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青铜器四大特点
商朝青铜器特点
商朝青铜器特点一、引言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其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青铜器。
商朝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形制分类、纹饰图案等方面探讨商朝青铜器的特点。
二、制作工艺商朝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四个步骤:选材、熔炼、浇铸和加工。
首先需要选择优质的原料,如铜矿石和锡石等。
然后将这些原料经过多次冶炼,得到高纯度的铜锡合金。
接着将合金倒入预先准备好的模型中,在高温下进行浇注。
最后需要进行后续加工,如打磨、抛光等。
三、形制分类商朝青铜器形制多样,可以分为三类:礼器、乐器和兵器。
礼器是指用于祭祀和宴会等场合使用的容器类物品,如鼎、觚、爵等;乐器是指用于乐舞等娱乐活动的器具,如编钟、磬等;兵器则是指用于战争的武器,如戈、矛、斧等。
四、纹饰图案商朝青铜器上的纹饰图案非常丰富多彩,主要包括几何图案和动物纹样。
几何图案多为直线、弧线和圆形等基本几何形态的组合,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
动物纹样则以神龙为主要表现对象,也有其他动物如虎、豹、鸟等。
这些图案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五、艺术风格商朝青铜器在艺术风格上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
其制作工艺精湛,造型简洁大方,纹饰图案精美细致。
此外,在青铜器上经常出现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和神话人物,这些题材反映了当时社会信仰和文化内涵。
总之,商代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六、结论商朝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其制作工艺精湛,形制分类多样,纹饰图案丰富多彩,艺术风格独特。
商代青铜器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珍品,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试比较商,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艺术风格特点(造型。装饰。图案组织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文化特征
试比较商,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艺术风格特点(造型。
装饰。
图案组织表现手法。
艺术风格等。
)文化特征及转变规律。
青铜是纯铜与锡的合金,其中还含有少量的铅。
它作为一种合金,与纯铜相比有几大优点。
一是熔点低,易于铸造;二是硬度大,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或减少锡与铅的比量,以达到不同的硬度;三是易于铸造,溶液在浇铸时气泡少,在范(模子)内无孔不入,这就容易铸造出锐利的锋刃和细密的花纹,而器物本身的气孔大为减少。
在中国出现于距今约三千八百多年前的夏代,至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商周时期青铜工艺发展到鼎盛时期。
A青铜器的形成时期距今4500—4000年龙山时代,相当于尧舜禹传说时代。
古文献上记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时代遗址里,经考古发掘,在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
制作技术方面,有的是锻打的,有的是用范铸造的,比较先进。
多属于日常工具和生活类,如刀、锥,、钻、环、铜镜、装饰品腹裆部常有模仿的金属铆钉。
B青铜器的鼎盛时期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
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及杂器。
礼器是古代繁文缛节的礼仪中使用的,或陈于庙堂,或用于宴饮、盥洗,还有一些是专门做殉葬的明器。
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
青铜礼器带有一定的神圣性,是不能在一般生活场合使用的。
所有青铜器中,礼器数量最多,制作也最精美。
礼乐器可以代表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装饰最为精美,文饰种类也较多。
西周中期至春秋中期,王朝统治由盛而衰,青铜礼器逐渐变为生活用具,在形制风格上发生了更为明显的变化,其标志是大量使用新的铸造工艺,流行蟠螭纹。
也是由神话动物演化而成,这时它已变成单纯的图案纹样,已不再有神秘的意味。
青铜器莲鹤方壶是这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一件。
艺术风格:器形轻盈、活泼、奇巧、富丽。
C青铜器的转变时期转变时期一般指战国末年至秦汉末年这一时期。
商朝青铜器的特点
商朝青铜器的特点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商朝青铜器的特点》的内容,具体内容:商代前期(二里岗期)的青铜器,较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在品种、造型、纹饰、铸造技术均有明显的发展。
商朝青铜器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对你有用!商朝青铜器的特征...商代前期(二里岗期)的青铜器,较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在品种、造型、纹饰、铸造技术均有明显的发展。
商朝青铜器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对你有用!商朝青铜器的特征商代前期(二里岗期)的青铜器,较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在品种、造型、纹饰、铸造技术均有明显的发展。
今见出土器以爵、鼎、鬲(力)、斝(假)、盉(和)、觚(谷)较多,可见器还有甗(演)、罍(类)、瓿(不)、壶、盘、卣、尊等。
这一时期的礼器"重酒组合",以爵、觚(姑)为核心,配以尊、盘或鼎。
工具、兵器有矛、戈、钺、刀、镞等,商代的一般器类均已出现。
这一时期的器物最明显的特征是器壁较薄,当时的铸范技术虽为原始,但铸器胎壁薄而平匀。
性质的特征更易判别,如鼎足明显的多锥形,爵、斝为平底,觚体粗矮。
这一时期制作的大型青铜器,如1974年、1982年在郑州的张寨杜岭、向阳食品厂两处遗址,各出土的两件大型方鼎。
最大一件高近一米,重82.4千克。
这类鼎腹为方斗形,腹沿口上两高立耳,鼎壁薄胎较均匀,鼎腹较深,圆柱形空芯足与整器比相对较短,上粗下细,由锥足向圆形足转变。
这一时期的器物装饰均较为简朴,纹饰多兽面纹、乳钉纹、云雷纹等。
线条粗疏,单层花,无底纹。
湖北盘龙商早期墓葬出土的青铜器造型、纹饰、制作较二里岗由了进步。
之后安徽、陕南等地商早期墓出土的青铜器,器形种类增多,已发现一批制作更加精美的器物如龙虎尊与饰有兽面纹的尊、爵、斝、觚、罍等。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多为酒器,以青铜爵为多。
此时的酒器组合,以爵、觚、斝为基本组合。
铸造工艺方面采用了分铸法,解决了复杂的器物造型和器商活络件等问题。
艺术史论文 浅析夏商周三代青铜器制作的变化特征
浅析夏商周三代青铜器制作的变化特征众所周知,世界上所有的古老文明都经历了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夏商周时期创造了独步世界的青铜文化,考古学上将这段时间成为“青铜时代”。
而我将在这篇文章结合夏商周三代的文化特征,从青铜器的品种和用途、制作工艺、艺术特征等方面论述这一时期青铜器制作的变化及各自特征。
一、品种和用途夏代青铜制品主要是为数不多的礼器、武器和工具,相对商周来说种类和数量较少,但在青铜礼器的出现在铸造史上已是一个重大的飞跃。
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有爵、斝、戈、钺、铃,以及兽面纹牌饰等。
另外,相传禹在位时,收集全国的青铜,铸鼎九只,象征九州,号称九鼎——这也被视为王权的标志。
下左图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夏代青铜礼器,爵。
到了商代,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青铜器品种已是相当丰富。
商人尊神,敬鬼,信巫,淫祀。
祭祀活动频繁并且隆重。
因此在商代,出现了大量青铜礼器,分为食器,酒器,乐器和兵器。
食器中包括鼎、鬲等等。
其中鼎是最重要的礼器。
上右图为著名的司母戊方鼎。
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
此鼎高133厘米、宽78厘米,重875千克。
它以超重,超大,超强的体量感,表现出雄伟庄严之美,从而成为最高统治者证权与神权合一的象征。
周代青铜器与商有联系也有区别。
西周注重礼教,统治者实行将政治权利、土地和奴隶讽刺诸侯的分封制度,于是青铜礼器不只用来祭祀,还用来维护和体现这种等级制度。
而到了春秋战国,“尊神重鬼”观念日益淡薄,各自为政的诸侯越来越追求“钟鸣鼎食”的享乐生活,青铜器中的生活用器逐渐增多。
二、制作工艺青铜器铸造铸造要经过采矿、冶炼、浇铸、成型等工序。
其技术要比制陶复杂的多,从目前出土的文物来看,夏代青铜制品的器类很少,主要以小件的器具和兵器为主。
夏代早期的青铜器形制主要受之前同时期的各类陶器的影响,型制朴拙,充满着浓厚的原始气息。
而商周时,随着社会进步和造型艺术的提高,则到了青铜器铸造工艺的辉煌时期,陶制块范铸造的方式得以被使用。
结合夏商周三代各自的文化特征
结合夏商周三代各自的文化特征结合夏商周三代各自的文化特征,举例论述夏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上的变化特征中国青铜器从本质上来说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宗法礼制。
根据青铜器的不同特征,把夏商周三代划分为夏、商早期、商中期、商晚期和周早期、西周中期、西周晚期六个部分,并从三个方面论述它们的变化特征:器形、纹饰、铭文。
一、夏代夏代以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为代表,器形模仿陶器、石器和骨器,充满着浓厚的原始初创气息,其中铜爵最为丰富,铜爵大体上有两种造型,一类是原始型的,样式基本上是模仿陶爵,它的外形和二里头遗址中出土的手制陶爵有着相似的特征,细腰、平底、短足,呈荷叶状的边口部和流从口部的延伸不甚规整,外观颇像用手捏成的陶器。
另一类造型是比较精致型的,器壁匀薄流狭长而线条优美精细,虽然同是细腰平底,显然是在陶范上事先作过细致修整的,三足细长而微呈曲线形。
这种从原始型到精致型的变化体现了从早期到晚期夏代青铜器造型由简单向复杂多样,由粗放向精致演变的审美历程,为商代青铜器物新颖造型的设计开创了先河。
夏代青铜器器类相对较少,主要以小件的工具和兵器为主。
就纹饰而言,这一时期的纹饰少,体现出朴素简练的特点,但有些爵的杯体正面有一排或两排圆钉状纹饰,一些器物上也出现了简朴的云纹、弦纹和网纹,兽面纹在这一时期就已出现,例如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镶嵌绿松石牌饰,牌上的兽面纹除两眼之外,其他部分都是抽象而不写实的,它是目前已知的青铜器上最早的兽面纹。
在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上还未出现铭文。
二、商代早期商代是中国青铜器的核心时期,人类社会由蛮荒向文明时代过渡,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青铜冶炼技术逐步成熟。
商代早期青铜器器形普遍出现爵、觚、斝的组合酒器,器壁普遍很薄;具有独特造型,鼎、鬲的三足必有一足与一耳成垂直线,在视觉上有不平衡感。
商代人的崇拜神鬼,形成了商代青铜器纹饰庄重、狞厉之美,并以其精美绝伦的装饰造型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又一夺目的瑰宝。
商代青铜器和周代青铜器有何不同
商代青铜器和周代青铜器有何不同一.萌生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夏代青铜器最初发现的地点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青铜器数量和种类已不少,主要是青铜容器、兵器、乐器、工具和饰件。
青铜容器有明显的仿陶器特征,器壁匀薄,由简单的几何纹装饰。
荣其中有酒器和食器,其组合的雏形表明青铜礼器制度开始出现。
青铜兵器和工具已经脱离了石器的影响而初具规范。
陶范法是这一时期青铜器的主要铸造方法,青铜饰件和一些兵器已有绿松石镶嵌的纹饰。
这一切都表明当时的青铜器正处于萌芽生长的阶段。
二、育成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3世纪)育成期包括商代早期和中期,这一时期,青铜器在黄河、长江的中游地区都有发现。
青铜容器、兵器的种类和数量有明显的增长。
青铜礼器的使用已有一定的组合关系。
青铜器的造型逐步摆脱了陶器的影响,开始形成自身的形制规范。
兽面纹、龙纹、鸟纹等青铜器的主要装饰题材已广泛运用,并开始向成熟的装饰工艺发展。
青铜器铸造中,分铸技术已被娴熟运用,大型青铜容器的铸造也比较普遍。
青铜器上文字,在这一时期较晚的时候也有发现。
此时的青铜工艺,正处在向鼎盛期发展的哺育成长时期。
三、鼎盛期(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1世纪)青铜艺术在商代晚期达到了灿烂辉煌的鼎盛时期,并一直延伸到西周早期。
青铜器的种类与器形在这一时期已基本齐全,造型成熟,大器、方器多见,且比较多的运用动物形象作为纹饰。
器物组合关系明确,礼器中重酒的体制在商代晚期臻于完善,到西周早期则开始向重食的体制转变。
青铜器纹饰空前发达,器物往往满饰花纹,平雕与浮雕相结合,使青铜器纹饰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强烈。
铭文在相当数量的青铜器上出现,商代晚期已使用者的氏族徽记为主,稍晚也出现了记事体铭文。
到西周早期,青铜器普遍铸有铭文,出现长达数百字的记事铭文。
四、转变期(公元前11世纪末~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从西周中期开始,中国青铜艺术出现一个比较大的转变。
这一转变是由民族文化、意识形态和社会习俗所致。
夏商周青铜器简介
夏商周青铜器
中国古代青铜文化是中国文化最灿烂的因 素之一,青铜器是其载体,因而倍受人们 的关注而广为收藏。在各大型博物馆中, 青铜器收藏状况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该馆的 地位。
青铜器的性质——礼器 武器和工具 生活用品 乐器
1、兵器
青铜兵器在青铜器中的地位仅次于青铜礼 器,“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兵器按用 途可分为攻击型和防御型两大类,后者由 胄、盔、甲等组成。攻击型有由戈、矛、 戟、铍组成的长兵器,由钺、鏚、刀、剑、 匕组成的短兵器和由镞、驽机组成的远射 程兵器。
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通高 55.7厘米,宽4.6厘 米,柄长8.4厘米, 重875克。1965年 冬天出土于湖北省 荆州市附近的望山 楚墓群中,剑上用 鸟篆铭文刻了八个 字,“越王鸠浅 (勾践),自作用 剑”。
“越王剑”是越王勾践请铸剑名师经 历数年精心铸造出来的。据 越王勾践剑 《吴越春秋》和《越绝书》记载, 越王勾践曾特请龙泉宝剑铸剑师欧 冶子铸造了五把名贵的宝剑。其剑 名分别为湛庐、纯钧、胜邪、鱼肠、 巨阙,都是削铁如泥的稀世宝剑。 据称,后来越被吴打败,勾践曾把 湛庐、胜邪、鱼肠三剑献给吴王阖 闾求和,但因吴王无道,其中湛庐 宝剑“自行而去”,到了楚国。为 此,吴楚之间还曾大动干戈,爆发 过一场战争。
生活用具
带钩的作用是束衣, 贵族多用铜制。 灯因其独特的摆放位 置,外形都很讲究, 形式多样,充分表现 青铜艺术的创造力, 如长信宫灯,各式鸟 兽灯。 十五连盏灯
周朝礼器的外形特点
周朝礼器的外形特点周朝礼器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形状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周朝礼器的外形特点,并根据标题要求进行扩展描述。
一、青铜器的外形特点周朝是中国青铜器制作的鼎盛时期,因此周朝礼器主要以青铜器为主。
青铜器的外形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外形庄重肃穆周朝礼器的外形设计非常庄重肃穆,体现了古代礼制的严谨和庄重。
例如,周朝的大型礼器如大鼎、大彝等,通常采用方正的形状,线条简洁而稳重,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1.2 几何图案装饰周朝礼器的外形常常装饰有各种几何图案,如螺纹、云纹、雷纹等。
这些几何图案不仅美观,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例如,螺纹代表着生命的延续和繁衍,云纹象征着天地之间的联系和神秘力量,雷纹则寓意着威严和权威。
1.3 动物纹饰除了几何图案外,周朝礼器的外形还常常装饰有各种动物纹饰,如龙纹、鸟纹、兽面纹等。
这些动物纹饰不仅增添了礼器的装饰性,还寓意着吉祥和权力。
例如,龙纹代表着皇权和吉祥,鸟纹象征着祥瑞和幸福,兽面纹则寓意着威严和力量。
1.4 线条流畅优美周朝礼器的外形线条通常流畅而优美,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
这种线条的设计不仅考虑了礼器的实用性,还注重了审美效果。
线条的流畅与优美使得周朝礼器在外形上更加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
二、青铜器的分类及特点除了以上的外形特点,周朝礼器还可以根据其功能和用途进行分类。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青铜器及其特点。
2.1 大鼎大鼎是周朝最具代表性的礼器之一,它通常用于祭祀和宴会等重要场合。
大鼎的外形庄重肃穆,通常呈方形或圆形,鼎腹鼓起,四周有两个或四个耳,上面装饰有各种纹饰。
大鼎的特点是体积庞大、重量沉重,制作工艺复杂,代表着周朝统治者的权威和威严。
2.2 小彝小彝是周朝的一种小型礼器,通常用于祭祀和宴会等场合。
小彝的外形相对简单,通常呈圆形或方形,鼎腹较浅,四周有两个或四个耳,上面也装饰有各种纹饰。
小彝的特点是体积较小、重量较轻,制作工艺相对简单,代表着周朝贵族的身份和地位。
从夏商周三代历史变化,看青铜鼎的发展历程,都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从夏商周三代历史变化,看青铜鼎的发展历程,都有哪些显著的特点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的青铜器时代,其中夏朝青铜器数量少且粗糙,而商周青铜器数量丰富,制作精良,纹饰精美。
青铜鼎按腹形不同可分为圆鼎、叉鼎、方鼎,按足形不同可分为锥鼎、柱鼎、蹄鼎、平鼎。
在中国发现的大量青铜器中,青铜鼎是重要的一类,在礼制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并逐渐完成了从实用到祭祀再到国之重器的转变。
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鼎属于二里头时期,贯穿商周,一直延续到汉代。
一、西周青铜扁足鼎形制特点根据各期扁足鼎的数量与特征来看,扁足鼎的萌芽期,扁足鼎形态较为原始。
目前最早的扁足鼎发现于湖北盘龙城的二里岗偏晚阶段,但扁足鼎的发源地应在郑州商城,同时在二里头时期的遗址中也有发现与之形态类似的陶质扁足鼎,因此不排除二里头时期就已出现扁足鼎的可能。
殷墟过渡时期的平足鼎足形虽仍与前期相似,但腹部较浅。
在平足鼎发展的孕育期,平足鼎最大的变化就是不再是趾点,没有新的造型,数量也没有比前期有明显的增加。
扁足鼎的快速发展期,量增长较大,器形方面也出现了耳上立鸟、方鼎、鸟形足和虎形足等。
扁足形态以夔形足为主,虎形足数量也较多,有少量的鸟形足和鱼形足,就扁足形态来讲,此期已涵盖五种扁足形态中的四种。
扁足鼎发展的沉寂期数量没有增加,形态以夔形足为主,有少量的鸟形足,扁足鼎没有较大发展。
平足鼎发展的两个高峰期,特点是数量大幅增加,造型更加丰富。
奎形脚仍占主流,鸟形脚仍是少数;后期鸟形足可以和真足平分秋色,E形三脚架平足的新造型和以前有很大不同。
西周中期,扁足鼎不仅数量急剧减少,器形也极为单一,均为具盘形鼎,仅存的一件鸟形方鼎,造型也极为呆板,扁足鼎自此退出历史舞台。
二、西周青铜扁足鼎纹饰特点青铜器的纹饰最早是在陶器纹饰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最早的青铜容器纹饰见于二里头时期,此时的青铜器上出现简单的变形动物纹。
到了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代一一商周时期,各种类型的青铜器纹饰更是层出不穷,包含各种题材。
浅谈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
1、浅谈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中国青铜时代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距今约4500~4000年龙的时代,相当于尧舜传说时代,古文献上已经纪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自夏、商、西周起,中国开始了周而复始的朝代更替。
夏商两代均设有管理手工业的官职和王室贵族直接控制的手工业。
统治者所需的礼器、祭器、武器和贵重的生活用品,多是官府手工业部门制造的。
青铜器是商代工艺的重要品种。
商代青铜器品类齐全、造型多样,装饰图案或中心对称,或呈单独纹样,神秘庄严。
由于商代统治阶级盛行饮酒之风,所以酒器制作十分发达。
青铜器成本高,只能为统治者所用。
经考古发掘,在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同玉器时代一样,约经历了15个世纪。
青铜器的出现,促使玉雕技术与陶塑技术合而为一应用在青铜器的塑造方面,在此基础上铸造工艺发展起来。
传说中夏铸九鼎,开启了华下文明的青铜时代。
实际上在塑鼎这种复杂的工艺之前,青铜器必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由简到繁的发展阶段。
此时的艺术风格由原始时期陶器造型、纹饰呈现的活泼愉快走向神秘威严,失去了原始艺术的质朴风格和生活趣味。
而青铜图案同彩陶一样成为古代工艺形式美的瑰丽景观,二者的抽象与逻辑演变,经历了长期的积累,凝结着无数经验与智慧,它嬗变成一种心灵的艺术,脱尽了向自然模仿的痕迹,那原初的具象已被遗忘在意象的升华中。
中国的青铜器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青铜器作为文化的载体,它凝聚着历史的秘密,天子的威严、诸侯的荣宠、大夫的勤谨以及工匠艺人的殚精竭虑。
统治集团利用青铜器“明贵贱,别上下”,其狰狞、神秘,显示着奴隶主们的权势和威仪。
它们是奴隶主狞厉的政治宣言,是奴隶望而生威的神物,是当时生产力与科技水平的实物证据,更是植根于这块神奇土地的中华民族传统的渊源。
艺术上或浑厚凝重,气势磅礴;或工艺高超,精妙绝伦;或铸刻铭文,俨然一卷史书;无论繁缛简朴、狞厉祥和,都给人以历史的沉思与启迪,艺术的审美与人性的观照。
浅谈商周青铜器特点
浅谈商周青铜器特点传说夏代建国之初,九州之牧进贡了铜材,于是铸成九个鼎,上面刻出百物图像,使人民看了知道趋吉避凶。
九鼎从此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物。
“夏代以后,人们学会了铸造青铜器,青铜鼎便成为贵族统治者用以祭祀鬼神祖先的“礼器”。
已知最大的鼎是商代后期的司母戊鼎”(1)。
真正从实用价值讲,铸造这么笨重的大鼎使用起来是很不方便的,但作为权势象征物,它需要借助于巨大的体量给人以精神上的震撼。
司母戊鼎的造型为长方形腹,有两立耳,四柱足。
这种设计既是出于实用需要,也构成稳重如山的效果。
铭文“司母戊”三字铸于鼎的内壁,戊是商王武丁的一位配偶,铭文表明这件大鼎是下一代商王为祭祀母辈戊而铸造的。
到了西周时代以礼乐制度区分贵族之间的身份等级。
青铜礼器、乐器成为礼乐的物化形态,用鼎的数量、大小都有严格规定。
天子享用的最高规格是九鼎八簋。
西周时期也有一些著名的大鼎,如大盂鼎。
与鼎配合使用的簋是盛食器,有些像现代的碗,在周代很受重视,数量多,造型变化丰富。
有的簋上的铭文涉及当时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如出土于陕西临潼的利簋,铭文涉及武王伐纣的日期和当时的天象,成为判定商周年代分界的重要依据之一。
利簋的造型庄严华美,细部的设计和纹饰都显示出制作者力图表明这件器物非凡意义的用心。
商周青铜器中种类最多,设计最见匠心的是酒器。
其中主要的有饮酒用的觚与爵,盛酒的尊、罍、卣、觥,以及铸成动物形象的鸟兽尊。
商代酒器之中那些做成动物形象的鸟兽尊和兕觥、卣等器物,在比较写实的造型中,常施加一些神秘的纹饰,把飞禽、猛兽、蛇、鱼等动物形象综合于一体,希望以此赋予作品以超自然的神力。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思想界十分活跃,青铜器也走下神坛,成为贵族“钟鸣鼎食”生活的点缀,风格趋向于富丽、豪华。
而冶金铸造技艺的进步、铁工具的出现则为青铜器新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春秋时代的立鹤方壶盖顶上清新俊逸的立鹤被学术界认为是呼唤新时代到来的象征。
壶的周身装饰着一对龙形大耳、四条飞龙,铸造精工,动感强,像是竞相向上攀爬。
青铜时代夏、商、周美术
青铜时代夏、商、周美术一、概述(一)农业与手工业分工,私有制出现,国家机器奴隶制阶级社会产生。
(二)周武王灭商纣王,建立周朝,他自称天子,周朝制度是实行分封制、世袭制、等级制。
即周天子子继承。
天子的庶子分封为诸侯,诸侯也由诸侯的嫡长子继承。
他们形成一种宗法体系,掌握着政治,经济《齐语》:“士之子恒为土,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
”这种位次尊卑的等级制度,服饰、器物、宫室、车马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不可僭越,否则严惩。
这种森严的国家制度(等周代工艺美术的发展以极大影响。
(三)夏商周时期的美术:最具代表性和具有突出艺术成就的是青铜器艺术,它是我国古代美术继彩艺之后又一辉煌成就,因此,这一时期又称“青铜时代”,青铜文明在三代的突出功能在于制造与政治权力“左传”解释这种文明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三代青铜的考古收获相对集中在祭祀礼器及军事兵器上二、青铜艺术青铜指用天然红铜加入锡的一种合金,因颜色灰青,故名青铜。
青铜器造型多仿自陶器。
(一)青铜器制作:分炼矿,制范,熔铸,装饰等几个过程。
《荀子》“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载说明青铜制作的条件,其中“制范”是一个重要方面。
有陶范法,蜡模法二种方法:①陶范法:先用泥土塑模,再将泥模烘干,用过滤过的细泥制成泥片,附在胎外面,使呈器形并显外范。
外范中心还要制一个内范,内外范的空间距离,就是器壁的厚度,加固泥范后浇注铜液便成器形。
②蜡模法:又称失蜡法,以蜡制成模型,内外用泥填充和包紧后,灌注铜液,有蜡处即为器形。
此种极为精细或镂空的造型和装饰。
(二)青铜器的品种:据其用途分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杂器、兵器、乐器工具等八类,除实用还作仪仗、陪葬品。
(1)烹饪器:即蒸煮器,鼎、甗、鬲①鼎:煮肉器,多圆体,三足,双耳,亦有方体四足者如司母戌鼎,它不仅是实用生活用品,还是的象征,传说禹制九鼎以象九州:天子用九鼎,诸候(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至一鼎。
商周青铜器的特点及铸造工艺?
商周青铜器的特点及铸造工艺?商周青铜器的特点及铸造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有什么特点呢?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呢?所谓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是指我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具。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单是盛物用的容器,同时也是宗庙中的礼器。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大小,象征着权利等级。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具有很多的艺术特点。
那么现在就马上来介绍下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相关知识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商周青铜器的特点及铸造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1、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它的基本功能有两种,一是从功能上大体可分为四类(1)礼器:商周时期,即一些日用青铜器由于用作祭祀和典礼时的陈设而被赋于特殊意义,成为青铜礼器。
如鼎、鬲、尊等。
(2)乐器:到春秋时期,乐器在祭祀和典礼中更是不可缺少,如饶、钟、铃、鼓等。
3)兵器:现出土的兵器以春秋战国时最多。
如戈、钺、矛、剑、镞等。
(4)工具及车马具:如犁、锄、镰、铲、斧等。
2、按照青铜日用器从用途上也可分为四分类有(1)食器:即用作蒸煮、盛放食物的器皿,如鼎,鬲、簋等(2)酒器:顾名思义即喝酒的器皿,如爵、角、兕觥等(3)水器:主要用作盛水的器皿,和现在的瓢的功能差不多,如罍、盘、壶(4)日用杂器:在日常生活用途很广泛,很杂乱,就不在赘述。
另一种便是陈设布列,装点门面,古时的人们无不以鼎器的多寡来衡量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财富,这就是人们场所说的“钟鸣鼎食”,而在这上面占据主导地位的便是王公大臣士大夫阶级,因此他们就将这些鼎器作为炫富或者观赏价值来用。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艺术特点:1、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作为“礼器”的艺术精神特点:中国青铜器的大宗是青铜礼器。
这是中国青铜器的重要特征,在世界青铜器家族中担任绝无仅有的角色。
是强调青铜器在社会物质文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1)《司母戊方鼎》是中国商代晚期最重的青铜器,193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
通高133厘米,长166厘米,重875千克。
为商王文丁祭祀其母“戊“制作的大型礼器,是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商朝的青铜器有什么特点
商朝的青铜器有什么特点我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具,不单是盛物用的容器,同时也是宗庙中的礼器。
青铜器的数量可以表示出身份地位的高低,青铜器形制的大小也可以显示出权力的等级。
下面是有商朝的青铜器的特点,欢迎参阅。
商朝的青铜器的特点夏商周时期雕塑与青铜铸造艺术达到了高峰,商朝青铜器出现了平雕与浮雕两种技术,代表作有司母戊大方鼎和四羊方尊。
商朝的玉雕水平也相当高。
商朝的青铜铸造艺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四川广汉三星堆考古发现了大型青铜铸像是其杰作。
西周青铜器是最大特色是大量青铜铭文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四川出土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表明青铜器的装饰从过去的图案花纹发展为完整画面,表现出了精湛的艺术技巧。
1)商代晚期前段:本期新出现的器类有方彝、觯、觥等。
方形器大为发展,几乎所有的酒器都为方形。
纹饰方面,动物形象比较具体,有的甚至有写实感,主体花纹和地纹明显区分,地纹常为细雷纹,与主体花纹构成强烈对比。
主体花纹多采用浮雕手法,风格有浑圆、峻锐两种。
铭文多为一二字,为器物所有者的族徽。
器形方面,鼎的变化较大,除通常样式外还出现了分档鼎。
方鼎都是槽形长方,柱足粗而偏短。
簋仍为无耳,腹变浅,最大腹径上移。
觚的造型向细长发展,喇叭口扩展,大十字架镂孔退化为十字孔,或穿透或不透。
扁体爵大减,圆体爵盛行。
斝的变化是斝板上始见兽头装饰。
三足明显增高。
戈出现了带胡带穿。
2)商代晚期后段:器类方面,无肩尊和扁体卣是新出的典型器,始见马衔等车马器。
多沿用商代晚期前端的器类。
这一期纹饰最为发达,艺术装饰水平达到高峰,以动物和神怪为主体的兽面纹空前发展。
纹饰不仅仅施在器身,有些视线不及的底部也装饰花纹。
花纹总体风格森严庄重。
这一期出现了记事形式的较长铭文。
但最多不过三四十字。
铭文铸工精细,内容有族徽、祭祀祖先、赏赐、征伐等。
器形方面鼎除柱足外,出现了蹄形足;圆鼎较多,直耳略向外撇。
簋最大变化是双耳簋急剧流行觚基本似前段,仍为细长身喇叭口。
爵的变化不大,仍为圆体爵,平底爵消失,爵柱后移。
简论夏_商_周青铜器艺术的美学特征
THE SILK ROAD 古代中国的青铜器铸造,以夏、商、周三代最为繁盛。
铜在当时是一种新元素,古人称为“赤金”,用这种材料制造器物比粗拙的陶石器坚固美观,同时,它作为一种很贵重的金属,除了王侯贵族之家,一般百姓无力铸造。
概括地说,青铜器艺术在夏、商、周三代主要是奴隶主贵族的艺术,它类似于一种图画文字,通过本身的造型、纹样,以及用于记事的铭文和高超的技艺反映了奴隶制时代的社会风尚和审美观念。
一、青铜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国青铜器艺术的发展与同时期冶金铸造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
青铜是红铜与锡或铅的合金。
红铜加入锡(铅)之后,熔点降低,硬度增强,成为青铜。
青铜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很高的耐磨性和化学稳定性。
古代匠师在创作实践中十分关注铜与锡的合金比例,在春秋时期总结出适合制作不同青铜器类的理想的合金比例“金有六齐”。
也正是由于东周时期在失蜡法铸造以及焊接、镶嵌等方面冶铸制造技艺的精进,才有可能生产出鬼斧神工的曾侯尊盘等作品,使楚人的浪漫激情与飞扬的想象力得以附丽于各种青铜器而震惊于世。
对于作品的研究与评价需要靠比较,从比较中可以细致深入地了解到艺术设计思想、审美观念递进的过程,可以分辨出艺术创造力的高下。
古代青铜器作品也有神品与能品之别。
有的作品结构严谨,铸造精工,气度非凡,如四羊方尊、龙虎尊;有的在幻想与现实的交织中,设计别具巧思,如立鹤方壶;有的以结构奇巧取胜,如错金银龙凤方案。
青铜时代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但青铜器艺术的生命活力依然跃动于民族的血脉之中。
有些现象值得深思,例如盛行于夏、商和西周时期的青铜酒器中的觚与爵,到东周以后为耳杯所代替,逐渐消失,所以孔子发出“觚不觚,觚哉觚哉”的慨叹。
而在千百年之后,觚与爵等酒器的造型却被作为传统艺术中完美成功的创造而在玉石、陶瓷、犀角等多种材质的工艺创造中得到了复活。
在民族艺术发展的长河中,对青铜器艺术的学习与继承决不仅只是艺术样式的借鉴,它是一种强有力的文化精神,是活泼的创造力量,从历史的源头上奔涌直下,生生不息。
青铜器鉴定-时代特征
时代特征夏代1.相比原始社会晚期而言,品类增多:不仅有工具(刀、凿、锥、锛、鱼钩、兵器(戈、戚、镞),还出现爵、角、斝、鼎、盉等容器,铜铃等乐器(礼乐器),表明夏代青铜器已脱离了原始制作阶段,标志着青铜时代的真正开始。
2.青铜器的形态与同时期陶器的形体相似,如爵、盉、斝。
爵的做法与陶爵完全一样。
器体较低,流口无柱,三条尖足附于器底外侧。
可见夏代的大部分青铜器尚处于祖型于陶器的阶段,和商代早期器形很不相同。
3.一个显著特点是青铜器的器壁较薄,从夏代至商代晚期,青铜器器壁的演化趋势大致是由薄到厚,越早越薄。
4.此时的青铜器一般无纹饰,即使有花纹,也是单层花纹,结构较简单,如有些爵的杯体正面有一排或两排圆钉状纹饰,有的斝腹部有圆饼状突起,有弦纹、连珠纹、网格纹等。
5.文字:还未见文字,但在陶器上有刻画符号。
6.铸造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
也有一些器物的造型奇特,纹饰美观,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如双翼带铤式的铜镞,曲内戈,镶嵌绿松石的铜牌饰(二里头稀世珍宝),制作都有一定难度。
而十件青铜爵,用范在四块或四块以上,也都比较复杂。
如铜牌饰凸面用长条、方形、三角绿松石小片镶嵌成饕餮纹,纹饰复杂,十分美观。
组合精巧,色彩斑斓,显示出高超的镶嵌工艺水平。
一件戈上也有相当多的动物纹饰,此乃商代同类器纹饰之滥觞。
这说明夏代晚期中国青铜器还有一段较长的发展阶段。
将来可能发现更复杂的夏代铜器。
7.本期青铜器合金成分特点:锡青铜器:含锡量中等偏低,2—7%。
三元青铜容器含铅、锡量较低,兵器含锡量略高。
但另一方面已知有意识在合金中加铅,并配置出含锡15%以上的高锡青铜,处于较低锡青铜向典型锡青铜转变的过渡类型。
8.青铜容器如爵、斝、鼎多数出土于墓葬中,很可能是作为礼器随葬的。
在河南偃师二号宫殿基址中心殿堂以北发现大墓一座,墓室面积为23.58—24m’,但被盗,未见青铜器。
10座中型墓都出有青铜器,小型墓内无青铜容器,可能铜器已成为墓主身份等级的标志。
夏商周青铜器的主要用途及其审美特征
夏商周青铜器的主要用途及其审美特征夏商周青铜器的主要用途及其审美特征中国的青铜器文化通常被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
夏、商、周三代的器物是我国青铜器鼎盛时期的代表,多出土于夏商周时期考古中心河南省各地,工艺极为精美,其制作工艺也基本相同,即采用陶范工艺。
其制作方法大概如下:首先要用泥巴塑一个的模型,然后把它翻成一个范,在上面加工,刻花纹,刻铭文,然后再把范(包括内范和外范)合起来进行浇铸,进行铸造,铸造了以后再进行修整成器。
这种手工制作陶范的特点是一范只做一器,因而在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中是找不出两个完全相同的器物的,每一件青铜器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无疑增加了青铜器的艺术观赏价值,同时也成为后人辨别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真伪的标准,如果有两件相同的青铜礼器,必有一件是伪器,或二者皆为赝品。
鼎,胎于原始时代的陶鼎,本来是用以煮饭和煮肉的。
其形为方体或圆体,有三足或四足,便于架在火上烧,腹侧有两耳,便于端持。
进入阶级社会之后,鼎被专门用做典礼或祭祀,故逐渐显得贵重,被视为国家政权的象征。
《左传·宣公三年》有云:“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鼎迁即鼎转换了主人,表示国家政权发生更迭。
鼎的形象本身具有稳定挺拔的特征,便于赋予它相关的含义。
鬲,款足似鼎,煮食器,似今日之蒸锅。
款足即足中空,便于加热。
甗(音眼),其上身似鼎,下身似鬲,中间相通。
下身放水,上身放粟,底烧火蒸,颇似今日之蒸笼。
甑(音增),形似,所不同的是甑上下分体,同时中间以纽扣合。
敦(音对),其外形上下内皆圆,上有纽,下有足,中有耳。
簋(音鬼),盛饭器。
商簋多无盖,周则多加盖。
椭圆形,有两耳,高圈足簠(音府),盛稻粱(高级米饭)器。
外形侈口而长方。
商周贵族主食以黍稷(今日北方人所食之小米),盛于簋,如遇宴享宾客或过节,则须改膳以稻梁,盛于簠。
豆,肉食器。
主要用于盛菹醢(音组海),菹即咸菜、酸菜之类;醢即肉酱。
古人吃熟肉时蘸一些肉酱,配一些咸菜酸菜以调味。
青铜器在商朝有何特点
青铜器在商朝有何特点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十分发达,并以制作精良,气魄雄伟、技术高超而著称于世。
贵族把青铜器作为宴享和放在宗庙里祭祀祖先的礼器。
下面是有青铜器在商朝的特点,欢迎参阅。
青铜器在商朝的特点商代前期(二里岗期)的青铜器,较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在品种、造型、纹饰、铸造技术均有明显的发展。
今见出土器以爵、鼎、鬲(力)、斝(假)、盉(和)、觚(谷)较多,可见器还有甗(演)、罍(类)、瓿(不)、壶、盘、卣、尊等。
这一时期的礼器“重酒组合”,以爵、觚(姑)为核心,配以尊、盘或鼎。
工具、兵器有矛、戈、钺、刀、镞等,商代的一般器类均已出现。
这一时期的器物最明显的特征是器壁较薄,当时的铸范技术虽为原始,但铸器胎壁薄而平匀。
性质的特征更易判别,如鼎足明显的多锥形,爵、斝为平底,觚体粗矮。
这一时期制作的大型青铜器,如1974年、1982年在郑州的张寨杜岭、向阳食品厂两处遗址,各出土的两件大型方鼎。
最大一件高近一米,重82.4千克。
这类鼎腹为方斗形,腹沿口上两高立耳,鼎壁薄胎较均匀,鼎腹较深,圆柱形空芯足与整器比相对较短,上粗下细,由锥足向圆形足转变。
这一时期的器物装饰均较为简朴,纹饰多兽面纹、乳钉纹、云雷纹等。
线条粗疏,单层花,无底纹。
湖北盘龙商早期墓葬出土的青铜器造型、纹饰、制作较二里岗由了进步。
之后安徽、陕南等地商早期墓出土的青铜器,器形种类增多,已发现一批制作更加精美的器物如龙虎尊与饰有兽面纹的尊、爵、斝、觚、罍等。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多为酒器,以青铜爵为多。
此时的酒器组合,以爵、觚、斝为基本组合。
铸造工艺方面采用了分铸法,解决了复杂的器物造型和器商活络件等问题。
这一时期青铜器纹饰,以平雕细刻的表现手法,纹饰装饰线条粗狂有力,构图茂密,主题纹饰多以左右展开的抽象动物纹与凤鸟纹,其图案注重庄严威慑的特征,如兽面纹的双目突出的表现,上下多有圈带纹作边框。
流行纹饰还有云雷纹、圆涡纹等。
商后期的青铜器开创了中国青铜艺术的极为辉煌时期。
夏朝青铜器的特点
夏朝青铜器的特点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
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得名。
下面是有夏朝青铜器的特点,欢迎参阅。
夏朝青铜器的特点青铜,是指红铜与锡、铅等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因颜色呈青灰色而得名。
中国青铜时代约始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公元前十三至前十一世纪为鼎盛阶段,它跨越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夏、商、周三代,延续了近两千年,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
目前已知最早的青铜制品是在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一件单范铸造的青铜刀,装饰较少,反映出远古先民纯朴的审美意识。
夏代(21世纪B.C━━16世纪B.C)的青铜器中已经有了象征身份等级的礼器,与礼制的政治制度相呼应。
商代(16世纪B.C━━11世纪B.C)青铜器发展到鼎盛,大型器物迭见,花纹繁缛精致,并有一些神秘主义的色彩。
西周时期(11世纪B.C━━776B.C)青铜器与礼制的结合更加紧密,冶铸技术日趋成熟,出现了长篇铭文,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春秋战国(776B.C━━221B.C)时青铜器一改过去的设计,风格纤巧、清新,普遍采用更高水平的制作工艺,极富地方性和生活色彩。
秦代以后(221B.C━━1840A.D),礼器比重大减,钱币、度量衡和铜镜经过更新、创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青铜器的主流,在漫长的时间里,中国的青铜器铸造技艺一直保持着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水平。
青铜器,集造型、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之成,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中国文物艺术中的瑰宝,也是世界美术史上的精华。
青铜器文化史学上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的时期。
保守的估计,这一时期主要从夏商周直至秦汉,时间跨度约为两千年左右,这也是青铜器从发展、成熟乃至鼎盛的辉煌期。
由于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先秦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因此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