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完整精华版)
初中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完整精华版)
![初中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完整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703077111a37f111f0855b01.png)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基础知识一:中国的疆域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半球、半球,位于亚洲的,太平洋的。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带,南部有少数地区属带,无带;②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与许多国家接壤。
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平方千米,仅次于和,居世界第三位。
①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邻国个(东朝鲜;北,东北、西北,西北哈、吉、塔;西部阿、巴;西南印度、印尼、不丹,南部。
)②我国领土四至:最北是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南是(南北纬度相差49度,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生生了差异);最东是与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西是(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晨昏差异);③濒临海域有(从北到南):、、、。
领海水域面积平方千米,海域面积平方千米;④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崇明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二、中国的行政区划34个省级行政区: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三级:(包括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包括自治县、自治州、市)、(乡、民族乡)我国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个省、个自治区、个直辖市、个特别行政区。
我国的首都是。
重点: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位置分布与大概轮廓(即课本8~9页图1.7)三、中国的人口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亿,占世界人口以上,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两次人口增长高峰(1858年和1949年)。
我国的人口政策是:。
①我国人口的国情是:人口基数,增长速度,人口分布特点:。
决定了我国人口政策是。
②掌握计算人口的密度的方法:人口密度=2、人口分布疏密不均,东多西少:我国地区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平方千米),地区人口密度小(10人每平方千米),面积57%,人口仅占6%,东西人口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至云南省的。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ac4f46b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7a.png)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地理知识的内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地球与地球运动在地理学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地球的形状和自转、公转运动。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形的球体,它自西向东自转一圈需24小时,同时还绕着太阳作公转运动。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我们才会有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2.地球的岩石圈和板块构造地球的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岩石圈上的地壳不断运动,被分成了数块大陆性和海洋性的板块,即板块构造。
板块之间存在着边界,有些板块相互靠拢,形成了山脉、地震等地质现象。
3.气候和气象气候是指长时间内某地区的天气状况统计值,包括温度、降水量、风速等因素。
而气象则是短时间内的天气变化。
受到经度、纬度、海陆分布以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有很大差异。
4.水资源和水循环地球上的水资源很珍贵,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大气、地表和地下之间不断转换和交换的过程。
水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蒸散等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5.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土地利用主要包括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城市用地和自然保护区等。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如植树造林、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全球范围内的居民数量。
人口数量的变化会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影响,引发人口问题,如人口老龄化、人口过多和人口流动等。
2.城市与城市化城市是指人口相对集中,具有一定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位的地区。
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例不断增加的过程,城市化对社会的推动和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经济与发展地理学还研究了地球上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
不同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资源等的差异,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有所不同。
4.交通运输与通信交通运输和通信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事关国家和全球的联系与发展。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必考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必考](https://img.taocdn.com/s3/m/18111f9e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7.png)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必考一、我国地理环境1. 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位于东亚,东临东海和黄海,南濒南海,东南邻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和尼泊尔,南接印度洋,西毗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边界线。
2. 我国的地形我国的地形呈现出东高西低、南多北少的特点,东部为平原地带,中部为丘陵和盆地,西部为高原和山地。
其中,西南地区主要是高原和山地,包括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北部和西北地区则是沙漠草原。
3. 我国的气候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主要分为寒冷气候、温带气候、亚热带气候和热带气候。
其中,北方地区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二、我国的自然资源1. 水资源我国水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长江、黄河和淮河流域,同时还有黑龙江、辽河、珠江等重要水系。
水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方地区则相对缺乏。
2. 矿产资源我国的矿产资源丰富,主要包括煤炭、铁矿石、铜矿石、锰矿石、磷矿石、石油和天然气等。
其中,煤炭储量较大,铁矿石、铜矿石和石油等资源也有一定储量。
3. 农业资源我国是农业大国,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主要粮食作物有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有棉花、油料、甜菜、茶叶等。
4. 林业资源我国的森林资源也非常丰富,主要包括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还拥有丰富的竹类资源和木材资源。
5. 海洋资源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主要包括渔业资源、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海洋能资源等。
三、我国的人口和城市1. 人口分布我国人口分布呈现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
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沿江沿黄地区。
2. 城市分布我国城市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为中心,同时还有西安、成都、重庆等内陆大城市。
3. 城市特点我国城市的特点包括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交通便利、文化氛围浓厚等。
四、我国的交通1. 铁路交通我国的铁路网非常发达,主要有京沪线、京广线、长沪线、沪昆线、兰新线等重要铁路干线。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527ebfc7fd5360cbb1adb11.png)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半球位置: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2.我国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名列俄罗斯和加拿大之后,排名第三。
3.我国相邻的国家有14个。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台湾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渤海近岸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
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5、造成帕米尔高原和乌苏里江晨昏差异的原因是经度位置,造成海南岛和黑龙江季节差异的原因是纬度位置。
6.省级行政区:分级,名称,简称,行政中心(省会),位置▲(1)我国行政区域分为省、县、乡三级(2)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7.①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②跨纬度最广的是海南;③纬度位置最低的是海南;④最偏北、纬度位置最高、最偏东、最先见到日出的是黑龙江;⑤完全在热带的是海南;⑥北回归线穿过的有云南、广东、广西和台湾。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1.我国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2010年,我国总人口为13.40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2.人口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二胎政策:2016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1、我国人口密度:我国人口密度为143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某地区人口数(人)/该地区面积(平方千米)2、我国人口的分布:不均匀,大致以黑河-腾冲为界,东南多,西北少。
东部地区面占43%,人口占94%;西部地区面积占57%,人口占6%。
人口东多西少(人口分布的特点)3、造成我国人口分布差异的原因地形;东部海拔较低,以平原、丘陵为主;西部海拔较高,以高原、山地为主。
气候:东部以季风气候为主,温暖湿润;西部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为主。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33113d0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f.png)
二、人口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⑴据2020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4、05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以上。
2005年1月6日,为中国的13亿人口日。
⑵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⑶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人口东多西少⑴人口密度: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4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
⑵人口分布特点:以黑河(黑龙江省)——腾冲(云南省)为界,东多西少。
⑶34个省级行政区中,人口最多的是河南省,人口最少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西藏自治区。
23个省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江苏省。
三、民族1、56个民族⑴人口数最多的是汉族,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
⑵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最少是珞巴族,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⑶各民族有独特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如汉族的端午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维吾尔族的开斋节、彝族的火把节、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⑷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2、民族的分布⑴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⑵汉族: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⑶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一、地势和地形 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⑴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②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
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最新最全)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最新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5808d13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5.png)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最新最全)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位置和疆域一、地理位置优越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大部分处于中纬度地区,北温带为主,没有寒带。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一)地理位置:1)从半球位置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处于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位置的优越性:①纬度位置的优越性:为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热量。
纬度南北跨度大,使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海陆位置的优越性:面临大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经济联系。
我国西部深入大陆内部,有利于发展陆上交通,加强与中亚、西亚、欧洲等的联系。
面临大洋,背靠大陆,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丰富的降水。
二、疆域辽阔中国的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
陆上边界线长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
1)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①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的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②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③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④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2)我国的临海与岛屿:自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内海:渤海、琼州海峡;岛屿:台湾岛、海南岛;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3)中国的陆上邻国:(14个):朝鲜、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4)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初二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初二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2fd8a2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65.png)
初二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一、地球与地球运动1.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其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
由于地球自转,其赤道部分比两极更加扁平。
1.2 地球运动地球有两种主要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自转使地球在一天24小时内绕着自身的轴线旋转一周,而公转使地球在365.25天内围绕太阳做一圈。
1.3 时区和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不同地区的太阳升起和落下时间不同,因此需要将地球表面按照经线划分为不同的时区。
经度是指从地球表面某一点开始,沿地球赤道向东或向西的角度线。
二、自然地理2.1 海洋地球表面约71%为海洋。
海洋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经济和文化都有重要的影响。
主要海洋区域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洲际海及北极洋。
2.2 湖泊和河流全球有众多湖泊和河流,其中许多对于地方经济和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著名的湖泊有贡布里夫湖、北美五大湖等。
河流包括密西西比河、尼罗河、长江、亚马逊河等。
2.3 山脉和地震地球表面有许多山脉,其中最知名的必须是喜马拉雅山脉,其海拔高度达到8,848米。
地震是指当地壳发生断裂时所产生的震动,其破坏力极大。
地震常常发生在地球板块移动处。
三、人文地理3.1 人口与城市全球人口达77亿,并不断增长。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从农耕文化向工业化时代转型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些著名的城市包括:纽约、东京、上海等。
3.2 文化和宗教文化和宗教是人类社会的核心组成部分。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对一个人的性格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全球范围内,基督教是最大的宗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也是重要宗教。
3.3 国家、政治和经济国家、政治和经济是人文地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制度在塑造其公民和影响全球各地的相关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环境问题4.1 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指的是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温室效应加剧,从而引起温度升高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32359c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2.png)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知识点总结1第一节疆域1、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局部位于北温带,南部局部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3、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
4、我国领土最南端为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西端在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集合处。
5、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____,居世界第三位。
6、陆上国界限长达2.2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相邻。
7、我国大陆濒临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____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8、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近海分布着____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众多岛屿。
我国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
此外,我国与朝鲜、越南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
9、我国有2个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10、我国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11、我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共计34个省级行政区域。
第二节人口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2、2023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数为13.40亿。
3、我国的根本国策是方案生育。
4、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
5、2023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43人∕平方千米,约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47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
6、我国人口密度的分界限黑河——腾冲。
第三节民族1、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
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成为少数民族。
壮族人口最多,超过1600万人。
2、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3、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织杂居。
4、我国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a3fc420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3.png)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有趣且实用的学科,八年级上册的地理知识为我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新窗口。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八年级上册地理的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我国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从半球位置看,我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我国领土的四至点也很重要。
最东端在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端在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还管辖着辽阔的海域,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 22 万多千米,与 14 个国家接壤;大陆海岸线长 18 万多千米,与 6 个国家隔海相望。
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共有 34 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 2 个特别行政区。
第二节人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约为 141 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我国的人口分布不均匀,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第三节民族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 56 个民族。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92%;其他 55 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
各民族在分布上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立了五个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28311c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6.png)
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1.中国的的地理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2.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欧大陆大的东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临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的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3.中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4.中国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
最南端:南海的男少群岛中的曾母暗沙,(3°N)。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陆上邻国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14个陆上邻国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
渤海邻近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5.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海峡属东海6.我国共有34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
重蒙台海福吉安云贵西四北上天香港XXX回归。
祖国一片好河山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5个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中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八上地理必背知识点汇总
![八上地理必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ab27ea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6.png)
八上地理必背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上册地理必会知识点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1.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中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气候多样,便于发展多种农业;我国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处于北温带,一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光热条件好。
②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海域广阔,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交通便利,有利于陆上、远洋国际交流交往;利于暖湿的太平洋空气深入内陆,给东部广大地区带来丰富的降水,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地域广阔,海洋资源丰富。
5.陆地大国:①国土辽阔: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当,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②陆界长(2.2万多千米)。
③陆上邻国多(14个邻国陆上环,包括俄罗斯、蒙古、朝鲜、XXX、巴阿富汗、不丹、印度、缅甸、老挝、越南、尼泊尔、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6.海洋大国:①辽阔海域: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所环抱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是我国的两个内海。
②我国的领海范围从领海基线起算,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
③海岸线长(多千米)。
④隔海相望6个国家(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韩国、俄罗斯)。
7.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最东:黑龙江与XXX(135°E);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73°E);最南:曾母暗沙(4°N);最北:漠河以北主航道的中心处(53°N)。
8.我国疆域辽阔的优势:①我国领土面积大,资源丰富(地大物博)。
②我国疆界长,邻国多,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国家间经济与文化交流。
③战时可利用庞大的战略空间与敌周旋,增加国家生存能力。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c322724f78a6529647d53fd.png)
【4个直辖市】(口诀):重上北天;【探究题】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影响。
位置影响类型特点优越性不足之处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①东部深受海洋影响,降水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②沿海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及同海外各国的交往;③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①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交汇处,地质灾害严重,多火山地震;②地处西北太平洋西部,靠近台风源地,受台风影响大;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º,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①我国有寒暖适宜的气候;②南北气候差异使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最北部纬度高,热量不足,气温低;③开发历史:东部开发阶梯及界线地形类型平均海拔第一级阶梯高原和山地4000米以上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高原和盆地1000——2000米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平原和丘陵500米以下二、地形复杂多样山脉走向山脉名称山脉所在的主要省(区)东西走向最北列天山—阴山—燕山天山(新)、阴山(内蒙古、冀)中间列昆仑山—秦岭—大别山昆仑山(新、藏、青)、秦岭(青、甘、陕、豫)最南列喜马拉雅山—南岭藏、桂、湘、粤、赣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大兴安岭(内蒙古、黑)、太行山(晋、冀、豫交界)、巫山(鄂、渝交界)、雪峰山(湘)中间列长白—武夷山长白山(黑、吉、辽)、武夷山(赣、闽交界)最东列台湾山脉台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小兴安岭新;黑祁连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甘、青、新交界;藏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贺兰山(宁)、六盘山(陕、甘、宁交界)横断山川、藏、滇交界【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地形名称位置地形特点所属阶梯塔里木盆地新疆境内天山南侧沙漠广布,边缘多绿洲,全国最大的盆地。
有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马干沙漠”第二阶梯准噶尔盆地新疆境内天山北侧内部平坦,风蚀地貌显著第二阶梯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典型的内陆高原上的荒漠盆地,东部多沼泽和盐湖,矿产丰富,有“聚宝盆”之称第一阶梯四川盆地四川省东部四周山岭、高原环绕,内部多低山丘陵,西部是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之称第二阶梯【四大高原】名称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位置与范范围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之大兴安岭以西,祁连山以东,北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太行山,北至古长城,云南东部、贵州大部围间至国界,南至古长城南至秦岭所属阶梯第一阶梯第二阶梯第二阶梯第二阶梯跨主要省区青、藏及四川西部内蒙古大部分,甘、宁、冀一部分晋、陕、甘、宁云、贵地形特征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1000米左右1000—2000米1000—2000米地表形态起伏平缓,“远看是山,近看成川”地面坦荡,一望无际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峰岭众多,地面崎岖特殊地貌雪山连绵、冰川广布草原广布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三大平原】名称位置和范围主要河流主要特点东北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之间,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组成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辽河面积最大,黑土广布,多沼泽,地势坦荡,沃野千里华北平原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濒临渤海和黄海黄河、淮河、海河,黄河为主力,又称黄淮海平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东抵海滨东西狭长长江及其支流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有“水乡”和“鱼米之乡”之称【三大丘陵】温度带范 围 ≥10ºC 积温作 物 熟 制寒温带 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1600ºC 一年一熟,早熟的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中温带 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大部新疆北部 1600—3400ºC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等暖温带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3400—4500ºC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复种早熟糜子、荞麦或冬小麦复种玉米、谷子、甘薯 亚热带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4500—8000ºC 一年两熟或三熟,稻麦两熟或双季稻,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 热带 滇、粤、台的南部和海南省>8000ºC水稻一年三熟干湿地区降水状况分布地区植被农业类型湿润地区年降水量>800mm降水量>蒸发量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森林水田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400—800 mm、降水量>蒸发量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森林草原旱地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00—400mm、降水量<蒸发量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草原畜牧业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00mm降水量<蒸发量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荒漠畜牧业三、季风气候显著发源地风向性质影响范围冬季风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从陆地吹向海洋、偏北风(西北风或东北风)寒冷干燥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台湾、四川盆地外)夏季风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从海洋吹向陆地,偏南风(东南风或西南风)温暖湿润东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广大地区;西南季风影响我国西南、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名称影响程度降水气温地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显著降水多,为湿润和半湿润区温差小东南部地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显著降水少,为干旱和半干旱区温差大西北部地区【气象灾害】名称发生季节原因危害预防措施台风夏、秋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的强烈活动狂风和特大暴雨加强预报、建设防护林洪涝夏雨带持续时间长,连续性降水洪水泛滥加强预报、修建水利工程寒潮秋末、冬季或初春发源于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的大范围的强冷空气的活动严寒、大风、霜冻预报及时,及早准备干旱春、冬降水异常减少土地干裂、粮食减产、用水困难节约用水,建设水利工程【降水形式的区别】降水形式发生地区成因锋面雨季风气候区冷、暖空气交锋时,暖湿气流被迫抬升,成云致雨。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db031497f1922791788e839.png)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一、位置优越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2、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3、经纬度位置:⑴4°N—53°N;73°E—135°E,东西跨经度60多度(跨5个时区,相差4个小时),南北跨纬度近50度。
⑵大部分在中纬度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重要习题⑴Q: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有哪些?A:①纬度适中,气候温和。
②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
⑵Q:我国地理位置有哪些优点?A:发展农业生产地域广大,南北、东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对外交往与合作我国东临太平洋,西靠亚欧大陆,为海上陆上对外交往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发展海洋事业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为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上运输事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国土辽阔1、领土的四端⑴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⑵最南端: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⑶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⑷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上;2、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位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之后居第3位。
3、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及太平洋。
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管辖的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
领水面积37万平方千米。
4、疆界及邻国:⑴陆上国界线长达2019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注意:克什米尔与我国相邻,但为一个地区)⑵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沿海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等岛屿,面积在500平方千米以上的岛屿有6500多个。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重要习题Q:说说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部的季节差异,并解释原因。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d225dbf8e2bd960591c6779a.png)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伟大的祖国(位置)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经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北温帶,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5、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1)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⅛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交往和合作;二、辽阔的疆域:领土的四端:最北: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o N;最南:曾母暗沙:4° N;最西:帕米尔高原73° E;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
EO2、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居第3位。
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
1、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海岸线长1.8万千米。
中国海域最大的岛長台湾岛。
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领海宽度12海里。
再图上找出钓鱼岛、黄岩岛和三沙市。
三、众多的邻国1、陆界线:2.2万多千米2、陆上邻国:14个: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3、隔海相望的国家:日、韩、菲、马、文、印尼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行政区划1、三级行政区划:省、县、镇三级及特别行政区2、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3、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1)简称的由来。
(2)简称和行政中心:P8河北和山西(太行山)、福建和江西(武夷山)湖北和重庆(巫山)青海和甘肃(祁连山)西藏和新疆(昆仑山)第三节中国的人口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1、总量:2010年达13. 7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
2、省区分布:最多:广东省;最少:澳门。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通用8篇)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0669660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2.png)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通用8篇)初二上册地理必考知识整理篇一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一、农业1、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种桑养蚕、栽培茶树的国家。
3、目前,中国的谷物、肉类、籽棉、油菜籽、茶叶、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1位;谷物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4、中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新型农业:创汇农业、观光农业、绿色农业等。
水稻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5、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6、中国商品粮基地:A三江平原B松嫩平原C江淮地区D太湖平原E江汉平原F鄱阳湖平原G洞庭湖平原H成都平原I珠江三角洲7、油菜在中国种植面积最广,长江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油菜产区;花生在山东、河南两省相对集中;甘蔗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广西为最大产区;甜菜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8、中国的畜牧业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
四大牧区是: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
9、农耕区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
四川、湖南、河南是中国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
饲养方式由农户分散饲养向专业化生产转变。
二、工业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煤炭、钢铁、水泥、发电量、棉布、汽车、电视机、电冰箱等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2、最大能源的煤炭工业分布:(1)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山西省是我国产煤最多的省。
(2) 基地:山西的大同、阳泉;河北的开滦、峰峰;河南的平顶山;内蒙古的霍林河;黑龙江的鸡西、鹤岗;贵州的六盘水、江苏的徐州;安徽的淮北、淮南。
3、第二大能源的石油工业分布:(1) 基地:黑龙江的大庆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
山东的胜利油田;河南和山东交界的中原油田;河北的华北油田;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陕西和内蒙交界的神府—鄂尔多斯油田(2) 新疆是未来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
4、钢铁工业的分布:钢铁工业大多分布在铁矿和煤炭资源丰富的地方,如辽宁的鞍山、四川的攀枝花、湖北的武汉;上海宝钢有靠近市场和便利的海运条件。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全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全](https://img.taocdn.com/s3/m/9fbdbae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5.png)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全【前言】地理学是一门关于地球表面及其上自然、人文现象的科学。
其中包括地球的构造、大气与海洋、陆地、水系等等。
学习地理知识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我们身处的环境,也能为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提供帮助。
本文将详细介绍八年级上册地理的相关知识点。
【知识点一】地球的运动和地理坐标地球是自转和公转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旋转,一个自转周期为24小时。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旋转,一个公转周期为365.24天。
地理坐标是指人们用来描述地球表面位置坐标的方式,通常用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来描述地理物体的位置和高度。
【知识点二】地图地图是以固定比例尺制作的地球表面缩影,是一种用于观察和研究地球的工具。
地图的主要用途是为了方便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了解地方位置、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气候、交通和资源等情况。
【知识点三】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原因或者自然因素引起的灾难性事件,比如地震、洪水、滑坡、泥石流、风暴和干旱等。
自然灾害是不可预测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手段来预防和应对这些灾害,减小它们给人类造成的影响。
【知识点四】地球环境保护地球环境保护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尽可能少污染和消耗自然资源,以避免对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
环境保护的意义在于为了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
【知识点五】气候和气象气候是指一个长期时期内、特定地区的气温、降水和风力等气象要素的平均状态。
气象是指大气现象的研究,包括气压、温度、湿度、风向和风速等。
气象学的发展对于人类生活、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知识点六】地球上的资源地球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造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在地球自然界中存在的并且能够被人类利用的资源,比如矿产资源、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等等。
人造资源是指通过人类的排泄、生产和工程活动而形成的资源,比如建筑、交通运输、卫生设施和娱乐设施等。
【结语】地理知识是我们认识和了解世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所列出的知识点也是八年级上册地理课程的核心内容。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最新最全)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最新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ec092a1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0d.png)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最新最全)China's Territory and nn 1: n and Territory1.r Geographical nChina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and northern hemispheres.Most of China lies in the mid-latitude zone。
with the majority in the north temperate zone and a small part in the tropical zone.China is situated in the east of the Eurasian continent and on the west coast of the Pacific Ocean。
making it a country with both land and sea.2.Advantages of nThe latitude provides sufficient heat for most crops to grow.The large north-south span of latitude creates a significant climate difference een the north and south。
providing favorable ns for developing us agricultural economies.Facing the ocean is advantageous for developing maritime industries and foreign economic ns.China's deep n into the r of the continent in the west is favorable for developing land n and strengthening ns with Central Asi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完整精华版)《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基础知识一:中国的疆域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半球、半球,位于亚洲的,太平洋的。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带,南部有少数地区属带,无带;②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与许多国家接壤。
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平方千米,仅次于和,居世界第三位。
①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邻国个(东朝鲜;北,东北、西北,西北哈、吉、塔;西部阿、巴;西南印度、印尼、不丹,南部。
)②我国领土四至:最北是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南是(南北纬度相差49度,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生生了差异);最东是与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西是(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晨昏差异);③濒临海域有(从北到南):、、、。
领海水域面积平方千米,海域面积平方千米;④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崇明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二、中国的行政区划34个省级行政区: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三级:(包括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包括自治县、自治州、市)、(乡、民族乡)我国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个省、个自治区、个直辖市、个特别行政区。
我国的首都是。
重点: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位置分布与大概轮廓(即课本8~9页图1.7)三、中国的人口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亿,占世界人口以上,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两次人口增长高峰(1858年和1949年)。
我国的人口政策是:。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基础知识第一节:中国的地形1、我国地形的特征:(1)地形复杂多样,山脉纵横交织,山地面积广大。
①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 ,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②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
秦岭南北的气候(气温、降水)、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③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④弧形山脉,世界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⑤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
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2)主要地形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我国的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的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3)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4)我国的主要名山有:台湾山脉主峰:玉山,喜马拉雅山脉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1)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2)河流: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3)交通: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占33%为多,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丘陵占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山区多自然灾害。
如: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练习:填写五类地形名称第二节:我国的气候1、我国气温的特点:⑴冬季南北温差大(约50℃),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原因:南北纬度位置高低不同,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大小不同;⑵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仅12℃),全国气温普遍偏高,原因: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方白昼时间较长,接受太阳光不比南方少多少。
⑶我国温度带的划分:①类型有五带一区:(南→北依次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高原气候区;②原因: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实际(农业生产实际主要指一个地方气候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
不同的温度带内,同一种粮食作物(如小麦),选择的播种时间也不同,暖温带适合于秋季播种,收获的是冬小麦;中温带适合于春季播种小麦,收获的是春小麦。
2、降水分布规律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 东多西少 , 南多北少 ;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 东南沿海 向 西北内陆 递减。
基本特点(规律) 原因 影响 名称 内容空间 分布 规律 从 东南沿海 向 西北内陆 逐渐渐少 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是 夏季风 。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东南部湿润,愈向西北部内陆越干燥时 间 变 化 季节变化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 夏秋季节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 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 年际变化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的 降水的南北差异 南方雨季:开始 早 。
结束 迟 ,降水 多 ,雨季 长 。
北方雨季:开始迟 ,结束 早 ,降水 少 ,雨季 短 ;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规律决定的。
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干湿地区: 干旱区 , 半干旱区 , 半湿润区 , 湿润区 。
例:气候干湿程度不同,对人们的身体也有很大影响,如南方降水多,人们易患风湿病,因而爱吃辣椒,北方降水少,气候干旱,人们易上火,体力消耗大,因而爱吃菠菜,爱喝绿豆米汤。
关系:干湿地区影响地面植被,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因而森林繁茂;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因而草木短小,农业类型不同,农作物(经济作物)也不同,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也不同。
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分布地区 植被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800mm降水量>蒸发量 秦岭——淮河 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黑龙江西北、内蒙古东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森林 半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400mm降水量>蒸发量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森林草原 半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200mm降水量<蒸发量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草原 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200mm降水量<蒸发量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多荒漠3、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变换而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季风名称成因发源地风向陆地→海洋海洋→陆地性质影响范围(地区)冬季风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偏北(西北、东北)陆地→海洋寒冷干燥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台湾等)夏季风太平洋、印度洋的热带海面偏南(东南、西南)海洋→陆地温暖湿润东南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西南季风:我国西南华南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例:我国东部背靠亚欧大陆,面临太平洋,地处季风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非常明显,因而夏季高温多雨,由此可知造成两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不是纬度位置而是海陆位置,正是由于海陆位置的影响,才使地处同纬度大洋西岸的阿拉伯半岛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2)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东部地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地区:高山高原气候。
(3)大陆性气候特征: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大。
我国的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地区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人们种植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瓜果蔬菜也不同,如东北种植的是春小麦、甜菜;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地区种植的是冬小麦、甘蔗;北方(东北、华北)种植的油料是花生、大豆,长江以南则种油菜;北方水果有:苹果、梨、葡萄;南方则有柑橘、菠罗、香蕉。
4、特殊天气中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八年级(上)地理第三、四章基础知识提纲第三节:中国的河流1、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黑龙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等。
2、外流河与内流河内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
内流河流经的区域称为内流区。
水量主要来自夏季的高山冰雪融水。
所以内流河大多属于季节性河流。
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
外流河流经的区域称为外流区。
水量主要来自夏季风降水。
流域区域分界线占全国总面积主要大河外流区域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界线大体相近)2/3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海河、辽河、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怒江。
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内流区域1/3 流入沙漠或内陆湖泊:塔里木河水量水位结冰期夏季风盛行水文特征水量增多水位上升形成汛期没有成因降水增多水量增多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冬季风盛行水文特征水量减少水位下降形成枯水期秦岭-淮河线以北有结冰期成因降水减少水量减少秦岭-淮河线以北冬季平均气温低于0℃,且越往北气温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