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昆虫的分类
5.第四章--昆虫的分类
次要阶元
在阶元下加亚(sub-),次(infra-)等 如:亚目(suborder),亚科(subfamily),亚种(subspecies)
在阶元上加总(super-) 如:总科(superfamily),叶蝉总科
科与属之间还加上族(tribe) 如:犀猎蝽族
总科-oidea 科-idea 亚科-inae 族-ini
种下阶元 infraspecific category
变种(variety):以前,有些人认为凡不符合模式标本的标 本都称为一个变种。1961年以后废弃不用。
生态型(ecotype):不同生态条件下表型不同,形态上有明 显差异,但可随生态条件变化发生可逆性变化。如东亚蝗的 散居型、群居型。现已不用。
6.蜻蜓目 Odonata
(Odon-具齿的)。体中至大型,口器咀嚼式;复眼发达;触角刚毛状; 中、后胸紧密结合向前倾斜;膜翅,有翅痣;腹部细长;尾须短小不 分节。稚虫口器咀嚼式,下唇很长,能伸缩捕食,可折叠罩在头部腹 面,称"面罩";以直肠或尾鳃呼吸。蜻蜓稚虫又叫水虿(Chai)。
7. 蜚蠊目 Blattodea
第四章 昆虫的分类
Chapter 4 Taxonomy of Hexapoda
❖ “盖将天开以成务,必先分类而知名”
---清代文学家方苞的诗句。
意思是指人类如果想改造世界,首要的事就是 要知道自然界各类生物和物体的名字。
俗名(common name)-------二化螟和三化 螟都称为水稻螟虫,英文称作rice stem borer。
第五节 昆虫纲的分目
一、昆虫纲分目的历史及变化
昆虫纲分目的数量与分类学的发展阶段、当时技术 水平和手段对分类性状与特征的运用、各学者的认识和 观点均有很大关系。
昆虫的分类与特征
昆虫的分类与特征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动物类群之一,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昆虫的分类和特征,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神秘而令人着迷的昆虫世界。
一、昆虫的分类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的昆虫纲,下分为数个级别的分类单元。
以下是昆虫分类的主要级别:1. 目:昆虫纲下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根据昆虫的生活方式和形态特征进行划分。
常见的昆虫目包括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直翅目、半翅目等。
2. 科:目下的下一级分类单位,反映了昆虫的亲缘关系。
科的划分通常基于昆虫的形态、食性和生活习性等。
3. 属:科下的分类单位,包括了形态和遗传特征相似的昆虫。
每个属可以包含一到多个物种。
4. 种:属下的分类单位,指的是形态、遗传和生态特征相似的个体群体。
种是昆虫分类学中最基本的单位。
二、昆虫的特征除了上述的分类体系外,昆虫还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是昆虫与其他生物的区分标志。
以下是昆虫的主要特征:1. 身体结构:昆虫的身体由头、胸和腹三部分组成,呈现出明显的节段和分节。
它们有六只脚和一对触角,可以帮助昆虫感知周围环境。
2. 外骨骼:昆虫的身体被坚硬的外骨骼覆盖,提供了对身体的保护。
外骨骼还起到支持肌肉和保持身体形状的作用。
3. 双对翅:大多数昆虫都有两对翅膀,其中前翅常常比后翅坚硬。
这对翅膀使得昆虫能够在空中飞行,拓宽了它们的活动范围。
4. 气管系统:昆虫呼吸通过气管系统完成,气管网络穿梭在昆虫体内,使氧气能够直接传递到细胞。
5. 变态发育:昆虫经历了由幼虫到蛹再到成虫的变态发育过程。
这种发育方式使昆虫能够在不同的生活阶段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
6. 生殖方式:昆虫的繁殖方式多样,常见的有性生殖和孤雌生殖等。
有些昆虫还表现出社会性行为,组成复杂的社会结构。
总结:昆虫作为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动物类群之一,其分类和特征无疑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好奇和研究价值。
通过对昆虫的分类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进化和生态适应。
5昆虫分类
23 广翅目Megaloptera
俗称泥蛉(dobsonflies)和鱼蛉(fishflies), 世界已知不足300种,多见于溪流附近或 其它凉爽、潮湿的环境中,取食花蜜和软 体昆虫。幼虫水生,出现于湖泊和溪流中, 捕食小型的水生动物。广翅目幼虫可作为 鱼类饲料
头部前口式(口器位于头的前端并向前伸, 使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成一钝角或几 乎平行,这种头部类型就叫前口式)。咀 嚼式口器。前胸方形。前、后翅质地和脉 相近似,后翅有发达的臀区,翅脉网状, 但翅缘不分叉。跗节5节
E 臂金龟科 本科多特大型种类,体 色多样,或具金绿、墨 绿、金蓝艳丽光泽,或 黄褐、栗褐单一色泽。 体长椭圆形,背面相当 隆拱,以其前足,尤其 是雄虫前足特别伸长为 科级特征。
F 斑金龟科 唇基在复眼之前多少内凹, 故触角基部于背面可见;触 角10节,鳃片部3节组成; 前胸背板长宽近相等或横阔, 前方收狭,侧缘弧弯,中段 最阔,基部明显狭于翅基; 中胸后侧片于前胸鞘翅间俯 视通常不可见;小盾片较小, 三角形;各足较纤弱,前足 胫节外缘l-3齿,各足跗节5 节,爪成对简单
(3)褐蛉科 Hemerobiidae
小到中型,一般褐色。 无单眼,触角长,念 珠状。翅脉上常多毛, 前翅R脉多分支,前 缘横脉分叉。幼虫长 形,每侧单眼3个。已 知800多种,我国常 见的有点线脉褐蛉等。
(4)蚁蛉科Myrmeleontidae 触角短,等于头部与胸部长度之和,末端 膨大。形态与豆娘很相似,翅狭长,翅痣 不明显,有长形的痣下翅室。幼虫后足开 掘式。
G 蜣螂科 Scarabaeidae 体小到大型,椭圆形 至卵圆形,粗壮。触 角鳃叶状,头部铲型 或多齿,口器从背面 看不到,前足开掘足, 前胸背板上有各式突 起。成虫幼虫均粪食 性。全世界一直2300 余种。我国常见有神 农洁蜣螂。
昆虫的分类
第四章昆虫的分类一、昆虫分类的意义和基本方法昆虫分类是研究昆虫科学的基础。
是认识昆虫的一种基本方法。
学习昆虫的分类,可以帮助我们增加识别昆虫的能力,便于进一步研究昆虫,利用益虫和控制害虫。
昆虫分类和其它动物分类一样,目前仍以外部形态特征作为主要依据,并以成虫形态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规律,所鉴别的种类绝大部分是正确的,而且使用简便。
(一)昆虫分类单元昆虫分类的单元和其它动植物相同,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分类单元书写时,必须按阶梯排列。
以蔷薇白轮盾蚧例,其分类地位如下:界动物界门节肢动物门纲昆虫纲亚纲有翅亚纲目同翅目亚目胸喙亚目总科蚧总科科盾蚧科属白轮盾蚧属种蔷薇白轮盾蚧有时因实际需要,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单位下,还分设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等分类单位。
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种间有相对明确的界限,种是以种群的形式存在,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能自由交配繁衍后代,与其它物种有生殖隔离的一种类型。
(二)昆虫命名昆虫每个种都有一个学名。
学名是采用国际上统一规定的双名法,由属名和种名共同组成,并且都由拉丁字母来书写。
前面是属名,后面是种名,一般在最后还要加上命名人的姓氏或其缩写。
属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名全部小写,后面姓氏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
例如东亚飞蝗(中文名称)的学名为: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属名种名亚种名定名人采用学名可克服同种异名等造成的混乱,同时也便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二、昆虫纲中与园林植物关系密切的十个目昆虫纲的分目主要是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口器构造、触角形状、翅的有无及质地、足的类型以及变态和生活习性等区分。
目前昆虫纲的分目总数全世界没有一致意见,但根据国内多数学者的意见分为33目,现将其中与园林植物关系密切的十个目概述如下。
(一)直翅目体多为中至大型,咀嚼式口器,触角多为丝状,前胸背板发达,呈马鞍形,前翅为覆翅,后翅膜质纵折,后足跳跃式或前足开掘式。
昆虫的分类与特征
昆虫的分类与特征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类群之一,目前已知的昆虫种类多达百万计。
昆虫的分类研究对于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功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昆虫的分类方法和主要特征。
一、昆虫的分类方法昆虫的分类是基于形态特征和系统发育关系的分析。
目前,广泛使用的分类方法是基于系统发育的分类,即通过比较昆虫种群之间的共同祖先和后代之间的形态差异,确定彼此的亲缘关系。
根据系统发育分类方法,昆虫被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群:鞘翅目、鳞翅目、鳃翅目、半翅目、膜翅目、双翅目、鳞翅目、鞘翅目等。
每个目包含多个科,每个科又包含多个属,每个属包含多个种。
其中,种是昆虫分类的基本单位。
二、昆虫的主要特征昆虫具有以下主要特征,这些特征是对昆虫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
1. 身体结构昆虫的身体结构由头部、胸部和腹部组成。
头部具有一对触角和一对复眼,有时还有单眼。
复眼通常可以感知光线的方向和强度。
胸部有三个节,每个节有一对足和一对翅膀(某些昆虫没有翅膀)。
腹部由多个节组成,末端有短的尾丝。
2. 外骨骼昆虫的身体被坚硬而灵活的外骨骼所覆盖。
外骨骼提供了昆虫身体的支撑和保护。
外骨骼还与昆虫的运动和生长相关。
3. 六条腿昆虫具有六条腿,位于胸部上。
每条腿都由多个关节组成,可以弯曲和伸展,使昆虫能够行走和攀附。
4. 多样的口器昆虫的口器非常多样化,适应了不同的取食方式。
常见的口器类型有咀嚼式口器、吸吮式口器、针吻式口器等。
不同类型的口器使昆虫能够吃各种不同类型的食物。
5. 气管系统昆虫的呼吸系统是由气管组成的,气管内部分布着细小的气管支气管。
气管系统使昆虫能够通过直接向体内输送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来进行呼吸。
6. 六对腹部节昆虫的腹部由六对节组成,每对节上都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用于消化、排泄、繁殖等。
通过对昆虫的分类和特征的了解,我们能更好地认识昆虫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参与了许多关键的生态功能,如传粉、分解有机物质和控制害虫等。
昆虫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昆虫的分类和命名规则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动物类群之一,其分类和命名规则有助于我们了解和研究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群体。
昆虫学的分类体系主要根据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生态方式和遗传关系等进行区分和归类。
本文将介绍昆虫的分类等级和命名规则,并探讨其在研究和保护昆虫方面的重要性。
一、昆虫的分类等级昆虫的分类等级一般可以分为门、纲、目、科、属和种等几个级别。
下面将逐一介绍每个级别的含义和分类标准。
1. 门(Phylum):昆虫所属的门是"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该门包括了节肢动物的所有类群,如昆虫、蜘蛛、甲壳虫等。
2. 纲(Class):昆虫所属的纲是"昆虫纲"(Insecta),它是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一个纲,包括了所有昆虫的类群。
3. 目(Order):昆虫所属的目是指同一类昆虫的大型类群,例如鳞翅目、膜翅目、鞘翅目等。
这些类群一般具有共同的外部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4. 科(Family):昆虫所属的科是指在目下进一步细分的类群,科的分类依据主要是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系统发育等。
5. 属(Genus):昆虫所属的属是指在科下进一步细分的类群,属的分类依据主要是昆虫的形态特征、生态方式和系统发育等。
6. 种(Species):昆虫所属的种是指同一属内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个体群体,种的分类依据主要是昆虫的形态特征、生殖方式和遗传关系等。
不同种的昆虫一般不能交配繁殖后代。
二、昆虫的命名规则昆虫的命名规则采用的是拉丁文的命名法,其命名方法主要包括学名和俗名两种。
1. 学名:学名是用拉丁文或拉丁文化的字母组合来表示昆虫的名称,学名是国际公认的昆虫命名规则,可以在世界范围内通用。
学名主要由属名和种加词组成,例如“Apis mellifera”,其中"Apis"为属名,"mellifera"为种加词。
2. 俗名:俗名是用普通语言(如中文、英文等)来表达昆虫的名称。
语文教材人教版昆虫记每章内容概括50字
一、昆虫记第一章:昆虫的呼吸和血液循环本章介绍了昆虫的呼吸方式,以及昆虫血液中的成分和功能,通过对昆虫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昆虫的生存和适应能力。
二、昆虫记第二章:昆虫的消化和排泄本章详细介绍了昆虫的消化系统和排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让我们了解到昆虫是如何获取能量和排除废物的,从而更好地认识昆虫的生态地位和生活习性。
三、昆虫记第三章:昆虫的生殖和生长发育本章主要讲述了昆虫的生殖器官结构和生殖方式,以及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昆虫的繁殖生态和种群动态,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昆虫资源。
四、昆虫记第四章:昆虫的分类和进化本章系统介绍了昆虫的分类学知识和进化历史,通过对昆虫分类和进化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昆虫的多样性和变异规律,从而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文章开始---昆虫记,作为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的一部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昆虫的生态学知识,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去发现、去认知。
本文将对每一章内容进行概括,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部教材。
一、昆虫的呼吸和血液循环第一章从昆虫的呼吸方式和血液循环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昆虫的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的基本原理。
昆虫通过气管系统和气孔呼吸,同时利用血液循环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各个组织器官,这一系统的高效性使得昆虫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和生存条件。
个人观点:昆虫呼吸系统的独特性和高效性让我深感震撼。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我不仅了解了昆虫的生存方式,还对生物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昆虫的消化和排泄第二章介绍了昆虫的消化系统和排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昆虫的口器、食管、肠道等消化器官以及Malpighian管和气管系统等排泄器官的结构和作用机制,使得昆虫可以高效地获取能量和排除废物。
个人观点:昆虫的消化和排泄系统之间的紧密联系让我深感惊叹。
这种高效的生理机制不仅让昆虫在生存中游刃有余,也给我们人类带来了许多启发和借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昆虫记》分章习题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昆虫记》分章习题答案第一章:昆虫的分类与特征1.1 昆虫的主要特征有哪些?{昆虫的主要特征包括:三对腿,一对触角,外骨骼,以及一般有两对翅膀。
}1.2 昆虫如何进行繁殖?{昆虫通过交配产生卵,卵孵化后成为幼虫,经过几次蜕皮后变成成虫。
}第二章:昆虫的性与行为2.1 昆虫的迁徙行为是怎样的?{昆虫的迁徙行为是为了寻找适宜的栖息地,食物来源或者气候条件。
例如,某些蝴蝶和候鸟会在冬季来临之前向南方迁徙。
}2.2 昆虫如何进行防御?{昆虫有多种防御机制,如伪装、释放臭气、具有刺或毒刺等。
}第三章:昆虫的生态系统3.1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传粉、分解有机物质、控制害虫等。
}3.2 为什么说昆虫是“生态系统的工程师”?{昆虫在生态系统中促进了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同时也作为食物来源支撑了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因此被称为“生态系统的工程师”。
}第四章:常见昆虫简介4.1 蝴蝶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蝴蝶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这个过程也被称为“完全变态”。
}4.2 蚂蚁的社会结构是怎样的?{蚂蚁的社会结构通常由工蚁、士兵蚁、雄蚁和蚁后组成,各自承担不同的任务,如觅食、防御、繁殖等。
}第五章:昆虫的保护与研究5.1 为什么要保护昆虫?{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保护昆虫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5.2 如何进行昆虫研究?{昆虫研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方法进行,目的在于了解昆虫的分类、性、生态作用等。
}以上是关于《昆虫记》分章题答案的详细解答,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昆虫的相关知识。
如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提问。
昆虫的基本知识 昆虫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insects
昆虫的分类阶元
昆虫分类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解决某些经济昆虫学中复杂问题的钥匙,动植物检疫程序的基 础,应用于害虫生物防治。
➢ 昆虫分类与其它动、植物分类一样,分为一系列阶元 ➢ 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等7个基本等级。 ➢ 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种以上的分类阶元则是代表在形态、生理和生物学等方面相近的若干
吹绵蚧 朝鲜球坚蚧
草履蚧
草履蚧
(4) 鞘 翅 目
➢ 最大的一个目,统称“甲虫”。 ➢ 有35万种之多,占昆虫总数的40%,
我国记载7000种。 ➢ 前翅革质,后翅膜质,叠在前翅下 ➢ 咀式口器,发达。 ➢ 复眼发达一般无单眼,触角形状多
样 ➢ 足跗节4节或5节,用跗式表示5-
5-5,5-5-4 ➢ 腹部可见10节,具伪产卵器。 ➢ 完全变态,少数复变态(芫菁)。 ➢ 幼虫咀式口器,无腹足,离蛹 。
中华稻蝗
(2) 半 翅 目
➢ 体小至中型,扁平 ➢ 触角丝状,多4-5节,单眼2个
或无 ➢ 口器刺吸式,从头前端伸出 ➢ 有发达的小盾片,前胸背板阔
大
(3) 同 翅 目
➢ 体小-大型,触角刚毛状或丝状。 口器刺吸式,从头的后方伸出。 前翅质地均一,均为膜质或革 质,休止时呈屋脊状。
➢ 渐变态。 ➢ 世界已知45000多种,广泛分
的有鸣声、气味及交配和趋性行为等。 ➢ 生态特征 是昆虫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性状,包括生态位、食性与取食方
式及寄生物等。 ➢ 地理分布特征 由于每种昆虫都有其他地理分布范围,因而可依据形态
差异、生殖隔离、分布的同域或异域性鉴别出居群、亚种及种。 ➢ 细胞学特征 现涉及到的包括体内器官的细胞结构、染色体组配及特征、
第四章 昆虫与螨分类
草 履 蚧
鞘翅目Coleoptera (甲虫)
鞘翅目已知35万种,是动物界中最大的目,占昆虫纲种
类的35-40%,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已记载约1万 种。 复眼发达,常无单眼。触角形状多变。口器咀嚼式。前 翅鞘翅,后翅膜质,有时退化。休息时鞘翅置于胸、腹 部背面,盖住后翅。
鞘翅目分4亚目,原鞘亚目、多食亚目、肉食亚目与菌 食亚目,其中多食亚目、肉食亚目种类多、危害重。
粪金龟科 Goetrupidae
三个植食性的科:
花金龟科 Cetoniidae 中、后胸侧片外露。
学名印刷时常用斜体,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字母 小写,种名和亚种名全部小写;定名人用正体,第一个 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如果一个种只鉴定到属而尚不知种名,则用sp.来表示, 如Aphis sp.表示蚜虫属一个种;多于一个种时用spp. 表示。
第二节 昆虫纲的分目
原尾目Protura(螈)
无翅亚纲 Apterygota
Cacopsylla betulaefoliae (Yang & Li)
求偶
白粉虱
交 配
蚜总科
触角最多6节
单眼3个或无
常有腹管
蚜科Aphididae 绵蚜科Pemphigidae 根瘤蚜科Phylloxeridae
蚧总科
绵蚧科 Monophlebidae
雌: 有胸足, 有腹气门。
腹气门
吹 绵 蚧
等翅目Isoptera(白蚁)
前、后翅大小、形状、脉序相似,故名等
翅目。成虫象蚂蚁,但体胖,通常是无色(白
色),所以又叫白蚁。体长一般为3.5-6 毫米。
触角念珠状。口器咀嚼式。腹节10节,有尾须, 外生殖器不明显。
《昆虫的分类》课件
地理分布也是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不同地区的昆虫种群可能存在明显的地理隔离和进化差异。
进化关系是根据生物的进化历程和系统发生树等信息,确定不同昆虫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路径。
昆虫的主要类群
03
总结词
以鸣叫为主要特征
昆虫具有适应各种环境的特殊生理构造,如适应飞行的翅膀、适应捕食或防御的口器、适应陆地或水生环境的呼吸器官等。
昆虫的定义
昆虫的特点
昆虫的生理构造
昆虫最早出现在大约3.5亿年前的石炭纪,是由类似节肢动物的生物演化而来。
昆虫的起源
随着地球环境的变化和生物演化的进程,昆虫逐渐适应了各种环境,演化出了许多不同的种类和形态。
跨学科的综合研究
昆虫分类学的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生态学、行为学、古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昆虫分类研究中,这为我们全面认识昆虫的多样性和演化历程提供了更多视角。
加强跨学科合作与交流:未来的昆虫分类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促进跨学科的知识融合与创新。
谢谢您的聆听
详细描述
总结词
以坚硬的外壳为特征
详细描述
鞘翅目昆虫包括瓢虫、金龟子等,它们的翅膀通常隐藏在坚硬的外壳下,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以飞行能力为特征
总结词
蜻蜓目昆虫包括蜻蜓和豆娘等,它们是飞行能力最强的昆虫之一,能够在空中进行快速、敏捷的飞行。
详细描述
昆虫分类的方法与技术
04
基于昆虫的基因序列和遗传信息进行分类。
昆虫的演化过程
在演化过程中,昆虫的身体形态、生活习性和生态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适应各种环境的特殊种类。
昆虫的分类和特征
昆虫的分类和特征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类群之一,其分类学研究源远流长。
本文将介绍昆虫的分类系统以及其常见的特征。
一、昆虫的分类系统昆虫的分类系统主要包括门、纲、目、科、属和种等级别。
根据生物进化的理论,昆虫被归类为动物界(Animalia),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昆虫纲(Insecta)。
1. 纲内的分类昆虫纲下又细分为多个目,如鳞翅目(Lepid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双翅目(Diptera)等。
每个目下还有更详细的分类,如科、属和种等。
2. 种的分类昆虫的种类非常繁多,根据形态、生态以及基因等特征可以将其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种群。
以软体动物目(Lepidoptera)为例,其中包括了许多不同的亚目(Suborder)和科(Family),如鳞翅目下的凤蝶科(Nymphalidae)、蛱蝶科(Papilionidae)等。
二、昆虫的特征昆虫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是昆虫分类的重要标识。
1. 硬外骨骼昆虫的身体表面覆盖着坚硬的外骨骼,这种外骨骼由硬质的几丁质构成。
外骨骼保护昆虫的内脏器官,并提供支撑和保护。
2. 三段式体节昆虫的身体由头部、胸部和腹部三个明显的部分组成。
头部有一对触角、复眼和口器,用于感知外部环境和进食。
胸部连接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膀(如有)。
腹部则包含了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和呼吸系统等器官。
3. 六足行走昆虫常常通过六只足爬行和行走。
它们的足具有扒附、抓握和跳跃等功能,有利于在不同的环境中移动。
4. 昆虫翅膀大部分昆虫都有翅膀,翅膀的形态和功能因物种而异。
通过振动翅膀,昆虫能够在空中飞行,这是昆虫与其他节肢动物的显著区别之一。
5. 气管系统昆虫的呼吸系统由气管构成,气管贯穿昆虫的体内,将氧气输送到细胞。
这种呼吸系统的设计有效地满足了昆虫高代谢的需求。
总结:昆虫是一类独特的生物,其分类系统较为复杂。
通过对其特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昆虫的进化和生态特性。
昆虫的分类与特征
昆虫的分类与特征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为庞大的一类生物,具有丰富多样的形态和生态特征。
对于昆虫的分类和特征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这一重要的生物群体。
一、昆虫的分类昆虫的分类是根据它们的形态、生理特征和进化关系进行的。
目前已经发现的昆虫种类众多,大约有100万种以上。
下面将昆虫大致分为四个基本类群:1. 鞘翅目(鳞翅目):包括蝴蝶和蛾子。
它们的前翅和后翅均为具有丰富色彩的鳞片,这是它们的显著特征之一。
2. 直翅目:如蟋蟀、蝗虫等。
直翅目昆虫的前翅坚硬而狭长,可作为保护翅膀的外壳。
它们的后翅可以像蝉翼一样振动产生声音。
3. 膜翅目:包括蜜蜂、黄蜂和蚜虫等。
膜翅目昆虫的前翅相对较硬,后翅大部分为薄膜状,便于飞行。
4. 半翅目:如蚊子和苍蝇。
半翅目昆虫的前翅前部坚硬,后部为透明的薄膜状,后翅全为薄膜状,形成了一对结构特殊的翅膀。
二、昆虫的特征昆虫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它们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和生命周期等方面。
1. 外部形态特征:昆虫一般具有头、胸和腹三个部分,头部有一对复眼和一对触角,复眼可以提供广角视觉,触角用于感知环境。
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膀,腹部用于消化、排泄和生殖。
2. 内部构造特征:昆虫的内部构造相对简单,主要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等。
昆虫的体型较小,其触角、足和翅膀等器官都具有特殊的形态和功能,用于适应各种环境。
3. 生命周期特征:昆虫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昆虫以卵开始孵化,经过幼虫期的不断生长和蜕皮,最终变为蛹,再经过化蛹为成虫。
不同昆虫的生命周期长度和形态特点有所不同。
三、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昆虫作为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对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 传播花粉:许多昆虫如蜜蜂、蝴蝶等通过采食花蜜或花粉,身上的花粉会被带到其他植物,促进植物的繁殖。
因此,昆虫是维持植物多样性和繁衍的重要媒介。
2. 控制害虫:某些昆虫如寄生蜂、食虫昆虫等可以帮助控制农作物的害虫,维持农业的稳定发展,减少农药的使用。
第四章 昆虫的分类
不同物种有生殖隔离。种由居群所组成,种是基本 单元,又是繁殖单元。
为了更详尽地起见,还有在纲、目、科、属下设“亚”
(sub)级的,如亚纲(Subclass)、亚目
(Suborder)、亚科(Subfamily)、亚属
(Subgenus)。
也有在目、科上加“总”(Super)级的,如总目
(Superorder)、总科(Superfamily)。
种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 其它近似类群有质的差别,并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 它是生物进化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 断形式。
科名以模式的属名加语尾-idae而成;亚科加语尾inae;族名加语尾-ini;总科名的语尾为-oidea;亚 目名和目名的语尾也有用-odea的,由于昆虫多数有 翅,目名多用-ptera (翅)结尾。属以上各阶元的 名称第一个字母一律大写。
昆虫的命名(nomenclature)、鉴定
(identification)、描述(description)及其 系统发。
昆虫分类系统运用比较分析找出特异性和概 括归纳找出共同性,反映其进化历史过程。
昆虫是动物界(Anima),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昆虫纲(Insecta)。纲以下的分 类和其它动物一样采用一系列的阶元,首先以血缘 的亲疏分为若干目(Order),目以下又分科 (Family),科下又分属(Genus),属下又分种 (Species),而以种为分类的基本阶元。
节有4齿,跗节基部有2齿,适于挖掘土壤和切碎植物
的根部。后翅长,伸出腹末如尾状。尾须长。产卵器
不发达。
以土栖为主。1-3年完成1代。以成虫或若虫在土壤深 处越冬。 蝼蛄是多食性地下害虫,喜欢栖息在温暖潮湿、腐植
第四章 昆虫的分类1
一七泡刺突
4、石蛃目 Archeognatha
石蛃目中文俗称为石蛃,简称蛃 , 小到中型, 体被鳞片;无翅;复眼大,两复眼在内面接触,触 角长,丝状;口器咀嚼式,腹部2—9节有成对的刺 突;尾须长、多节,有长的中层丝(图28—4)。 表变态。幼虫和成虫在形状和习性方面非常类似, 主要区别在于大小和性成熟度。生活于草原或林区 的树叶中、树皮下、枯木中、石头裂缝等环境中。 活泼、善跳。主要取食藻类、地衣、苔藓、植物碎 屑等。 全世界已知约350种,我国已知13种。
1、翅的有无
2、口器构造及其个体发育中的变化
3、变态类型
4、马氏管的数目 5、翅的性质,胸节、触角及附节特征 6、古昆虫(昆虫化石)的研究
(二)昆虫纲的分类系统
到目前为止,昆虫纲分类系统共有17个以上。主要的有: 林奈:7目312属4023种,1758年自然系统第十版,同时创建双名 法,建立纲、目、属、种、变种五级系统。 勃劳尔:Brauer 1885年,2亚纲17目,根据形态及系统发育。 波尔纳:Borner 1904年 12大类22目。 布鲁斯Brues梅兰德Melander :1932年 2亚纲34目。 周尧:1947、1950、1964年 4亚纲33目。 陈世骧:1958年3亚纲3股5类33目。 蔡邦华:1955年2亚纲3大类10类34目。
1、昆虫分类的几个基本概念
(1)物种:分类的基本单元。是指在形态、生态、生理、 生物学及地理分布相同,自然条件下自由交配,产生后代 个体,与其他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的现象。 近缘种:形态相似,亲缘关系密切,形态构造差别细微, 在同一地区存在,不互相交配,生殖隔离。以复合组(复 合种)表示。如:五斑按蚊复组。
植物保护昆虫学 第四章 昆虫的分类
鳞翅目 Lepidoptera
鳞翅目
锤角亚目
异角亚目
弄蝶科
螟蛾科
粉蝶科
夜蛾科
眼蝶科
麦蛾科
鳞翅目 Lepidoptera
锤角亚目 Rhopalocera 触角端部膨大成锤形或球杆状;静息时双翅 竖立于体背;昼出夜伏。卵散产,蛹外一般 无茧。
鳞翅目 Lepidoptera
弄蝶科 Hesperidae
鞘翅目 Coleopt era
多食亚目 Poryphaga
瓢甲科 Coccinelloidea
体小至中型,半球形,背面隆起,腹面扁 平,头缩于前胸背板下,触角棒状短小。 肉食性成虫体表光滑,无毛,有光泽。植 食性成虫体背有毛,无光泽。
象甲科 Curculionidae
体小至大型,头部前端延长成象鼻状。末 端着生口器,触角多为膝状。
第四章 昆虫的分类
昆虫分类的意义
昆虫分类是研究昆虫科学的基础。是认识 昆虫的一种基本方法。学习昆虫的分类, 可以帮助我们增加识别昆虫的能力,便于 进一步研究昆虫,利用益虫和控制害虫。
昆虫分类的依据:
生物界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基本阶元。 昆虫是动物界,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纲——昆虫纲。 昆虫翅的质地、形状和对数,口器、触角、足及腹部附肢和
异角亚目 Heteroceva
鳞翅目 Lepidoptera
异角亚目昆虫常见科
螟蛾科 2.夜蛾科 3.麦蛾科
螟蛾
夜 蛾 科 的 成 虫
夜蛾科的幼 虫
马 铃 薯 块 茎 蛾 麦蛾科的 幼虫
鞘翅目 Coleoptera
添加标题
通称甲虫
添加标题
昆虫纲中最大的一目, 占昆虫总数的1/4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衣鱼目Zygentoma
鉴别特征 体呈纺锤形, 胸部较宽,腹端较尖; 复眼退化;上颚双关 节式;下颚须5节(少 数6节);腹部11节, 2~9腹节具成对刺突; 腹末有丝状尾须和中 尾丝故似3尾状。
7、衣鱼目Zygentoma
生物学特性 表变态,成虫需要脱皮13~ 60次。分布甚广,喜温暖、潮湿环境,大 部分生活在湿地、朽木、土中、林地腐叶 间,取食纸张、书籍、粮食、丝制品。 重要性 害虫 分类概况 已知250种,中国已知约8种, 如常见的多毛栉衣鱼Ctenolepisma villosa (Fabricius)。
(二)优先律
在动物分类的实践中,经常发生1个物种被
两个或多个作者分别多次作为新种来记载 发表的情况,因此1个种可能同时存有几个 名称,这时就要应用优先律。 即一个分类单元的名称是最早给予它的可 用名称。
(三)模式标本
当一个分类阶元被作为新种描述并发表时, 描述者必须指定1个或多个标本。
正模(holotype): 原作者记载新种时, 所指定的单个模式标本 。 副模(paratype): 原作者记载新种时, 除指定其中的1个标本作为正模外,其余的 标本均为副模。
第四章 昆虫的分类
第一节 昆虫分类的意义 第二节 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六足总纲分类系统与纲、目特征
第四节 农业昆虫及螨类重要目、科概述
第一节 昆虫分类的意义
昆虫分类学就是用科学的方法,从形态、
生物学、生理、生态等方面加以研究,通 过比较分析,找出一种(类群)昆虫的特 殊性,识别种类,又通过概括归纳,找出 几种(类群)的共同性,归成大的类群, 整理出一个系统,即分类系统。
余种,如蓝小蜻Diplacodes bipunctata
10、襀翅目Plecoptera
俗称石蝇
鉴别特征 体软而扁平;口器咀嚼式,很软弱; 胸部3节等长;翅膜质,前翅狭长,后翅有宽大 的臀叶;腹部11节,腹末有尾须1对。
10、襀翅目Plecoptera 俗称石蝇
生物学特性 半变态,稚虫需要脱皮13~ 60次。稚虫捕食性,以其它水生昆虫(蜉 蝣)或藻类等为食,成虫一般不取食,少 数成虫植食性,取食地衣、真菌、植物嫩 芽等。
四、动物命名方法
三名法(trinominal monenclature): 一个亚种 的学名由3个拉丁词组成,即属名 + 种名 + 亚种 名,即在种名之后再加上1个亚种名,就构成了 “三名”(trinomen)。如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
属名的第1个字母须大写,其余字母小写,种 名和亚种名均小写;定名人第1个字母大写,其余 字母小写。有时,定名人前后加括号,表示种的 属级组合发生了变动。
manilensis(Meyen)。
13、目Phasmatodea 俗称竹节虫
鉴别特征 大~极大型, 有拟态现象,似竹杆 或树叶;口器咀嚼式; 翅有或无,如有则前 翅短小,革质,后翅 膜质,臀区发达;足 细长,易折断,可再 生。
生物学特性 表变态。分布甚广,主要生 活在阴暗潮湿处,如苔藓、石缝、枯枝落 叶中。食性非常广泛,以植食性为主,如 取食腐败的植物、藻类、苔藓、菌类等。 重要性 经济意义不大。 分类概况 已知250种,中国已知12种,如 浙江跳蛃Pedetontus zhejiangensis Xue et Yin。
11、纺足目Embioptera 俗名足丝蚁
生物学特性 渐变态。生活在树皮缝、土中、 石下蚁穴,白蚁巢中;植食性,取食树木 枯皮、苔藓和地衣等。
重要性 危害性不大,分类学意义。 分类慨况 全世界已知300种,我国6种, 如桑氏丝蚁Oligotoma saundersii (Westwood)。
12、直翅目Othoptera
9、蜻蜓目Odonata 俗称蜻蜓、豆娘
鉴别特征 触角刚 毛状;复眼极发达; 单眼3个;头大,活 动自如,口器咀嚼 式;前胸很小,中、 后胸特大,向前倾 斜;翅膜质,狭长, 翅脉网状;腹部细 长10节。
9、蜻蜓目Odonata 俗称蜻蜓、豆娘
生物学特性 半变态,成、稚虫均为捕食性,
捕食蝶、蚊、蝇、蜂类等。 重要性 益大于害。 分类慨况 全世界已知5000余种,我国400
四、动物命名方法
单名(uninominnal monenclature):种级以上 的名称是单名,由1个拉丁词组成,第1个字母大 写,属级以上的阶元均用正体。 在有些分类阶元中,如总科、科、亚科、 族4个阶元的学名均有固定的词尾,分别是-oidea、 -idea、-inae和-ini。也就是在模式属字干后面加 拉丁词尾,如Sphex, Sphec-ini, Sphec-inae, Sphec-idae, Sphec-oidae。目以上各阶元则无规 定标准的字尾。
四、动物命名方法
动物命名法是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动物命名 的基本方法,从而在国际上取得一致,促进名称 的普遍性和稳定性。 (一)学名的构成
双名法(binominal monenclature):一种昆虫的种 本名(学名)是由两个拉丁词构成,即属名 + 种名,第1个词是属名,第2个词为种名,即“双 名”(binomen)。如菜粉蝶Pieris rapae L.。分类 学著作中,学名后面还常常加上定名人的姓。
(三)种下阶元
亚种(subspecies):同一种群在不同条件下, 生境不同,产生相对稳定的变异,生物学特性 常不同,这类地理隔离,生殖不隔离的种群即 为亚种。如亚洲飞蝗(新疆)、东亚飞蝗。欧 洲家蝇(新疆)、舍蝇(大部地区)。
(三)种下阶元
变种(variety): 在早期的分类学实践中 应用较多,用以描述那些与模式标本不符 合的个体。 生态型(ecotype): 同一基因型在不同 生态条件下产生的不同表型。如龟纹瓢虫 有2斑型、4斑和隐4斑型。
第三节 六足总纲分类系统与科、目特征
六足总纲体分头、胸、腹3个体段,胸 部有胸足3对,成为运动的中心。
6、石蛃目Microcoryphia
鉴别特征 体近纺锤形;复眼发达;上颚单关节 式,下颚须7节;腹部11节,2~9腹节具成对刺 突,腹末有1对尾须和中尾丝,似3尾状;
6、石蛃目Microcoryphia
三、分类特征
昆虫分类学的物质基础,是昆虫身体上的 各类不同特征,主要包括: (一)形态学特征:形态学特征是分类学中最重 要的依据。 除了应用很普遍的有虫体的大小、骨片、骨 缝、毛、刺、距、翅脉、色泽、斑纹等一般的 外部形态外,还应用到一些特殊构造(外生殖 器、腺体)、内部形态(消化道、神经系统、 马氏管、卵巢小管构造等解剖学特征)、胚胎 学特征及细微结构(细胞学、染色体和精子形 态特征等)。
三、分类特征
二.生态学特征: 包括生境、寄主、食物、季节 变异、寄主反应,行为学、求偶等; 三.生理学生物化学特征: 包括血清、蛋白质和 其它生化差异,基因性不育等。 四.地理学特征:主要包括一般的生物地理分布 格局、居群的同域-异域的关系等; 五.分子生物学特征:同工酶、蛋白质的氨基酸 序列和核酸序列等。 在以上五大特征中,鉴别昆虫主要应用形态特征, 尤其是一般外部形态和生殖器构造。
学习和研究昆虫分类学,使我们能够把 种类繁多的昆虫分析得条理清楚,从而对不 认识的种类,通过一定线索加以认识,叫上 名称;而且可由亲缘关系,推断出和那些种 类生活习性比较相似,了解其发生发展规律 和防治办法。昆虫分类学能够直接或间接为 昆虫区系调查,研究益虫和害虫的发生规律, 进行预测预报,作好植物检疫,以及防治害 虫和利用益虫服务,是学习和研究农业昆虫 学的基础科学。
重要性 检测水质;分类学意义。 分类慨况 全世界已知2300种;中国有313 种,如叉襀Nemoura geei Wu。
11、纺足目Embioptera 俗名足丝蚁
鉴别特征 头大,复眼小,无单眼;口器咀嚼式; 前足第1跗节膨大,可分泌丝腺,能纺丝织网; 胸部与腹部长度相仿,雄有翅,雌无翅,前后 翅形状相似,翅脉简单;腹部10节,尾须1~2 节。
鉴别特征 口器咀嚼 式;前胸大而明显; 前翅革质;后翅膜质; 后足跳跃足,前、中 足步行或前足开掘式; 产卵器多发达;常有 听器和发音器。
12、直翅目Othoptera
生物学特性 渐变态。多为植食性。
重要性 害虫,观赏鸣虫。分类概况全世界已知2万余种,我国1000
多种,如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昆虫的分类系统是自然界客观实际的反 映,生物(包括昆虫在内)都是由低级到高 级,由简单到复杂进化来的,各种昆虫之间 都存在着或亲或疏的亲缘关系。亲缘愈接近 的,形态特征、对环境的要求、生活习性、 生理特性、遗传特性等也愈近似。这些特性 或特征都是不同种或类群鉴别的依据。分类 系统就是在找出亲缘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自然系谱。
(四)种上阶元
种上阶元又称高级阶元。除亚种和种以外, 均为种上分类阶元。种上分类阶元主要包 括界、门、纲、目、科、属、种7个等级。 其中种是分类基本单位,集合亲缘关系相 近的种归纳(成为)为属、相近的属归纳 为科、相近的科归为目等。 在应用上有时感到这样分级还不够时,常 在种以上基本分类阶之间增设亚(sub—) 级,也有在目、科加总级(super-)等。
二、分类阶元
(一)物种概念
物种(species):分类的基本单元。是
指在形态、生态、生理、生物学及地理 分布相同,自然条件下自由交配,产生 后代个体,与其他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的现象。
(二)分类阶元
地球上现有昆虫约1000万种,已定名的昆虫110余 万种。如此繁多的物种,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分类 系统,才能对它们进行鉴别、分类和利用。 分类阶元 分类单元 界kingdom 动物界Animalia 门phylum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纲class 昆虫纲Insecta 目order 膜翅目Hymenoptera 科family 蜜蜂科Apidae 属genus 蜜蜂属Apis 种species 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