液循环发生障碍 , 引起血管和器 官的缺血和缺氧 , 从而 生 研究已证实 , 中心动脉压 导致动脉硬化。长期的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增加 的 所承受的侧压力 。一些前瞻I
脉搏波传导速度的临床应用研究最新进展
![脉搏波传导速度的临床应用研究最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d56e32d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3.png)
0引言,,。
,。
(Pulse Wave Velocity,PWV)。
,。
,。
PWV、,。
PWV,,。
-PWV(carotid-femoral PWV,cfPWV), -PWV(brachial-ankle PWV,baPWV,), -PWV(carotid-radial PWV,crPWV), -PWV(aortic PWV,aPWV)。
1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cfPWV,[1]。
Rinkūnien,,cfPWV crPWV,cfPWV、crPWV,[2]。
Jae cfPWV(),28,471(397,94)。
cfPWV[3]。
Caiyan Zou,。
≥203225。
crPWV、cfPWV、(cdPWV)。
cfPWV。
,,。
,。
[4]。
2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baPWV,。
Qu Geyue,312,。
baPWV,Logistic 。
,脉搏波传导速度的临床应用研究最新进展郭静玉(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520)【摘要】如今心血管类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如何早期诊断血管弹性的好坏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利用脉搏波传导速度来判断血管硬化程度是其中的一个研究领域。
文章集中概述了应用不同节段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进行相关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希望能给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脉搏波传导速度;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中图分类号:R4;G712文献标识码:A 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22.16.17※基金项目: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2019年度校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19ZR19)。
作者简介:郭静玉,硕士,研究方向为医疗器械领域的教学和科研。
55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
baPWV,。
[5]。
baPWV。
162,40,,、, baPWV。
baPWV。
baPWV、、、,、、baPWV 。
,baPWV,baPWV[6]。
脉搏波分析研究进展
![脉搏波分析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6993e7cad51f01dc381f1a0.png)
脉搏波分析研究进展李霞陆琤刘星星【摘要】脉搏波作为人体重要的生理信号,包含机体的多种生理病理信息,在心血管功能检测、临床监护、中医客观化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实用价值,也一直是心血管领域内研究热点之一。
目前的脉搏波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时域和频域的参数提取及数学建模等方法。
随着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和人体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脉搏波包含的更多有价值信息将被挖掘,在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期刊名称】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4【关键词】脉搏波;应用;分析方法0 引言脉搏波不仅受心脏本身的影响,同时还受流经各级动脉及分支中各种生理病理因素如血管阻力、血管壁弹性和血液黏性等的影响,因而从下游外周动脉反射回来的反射波强度和波形随不同的生理病理因素变化将会有很大的差异。
反射波与原来从心脏出发的脉搏波相叠加后形成脉搏波,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心血管系统生理病理信息[1]。
心血管生理特性的改变会引起脉搏波信号的强度、形态、节律以及速率等各参数发生变化,因此可以通过对脉搏波进行分析,提取其中包含的生理病理信息,为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早期检测或者后期治疗指导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1 脉搏波分析应用领域1.1 评价血管弹性脉搏波速度是目前临床较为认可的评价大动脉弹性的指标。
心脏收缩将血液射入主动脉,主动脉壁扩张形成脉搏波,脉搏波则以一定速度沿着血管壁传播。
由于动脉血管内血液是不可压缩的液体,脉搏波主要通过血管壁传播,因此血管功能是影响脉搏波速的主要因素[2]。
Teemu等[3]研究了脉搏波速度与颈动脉中膜厚度(IMT)、局部动脉僵硬度(C-dist)、肱股动脉血流介导舒张(FMD)等参数的关系,发现脉搏波速度在年轻人血管损伤评价中较其他方法更有优势。
李迎等[4]将健康者和高血压患者的颈-股动脉脉搏波速进行对比,发现高血压病患者颈-股动脉脉搏波速显著高于健康者,证实了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可反映动脉早期功能改变。
脉搏波传导速度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脉搏波传导速度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8046eef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2.png)
脉搏波传导速度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概述了脉搏波传导速度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重要进展。
首先介绍了脉搏波传导速度在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衰和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情况,着重探讨了其在疾病诊断、预测和治疗监测中的潜在作用。
文章也提到了脉搏波传导速度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如技术标准化、数据解释一致性等问题。
结尾部分强调了脉搏波传导速度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意义,探讨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对相关领域的发展提出展望。
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并推动脉搏波传导速度应用于心血管疾病领域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脉搏波传导速度、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衰、心律失常、局限性、重要意义、发展方向、挑战、总结、展望。
1. 引言1.1 脉搏波传导速度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脉搏波传导速度是反映心血管系统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其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随着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测其风险成为临床工作的重要课题,而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测量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辅助信息。
脉搏波传导速度在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衰、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测量脉搏波传导速度,不仅可以了解血压和动脉硬化程度,还可以评估心脏功能和心血管系统整体的健康状况。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脉搏波传导速度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测量方法不够标准化、数据解释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等。
未来的研究应该加强标准化、规范化的研究方法,以提高脉搏波传导速度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2. 正文2.1 脉搏波传导速度在高血压研究中的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可以反映动脉硬化的程度,从而提供了诊断高血压的重要指标。
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的脉搏波传导速度通常较高,与血管的弹性减退密切相关。
脉搏波传导速度还可以用来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脉搏波传导速度测量算法的研究及其进展
![脉搏波传导速度测量算法的研究及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6799d30a32d7375a417805b.png)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Vol. 27 No. 1 February 2010
脉搏波传导速度测量算法的研究及其进展
刘宝华 综述 任晓华 审校
( 燕山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 秦皇岛 066004)
反射式光电容积测量系统中的光源和光接收器位于体表的同侧由于生物组织是强散射介质光从光源出发经过多次反射到被接收器捕获经过的是一条弯弓状的路径因为外层组织的散射系数往往较大它的存在使大部分入射光子仅仅通过外层组织就经多次散射而出射通过了深反层组织的光子路径所占总光子路径的比例随外层组织厚度的增加而降低由于上臂和踝部动脉处于人体较深的位置入射光经由动脉的反射信号传递到光接收器非常微弱导致接受信号无法进行分析处理
式中: D1 为心脏到右上臂的距离; D2 为心脏到脚踝 的距离。这些距离根据对象的身高计算。 T 1 为从 心音图的第二心音到右上臂脉搏容积记录的凹槽之 间的时段; T 2 为右上臂脉搏容积波上升沿到右脚踝 脉搏容积波上升沿之间的时间差 ; T 3 为左上臂脉搏 容积波上升沿到左脚踝脉搏容积波上升波之间的时 间差。 日本的 Yambe 等 [ 17] 认为利用臂踝两点测量脉 搏波速度存在一定的缺陷: 首先由于测量点是在手 臂和脚踝, 不能完全准确反映人体的动脉 PWV; 另 外动脉 PWV 受血压的影响。 Yambe 等提出了同时 利用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测定时间延迟, 把它们的 平均值作为结果。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误 差。 Chen 等[ 18] 认 为利用袖带进 行 PWV- AT 测量 时 , 由于采用加压袖带的方法测量上臂和下肢的脉 搏波波形, 对应于每次袖带中压力传感器位置的不 同 , 人为的袖带松紧程度不同, 将导致测量到的波形 不同, 因而最低点的位置将受到影响。所以他们提 出了改进的最低点法测量脉搏 波速度 ( pulse w av e v elo cit y by dig it al vo lum e pulse easy , P WV DVPE) , 即利用红外光电传感器采集耳垂和食指的 脉搏波数据。 但是, 起始点都是通过测量上、 下肢动脉的血压 波开始上升的点。理论上该点是唯一的, 但实际受 到静脉搏动、 血压、 肌肉活动 ( 肌性血管神经反射性 活动) 、 呼吸等内在因素的影响, 另外还有多种外在 噪音的干扰 , 计算机精确分析起始点的位置很难, 导 致重复性降低。所以采用最低点法存在缺陷。 2 . 2. 3 根据峰值计算 PWV Yu 等[ 19] 和徐燕等[ 20] 从流体力学原理出发 , 分析动脉弹性与 PWV 的关 系 , 研制了同时采用袖带压力传感器和光电容积传 感器的 PWV 测量系统。这种方法在测量技术上具 有创新性, 利用加压袖带和压力传感器采集人体上 肢动脉的压力波波形 , 利用光电容积脉搏波采集食 指指端动脉。这样就可以在一条手臂上完成测量工 作 , 使测量过程简单化。此系统同时需要压力传感 器和光电传感器, 采集到的数据为容积脉搏波和压 力波两种波形数据 , 其波形由于采集原理的不同存 在差异 , 因而在脉搏波波形的标识点处理上, 选择了 峰值作为 PWV 波形延迟的比较点。此种算法测量 简单, 在计算 PWV 时, 传导距离为袖带传感器到食 指端的距离。在软件数据处理上采用峰值法, 对于 在一个周期内出现多个峰值, 只需要通过一个简单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糖尿病血管病变关系研究进展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糖尿病血管病变关系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8989a627e21af45b307a8ef.png)
播 。由于血液是 含在 弹性 管道 ( 动脉 ) 系统 中 的不 可压 缩 的液 体, 脉搏波 主要在动 脉壁上 传播 而不 是通过 血液 来传 导 , 因此 脉搏波传导速度大小主要 取决 于动脉壁 的生物 力学特性 、 血管
几何特征( 管腔直径与血管壁厚度 ) 血 以及 血 液 的黏 滞 性 , 动 与 脉 扩 张 性 和僵 硬 度 密 切 相 关 。 动 脉 血 管 具 有 弹 性 贮 器 作 用 和
、
脉 搏 波传 导 速 度概 述
心脏每跳动一次 向大动脉射血约 7 1从 心脏射出血液的 0 , m 冲击作为波动 向末 梢传 出, 种波 动叫脉 搏波 , 搏波 在一 定 这 脉 距离动脉节段上 的传导速度即脉搏 波速度 , 它作为 血管僵硬 度 和血管健康评价指标的研 究可 以追溯 到上个 世纪早期 , 主要 由 动脉壁 的僵硬程度决定并 与之成反 比, 能够综 合反 映各种危 险 因素对血管 的损伤 , 是评估动脉僵硬度 的经典指数之 。 1 脉搏波传 导速度 测定 原理 : . 当左心 室收缩 , 血液 进入 升
向林 向 光 大
[ 文献标 识码 ] A [ O ]0 36 /. s.0 1 0 7 2 1 .8 0 0 D I1 .9 9ji n 10 - 5 .0 0 0 .3 s 9
[ 中图分类号 ] 5 7 1 R8.
[ 键 词 ] 脉 搏 波 传 导 速 度 ; 糖 尿 病 ; 血 管 并 发 பைடு நூலகம் 关
颈动脉脉搏波传播速度与动脉弹性功能关系的临床研究
![颈动脉脉搏波传播速度与动脉弹性功能关系的临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e1ed737f111f18583d05aad.png)
一514一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7年第23卷第7期ChineseJUltrasoundMedVol23No72007颈动脉脉搏波传播速度与动脉弹性功能关系的临床研究董卫江张京成谢小岚闵桂清吴利凤摘要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显像(TDI)技术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脉搏波传播速度(carotidpulsewavevelocity,CPWV)与颈动脉功能变化的关系。
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和M一型超声对67例高血压患者和65例健康人的右颈总动脉进行检测,结合同步心电图描记,测量电一机械时间(electro—mechanicaltime,EMT)、脉搏波时间(pulsewavetime,PWT)、舒张期和收缩期内径,计算颈动脉脉搏波传播速度、僵硬度指数p和顺应性(compliance)。
结果高血压组的CPWV显著高于对照组[(3.72±1.50)cm/s和(1.23±0.32)cm/s,P<0.001]。
CPWV与脉压、僵硬度指数口及顺应性密切相关。
结论CPWV可作为一项新的评价高血压病动脉功能的指标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颈动脉多普勒脉搏RelationshipBetweenCarotidPulseWaveVelocityandArterialElasticFunctionChangesinHypertensionDongWeijiang,ZhangJingcheng,XieXiaolan,etalDepartmentofU1trasonography,TongxiangTCMHospital,Tongxiang,Zhejiang3145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carotidpulsewavevelocity(CPWV)andchangsofthearterialelasticfunctioninhypertensionpatientswithtissueDopplerimaging.MethodsTherightcommoncarotidarteriesin67hypertensivepatients(Hgroup)and65controlgroup(Cgroup)wereexaminedwithTDIandM—modeultrasound.Theelectro—mechanicaltime(EMT),pulsewavetime(PWT)andthesystolicanddiastoleicdiameterswererecordedwithsynchro—electrocardiogram.TheCPWV,thestiffnessindexandcompliancewerecalculated.ResultsTheCPWVwaslongerinHgroupthanthatintheCgroup,3.72±1.50cm/sVS1.23土O.32cm/s,P<0.001.CPWVwascloselycorrelatedwithpulsepressure,stiffnessindexandcompliance.ConclusionsCPWVmaybeusedinresearchforhypertensionasanewindextoevaluatethearterialelasticfunction.Keywords:Carotidartery,Doppler,Pulse.近年来研究发现动脉功能的异常在心血管病变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也探索了许多评估动脉功能的方法和指标,其中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是反映大动脉弹性或管壁硬度等功能性改变的敏感指标[1]。
脉搏波传导速度对冠心病患者病情评估应用进展
![脉搏波传导速度对冠心病患者病情评估应用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4dad22f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7c.png)
脉搏波传导速度对冠心病患者病情评估应用进展余其贵【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年(卷),期】2014(012)004【总页数】4页(P351-354)【关键词】脉搏波传导速度;冠状动脉疾病;病情评估【作者】余其贵【作者单位】230091 合肥市,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滨湖医院干部病房【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巳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与死亡的主要原因。
随着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心血管疾病的本质是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血管病变尤其是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基础。
因此,早期发现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并及时、有效地进行早期干预,是预防严重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根本措施之一。
评估动脉硬化敏感指标之一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正日益受到重视。
PWV是近年来评估动脉血管功能变化简单、快捷、有效、经济、无创性的指标,不仅能早期反映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等各种危险因素对血管的综合损伤情况,而且是晚期各种心血管危险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自2007年起欧洲高血压学会/欧洲心脏病学会高血压指南已将其列为动脉血管功能评价的一个新指标。
1.1 PWV测定原理左室收缩将血液射入升主动脉,扩张动脉壁产生脉搏波,脉搏波以有限的速度沿动脉树传播。
心室射血产生的压力搏动沿动脉树传播,脉搏波在一定距离动脉节段上的传导速度即PWV。
速度取决于动脉壁的生物力学特性(黏弹性)、血管几何特征(腔径与壁厚度)及血液密度。
由于血管几何特征和血液密度变化相对较小,因此动脉壁的性质、厚度和动脉腔径是PWV的主要影响因素。
脉搏波传导速度大小反映了动脉弹性或顺应性,其数值越大,表明动脉弹性越差、动脉僵硬度越高。
1.2 PWV测定方法受检者取仰卧位,确定两动脉搏动点最明显部位,测量这两点之间的体表距离(D),然后将压力感受器分别置于上述搏动最明显处,仪器自动测量动脉脉搏波传导时间(T),计算PWV,PWV=D/T。
脉搏波传导速度应用研究进展
![脉搏波传导速度应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911dea3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15.png)
脉搏波传导速度应用研究进展
吴艳;邓昌明
【期刊名称】《重庆医学》
【年(卷),期】2009(38)18
【摘要】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
要疾病。
随着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深入研究,医务工作者现已认识到血管病变尤其是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基础。
因此,早期发现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并及时、有效地进行早期干预,是预防严重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根本措施之一。
【总页数】3页(P2372-2374)
【作者】吴艳;邓昌明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0.4
【相关文献】
1.脉搏波成像技术检测大鼠腹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一致性与重复性研究 [J],
宿愿;黄成武;张宏;钱林学
2.脉搏波传导速度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仲恒;徐丽梅;
3.脉搏波传导速度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仲恒;徐丽梅
4.极速脉搏波技术评价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 [J], 马英;李玉宏;杨芳;王晓禹
5.估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分布及一致性分析 [J], 季春鹏;汪国栋;王娜;刘妍;王锦梅;陈朔华;吴寿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 固醇 、 尿 病 、 烟 、 缩 压 、 质 量 指 数 、 用 抗 高 血 压 和 他 糖 吸 收 体 服 汀 类 药 物后 ,a W V 与 C bP AC 明 显 相 关 ( P一0 0 1 。 因 C . 1) AC 是 冠 状动 脉 粥 样 硬 化 负荷 的无 创 替 代 标 记 , 与 冠 状 动 脉 造影 并 确 诊 的冠 心 病 存 在 强关 联 , 未 来 冠 心 病 事 件 的 预 测 因 子 , 是 故 bP V 与 C C的 关 系 反 映 了 b P V 与 冠 状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aW A aW
n 4 患 者行 冠状 动 脉 造 影 检 查 , 时 进 行 P V检 测 , 例 同 w 冠状 动 脉病 变 严 重 程度 用 冠 状 动 脉 病 变 血 管 的 支 数 来 表 示 。结 果 表
重庆 医 学 2 0 年 9月 第 3 09 8卷 第 1 8期
相邻 纤 维 层 之 间 形 成 的 粘 连 越 来 越 多 , 管僵 硬 度 增 加 , 张 血 扩 性 逐渐 变 小 , 大动 脉 弹 性 贮 器 的 作 用 也 就 相 应 减 弱 , 搏 波 被 脉
院时 bP a wV 大 于 临 界 值 的 冠 心 病 患 者 出 院 后 所 有 心 脑 血 管 事件和主要事件 的发生 率分别 增加 54 . 7倍 和 9 2 . 2倍 , 明 表 bP a WV 是 急 性 冠 脉 综 合征 患者 预 后 的独 立 预 测 因 子 之一 。
2 2 37
重 庆 医学 20 年 9月 第 3 09 8卷 第 1 8期
・
综
述 ・
脉 搏 波 传 导 速 度 应 用 研 究 进 展
吴 艳 综 述 , 昌 明 审 校 邓
( 重庆 医科 大 学附属 第二 医院心 内科
关 键词 : 心脑 血 管疾 病 ; 脉 硬 化 ; 搏 波传 导 速 度 动 脉
21 P . wV 与冠 心病
冠 心 病 是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导 致 器 官 病 变
最 常 见 的 类 型 。一 项 在 美 国社 区 人 群 中进 行 的 冠 状 动 脉 钙 化 (o o aya tr ac i t n C C 流行 病 学 研 究 来 评 价 b P c rn r reyc l f a i , A ) ic o a
性越 差 , 硬 度 越 大 。反 之 , 脉 僵 硬 度 低 , 张 性 好 。 目前 僵 动 扩
P wV 测 量 大体 包 括 颈 动 脉 一 动 脉 脉 搏 波 速 度 ( ao i fmo 股 crt - de — rl reyP a a tr wV,f WV) 颈 动 脉 桡 动 脉 脉 搏 波 速 度 ( a oi cP , cr t d
4 O 1) 0 0 O
中 图分 类 号 : 5 0 4 R 4 .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18 4 ( 0 9 1 3 20 17—3 8 20 )82 7—3
近年 来 , 由于 生 活 方 式 的变 化 , 脑 血 管 疾 病 已 成 为 威 胁 心
明冠 状 动 脉造 影 异 常 者 5 例
的 冲击 作 为 波 动 向末 梢 传 出 , 种 波 动 叫 脉 搏 波 。脉搏 波 在 一 这
定距 离 动 脉 节 段 上 的 传 导 速 度 即 脉 搏 波 速 度 ( wV) P P 。 wV
决 定于 动 脉 壁 的 生物 力学 特 性 、 血管 几 何 特 征 ( 血管 腔 直 径 与 血 管 壁厚 度 ) 以及 血 液 的 黏 滞 性 , w V 与 动脉 扩 张性 及 僵 硬 度 P
的 共 同基 础 。因 此 , 期 发 现 动 脉 血 管 结 构 和 功 能 的变 化 , 早 并 及 时 、 效地 进 行 早 期 干 预 , 预 防 严 重 致 死 性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有 是
压、 脉压 等 冠 心 病 发 病 危 险 因 素 后 , o i i L gs c回归 分 析 示 , t P V 是 冠 心病 的一 项 独 立 预 测 指标 ( R—1 3 】P=0 0 8 。 w ( ) .6 , .0 ) 同时 本研 究表 明 , wV 随着 冠 状 动脉 病 变 严 重 程 度 增 加 而 增 P 加 ,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S k rg 等 的 研 究 亦 发 现 , 差 a ua i 一 3支 冠 状 动 脉 病 变 的 冠 心 病 患 者 较 1支 血 管 病 变 的 b P V 明 显 aw
件 临 界 值 为 1 7 0 m/ , 整 影 响 预 后 的 传 统 危 险 因 子 后 , 0c s调 出
密 切相 关 。随 着 年 龄 的 增 长 , 及 如 高 血 压 、 尿 病 、 血 脂 以 糖 高 症 、 胖 等诸 危 险 因素 存 在 时 , 体 血 管 壁纤 维 组 织 不 断 增 生 , 肥 人
增高 , 多元 回归 分 析 显 示 b P V 与 左 室 射 血 分 数 相 关 , 明 aw 表 bP a WV 不 仅 可 以 评 价 血 管 病 变 的严 重 程 度 , 可 反 映 冠 心 病 还 患 者 左 室 功 能 状 态 。T mi ma等 连 续 测 量 2 5例 急 性 冠 o y a 1
0 0 3 。在 另 一 组 3 6名 血 压 正 常 的 受 试 者 中 测 量 基 线 .0) 0 P V, 均 随访 4 3年 中 1 5例 ( 4 ) 高 血 压 , 过 逐 步 w 平 . 0 3 患 通 C x回 归模 型分 析 表 明 P V 是 新 发 高 血 压 的 独 立 预 测 因 子 , o w P WV 每 增 加 1 0 m/ , 发 高 血 压相 对 危 险 增 加 l l倍 ( 5 0c s新 _ 9 C = 1 0 1 3 P= 0 0 ) I .~ . , . 3 。该 研 究 显 示 , w V 能 帮 助 鉴 别 在 P
治 疗 的 原 发 性 高 血 压 患 者 进 行 随 访 研 究 , 量 患 者 的 基 线 测
P V, 均 随访 4 9年 , 正 年 龄 、 质 量 指 数 及 平 均 动 脉 压 w 平 . 校 体
后, 回归 分 析 显 示 P V 是 收 缩 压 升 高 的 独 立 决 定 因 素 ( w P一
rda atr w V,r WV) 颈 动 脉 肱 动 脉 脉 搏 波 速 度 (a ai r yP l e cP , c— rt —rci r r w V,b W V ) 肱 动 脉 一 动 脉 脉 搏 波 oi bah l t yP d aae cP 和 踝
速 度 ( rc ia a k l atr WV, a W V) b ahn l n l r y P — e e bP 。其 中 常 用 cP f—
w V 与 C C 之 间 的关 系 , 选 4 1 既往 无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者 , A 人 0例
经 多 变 量 回归 分 析 , 正 年 龄 、 性 、 胆 固 醇 、 密 度 脂 蛋 白 校 男 总 高
者 的 bP V 显 著 高 于 不 伴 危 险 因 素 的 单 纯 高 血 压 患 者 aW
有关 , 独立 于其 他 传 统 的 心 血管 危 险 因素 ] 王延 风 等 对 并 。
明存 在 1种 或 1种 以 上 心 血 管 危 险 因 素 的高 血 压 患 者 P V w
明显 高 于 无 危 险 因 素 的 高血 压 患 者 。对 高 血 压患 者 的治 疗 , 不
仅 要 使 血 压达 标 , 合 理 的 治 疗 目标 是 要 在 降 压 的 同 时 , 更 选择 具 有 显 著 降低 大 动 脉 僵 硬 度 的药 物 , 以控 制 和 逆 转 血 管 病 变 ,
影 正 常 组 ( . 3 ±0 1 1与 0 8 1 . 0 , 098 .6 . 5 ±0 1 6 P=0 0 7 , 正 年 .0)校 龄、 吸烟 、 质指 数 、 糖 、 胆 固醇 、 酰 甘 油 、 缩 压 、 张 体 血 总 三 收 舒
人 类健 康 的主 要 疾 病 。 随着 对 心 脑 血 管 疾病 的深 入 研 究 , 医务 工 作者 现 已认 识 到 血 管病 变 尤 其 是 动 脉 硬 化 是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W V 和 b P V。 aW
血压 正 常 的人 群 中 哪 部 分 人需 要进 行 早 期 干 预 , 以阻 止 或 延 迟 动脉 硬 化 及 高血 压 的发 生 。 向 小 平 等 l 对 50例 原 发 性 高 血 _ 6 6 压患 者 测 量 b P a wV, 对 患者 进 行 危 险 因素 分 层 , 并 比较 不 同 血 压水 平 及 危 险 程 度 患 者 的 脉搏 波速 度 , 果表 明 1 与 2级 高 结 级
发 生 的根 本 措 施 之 一 。作 为 评 估 动 脉 硬 化 早 期 敏 感 指 标 之 一 的 脉搏 波 传 导 速 度 ( us aevl i , W V) 日益 受 到 重 p lew v e ct P o y 正
视 。本 文 就 脉 搏 波传 导速 度 主 要 应 用研 究 进 展 作 一 综 述 。 1 脉 搏 波传 导 速 度 ( wVl 介 P 简 心 脏 每 跳 动 一 次 向大 动脉 射 血 约 7 mL 从 心 脏 射 出 血 液 0 ,
改 善 动 脉 血 管 弹 性 , 转 动 脉 硬 化 。 目前 的 研 究 已经 表 明 , 逆 他
汀 类 药 物 、 管 紧 张素 转 换 酶 抑 制 剂 、 酸 酯 类 和 钙 离 子 拮 抗 血 硝 剂 都 有 改 善 动 脉 血 管 弹性 的作 用 _ 。因 此 ,w V 作 为 反 映 动 8 _ P 脉弹性的指标 , 过 动态 、 量 的测量 P 通 定 wV, 察 干 预 前 后 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