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教程文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梳理课题11、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2、用红磷测定氧气含量的实验:(1)操作步骤:连好装置→检查气密性→夹紧弹簧夹→点燃红磷,立即塞紧橡胶塞→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2)观察到的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倒流进集气瓶,且上升到集气瓶容积的1/5.(3)得到的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剩余气体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化学性质)、不溶于水(物理性质)(4)测得氧气体积小于1/5的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测得氧气体积大于1/5的原因:燃烧过程中未夹紧弹簧夹、点燃红磷未立即塞紧橡胶塞(5)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不能,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集气瓶内气压基本不变,水不会倒流;若把集气瓶内的水换成澄清石灰水,生成的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了,这样就可以用木炭代替红磷能否用硫代替红磷:不能,因为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瓶内气压基本不变,水不会倒流能否用铁代替红磷:不能,因为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不会使集气瓶内气压改变,水不倒流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4、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氡5、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不能用化学符号表示,各物质各自保持自己的性质)例如:空气、稀有气体、呼出气体、澄清石灰水、自来水、海水、矿泉水、牛奶、汽油、过氧化氢溶液、大理石、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6、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有固定组成和性质,可以用固定的化学符号表示)例如:氧气(O2)、氮气(N2)、氢气(H2)、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水(H2O)、液氧(O2)、液氮(N2)、水银(汞Hg)、过氧化氢(H2O2)、酒精(C2H5OH)、碳(C)、硫(S)、红磷(P)、镁(Mg)、铁粉(Fe)、铁水(Fe)、五氧化二磷(P2O5)、氧化汞(HgO)、氧化镁(MgO)、四氧化三铁(Fe3O4)、氯酸钾(KClO3)、氯化钾(KCl)、高锰酸钾(KMnO4)、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7、氮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不活泼;用途---制造氮肥和硝酸的原料,作保护气---金属焊接时作保护气、食品包装充氮气防腐、灯泡充氮气防止钨丝氧化,提供液氮的低温环境8、稀有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但不是一点都不反应),可用作保护气、电光源、氦气代替氢气充气球飞艇安全9、性质决定用途:氮气、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决定于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稀有气体通电发出彩色光是物理变化10、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有害气体和烟尘,它们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等有害气体主要指---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烟尘主要指---可吸入颗粒物如PM10、PM2.5空气污染的防治:加强大气质量监测、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安装尾气催化转化装置、植树造林等11、下列环境问题的影响因素:温室效应---二氧化碳;酸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空洞---氟利昂;白色污染---塑料12、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在空气质量日报中,空气质量级别越低越好;二氧化碳不当成大气污染物;13、食品包装:充气包装;抽真空包装。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单选题1、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束后,反应容器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A.氮气B.五氧化二磷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答案:A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实验结束后,反应容器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故选A。

2、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河水C.苏打水D.蒸馏水答案:D分析:根据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进行分析。

A、矿泉水中含有矿物质和水等,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河水中含有泥沙、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C、苏打水中含有碳酸钠和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D、蒸馏水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水,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故选D。

3、实验室用 KMnO4制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热KMnO4制O2C.验证O2已集满D.硫在O2中燃烧答案:AA、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是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A正确;B、高锰酸钾是粉末状的,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故B不正确;C、氧气的验满,带火星的木条要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收集满,故C不正确;D、硫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则硫在O2中燃烧集气瓶底部要加入水,故D不正确。

故选A。

4、将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较,含量明显降低的是()A.稀有气体B.氧气C.二氧化碳D.氮气答案:B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氮气、稀有气体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稀有气体。

故选B。

小提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1)实验原理【选用红磷作为反应物是因为红磷与氧气反应不会生成气体。

不能用硫和木炭代替,因为生成物中含有气体;也不能用铁丝代替,因为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2)实验装置集气瓶中要放上少量水【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3)实验步骤a.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气密性不好会使结果偏小】b.点燃燃烧匙里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红磷要过量,否则结果偏小】c.红磷熄灭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

【没冷却就打开弹簧夹会使结果偏小】(4)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b.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经导管进入集气瓶,体积约占瓶内原有空气总体积的1/5(5)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2、空气的成分空气由78%氮气、21%氧气、0.94%稀有气体、0.03%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组成。

氧气:用于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氮气:用于制硝酸和化肥;也可作为保护气;医疗上用液氮进行麻醉。

稀有气体:可以制作光源,也可用作保护气。

3、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判断时不要被清新、洁净、混合等字眼迷惑,例如清新的空气是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4、空气污染与防治(1)空气中主要污染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其他工业废气等。

(2)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a.减少使用化石燃料b.使用清洁能源c.积极植树造林d.加强大气监测二、氧气1、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气态氧气无色无味、液态氧和固态氧是淡蓝色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活泼、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2、检验氧气的方法把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化学方程式4、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多合一】例如: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化学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化学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化学知识点化学不要孤立地去记忆新学的学问, 而应将新旧学问有机地联系起来记忆。

如学习氧化复原反响, 要联系前面所学化合价的学问来记忆, 这样既稳固了旧学问, 又加深了对新学问的理解。

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其次单元化学学问点, 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协助到大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其次单元化学学问点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1、水由固态变为液态, 在有液态变为气态, 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没有改变, 改变的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

2、水提升温度时水分子获得能量, 运动加快, 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水由液态变为气态。

水的温度降低, 水分子失去能量, 运动减慢, 分子之间到的间隔减小, 水由气态变为液态。

3、分子的根本性质:⑴分子很小, 看不见, 摸不着。

⑵分子不断运动, 获得能量运动加快。

⑶分子之间有间隔, 三态改变分子之间间隔发生改变。

4、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根本微粒,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哪种微粒就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5、水的自然循环:水的自然循环通过三态改变实现, 太阳为水的循环供应里能量, 植物的蒸腾作用, 土壤的渗透作用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水的自然循环, 即实现了水的净化, 有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布。

6、水的人工净化:水的人工净化主要包括:沉降、吸附、过滤、蒸馏、灭菌等方法(沉降过程中参加明矾, 明矾是一种净水剂, 溶于水可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降。

7、混合物纯洁物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纯洁物: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8、物质的提纯方法:①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开②蒸发:把溶于液体的固体和固体分开③蒸馏:分别沸点不同的液体水的分解与合成一、水的分解1、条件:通直流电, 在水中加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可增加导电性。

2、现象:两踊跃有气泡产生, 一段时间后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3、验证两极产生的气体:①用燃着的木条接触阴极产生的气体, 气体燃烧火焰呈蓝色, 说明是氢气;②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触阳极产生的气体,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说明是氧气。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课题1 空 气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法国科学家 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1、装置图[见书P27]2、实验现象:①、②、[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 。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P] + 氧气[O 2]五氧化二磷[P 2O 5] 化学方程式:5、注意事项:A 、所用的红磷必须 ,如果红磷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B 、要等集气瓶[装置] 后才能打开弹簧夹C 、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 、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 ]。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等物质?答: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 2] ,氧气[O 2] [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CO 2]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由 物质组成的。

2、混合物: 物质组成的。

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 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1、 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 , , ,]]和烟尘。

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存在的环境问题: [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 [飞机的尾气、氟里昂的排放]、 [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点燃课题2 氧气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 的气体;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 。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要概念总结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要概念总结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要概
念总结
本文档将总结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重要概念。

以下是详细内容:
1. 元素与化合物
- 元素: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组成,可通过元素符号表示,如H表示氢元素。

- 化合物:由两种或多种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如
H2O表示水。

2. 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
- 元素符号:用于表示元素的简写,由一个或两个拉丁字母组成,如C表示碳元素。

- 相对原子质量:用于表示元素的质量大小,与元素符号相对应,如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

3. 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表格,可以分为
周期和族。

- 周期:元素横向排列的行,共有7个周期。

- 族:元素纵向排列的列,共有18个族。

不同族的元素具有相
似的性质。

4. 氢的性质
- 氢是元素周期表中最轻的元素,具有无色、无味、易燃等性质。

- 氢气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燃烧产生水。

5. 气体的凝固
- 气体经过降温,可以凝结为液体或固体,这个过程称为凝固。

总结: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元素、化合物、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
质量的概念,以及元素周期表和氢的性质。

此外,还研究了气体的
凝固过程。

以上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要概念的总结。

化学九年级上册二单元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上册二单元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上册二单元知识点
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盘点的有关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仅供大家参考。

以下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一、空气的成分
1、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的混合物。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二、氧气的性质
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2、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

3、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通常比在空气中剧烈,有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可以燃烧。

三、氧气的制备
1、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备氧气。

2、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

3、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4、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5、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四、氧化反应
1、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2、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核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核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核心知
识点整理
本文档旨在整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核心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和掌握该单元的内容。

1. 原子和原子核
- 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
- 原子核的组成:质子、中子
- 原子的质量数、原子序数和电荷数的关系
2. 元素的性质和分类
- 元素的概念
- 元素的分类:金属、非金属、半金属
- 元素的周期表排列规律:周期和族
3. 离子和离子化合物
- 离子的概念和形成
- 离子的命名和符号表示
- 离子化合物的命名和符号表示
4. 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放射性
- 原子核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
- 放射性的概念和分类
- 放射性元素的应用和危害
5.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
-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化学反应的判别和类型
-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守恒定律
6. 其他重要概念
- 元素符号和原子符号
- 元素周期表的读取和使用
-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以上为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核心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笔记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空气一、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2Hg+O22HgO、 2HgO2Hg+O2↑二、模拟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原理】用红磷与空气反应,消耗瓶内氧气使气压减少,通过测定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得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因为生成的P2O5有腐蚀性,实验在通风橱中进行。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弹簧夹关闭。

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黄色火焰,放热;②待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倒吸进入集气瓶中,水位上升约占原来空气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4P+5O22P2O5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1.实验成功的关键:a红磷稍过量。

(目的:为了完全消耗瓶内氧气)b装置气密性要良好。

2.导管中要注满水。

否则当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有一部分水残留在导管中测量结果偏小。

3.待红磷熄灭、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A熄灭——红磷熄灭,说明氧气已消耗完;B冷却——红磷燃烧放热,瓶内气体受热膨胀,过早打开测量结果偏小。

4.在集气瓶底装水的目的:吸收有腐蚀性的白烟五氧化二磷,并加快集气瓶冷却。

5.不能用铁或铝代替红磷,铁、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此实验要求生成物是固体不能是气体。

木炭和硫燃烧虽然消耗了氧气,但生成了CO2、SO2气体,气体体积不变,气压不变,不能产生气压差;不能用镁代替红磷,因为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6.此实验还可以证明氮气的哪些性质?a.难溶于水(物理性质)b.不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化学性质)7.实验完毕发现水位上升少于原来空气体积的1/5,其原因是:a、.红磷的量不足氧气未消耗完;b、.装置漏气外界空气进入瓶内;C、未待红磷熄灭冷却过早打开弹簧夹;d、.玻璃导管预先未装满水,试验后其中残留了一定量的水。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核心概念总结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核心概念总结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核心概
念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核心概念。

下面是各个概念的简要说明:
1. 粒子的运动
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可以分为原子、离子和分子。

粒子的运动方式有三种:振动、旋转和平动。

2. 物质的三态
物质存在的三个基本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中粒子之间紧密排列有规律,难以改变位置;液态中粒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可以流动;气态中粒子之间有较大的空隙,自由运动。

3. 相变
相变是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常见的相变有固态与液态之间的熔化、液态与气态之间的汽化以及固态与气态之间的升华。

4.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具有的性质,如颜色、硬度等;化学性质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性、反应活性等。

5. 分子的组成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而成。

分子的组成方式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6. 氧气和中性气体
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维持生物呼吸和支持燃烧的必需气体。

中性气体指在常温常压下不活泼不与其他物质反应的气体。

以上是第二单元的核心概念总结。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精讲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精讲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汇总精讲【知识构造】【知识梳理】一、空气成分及其用途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得出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其它成分体积分数78% 21% 0.934% 0.034% 0.02%3、空气各成分的用途:(1)别离液态空气制取各成分降温加热氧气该过程是物理变化空气液态空气氮气(石油蒸馏同这里的原理一样)加压原理:各成分沸点不同稀有气体(2)用途:氮气工业生产硝酸和氮肥,食品防腐,液态氮气用作制冷剂; O2供应呼吸,支持燃烧,钢铁冶炼,金属焊接;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制作多用途电光源;4、空气质量:(1)空气中的有害物:SO2、CO、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2)空气污染指数越高,污染越严重;(3)CO2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但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

典例1 【2021.北京】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和其他气体0.03%。

应选B。

典例2【2021.重庆A卷】某些袋装食品需要充气防腐,以下最宜作充入气体的是( )A.氮气B.氧气C.甲烷D.一氧化碳【答案】A【解析】氮气化学性质较稳定,无毒且来源广,可以作袋装食品保护气。

应选A。

典例3【2021湖南衡阳】有关空气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火箭燃料B.化工厂废气及汽车尾气,不会造成空气污染C.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D.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体积比约为5:1【答案】C【解析】A、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火箭燃料,应选项说法错误。

B、化工厂废气及汽车尾气,会造成空气污染,应选项说法错误。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整理(K12教育文档)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整理(K12教育文档)

(完整word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整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整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整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课题1 空气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考点一)1。

装置图(见书P27)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

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点燃4.原理:表达式: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5.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

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差;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三、空气的主要成分(考点二)(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含答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水倒流入容器内,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水经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_____。

4.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误差分析(1)测定结果小于1/5:红磷量不足;装置气密性不好;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等。

(2)测定结果大于1/5: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太慢,未及时塞紧瓶塞;点燃红磷前未夹紧弹簧夹等。

6.注意事项(1)红磷必须过量。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定结果会偏小。

(2)装置气密性要好。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定结果会偏小。

(3)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定结果偏小。

(4)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定结果会偏大。

(5)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防止集气瓶炸裂。

(6)不能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的原因:木炭和硫燃烧虽然消耗气体,但是同时也产生了新的气体,测定结果会不准确。

(7)不能用镁代替红磷的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定结果偏大。

二、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______________占78%、______________占21%、稀有气体占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占______________、其他气体和杂质占______________。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是由________物质组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法国)(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 O2 N2 CO2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氧气21% 氮气78% 稀有气体0.03% 其它气体0.94%杂质0.03%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1L水只溶30mL氧气;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6.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2H2O2+MnO2△= 2H2O + O2↑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KClO3△= MnO2+2KCl+3O2↑
(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
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一变两不变)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8、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
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9、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9、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
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放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