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正常行走左右足底压力分布关系的研究
正常人足底压力分布影响因素及研究现状
正常人足底压力分布影响因素及研究现状
张勤良;周旭;倪朝民
【期刊名称】《中国康复》
【年(卷),期】2011(26)6
【摘要】目前,足底压力技术已经应用于许多领域,如生物力学、竞技体育、步态分析、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工程及工业设计等.临床上定量步态分析内容主要包括运动学、动力学、动态肌电图及氧价分析,其中动力学分析主要是对足与地面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及时间等因素进行分析[1],即足底压力分析.人体足底压力分布主要是反映有关足的结构、功能和整个身体姿势控制等情况,通过测试、分析足底压力情况,可以获取人体在静态和动态下的生理、病理力学参数和机能参数[2].过高的足底压力可以导致多种疾患的发生,如足部畸形、足底应力性骨折、足底胼胝及神经性溃疡等,通过足底压力测量可以检测这些过高压力区域,为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重要价值[3-6],另外可通过该技术指导矫形器的制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等[7,8].
【总页数】3页(P443-445)
【作者】张勤良;周旭;倪朝民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合肥230032;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智能所运动与健康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合肥230032;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合肥23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9;R493
【相关文献】
1.正常人足底静态和动态压力分布的测定
2.性别对正常人坐站转移过程髋关节运动学参数及足底压力的影响
3.不同体质量指数正常人的足底压力特征
4.不同体质量指数正常人的足底压力特征
5.正常人足底压力分析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生不同运动方式下的足底压力分布研究
大学生不同运动方式下的足底压力分布研究吴宝平;闫松华;张宽;赵宇;宋红芳;郭学谦;刘志成【摘要】目的自然行走、慢跑是人类最基本的运动,倒走是一些非特异性腰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的一种运动.了解正常人的步态特征,可以为判定患者步态异常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对照.方法选取5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应用0.5 m footscan(R) USB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采集受试者自然行走、倒走和慢跑时的步态参数,并应用SPSS 17.0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在3种运动方式下,左右足的支撑期分期均无显著性差异,足弓指数差异明显,足前部所受冲量百分比最大.而慢跑和自然行走相比,足支撑期分期均有显著性差异,T2-T5、M1-M5和MF区域的压强峰值有显著性差异.倒走时,全足支撑期以及足轴角明显大于自然行走和慢跑.结论不同的运动方式改变了足底压力分布状态,在日常运动中,应结合自身体质状况选择运动.【期刊名称】《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年(卷),期】2016(035)002【总页数】7页(P161-166,179)【关键词】自然行走;倒走;慢跑;足底压力分布【作者】吴宝平;闫松华;张宽;赵宇;宋红芳;郭学谦;刘志成【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北京100069;首都医科大学临床生物力学应用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69;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北京100069;首都医科大学临床生物力学应用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69;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北京100069;首都医科大学临床生物力学应用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69;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北京100069;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北京100069;首都医科大学临床生物力学应用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69;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北京100069;首都医科大学临床生物力学应用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69;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北京100069;首都医科大学临床生物力学应用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01自然行走、快走、慢跑等运动是人类最基本的运动,是人体日常生活中重复最多的一种整体性运动,而倒走是一些治疗非特异性腰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一种运动。
大学生足底压力分布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足底压力分布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李宏恩;秦明源;刘俞奇;王蕾
【期刊名称】《中国皮革》
【年(卷),期】2024(53)4
【摘要】研究不同因素对青少年足底压力分布及步态的影响,为青少年不良步姿矫正、初步临床疾病诊断与预防等提供理论依据。
采用第二代自主研制的步态分析系统,分析足弓形态、性别、体重、体脂率等影响因素,采集60名受试者足底压力、压强峰值,并进行统计对比与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扁平足与高弓足在足跟、第1~5跖骨区域相比于正常足有明显差异;男女之间除第1跖骨外其它区域无明显差异;体重与体脂率对于前足、后足压力值分别呈现正相关与负相关,且体脂率超标者的足跟内侧压力小于正常组,足跟外侧大于正常组。
研究表明,足弓形态、体重、体脂率是影响足底压力的主要因素,诊断和治疗不良足弓形态,控制体重及体脂率,是改善足底压力分布、不良步态的关键因素。
【总页数】6页(P62-67)
【作者】李宏恩;秦明源;刘俞奇;王蕾
【作者单位】长治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4
【相关文献】
1.体质不同的大学生自然行走时足底压力特征的差异性分析
2.正常人足底压力分布影响因素及研究现状
3.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患者的足底压力差异分析及穿戴矫形鞋垫的影响
4.足底压力分布年龄差异分析
5.矫形鞋垫对糖足足底压力分布影响的荟萃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健康大学生自然走时足底压力特征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3 3 1 5 ( 2 0 1 3) 0 2 — 1 5 2 — 0 0 1
压 力 分布 的规 律基 本 一致 。大学 生 自然 行走 时 右足 第 2 — 5 趾 骨 处 的 作为人体 日常生活中最基本 的走 、 跑、 跳、 投 动作 , 为人们正常 最大压力大于左足 , 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意义( p <0 . 0 1 ) ; 左足第 3 跖 的生活提供基本 的保 障。足部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 , 被誉 为“ 第 骨 处 的最大 压强 大 于右足 , 差 异具有 显 著 性意义 ( p < 0 . 0 5 ) 。 . 大 学生 慢 走 时 足 底各 区域 迭 峰 力值 时 间 分 布情 况 二心脏” , 跟人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 1 _ 。 足底压力测量技术是利用压 4 力测量仪器对于人体 在静止或运动过程 中足底压力 的力学 ,几何 大 学 生 自然 行 走 时 足 底 各 区域 达 峰 力 值 时 间 ( T i m e t o 学及时间等参数进行 分析研究 ,反 映有关足 的结构与功能和整个 Ma x i mu m F o r c e , T i m e M a x F ) 左 右两足在足跟内侧和足跟外侧 p<0 . 0 5 ) ; 在第一趾 骨 、 第 3跖 骨 、 第 4跖 骨 、 身体姿势控制等情况 】 。随着运动项 目的普及和物质生活水平 的 的差异具有 显著性 ( 跖骨 、 足弓处 的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 ( P <0 . O 1 ) 。 提高 , 人们对 于运动鞋 的选择 已经不再局限于耐穿和美观上 , 而是 第 5 对鞋子的舒适程度有了更 高的要求 ,但是 由于人们不 了解 自己足 5 . 大 学 生慢 走 时足 底 各 区域 所 受 冲量 情 况 底压力的特征 , 无 法 指 导 他 们选 择适 合 自己 的 运 动 鞋 。本 文 主要 大学生 自然行走时 , 左右两侧 最大冲量都出现在足跟 内侧 , 左 了解 大 学 生 自然 行走 时 足底 的一 些 特 征 ,为 科 学 化 选 择 运 动 鞋 提 脚其他部分峰值冲量 由大到小依次为 足跟外侧 、 第 3跖骨 、 第2 跖 供必要 的理论支持 , 与此 同时 , 为运动鞋 的生产提供依据 。 骨、 第 1 跖骨、 第 1 趾骨、 第 4跖 骨 、 足 弓、 第 5跖骨 、 第2 — 5趾骨 ; 二、 研 究 对 象 与 方 法 右脚其他各部分峰值冲量由大到小依次 为足跟外侧 、 第 2跖骨 、 第 1 , 研 究 对 象 3 跖骨、 第1 跖骨 、 第 1 趾骨、 第 4跖骨 、 足 弓、 第5 跖骨 、 第2 — 5 趾 随机抽取河北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 5 5名男生作为测试 对象 , 骨。左足跟外侧的最大冲量 大于右足 , 差异具有显著性 ; 在足弓处 要求踝关节活动正常 , 无足部畸形和足部外伤史 , 步态正常 。 的冲量 大于右足 , 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 ; 右足在第 2 — 5 趾 骨处 的冲 2 . 测 试 仪 器 量 大 于左 足 , 差 异具 有 高 度 显 著 性 。 讨 论 采用 比利 时 R S s c a n公 司生产 的高 频足底压力分 布测试 系统 四 、 行走是人体 的基本运动之一 ,按照动作产生的动力学特征来 F o o t s c a n i n s o l e 进行测试 , 测量频率 为 5 0 0 H z , 传感器厚度 2 . 2 m m, 走是通过腿部的后蹬与上 、 下肢 的摆 动相 配合而产生向前推 传感器密度 4个 / c m2 o引出厚度 1 . 5 mm, 压力范围 1 —6 O N / c m , 最小 分析 , 动力的周期性位移动作。 人体 自然行走时 , 足底 的压力——时间 曲 分辨率 为 2 5 g , 一致性 为 - i - 2 5 g 。 3 . 测 试 方 法 线呈明显的双峰型 , 第一 峰值压力代表足跟着地 阶段 , 因为足跟着 将 F o o t s c a n测力平板平放在地板上 ,测力板两端均铺 有延长 地 阶段为足落地缓 冲阶段 , 足被动 的承受地面给 的支撑反作用力 ; 从两个峰值压力 的数值来看 , 第 跑道 , 跑道 的厚度与测力板 的厚度保持一致 。测试 时, 要求受试者 第二峰 由于足主动蹬离地面引起 , 均脱鞋袜 , 以自然行走的方式经过平板 , 保证足底压力系统可获得 峰值压力大于第二峰值压力 。 通 过左 右足 的 比较 分 析 ,蹬 伸 时 刻 右 脚 的 峰 值 压 力 明 显 高 于 完整步态周期 的足底压力分布图 , 测试三次1 6 1 。 数据采集与分析采用配套软件 f o o t s c a n S O F T WA R E 7 . 0 ,分析 左足 , 这可能是 由于测试 者大部分都是 以右 足作 为优 势足 , 习惯使 过程将足底分为 1 O个区域 : 第1 趾 骨、 第2 — 5趾骨 、 第 1 跖骨 、 第2 用右足进行蹬地 发力 ,使得前掌部位因持续性的效应 累计造成该 部 位 的过 度 劳 损 。 跖骨 、 第3 跖骨、 第4 跖骨 、 第 5跖骨 、 足弓、 足跟 内侧和足跟外侧 。 冲量表示力在一定 时间内对足底各 区域连续作用 时产生 的累 统计 学分析 : 所有数 据处理均 用 S P S S 1 8 . 0软件 , 运用 简单描 述性统计 进行数据处理 , 统计结果用 X ±S表示 , 组 间比较 采用配 积效应 ,研究足底各个区域 的冲量对足部造成 的损害有重要 的意 义, 与此同时, 对于个性化运动鞋和功能性鞋垫 的设计具有一定 的 对样本 T检验进行差异性检验 三、 结 果 参考价值 。
正常青年人左右足底压力分布特征的对比分析
正常青年人左右足底压力分布特征的对比分析张庆来;孟站领【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07(011)005【摘要】目的:观察正常青年人自然行走过程中左右双足峰力值、接触面积、冲量等参数特征,探索足底压力参数的分布规律.方法:于2006-09/10在山东理工大学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中心,采用比利时Footscan USB2平板式足底压测试系统对山东理工大学2005级82名19~22岁的正常大学生进行动态足底压力测试.所有受试者测试期间足踝关节活动正常,测试时均脱鞋袜,以个人平常步态自然行走,一步法测量两脚各3次动态足底压力,计算足底各个区域的平均峰力值、接触面积和冲量.结果:82名受试者进入结果分析.①平均峰力值:第1趾、第1,2跖骨、足跟内外侧区域右足大于左足[右足:(111.47±24.10),(123.34±30.64),(161.03±40.68),(212.02±43.81),(183.29±4 1.82)N;左足:(96.82±21.48),(71.02±27.05),(123.45±38.51),(194.44±42.90),(163.93±45.3 9)N;P<0.01],面第5跖骨、足弓两个区域左足大于右足[右足:(45.88±24.07),(69.95±23.44)N;左足:(80.19±27.61),(115.34±26.70)N;P<0.01].平均峰力值足跟最大,第2~5趾和第5跖骨较小,且左右双足的分布规律一致.②接触面积:第1,2,3,4跖骨、足跟内外侧区域右足大于左足(P<0.01),而第1趾、第5跖骨、足弓区域右足小于左足(P<0.01).行走过程中足底接触面积最大的部位在足中部的足弓处,其次是大拇趾(第1趾)和足跟部,且左右双足的接触面积变化一致.③冲量:第1趾、第2~5趾、第1,2跖骨区域内右足大于左足[右足:(25.96±432),(6.26±2.13),(35.54±5.89),(53.54±10.15)N·s;左足:(20.65±622),(4.36±1.91),(19.27±6.54),(39.81±8.61)N·s;P<0.05,0.01],而第5跖骨、足弓两区域左足大于右足[右足:(12.52±4.23),(14.89±5.94)N·s;左足:(23.71±7.41),(26.76±6.87)N·s;P<0.01].行走过程中足底冲量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2、3跖骨和足跟内侧,第2~5趾、足弓以及第5跖骨处冲量较小,左右足分布规律基小一致.结论:正常青年人行走过程中左右双足的平均峰力值、接触面积、冲量等参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左右双足的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则基本一致.【总页数】4页(P889-892)【作者】张庆来;孟站领【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山东省淄博市,255049;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山东省淄博市,255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相关文献】1.青年人正常行走左右足底压力分布关系的研究 [J], 汤澄清2.生长发育突增期青少年左右足底压力分布的对比分析 [J], 张攀;马楚虹;王超;龚成秋3.老年人与青年人足底压力分布特征比较 [J], 李立;陈玉娟;翟凤鸣;崔巴特尔4.正常足非肥胖学龄儿童足底压力分布特征测试与分析 [J], 李立; 陈玉娟; 贾富池; 胡雯雯; 杨惠玲; 张义飞; 冯蕾; 李敏5.正常足与高弓足的足底压力分布特征的对比研究 [J], 刘晓飞;苏思维;杜森;姜雯君;宋洪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少年与成年人的静态、动态足底压力分布的研究
青少年与成年人的静态、动态足底压力分布的研究吴立扬;邹嘉伟;邓捷洪;温艳萍;麦雪琼;郑友娇;张锐科;陈泓鑫【期刊名称】《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年(卷),期】2024(9)14【摘要】目的通过足底压力分析技术评估足底压力,旨在研究青少年与成年人的足底压力分布差异。
方法招募青少年和成年人受试者各20名,通过FreeMed足底压力分析测试板采集受试者静态与动态的足底压力。
静态为受试者以测试体位站立于测力台中央标示位置,收集睁眼闭眼时的足底压力分布数据;动态为试验开始要求受试者赤足在以个人平常步态、自选速度,在测试板上往返6次,收集动态足底压力分布数据。
结果青少年组的左侧前足足底压力负荷低于成年人组,左右侧后足足底压力负荷高于成年人组(P<0.05)。
青少年组的左右脚最大压强与平均压强均低于成年人组(P<0.05)。
结论虽然青少年与成年人整体足底压力负荷分布相似,主要负荷在后足;但青少年的后足负荷更显著,成年人的前足负荷更显著。
此外,青少年与成年人在左右脚的前、后足负荷比和左右内侧负荷比方面呈现相似趋势。
【总页数】4页(P5-8)【作者】吴立扬;邹嘉伟;邓捷洪;温艳萍;麦雪琼;郑友娇;张锐科;陈泓鑫【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学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高校生物靶向诊治与康复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9【相关文献】1.正常人足底静态和动态压力分布的测定2.脑瘫足外翻儿童动静态足底压力分布情况分析研究3.青少年女性穿不同鞋行走时足底压力分布研究4.脑梗死偏瘫病人静态睁闭眼条件下压力中心与足底压力分布变化5.基于F-Scan三维动态足底压力分析系统的动静态足底压力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青年人足底压力测试的步态实验研究_孟青云
1( S c h o o l o M e c h a t r o n i c E n i n e e r i n a n d A u t o m a t i o n o S h a n h a i U n i v e r s i t S h a n h a i 2 0 0 0 7 2, C h i n a) f g g f g y, g , ) 2( I n s t i t u t e o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E n i n e e r i n &T e c h n o l o U n i v e r s i t o S h a n h a i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S h a n h a i 2 0 0 0 9 3 C h i n a o r f g g g y, y f g f g y, g 3( D e a r t m e n t o M e d i c a l P r e c i s i o n A a r a t u s, S h a n h a i M e d i c a l I n s t r u m e n t a t i o n C o l l e e, S h a n h a i 2 0 0 0 9 3, C h i n a) p f p p g g g 4( A n h u i Y i l i T e c h n o l o C o r o r a t i o n ,H e e i 2 3 0 0 8 8, C h i n a) - g y p f 5( S h a n h a i A i l i a t e d N i n t h P e o l e’ s H o s i t a l, S c h o o l o M e d i c i n e, S h a n h a i J i a o T o n U n i v e r s i t S h a n h a i 2 0 0 0 1 1, C h i n a) g f f p p f g g y, g
正常人足底压力分布影响因素及研究现状
电一 体 化 和 图 像 方 法 进 行 分 布 测 量 和 定 量 分 析 。 其 测 试 技 术 主要 有 足 印 法 、 底 压 力 扫 描 仪 、 接 形 象 化 技 术 、 力 平 板 及 足 直 压 压 力 鞋 垫 等 _ 。随 着 换 能 器 、 感 器 等 的 发 展 , g ] 传 目前 足 底 压 力 测 量都 是 基 于 压 电技 术 进 行 的 , 为 常 用 的有 平 板 式 和 鞋 垫 式 较
中 国康 复 ・2 1 0 1年 1 2月 ・ 2 第 6卷 第 6期
4 43
・
综述 ・
正 常 人 足 底 压 力 分 布 影 响 因素及 研究 现 状 *
张 勤 良 ,周 旭 ,倪 朝 民
【 键 词 】 正 常 人 ; 底 压 力 分 布 ; 响 因 素 ; 用 关 足 影 应
1 足 底压 力 分布 测量 技术 研究 进展
随 着科 学 技 术 的 进 步 , 底 压 力 的 获 取 方 式 也 在 不 断 发 足 展 , 由过 去 的直 接 观 察 、 验 观 察 和 定 性 分 析 发 展 到 运 用 机 已 经
不 明 显 , 男 女 足 部 尺 寸 的 差 异 , 纵 弓 的 代 偿 机 制 等 。② 年 如 足
外侧 , 一 , 二 , 三 到第 五跖 骨 区, 趾 区, 余 足趾 区等 , 第 第 第 拇 其
较 多 的 足 底 分 区能 准 确 细 致 地 分 析 足 底 的 受 力 情 况 , 且 测 量 而
中国正常成人足底压力参数值范围、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中国正常成人足底压力参数值范围、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的探讨
本文将探讨中国正常成人足底压力参数值的范围和分布特点,以及影响这些参数的因素。
通过对大量成年人的足底压力测量,我们发现中国成人足底压力范围为1.0-4.0 kg/cm,平均值为2.0 kg/cm。
男性的足底压力高于女性,而年龄对足底压力的影响不显著。
此外,身高、体重、BMI和足长等因素也对足底压力有一定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穿着不合适的鞋子、长时间站立或行走、肥胖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足底压力增加,进而引发足底疼痛和其他足部问题。
因此,通过了解足底压力的正常范围和影响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预防和治疗足底问题,如选择合适的鞋子、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
- 1 -。
基于足底压力分布的静态步态识别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足底压力分布的静态步态识别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自己日常的步态行走情况。
而步态识别技术可以为人们提供更科学、全面、系统地分析自己的步态情况,发现并纠正问题,达到预防或治疗步态异常的目的。
足底压力是评估和分析步态的一个重要指标,足底压力分布的不同反映了人体在行走过程中不同地点的负荷情况,可以帮助医生、运动员、教练员等在评估运动能力、训练进度、康复过程中更全面地了解步态特征和变化。
二、研究意义静态步态识别是一项应用广泛、前景较好的研究方向。
利用足底压力分布进行静态步态识别可直观地反映出不同人在站立状态下脚内外侧、前后及整个足底所承受的负荷,能够更加准确地刻画步态特征。
此外,通过对静态步态的分析,可以探究出影响步态的控制因素,为疾病发病机理的研究提供一定的问题线索。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本课题旨在通过足底压力的检测和分析,设计出静态步态识别系统,实现对步态的全面、准确的识别和分析。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集足底压力分布数据,建立样本数据库。
2.设计静态步态识别算法,通过对足底压力感应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识别不同个体的步态信息。
3.通过实验对步态识别算法进行验证和评估,以提高步态识别算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研究和探讨不同因素对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进一步深入理解步态形成的机理。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对足底压力感应器以及静态步态识别算法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调研,了解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方向。
2.采集并分析足底压力感觉器的数据,建立样本库。
3.设计合适的静态步态识别算法,建立识别模型,并进行优化测试。
4.收集实验数据,通过评价指标对步态识别算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估。
5.探究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因素,为未来的步态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五、预期成果1.静态步态识别算法,该算法能够更加准确地识别不同个体的步态信息,提高整个分类算法的准确性。
2.数据库,收集和整理静态步态数据,建立较为完备的静态步态数据库,为步态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生长发育突增期青少年左右足底压力分布的对比分析
1 . 2 研 究方 法
采用 R s s c a n公 司研 发 的 F ot s c a n平板 式足底 压 力 分布 测量系统。平板 式足底 压力测量系统包括 l m长 的感应平板 ,
采样频 率为 5 0 0 H Z ,传 感 器 密 度 为 4个 传 感 器 / c m 。 在 F o o t s c a n测力平板两边铺上延长步垫 , 让受试者在 自然放松 的 状态下进行 。 在 进行测试时 , 要求每位受试者均脱鞋 、 脱袜 、 裸 足行走 。 测试前先让 每位受试者进行适应性 的随意重复行走。 测试时 , 要求 每位受试者 以常速 自然通过测力平板 , 完成 3次 行走 , 保证左右足都可 以采集到数据 。
f o o t p l a n t a r p r e s s u r e d i s t ib r u t i o n r e g u l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t h e d o u b l e f e e t .
Ke y wo r d s:t e e n a g e s ;wa r l k i n g ;p l a n t a r p r e s s u r e
张
攀 , 马楚 虹 , 王
超 , 龚 成秋
ZHANG P a n , M A Ch u h o n g 1 , W ANG Ch a o 1 , GONG Ch e n g q i u 2
摘 要 :为探索生长发育突增期青少年 自然行走时左右 足底各 区域 压力分布 特征 , 采用 比利时 F o o t s c a n
由 F o o t s c a n测 试 分 析 软 件 导 出 测 试 数 据 后 ,运 用
青年学生常速行走下足底压力分析
:0 09.. 0册 c;20
,
.
t . . .
一 : : : ·
作 者简 介 :王 更 全 (1989一) , 野, j可北 邢 台 人 , 研 究生 , 研 究 方 向 :体 育教育训练学。
.
图 2 男 女 右 足 平 均 负 荷 率
Occupati ̄a]Health J职业卫生与健康
如 罔 2所 示 看 出实 线 平【J 线 T( c11到 d t'oot 并 无 明 显 区 别 , 虚 线 d I、00t 化 之 速
图 1 男 女 右 足 平 均 最 大 压 强
2 结 果 与讨 论
2 1 男 女 右 足 平 均 最 大 压 强 耍¨ 1所示 看 出两 条 折线 呈 现 出波 浪 刑 两 头 高 ,
力的 分 布状 况 以及 男女 足 底 压 力的 分 布状 况 存 在 的 区 别进 行 分 析 , 结 果 发现 男女 生 右 足 平 均 最 大压 强 存 在 很 大 差异 . 男 生 右 足 平 均 最 大压 强 出现 最 高 , 男女 生 右 足 平 均 最 大压 强 最 低 处均 出现 在 Toe2-5部 位 : 男女 生 右 足 平
升 , 之 后 也 有 上 升 ; 实 线 在 Mid foot部 位 之 后 呈 斜 线 上 升 ,幅 度 远 低 于 虚 线 。 男 女 生 的 右 足 负 荷 率 在 Toe1到 Mid foot部 位 无 明显 差 别 , 女生 的 平 均 负 荷 率 在 Mid foot部 位 的 0.04之 后 迅 速 上 升 , 在 Heel Medial部 位 上 升 到 0.50上 升 速 度 下 降 ,仍 在 上 升 在 Heel Lateral部 位 达 平 均 负 荷 率 达 到 最 大 0.65;男 生 右 足 负 荷 率 在 Mid foot部 位 为 0.04之 后 呈 现 斜 线 上 升 在 Heel Medial处 为 0.26右 足 平 均 最 大 负 荷 率 出 现 在 Heel Lateral部 位 为 0.44。 男 女 生 右 足 平 均 负 荷 率 最 大 差 出现 在 Hee1 Media1 部 位 ,最 大 差 值 为 0.24,之 后 差 距 有 所 缩 小 。
青年人正常行走左右足底压力分布关系的研究
青年人正常行走左右足底压力分布关系的研究
汤澄清
【期刊名称】《刑事技术》
【年(卷),期】2008(000)006
【摘要】目的研究左右足底压力分布及变化规律,为利用现场左右足迹分析年龄等人身特点提供科学依据,也为足迹定量化分析与检验奠定基础.方法采用Footscan 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选择30名青年男性,对其正常行走时足底压力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处理,运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左右足底6个区域的平均压强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左右足相应区域足底压力分布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正常行走左右足跟区压强相关性最好,在利用现场左右足迹分析年龄等人身特点时,应以跟区特征为主,其它区域特征辅助.
【总页数】3页(P19-20,27)
【作者】汤澄清
【作者单位】中国刑警学院,辽宁,沈阳,1100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F794.1
【相关文献】
1.青年人快速行走足底压力变化的研究 [J], 汤澄清
2.中年女性与老年女性正常行走足底压力分布特征 [J], 宋祺鹏;毛德伟;李卫平;张翠
3.正常青年人左右足底压力分布特征的对比分析 [J], 张庆来;孟站领
4.基于足底压力分析系统对青年人行走步态特征稳定性的研究 [J], 佟苏洋;和焕胤;汤澄清
5.青年人自然行走时足底压力特征研究 [J], 刘少虎;孙有;张阳光;孙安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年女性足部形态与足底压力的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青年女性足部形态与足底压力的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足部是人体重要的支撑和负重部位,它的形态和功能对日常生活、步态和运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足部形态不良和足底压力分布不均会导致足病的发生,如扁平足、高弓足等。
足病不仅会影响行走和运动能力,还可能引起膝关节、髋关节、脊柱等身体其他部位疾病的发生。
足底压力是人在行走过程中,由足底所承受的地面反作用力,是判断足部负重和足底健康的重要指标。
足部形态和足底压力既受体内遗传因素的影响,又受到体外生活方式和环境的影响,因此对于目前正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特别是年轻女性群体,研究足部形态和足底压力的相关性,有着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青年女性足部形态与足底压力分布的关系,探究不同足部形态女性的足底压力分布状况,为防治足病、保护青年女性的足部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1. 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选取大学生、职业女性等青年女性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步态分析系统和压力分布测量系统对其进行足部形态和足底压力分布测量。
2. 分析足部形态与足底压力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对测得的足部形态和足底压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探究足部形态对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
3. 比较不同足部形态女性的足底压力分布差异:将研究对象按照足部形态类型分类,比较不同足部形态女性的足底压力分布情况,查找足底压力过大或不均匀的发生规律。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足部形态和足底压力的相关性,为青年女性的足部健康和预防足病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而言,本研究可以:1. 为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改善足部状况和行走姿态提供科学参考。
2. 为青年女性选择合适的鞋子和鞋垫提供建议。
3. 对于提高学校、公司等机构的人员健康意识,推进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四.参考文献[1] Lai, H.K., Lin, C.J.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ot arch height and dynamic plantar pressure during walking. [J]. Coloquio Internacional de Ciencias del Deporte. 2017:395-402.[2] Xiong, S., Hu, H. Study on relation between foot type, plantar pressure and ki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foot when walking. [J]. Journal of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2019,45(3):29-35.[3] Wang, Y., Miao, C.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ar pressure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foot type in young women. [J].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19,34(8):952-957.。
平地走、跑时足底压力的实验研究
一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前 言
学界 、 生物力学界 、 体育界及相关学科所关注 的问题。 而 鞋是保护脚最重要的装备 , 慢跑鞋是人们运动锻炼过程 最 常见 的 , 性能好 的慢 跑鞋不但舒适 , 强人们 积极 能增 参加健 身活动 的兴趣 , 而且保 护性强 , 可极 大地减少 足 部 的损伤 。鞋舒适 性主要体现为脚受力情况 , 而足底 的
压力是穿鞋行走 时最重要 的力学性能参量 , 足底压力分
脚是人 体重要 的组成部分 , 与人 的健康息 息相关 , 被称之为“ 人的第二心脏 ” 。据美 国足踝修复协会统计 , 每六个人 中就有一人脚部 健康有问题 ,使得 行走不方 便 。因此如何使足部保持健康 、 避免伤害及 如何评价足 部 的健康程 度 、 机能 和定性 定量评价 , 一直 是 国内外 医
动 时的足底压力分布情 况。结果表明 :. 1 足底压 力的大小与行走速度有关 , 行走速度越 快足底压 力越 大; 同时足底 压 力的 大小与运动方式有关 ,k h 9 m/ 慢跑时足底各部的压力比65 m/ 速度快走时的小 ;. . k h 2慢走 时, 、 左 右足底 各部 位压力无明显差异 , 而快走 时, 右足底各部位压 力差异较为明显。 究并评价慢跑鞋的运动生物力学性 能, 左、 研 为研
『 . 清. 国优 秀运动 员竞技 能力状 态论断和检 测 系统 的研 3Y 我 ]-
究与 建 立 f . M】 北京 , 民体 育 出版 社 ,0 4 人 20.
【】 4袁艳 , 陈栋. 冬训期 赛艇 运动员若干生化和免疫指标 的观察
基于足底压力分布的步行行为感知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足底压力分布的步行行为感知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生活节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步行作为日常交通方式。
因此,研究步行行为感知关键技术对于提升步行体验、预防步行受伤、改善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足底压力分布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步行过程中的足底运动和支撑状态。
根据足底压力的分布,可以判断足底的运动、姿势和负荷条件,从而了解步行时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同时,也可以预防脚部受伤和疼痛。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足底压力分布的测量和分析,探究步行过程中的动作模式及相关特征,建立与步伐状态、步行稳定性、步行姿势等因素有关的步行行为感知模型,并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将着重探讨以下几个方向:(1)足底压力分布的测量和分析(2)步行时的动作模式及相关特征(3)步伐状态和步行姿势的识别(4)步行行为感知模型的建立和实现2.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利用足底压力分布传感器、压力计等设备对步行者的足底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2)应用机器学习、信号处理等技术分析足底压力的时间序列数据,提取足底运动和支撑状态的特征,并对步行过程中的动作模式进行研究。
(3)借助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方法,对步伐状态和步行姿势进行识别。
(4)建立步行行为感知模型,并进行相关实验验证和分析,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三、研究意义和价值1.研究意义(1)提高步行体验和舒适度:通过了解步行过程中的动作模式和相关特征,可以为步行者提供更加舒适、自然的行走体验,降低因长时间步行而引起的疼痛和疲劳。
(2)预防步行受伤:足底压力分布的监测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步行者的姿态异常和足部负荷不均,防止足部受伤或疼痛等症状发生。
(3)提高医疗诊断和治疗效果:步行行为感知模型的建立将有助于医生对相关疾病进行更为准确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2.研究价值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和成果将有助于:(1)为步行者提供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2)推动步行行为感知技术在康复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3)促进智能穿戴设备、机器人等领域的发展。
青年女性不同步姿足底压强分布规律的实验研究
青年女性不同步姿足底压强分布规律的实验研究杜洁;孙立娟【摘要】目的:研究是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手段和方法,采用比利时的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Footscan insole中的平板系统对女大学生不同走路姿势(正常步姿、外八字、内八字)三种不同步姿在正常行走和慢跑时足底压强的测试,探讨两种畸形步姿与正常步态的运动特征,开展人体运动功能评定方法、矫形运动鞋的设计、运动假肢设计方法等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依据.方法:采用纯随机的抽样方法,抽取了石家庄450名青年女性进行测试,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受试者以正常姿势行走时,足部最大压强部位在第2跖骨,以外八字姿势行走时,足部最大压强部位在第1跖骨,以内八字姿势行走时,足部最大压强部位在第3跖骨;受试者以正常姿势慢跑时,足部最大压强部位在2跖骨,外八字姿势慢跑时,足部最大压强部位在第2跖骨,以内八字姿势慢跑时,足部最大压强部位在足跟.结论:步姿不同,足底压强最大的部位就不同,外八字姿势行走时足跟及前掌第1跖骨处的压强大;内八字姿势行走时,前掌第3跖骨处的压强大,慢跑时,足跟处的压强大,这也是畸形步姿下最容易损伤的部位.【期刊名称】《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40)007【总页数】4页(P67-70)【关键词】青年女性;足底;压强【作者】杜洁;孙立娟【作者单位】河北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河北石家庄050041;河北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河北石家庄05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6从日常的学校体育锻炼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青年学生在步姿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外八字”“内八字”“踢着走”“掂脚尖走”等。
女青年如果得了这种下肢畸形,会影响参军、工作以致影响生活,有些人精神压抑,甚至悲观厌世。
足底压强是足底和支撑面之间的压力与接触面积的比值,是运动过程中人体足底直接所受到的地面或鞋底反作用力,它是足底压力、压强、剪切力共同作用结果。
青年女性以不同步姿走、跑的足底压力特征及分析的开题报告
青年女性以不同步姿走、跑的足底压力特征及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运动的开展,运动有更加广泛的受众及需求。
然而,作为一种高强度的体育活动,运动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负担。
特别是身体的某些关节和肌肉,容易受到损伤或疲劳。
因此,在运动过程中,掌握并应用正确的运动姿态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足底是人体运动的基础,足底压力分布情况是一种重要的生理指标。
而不同步姿走、跑的足底压力特征研究可为深入了解步姿对足底压力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锻炼方案提供积极意见。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青年女性在不同步姿下的足底压力特征及其分析,提供科学、有效、合理的运动方式和方案。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3.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通过实验测量记录,分析青年女性在不同步姿下的足底压力分布情况,并据此分析步姿对足底的影响。
3.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1. 研究对象的筛选:本研究将选择18岁至25岁之间,无足部疾病或手术或其他运动受伤史的青年女性健康志愿者。
2. 实验设备:采用足底压力测量仪进行测量记录。
选用三米长的走廊作为步行式的检测环境。
3. 测量方式:测量过程将采用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相结合的方式。
在静态测量时,被试以双脚放在足底压力测量垫上,测量其在不同步姿下的足底压力分布情况。
在动态测量时,被试按照已设置好的步姿在走廊上行走或跑步,测量其在行走或跑步过程中的足底压力分布情况。
4. 数据分析:采集完数据后,应对足底压力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数据处理,如平均值、标准差等。
四、研究意义与预期结果本研究可为人们认识步姿对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提供科学、系统的实验数据和分析方法。
预期结果为:1. 不同步姿(行走、快走和跑步)女性的足底压力分布情况有所差异。
2. 分析各个步姿的足底压力分布情况,探讨这些差异的原因,以提供对青年女性的运动锻炼方案的参考。
3. 生理学上的依据,可以更好地开发出多姿势、多目标、多方位的科学训练方式及理论,为青年女性的健康运动做出贡献。
正常人足底压力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资料和方法
一、 研究对象 "#$ 例正常人接受检测, 无足部畸形、 异常步态和 足部外伤史, 足踝关节活动正常。受试者中, 男 ’1 例, 平均 年 龄 22& 2 岁 ( "$ U (’ 岁) , 平 均 体 重 1"& 0 +, (20 U ""0 +,) ; 女 (" 例, 平均年龄 2’& 0 岁 ( %% U 1* 岁) , 平均体重 (%& " +, (2$ U $( +,) , 其一般情况见表 "。
左足 峰值压力 )( )# 3 #( &B #( &- 3 #( )& #( &) 3 #( )D #( $) 3 #( )# #( )% 3 #( #% #( D) 3 #( $$ #( ’& 3 #( $’ #( B4 3 #( $& )( )D 3 #( &$
外, 除足弓区域最大压力右足略大于左足 ( $ C #( #B’ ) 左、 右足底各部位压力均无明显差异, 提示正常人站立 时双足承受压力相似。足底各部位承受压力从大至小 依次为: 足跟、 第 $ 跖骨头、 第 ) 跖骨头、 第 & 0 - 跖骨 头、 足弓、 第 ) 趾、 第 $ 趾、 第 & 0 - 趾。 二、 动态足底压力分布 12 5 平均动态足底最大峰值压力为 ( $( 4D 3 #( DD ) 4-; 可信区间为 ( $( %- 0 &( #D ) 12 5 *+$ , 动态足底 *+$ , 最大压力分别出现于左足跟 )$ 例、 右足跟 )& 例、 左第 ) 趾 $ 例、 右第 ) 趾 % 例、 左第 ) 跖骨头 D 例、 左第 $ 跖 骨头 B4 例、 左第 & 0 - 跖骨头 B 例、 右第 ) 跖骨头 )# 例、 右第 $ 跖骨头 B) 例、 右第& 0 - 跖骨头 )$ 例、 右足 弓 ) 例。可见行走时足底最大压力主要位于第 $ 跖骨 头 ( 4# 5 )-% , -’; ) 和足跟 ( $- 5 )-% , )D; ) 。 动态足底各部位最大压力分布见表 & 。由表中可 见正常人行走时双足底各部位压力无明显差异, 说明 正常人双足承受压力对称。行走时足底各部位承受压 力从大至小依次为: 第 $ 跖骨头、 足跟、 第 ) 跖骨头、 第 & 0 - 跖骨头、 第 ) 趾、 第 $ 趾、 足弓、 第 & 0 - 趾。 三、 足底压力影响因素 男性、 女性动态最大峰值足底压力分别为 ( $( %’ $ $ ( &( #’ 3 #( ’’ ) 12 5 *+( $ C #( )$ ) , 3 #( -% ) 12 5 *+ 和 静态最大峰值足底压力分别为 ( )( $’ 3 #( &B ) 12 5 *+$ $ 和 ( )( $% 3 #( &$ ) 12 5 *+( $ C #( %D ) ,差异均无显著性 意义。但由于女性体重小于男性, 将最大足底压力表 示为体重的百分数, 则站立和行走时女性均明显高于 $( #4D; 3 #( -D&; E? )( %)D; 3 #( --’; , 男性 ( 静态: $ F #( #) ; 动 态: B( 4%4; 3 )( $)’; E? B( )$#; 3 #( %4); , $ F #( ##) ) 。 表 B 为动、 静态峰值足压与年龄、 身高、 体重和体 显示静态峰值足压与体重 重指数的 9<=>?@7 相关分析, 指数弱正相关, % C #( )%( $ C #( #& ) ; 动态峰值足压与 年龄、 体 重 和 体 重 指 数 弱 正 相 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 )’( $ C #( #& ) 、 #( $) ( $ C #( ##4 ) 、 #( $B($ C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