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1超材料与多功能材料
D01超材料与多功能复合材料
D01. 超材料与多功能复合材料分会主席:周济、殷小玮、彭华新、李垚、范同祥、官建国、范润华D01-01吸波超材料的宽带化、多功能化和智能化官建国,李维,吴天龙武汉理工大学宽带薄层吸波材料对于军事隐身和众多民用领域有重要应用。
但无论是对于传统的吸波涂层材料还是新兴的超材料,其宽带性能都亟需进一步提升。
此外,复杂的应用环境还对吸波材料提出了多功能化、智能化等要求,将超材料与多样化的构成材料进行复合获得宽带化、多功能化和智能化的超材料是重要趋势。
本报告将介绍我们最近在这些方面取得的进展。
在宽带化方面,将超材料的设计与传统高性能吸波材料相结合,能够获得宽带性能远远超过单纯超材料或传统材料的全新复合吸波超材料。
在微波频段,将超材料的概念引入传统吸波材料的设计中,对吸波涂层材料进行图形化,结果显示其吸收带宽获得了大幅拓宽。
也可以将超材料与传统吸波涂层设计成多层复合结构,经过合理的设计能使得超材料的低频吸收性能与吸波涂层的高频宽带吸波性能同时得到保留甚至相互增强,这为超材料与传统吸波材料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类似的复合思路同样也能扩展到其它频段,如光频:将在光频段具有半介质/半金属属性的TiN用于设计宽带的光频吸收超材料,能够将介质吸收、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和超材料的结构吸收相结合,得到宽带、可控的吸收频带,可应用于高效太阳能转换。
在多功能方面,利用超材料构成基材的高透光性质,结合有利于高透光和宽带吸收特性的非平面型超材料的设计获得了具有高可见光透过率的宽带吸波超材料。
可调超材料在某些场合可替代宽带吸波材料的作用,并且具有智能化的前景,但基于电路可调的常规调节方法其频率可调范围十分有限。
从基础材料与超材料概念结合的角度出发,利用铁氧体在外磁场作用下的宽带可调特性,结合超材料的设计,我们获得了从工频到GHz范围超宽带可调的超材料。
总之,跨越超材料与传统材料的界限,能够在宽带化、多功能化和智能化以及更多的方面具有更加光明的前景。
超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超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超材料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其具有超出传统材料所具备的电磁特性,因此在电磁波控制、光电器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超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一直是材料科学中热门的研究方向,下面将从超材料的定义、合成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超材料的定义超材料是由人工制备的具有特定微、纳米结构的复合材料,其电磁响应远远超出其组成部分单体材料。
超材料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负折射、超透明、负绝缘等电磁特性,这些特性使其在电光器件、光学器件、微波通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超材料的合成方法目前,超材料的合成方法主要分为两类:顶面法和自组装法。
顶面法是通过在基底表面上制备期望的微纳米结构实现的。
例如利用电子束曝光法、光刻法、电化学法等先进制备工艺制备超材料。
自组装法是将自组装技术引入超材料合成领域,依靠自组装单元间的相互作用使材料自组装成具有特定电磁特性的结构。
例如通过利用界面自组装技术、分子自组装技术、生物大分子自组装技术等制备超材料。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高效快捷、制备成本低等优点。
三、超材料的应用领域超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电光器件领域。
超材料的负折射特性、超透明特性在光学器件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光波导器件、光耦合器、光栅、光太赫兹等器件中,超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器件的设备的性能指标、普及光学器件、降低光学器件的成本等。
2.光学器件领域。
超材料是电磁波的新型折射材料,因此其在光学器件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例如在超透镜、成像器件、光学滤波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3.微波通讯领域。
超材料在微波通讯领域中已经逐渐得到应用,例如在微波有源器件、高阻抗面、微波隔离器等领域,超材料利用自身的电磁特性可以提高微波器件的性能。
4.生物医学领域。
超材料的自组装性和多功能性已经引起了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广泛关注。
超材料可以用作药物载体、生物传感器、生物成像剂等,可以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超材料结构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超材料结构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超材料是一种新兴的材料,是由天然材料中不存在的人工结构组成的。
这些结构可以在微观尺度上控制电磁波的传播,从而实现许多惊人的性能优势。
随着对超材料的研究不断加深,制备超材料结构的成本逐渐下降,性能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本文将探讨目前超材料结构的制备方法和最新的性能研究成果。
1. 制备方法超材料结构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典型的Top-down和Bottom-up 两种方法。
Top-down是将天然材料加工成需要的超材料结构。
所需技术包括电子束光刻、激光微加工和电子束在薄膜上的金属沉积等。
这种方法可以控制超材料的结构形态,但成本较高,难度较大,制作的样品一般较小。
Bottom-up是在微纳米尺度下,通过自组装、溶胶-凝胶或化学合成等方法来制备材料,然后通过精细控制进行组装形成超材料结构。
这种方法可以控制超材料的组成结构,且可批量制备。
常用的方法包括自组装纳米粒子、通过模板法制备超材料和溶液中金属纳米结构的自组装等。
2. 材料性能研究超材料结构的性能主要表现在电磁波控制、声学控制和光学控制。
因为这些性能都是基于材料纳米结构的电磁响应实现的,所以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对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2.1电磁波控制超材料结构可以实现负折射率,即折射率为负数。
这种性质使得电磁波在过渡到超材料中后反向传播。
此外,超材料的相位速度可以超过光速,即组成波的部分超过了真空中的光速。
这些性质使得超材料在微波和光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如吸收微波波段的应用于隐身技术,用作人造磁性孔耳机的耦合器等等。
但超材料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频率稳定范围内的工作带宽较小、材料对于来自多个方向的波源的响应度不佳等。
2.2光学控制超材料结构可实现光学折射率、透过率和透射率的负值或者超高值,从而实现超材料的透镜、分束器等光学器件制作。
目前的传统光学结构已经不能满足高速通讯,生物医学和信息处理等领域的需求。
超材料凭借其独特的折射率和其它光学特性,展现出了具有巨大潜力的光学应用。
超材料与超表面
超材料与超表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材料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中。
其中,超材料和超表面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两个研究领域。
本文将着重介绍这两个领域的基本概念、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超材料超材料(metamaterial)是由许多微小结构构成的人造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学性能。
超材料的最大特点是能够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折射率、极化等物理性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光学、电磁波传播和信息学等领域。
在超材料的结构中,微小结构的尺寸通常小于波长,贡献的电磁响应主要来自于人工结构中的微观规律,而不是材料本身的性质。
超材料的设计需要满足宏观物理性质和微观结构之间的精准耦合。
一般来说,超材料的结构可以分为等离子体材料、电磁共振材料、自然材料等多种类型。
超材料的应用十分广泛。
除了物理光学、电磁波传播和信息学领域外,超材料还可以用于微波通信、声学、量子计算等方面。
目前,已经有许多组织和机构投入大量精力研究超材料,例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等。
二、超表面超表面(metasurface)是一种微小结构组成的表面,其厚度远小于波长。
超表面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能够精确调控入射光波的波前,实现任意的相位变换和光场变形。
同时,超表面还具有极强的穿透、反射和吸收能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光学成像、光学通信和偏振光学等领域。
超表面的优点在于其结构的简单性、易制备性和可控性。
超表面主要分为金属超表面和非金属超表面两类。
其中,金属超表面主要由金属纳米结构构成,能够导致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而非金属超表面则主要通过调控媒介介质的结构实现相位调控和光场变形。
目前,超表面的研究已经逐渐成为了国际上一个热门的领域。
超表面的应用涵盖了智能电子、光子学计算和多媒体通信。
<br/>三、未来发展趋势虽然超材料和超表面已经吸引了众多科研人员进行研究,但仍然有很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的探索。
第一,超材料和超表面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超材料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超材料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超材料是一种特殊的功能材料,由多层次、多结构单元组成,具有极强的负折射、正折射等光学性质,是当前材料科学的热点之一。
随着材料科学、微纳加工技术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超材料研究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将有助于推动光电信息、医学诊断、能源、环境等领域的发展。
超材料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左手材料”(Left Handed Material,简称LHM),这是一种能完全反向地传播电磁波的介质特性。
1999年,英国华威大学的Smith 等人通过仿生学的思想,首次发明了一种3D的超材料模型,从此超材料研究在学术界和工业界掀起了一股风潮。
随着相关技术与理论的不断提高,超材料的制备、性质控制和应用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现状分析超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是超材料领域研究的两个核心方向。
制备超材料的方法主要包括:微结构制备法、自组装法、纳米加工法、等离子体激发法等。
微结构法是微纳加工技术的一种,将微纳米制造工艺与高分子材料的气体成态制备技术相结合,通过有序分子层间的结构组装方法得到稳定的超材料结构。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制备成本低,包容性强,适用于加工复杂多样的结构,由于其制备精度高,使用寿命长,被誉为新一代微纳加工技术的重要方向。
自组装法通过小分子自聚合的自组装作用,将分子组织成有序的二、三维结构,进而得到超材料结构。
由于这种方法制备方便、适用性强,目前是制备超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
但是,自组装法的制备参数很难控制,取决于温度、湿度、浓度、PH值等多种因素,还存在结构复杂、温度敏感和成本较高等问题。
纳米加工法指通过利用纳米尺度下的物理化学性质,对超材料单元进行微调制,达到控制超材料性质的目的。
该方法制备高效、性能稳定,通常使用电子束、离子束、光纤激光等技术加工制备,可以制备出具有多重功能的超材料结构。
同时,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材料的制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直接利用电子束、激光束、紫外线等技术将各种介质结构打印出来,通过多次叠加,最终形成复杂的超材料结构。
D01超材料与多功能复合材料
D01超材料与多功能复合材料D01.超材料与多功能复合材料分会主席:周济、殷小玮、彭华新、李垚、范同祥、范润华D01-01吸波超材料的宽带化、多功能化和智能化官建国,李维,吴天龙武汉理工大学宽带薄层吸波材料对于军事隐身和众多民用领域有重要应用。
但无论是对于传统的吸波涂层材料还是新兴的超材料,其宽带性能都亟需进一步提升。
此外,复杂的应用环境还对吸波材料提出了多功能化、智能化等要求,将超材料与多样化的构成材料进行复合获得宽带化、多功能化和智能化的超材料是重要趋势。
本报告将介绍我们最近在这些方面取得的进展。
在宽带化方面,将超材料的设计与传统高性能吸波材料相结合,能够获得宽带性能远远超过单纯超材料或传统材料的全新复合吸波超材料。
在微波频段,将超材料的概念引入传统吸波材料的设计中,对吸波涂层材料进行图形化,结果显示其吸收带宽获得了大幅拓宽。
也可以将超材料与传统吸波涂层设计成多层复合结构,经过合理的设计能使得超材料的低频吸收性能与吸波涂层的高频宽带吸波性能同时得到保留甚至相互增强,这为超材料与传统吸波材料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类似的复合思路同样也能扩展到其它频段,如光频:将在光频段具有半介质/半金属属性的TiN用于设计宽带的光频吸收超材料,能够将介质吸收、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和超材料的结构吸收相结合,得到宽带、可控的吸收频带,可应用于高效太阳能转换。
在多功能方面,利用超材料构成基材的高透光性质,结合有利于高透光和宽带吸收特性的非平面型超材料的设计获得了具有高可见光透过率的宽带吸波超材料。
可调超材料在某些场合可替代宽带吸波材料的作用,并且具有智能化的前景,但基于电路可调的常规调节方法其频率可调范围十分有限。
从基础材料与超材料概念结合的角度出发,利用铁氧体在外磁场作用下的宽带可调特性,结合超材料的设计,我们获得了从工频到GHz范围超宽带可调的超材料。
总之,跨越超材料与传统材料的界限,能够在宽带化、多功能化和智能化以及更多的方面具有更加光明的前景。
《多功能太赫兹超材料的设计及应用研究》范文
《多功能太赫兹超材料的设计及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超材料以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如电磁波的调控、反射和吸收等,成为科研领域中的研究热点。
在众多应用中,多功能太赫兹超材料的研究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多功能太赫兹超材料的设计方法,并分析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二、多功能太赫兹超材料的设计1. 材料选择设计多功能太赫兹超材料,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目前,常用的材料包括金属薄膜、陶瓷材料、导电聚合物等。
这些材料在太赫兹波段具有独特的电磁特性,为设计多功能超材料提供了可能。
2. 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是设计多功能太赫兹超材料的关键环节。
通过合理设计材料的微观结构,如周期性阵列、梯度结构等,可以实现对太赫兹波的调控和优化。
此外,结合电磁波的传播特性,还可以设计出具有特定功能的超材料结构。
3. 性能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多功能太赫兹超材料的性能,可以通过调整材料的电磁特性、改变结构参数等方式进行性能优化。
同时,借助仿真软件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对设计进行评估和改进。
三、多功能太赫兹超材料的应用研究1. 电磁波调控与隐身技术利用多功能太赫兹超材料可以实现对电磁波的精确调控和隐身技术。
在隐身衣的设计中,采用多层复合的超材料结构,可以在特定频率下吸收电磁波并减少反射,从而实现隐身效果。
此外,该技术还可应用于雷达散射截面减小、电磁干扰抑制等领域。
2. 传感器与探测技术多功能太赫兹超材料在传感器与探测技术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通过设计特定频率响应的超材料结构,可以实现对目标物体的精确探测和识别。
例如,在医疗领域中,可以利用太赫兹波的特殊性质进行肿瘤细胞的检测与诊断;在安全领域中,可用于探测非法物质或威胁。
3. 无线通信与信息处理技术由于太赫兹波具有高带宽和短波长等优势,使得其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理想选择。
通过利用多功能太赫兹超材料对信号的调制和调控,可以实现高速无线通信和数据传输。
此外,结合其他信息技术手段,还可实现复杂信号的快速处理和分析。
多功能可调谐太赫兹石墨烯超表面
多功能可调谐太赫兹石墨烯超表面徐星(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09)引言近年来,超材料由于其非凡的光学性质而备受关注。
对于波前整形和操纵电磁波的极化能力已经应用于许多光学领域例如硅基光功率分配器[1],金属孔阵列[2],金属带天线[3],负折射现象[4],光学隐身[5]。
在太赫兹波段传统的金属超表面依赖其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SPPs而表现出良好的光学效应,然而这种金属超表面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欧姆损失和较弱的光学可调性都使得我们去中红外波段来寻找新的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光学研究。
伴随着石墨烯(单层蜂窝状晶格材料)的出现证明了其独特的特性,使其成为太赫兹波段研究的有效候选者。
石墨烯材料可以通过基于化学掺杂或静电门控来改变其费米能级从而动态调控太赫兹频率中的石墨烯电导率[6]。
另一方面,相比金属和介质材料石墨烯超材料具有紧密的电场区域而保持最小的欧姆损失[7]。
由于这些特性,基于许多创新方法石墨烯超材料已经实现了光电探测器[8],三次谐波产生装置[9],吸收器[10],涡旋光产生器[11]。
但这些设计多是基于石墨烯超材料单一功能的波前调控,并且多功能性和光学可调性也不够丰富,迫使我们去设计研究更为灵活高效的多功能石墨烯超表面器件。
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个多功能石墨烯超表面。
通过调整特定栅极电压来实现石墨烯条带相位变化进而达到石墨烯超表面的异常反射和聚焦效果。
此外,在单个周期单元中,我们还实现了对入射线性偏振光到圆偏振光的偏振转换功能。
基于宽带下的2π相位覆盖,通过设计石墨烯在可调费米能级下对光的特定响应的相位效应,在多个6周期单元的超单元下完成了多角度的异常反射,及实现了多频带5THz、6THz、7THz下的高效聚焦镜。
该结构的多功能性,可调节性和宽带效应都表明了其在光通信领域的巨大潜在应用。
1结构与仿真所提出的几何结构如图1所示。
图1(a)展示了所提出的典型三层结构石墨烯等离子体超表面。
具体结构如图1(b)所示,单元结构通过石墨烯条带沉积在介电层上,然后由金基作为反射器支撑,在石墨烯上覆盖离子凝胶用于调节石墨烯费米能级。
超材料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超材料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近年来,超材料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新应用和商业潜力。
下文将从材料的发展历程、超材料的特点、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探讨超材料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一、材料的发展历程材料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人们利用石头和地下水源中的黄铜制造工具和装饰品,逐渐探索并创造出了各种材料。
到了19世纪,使用新的科学技术开辟了材料科学的新时代。
20世纪初,有机合成化学的最初阶段得到了发展。
此后,材料技术在特殊合金、无机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材料的需求越来越高,需要像抗辐射、自洁、超导、反射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更优异的性能。
在这些新的需求的推动下,超材料技术逐渐成熟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二、超材料的特点超材料是由不同种类的材料,以及各种不规则形状的细小物体组成的结构。
它不仅能够酝酿一些众所周知的奇特效应,如上述的超导性、反射性等性能,同时,这些效应还经常严格依赖于材料在宏观尺度上的设计构造。
具体来说,超材料在宏观尺度上表现出许多奇异的物理性质,例如阴影反演、负折射率、超导和高品质因子、等离子激元等方面具有更出色的表现。
这让超材料在制造高峰电磁器件、高精度的光学镜头、等离子激元技术等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超材料的优异特性与其内在的微观结构是密不可分的。
这种微观结构非常复杂,由许多不规则形状的微小物体组成。
这些微米甚至纳米级别的物体可能是导体、半导体或绝缘体等,可以调整各种性质,包括固有电子状态、电磁散射环境等。
超材料的结构和性质的可调节性,使得其在极光光学、宏观弛豫动力学、纳米科学、量子光电子学、等离子体物理和高峰物理等领域中获得广泛的应用。
三、应用领域随着超材料的不断发展,它已经在一些应用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超材料已经被用于抗辐射,制造超精密光学镜头,制造微型机器和微型传感器,及制造高温超导材料等。
超材料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前景探讨
超材料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前景探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超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材料,正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机械工程领域,超材料的应用前景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材料的特性、应用案例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对超材料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一、超材料的特性超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或优异功能的人工制造材料,其特殊之处在于它的性质不仅仅取决于其化学成分,还与其微观结构有关。
超材料通常由多种不同的材料组成,通过微观结构的设计和控制,使得其具备了一些常规材料所不具备的性能,例如隐身、伪装、折射等。
二、超材料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案例1. 超材料应用于机械零件的轻量化设计由于超材料的轻量化和高强度特性,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机械零件的设计中。
例如,使用超材料制造轻量化的发动机组件可以降低整机的重量,并提高机动性能。
此外,超材料还可以应用于减震器和承载结构等机械部件,提高其强度和刚度。
2. 超材料应用于机械传动系统机械传动系统是现代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超材料的特殊性能可以为传动系统的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使用超材料制造的齿轮可以降低传动噪声和摩擦损失,提高传动效率。
此外,超材料的磁性特性也可以应用于电动机和发电机等传动装置中,提高其性能和效率。
三、超材料在机械工程中的未来发展方向虽然目前超材料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超材料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可能会有以下几个方向:1. 超材料的多功能化设计目前超材料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单一功能领域,如隐身材料、超导体等。
未来,超材料可能会朝着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即通过设计制造具有多种功能的材料,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2. 超材料的自修复功能超材料的自修复功能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通过设计和控制超材料的微观结构,可以使其具备自修复破损的能力。
这将极大地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3. 超材料的纳米结构设计超材料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微观结构的设计和控制。
超材料的应用与发展
超材料的应用与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超材料作为一种创新性材料,在科技领域里备受重视。
超材料是指由人工构造的规则结构,可以在某些方面超过传统材料的性能,并具有特定的表征。
它结构先进、性能卓越、功能多样,具有电磁、声学、热学、光学等多种特殊性质,被广泛地应用于通信技术、能源工程、生命科学、医学、军事等领域。
本文将从超材料的定义、类别、应用以及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该材料,为今后超材料的发展提供帮助。
一、超材料的定义超材料(metamaterials)是由人工设计和制造,具有某种超越“自然材料”的性质的人工材料,是一种特殊的功能材料,具有超常的负折射率、纳米结构、非谐振和多频带等特性。
它们在电磁、声学、热学、光学等性质上表现出超常的效应,可以用于实现传统材料无法实现的各种功能。
二、超材料的类别根据不同的材料特性和应用,超材料可分为四大类,分别为电磁超材料、声波超材料、热学超材料和光学超材料。
1. 电磁超材料电磁超材料是由大量超小粒子组成的高度集成的材料,具有折射率和介电常数等物理性质与真实的物质有所不同。
典型的电磁超材料包括:负折射率介质超材料、介电介质超材料、磁性超材料、金属电磁超材料等。
2. 声波超材料声波超材料是一种利用人造及自然材料实现声波负波数的结构材料。
它是由大量超小粒子组成的高度集成的材料,能够引导和放大声波。
典型的声波超材料包括:膜式声波超材料、声子晶体超材料、声场超材料等。
3. 热学超材料热学超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热物性的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热、隔热、温度控制等性质,可用于节能、环保等领域。
典型的热学超材料包括:热阻材料超材料、热导材料超材料、热扩散材料超材料等。
4. 光学超材料光学超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光学性质的人造材料,具有折射率与真实物质不同、光学共振、吸收等特性,使光具有难以想象的自旋、自旋-轨道耦合、动量等行为。
典型的光学超材料包括:负折射材料超材料、超透镜超材料、超曲面材料超材料等。
超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分析
超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分析超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物理性质的人工制造材料,通过将不同种类的微观结构排列组合起来,能够展现出纳米级别下的非线性光学、电磁透镜效应和超传感特性等独特的物理特性。
随着纳米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新的制备方法逐渐被发现和优化,并且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应用,比如用于太赫兹波段的高效介质和透镜等。
本文将对超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表现进行详细分析。
一、超材料的制备方法超材料的制备方法可以分为单元法、浸渍法、离子束刻蚀法、激光写入法、自组装法、等。
这些方法各自具有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应用需求进行选择和改进。
1、单元法单元法是一种通过将多个不同形状或大小的单元组合成具有所需特性的超材料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不同形状的“单元”可以是各种尺寸和形态的微纳米结构,比如金属球、纳米棒、纳米负折射材料等。
这些微结构会影响超材料中的电磁波行为,进而影响其性能。
单元法制备超材料的方法简单直接,可以利用各种微纳加工技术进行制备。
近年来,基于该方法的三维超材料亦日渐成熟,比双层结构具有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2、浸渍法浸渍法是一种通过将合适的纳米晶体或微小颗粒浸泡到覆盖基质的液态材料中,形成超材料的方法。
这种方法易于控制和调节,同时也能够制备出复杂的多层超材料。
例如,可以通过在高折射率微球的外部覆盖有机高分子浸渍物,形成具有负折射率的超材料。
但其中重要工艺管理和实现有極高要求,一些大規模的方法仍待研究与改进。
3、离子束刻蚀法离子束刻蚀法是一种先通过黄光或电子束曝光形成微结构,接着形成蒸发掩膜,以后通过离子束刻蚀方法,去除掩膜不需要的局部材料,形成超材料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高精度制备各种形状的超材料结构,用于太赫兹波导等正确科技领域。
4、自组装法自组装法是一种自发形成具有超材料特性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通过利用分子自组装能力制备超材料的方法。
在该过程中,各种微结构组成可以被突出的排列,从而自发的从单分子到微中構建超材料本身。
超材料在光学传感中的应用
超材料在光学传感中的应用超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材料,它可以用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
在光学传感中,超材料的应用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首先,超材料可以用于提高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
传统的光学传感器通常使用普通材料,其对光的响应是基于材料的吸收、散射和折射等原理。
而超材料可以通过改变其结构和物理特性实现对光的更精确的控制。
例如,金属-绝缘体结构的超材料可以实现负折射率效应,从而使得光在超材料内部的传播速度超过自由空间中的光速。
这种特性可以用来增强传感器对微小光学信号的捕获和放大能力,从而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检测能力。
其次,超材料还可以用于实现可调节的光学传感器。
传统的光学传感器通常是固定的,其检测范围和灵敏度在设计时已经确定。
然而,在一些特殊的应用场景中,传感器的要求可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超材料可以通过调节其结构和物理特性实现对光学传感器的可调节和可控制。
例如,通过改变超材料的折射率、吸收系数或散射能力,可以实现对光学传感器的响应范围、灵敏度和选择性的调节。
这种可调节性可以使得光学传感器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获得更好的性能和适用性。
此外,超材料还可以用于实现超分辨率光学传感器。
在传统的光学传感器中,其分辨率通常受到物理原理和材料特性的限制。
而超材料可以通过改变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方式来实现对光学传感器分辨率的突破。
例如,通过设计超材料的周期结构和微观排列方式,可以实现对光波的紧凑压缩和局域集聚效应,从而将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限制在超材料的纳米尺度范围内。
这种超分辨率效应可以使得光学传感器在微观尺度上获得更高的分辨率和探测能力。
最后,超材料还可以用于实现全波长范围的光学传感器。
传统的光学传感器通常只对特定波长的光信号敏感,而对于其他波长的光信号则无法探测和测量。
而超材料可以通过调节其结构和物理特性来实现对全波长范围内的光信号的敏感性和响应能力。
例如,通过设计具有多种材料和结构的超材料,可以实现对不同波长光信号的选择性响应和测量。
基于相变材料超表面的多功能切换研究进展
基于相变材料超表面的多功能切换研究进展
韩卓轩;胡莎;顾长志;樊志琴
【期刊名称】《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年(卷),期】2024(44)5
【摘要】超表面是一种由亚波长单元结构组成的人工材料,可实现对电磁波的振幅、偏振、相位、传播模式等属性的灵活、有效调控,因此近年来备受关注。
但大多数
超表面的功能是静态的,无法实现对电磁波的动态调控。
相对于静态超表面,可重构
超表面可在不改变超表面结构设计的前提下,通过不同的外部激励,实现光学功能的
主动切换。
文章综述了基于相变材料的可重构超表面在多功能切换方面的研究进展,分别从相变材料作为超表面的单元结构、薄膜、嵌入结构间隙以及可编程这四种超表面构型,详细介绍了多功能切换超表面的设计原理及应用,最后总结并且展望了相
变材料超表面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总页数】11页(P377-387)
【作者】韩卓轩;胡莎;顾长志;樊志琴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理学院;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物
理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436.2
【相关文献】
1.基于相变材料的慢光和吸收可切换多功能太赫兹超材料
2.基于
Ge_(2)Sb_(2)Te_(5)相变材料的可调谐近红外光学超构表面吸收器3.基于相变材料Ge_(2)Sb_(2)Se_(4)Te_(1)的可切换边缘检测与聚焦成像超表面4.基于硫属化物相变材料的可重构太赫兹超表面器件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材料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超材料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超材料技术是一种利用人工合成材料具有超常规性质的技术,它打破了传统材料的限制,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超材料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它的应用已经涉及到了许多领域,诸如机械工程、光学、电子、通讯等等,在许多重要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一、超材料技术的发展历程超材料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人们开始探索人工合成的大分子材料,发现这些材料具有几乎与自然材料相似的良好特性。
随着纳米技术的出现,研究者们可以通过控制材料的结构、形态和成分等因素来改变材料自身的性质,例如光学、磁学、电学、热学和机械学等。
1995年,英国物理学家约翰·潘内提出了超材料的概念,并首次成功应用于电磁波传输。
在此后的二十年发展中,相继出现了自然超材料、人造超材料、纳米超材料、光学超材料、声学超材料和多功能超材料等多种类型的超材料,这些材料的出现不仅为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日常生活和工程应用等方面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二、超材料技术的原理及结构超材料技术是一种通过将两种及以上的材料组合而成的人造复合材料,通过控制其内部的结构,可以表现出普通材料无法表现的特殊物理性质。
这种材料的发明要求人们跨越“人造材料”和“自然材料”的局限性,创造出能够模仿自然物质性质、同时又可控的人造系统。
在超材料中,人工制造的微观结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基于人工结构单元的公式分析方法,它可以通过数学模型进行建模和仿真,计算材料的物理参数。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元器件制造技术,通过控制材料的结构参数,人造出一种具有特定结构的材料,进而控制其特殊的物理性质。
三、超材料技术的应用领域超材料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已经应用于许多重要领域,如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公共安全、军事防御、光电信息等等。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案例:1、医学应用:利用超材料技术,可以制造出便于病人使用的微型体内植入物、真实感虚拟手术模拟器和假肢外骨骼等器械。
超材料与超表面技术
超材料与超表面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材料和表面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超材料与超表面技术应运而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超材料和超表面技术的定义、特点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超材料的概念和特点超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电磁性质的材料,其电磁参数在某些频率范围内呈现出随意设计的非常规性质。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负折射率负折射率是超材料的重要特点之一,意味着它可以使光线发生逆向传播现象。
这种特性在光学波导和超透镜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1.2 折射率调控超材料的折射率可以通过改变材料中微观结构的布局和几何参数来调控。
相比传统材料具有固定的折射率,超材料的折射率调控能够满足更多特殊应用的需求。
1.3 负折射率超材料还具有负折射率的特点,意味着它可以使光线发生逆向传播现象。
这种特性在光学波导和超透镜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1.4 高性能超材料在电磁波控制、传感器、聚焦、防护等方面具有出色的性能。
它的出现使操纵和控制电磁波变得更加容易,为各种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二、超表面技术的概念和特点超表面技术是指通过在材料表面构造微纳结构,实现对电磁波的精确调控和控制的一种技术手段。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平面性超表面技术主要通过在平面上布置微纳结构来实现电磁波的控制,因此具有很好的平面性。
这使得超表面可以应用于各种平面器件,如天线、透镜等。
2.2 紧凑性由于超表面技术是基于表面微纳结构的控制,相对于传统体积型器件,它具有更加紧凑的结构。
这使得超表面在集成电路、光学器件等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力。
2.3 多功能性超表面技术可以通过调节微纳结构的大小、形状和排列方式来实现对电磁波的多种特性调控。
这使得超表面具备多功能性,可以实现多种应用需求。
2.4 宽频响特性超表面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对宽频段的电磁波的控制。
这意味着它可以应用于多种频率范围内的通信、雷达、成像等应用。
三、超材料与超表面技术的应用3.1 光学领域超材料和超表面技术在光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超材料纤维编织体的结构
超材料纤维编织体的结构
超材料纤维编织体是由超材料纤维组成的,这些纤维以特定的方式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三维的结构。
这种结构可以由许多不同的编织方式组成,例如平纹、斜纹、缎纹等。
超材料纤维编织体的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1. 可设计性:超材料纤维编织体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以实现所需的功能。
例如,通过改变纤维的排列方式,可以改变编织体的强度、刚度、透光性、导电性等特性。
2. 轻质:超材料纤维编织体的结构由细小的纤维组成,因此其重量相对较轻,可以用于制造轻量化的产品,如飞机、汽车等。
3. 高强度:超材料纤维编织体的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能够承受较大的外部载荷,可以用于制造结构件和受力部件。
4. 多功能性:超材料纤维编织体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功能化设计,例如将传感器、执行器等元件集成在编织体中,实现智能化的功能。
5. 环保:超材料纤维编织体的结构由可回收的纤维材料制成,因此对环境友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总之,超材料纤维编织体的结构具有可设计性、轻质、高强度、多功能性和环保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建筑、体育等领域。
超材料在光学通信中的应用
超材料在光学通信中的应用随着数字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以及人类对信息的需求,光通信技术被认为是未来的主导技术之一。
而超材料作为一种功能性材料,广泛应用在光学通信领域,极大地推动了光通信技术的发展。
一、超材料的基本概念超材料是一种具有非常特殊的物理性质和微观结构的材料。
它可以在高频区域呈现出依赖于空间坐标的效应,从而具有超出物质的自然特性,如负折射、超透镜等。
在光学通信领域中,超材料被广泛应用在光学器件、光存储、光纤通信等方面。
二、超材料在光学通信中的应用1、降低光信号的损耗在光通信中,光信号会因为传输中的散射和吸收而衰减。
为了降低这种信号损失,超材料被设计成一种能够反射和聚焦光线的结构。
这种结构可以被用来制造反射镜和光学聚焦器等控制光线的通信设备,从而使得信号能够经过更长的距离保持不变的强度。
2、制造光学滤波器超材料还可以作为光学滤波器的基本组成部分。
在光学通信系统中,光信号通常是由不同波长的光子组成的。
超材料的表面结构可以设计成一种能够分离这些不同颜色光的结构,从而实现具有高精度的光学滤波功能。
3、光学穿墙技术超材料还可以用来制造超透镜,这种透镜的制作工艺与传统的透镜不同。
超材料中的多种复合材料组成的结构可以使得光线在经过透镜时被聚焦和走弯路;同时,这种材料还可以将不可见的光信号聚焦在一个点上,实现光学穿墙的效果。
4、光学集成电路超材料的引入,为光学集成电路的制造开辟了新的道路。
通过将多种不同的超材料组合在一起成为多功能的光学波导系统,可以实现复杂的无源元器件,如耦合器、分路器以及可调谐滤波器等。
三、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光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超材料在光学通信领域中的应用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的超材料被应用到各种光学器件和光学波导之中,从而实现更加高效和可靠的光通信系统。
同时,超材料的发展也将推动光学通信领域中的创新和技术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50-09:10 D01-42 (Invited) 碳纳米管结构调控及微波吸收性能研究 张雪峰 1, 2 1. 东北大学 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09:10-09:20 D01-43 柔性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基应变传感器 刘虎,刘春太 郑州大学
D01. 超材料与多功能材料
分会主席:白洋、毕磊、杜艾、秦发祥、张雪峰
单元 D01-1:7 月 11 日下午 主持人:彭华新,范润华 地点:5 馆-1F-01
13:30-14:05 D01-01 (Invited) 绿色印刷制备聚合物光子晶体与应用 宋延林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14:05-14:30 D01-02 (Invited) 仿生超浸润材料的定向输运 刘克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1:10-11:30 D01-22 (Invited) 高效率超表面相位调控和聚焦效应研究 魏泽勇 1,程凯扬 1,樊元成 2,武超 1,李宏强 1 1. 同济大学 2. 西北工业大学
D01-1
11:30-11:40 D01-23 硅基全介质超表面极化复用光波调控 朱维 1, 2,耿广州 2,付全红 1,李俊杰 2,樊元成 1, 张富利 1 1. 西北工业大学 2.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单元 D01-3:7 月 12 日下午 主持人:秦发祥, 白洋 地点:5 馆-1F-01
13:30-13:50 D01-26 (Invited) 冰模板法制备多功能仿生材料 柏浩 浙江大学
13:50-14:10 D01-27 (Invited) 非互易超构表面 毕磊 电子科技大学
14:10-14:30 D01-28 (Invited) 一种结构简单的自准直超表面涡旋波天线 毕科 北京邮电大学
17:20-17:30 D01-13 聚苯胺/氧化石墨烯三明治结构纳米复合吸波剂的制备及吸 波性能研究 刘佳,段玉平 大连理工大学
单元 D01-2:7 月 12 日上午 主持人:毕磊,王东红 地点:5 馆-1F-01
08:30-09:05 D01-14 (Invited) 基于超材料的高性能小型化天线研究 唐明春 重庆大学
09:05-09:25 D01-15 (Invited) 超细晶纳米粒子调控的复合电介质薄膜 郝亚楠 北京邮电大学
14:50-15:00 D01-05 多相异质复合微波吸收材料设计及微结构解析 李逸兴 1,庞学勇 1,张艳辉 1,秦高梧 1,张雪峰 1,2 1. 东北大学 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15:00-15:10 D01-06 具有多跨波段电磁波适应性及疏水性能的仿生超材料 黄灵玺,段玉平 大连理工大学
10:30-10:50 D01-49 (Invited) Engineering absorbents and interface towards a plainified composite absorber 秦发祥 浙化及其微纳阵列的大面积水溶液印刷 张金星 北京师范大学
09:55-10:05 D01-19 Tuning negative permittivity of ferromagnetic microwires through nano-carbon coatings Diana Estevez, Faxiang Qin, Yang Luo, Le Quan and Huaxin Peng Institute for Composites Science Innovation,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16:40-17:00 D01-37 (Invited) 表面等离子基元阵列结构在能源转换上的应用 郭丽敏 北京邮电大学
17:00-17:10 D01-38 超高速粒子冲击轨迹中“烟圈”效应的形成机制 张婷 1, 2,杜艾 1, 2,周斌 1, 2,李宏伟 3,曹光伟 3 1. 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2. 上海市特殊人工微结构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10:05-10:15 D01-20 纳米多孔碳气凝胶状态调控与负介电性能 孙巍 1,解培涛 2,杜艾 1,吴广明 1,范润华 2 1. 同济大学 2. 上海海事大学
10:15-10:35 茶歇
主持人:唐明春,张子栋
10:35-11:10 D01-21 (Invited) 基于超构表面的高效率电磁波调控 孙树林 复旦大学
14:55-15:05 D01-60 NiTi 丝中马氏体取向变形对晶体学织构和晶格应变演变的影响 孔祥广,郝世杰,陈长风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5:05-15:15 D01-61 多孔钴-锌双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合成及乙醇检测性能研究 张晓,苑鹏,徐瑶华,刘皓,赵文瑞,明安杰,魏峰 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11:50-12:00 D01-54 原位电场和磁场调控下的 微米纤维阵列及其复合材料的 电磁左手特性研究 赵世璐,罗阳,秦发祥,彭华新 浙江大学材料学院功能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
单元 D01-5:7 月 13 日下午 主持人:张雪峰,秦发祥 地点:5 馆-1F-01
13:30-14:05 D01-55 (Invited) 电磁超材料真空电子器件的研究进展 段兆云 电子科技大学
09:25-09:35 D01-16 复合材料中微尺度结构的有序化构建与电磁新性能的设计 张子栋,姜雨良,付雪雁,杜宏艳,张文锦,田瑞,赵国静 山东大学
09:35-09:45 D01-17 纤维素气凝胶-白藜芦醇纳米粒运动疲劳营养补充剂的制备 与表征 赵新宇,杜艾 同济大学
15:10-15:20 D01-07 设计合成 Fe@C core-shell 结构及其电磁波吸收性能的探究 郭健,孔春才,杨志懋 西安交通大学
11:10-11:30 D01-51 (Invited) 轻质高效吸波材料的制备及其机制研究 龚春红 河南大学
11:30-11:40 D01-52 异质元素掺杂多孔碳的制备及电磁特性研究 高彤,张雪峰 东北大学
11:40-11:50 D01-53 Fe 掺杂量对 Gd-Al-Co-Fe 系金属纤维磁学性能的影响 王旭峰,刘景顺,陈洪能 内蒙古工业大学
15:40-16:00 D01-34 (Invited) 铁电晶体中空间电荷场诱导折射率微结构研究
田浩 哈尔滨工业大学
16:00-16:20 D01-35 (Invited) 超材料设计理念的多物理场拓展—固体材料物质输运 白洋 北京科技大学
16:20-16:40 D01-36 (Invited) 基于电磁超表面的新型天线和功能结构 赵治亚 1, 2,周添 2, 3 1. 深圳光启高端装备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2. 深圳光启高端装备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3. 超材料电磁调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17:00-17:10 D01-11 纳米碳基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优化 庞慧芳,段玉平 大连理工大学
17:10-17:20 D01-12 交指超表面近场谐振耦合电小天线:概念与技术实现
09:45-09:55 D01-18 三维核壳结构 Ni@BaTiO3/环氧树脂基新型复合材料具有 显著提高的介电常数和低损耗 朱晓彤,史志成,杨洁,孙良,张文强,殷鹏 中国海洋大学
D01-2
09:50-10:00 D01-47 一种尖晶石结构二元钴镍氧化物的制备及吸波性能研究 兰笛,吴宏景 西北工业大学
10:00-10:10 D01-48 超黑碳气凝胶中的光热效应及其应用 汪宏强,杜艾,周斌 同济大学
10:10-10:30 茶歇
主持人:段玉平,张雪峰
卢耀军,杨牧南,杨斌 江西理工大学
11:40-11:50 D01-24 空间折叠声超材料实现超薄低频宽带吸声 陈爽 1,樊元成 1,杨帆 1,金亚斌 2,付全红 1, 郑建邦 1,张富利 1. 1. 西北工业大学 2. 同济大学
11:50-12:00 D01-25 单晶铝薄膜的分子束外延生长及性能表征 张克冬 1, 2,夏顺吉 1, 2,李晨 1, 2,芦红 1, 2 1. 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2.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17:10-17:20 D01-39 钴酸镍纳米片的制备及其电磁波吸收性能研究 秦明,吴宏景 西北工业大学
17:20-17:30 D01-40 Ag/MXenes 的制备及其 SERS 性能研究 杨英英,周文韬,宋威龙,张珏,朱庆全,熊浩江,鲁颖炜 合肥工业大学
单元 D01-4:7 月 13 日上午 主持人:白洋,毕磊 地点:5 馆-1F-01
09:20-09:30 D01-44 具有协同效应的异质二元介电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电磁材料 贺改花,段玉平 大连理工大学
09:30-09:40 D01-45 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的磁阻信号调控与机理研究 郭江 陕西科技大学
09:40-09:50 D01-46 溶胶凝胶墨水直写成型与后处理技术研究 杨建明 1, 2,周斌 1, 2,杜艾 1, 2 1. 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2. 上海市特殊人工微结构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14:50-15:00 D01-31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二维声子晶体能带上下界预测方法 苗轩博,汪越胜 天津大学
15:00-15:10 D01-32 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设计及其阻尼性能研究 卢文江,秦发祥,彭华新 Institute for Composites Science Innov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14:30-14:40 D01-03 宽频吸波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江智渊 厦门大学
14:40-14:50 D01-04 基于磁光材料 Ce:YIG 的全介质惠更斯超表面 夏爽 1, 2,毕磊 1, 2 1. 电子科技大学 2. 国家电磁辐射控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