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种中药注射剂使用现状及合理用药分析
32种中药注射剂使用现状及合理用药分析
![32种中药注射剂使用现状及合理用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0415b2c77da26925c5b0d4.png)
2 0 1 1 年1 月至2 0 1 2年 1 月使用的 3 2种 中药注射剂进行调查 分析 , 针对其 药味组成 、 用药频度 、 用药金额
及 日均费用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 药味组成情况为含 1 味药者 4 3 . 7 5 %, 2味药者 3 7 . 5 0 %, 3味 及 以上药者 1 8 . 7 5 %; 使用金额和使用频度以活血化瘀类药物最高 ; 用药合理性最好为益气扶 正类中药 ;
有一定 的可恢复 性。其具 有高度 的动 态变化 性 。有资料 显示 J , 当C B F ( 局部脑血流量 ) 中等度减 低 , C B V没有 明显
3 2种 中药 注射 剂 使 用 现 状及 合 理 用 药分 析
马 哈 巴提 ・ 木哈 麦提
【 摘 要】 目的 分析我 院 3 2种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现状 , 探讨其 临床合理使用情 况。方法 对我院
成像 与脑卒 中评 分及 预后 相关 性 的研究 . 中华 放 射学 杂 志 ,
2 o o 5 , 3 9( 4 ) : 4 1 3 - 4 1 7 .
量分析 , 观 察血 流灌 注量 的变化情 况。缺血半 暗带 主要是脑
梗死核心 区周 围的脑 组织 , 当神经元 功能发 生紊 乱 , 其 可 能
的是组织缺血后的血液动力 学变化 , 可 以通过预测半 暗带 和 提示脑梗死患者的预后状态 , 为 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 。
参 考 文献
[ 1 ] 张苗 , 卢洁 , 李坤成 , 等, 三维 C T全脑灌 注血容 量成像在 超急 性期脑梗 死 的初 步应 用. 中 国 医学 影像 技 术 , 2 0 0 9, 2 5( 4) :
3 讨 论
C T灌 注成像 可以对 局部脑组 织 的血 流灌 注量进 行半定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分析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82da669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04.png)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分析中药注射剂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中药剂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
本文将对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比于传统中药剂型,中药注射剂具有快速、直观、可控的特点,能够快速发挥药效,同时能够规避中药口服剂型的吸收差异和代谢过程中的药物消耗。
这些优点使得中药注射剂在急救、重症监护、肿瘤治疗等领域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
根据临床实践情况的调查数据显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急救领域中,中药注射剂可以迅速发挥其药效,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其次,在重症监护领域中,中药注射剂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促进患者康复。
此外,在肿瘤治疗领域中,中药注射剂常用于辅助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提高化疗效果。
除此之外,中药注射剂还有助于益气养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治疗方面的应用。
然而,中药注射剂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中药注射剂制剂复杂,对生产工艺要求高,生产成本较高。
这导致了中药注射剂在市场上的价格相对较高,给患者带来了经济负担。
其次,中药注射剂缺乏明确的使用规范和标准剂量,容易导致剂量过大或过小,从而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疗效不佳的情况。
此外,中药注射剂中的成分较为复杂,存在相互作用和合理性难以评估的问题,这给临床使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为了解决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的问题,有必要制定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明确其适应症、剂量和使用方法。
同时,加强研究,推动中药注射剂的技术创新和质量控制,提高其效果和安全性。
此外,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监管和管理,减少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的流通,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中药注射剂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中药剂型,在临床应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中药注射剂的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改进。
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临床研究的深入,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将会不断完善,并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益处。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分析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f4625f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1.png)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中药注射剂作为中医药的重要形式之一,逐渐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中药注射剂具有剂量准确、快速有效、便于使用等特点,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前景。
一、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范围中药注射剂广泛应用于各个临床科室,尤其在热病、感染性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
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注射剂可以显著改善疾病的症状,加速康复速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其中,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中药注射剂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病程的稳定,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二、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案例1. 注射党参注射液党参注射液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冠心病等。
临床研究发现,党参注射液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的负担,改善心血管功能,且具有一定的抗缺血、抗心肌梗死的作用。
2. 注射黄连素黄连素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临床应用中,黄连素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同时,黄连素还具有抗病毒、抗炎等药理作用,对于病毒感染和发炎反应引起的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三、中药注射剂的优势与不足1. 优势中药注射剂相较于传统中药剂型,具有剂量准确、快速有效、便于使用等优势。
在治疗急性病症、危重病患者时,中药注射剂能够迅速发挥药效,提高治疗效果。
与西药注射剂相比,中药注射剂疗效确切,不易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2. 不足中药注射剂的制备过程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成本较高。
同时,中药注射剂中所含药物成分复杂,药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质量控制相对较难。
此外,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范围相对较窄,目前临床应用仍存在一定争议。
四、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可度提高,中药注射剂作为创新型药物形式,在临床使用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中药注射剂将通过研发创新,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拓宽临床应用范围。
某院临床药师干预前后22种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
![某院临床药师干预前后22种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e31c4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7.png)
某院临床药师干预前后22种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药注射剂是一种特殊的中药剂型,具有方便用药、剂型纯净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部分中药注射剂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配伍不当、用药不当等,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或未达到预期疗效的情况。
如何提高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成为临床药师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近年来临床药师在药学服务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许多医院纷纷成立了临床药学部门,其中临床药师在中药注射剂的应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干预和管理,临床药师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正确合理地选择中药注射剂,提高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效果,减少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某院临床药师对22种中药注射剂的干预前后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临床药师的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应用的影响,为提高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某院临床药师干预前后22种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药师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应用的影响效果。
具体目的包括:了解干预前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包括种类、频次、适应症等方面的信息,为后续干预效果的比较做准备;分析干预后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比较干预前后的变化,评估药师的干预效果;然后,对22种中药注射剂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各种药物的应用情况与干预效果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中药注射剂应用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应用效果提供参考;对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应用的影响进行总结与评价,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临床药师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决策依据。
2. 正文2.1 干预前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分析在进行临床药师干预前的情况分析中,我们首先对22种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通过患者的病例资料和用药记录,我们发现这些中药注射剂主要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包括肿瘤、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分析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89d5f1352ea551810a687a5.png)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分析【摘要】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综述并比较了近年来几个不同医院在不同方面对的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情况的总结,以及对住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情况的进行比较分析。
总结药品使用不当造成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对医药资源的浪费,以便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 临床使用;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在医院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但是因为中药注射剂的成分比较复杂,以及制剂纯度控制不当等原因,再加上使用过程中的使用不当,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多,这也已经成为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焦点。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先后在2004年发现葛根素注射剂可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2005年发现莲必治注射液可致肾功能衰竭、穿琥宁注射液可引起暂时性血小板下降,2006年发现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同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决定暂停其使用和审批, 这又让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比较近年来一些不同医院在不同方面对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情况的总结,以及对住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情况的比较分析,总结出一些药品使用不当造成的不良反应,希望能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1 中药注射剂不同方面的临床使用情况统计及分析1.1 用药频度、用药金额一般采用的方法是用用药频度(DDDs)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新编药物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及药品说明书确定药品的限定日剂量( DDD) , DDDs为用某药的总用量与该药的DDD值的比值,以此作为衡量药物的使用频度指标, 同一品种不同规格、不同厂家的药品分别计算他们的DDDs, 然后将DDDs 相加即为该药总的DDDs。
药品DDDs 值越大, 说明此药的使用频度越高。
对用药总金额和DDDs进行排序,而总金额排序号与DDDs排序号得比值就是该药的药物利用指数(DUI)。
我院病区药房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现状分析
![我院病区药房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b9c916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2.png)
我院病区药房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现状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医院病区药房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分析及管理对策。
方法:随机选取某医院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之间接收的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患者3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以及提出药房管理的建议。
结果:研究数据得知儿童和老年是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静脉注射或静脉输液时给药量不合理,给药功能不对口。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其中冠心宁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次数最多,其次是喜炎平注射液、再次是痰热清注射液、然后是清开灵注射液、最后才是红花注射液;并且患者在患有重要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时候,会伴随着其他器官的病变或者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出现问题。
结论:中药制剂的临床不良反应与很多因素都有关系,医院必须重视其药房的管理,严格规定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关键词:病区;药房;中药注射剂;临床引言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频率不断上升。
中药注射剂与以往传统性中药剂型相比,具有起效迅速、疗效显著、生物利用度高等优势,尤其适合应用于急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之中,可发挥出其他中药剂型所无法比拟的作用。
中医注射剂基于中医治疗理论作为基础指导,采用现代科学制剂方式,从单方或者复方中药中提取出有效物质而制成的常规剂型。
中药注射剂近年来的提取技术与制作工艺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其临床应用效果与用药安全性均也得到了更大程度上的提高,因此中药注射剂越来越受到医师与患者的欢迎。
而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范围的日渐增大,其不合理使用情况也逐渐频发。
由此可见,对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明确对应的管理措施,提高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率是十分有必要的,也具有广泛的研究前景。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某医院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之间接收的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患者3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18例,女性患者有18例,年龄范围在6~74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7.24岁。
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9例评析
![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9例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5d4e1c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41.png)
06 溶媒选择不正确
病例8 女,38岁。诊断:慢性乙型肝炎。 处方 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茵栀黄注射液20 ml,静滴, 1次/d。 评析 茵栀黄注射液含大分子有机物,与0.9%氯化钠注射液 混配后常可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 建议 溶媒宜选择10%葡萄糖注射液。
PART 07
PART 05
配伍禁忌
05 配伍禁忌
病例6 女,46岁。诊断:肠胃型感冒。 处方 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庆大霉素注射液24 万U,静滴,1次/d;10%葡萄糖注射 液200 ml+清开灵注射液20 ml,静滴,1次/d。输完第1组,第2组输入50 ml时,患者出现抽 搐、胸闷、气促症状。立即停止输液,给予抗过敏、吸氧等处理,症状缓解。 评析 清开灵注射液不能与庆大霉素配伍使用。鉴于中药注射剂中主要成份的多样性和 复杂性,临床用药时尽量减少联用注射剂品种数,如果病情所需仍需要经同一静脉通道使用 注射剂,不管使用几种注射剂,也不管是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之间、中药注射剂两两之 间,都需要间隔一段时间再输注下一组液体或两组液体之间进行“冲管”操作,这样才能在 一定程度上确保经同一静脉通道给药的多种药物之间不发生理化反应,从而保证患者用药安 全。 建议 间隔一段时间再输注下一组液体或两组液体之间进行“冲管”操作。
PART 03
重复用药
03 重复用药
病例4 男,63岁。诊断:左侧基底节区梗死。 处方 脑心通胶囊0.8 g,3次/d,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注射用血塞通 0.4 g, 静滴,1次/d;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灯盏花素注射液20 mg,静滴,1次/d。 评析 脑心通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功效,用于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中风 半身不遂。血塞通注射液可使脑梗死患者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降低,血小板聚集率 减少,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脑心通、血塞通、灯盏花素都具有活血化瘀功效,联合 应用属于重复用药。多种中成药的联合应用,应遵循药效互补原则,功能相同或基本 相同的中成药不宜叠加使用。 建议 单用血塞通注射液。
32种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现状及合理用药分析
![32种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现状及合理用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2b2225915f804d2b16c1f2.png)
1 . 2 . 2体 质辨 识评估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同的,运用 中医体 质辨识进行传染 病预防会有积 极的作用 。不同体质 的人可能会感染 不同的传染病 ,增对不 同体质提 前进行预 防会取得较
好 的效果 。
中华 中医药学 会在 2 0 0 9 年颁 布 中医体质分 类与判定》 标准 ,它 为体质辨 识 以及 养生保健 等提供 了理 论依据 ,同时 ,体 现了 中医 “ 治 未病 ”的思想 ,也为有针 对性的治疗提供 了理论 指导。 2体 质 辨识 在公 共 卫生 服务 事业 中 的运用
其 次 ,我们每 年都 会进行体检 ,我们可 以把 中医体 质辨识 运用其 中 ,在 中医体质理 论的指导 下 ,针对各 个人的不 同体质类型 和健康概
况 ,进行 个性化 的预防 、治疗 和管理 ;并适当 的采取 中药调理 、针灸
流产、不孕不育 的妇女平时根据不同的体质进行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调 理 ,使孕产妇能够 从根本上得到帮助。在社 区儿童进行中医体质辨识 ,
也对其 高度 重视 ,大 力进 行推 广 ,使 老百 姓能 根据 自身体 质进 行调
节 ,从而增强体 质 ,防患疾病 于未然 。此 外 ,通过建立 中医体质量表
等服务体 系,可以有效 的满足不 同层次不 同需求的人 ,让 他们 因病 制 宜 ,因人制宜 ,更加快捷 的接受治疗 ,从 而推动我国公共卫 生事业 的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合理用药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合理用药](https://img.taocdn.com/s3/m/023ed34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3.png)
不同生产工艺可能导致注射剂中有效成分和杂质含量不同,影响安 全性。
质量控制标准不统一
不同厂家生产的中成药注射剂质量控制标准存在差异,导致产品质 量参差不齐。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临床试验
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 评估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性和安全 性。
风险评估
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 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 隐患。
安全性总结
该中药注射剂在安全性方面表现良好,但仍需持续监测,以确保其安 全性和有效性。
某中药注射剂的合理用药案例
适应症
某中药注射剂主要用于治疗某些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 病、肿瘤等。
用药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包 括用药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等。
用药指导
在使用该中药注射剂时,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说明用药注意 事项,如避免与某些药物或食物同时使用、注意观察不良 反应等。
03
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如出现不良反应应
及时处理。
04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保障措施
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
严格控制原料质量
确保中药注射剂的原料来源于正 规渠道,并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优化生产工艺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降低杂质、 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提高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
完善质量标准
某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处理案例
01
不良反应症状
某患者在使用某中药注射剂后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呼吸困难等
症状。
02
处理措施
医生立即停止给药,并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包括给予抗过敏药物、吸
氧等措施。
03
后续处理
我院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分析
![我院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50055c680203d8cf2f2489.png)
我院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分析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8月住院患者病历,共计2686例,对使用中药注射剂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品种、用量、溶媒等情况分别进行统计。
结果此次调查共涉及中药注射剂38个品种。
中药注射剂的溶媒使用与说明书不符者涉及22个品种,共453频次,总合格率为80.59%。
用量方面,共涉及9个品种262频次超过说明书规定剂量,合格率为88.77%。
结论为保障用药安全,临床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辨证施药,规范、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
标签: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医院药学中药注射剂的出现改变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因其快速和高效的特点,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但另一方面,中药注射剂的不规范使用、滥用及不良反应增多等问题也逐渐增多,其使用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笔者现对我院2012年8月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相关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安全、有效应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8月住院患者2686份病历,对其中使用中药注射剂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方法1.2.1 评价方法根据药品说明书、《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30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医政发〔2008〕71号文)和《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卫医政发〔2008〕71号文)制订具体评价指标及合理性评价标准,判断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是否合理。
1.2.2 统计指标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有无中医诊断、有无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病历记录、中药注射剂品种、用法用量、溶媒、使用时间、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发生,根据上述指标设计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调查表,将抽查病例逐份填写。
从中药注射剂用法用量、溶媒、用药疗程、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调查分析,样本覆盖临床各个科室。
浅论中药注射剂急诊使用情况分析
![浅论中药注射剂急诊使用情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65f92c02020740be1e9b70.png)
浅论中药注射剂急诊使用情况分析【关键词】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急诊用药中药注射剂是在中药制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中药新剂型,既有注射剂的优点,又保留了中医药特色,在临床上有独特的作用。
中药注射剂改变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药效发挥较快,更有利于对急重症患者的治疗,是发展和解决中医急症治疗的一种主要剂型。
为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用药安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8年12月发布了《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对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作出了规定。
为了解中药注射剂在急诊的使用情况,笔者对本院急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从本院2009年3月1日-3月22日的3592张急诊处方中,抽取所有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处方,调查以下内容:患者性别、年龄、诊断、用药品种、类别、用法用量、溶媒、用药时间、联合用药、配伍情况等,以药品说明书及《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为依据,对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在调查的3592张急诊处方中,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处方共387张(%),使用中药注射剂463例次,涉及7种中药注射剂,平均每张处方使用中药注射剂品种数为种。
患者的一般资料使用中药注射剂的387例患者中,男性199例(%);女性188例(%)。
男女比例∶1;年龄最小16岁,最大97岁,平均(±)岁。
各年龄段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患者年龄分布情况不同品种、类别使用情况调查的中药注射剂共计7个品种,在处方中出现的频次及排序见表2。
按照其不同的功能主治,各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见表3。
超说明书适应症用药情况4种注射剂有超适应症用药的情况,超适应症的处方为11张,占%。
见表4。
表2 7种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频次表3 按功能主治分各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表4 4种中药注射剂的超适应症用药情况溶媒使用情况7种中药注射剂所使用溶媒的剂量均符合说明书的规定。
使用溶媒超出说明书规定品种情况见表5。
中药注射剂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及防范对策
![中药注射剂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及防范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b5754f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a.png)
中药注射剂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及防范对策摘要:近年来,中药注射剂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是一种运用现代加工技术来提取中药材中的有效活性成分而制成的注射剂,它与其他中药剂型相比,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有效利用度高的特点。
但是,随着使用越来越广泛,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也频频出现,因此如何使中药注射剂合理地使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成为医院临床药学的重要工作。
本文简要介绍目前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应用问题,并对防范操作进行简要的统计分析,为今后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研究提供可靠性参考。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用药安全中药注射剂指的就是中药饮片通过提取和纯化而制作出的专一针对人体进行注入的溶液、乳状液和无菌粉末等制剂。
中药注射剂不但对中医药的传统治疗优点予以保留,并且拥有了西药起效比较快的相关特征,因此在临床中也获得了普遍性的使用。
现如今,被纳入到中国国家质量标准的中药注射剂共有109种,其中的59种属于单味药,还有50种属于复方中药。
因中药注射剂突破了中药传统的给药形式,从而获得了生物利用度比较高、治疗效果比较好以及作用比较快的多种优点,故此在临床中也有着比较普遍的使用。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得出,在药品采购总金额排名前20位中,有16种均是中药注射剂,并且在这个排名的前5位均为中药注射剂。
1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现状近几年来,随着中医中药理念的不断普及以及医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中药的使用,作为临床上常用的中药注射剂,在诊疗疾病中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1注射液的分类依照注射剂生产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则能够将其划分成多种剂型:溶液型注射剂、乳浊型注射剂、混悬型注射剂和注射用无菌粉末。
而目前比较多见的是溶液型和注射用无菌粉末,另外,需要治疗效果维持时间更长,也或者是难溶型药物就通常被制作成了乳浊型和混悬型两种注射剂。
依照临床用药的途径去进行类别划分,则能够被划分成脊椎腔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以及最常用的静脉注射。
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
![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3018d906f242336c1eb95ea0.png)
50、60年代:研制出了“茵栀黄注射液”、“板 蓝根注射液”等20余个品种。
70年代:中药注射剂达700余种。 80年代: 1400种。 90年代:世界上第一中药粉针剂型—双黄连粉
针剂诞生并成功地进入到工业化生产。
9
95版中国药典收载中药注射剂品种2个(止喘灵 注射液和双黄连粉针剂)。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
刘效栓 甘肃省中医院
8月23日背部
8月25日背部
8月23日左前臂
8月23日右前臂
8月21日躯干
8月21日下肢
8月24日躯干
中药不良反应事件 1、鱼腥草注射液事件(2006年) 2、刺五加注射液事件(2008年) 3、茵栀黄注射液事件(2008年) 4、双黄连注射剂事件(2009年)
临床医护人员容易混淆 中成药与化学药品
17
易混淆药品:薄芝菌注射液、薄芝糖肽注射液
薄芝菌注射液
薄芝糖肽注射液
原料
薄芝菌菌丝体粉末
质量控制
腺苷
药品管理
中药注射剂
临床适应 扶正培本,滋补强壮。
症
用于红斑狼疮,皮肌
炎,硬皮病等结缔组织
病辅助治疗。
薄芝菌菌丝体粉末
多糖和多肽
化学药品
用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萎缩性 肌强直、及前庭功能障碍、高血 压等引起的眩晕和植物神经功能 紊乱、癫痫、失眠等症。亦可用 于肿瘤、肝炎的辅助治疗。
11
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0年以前,小剂量,肌注注射阶段
; 第二阶段:1980—2000年,大剂量,静脉注射阶
段; 第三阶段:2000年以后,单体化制备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种中药注射剂使用现状及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32种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探讨其合理使用问题。
方法对兴山县医院2011年中药注射剂的药味组成、用药频度、用药金额、日均费用及其排序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笔者所在医院使用的中药注射剂约60%为2味药以上组成。
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占全院注射剂用药金额的12.1%,用药金额最大的为活血类用药,部分中药注射剂的DDDs和用药金额同步性较差,排名前10位的药物DDC显示经济效益较高,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强度为52.5 DDD。
结果提示,我院笔者所在医院中药注射剂在应用中可能存在不合理应用因素。
结论中药注射剂在笔者所在医院有滥用倾向,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医院应强化合理用药观点,促进中药注射剂安全、有效、经济、适当使用。
标签: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用药频度;使用强度;合理用药
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关于其不良事件的报道已引起医药行业的高度关注,国家相关部门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应用管理等一系列法规文件,力求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为此,笔者对兴山县医院2011年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特点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提取医院2011年全年住院患者药品使用资料,包括所有使用药品的通用名称、规格、用药数量、用药金额等。
中药注射剂品种包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药品注册文号首字母为Z的药品,以及药品注册文号首字母为H,但为中药提取物与西药的复方制剂。
1.2?方法
统计每一种药的药味组成。
DDDs分析采用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法[1]。
DDD是指为达到主要治疗目的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本研究以药品说明书为依据,采用主要适应证的常用剂量及临床医师用药习惯确定DDD值;DDDs=某药品年消耗量/该药的DDD值;DDC=某药品总金额/该药的DDDs值。
采用金额排序法和DDDs排序法进行排序,计算金额序号与DDDs序号的比值,即药物利用指数(DUI),比值接近l说明同步较好,反之则差。
依据DDDs及同期收治患者住院天数,计算中药注射剂在笔者所在医院的使用强度。
根据以上结果分析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评价可能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
2?结果
2011年医院住院患者使用注射剂药品的总金额为4 805.50万元,中成药总金额为66.55万元,中药注射剂为58.16万元,中药注射剂金额占注射剂总金额的12.1%,中药注射剂占中成药总金额的87.4%。
医院现用中药注射剂共32个品种,根据说明书分析药味组成情况(如含西药成分者,则1种化学成份按1味药计算)。
结果:含1味药者13种(40.6%)、2味药者12种(37.5%)、3味药者3种(9.4%),4味及以上者4种(12.5%)。
参考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计算方法计算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强度,采用32种中药注射剂的总DDDs/同期收治患者住院天数×100%,结果为52.5 DDD。
各种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统计结果。
3?讨论
从调查结果可见,笔者所在医院使用的中药注射剂品种较多,其中以活血类中药的品种最多,金額排序前10位的药品中有6种为此类药,占中药注射剂总金额的65.6%。
中药注射剂因应用历史较短,成分复杂,临床医师对其不甚了解,用药具有更大的风险性。
目前中药注射剂的合理用药问题已引起医药界的重视,本资料数据结果显示,2011年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患者应用中药注射剂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因素。
安全是合理用药的基本前提[2]。
近年来,随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国内的广泛开展,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也不断增加,其中注射剂是中药不良反应里比例最高、程度最严重的剂型。
临床上中药注射剂一般是静脉滴注给药,药物直接进入血管,绕过皮肤、黏膜这两道保护人体的天然屏障和肝脏的首过效应,分布到人体组织器官,易于引发不良反应。
其中药味越多,成分越复杂,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3]。
笔者统计的结果,32种中成药注射剂约60%是2味以上药物组成,有20%以上由3味药以上组成,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有效性是合理用药的根本目标。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与辨证施治相结合,采用现代制剂方法研制的中药注射剂仍保留传统中药的特点,因此临床应用时亦应遵循这一原则,否则不能保障药物的有效性。
抽样调查表明:综合医院中95%的中药注射剂是由西医使用,中医院也有80%的中药注射剂由西医使用。
对中医理论不熟悉的西医使用中药注射剂多是辨病施治,而不是辨证施治,将中药注射剂当西药使用倾向明显[4]。
在应用最多的活血类中药注射剂中,不乏违背中医的辨证施治的原则用药者。
如血栓通注射液,其主要成分为三七总苷,适应证是活血祛瘀、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
用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脑血管病后遗症、内眼病、眼前房出血等。
但临床医师常单纯的按照西医的理解“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广泛应用于内科及外科各种疾病,如此应用很难保证药物的有效性。
药物应用的经济性,也是合理用药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表1可见,32种中药注射剂有14种日费用超过100元,其中排序前十位的药物中,有6种日费用超过100元。
说明中药注射剂价格较昂贵,经济效益高于社会效益。
从金额排序与DDDs排序的比值看,多数药物用药金额与用药频度总体同步性较好,其中复方丹参、红花、舒血宁、川芎嗪DUI较高,究其原因,可能因其临床需求较高,但价格偏低所致。
而康艾、谷红、醒脑静的DDC偏高,但其应用频率偏低,因此导致DUI较低。
此外全年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强度为52.5 DDD,较高,说明可能存在超适应证用药、用药剂量偏大、疗程过长等不适当的治疗方案,有滥用倾向。
综上所述,从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分析结果可知,笔者所在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品种多,使用强度较高,存在滥用倾向及安全隐患,应强化中药注射液的辨证施治的观点,优化中药注射剂品种,更加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应用中药注射剂。
[参考文献]
[1] 叶凤英.我院近3年心脑血管中药注射剂用药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0,23(2):183-184.
[2] 白晓菊.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基本要素探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9,26(10):826-831.
[3] 周超凡,徐植灵,林育华.从药物组成看中药注射剂[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1):950-952.
[4] 任秀华,杜光.中药注射剂应用存在问题及对策[J].药品评价,2011,8 (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