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学说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九种体质ppt课件
![中医九种体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07a9f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e5.png)
03 情志调摄
精神状态和情绪变化对个体体质的影响也不容忽 视,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的情志变化可能影响 脏腑气机,进而影响个体体质。
02
九种体质详解
平和质
健康正常,阴阳平衡
平和质是中医认为最健康的体质,其特征是身体机能正常,阴阳平衡,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 这类人体质稳定,适应力强,不易患病。
气虚质
气不足,易疲劳
气虚质的人身体机能较弱,容易疲劳,常常感到乏力、气短、不想说话。这类人 需要注重调理身体,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适当进行运动锻炼。
阳虚质
阳气不足,畏寒怕冷
阳虚质的人体内阳气不足,常常感到畏寒怕冷,手脚冰凉。这类人应注重保暖,多吃温性食物,避免 过度劳累和熬夜。
阴虚质
阴液不足,易上火
THANKS
感谢观看Biblioteka 阴虚质的人体内阴液不足,容易出现口干、口渴、失眠、心烦等症状。这类人应多喝水,多吃滋阴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 性食物。
痰湿质
痰湿内蕴,体态肥胖
痰湿质的人体内痰湿较重,体态肥胖,容易出现胸闷 、痰多、身体沉重等症状。这类人应控制饮食,加强运 动,避免过度饮酒和暴饮暴食。
湿热质
湿热内蕴,易长痘
湿热质的人体内湿热较重,容易出现面部长痘、 口苦、小便黄等症状。这类人应保持饮食清淡, 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如绿豆、冬瓜等。
中医九种体质PPT课 件
目录
• 中医体质概述 • 九种体质详解
01
中医体质概述
什么是中医体质
定义
中医体质是指在个体生命过程中,由先天遗传和 后天获得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 态方面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
特点
具有个体差异性、群类趋同性、后天可调性。
精神状态和情绪变化对个体体质的影响也不容忽 视,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的情志变化可能影响 脏腑气机,进而影响个体体质。
02
九种体质详解
平和质
健康正常,阴阳平衡
平和质是中医认为最健康的体质,其特征是身体机能正常,阴阳平衡,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 这类人体质稳定,适应力强,不易患病。
气虚质
气不足,易疲劳
气虚质的人身体机能较弱,容易疲劳,常常感到乏力、气短、不想说话。这类人 需要注重调理身体,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适当进行运动锻炼。
阳虚质
阳气不足,畏寒怕冷
阳虚质的人体内阳气不足,常常感到畏寒怕冷,手脚冰凉。这类人应注重保暖,多吃温性食物,避免 过度劳累和熬夜。
阴虚质
阴液不足,易上火
THANKS
感谢观看Biblioteka 阴虚质的人体内阴液不足,容易出现口干、口渴、失眠、心烦等症状。这类人应多喝水,多吃滋阴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 性食物。
痰湿质
痰湿内蕴,体态肥胖
痰湿质的人体内痰湿较重,体态肥胖,容易出现胸闷 、痰多、身体沉重等症状。这类人应控制饮食,加强运 动,避免过度饮酒和暴饮暴食。
湿热质
湿热内蕴,易长痘
湿热质的人体内湿热较重,容易出现面部长痘、 口苦、小便黄等症状。这类人应保持饮食清淡, 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如绿豆、冬瓜等。
中医九种体质PPT课 件
目录
• 中医体质概述 • 九种体质详解
01
中医体质概述
什么是中医体质
定义
中医体质是指在个体生命过程中,由先天遗传和 后天获得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 态方面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
特点
具有个体差异性、群类趋同性、后天可调性。
中医体质学ppt课件
![中医体质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230a3c227916888586d725.png)
阳脉之海——督脉(要风度也 要温度)
阳虚体质—— 生活起居
大量汗出损阳气 冬天赤脚阻阳气 夏天空调封阳气 熬夜工作耗阳气 莫把阳郁比阳虚 每天烫脚莫忘记 脚下一层凉,头顶一层霜
人老脚先老 养生先养脚
古代《素女真经》观趾法 华佗《华佗秘籍》 “足心道” 脚是人体“第二心脏” 水中加入“阳起石 杜仲 续断 菟丝子 ”
饭不香 吃生姜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 朝吃三片姜,胜过饮参汤 男子不可百日无姜 现代研究: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胡 萝卜素、钙、铁、磷等,促进血液循环 ,振奋胃功能,达到健胃、止痛、发汗 、解热的作用。老年人常吃生姜可除“ 老人斑”。
苏东坡 《东坡杂记》“杭州钱塘净慈寺80 多岁老和尚面色童相,自服姜三十年” 。
阳虚体质
3. 特征: 常见表现:1. 畏寒肢冷 四肢不温 2. 完谷不化 3. 舌淡而胖 或有齿痕 4. 脉象沉细 4. 现代医学:血压低 体温低 心音低 心动过缓 免疫功能减退 甲状腺素分泌减 少
阳虚体质(先天遗传)
1. 古巨基盛夏走进空调房,立即穿上长袖 衣、长裤,还加一对皮靴,缠上围巾, 仍大叫“好冷”。先天患有“红血球细 小症”, “夏天睡觉,一定不会开冷气 ,而且要盖棉被,有时还要穿棉袄睡觉 。” 2. 英国14岁男孩本· 布朗患一种罕见的“下 丘脑综合症”,他的体温总是比人体正 常体温低7摄氏度,世界上“最怕冷的少 年”。大热天,他也要穿着厚厚的衣服
吃出来的阳虚体质—— 病从口入
清热解毒压制阳气 黄连 黄柏 黄芩 苦参等清热解毒药。 银翘解毒片、双黄连、 清开灵、 穿琥宁注射液、 鱼腥草注射液 鲜竹沥口服液。 抗生素的不当应用!
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
阳虚体质—— 吃出来的病吃回 去
体质学说.ppt
![体质学说.ppt](https://img.taocdn.com/s3/m/cbf2429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e.png)
13
二、常用体质分类及其特征: 正常体质 总体而言,健康人群体内阴阳是平衡的, 具体而言,不同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或偏阴、或偏阳
——不超过机体调节的适应能力( 常度之内)
1、阴阳平和质: 特征:身体强壮,肥瘦适度,面色与肤色随有五 色之偏,但都明润含蓄;目光有神,性格 开朗、随和,食量适中,二便通调;舌红 润,脉象缓匀有神;夜眠安和,精力充沛, 反应灵活,思维敏捷,工作潜力大,自身 调节和对外适应能力强。
(一)体质的评价标准:
1、身体的形态结构状况:包括体表形态、体格、体 型、内部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协调性;
2、身体的功能水平:包括机体的新陈代谢和各器官、 系统的功能、特别是心血管、呼吸系统的功能;
3、身体的素质及运动能力水平:包括速度、力量、 耐力、灵敏性、协调性及走、跳、跑、投、攀越 等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
不适应阴雨天气。
26
特禀质 (I型) 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
要特征。
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 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 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 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 关疾病特征。
7、地理因素:“人禀天地之气而生,故其气体随地而不 同。”
8、疾病针药和其他:慢病、长期服偏于某性的药物12。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是脏腑经络及精气血 津液的盛衰偏颇,实际上是脏腑精气阴阳及 其机能的差异和经络气血之偏颇,所以,着 眼于整体生理功能的高低强弱运用阴阳的分 类方法对体质进行分类是体质分类的基本方 法。
6
四、体质的特点:
二、常用体质分类及其特征: 正常体质 总体而言,健康人群体内阴阳是平衡的, 具体而言,不同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或偏阴、或偏阳
——不超过机体调节的适应能力( 常度之内)
1、阴阳平和质: 特征:身体强壮,肥瘦适度,面色与肤色随有五 色之偏,但都明润含蓄;目光有神,性格 开朗、随和,食量适中,二便通调;舌红 润,脉象缓匀有神;夜眠安和,精力充沛, 反应灵活,思维敏捷,工作潜力大,自身 调节和对外适应能力强。
(一)体质的评价标准:
1、身体的形态结构状况:包括体表形态、体格、体 型、内部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协调性;
2、身体的功能水平:包括机体的新陈代谢和各器官、 系统的功能、特别是心血管、呼吸系统的功能;
3、身体的素质及运动能力水平:包括速度、力量、 耐力、灵敏性、协调性及走、跳、跑、投、攀越 等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
不适应阴雨天气。
26
特禀质 (I型) 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
要特征。
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 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 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 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 关疾病特征。
7、地理因素:“人禀天地之气而生,故其气体随地而不 同。”
8、疾病针药和其他:慢病、长期服偏于某性的药物12。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是脏腑经络及精气血 津液的盛衰偏颇,实际上是脏腑精气阴阳及 其机能的差异和经络气血之偏颇,所以,着 眼于整体生理功能的高低强弱运用阴阳的分 类方法对体质进行分类是体质分类的基本方 法。
6
四、体质的特点:
中医课件-体质ppt
![中医课件-体质ppt](https://img.taocdn.com/s3/m/7bf447a1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c.png)
Part
03
体质的成因与调理
体质的成因
先天因素
父母的遗传基因对子女的体质有一定影响,包括身体形态、生理功能 和心理特征。
后天因素
环境、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后天因素也会影响体质,如长期处于 潮湿环境可能导致湿气重,饮食偏油腻可能导致痰湿体质。
情志因素
情绪状态对体质也有一定影响,长期情绪压抑或紧张可能导致气滞或 气虚体质。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 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保健品进 行调理,如中药汤剂、中成药、
保健茶等。
注意药物和保健品的适应症和禁 忌症,避免不良反应的产生。
不要盲目跟风购买和使用药物和 保健品,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
的侵害。
Part
04
中医体质辨识与养生保健
如何辨识自己的体质
视察自身症状
通过视察自己的身体状态 、精神状态以及常见不适 症状,初步判断自己的体 质类型。
度劳累和熬夜。
案例二:阳虚体质的调理
要点一
总结词
温阳散寒,补益阳气
要点二
详细描写
阳虚体质的人通常表现为畏寒肢冷、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等症状。调理阳虚体质应以温阳散寒、补益阳气为主。建 议饮食上多食用温性食物,如姜、葱、蒜等,避免食用生 冷食物。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以 增强体质。在药物调理方面,可适当服用温阳散寒的中成 药,如附子理中丸等。
了解家族遗传
了解家族成员的体质特点 ,有助于推断自己的体质 偏向。
寻求专业评估
通过中医望、闻、问、切 等手段,由专业医师进行 体质辨识。
根据体质制定养生保健方案
气虚体质
重视补气养气,适当食用益气食物,如黄芪 、党参等,避免过度劳累。
《中医体质学》课件
![《中医体质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a17a98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59.png)
草药调理
中草药配方可以作 为调理体质的辅助 方法,根据体质特 点选择适合的草药。
结论
1 中医体质学的现状与展望
中医体质学在临床和健康管理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为个体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和保健措 施。
2 中医体质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进步和研究深入,中医体质学将借助新技术、新方法实现更加准确和精细的体 质评估和调理。
参考文献
注:以上内容括 四气质分类和十五体质 分类,有助于指导临床 诊断与治疗。
体质分类
气质体质分类
根据人的体温、耐受力和体 力方面的表现来区分不同体 质类型。
精神体质分类
通过观察人的精神状态和情 绪反应,将人分为不同的精 神体质类型。
体质辨识与评估
了解如何通过脉象、舌象、 面象等方法进行体质辨识和 评估,为后续调理提供依据。
中医体质学对于中医临床 实践、疾病防治和个体健 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体质学的发展历程
学习中医体质学还需了解 其发展历程,逐步演进为 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基础知识
1 中医的整体观念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将 人体看作一个微缩的宇 宙,内外相应,阴阳调 和。
2 五行学说和臟腑学说 3 中医体质分类方法
五行学说和臟腑学说是 中医理论的基石,对中 医体质分类起到重要作 用。
血瘀质
气郁质
血瘀质是指体内气血循环不畅, 导致脉络不通、皮肤暗沉等症 状。
气郁质是指肝气郁结,导致情 绪烦闷、久病不愈等症状的体 质类型。
体质调理
饮食调理
根据体质特点,采 用适宜的食谱和食 材调理体质,改善 健康状况。
运动保健
通过适当的运动方 式和强度,提升身 体素质,增强全身 功能。
穴位按摩
中医课件 体质ppt
![中医课件 体质ppt](https://img.taocdn.com/s3/m/981e68a3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73.png)
痰湿体质的人容易患肥胖、高血压等疾病 ,应控制饮食,加强锻炼。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
预防
饮食
控制饮食,加强锻炼,适当出汗,促进新 陈代谢。
多食用健脾利湿食物,如冬瓜、黄瓜、芹 菜等。
湿热体质相关疾病及预防
总结词
湿热体质的人容易患痤疮、黄疸等疾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
疾病
痤疮、黄疸、泌尿系统感染等。
气郁体质相关疾病及预防
总结词
气郁体质的人容易患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 ,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
疾病
抑郁症、焦虑症等。
预防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适当锻炼, 增强体质。
饮食
多食用疏肝解郁食物,如菊花、茉莉花、玫 瑰花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中医课件体质
目录
• 体质概述 • 九种体质的特征与调理 • 体质调理方法 • 常见体质相关疾病及预防
01
体质概述
体质的定义
体质是指个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生理特征和心 理特征。
体质决定了人体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发病类型、疾病进程和预后转归等方面的差 异。
体质具有个体差异性、相对稳定性和可调性等特点。
情志调理
总结词
通过调节情绪状态和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等方法 ,以达到改善体质状况的目的。
详细描述
情志调理是中医调理体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情绪状态对 身体健康具有显著影响,长期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 情绪可能导致气滞、血瘀等体质问题。因此,情志调理 的目标是帮助个体学会调节情绪状态,保持心情舒畅、 精神愉快。具体方法包括静坐、冥想、心理疏导、情感 关怀等。通过情志调理,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改善不 良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从而逐渐改善体质状况。
中医九种体质课件ppt课件
![中医九种体质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537b1b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8.png)
阴虚体质的养生指导
1.起居调摄:少出汗,多休息,不宜洗桑拿、泡温泉。勿吸
烟。注意防晒。
2.运动保健:宜做中小强度的运动项目,控制出汗量,及时补
充水分。不宜进行大强度、 大运动量的锻炼, 避免在炎热的夏天或闷热的环境中运动。可选择 太极拳、太极剑等。
3.穴位保健:(1)选穴:三阴交。
(2)定位: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 寸,胫骨 内侧缘后方
开朗随和 很少得病,对自然和社会环境适应力很强。
平和体质饮食生活指导
饮食要有节制,不暴饮暴食,不偏食,保持 膳食平衡,避免过冷过热或不干净的食物,少食 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适量摄入糖、盐。
坚持规律作息,不要过度劳累,不宜食后即 睡,保持充足的睡眠,并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等 适度运动。
二、气虚质:——要预防反复感冒
(3)操作:采用指揉的方法,每个穴位按揉 2~3分钟 ,每天操作1~2次。
痰湿体质
------应注意控制体 重
痰湿体质
总体特征: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 面部皮肤油脂多,多汗且粘, 胸闷,痰多。口腻或甜,喜食 肥甘甜黏。
心理特点:性格偏温和,稳重。 发病倾向:易患中风,冠心病,高血压糖
尿病等,对梅雨季节和湿重环 境抵抗力差。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九种体质的养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琦教授带领的 体质研究课题组 历时30年调查研 究得出九种体质 学说
01 了解自己是什么体质 02 不同的体质有不同的养生方法 03 一个人可以有一种及一种以上不同体质
04 体质是会改变的
阴阳气血平衡,体型匀称,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耐受寒热, 睡眠好,胃口佳, 消化功能正常。
2.外因:气候湿热,或喜欢吃湿热的食物,比如酒、 肉、糖、火锅、烧烤等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ee80f0866fb84ae55c8d87.png)
心理等均有密切的关系。人体机能在形体运动
中反映出来的力量、速度、耐久力、灵敏性、
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性等能力统称为身体素
质。
完整版ppt课件
5
(二)体质的构成要素
1、形态结构的差异性 体表形态:包括体格、体型、体重、性征、
体姿、面色、毛发、舌象、脉象等。
体格:指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 和锻炼程度的状态,通过观察和测量身体各部分 的大小、形状、匀称程度、体重、胸围、肩宽、 骨盆宽度和皮肤和皮下组织的状况来判断。
完整版ppt课件
4
素质
在现代生理学中素质是指人先天的形态生 理特点,主要是感觉运动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 的特点,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属于
体质的范畴。
身体素质是人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
的本质特征,它概括了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
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生命活动或形体运
动中的反映,与人的体格、体型、机能、神经、
现代医家也有不同的分类法:如有三分法、四分法、 五分法、六分法、七分法、九分法、十二分法等。
完整版ppt课件
12
(二)正常体质的分类及其特征
1、 阴 阳 平 和 质
阴阳平和质是较为协调的体质类型。其特征为:
①身体强壮,胖瘦适度; ②面色与肤色虽有五色 之偏,但都明润含蓄; ③目光有神,性格开朗、随和; ④食量适中,二便通调; ⑤舌红润,脉象缓匀有神; ⑥夜眠安和,精力充沛,反应灵活,思维敏捷,工作潜 力大; ⑦自身调节和对外适应能力强。
完整版ppt课件
10
二、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体质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密切相关
1、脏腑盛衰偏颇的不同决定体质的差异:脏腑 的形态和功能特点是构成并决定体质差异的最根 本的因素。
《中医体质学说》课件
![《中医体质学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a2205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c.png)
《中医体质学说》PPT课件
• 中医体质学说概述 • 中医体质的分类与特点 • 中医体质的辨识与调理 • 中医体质学说的临床应用 • 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与展望
01
中医体质学说概述
定义与概念
定义
中医体质学说是一门研究人体体质特 征、类型、变化规律及其与疾病发生 、发展关系的学说。
概念
体质是指个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 的影响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身体特 质,包括生理机能、心理特征、形态 结构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通过体质辨识,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针对不同体质的特点,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健康的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疾病治疗
根据患者体质类型,制定个体化 的诊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注重调理体 质,改善患者的内在环境,增强
机体免疫力。
针对不同体质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促进疾
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 一定的成果,包括体质类型的分 类、体质与疾病的关系等方面。
临床应用
中医体质学说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 广泛应用,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体 质类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普及推广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中医 体质学说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 可,普及和推广工作正在不断加强 。
中医体质学说的未来发展
血瘀质
总结词
面色晦暗,疼痛固定
详细描述
血瘀质的人面色晦暗,疼痛固定 。他们通常体形偏瘦,性格急躁 。容易出现血瘀症状,如皮下瘀 点、痛经等。
气郁质
总结词
情绪低落,失眠多梦
VS
详细描述
气郁质的人情绪低落,失眠多梦。他们通 常体形偏瘦或适中,性格内向。容易出现 气郁症状,如抑郁、焦虑等。
• 中医体质学说概述 • 中医体质的分类与特点 • 中医体质的辨识与调理 • 中医体质学说的临床应用 • 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与展望
01
中医体质学说概述
定义与概念
定义
中医体质学说是一门研究人体体质特 征、类型、变化规律及其与疾病发生 、发展关系的学说。
概念
体质是指个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 的影响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身体特 质,包括生理机能、心理特征、形态 结构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通过体质辨识,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针对不同体质的特点,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健康的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疾病治疗
根据患者体质类型,制定个体化 的诊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注重调理体 质,改善患者的内在环境,增强
机体免疫力。
针对不同体质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促进疾
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 一定的成果,包括体质类型的分 类、体质与疾病的关系等方面。
临床应用
中医体质学说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 广泛应用,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体 质类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普及推广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中医 体质学说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 可,普及和推广工作正在不断加强 。
中医体质学说的未来发展
血瘀质
总结词
面色晦暗,疼痛固定
详细描述
血瘀质的人面色晦暗,疼痛固定 。他们通常体形偏瘦,性格急躁 。容易出现血瘀症状,如皮下瘀 点、痛经等。
气郁质
总结词
情绪低落,失眠多梦
VS
详细描述
气郁质的人情绪低落,失眠多梦。他们通 常体形偏瘦或适中,性格内向。容易出现 气郁症状,如抑郁、焦虑等。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体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0c66bf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7a.png)
3
(二)、体质的构成
形态结构
构成体质的基本要素: 生理功能
心理状态。
4
1、形态结构的差异性
➢ 外部形态结构:
范围: 体格、体形、体重、性征、体姿、面色、 毛发、舌象、脉象等。
意义:体质的外在表现。 体表形态是个体外观形态的特征,是体质的标志 之一。
➢ 内部形态结构:
范围: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 意义:体质的内在基础。
张景岳:藏象阴阳分类法 叶天士:阴阳分类法
15
二、常用体质分类及特征
➢阴阳平和质:阴阳平和质是功能较协调的体质。 ➢偏阳质:偏阳质是指具有偏于亢奋、偏热、多
动等特性的体质。 ➢偏阴质:偏阴质是指具有偏于不足、偏寒、多
静等特性的体质。
16
阴阳平和质 偏阳质
偏阴质
身体强壮,胖瘦适度, 形体多偏瘦,但较结实; 形体多偏胖,但较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第五章
something
体
质
目的要求:
1.掌握体质的概念、体质学说的应用
2.了解体质学说概述、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体质的分类 研究体质学说的意义 整体把握个体生命特征 分析疾病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 对诊断、治疗、预防、养生、康复有重要意义
1
第一节 体 质 学 说 概 述
5
2.生理功能的差异性
• 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
• 表现--脏腑功能的盛衰,各系统功能的强弱, 机体的抗病能力,新陈代谢,自我调节能力
6
3. 心理特征的差异性
心理特征:是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是感觉、知觉、 情感、记忆、思维、性格、能力的总称。属于“神” 的范畴。
形神合一:形态、机能、心理之间具有内在的相 关性;心理特征还与不同个体的社会经历和所 处的文化环境有关。
(二)、体质的构成
形态结构
构成体质的基本要素: 生理功能
心理状态。
4
1、形态结构的差异性
➢ 外部形态结构:
范围: 体格、体形、体重、性征、体姿、面色、 毛发、舌象、脉象等。
意义:体质的外在表现。 体表形态是个体外观形态的特征,是体质的标志 之一。
➢ 内部形态结构:
范围: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 意义:体质的内在基础。
张景岳:藏象阴阳分类法 叶天士:阴阳分类法
15
二、常用体质分类及特征
➢阴阳平和质:阴阳平和质是功能较协调的体质。 ➢偏阳质:偏阳质是指具有偏于亢奋、偏热、多
动等特性的体质。 ➢偏阴质:偏阴质是指具有偏于不足、偏寒、多
静等特性的体质。
16
阴阳平和质 偏阳质
偏阴质
身体强壮,胖瘦适度, 形体多偏瘦,但较结实; 形体多偏胖,但较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第五章
something
体
质
目的要求:
1.掌握体质的概念、体质学说的应用
2.了解体质学说概述、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体质的分类 研究体质学说的意义 整体把握个体生命特征 分析疾病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 对诊断、治疗、预防、养生、康复有重要意义
1
第一节 体 质 学 说 概 述
5
2.生理功能的差异性
• 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
• 表现--脏腑功能的盛衰,各系统功能的强弱, 机体的抗病能力,新陈代谢,自我调节能力
6
3. 心理特征的差异性
心理特征:是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是感觉、知觉、 情感、记忆、思维、性格、能力的总称。属于“神” 的范畴。
形神合一:形态、机能、心理之间具有内在的相 关性;心理特征还与不同个体的社会经历和所 处的文化环境有关。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学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fa7a6cfe4733687f21aa0c.png)
6
四、体质所含内容 包括内部与外形两部分:
气质:是隶属于体质的一个较小概念,是个体心理特征的 总称(神态、意识、言行、风度中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 素质:是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体现于感觉运动器官和 神 内部 经系统(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柔韧性、协调 性、平衡性等) 性格:是人习惯化的稳定态度和行为方式表现出的个性心 理
特点(骄傲、谦虚、勤奋、懒惰、勇敢、怯懦等)
7
形态:人体躯体形态(体重、特征、骨骼、体形
及 体姿等) 体格: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和煅炼程度 的状态(身长、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 度、皮肤等) 体型:身体类型(胖、瘦、高、矮、肤色等)
外形
注:上述内容中,素质、形态、体格、体型可概括 为“形”;气质、性格可概括为“神” 体质的内容实为“形神合一”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
13
第四节 体质的分类 源于《黄帝内经》。 按阴阳五行分类 ——阴阳二十五人,阴阳五态 人。 按体型肥瘦及年龄壮幼分类 ——膏型人、脂型 人、肉型人。 按性格刚柔、 勇怯分型。 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最早的体质分类,为后 世体质分类研究提供了借鉴。
14
一、体质分类的依据 依据:中医学阴阳五行、脏腑、精气血津液 等基本理论,椐此来确定人群中不同个体的体质 差异性。 具体方法:阴阳分类法、五行分类法、脏腑 分类法、体型肥瘦分类法、禀性勇怯分类法。 以下所介绍的仅为阴阳分类法。
先天禀赋——来自父母,为体质形成的第 一个因 体质 素(遗传因素、胎育因素) 后天因素——决定体质的发展与差异性
结论:先天禀赋决定了体质的相对稳定性, 后天调养又使得体质不是一成不变的。
5
三、体质的表现形式 体质的表现形式体现于两方面:
体质的表现
生理体质—个体对外来刺激的生理反应性 (个体在体力、智力、本能方面的 特性;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等) 病理体质—个体受病邪作用时的发病倾向 (机体对某些外邪的易感性,对病 证的易发性和发病后的易转性等)
四、体质所含内容 包括内部与外形两部分:
气质:是隶属于体质的一个较小概念,是个体心理特征的 总称(神态、意识、言行、风度中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 素质:是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体现于感觉运动器官和 神 内部 经系统(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柔韧性、协调 性、平衡性等) 性格:是人习惯化的稳定态度和行为方式表现出的个性心 理
特点(骄傲、谦虚、勤奋、懒惰、勇敢、怯懦等)
7
形态:人体躯体形态(体重、特征、骨骼、体形
及 体姿等) 体格: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和煅炼程度 的状态(身长、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 度、皮肤等) 体型:身体类型(胖、瘦、高、矮、肤色等)
外形
注:上述内容中,素质、形态、体格、体型可概括 为“形”;气质、性格可概括为“神” 体质的内容实为“形神合一”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
13
第四节 体质的分类 源于《黄帝内经》。 按阴阳五行分类 ——阴阳二十五人,阴阳五态 人。 按体型肥瘦及年龄壮幼分类 ——膏型人、脂型 人、肉型人。 按性格刚柔、 勇怯分型。 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最早的体质分类,为后 世体质分类研究提供了借鉴。
14
一、体质分类的依据 依据:中医学阴阳五行、脏腑、精气血津液 等基本理论,椐此来确定人群中不同个体的体质 差异性。 具体方法:阴阳分类法、五行分类法、脏腑 分类法、体型肥瘦分类法、禀性勇怯分类法。 以下所介绍的仅为阴阳分类法。
先天禀赋——来自父母,为体质形成的第 一个因 体质 素(遗传因素、胎育因素) 后天因素——决定体质的发展与差异性
结论:先天禀赋决定了体质的相对稳定性, 后天调养又使得体质不是一成不变的。
5
三、体质的表现形式 体质的表现形式体现于两方面:
体质的表现
生理体质—个体对外来刺激的生理反应性 (个体在体力、智力、本能方面的 特性;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等) 病理体质—个体受病邪作用时的发病倾向 (机体对某些外邪的易感性,对病 证的易发性和发病后的易转性等)
中医体质(中医学课件)
![中医体质(中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3f9f2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2d.png)
体质学说概述
一、体质的基本含义
体质,又称禀赋、禀质、气禀、形质、气质等,即人体的质量。体质是人体在先天遗传和后 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换句话说,体质是禀受于先天, 受后天影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 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征。
体质的分类
(二)体质九分法
2009年4月9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 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是目 前中医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
体质学说的应用
一、体质与病因
体质因素决定着个体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耐受性。 “同气相求”。
(二)根据体质特征注意针药宜忌
1.注意药物性味 2.注意用药剂量 3.注意针灸宜忌
体质学说的应用
(三)病愈调理要兼顾体质特征
调理时需多方面的措施配合,包括药物、食饵、精神心理和生活习惯等。这些措施的具体选 择应用,皆须兼顾患者的体质特征。
二、体质的评价标志
(一)体质的评价指标
1.身体的形态结构状况 2.身体的功能水平 3.身体的素质及运动能力水平 4.心理的发育水平 5.适应能力
体质学说概述
体质学说概述
二、体质的评价标志
(二)理想健康体质的标志
形神统一的状态,是健康的标志。 1.生理健康的标志 形体壮实,眼睛有神,面色红润,呼吸微徐,牙齿紧固,腰腿灵便,声音洪亮,须发润泽,双耳聪敏, 脉象缓匀,二便正常。 2 .心理健康标志 精神旺盛,七情和调,记忆良好。
体质学说的应用
四、体质与辨证
体质是辨证的基础,体质决定疾病的证候类型。 体质的特殊性决定着发病后临床证候类型的倾向性,证候的特征中包含着体质的特征,故将 判别体质状况视为辨证的前提和重要依据。
一、体质的基本含义
体质,又称禀赋、禀质、气禀、形质、气质等,即人体的质量。体质是人体在先天遗传和后 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换句话说,体质是禀受于先天, 受后天影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 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征。
体质的分类
(二)体质九分法
2009年4月9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 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是目 前中医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
体质学说的应用
一、体质与病因
体质因素决定着个体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耐受性。 “同气相求”。
(二)根据体质特征注意针药宜忌
1.注意药物性味 2.注意用药剂量 3.注意针灸宜忌
体质学说的应用
(三)病愈调理要兼顾体质特征
调理时需多方面的措施配合,包括药物、食饵、精神心理和生活习惯等。这些措施的具体选 择应用,皆须兼顾患者的体质特征。
二、体质的评价标志
(一)体质的评价指标
1.身体的形态结构状况 2.身体的功能水平 3.身体的素质及运动能力水平 4.心理的发育水平 5.适应能力
体质学说概述
体质学说概述
二、体质的评价标志
(二)理想健康体质的标志
形神统一的状态,是健康的标志。 1.生理健康的标志 形体壮实,眼睛有神,面色红润,呼吸微徐,牙齿紧固,腰腿灵便,声音洪亮,须发润泽,双耳聪敏, 脉象缓匀,二便正常。 2 .心理健康标志 精神旺盛,七情和调,记忆良好。
体质学说的应用
四、体质与辨证
体质是辨证的基础,体质决定疾病的证候类型。 体质的特殊性决定着发病后临床证候类型的倾向性,证候的特征中包含着体质的特征,故将 判别体质状况视为辨证的前提和重要依据。
《九种中医体质》课件
![《九种中医体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83af0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98.png)
03
中医体质与健康管理
中医体质与养生
总结词
中医体质与养生关系密切,不同体质对应不 同的养生方法。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人体体质分为九种,每种体质有其 独特的生理特征和病理倾向。根据个人体质 进行养生,可以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预防 疾病。例如,阳虚体质的人应注重温阳散寒 ,多食用温性食物;阴虚体质的人则需养阴 清热,多食用滋阴的食物。
变化。
意义
了解个体体质特点,有助于预防 疾病、养生保健和个性化治疗。
中医体质的分类
01
02
03
九种体质
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 、阴虚质、痰湿质、湿热 质、血瘀质、气郁质、特 禀质。
分类依据
根据个体的形态结构、生 理功能、心理特征、病因 病机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 类。
分类目的
针对不同体质类型的特点 ,制定个性化的养生保健 和疾病治疗方案。
湿热质的人常常感到身热不扬、肢体困重、口苦口干,中 医认为这是由于体内湿热内蕴所致。这类人需注意保持室 内通风,饮食上需清淡利湿。
血瘀质
血脉不畅,疼痛固定
血瘀质的人通常感到疼痛固定、舌质 紫暗或有瘀点,中医认为这是由于体 内血脉不畅所致。这类人需注意保持 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
气郁质
总结词
中医体质理论指导下的个性化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根据中医体质理论,不同体质对药物的反应不同。在临床 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例如,对于气滞体质的患者,治 疗时应注重疏肝理气;血瘀体质的患者则需活血化瘀。
04
中医体质的调理方法
中药调理
总结词
根据不同体质,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调理。
中医体质调护课件ppt
![中医体质调护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a29e9ec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f.png)
药物调护
在医生指导下,可选用六味地黄丸、知柏 地黄丸等中药进行调理。
饮食调护
多食用具有滋阴降火功效的食物,如百合 、银耳、甲鱼等。
起居调护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过度劳累,保持 充足的睡眠时间。
运动调护
选择适量的轻运动,如散步、游泳等,以 舒缓身心。
阳虚质调护方法
总结词
阳虚质调护应以温阳散寒为原则,注 重调理心肾脾功能。
患者王某,女,32岁,长期月经不调, 皮肤干燥、无光泽。经过中医诊断,判断 为血虚体质。调理方案以养血补血、滋润 肌肤为主,推荐食物包括桂圆、红枣、黑 芝麻等,同时建议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 度劳累。经过半年调理,患者月经周期恢 复正常,皮肤状况明显改善。
案例三:阴虚质调理案例
总结词
滋阴降火,润燥生津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阴阳二气必须保持平衡,一旦失衡,就会导致疾病。因此 ,调和阴阳的调理原则是通过各种手段,如饮食、运动、中药等,来调整人体 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治疾病、保持健康的目的。
平衡脏腑
总结词
平衡脏腑是中医体质调理的重要原则之一,主要指通过调节各个脏腑的功能,使其达到和谐、平衡的状态。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是气血流通的通道,只有经络通畅,气血才能正常运行。 因此,疏通经络的调理原则是通过刺激经络、穴位等方式,调节人体的气血流通 ,以达到防治疾病、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
扶正祛邪
总结词
扶正祛邪是中医体质调理的基本方法之一,主要是通过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各个脏腑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只有各个脏腑的功能相互协调、平衡,才能保证人体的 健康。因此,平衡脏腑的调理原则是通过调节各个脏腑的功能,使其达到和谐、平衡的状态,以防治疾病、保持 身体健康。
体质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体质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4b6c027e21af45b307a873.png)
•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
39
• 特征表现:常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或精神紧张、焦虑不 安,经常多愁善感,感情较为脆弱,容易感到害怕或易受惊 吓,胁肋部或乳房常胀痛,有时会无缘无故叹气,咽喉部常 有异物感,且吐之不出、咽之不下
• 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临床舌脉 诊察常见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力差
37
• 特征表现:面部或鼻部常有油腻感或者油光发亮,脸上容易 生痤疮或皮肤容易生疮疖,常感到口苦或嘴里有异味,小便 时常觉尿道有发热感,尿色偏深,大便常黏滞不爽,有解不 尽的感觉,女性常见带下色黄,男性常出现阴囊潮湿
• 发病倾向:易患痤疮、黄疸、热淋等病。临床舌脉诊察常见 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18
• 生活环境:不同的地理环境,其水土性质、气候特点以及 人们的生活习俗也有所不同,这些因素常常影响着人的体 质,最终导致人的体质出现地区性的差异。社会环境同样 也会对人体体质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19
20
一、体质与年龄 二、体质与性别
21
• 小儿体质 • 青年体质 • 中年体质 • 更年期体质 • 老年体质
44
正气不足是发生疾病的内在根据,邪气是疾病发生的 外在条件。疾病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正气的盛衰,而体 质正是正气盛衰偏颇的反映。一般而言,体质强壮者,正 气旺盛,抗病力强,邪气难以侵入致病;体质虚弱者,正 气虚弱,抵抗力差,邪气易于乘虚侵入而发病
45
体质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变化,即影响着病机。病人因 体质不同,即使感受相同的病邪,却往往发生不同的病理 变化。如同为感受风寒之邪,阳热体质者多从阳化热,而 阴寒体质者则易从阴化寒。又如同感湿邪,阳盛之体易从 阳化热而成湿热证,阳虚之体易从阴化寒而成寒湿证
39
• 特征表现:常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或精神紧张、焦虑不 安,经常多愁善感,感情较为脆弱,容易感到害怕或易受惊 吓,胁肋部或乳房常胀痛,有时会无缘无故叹气,咽喉部常 有异物感,且吐之不出、咽之不下
• 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临床舌脉 诊察常见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力差
37
• 特征表现:面部或鼻部常有油腻感或者油光发亮,脸上容易 生痤疮或皮肤容易生疮疖,常感到口苦或嘴里有异味,小便 时常觉尿道有发热感,尿色偏深,大便常黏滞不爽,有解不 尽的感觉,女性常见带下色黄,男性常出现阴囊潮湿
• 发病倾向:易患痤疮、黄疸、热淋等病。临床舌脉诊察常见 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18
• 生活环境:不同的地理环境,其水土性质、气候特点以及 人们的生活习俗也有所不同,这些因素常常影响着人的体 质,最终导致人的体质出现地区性的差异。社会环境同样 也会对人体体质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19
20
一、体质与年龄 二、体质与性别
21
• 小儿体质 • 青年体质 • 中年体质 • 更年期体质 • 老年体质
44
正气不足是发生疾病的内在根据,邪气是疾病发生的 外在条件。疾病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正气的盛衰,而体 质正是正气盛衰偏颇的反映。一般而言,体质强壮者,正 气旺盛,抗病力强,邪气难以侵入致病;体质虚弱者,正 气虚弱,抵抗力差,邪气易于乘虚侵入而发病
45
体质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变化,即影响着病机。病人因 体质不同,即使感受相同的病邪,却往往发生不同的病理 变化。如同为感受风寒之邪,阳热体质者多从阳化热,而 阴寒体质者则易从阴化寒。又如同感湿邪,阳盛之体易从 阳化热而成湿热证,阳虚之体易从阴化寒而成寒湿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述。
• 4. 地理气候因素:
• 包括水土性质、气候特点、生活习俗等 。
• 5、其他因素:
• 包括:饮食和营养状况的影响。疾病因 素的影响,临床上常见大病久病之后, 体质趋弱。
(三)体质的特点
• 1. 体质是个体基本生理特性的概括 • 是内在脏腑气血等强弱盛衰的概括
2. 体质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 体质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 不同个体之间表现出复杂的多样性。 • 体质学说的任务就是揭示其规律,并就
•。
• 3. 性别差异:
• 中医学家认为 • “男子以肾为先天”(清∙费伯雄《孟河先生医案》), • “男子以精为本”(清∙程文囿《医述》)、 • “女子以肝为先天”(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 • “女子以血为主”(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 在病理上,男性比女性的发病率也以男子较高。 • 清∙唐宗海《血证论∙卷二》专列“男女异同论”一篇,对此详细论
阳虚体质
• 临床表现: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畏寒肢冷, 气短声低,口不渴,便溏,尿清 长,舌淡苔白 ,脉细弱或沉迟。
• 病机:1、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 2、体内阳气虚弱,或寒邪凝滞。
• 治则:温中散寒、调畅经络、活血补气。 • 方药:肾气丸;右归丸。 • 药膳: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30克、生姜50克、羊肉300克 • 针灸:雷火灸(神阙、关元);悬灸;艾灸;
海参1条、百合50克、猪肉末150克、 冬菇5个、冬笋1块、生姜1块、鸡蛋2个 • 针灸:关元、气海、中极、中脘、大横。 • 保健穴:太冲穴
(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
气虚体质
• 临床表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经常感冒, 虚胖无力,面色无华,自汗,内脏 下垂,舌淡 ,脉虚弱。
• 病机:1、饮食寒凉之品,损伤脾气。 2、元气不足、卫气虚损。
气郁体质
• 临床表现:心情不畅郁滞,悲悲切切,胸闷 懒言,面色青黯,腹胀不固定, 食少纳差,舌质紫黯,脉涩。
• 病机:1、肝气郁结。 2、情志郁滞。
• 治则:疏肝解郁、调畅情志。 • 方药:逍遥散;柴胡舒肝丸。 • 药膳:双花西米露
玫瑰花20克、茉莉花20克、西米50克 • 针灸:三阴交、完骨、翳风、内关。 • 保健穴:阳陵泉穴
•(3)精气血津液
• 都是维持生命活动、并决定生理特点的 重要物质,故也可影响体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生理功能
• 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新陈代谢、自我 协调,以及偏盛偏衰的基本状态等,都是 生理功能的表现和结果,它们都是构成体 质的要素。古代医家常说的“阳体”(阳质 )、“阴体”(阴质)等,大多是从生理功 能的特点来认识或对体质进行分类的。
• 治则:益气健脾、补中益气。 • 方药: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 • 药膳:参芪淮山乌鸡汤
人参10克、黄芪30克、山药50克、 乌鸡1只、生姜1块。 • 针灸:艾灸足三里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 保健穴:足三里穴
(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 或每次按摩100次)。
(四)体质的构成和分类
• 1. 体质的构成要素 • 2.分类
•(1)体型
• 指个体外观形状上的特征。它以躯体的 形态和功能特点,并与内部脏器结构有一 定的关系。体型差异为直观,一望便知, 故备受重视。《内经》论及体质的篇章中 ,大多数是抓住体型特点的。
•(2)脏腑
• 各项生理活动离不开脏腑,因此,脏腑 的形态和功能特点,是构成个体体质的要 素。《内经》中充分强调了这一点。
中医体质学说
• 体质学说,是研究人群中不同个体的 身心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对生命延续和 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等重要内容的理 论知识。
(一)、概念
• 体质:是禀受于先天,调养于后天,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 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 态等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 人体个性特征。
• 中医体质观:形神合一
(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 或每次按摩100次)。
瘀血体质
• 临床表现:面色青暗,瘀血阻滞部位不同, 症状有差异,疼痛固定,拒按, 舌质紫黯、有瘀斑,脉细涩、 沉弦、结代。
• 病机:1、情志、饮食、劳逸致血行不畅。 2、外邪、内伤、气虚、邪热迫血妄行
。
• 治则: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 方药:血府逐瘀汤;。 • 药膳:当归田七乌鸡汤
(二)影响体质的因素
• 1. 先天因素: • 关键作用。父母生殖之精的盈亏盛衰,决定着子代禀赋的薄厚强
弱,影响其体质。它是构成不同体质的基础。
• 2. 年龄因素: • 不同体质都随年龄增加而逐渐成熟、定型和演变的发展变化过程
,也是中医学的“恒动观念”的重要表现。年龄因素对于男性与女 性的体质影响,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2.分类
• 阴阳分类 • 五行分类 • 脏腑分类 • 体型肥瘦分类 • 禀性勇怯分类
体气 质郁
平和 体质
平和体质
• 功能协调体质:
身体强壮,胖瘦适中;面色与肤色虽 有五色之分,但都明润含蓄;目光有神, 性格开朗,随和;食量适中,二便通畅; 舌质红润,脉象缓和有力;夜眠安和,精 力充沛,反应灵敏,适应能力强。
体质做出合理的分类。
3. 体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 成年后个体生理特性相对稳定,一般 不会骤然剧变。 • 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可塑性和可变性。年 龄递增、慢性疾病的病理损害,以及自身 持之以恒的摄身行为等,都可以影响体质 。
4. 体质的连续性和可预测性
• 在不同个体身上,体质的存在和演变 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偏于某种体质类型者, 在初显端倪之后,多具有循着这类体质固 有的发展演变规律缓慢地演化趋势,从而 为及早采取措施,防体质恶化于未然提供 了可能。
隔附子饼灸。 • 保健穴:气海穴
(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
阴虚体质
• 临床表现:精神烦躁,自觉身热,手足心热, 面部红赤,口干舌燥,皮肤干, 失眠,便秘,尿短赤,舌瘦红绛, 苔少 ,脉细数。
• 病机:1、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 2、体内阴液不足,或虚火阳盛。
• 治则:补肾益精、滋阴降火。 • 方药:六味地黄丸;左归丸;一贯煎。 • 药膳:海参百合羹
乌鸡1只、三七5克、当归15克、 生姜1块。 • 针灸:刺血疗法。 • 保健穴:三阴交穴 (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
• 4. 地理气候因素:
• 包括水土性质、气候特点、生活习俗等 。
• 5、其他因素:
• 包括:饮食和营养状况的影响。疾病因 素的影响,临床上常见大病久病之后, 体质趋弱。
(三)体质的特点
• 1. 体质是个体基本生理特性的概括 • 是内在脏腑气血等强弱盛衰的概括
2. 体质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 体质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 不同个体之间表现出复杂的多样性。 • 体质学说的任务就是揭示其规律,并就
•。
• 3. 性别差异:
• 中医学家认为 • “男子以肾为先天”(清∙费伯雄《孟河先生医案》), • “男子以精为本”(清∙程文囿《医述》)、 • “女子以肝为先天”(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 • “女子以血为主”(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 在病理上,男性比女性的发病率也以男子较高。 • 清∙唐宗海《血证论∙卷二》专列“男女异同论”一篇,对此详细论
阳虚体质
• 临床表现: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畏寒肢冷, 气短声低,口不渴,便溏,尿清 长,舌淡苔白 ,脉细弱或沉迟。
• 病机:1、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 2、体内阳气虚弱,或寒邪凝滞。
• 治则:温中散寒、调畅经络、活血补气。 • 方药:肾气丸;右归丸。 • 药膳: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30克、生姜50克、羊肉300克 • 针灸:雷火灸(神阙、关元);悬灸;艾灸;
海参1条、百合50克、猪肉末150克、 冬菇5个、冬笋1块、生姜1块、鸡蛋2个 • 针灸:关元、气海、中极、中脘、大横。 • 保健穴:太冲穴
(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
气虚体质
• 临床表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经常感冒, 虚胖无力,面色无华,自汗,内脏 下垂,舌淡 ,脉虚弱。
• 病机:1、饮食寒凉之品,损伤脾气。 2、元气不足、卫气虚损。
气郁体质
• 临床表现:心情不畅郁滞,悲悲切切,胸闷 懒言,面色青黯,腹胀不固定, 食少纳差,舌质紫黯,脉涩。
• 病机:1、肝气郁结。 2、情志郁滞。
• 治则:疏肝解郁、调畅情志。 • 方药:逍遥散;柴胡舒肝丸。 • 药膳:双花西米露
玫瑰花20克、茉莉花20克、西米50克 • 针灸:三阴交、完骨、翳风、内关。 • 保健穴:阳陵泉穴
•(3)精气血津液
• 都是维持生命活动、并决定生理特点的 重要物质,故也可影响体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生理功能
• 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新陈代谢、自我 协调,以及偏盛偏衰的基本状态等,都是 生理功能的表现和结果,它们都是构成体 质的要素。古代医家常说的“阳体”(阳质 )、“阴体”(阴质)等,大多是从生理功 能的特点来认识或对体质进行分类的。
• 治则:益气健脾、补中益气。 • 方药: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 • 药膳:参芪淮山乌鸡汤
人参10克、黄芪30克、山药50克、 乌鸡1只、生姜1块。 • 针灸:艾灸足三里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 保健穴:足三里穴
(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 或每次按摩100次)。
(四)体质的构成和分类
• 1. 体质的构成要素 • 2.分类
•(1)体型
• 指个体外观形状上的特征。它以躯体的 形态和功能特点,并与内部脏器结构有一 定的关系。体型差异为直观,一望便知, 故备受重视。《内经》论及体质的篇章中 ,大多数是抓住体型特点的。
•(2)脏腑
• 各项生理活动离不开脏腑,因此,脏腑 的形态和功能特点,是构成个体体质的要 素。《内经》中充分强调了这一点。
中医体质学说
• 体质学说,是研究人群中不同个体的 身心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对生命延续和 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等重要内容的理 论知识。
(一)、概念
• 体质:是禀受于先天,调养于后天,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 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 态等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 人体个性特征。
• 中医体质观:形神合一
(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 或每次按摩100次)。
瘀血体质
• 临床表现:面色青暗,瘀血阻滞部位不同, 症状有差异,疼痛固定,拒按, 舌质紫黯、有瘀斑,脉细涩、 沉弦、结代。
• 病机:1、情志、饮食、劳逸致血行不畅。 2、外邪、内伤、气虚、邪热迫血妄行
。
• 治则: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 方药:血府逐瘀汤;。 • 药膳:当归田七乌鸡汤
(二)影响体质的因素
• 1. 先天因素: • 关键作用。父母生殖之精的盈亏盛衰,决定着子代禀赋的薄厚强
弱,影响其体质。它是构成不同体质的基础。
• 2. 年龄因素: • 不同体质都随年龄增加而逐渐成熟、定型和演变的发展变化过程
,也是中医学的“恒动观念”的重要表现。年龄因素对于男性与女 性的体质影响,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2.分类
• 阴阳分类 • 五行分类 • 脏腑分类 • 体型肥瘦分类 • 禀性勇怯分类
体气 质郁
平和 体质
平和体质
• 功能协调体质:
身体强壮,胖瘦适中;面色与肤色虽 有五色之分,但都明润含蓄;目光有神, 性格开朗,随和;食量适中,二便通畅; 舌质红润,脉象缓和有力;夜眠安和,精 力充沛,反应灵敏,适应能力强。
体质做出合理的分类。
3. 体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 成年后个体生理特性相对稳定,一般 不会骤然剧变。 • 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可塑性和可变性。年 龄递增、慢性疾病的病理损害,以及自身 持之以恒的摄身行为等,都可以影响体质 。
4. 体质的连续性和可预测性
• 在不同个体身上,体质的存在和演变 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偏于某种体质类型者, 在初显端倪之后,多具有循着这类体质固 有的发展演变规律缓慢地演化趋势,从而 为及早采取措施,防体质恶化于未然提供 了可能。
隔附子饼灸。 • 保健穴:气海穴
(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
阴虚体质
• 临床表现:精神烦躁,自觉身热,手足心热, 面部红赤,口干舌燥,皮肤干, 失眠,便秘,尿短赤,舌瘦红绛, 苔少 ,脉细数。
• 病机:1、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 2、体内阴液不足,或虚火阳盛。
• 治则:补肾益精、滋阴降火。 • 方药:六味地黄丸;左归丸;一贯煎。 • 药膳:海参百合羹
乌鸡1只、三七5克、当归15克、 生姜1块。 • 针灸:刺血疗法。 • 保健穴:三阴交穴 (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