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技术复习

环境微生物技术复习
环境微生物技术复习

第一章绪论

环境生物技术的定义: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对环境生物技术概括为:环境生物技术是现代生命科学与环境工程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前沿交叉学科。环境生物技术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充分利用各种环境生物的特殊功能,进行生物净化、生物修复、生物转化和生物催化,从污染治理、清洁生产到可再生资源利用,多层面、全方位地解决工业和生活污染、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荒漠化和海水污染等问题。

基本特征(环境生物技术):见定义

研究内容:环境生物技术的研究内容,国内某些学者从技术难度和理论深度的角度,将其分为三个部分或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现代环境生物技术,是指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近代防治污染生物技术,包括构建降解杀虫剂、除草剂、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等污染物的高效基因工程菌,创造抗污染型转基因植物等。这一层次知识密集,为快速、有效地防治污染开辟了新途径,使解决日益出现的大量环境难题成为可能。

第二和第三层次为传统的环境生物技术。

第二层次是以废物的生物处理为主要内容,包括在新的理论和技术支撑下开发出的一系列废物强化处理工艺。这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治理污染的生物技术。仍在不断强化和改进,已为控制现时的环境质量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三层次主要包括氧化塘、人工湿地和农业生态工程等,其特点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界的生物环境功能,投资运行费用少,易于操作管理。

发展趋势:1.降解污染物的工程菌和抗污染型转基因植物的相关研究;2.金属去除;3.植物补救;4.固体废物处理;5.石油生物污染生物补救;6.废水生物处理;7.氯化有机物生物降解;8.N、P代谢去除;9.CO2、SOX、NOX固定化生物去除;10.生物监测;11.清洁生产、清洁能源;12.再生能源;13.厌氧条件下化合物降解。

第二章环境微生物分离筛选技术

富集培养原则(环境微生物):

(1)控制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在分离该类菌株之前,可在增殖培养基中人为加入相应的底物作惟一碳源或氮源。那些能分解利用的菌株因得到充足的营养而迅速繁殖,其他微生物则由于不能分解这些物质,生长受到抑制。

(2)控制培养条件——筛选某些微生物时,除通过培养基营养成分的选择外,还可通过它们对pH、温度及通气量等其他一些条件的特殊要求加以控制培养,达到有效的分离目的。(3)抑制不需要的菌类——在分离筛选的过程中,除了通过控制营养和培养条件,增加富集微生物的数量以有利于分离外,还可通过高温、高压、加入抗生素等方法减少非目的微生物的数量,使目的微生物的比例增加,同样能够达到富集的目的。

(4)DGGE探测——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首先对待富集的环境样品进行检测,判定样品中究竟有哪些微生物种类,进而选择和改进培养方法,富集目的菌株。

分离原则:

纯培养:微生物学中把从一个细胞或一群相同的细胞经过培养繁殖而得到的后代,称纯培养获得纯培养方法:(1)液体稀释法(2)平板划线分离法(Streak Plate)(3)平板涂布分离法(Spread Plate)(4)选择性培养分离法(5)单细胞(单孢子)分离法。

有机污染物降解菌的基本培养方法:

1 .水溶性有机污染物——梯度压力法,苯胺、DDT、甲基对硫磷、环己烷。不断加大污染物浓度,增强培养体系的选择压力。

2.具挥发性高毒有机污染物——气相法,氯苯、甲苯等。A、在培养皿中放入蘸有有毒物质

的滤纸;B、把盛有有毒物质的容器放入干燥器内;C、补充含有有毒物质的气流。——以有毒物质的蒸汽作为微生物生长的碳源或氮源。

3 .疏水性有机污染物——乳化法、惰性吸附法,PCBs、联苯、多环芳烃等。A、通过分散作用或使用惰性亲水载体增加界面,如使用不能被微生物生长利用的惰性分散剂。B、利用超声波或高速搅拌机产生稳定的乳浊液。C、将疏水性物质溶解在溶剂中,与多孔性材料(如硅藻土)混合后,蒸发掉溶剂,将吸附有疏水性污染物的多孔性材料投加到液体培养基中。

4.作为共代谢基质的污染物——类似物富集法, DDT、3,4-二氯苯胺等。利用类似物与目标污染物具有相同的碳骨架,但不会阻断生物降解和对基质的利用原理,对降解菌进行富集和分离。

环境中未培养微生物不可培养的原因:

1.采用高浓度的营养基质——产生微生物自身难以调节的过氧化物、超氧化物和羟基自由基等“毒性氧物质(Reactive oxygenspecies);

2.实验室中无法完全模拟自然界的环境条件——将微生物置于恒温、恒湿、黑暗等环境中,将微生物限制在“板结”的琼脂或不扰动的液体介质中;

3.环境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被忽略——纯培养技术将待培养的微生物与其它微生物群体、以及生存环境人为地分离开,种间的共生关系和信息交流被阻断,微生物缺乏必需的生长因子和信号分子而死亡,表现出微生物的不可培养性;

4.生长缓慢的微生物被忽视——环境中很多微生物都聚集生长,当将这些微生物接种至培养基时,适合生长的微生物由于生长快而占据优势地位,它们对营养成分的大量摄取使生长缓慢的微生物得不到充足营养而生长受到抑制。此外,对微生物生长状况进行判断的常规标准存在的缺陷,也导致某些微生物生长不被发觉,表现为“不可培养”。

第三章典型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转化原理与途径

有机污染物代谢的基本过程:1.向基质接近;2.吸附在固体基质上;3.分泌胞外酶;4.可渗透物质的吸收;5. 胞内代谢。

生物氧化与化学氧化的异同:

1.生物氧化与化学氧化的相同点:⑴. 都需要O2,放出CO2和H2O;⑵.放出的总能量相同;

⑶.反应的实质是电子或H+的转移。

2.生物氧化与化学氧化的不同点:⑴.反应的条件不同,化学氧化一般在高温和干燥的环境中进行,生物氧化则在常温(一般为30~37℃)的水溶液中进行;⑵.反应的速度不同,化学氧化一般是高速进行的,而生物氧化则是缓慢的匀速进行的。

共代谢原理:

共代谢(cometabolism)又称协同作用,是指利用一种容易降解的物质作为支持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物质,微生物同时又降解另一种物质,而被降解和转化的物质并不能使共代谢的微生物获得能量、碳源或其他的任何营养。

共代谢产物在培养液中能够积累,在自然界中却不一定积累。共代谢产物在第二个菌株的作用下继续共代谢或完全矿化。

混合菌株能使基质完全矿化,实际上是互补分解代谢,使得基质完全降解。

菌株互补分解代谢途径的出现,在通常情况下,一种有机污染物可以被微生物转化为另一种有机物,但它们却不能被微生物所利用,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缺少进行反应的酶

微生物第一个酶或酶系可以将基质转化为产物,但该产物不能被这个微生物的其他酶系进一步转化,故代谢中间产物不能供生物合成和能量代谢用。

(2) 中间产物的抑制作用

最初基质的转化产物抑制了在以后起矿化作用酶系的活性或抑制该微生物的生长。(3) 某些特殊其它基质的缺乏

链烃生物氧化方式:

链烃的最初降解作用有四种氧化方式

(1)单末端氧化 (终端基氧化)

在加氧酶的作用下,氧化作用需要分子氧存在,氧直接结合到碳链末端的碳上,形成对应的伯醇,伯醇进一步氧化成为对应的醛和脂肪酸,脂肪酸按β-氧化方式氧化分解,形成乙酰 CoA 后进入中央代谢途径,每次氧化有两个碳被氧化,对于长链脂肪烃,上述过程重复进行,直至烃类彻底氧化。

(2)双末端氧化 ( diterminal 氧化 )

烷烃氧化可以在两端同时发生,这种氧化的产物为二羧酸。

(3)次末端氧化 (次终端基氧化)

有的微生物能氧化烷烃末端的第二个碳,即次末端氧化形成仲醇,再依次氧化成酮和酯,酯被水解为伯醇和乙酸,然后进一步分解。

(4)直接脱氢

在厌氧条件下脂肪烷烃可以直接脱氢,以 NO3-作为受氢体,由烷烃变为烯烃,进一步转变为仲醇, 酮和酸。

单环芳烃的好氧降解途径:

在苯环上引入两个羟基后形成一种顺式二氢二羟化合物,然后脱氢形成儿茶酚,儿茶酚可以两种方式裂解,一种是在两个羟基之间裂解,称为正位裂解 (ortho-劈开) ,形成顺,顺-粘康酸;另一种是在羟基化碳原子与非羟基化碳原子之间裂解,称为偏位裂解 (meta-劈开) ,形成 2-羟基粘康酸半醛。

正位裂解是由双加氧酶催化,有分子氧掺入,形成的粘康酸在环化异构酶的作用下形成粘康内酯,再进一步异构为烯醇化内酯,内酯在水解酶作用下形成 3- 氧己二酸。在 CoA 转移酶作用下, 3 -氧己二酸被激活分裂为琥珀酸和乙酰CoA 。

偏位裂解也是在双加氧酶催化下进行的,形成的 2- 羟基粘康酸半醛有两条降解路线:

一条是在脱氢酶的催化下氧化为 2-羟基粘康酸,然后再脱羧形成 2-羟基-2 ,4-戊二烯酸;另一条是在水解酶作用下去除甲酸直接形成 2-羟基-2,4-戊二烯酸, 2-羟基-2,4-戊二烯酸在水合酶作用下加水形成 4-羟基-2-氧戊酸,再在醛缩酶作用下形成丙酮酸和乙醛。

多环芳烃的好氧微生物代谢途径:

萘是最简单的表示多环芳烃,降解由双加氧酶催化生成顺-萘二氢二醇,然后脱氢形成 1,2-二羟基萘;再环氧化裂解,接着去除侧链,形成水杨酸;水杨酸进一步转化成儿茶酚或龙胆酸后开环。

卤代脂肪烃的降解途径

四氯乙烯在产甲烷条件下还原性脱卤,经过四个步骤产生乙烯,降解的中间产物为三氯乙烯、顺/反-二氯乙烯和氯乙烯。

第四章环境分子微生物技术

基因(gene)的概念: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基因的功能:基因能够储存、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也都可能发生突变,从而决定生物体的性状。

基因生物性状:通过转录、翻译,控制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原核细胞基因和真核细胞基因的异同

DNA提取的基本步骤:

1)核酸的释放:破裂细胞→释放核酸

2)核酸的分离与纯化:

将含有核酸分子复杂复合物中,把核酸与其他物质分离。

非核酸的大分子污染物:蛋白质、多糖和脂类分子、非需要的核酸分子、试剂和溶液。

3)核酸的浓缩、沉淀与洗涤:加入一定的盐类(醋酸钠、氯化钠等)后,使用有机溶剂(如乙醇、异丙醇等)沉淀可去除部分杂质与某些盐离子,少数盐类可使用70-75%的乙醇洗涤。4)DNA鉴定:浓度鉴定,纯度鉴定,完整性鉴定

5)核酸的贮存—DNA保存:

A、短期贮存:4℃或-20℃存放于TE(tris 和 EDTA )缓冲液中。TE缓冲液的PH与DNA 贮存有关,PH为8时,可减少DNA脱氨反应,PH低于7.0时DNA容易变性。

B、长期贮存:TE缓冲液中-70℃保存数年;在DNA溶液中加一滴氯仿可有效防止细菌和核酸的污染。

DNA的沉淀:

1)无水乙醇沉淀

沉淀前往往加入NaCl等盐离子,作用是中和核酸分子表面的负电荷,有助于分子之间的聚集。无水乙醇可以吸收分子之间的水,使DNA沉淀析出,无水乙醇使用前冰冻,可以减少DNA沉淀析出过程释放热量对DNA的损伤。

2)异丙醇沉淀

除了使DNA沉淀外,还可以溶解少量的小的RNA分子

质粒(plasmid):是细菌内独立于染色体并能自我复制的小环状DNA分子,其大小范围从lkb至200kb以上不等。

细菌的裂解和质粒DNA的提取:碱裂解法——1.在NaOH存在的强碱性(pH12.0~12.6)条件下,用SDS破坏细胞壁和裂解细胞,并使细胞的蛋白质与DNA发生变性,释放出质粒DNA;

2.细胞被裂解后,细胞壁、膜的碎片、变性的蛋白质和染色体DNA形成大的复合物,在pHl2.0-12.6碱性环境中,线性的大分子量细菌染色体DNA变性,而共价闭环(CC)质粒DNA 仍为自然状态;

3.将pH调至中性并有高盐浓度存在的条件下,染色体DNA之间交联形成不溶性网状结构。大部分DNA和蛋白质在去污剂SDS的作用下形成沉淀,而CC质粒DNA仍然为可溶状态。

4.通过离心,可去除大部分细胞碎片染色体DNA、RNA及蛋白质,质粒DNA尚在上清中,再用酚、氯仿抽提进一步纯化质粒DNA。

重组DNA操作一般步骤:(1)获得目的基因;(2)与克隆载体连接,形成新的重组DNA分子;(3)用重组DNA分子转化受体细胞,并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和遗传;(4)对转化子筛选和鉴定;(5)对获得外源基因的细胞或生物体通过培养,获得所需的遗传性状或表达出所需要的产物。

获得需要的目的基因常用的方法:(1)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特异性地扩增所需要的目的基因片段,等等;(2)直接从生物体中提取总DNA,构建基因组DNA文库(genomic DNA library),从中调用目的基因;(3)以m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互补的DNA片段,建立cDNA 文库;(4)化学合成。

基因工程在环保方面的应用:⑴用于环境监测。基因工程做成的DNA探针能够十分灵敏地检测环境中的病毒、细菌等污染。⑵用于被污染环境的净化。基因工程做成的“超级细菌”能吞食和分解多种污染环境的物质。科学家还培育出能吞食转化汞、镉等重金属,分解DDT 等毒害物质的细菌。利用基因工程培育的“指示生物”能十分灵敏地反映环境污染的情况,却不易因环境污染而大量死亡,甚至还可以吸收和转化污染物。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 PCR技术就是在体外中通过酶促反应有选择地大量扩增(包括分离)一段目的基因的技术。

PCR技术的原理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PCR由变性—退火—延伸3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

变性:双链DNA解链成为单链DNA

退火:部分引物与模板的单链DNA的特定互补部位相配对和结合

延伸:以目的基因为模板,合成互补的新DNA链

第五章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

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是一种绒絮状小泥粒,它是由需氧菌为主体的微型生物群,以及有机性和无机性胶体、悬浮物等组成的一种肉眼可见的细粒。它具有很强的吸咐与分解有机质的能力。

生物相──活性污泥是由多种多样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可能有厌氧微生物)与污(废)水中有机的和无机的固体物混凝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絮状体或称绒粒,它均匀分布在曝气池中。

活性污泥菌胶团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种假说:

1、荚膜学说:认为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处于内源呼吸期或减速增殖期后段时,运动性能微弱、动能很低,不能与范德华力相抗衡,并且在布朗运动作用下,菌体互相碰撞、结合。大多数细菌体外有荚膜样物质,当细菌进入老龄后细胞外多糖类聚合物分泌增加,同荚膜一样都能使细菌凝聚在一起,形成菌胶团。

2、PHB学说:认为动胶菌产生的聚β-羟丁酸颗粒(PHB)是一种聚酯类物质,当它们积累时,细菌细胞的分裂就不彻底,它们彼此粘连结合时,细胞便由小凝快形成了大的絮凝体。

3、胞外聚合物学说:认为活性污泥中的一些细菌能产生直径很小的细长纤维类聚合物,这些细纤维由于以多糖为主,并含有少量的蛋白质和核酸,化学性质与纤维类似。絮凝体的形成是由于这些相互间细纤维的不规则缠绕而结合在一起,同时,它们还可能利用粘性纤维将那些不分泌胞外聚合物的细菌及其他颗粒碎片通过搭桥作用粘连在一起,从而使细胞失去原来的胶体稳定性,紧密地聚合成大块的絮凝体。在细菌密度较小的情况下,能够积聚胞外聚合物的细菌通过增加聚合物纤维的方式增大菌体表面积,细菌间相互碰撞的概率增大,加速絮凝速度。

还有人认为: Ca2+、Mg2+等二价金属离子也可能通过金属键促成菌胶团的形成。

厌氧微生物群体间的关系:

(1) 产酸菌为产甲烷菌提供生长和产甲烷所需要的基质:产酸菌把各种复杂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通过其生命活动,为产甲烷菌提供了合成细胞物质和产甲烷所需的碳前体和电子供体、氢供体和氮源。产甲烷菌充当厌氧环境有机物分解中微生物食物链的最后一个生物体。

(2) 产酸菌为产甲烷菌创造诗意的厌氧还原条件:厌氧发酵初期,由于加料会使空气进入发酵池,原料、水本身也携带有一定量的氧或氧化还原剂,这对于产甲烷菌是有害的。它的去除需要依赖产酸菌中需氧和兼性厌氧微生物的活动。产酸菌中通常约有1%的兼性厌氧菌存在于厌氧环境中,这些兼性厌氧菌能够起到保护产甲烷菌这样的专性厌氧菌免受氧的损害与抑制。各种厌氧微生物对氧化还原电位的适应也不相同,通过它们有顺序地交替生长和代谢活动,使发酵液氧化还原电位不断下降,使反应期内的环境逐步形成适合于产甲烷菌的绝对厌氧环境。

(3) 产酸菌为产甲烷菌清除有毒物质:在工业废水中常常含有对产甲烷菌有毒害作用的物质。产酸菌能裂解苯环,降解氰化物等,从中获得能源和碳源。这些作用不仅解除了对甲烷菌的毒害,而且给它提供养分。另外,产酸菌的产物硫化氢,可与重金属离子作用生成不溶性的金属硫化物沉淀,从而解除一些重金属的毒害作用。

(4) 产甲烷菌为产酸菌的生化反应解除反馈抑制:产酸菌的发酵产物对其本身的不断形成产生反馈抑制。在正常的厌氧发酵中,产甲烷菌连续利用由产酸菌产生的氢、二氧化碳、乙酸等,使厌氧系统中不致有氢和酸的积累,就不会产生反馈抑制,使产酸菌的生长和代谢能够正常进行。

(5) 产酸菌和产甲烷菌共同为耻环境中适宜的pH值:在厌氧发酵初期,产酸菌首先降解原料中的糖类、淀粉等有机物,生成大量的有机酸、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部分溶于水,使发酵液的pH值明显下降。同时,产酸菌类群中的氨化细菌能够分界蛋白质产生氨,中和部分酸;产甲烷菌利用乙酸、甲酸、氧和二氧化碳形成甲烷,消耗算和二氧化碳。两个类群的共同作用使pH值稳定在一个适宜范围内。

第七章脱氮除磷

氮的危害:

1.刺激地表水中植物和藻类的过渡生长

2.通过硝化作用引起水体缺氧

3.氨对水生生物产生毒害

4.硝酸盐影响人类健康,诱发蓝儿症和胃癌

生物脱氮原理:

A氨化作用

氨化作用是指含氮有机物经微生物降解释放的过程。这里的含氮有机物一般指动植物和微生物残体及它们的排泄物、代谢物中所含的有机氮化合物。

①蛋白质的分解

蛋白质的氨化过程是指在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作用下进行水解,生成多肽与二肽,然后由肽酶进一步水解生成氨基酸:

氨基酸在氨化菌的作用下,有机氮化合物分解、转化为氨态氮,其反应式为:

RCHNH2COOH十O2→RCOOH+CO2+NH3

②核酸的分解

③其他含氮有机物的分解

除了蛋白质、核酸外,还有尿素、尿酸、几丁质、卵磷脂等含氮有机物,它们都能被相应的微生物分解释放出氨。

B硝化作用

C反硝化作用

磷的危害: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子。受磷污染的水体,藻类大量繁殖,藻体死亡后分解会使水体产生霉味和臭味;许多种类还会产生毒素,进而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生物除磷原理:

污水生物除磷的本质是通过聚磷菌过量地、超出其生理需要地摄取废水中的磷,以聚磷酸盐的形式积累于胞内,形成高磷污泥,作为剩余污泥排出,从而达到从废水中除磷的效果。(一)聚磷菌的磷过量摄取

在好氧条件下聚磷菌为有氧呼吸,不断地从外部摄取有机物,加以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能量为ADP所获得,并结合H3PO4合成ATP(三磷酸腺苷),即:

ADP+H3PO4十能→ATP十H2O

(二)聚磷菌的放磷

在厌氧条件下,聚磷菌体内的ATP进行水解,放出H3PO4和能量,形成ADP,即:

ATP十H2O→ADP十H3PO4+能

在好氧条件下,聚磷菌过量地摄取磷,在厌氧条件下,又释放磷。生物除磷技术就是利用聚磷菌的这一功能而开创的。

第八章有机固体废物微生物处理技术

堆肥与堆肥化的概念和区别:

堆肥化(composting)是指在控制条件下,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人为的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生化转化的过程叫堆肥化。

堆肥化的产物称作堆肥(compost)。使用堆肥后,能够增加土壤中稳定的腐殖质,形成土壤的团粒结构,并具有改良土壤结构、增大土壤溶水性、减少无机氮流失、促进难溶磷转化、增加土壤缓冲能力、提高生物肥料的肥效等多种功效的廉价、优质土壤改良肥料。废物经过堆制,体积一般只有原体积的50~70%。

堆肥化过程:

有机固体废物好氧堆肥过程,依据温度变化,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而且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微生物种类。

(1) 中温阶段(亦称产热阶段)

堆肥初期,堆层基本呈中温(15~45℃),嗜温性微生物较为活跃,它可利用堆肥中可溶性有机物质(糖类、淀粉等)旺盛繁殖。它们在转换和利用化学能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变成热能。因堆料有良好的保温作用,堆料温度不断上升。适合于中温阶段的微生物种类极多,以中温、需氧型为主,通常是一些无芽孢细菌,其中最主要是细菌、真菌和放线菌。

(2) 高温阶段

当堆料温度上升到45℃以上时,即进入高温阶段。在这个阶段,嗜温性微生物受到抑制甚至死亡,嗜热性微生物逐渐代替了嗜温性微生物的活动,堆肥中残留的和新形成的可溶性有机物质(糖类、淀粉等)被继续分解转化,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如半纤维素、纤维素和蛋白质等开始被强烈分解。通常在50℃左右进行活动的微生物主要是嗜热性真菌和放线菌;温度上升到60℃时,真菌几乎完全停止活动,仅有嗜热性放线菌与细菌在活动;温度升到70℃以上时,对大多数嗜热性微生物已不适宜,微生物大量死亡或进入休眠状态。

在高温阶段,嗜热性微生物按其活性,又可分为三个时期:对数增长期、减速增长期、内源呼吸期。

(3) 降温阶段(腐熟阶段)

在内源呼吸后期,只剩下部分较难分解及难分解的有机物和新形成的腐殖质,此时微生物活性下降,发热量减少,温度下降。在此阶段嗜温微生物再占优势,使残留难溶解的有机物进一步分解,腐殖质不断增多且趋于稳定化。此时,堆肥进入腐熟阶段。

第九章有机废气生物处理技术

有机废气的三种生物处理方法:

(1) 生物洗涤法:利用由微生物、营养物和水组成的微生物吸收液处理废气,适合于吸收可溶性气态物。吸收了废气的微生物混合液再进行好氧处理法,去除液体中吸收的污染物,经处理后的吸收液再重复使用。在生物洗涤法中,微生物及其营养物配料存在于液体中,气体中的污染物通过与悬浮液接触后转移到液体中,从而被微生物所降解,其典型的形式有喷淋塔和鼓泡塔等生物洗涤器。

(2) 生物过滤法:其基本原理是,过滤器中的多孔填料表面覆盖有生物膜,废气流经填料床时,通过扩散过程,把污染成分传递到生物膜,并与膜内的微生物相接触而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从而使废气中的污染物得到降解。较典型的有生物滤池和生物滴滤池两种形式。 (3) 生物滴滤池:与生物滤池的区别:①使用的填料不同,不具吸附性,空隙大;②回流水由滴滤池上部喷淋到填料床层上,并沿填料上的生物膜滴流而下。

第十章污染场地的生物修复技术

1.生物修复的概念与生物修复技术

i. 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

是指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存在于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从而使污染环境能够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过程。分为原位生物修复(in-situ bioremediation)和异位生物修复(ex-situ bioremediation)以及联合生物修复(combined remediation)。

原位生物修复是指在基本不破坏土壤和地下水自然环境的条件下,对受污染的环境不作搬运或输送,而在原场所进行生物修复。

ii. 原位生物修复

(1) 现场调查和可行性分析

①现场调查

查明污染源的位置和污染的深度、污染地区污染物的种类、要处理的污染物的数量以及采用合理的修复技术进行修复所需的费用和时间等。现场调查如地下水应当充分考虑含水层的一些重要的地理特性,它们包括含水层物质的组成和异同点、特殊物质和其它含水层的水力联系、地下水水位的升降情况、地下水的流动速率和方向、水力传导、渗透性、总体密度和空隙率等等。

②可行性分析

可处理性研究的具体目的有以下几点:评价整个过程的可行性;任何生物修复项目的第一步都是评价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可能性,并确定进行降解的代谢系统。确立处理可以达到的浓度;确定处理过程设计的标准;估算处理过程的设备和运行费用;决定控制参数和最优化实施的限制条件;评价物料供应处理技术和设备;证实现场运行情况和污染物的最终转归;评价处理运行中的问题;提供在现场净化中连续优化运行的方法。

第二步利用这些评价所提供的信息来预测可能达到的处理水平。如果处理水平令人满意,接着研究设计标准。

(2) 设计和实施生物修复工艺及工艺评价

如果通过小试和中试都表明生物修复技术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可行的,就可以开始生物修复项目的具体设计,包括处理设备、井位、井深、营养物和氧源(或其他受体)等。设计完毕后,按照要求进行污染物的生物原位修复。

(3) 原位生物修复微生物及制剂

①土著微生物

②外来微生物

③基因工程菌

④原位生物修复酶制剂

⑤原位生物表面活性剂

(4) 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的影响因素

①营养物质

②电子受体

③共代谢机制

④污染物与污染环境的物化性质

⑤其他环境因素:土壤(地下水)酸碱度、湿度、温度、孔隙率等。

课堂内容总结

考点1环境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原则

考点2、有机污染物降解菌的基本培养方法

会设计实验方案:富集——筛选——检测微生物降解能力(显色法、透明圈法、分析污染物残留量)

考点3微生物不可培养的原因

考点4、生物氧化的特点

1. 生物氧化是在生物细胞内进行的酶促氧化过程,反应条件温和(水溶液,中性pH和常温)。

2. 氧化进行过程中,必然伴随生物还原反应的发生。

3. 水是许多生物氧化反应的氧供体。通过加水脱氢作用直接参予了氧化反应。

4. 在生物氧化中,碳的氧化和氢的氧化是非同步进行的。氧化过程中脱下来的氢质子和电子,通常由各种载体,如NADH等传递到氧并生成水。

5. 生物氧化是一个分步进行的过程。每一步都由特殊的酶催化,每一步反应的产物都可以分离出来。这种逐步进行的反应模式有利于在温和的条件下释放能量,提高能量利用率。

6. 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通过与ATP合成相偶联,转换成生物体能够直接利用的生物能ATP。考点5、电子传递链的概念

课件:概念及位置

呼吸链又叫电子传递体系或电子传递链,它是代谢物上的氢原子被脱氢酶激活脱落后,经过一系列的传递体,最后传递给被激活的氧原子,而生成水的全部体系。在真核生物细胞内,它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原核生物中,它位于细胞膜上。

课本:电子传递系统又称呼吸链,是指一系列氧化还原电势不同的氢传递体(或电子传递体)组成的链状传递系统,它能把氢或电子从低氧化还原电位的化合物传递给的分子氧或其他无机和有机氧化物。

考点6、正位裂解、偏位裂解

考点7、共代谢原理

考点8、萘的细菌生物降解(耗氧)

考点9、四氯乙烯厌氧脱氯

考点10、提取DNA的总则

1) 保证核酸一级结构的完整性;

2) 其他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多糖和脂类分子的污染应降低到最低程度;

3) 核酸样品中不应存在对酶有抑制作用的有机溶剂和过高浓度的金属离子;

4) 其他核酸分子,如RNA,也应尽量去除。

考点11、重组DNA

1、获得目的基因;(2)与克隆载体连接,形成新的重组DNA分子;(3)用重组DNA分子转

化受体细胞,并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和遗传;(4)对转化子筛选和鉴定;(5)对获得外源基因的细胞或生物体通过培养,获得所需的遗传性状或表达出所需要的产物。

载体是运送目的基因片段进入宿主细胞的工具

(1)能够自我复制,并带动插入的外源基因一起复制(2)具有合适的限制性酶切位点(3)具有合适的筛选标记(4)细胞内拷贝数要多(5)载体的分子量要小(6)细胞内稳定性高

将目的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细胞中的操作步骤:

1.获得目的基因和质粒载体;

2.形成重组质粒;

3.制备感受态细胞,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细胞;

4.培养大肠杆菌,让重组质粒及外源目的基因形成大量拷贝;

5.筛选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细胞,进行检查或鉴定。

考点12、活性污泥的定义(必考)

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是一种绒絮状小泥粒,它是由需氧菌为主体的微型生物群,以及有机性和无机性胶体、悬浮物等组成的一种肉眼可见的细粒。它具有很强的吸咐与分解有机质的能力。

考点13、污泥沉降比(SV)

污泥沉降比是指将曝气池流出来的混合液在量筒中静置30min,其沉淀污泥与原混合液的体积比,以%表示。正常的活性污泥经30min静沉,可以接近它的标准密度。

该指标能够相对地反映污泥浓度和污泥的凝聚、沉降性能,用以控制污泥的排放量和早期膨胀。本指标测定方法简单易行,处理城市污水活性污泥的沉降比介于20%~30%之间。

考点14、厌氧微生物群体间的关系

考点15、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

是指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存在于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从而使污染环境能够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过程。

原位生物修复是指在基本不破坏土壤和地下水自然环境的条件下,对受污染的环境不作搬运或输送,而在原场所进行生物修复。

异位生物修复是移动污染物到邻近地点或反应器内进行,进行集中修复。

考点16、采样的注意事项

1、采样时应尽可能保持相对无菌;

2、所采集的样本必须具有某种代表性;

3、采好的样必须完整地标上样本的种类及采集日期、地点以及采集地点的地理、生态参数等;

4、应充分考虑采样的季节性和时间因素,因为真正的原地菌群的出现可能是短暂的;

5、采好的样应及时处理,暂不能处理的也应贮存于4℃下,但贮存时间不宜过长。这是因为一旦采样结束,试样中的微生物群体就脱离了原来的生态环境,其内部生态环境就会发生变化,微生物群体之间就会出现消长。

考点17、琼脂凝胶电泳的原理及其应用

琼脂糖凝胶电泳是用琼脂糖作支持介质的一种电泳方法。其分析原理与其他支持物电泳的最主要区别是:它兼有“分子筛”和“电泳”的双重作用。

琼脂糖凝胶具有网络结构,物质分子通过时会受到阻力,大分子物质在涌动时受到的阻力大,因此在凝胶电泳中,带电颗粒的分离不仅取决于净电荷的性质和数量,而且还取决于分子大小,这就大大提高了分辨能力。但由于其孔径相当大,对大多数蛋白质来说其分子筛

效应微不足道,现广泛应用于核酸的研究中。

蛋白质和核酸会根据pH不同带有不同电荷,在电场中受力大小不同,因此跑的速度不同,根据这个原理可将其分开。电泳缓冲液的pH在6~9之间,离子强度0.02~0.05为最适。常用1%的琼脂糖作为电泳支持物。琼脂糖凝胶约可区分相差100bp的DNA片段,其分辨率虽比聚丙烯酰胺凝胶低,但它制备容易,分离范围广。普通琼脂糖凝胶分离DNA的范围为0.2-20kb,利用脉冲电泳,可分离高达10^7bp的DNA片段。

DNA分子在琼脂糖凝胶中泳动时有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DNA分子在高于等电点的pH 溶液中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由于糖-磷酸骨架在结构上的重复性质,相同数量的双链DNA几乎具有等量的净电荷,因此它们能以同样的速率向正极方向移动。

应用:

检验DNA完整性,纯化DNA片段,分离DNA片段

考点18、基因工程菌构建的原理和一般步骤

基因工程是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技术。

基因工程的主要过程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得;载体的选择与准备;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成充足DNA;重组体的筛选。

基因组DNA的提取

为什么用无水乙醇沉淀DNA?

这是实验中最常用的沉淀DNA的方法。乙醇的优点是可以任意比和水相混溶,乙醇与核酸不会起任何化学反应,对DNA很安全,因此是理想的沉淀剂。

DNA溶液是DNA以水合状态稳定存在,当加入乙醇时,乙醇会夺去DNA周围的水分子,使DNA失水而易于聚合。一般实验中,是加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与DNA相混合,其乙醇的最终含量占67%左右。

染色时为什么在50℃左右加入EB:

将电泳后的胶板小心推进含溴化乙锭【EB,50℃左右,温度太高了对EB不好,太低了,胶就开始凝了,EB可能摇不匀】(0.5μg/mL)的染色液中,室温下浸泡约30min。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重点总结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1、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答:各种微生物按其客观存在 的生物属性(如个体形态及大小、染色反应、菌落特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反应、与氧的关系、血清学反应等)及它们的亲缘关系,由次序地分门别类排列成一个系统,从大到小,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种是分类的最小单位,“株”不是分类单位。 2、微生物有哪些特点?答:(一)个体极小。微生物的个体极小,有几纳米到几微米,要通过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病毒小于0.2微米,在光学显微镜可视范围外,还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可看见。(二)分布广,种类繁多。环境的多样性如极端高温、高盐度和极端pH造就了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和数量庞大。(三)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以裂殖的方式繁殖后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十几分钟至二十分钟就可繁殖一代。在物种竞争上取得优势,这是生存竞争的保证。(四)易变异。多数微生物为单细胞,结构简单,整个细胞直接与环境接触,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变而发生变异。或者变异为优良菌种,或使菌种退化。 3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有什么异同?各有哪些化学组成?答: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约20-80nm,结构较简单,含肽聚糖,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厚约10nm,结

构复杂,分外壁层和内壁层,外壁层又分三层:最外层是脂多糖,中间是磷脂层,内层是脂蛋白。内壁含肽聚糖,不含磷壁酸。化学组成:革兰氏阳性菌含大量肽聚糖,含独磷壁酸,不含脂多糖。革兰氏阴性菌含极少肽聚糖,含独脂多糖,不含磷酸壁。 4、叙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和步骤。答:将一大类细菌染上色,而另一类染不上色,一边将两大类细菌分开,作为分类鉴定重要的第一步。其染色步骤如下:1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固定。2用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min,水洗去掉浮色。3用碘—碘化钾溶液媒染1min,倾去多余溶液。4用中型脱色剂如乙醇或丙酮酸脱色,革兰氏阳性菌不被褪色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被褪色而成无色5用蕃红染液复染1min,格兰仕阳性菌仍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则呈现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和格兰仕阴性菌即被区分开。 5、何谓放线菌?革兰氏染色是何种反应?答: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的菌种,成为放线菌。除枝动菌属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染色呈红色外,其余全部放线菌均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染色呈紫色。 6、什么叫培养基?按物质的不同,培养基可分为哪几类?按试验目的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答:根据各种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将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等

环境微生物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2011环境微生物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包含体: 细胞膜: 衣原体: 同宗配合: 酵母菌: 生态系统: 碳源: 拮抗: 菌种复壮: DNA的变性: DNA复制: 根际微生物: 物质流: 类菌体: 硝化细菌: 细菌活性污泥法: 生物反应器:

微生物细胞固定化: 堆肥化: 自生固氮作用: 二、是非题 原噬菌体是整合在宿主DNA上的DNA片段,它不能独立进行繁殖。() 细菌的异常形态是细菌的固有特征。() 真核微生物比原核微生物更能在高温下生长。() 芽孢是芽孢细菌的繁殖器官。() 光合细菌和蓝细菌都是产氧的光能营养型微生物。() 用来固化细菌培养基的多糖是琼脂。() 微生物生长的衰亡期,细胞死亡速率超过细胞分裂速率。() 碱基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存在于RNA或DNA,但只RNA中有胸腺嘧啶。() 真菌最适的生长条件是有点碱性的。() 凡是影响微生物生长速率的营养成分均称为生长限制因子。() 三、选择题 1.大部分微生物___。

(a)是原生动物(b)帮助改善生活质量 (c)生活在海洋的底层(d)发现于外层空间 2.噬菌体是一种感染____的病毒。 (a)酵母菌(b)霉菌 (c)放线菌和细菌(d)原生动物 3.G+菌由溶菌酶处理后所得到的缺壁细胞是___ (a)支原体(b)L型细菌(c)原生质体(d)原生质球 4.下列微生物中,______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a)大肠杆菌(b)金黄葡萄球菌(c)巨大芽孢杆菌(d).肺炎双球菌5.下列能产游动孢子的霉菌是____。 (a)腐霉(b)毛霉 (c)赤霉(d)青霉 6.硝酸细菌依靠____方式产能。 (a)发酵作用(b)有氧呼吸(c)无氧呼吸(d)光合磷酸化 7.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____ (a)5.0-6.0(b)3.0-4.0(c)8.0-9.0(d)7.0-7.5 8.进人三羧酸循环进一步代谢的化学底物是____。 (a)乙醇(b)丙酮酸(c)乙酰CoA(d)三磷酸腺苷 9.称为微好氧菌的那些细菌能___生长。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很好的复习资料

绪论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1. 微生物:微生物是是一类形态微小,结构简单,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2. 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的核很原始,只是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没有核膜,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的界限,称为拟核或似核,也没有细胞器,不进行有丝分裂。 3. 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有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核内有核仁和染色质.有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使两者有明显的界限.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进行有丝分裂。 4.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讲述微生物的形态、细胞结构及其功能,微生物的营养、呼吸、物质代谢、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等的基础知识;讲述栖息在水体、土壤、空气、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市有机固体废物生物处理,以及废气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及其生态;饮用水卫生细菌学;自然环境物质循环与转化;水体和土壤的自净作用,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等环境工程净化的原理。 二、简答题: 1. 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类群十分庞杂,包括: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类病毒、拟病毒等,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属于真核生物的酵母菌和霉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2. 微生物的特点; ①个体极小;C2分布广,种类繁多;O 3繁殖快;G4易变异。 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 一、名词解释: 1.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寄生的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 2. 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因部分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称为噬菌体。 3. 溶原性:病毒感染细菌后,其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的染色体中,在宿主内进行复制并且引起细菌细胞的裂解。这个过程称为溶原性。 4. 亚病毒:是一类结构和组成比真病毒小,简单,仅有核酸或蛋白质组成,可以侵染动物和植物的病原体。 5. 类病毒:是比病毒更加小的致病感染因子。只含具侵染性的RNA组分。 6. 拟病毒:又称类类病毒、壳内类病毒或病毒卫星,是一类被包裹在植物病毒粒体内部的类病毒,被称为拟病毒。只含有不具侵染性的RNA组分。 7. 阮病毒: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又称蛋白质侵染因子,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 二、简答题: 1. 病毒的特点; ①形体极其微小,一般能通过细菌滤器,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用nm表示;G2无细胞构造,主要是核酸与蛋白质;又称分子生物;O 3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迢缺乏独立代谢能力;只能在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机器,合成核酸和蛋白质。 2. 病毒的复制过程; 病毒感染敏感宿主细胞后,病毒核酸进入细胞,通过其复制与表达产生子代病毒基因组和新的蛋白质,然后由这些新合成的病毒组分装配成子代毒粒,并以一定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病毒的这种特殊繁殖方式称做复制。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一、名词解释: 1. 细菌: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2. 质粒:是核以外的遗传物质,能自我复制, 把所携带的生物形状传给子代。 3. 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称为鞭毛,其数目为一至数十条,具有运动功能。 4.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5. 荚膜:许多细菌的最外表还覆盖着一层多糖类物质,边界明显的称为荚膜。 6. 菌落: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 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细菌就迅速地开始生长,形成一个由无数细菌组成的子细胞群体。 7. 菌苔:细菌在固体培养基接种线上由母细胞繁殖长成的一片密集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特征的细菌群落,一般为大批菌落聚集而成。 8. 放线菌:主要呈丝状生长、以孢子进行繁殖、革兰氏染色阳性的一类原核微生物,属于真细菌范畴。 9. 气生菌丝:基内菌丝长到一定时期,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直径1-1.4um, 长短不一,形状不一,颜色较深。 10. 赤潮: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变质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11. 水华:水华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绝大多数的水华是仅由藻类引起的,也有部分的水华现象是由浮游动物——腰鞭毛虫引起的。“水华”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或绿色。 12. 支原体:支原体是自由生活的最小的原核微生物,没有细胞壁,只具有细胞质膜,细胞无固定形态,为多行性体态。 13. 衣原体:介于立克次氏体与病毒之间,能通过细菌滤器,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一类原核微生物。 14. 立克次氏体:是大小介于通常的细菌与病毒之间,在许多方面类似细菌,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 二、简答题

最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3

1、何谓原核微生物?它包括哪些微生物? 答:原核微生物只有 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没有核膜,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界限,叫拟核或似核。原核微生物没有细胞器,只有由细胞质膜内陷形成的不规则的泡沫体系。不进行有丝分裂。原核微生物包括古细菌、真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粘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和螺旋体。 2、何谓真核微生物?它包括哪些微生物? 答: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微小生物。真核微生物包括除蓝藻以外的藻类、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等。3、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 答:各种微生物按其客观存在的生物属性及它们的亲缘关系,由次序地分门别类排列成一个系统,从大到小,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种是分类的最小单位。 4、生物的分界共有几种分法,他们是如何划分的? 答:①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绿细菌)、②原生生物界(包括蓝藻以外的藻类及原生动物)、③真菌界(包括酵母菌和霉菌)、④动物界、⑤植物界。 5、微生物是如何命名的?举例说明。 答:微生物的命名是采用生物学中的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字命名一个微生物的种。这个种的名称是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属名和种名都用斜体字表示,属名在前,用拉丁文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拉丁文的形容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小写。如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 Escherichiacoli。 6、写出大肠埃希氏杆菌和桔草芽孢杆菌的拉丁文全称。 答: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 Escherichiacoli,桔草芽孢杆菌的名称是 Bacillussubtilis。 7、微生物有哪些特点? 答:(一)个体极小:(二)分布广,种类繁多:(三)繁殖快:(四)易变异: 8、什么是病毒,有什么化学组成?结构是什么样的? 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生活的敏感宿主体内,可通过细菌过滤器,大小在0、2μm以下的超小微生物。 化学组成有蛋白质和核酸。 结构:没有细胞结构,分两部分:蛋白质衣壳核酸内芯。 9、什么叫毒性噬菌体?什么叫温和噬菌体? 答:毒性噬菌体:就是指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是正常表现的噬

2018环境微生物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2018环境微生物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包含体: 细胞膜: 衣原体: 同宗配合: 酵母菌: 生态系统: 碳源: 拮抗: 菌种复壮: DNA的变性: DNA复制: 根际微生物: 物质流: 类菌体: 硝化细菌: 细菌活性污泥法: 生物反应器: 微生物细胞固定化: 堆肥化:

自生固氮作用: 二、是非题 原噬菌体是整合在宿主DNA上的DNA片段,它不能独立进行繁殖。( > 细菌的异常形态是细菌的固有特征。( > 真核微生物比原核微生物更能在高温下生长。( > 芽孢是芽孢细菌的繁殖器官。( > 光合细菌和蓝细菌都是产氧的光能营养型微生物。( > 用来固化细菌培养基的多糖是琼脂。( > 微生物生长的衰亡期,细胞死亡速率超过细胞分裂速率。( > 碱基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存在于RNA或DNA,但只RNA中有胸腺嘧啶。( > 真菌最适的生长条件是有点碱性的。( > 凡是影响微生物生长速率的营养成分均称为生长限制因子。( > 三、选择题 1.大部分微生物___。 (a>是原生动物(b>帮助改善生活质量 (c>生活在海洋的底层(d>发现于外层空间 2.噬菌体是一种感染____的病毒。 (a>酵母菌(b>霉菌 (c>放线菌和细菌(d>原生动物 3.G+菌由溶菌酶处理后所得到的缺壁细胞是___

(a>支原体(b>L型细菌(c>原生质体(d>原生质球 4.下列微生物中,______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a>大肠杆菌(b>金黄葡萄球菌(c>巨大芽孢杆菌(d>.肺炎双球菌 5.下列能产游动孢子的霉菌是____。 (a>腐霉(b>毛霉 (c>赤霉(d>青霉 6.硝酸细菌依靠____方式产能。 (a>发酵作用(b>有氧呼吸(c>无氧呼吸(d>光合磷酸化 7.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____ (a>5.0-6.0(b>3.0-4.0(c>8.0-9.0(d>7.0-7.5 8.进人三羧酸循环进一步代谢的化学底物是____。 (a>乙醇(b>丙酮酸(c>乙酰CoA(d>三磷酸腺苷 9.称为微好氧菌的那些细菌能___生长。 (a>在高浓度盐中(b>在低浓度氧中 (c>没有ATP或葡萄糖(d>只在有病毒时 10.深层穿刺接种细菌到试管固体培养基中____。 (a>提供厌氧菌生长条件(b>除去代谢废物的一个机会 (c>增加氧气(d>增加钾和钠离子的数目 11.微生物分批培养时,在延迟期_____ (a>微生物的代谢机能非常不活跃(b>菌体体积增大 (c>菌体体积不变(d>菌体体积减小 12.下面所有特征皆适用于胞嘧啶和胸腺嘧啶,除了___之外。

环境微生物复习

环境微生物复习 第二章(原核) -什么是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为都具有的基本结构,荚膜、鞭毛、菌毛和芽 胞为某些细菌才具有的特殊结构。 -细菌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化学组成和生理功能? -革兰氏染色的主要过程和机理。 先用碱性染料结晶紫染色,再加碘液媒染,然后用酒精脱色,最后以沙黄或蕃红复染。由于不同种类细菌的细胞壁组成和结构不同,而被染成紫色或红色。 凡是能够固定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而不被酒精脱色者,仍呈紫色,称为革兰氏阳性(G+)细菌;凡能被酒精脱色,经复染着色,菌体呈红色,称为革兰氏阴性(G-)细菌。 革兰氏染色机:与细菌等电点的关系。G+细菌等电点(pH 2-3)比G-细菌(4-5)低,与草酸铵结晶紫结合更牢固,形成的草酸铵结晶紫、碘-碘化钾复合物不容易被乙醇提取,菌体呈紫色。 与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的关系。在染色过程中,细胞内形成了深紫色的结晶紫-碘的复合物。由于G+细菌细胞壁较厚,特别是肽聚糖含量较高,网格结构紧密,脂类含量又低,当被酒精脱色时,引起了细胞壁肽聚糖层网状结构孔径缩小以至关闭,从而阻止了不溶性。 -什么是菌胶团?其功能有哪些? 多个菌体外面的荚膜物质互相融合,连为一体,组成共同的荚膜,菌体包埋其中,即成为菌胶团。 作用:具有较强的吸附和氧化有机物的能力; 具有较好的沉降性能,这是利用菌胶团细菌净化废水的重要因素; 防止被吞噬,自我保护。 菌胶团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它对有机物的吸附和分解为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其生化特性表现为:以细菌和真菌为主,兼有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前者是降解有机物的主体,后者是活性污泥中食物链的重要组成,对改善出水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同时是系统运行状 态的生物指示剂。 新生胶团(即新形成的菌胶团)颜色较浅,甚至无色透明,但有旺盛的生命力,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强。老化了的菌胶团,由于吸附了许多杂质,颜色较 深,看不到细菌单体,而像一团烂泥似的,生命力较差。为了使水处理达到较 好的效果,要求菌胶团结构紧密,吸附、沉降性能良好。

环境工程微生物(周群英版)复习整理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整理 区别于百度类万金油资料,忠于课本原教学顺序。个别讲师使用自设顺序教学的请自己甄别。 绪论 1、微生物的含义(P5):微生物是肉眼看不到的,必须在电子显微镜或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的所有微小生物的统称。 2、分类地位(P6):域界门纲目科属种 五界系统:1969 年魏克提出微生物五界分类系统: (1)原核生物界:细菌、放线菌、蓝绿细菌 (2)原生生物界:蓝藻以外的藻类及原生动物 (3)真菌界:酵母菌、霉菌 (4)动物界 (5)植物界 三域系统:(1)古菌域(Archaea)(2)细菌域(Bacteria):细菌、蓝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3)真核生物域(Eukarya):真菌、藻类、动物、水生植物 3、分类依据(P6):形态学特征、生理特征、生态特征、血清学反应、噬菌体反应、DNA 中的G+C(%)、DNA 杂交、DNA-rRNA 杂交、16SrRNA 碱基顺序分析和比较 5、微生物的特点(P9) (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2)分布广,种类繁多 (3)吸收多,转化快(4)生长旺,繁殖快 (5)适应性强(6)易变异 第一章:第一章:病毒 1、病毒

特征:既具有化学大分子属性,又具有生物体基本特征;既具有细胞外的感染性颗粒形式,又具有细胞内的繁殖性基因形式 定义: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体内的超微小微生物 形态:动物病毒:球型、卵圆型、砖型 植物病毒:杆状、丝状、球状噬菌体:蝌蚪状、丝状 组成:化学组成有蛋白质和核酸,个体大的还含有脂质和多糖 结构:无细胞结构。整个病毒体分两部分:①蛋白质衣壳②核酸内芯 2、复制: (1)吸附:病毒吸附蛋白与细胞受体间的结合力来源于空间结构的互补性,相互间的电荷、氢键、疏水性相互作用及范得华力 (2)侵入:又称病毒内化,它是一个病毒吸附后几乎立即发生,依赖于能量的感染步骤(3)复制与聚集:病毒侵入后,病毒的包膜和/或壳体除去而释放出病毒核酸,病毒利用宿主的生物合成机构和场所,使病毒核酸表达和复制,产生大量的病毒蛋白质和核酸,已合成的各部件进行自行装配成新的噬菌体 (4)裂解(释放):被感染细胞裂解,成熟的子代噬菌体转移到外界 3、烈性噬菌体:凡能引起宿主细胞迅速裂解的噬菌体 4、温和性噬菌体:噬菌体侵染宿主后,并不增殖,裂解,而与宿主DNA 结合,随宿主DNA 复制而复制,此时细胞中找不到形态上可见的噬菌体 第二章: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1、古菌(P30-32): 古菌的分类学位置:属于原核微生物 古菌的特点:古菌是一群具有独特的基因结构或系统发育生物大分子序列的单细胞原核生物,多生活在地球上极端的生境或生命出现初期的自然环境中,营自养和异养生活;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如在超高温、高酸碱度、高盐及无氧状态下生活;具有独特的细胞结构,如细胞壁骨架为蛋白质或假胞壁酸,细胞膜含甘油醚键;以及代谢中的酶作用方式既不同于细菌又不同于真核生物。古菌的分类:产甲烷菌、嗜热嗜酸菌、极端嗜盐菌 2、细菌形态、大小、繁殖与菌落:(P39—P41) 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丝状菌 大小:球菌:一般直径在0.5~2.0μm 杆菌:长×宽(0.5~1.0)μm×(1~5)μm 螺旋菌:宽×弯曲长度(0.25~1.7)μm×(2~60)μm 繁殖:细菌裂殖 3、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P41):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拟核 ☆4、细胞壁:

环境微生物学期末复习A卷

环境微生物学期末复习 A卷 一、名词解释 1、致死时间:当孢子或菌体细胞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的作用下达到一定致死率所用的时间。 2、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叫生物圈。是地球表面进行生命活动的有机圈层,包括了生活于大气圈下层、水圈、岩石圈以及三圈界面的所有生命体。 3、溶原性细胞: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被称为溶原性细胞。 4、厌氧菌:一类只能在无氧条件下比在有氧条件下生长好的细菌,而不能在空气和10%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 5、微生物的命名:微生物的命名是采用生物学中的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词命名一个微生物的种。 6、化能异养型:一群依靠氧化有机物产生化学能而获得能量的微生物,它们的碳源也是其能源,包括绝大多数细菌、放线菌及全部的真菌。 二、填空题 1、微生物对含氮有机物的降解和转化作用包括: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固氮作用。 2、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焚烧法、填埋法和堆肥法。 3、微生物培养基的分类:按培养基组成的性质分类: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复合培养基。按培养基的物理性状分类: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按培养基对微生物的功能和用途分类: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加富培养基。 三、选择 1、微生物学发展史分为史前期、初创期、奠定期和发展期。其中发展期的代表人物是列文虎克。列文虎克是最早发现微生物的人。 2、噬菌体是侵染细菌的病毒。 3、放线菌。大多数放线菌为腐生菌,少数是寄生菌。放线菌菌丝体可分为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似。 4、丝状真菌俗称霉菌,无性孢子是丝状真菌进行无性繁殖的主要方式。 5、凡能供给微生物碳素营养的物质,称为碳源。碳源的主要作用是构成微生物细胞的含碳物质(碳架)和供给微生物生长、繁殖及运动所需要的能量。 6、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方式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化学变化)。 7、一般情况下,活性污泥驯化成熟期最多的原生动物是钟虫。 8、细菌的光合作用:环式光合磷酸化,主要参加的细菌为紫细菌和绿硫细菌。 9、代谢产生ATP不需要DNA和RNA的参加。 10、实验室常规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 121摄氏度、15~30分钟。 11、腐生菌属于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从已死的动、植物或其他有机物吸取养料,以维持自身正常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属于化能异养型微生物,腐生细菌大大促进了自然界的生物循环。 12、主动运输是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 13、在废水分析过程中,大肠埃希氏菌作为水中粪便污染的指标。 14、纯培养是其中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 15、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须,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1.微生物学初创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C )。 A.巴斯德 B.科赫 C.列文·虎克 D.维诺格拉德斯基 2.噬菌体是侵染(B )的病毒。 A.植物B.细菌 C.动物 D.动物和植物 3.放线菌具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产物功能的菌丝是(A )。

环境微生物学试题(七)

环境微生物学试题(七) 一、名词解释(每题1.5分,计30分) 烈性噬菌体荚膜菌毛同宗结合菌丝体呼吸作用氧化磷酸化寄生菌种退化密码子DNA 的复性诱发突变根圈效应根土比BOD 生物固氮膜生物反应器污泥浓度废气的微生物吸收法酶生物传感器 二、是非题(每题1分,计10分) 1.病毒具有宿主特异性,即某一种病毒仅能感染一定种类的微生物、植物或动物。( ) 2.真菌、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中主要的繁殖方法是二分裂。( ) 3.精确定量某些已知成分而配制的培养基称为天然培养基。( ) 4.最适的生长繁殖温度就是微生物代谢的最适温度。( ) 5.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水生性较强的真核微生 物。( ) 6.为了抵御干旱环境,某些原生动物产生芽孢。( ) 7.鞭毛是鞭毛细菌的运动器官。( ) 8.将在微生物作用下HNO3转化为NH3的过程称为硝化作用。() 9.微生物代谢发酵的最终电子受体是有机物。() 10.现知仅原核微生物中的部分属种可以固氮。() 三、选择题(每题1分,计20分) 1. 阐明微生物是传染病原因的概念称为______。 (a)进化论(b)病原菌学说(c)生物学细胞论(d) 报酬递减论 2. 昆虫病毒主要靠______感染 (a) 接触(b) 口器(c) 伤口 (d) a、b、c 3. 放线菌具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产物功能的菌丝是______ (a) 基内菌丝(b) 气生菌丝(c) 孢子丝(d) 孢子 4. 丝状真菌的无性繁殖方式很多,主要有______。 (a) 菌丝片断(b) 芽殖 (c) 裂殖 (d) 分生孢子 5. 原生动物的伸缩泡是用于______。 (a)储存磷酸盐颗粒(b)维持最适的液体水平(调节渗透压) (c)产生致病毒素 (d)运动 6. 培养料进入细胞的方式中运送前后物质结构发生变化的是______ (a) 主动运输(b) 被动运输(c) 促进扩散(d) 基团移位 7. 代谢过程为了产生ATP分子,所有下面的物质都是需要的,除了______之外。 (a) 二磷酸腺苷分子(b) 能量(c) 磷酸基(d) DNA和RNA 8. 细菌中参加光合作用的是______。 (a)紫细菌和绿硫细菌(b)肠的细菌如大肠杆菌 (c)土壤细菌如放线菌(d)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9. 人体病原菌生长的温度在_____。 (a) 100℃以上(b)体温(c) 像病毒一样的温度(d) 嗜热的温度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复习资料教学提纲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复习资料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6、微生物有哪些特点?1.个体极小 2.分布广,种类繁多。3.繁殖快4.易变异 7、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有什么异同?各有哪些化学组成? 1.革兰氏阳性菌含大量的肽聚糖,独含磷壁酸,不含脂多糖。革兰氏阴性菌含极少的聚糖,独含脂多糖,不含磷壁酸。 2.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厚,结构较简单,含肽聚糖、磷壁酸、少量蛋白质和脂肪。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结构较复杂,分外壁层和内壁层,外壁层分为三层:最外层脂多糖,中间层磷脂层,内层脂蛋白;内壁层含肽聚糖,不含磷壁酸。 8叙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和步骤 革兰氏染色的机制有以下两点:(1) 革兰氏染色与等电点的关系G+菌的等电点低于G-菌,所带负电荷更多,因此,它与结晶紫的结合力较大,不易被乙醇脱色。(2) 革兰氏染色与细胞壁的关系G+的细胞壁脂类少,肽聚糖多,G-则相反,故乙醇容易进入G-细胞,进行脱色。 8、藻类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它分为几门? 根据藻类光合色素的种类、个体形态、细胞结构、生殖方式和生活史等,将藻类分为10门:蓝藻门、裸藻门、绿藻门、轮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甲藻门、红藻门和褐藻门。 9、真菌包括那些微生物?它们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各起什么作用? 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及各种伞菌。酵母菌既处理了废水,又可得到酵母菌体蛋白,用作饲料。还可以用酵母菌监测重金属。美军在对废水中氰化物的去除率达90%以上,有的霉菌还可以处理含硝基化合物的废水。真菌在处理有机废水可以用于培养食用菌的菌丝体,这样既处理了废水和固体废物,还获得了食用菌。 10、酵母菌有哪些细胞结构?有几种类型的酵母菌? 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核、细胞质及内含物。酵母菌有发酵型和氧化型两种。 11、霉菌有几种菌丝?如何区别霉菌和放线菌的菌落? 整个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 放线菌菌落:是由一个孢子或一段营养菌丝生长繁殖出许多菌丝,并相互缠绕而成的,有的呈戎状或密实干燥多皱,整个菌落像嵌入培养基中,不易被挑取。霉菌菌落:呈圆形、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比其他微生物的菌落都大,菌落疏松,与培养基结合不紧,用接种环很容易挑取。 12、什么叫定向培育和驯化? 定向培养是人为用某一特定环境条件长期处理某一微生物群体,同时不断将它们进行移种传代,以达到累积和选择合适的自发突变体的一种古老的育种方法。驯化是经过长时间地定向培养后,微生物改变了原来对营养、温度、PH 等要求,产生了适应酶,利用各营养,改变了代谢途径。 13、什么叫水体自净?可根据那些指标判断水体自净程度? 河流接纳了一定量的有机污染物后,在物理的、化学的和水生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后得到净化,水质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和状态,这叫水体自净。1、P\H 指数,2、氧浓度昼夜变化幅度和氧垂曲线。 14、水体污染指标有哪几种?污化系统分为那几“带”?各“带”有什么特征?1.BIP 指数2.细菌菌落总数3.总大肠菌群 多污带:位于排污口之后的区段,水呈暗灰色,很浑浊,含有大量有机物,BOD 高,溶解氧极低,为厌氧状态。 α-中污带:在多污带下游,水为灰色,溶解氧少,为半厌氧状态,有机物减少,BOD 下降,水面上有泡沫和浮泥,有氨、氨基酸及H2S ,生物种类比多污带稍多。 β-中污带:在α-中污带之后,有机物较少,BOD 和悬浮物含量低,溶解氧浓度升高,NH3和H2S 分别氧化为NO3-和SO42-,两者含量均减少。 寡污带:在β-中污带之后,标志着河流自净作用完成,有机物全部无机化,BOD 和悬浮物含量极低,H2S 消失细菌极少,水的浑浊度低,溶解氧恢复到正常含量。 15、什么叫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有几种? 人类将富含氮、磷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入湖泊、河流和海洋,使水体中的氮、磷营养过剩,促使水体中的藻类过量生长,使淡水中发生水华,使海洋中发生赤潮,叫富营养化。观察蓝细菌和藻类等指示生物、测定生物的现存量、测定原初生产力、测定透明度和测定氮和磷等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 16、什么叫活性污泥?它有哪些组成和性质? 活性污泥(activesludge)是由各种微生微、真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和各种有机无机的固体物质混凝交织在一起的一种绒粒.即生物群体及它们所依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微生物群体主要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等.由外到内水解细菌、发酵细菌、氢细菌和乙酸菌、甲烷菌、硫酸盐还原菌、厌氧原生动物其中产甲烷丝菌是厌氧活性污泥的中心骨架。 17、叙述好氧活性污泥净化污水的机理?1.在氧化的条件下,活性污泥绒粒中的絮凝性微生物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2.活性污泥绒粒中的水解性细菌水解大分子有机物为小分子有机物,同时,微生物合成自身细胞。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直接被细菌吸收,在细菌体内氧化分解,其中间代谢产物被另一群细菌吸收,进而无机化。3.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吸收和吞食未分解彻底的有机物及游离细菌。 42、叙述氧化塘和氧化沟处理污水的机制 氧化塘和氧化沟一般用于三级深度处理,用以处理生活污水和富含氮、磷的工业废水。有机污水流入氧化塘,其中的细菌吸收水中的溶解氧,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H2O 、CO2、NH3、NO3-、PO43、SO42-。细 菌利用自身分解含氮有机物产生的NH3和环境中的营养物合成细胞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藻类利用H2O 和CO2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糖类,再吸收NH3和SO42-合成蛋白质,吸收PO43-合成核酸,并繁殖新藻体。 43、菌胶团、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在水处理过程中有哪些作用。菌胶团的作用: 1、有很强的生物絮凝、吸附能力和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 2、菌胶团对有机物的吸附和分解,为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3、为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提供附着栖息场所 4、具有指示作用 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的作用 1、指示作用 2、净化作用 3、促进絮凝作用和沉淀作用 44、叙述生物膜法净化污水的作用机制 生物膜在滤池中是分层的,上层生物膜中的生物膜生物和生物膜面生物及微型后生动物吸附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将其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同时生物膜生物吸收溶解性有机物和经水解的小分子有机物进入体内,并进行氧化分解,利用吸收的营养构建自身细胞。上层生物膜的代谢产物流向下层,被下层生物膜生物吸收,进一步被氧化分解为CO2和H2O 。老化的生物膜和游离细菌被滤池扫除生物吞食。通过以上微生物化学和吞食作用,污水得到净化。 45、什么叫活性污泥丝状膨胀?引起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微生物有哪些? 由于丝状细菌极度生长引起的活性污泥膨胀称为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经常出现的有诺卡氏菌属、浮游球衣菌、微丝菌属、发硫菌属、贝日阿托氏菌属等 46、促使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1、温度 2、溶解氧 3、可溶性有机物及其种类 4、有机物浓度 47、为什么丝状细菌在污水生物处理中能优势生长? 因为几乎所有的丝状细菌都能吸收可溶性有机物,尤其是低分子的糖类和有机酸。在运行过程中,有机物因缺氧不能降解彻底,积累大量有机酸,为丝状细菌创造营养条件,使丝状细菌优势生长。 48、如何控制活性污泥丝状膨胀? 1、控制溶解氧 2、控制有机负荷 3、改革工艺 49、污水为什么要脱氮除磷? 在水体中氮、磷量过多,危害极大,最大的危害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在富营养化水体中,蓝细菌、绿藻等大量繁殖,有的蓝细菌产生毒素,毒死鱼、虾等水生生物和危害人体健康,由于它们的死亡、腐败,引起水体缺氧,使水源水质恶化。不但影响人类生活,还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 50、微生物脱氮工艺有哪些? A|O 、A2\O 、A2\O2、SBR 等 51、叙述污水脱氮原理? 脱氮是先利用好氧段经硝化作用,由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协同作用,将NH3转化为NO2--N 和NO3--N 。再利用缺氧段经反硝化细菌将NO2--N (经反亚硝化)和NO3--N (将反硝化)还原为氮气,溢出水面释放到大气,参与自然界氮的循环。水中含氮物质大量减少,降低出水的潜在危险性。 52、什么叫捷径反硝化?何谓短程硝化-反硝化?在生产中它有何意义? 捷径反硝化:即通过限制充氧量和缩短曝气时间等条件,抑制硝化细菌生长,促使亚硝化细菌优势生长,迅速将氨氧化为HNO2 后,随即利用有机物将HNO2 还原为N2的过程。捷径反硝化不仅可缩短曝气时间,减少能耗,还节省碳源,从总体上节省运行费用。 Q10:温度每升高10度酶促反应速率相应升高的因数。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考试必备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 考试必备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绪论1、微生物的含义:微生物是肉眼看不到的,必须在电子显微镜或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的所有微小生物的统称。 2、分类地位:五界系统:1969年魏克提出微生物五界分类系统:(1)原核生物界:细菌、放线菌、蓝绿细菌(2)原生生物界:蓝藻以外的藻类及原生动物(3)真菌界(酸性土壤中真菌较多):酵母菌、霉菌(4)动物界(5)植物界。三域系统:(1)古菌域(Archaea):“三菌”产甲烷菌、极端嗜盐菌、嗜热嗜酸菌(2)细菌域(Bacteria):细菌(化)、蓝细菌(光)、放线菌(化)、立克次氏体(寄生)、支原体(人工培养基,最小)、衣原体(寄生)、螺旋体(原核,是细菌与原虫的过度)“三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3)真核生物域(Eukarya):真菌、藻类、动物、水生植物(原生动物、真菌、藻类) 3、按细胞结构的有无分为分为:非细胞结构微生物(病毒、类病毒:类病毒是比病毒小的超小微生物)和细胞结构微生物。 按细胞核器、有丝分裂的有无分为:原核和真核 4、分类单位:域界门纲目科属种(柱) 5、微生物的特点:(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2)分布广,种类繁多(3)吸收多,转化快(4)生长旺,繁殖快(5)适应性强(6)易变异 6、解释EscherichiacoilK12(λ)中的各词的含义。 答:溶原性噬菌体的命名是在敏感菌株的名称后面加一个括弧,在括弧内写上溶原性噬菌体λ。大肠杆菌溶原性噬菌体的全称为EscherichiacoilK12

(λ),Escherichia是大肠杆菌的属名,coil是大肠杆菌的种名,K12是大肠杆菌的株名,括弧内的λ为溶原性噬菌体。解释EscherichiacoilK12(λ)中的各词的含义。 答:溶原性噬菌体的命名是在敏感菌株的名称后面加一个括弧,在括弧内写上溶原性噬菌体λ。大肠杆菌溶原性噬菌体的全称为EscherichiacoilK12(λ),Escherichia是大肠杆菌的属名,coil是大肠杆菌的种名,K12是大肠杆菌的株名,括弧内的λ为溶原性噬菌体。 第一章:病毒 1、病毒的特点以及分类: (1)大小在微米以下,故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必须在电子显微镜。(小) (2)可合成蛋白质的机构——核糖体,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备的酶系统,不具独立的代谢能力。(简) (3)必须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寄) (4)在宿主体外却呈现不具生命特征的大分子物质,但仍保留感染宿主的潜在能力,一旦重新进入活的宿主细胞内又具有生命特征,重新感染新的宿主。 2、病毒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类病毒 答:病毒是根据病毒的宿主、所致疾病、核酸的类型、病毒粒子的大小、病毒的结构、有或无被膜等进行分类的。 根据专性宿主分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放线菌病毒(噬放线菌体)、藻类病毒(噬藻体),真菌病毒(噬真菌体)。

(完整版)环境微生物学试题(精华版)

环境微生物学试题答题要点(精华版) 一、名词解释(每题1.5分,计30分) 噬菌体:是侵染细菌、放线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病毒。 菌落:菌落是指在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微生物的单细胞经过生长繁殖,形成肉眼能看到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微生物群体。PHB:是细菌细胞中含有的叫聚羟基丁酸盐的贮藏物质。 初生菌丝体:担子菌的孢子直接萌发而成的菌丝体,一般不会繁殖成为子实体。 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是由菌丝分枝顶端细胞或者由菌丝分化成的分生孢子梗的顶端细胞分割缢缩而成的单个或者成簇的孢子。间歇灭菌法:是利用常压蒸气反复灭菌的方法。 生物氧化:物质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连续的氧化还原反应逐步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化学杀菌剂:能够抑制和杀死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共生:两个微生物在一起时形成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两者高度的协调和彼此得利。 启动子:是一个“开始”的信号,它含有与RNA聚合酶结合并启动转录的保守序列。 操纵子:负责合成特殊蛋白质的基因簇。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组成的整体系统。 活性污泥: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具有活性的微生物絮凝体。 联合固氮:是指某些生活在植物根的表面至根皮层细胞间而不进入植物根细胞的微生物进行固氮作用的现象。 反硝化细菌:反硝化作用是指微生物还原硝酸产生气态氮的过程。 活性污泥法: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反应器:是通过酶、微生物、动植物细胞等的固定化,进行物质转化的反应器。 根际微生物:生长在植物根系直接作用土壤范围内的微生物。 纯培养:是指在实验室条件下,从一个微生物细胞繁殖得到的后代。 细胞壁:细胞壁是包在细菌细胞表面、内侧紧贴细胞质膜的较为坚韧并略具弹性的结构。 二、是非题(每题1分,计10分) ?溶源性细菌在一定条件诱发下,可变为烈性噬菌体裂解寄主细胞。( + ) ?细菌形态通常有球状、杆状、螺丝状三类。自然界中杆状最常见,球状次之,螺旋菌最少。( - ) ?某些藻类如团藻属存在群体形态。( + ) ?光合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一样都是通过电子传递系统产生ATP。( - ) ?在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的浓度一般为0.5—1.0%。( - ) ?称为嗜碱菌的那些细菌是能在pH 7.0以上的环境中生长的细菌。( + ) ?在真核微生物细胞的染色体中,DNA是与组蛋白结合形成染色体的。( + ) ?EMP、ED等糖酵解途径的共同特点是将葡萄糖降解到丙酮酸。( + ) ?精确定量某些成分而配制的培养基是所有成分的性质和数量已知的培养基,称为天然培养基。( - ) ?在实验室中细菌不能形成菌落。( - ) 三、选择题(每题1分,计20分) 1. 适合所有微生物的特殊特征是__c__。 (a)它们是多细胞的(b)细胞有明显的核 (c)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d)可进行光合作用 2. 病毒缺乏__b___。 (a)增值能力(b)独立代谢的酶体系 (c)核酸 (d)蛋白质 3. G-菌由溶菌酶处理后所得到的缺壁细胞是___d__。 (a) 支原体(b) L型细菌(c) 原生质体(d) 原生质球 4. 酵母菌的细胞壁主要含___d__。 (a) 肽聚糖和甘露聚糖 (b) 葡聚糖和脂多糖 (c) 几丁质和纤维素 (d)葡聚糖和甘露聚糖 5. 下列能产子囊孢子的霉菌是__c__。 (a) 毛霉和根霉 (b) 青霉和曲霉

环境微生物复习知识点

微生物:微生物是众多肉眼不可见、个体微小的低等生物的总称。通常指直径小于或等于0.1的生物。 微生物的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最大,种-最小最基本,株-不是分类单位 微生物的命名:林奈双名法 学名= 属名+ (种名)+ (命名人的姓) (拉丁文n.)(拉丁文.) 斜体斜体 第一字母大写第一字母小写第一字母大写 微生物的特点: (一)个体极小,比表面积大 (二)种类繁多、分布极广 1.微生物物种丰富多样

2.微生物代谢类型丰富多样 3.微生物生态类型丰富多样 (三)繁殖迅速、数量巨大 (四)代谢能力强,也易变异 微生物的类群(按照有无细胞结构,分为细胞型微生物和非细胞型微生物)(一)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蓝细菌(二)真核微生物:真菌(霉菌、酵母菌、蕈类)、原生动物、藻类。(三)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噬菌体)、类病毒、朊病毒 原核微生物——细菌: 大小:微米 形状:球状、杆状、螺旋状 结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及内含物,原核(拟核)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运动器官),芽孢(休眠体,非繁殖体,具有抗逆性)

细菌细胞壁化学成分:主要是肽聚糖,特有成分磷壁酸,特有成分脂多糖。根据细菌细胞化学组成与结构的不同,可将所有细菌染色为革兰氏阳性细菌(表示为:),革兰氏阴性细菌(表示为:)两类。 革兰氏染色步骤:涂片→固定→初染→水洗→媒染→乙醇脱色→水洗→复染→水洗 革兰氏阳性菌:,兰紫色(球菌、杆菌有芽孢) 革兰氏阴性菌:,红色(占大部分,杆菌为主) 细菌细胞壁的功能: 1.使细胞具有固定外形和保护细胞; 2.细胞壁化学组成的细微差异可使不同细菌具有不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等感染的敏感性; 3.细菌细胞壁具有一定孔径的微孔,可以允许水、空气和其他小分子化学物质的进入,但可对大分子物质起阻拦作用; 4.细胞壁是具鞭毛细菌鞭毛运动的力学支点,没有细胞壁的鞭毛无法运动。按酶的催化反应类型,可分六大类:水解酶类、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裂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2002-2003年度上学期)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单选或多选,20×2=40) 1、对微生物的概念,以下最正确、最完整的叙述是。 A、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的生物。 B、微生物是一类结构简单,具有单细胞结构,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其结构的生物。 C、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具有单细胞结构,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 观察清楚其结构的最低等生物。 D、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具有单细胞、简单多细胞结构或非细胞 结构,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其结构的最低等的生物 2、生物五界分类系统包括。 A、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植物界。 B、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动物界、植物界。 C、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植物界。 D、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动物界、植物界。

3、以下微生物属于环境工程微生物范畴的是。 A、病毒、蓝细菌、真细菌、粘细菌。 B、原生动物、蓝细菌、真核藻类、放线菌、粘细菌。 C、微型后生动物、酵母菌、霉菌、真细菌。 D、病毒、螺旋体、细菌、放线菌、 真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 4、关于细菌的形态和大小的描述,以下正确的是。 A、细菌的形态包括球菌、杆菌、螺旋菌、丝状菌。 B、杆菌有长杆菌、短杆菌、弧杆菌、链杆菌和芽孢杆菌之分。 C、在任何情况下,细菌的形态都是稳定的。 D、多数球菌的直径为0.5~2.0μm。 5、以下物质属于细胞质内含物的是。 A、细胞膜 B、核糖体 C、荚膜 D、异染粒 E、气泡 6、荚膜具有的功能包括。 A、荚膜可以维持细菌的细胞形态。 B、荚膜为鞭毛提供支点,使鞭毛运动。 C、荚膜是细菌在其表面分泌的一种粘性物质,它可以保护细菌免受干燥的影响; 当营养缺乏时可以作为碳源和氮源被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