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学第四章旅游主体文化
第四章 旅游主体文化
九、求知识 求知识,是指旅游主体对其所参加的旅游活动,要求富有文化内涵,能够增长知 识阅历。例如,在重庆参观数据库的组织建设,了解和掌握现代化文献检索的形成原 理。 十、求安全 求女全,是指旅游主体对其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能使身体、财物得到保障,并且
能够平安归来的追求。
以上旅游活动的十大需求,可概括为求“新、奇、异、美、特、乐、康、食、知、 安”。随着旅游活动的不断发展,这十大需求的满足也是复杂多变、与时俱进的。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每周余暇、
假日 带薪假期
(三)旅游主体的类型
1按照国境(国界)标准划分:国内 国际
2按照地理范围划分:洲际 环球
3按照组织形式划分:团体 散客 4按照计价方式划分:包价 非包价
5按照消费水平划分:经济型 大众型 豪华型
6按照活动内容标准划分:商务、观光、度假 、会议、宗 教旅游者等
二 旅游主体文化
• 四、旅游主体文化的形成受其自身文化品位的影响
• 旅游主体的文化品位,是指旅游主体的审美文化、行为文化、消费文化的
品级、质量的综合水平。旅游者文化品位的高低不同,直接反映旅游主体的文
旅游文化学第四章旅游主体文化课件
第四节 旅游主体的十大文化需求
1、求新
旅游主体会随着本身的兴趣爱好、旅游客体及市场环境 的变化产生新的需求;旅游商品的更新换代。
帝王巡游(秦始皇、汉武帝) 官吏宦游(张骞、郑和) 买卖商游(丝绸之路) 士人漫游(徐霞客、李白) 高僧云游(法显、玄奘)
宗教旅游 建筑旅游 民俗旅游 饮食旅游 各类主题游
人均国民可支配收入
社会条件
旅游目的地社会治安
形成条件
其他因素
可进入性
可自由支配收入
相关政策
个人条件
余暇时间
2024/7/25
旅游需求层次
4
旅游需求层次
理马 论斯
洛 需 求 层 次
自我实现 尊重需求 社交需求
安全需求
生理需求
2024/7/25
高
低
5
(三)旅游主体的类型
1、按照国境(国界)标准划分,可以分为国内旅游者、国际旅游者。 2、按照地理范围划分,可以分为洲际旅游者、环球旅游者(世界旅游者); 3、按照组织形式划分,可以分为团体旅游者、散客; 4、按照计价方式划分,可以分为包价旅游者、非包价旅游者; 5、按照消费水平划分,可以分为经济型旅游者、大众旅游者、豪华型旅游者; 6、按照活动内容标准划分,可以将旅游者分为商务旅游者、观光旅游者、文 化旅游者、度假旅游者、会议旅游者、宗教旅游者、民俗旅游者、体育旅游者、 专项旅游者等类型。
目录
第一编 概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文化 第三章 旅游文化
第二编 旅游文化
第四章 旅游主体文化 第五章 旅游客体文化 第六章 旅游介体文化 第七章 旅游审美文化 第八章 自然旅游资源文化 第九章 社会人文旅游资源文化
2024/7/25
旅游文化学
《旅游文化学》结课论文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旅游主体文化(1)旅游主体的概念1937年国际联盟专家统计委员会第一次对“国际旅游者”作出解释:“旅游者”就是离开自己的住在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超过24小时以上的人。
”1963年在罗马举行的联合国旅行和旅游会议(又称罗马会议),提出游客这个概念:游客:即除了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常住的国家去访问的任何人。
1979年7月中国国家统计局对旅游者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旅游者:是指来我国参观、旅行、探亲、访友、休养、考察或从事贸易、业务、体育、宗教活动、参加会议等的外国人、外籍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1991年6月在加拿大召开的旅游统计国际大会上,提出了当日游客的概念。
当日游客:即一个在访问国停留不超过24小时并不过夜,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从访问国获得经济利益的游客。
旅游者就是暂时离开常住地,通过游览、消遣等活动,以获得精神上愉快感受为主要目的的人。
(2)、旅游者产生的条件社会条件:社会富裕,社会闲暇,人们外出旅游的权利个人条件:有可随意支配收入,有闲暇时间,有旅游动机,身体健康等。
2、旅游客体文化(1)旅游客体——旅游资源定义:指足以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的总称。
具体有以下个方面的涵义:一、吸引性二、可进入性三、价值性四、变公性旅游吸引物和旅游资源分别:前者是指具象的、物态的旅游对象物;后者不但指具象的、物态的,也包括抽象的,非物质的因素。
旅游资源包括各种各样的旅游吸引物,但旅游吸引物不一定是旅游资源。
(2)自然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是指以大自然造物为吸引力本源的旅游资源。
在由各种自然要素、自然物质和自然现象所生成的自然环境或自然景观中,凡是具有观赏、游览、疗养、科学考察或借以开展其他活动的价值,从而能够引起旅游者来访兴趣者,都属于自然旅游资源的范畴。
自然旅游资源的特征1.原生性自然旅游资源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一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以及地质条件下自然生成的,无论多么令人惊叹的自然美景都是大自然的原创,是天生自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以人工雕琢为手段。
旅游主体观念文化与审美文化
旅游主体观念文化与审美文化旅游主体观念文化是指旅游者对旅游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文化表现。
而审美文化则是指人们对美的认知、欣赏和价值观的文化表达。
这两种文化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旅游活动中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评判标准,对旅游的发展和旅游体验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旅游主体观念文化是旅游者对旅游的认识和态度的文化体现。
它涵盖了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和理解、对旅游活动的评价和期望、以及对旅游产业和服务质量的要求等。
旅游主体观念文化对旅游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和理解不足,可能会导致对旅游体验的误解和不满,从而影响旅游的发展;而如果旅游者对旅游产业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较高,可能会促使旅游业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旅游体验质量,进而推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审美文化是人们对美的认知、欣赏和价值观的文化表达。
旅游活动中的审美文化表现在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美丽景色、风土人情、文化遗产等的欣赏和追求。
旅游目的地通常提供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旅游者可以通过欣赏和体验这些美的元素来获得审美享受。
而旅游目的地的美丽景观、建筑风格、传统文化等也受到了旅游者的审美认知和价值观的影响。
旅游者对美的认知和欣赏水平不同,可能会对旅游目的地的评价和选择产生差异。
旅游主体观念文化与审美文化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旅游活动中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评判标准。
旅游主体观念文化决定了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和期望,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方式和选择;而旅游者的审美文化则影响他们对旅游目的地的美的认知和欣赏水平,进而影响他们的评价和期望。
旅游者的主体观念和审美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相互作用,不断塑造和改变着旅游的发展和旅游体验的质量。
为了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旅游体验的质量,我们应该重视旅游主体观念文化和审美文化的培养和引导。
一方面,旅游者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旅游教育和体验活动,提高对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和理解,培养正确的旅游态度和行为方式;另一方面,旅游目的地应该保护和展示本土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产和优秀的艺术作品,引导旅游者对美的认知和欣赏水平的提升,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审美体验。
《旅游文化》模块二
祈年门的柱廊及栏杆形成画框 框下祈年殿的完美全景(18度)
活动二 旅游审美文化类型和特征
自然审美文化 社会审美文化 艺术审美文化
活动三 中西方旅游审美文化差异
中国人关注山水景观所负载的人文美,西方人则关注山水景观的自然 美
中国人的旅游审美集中于抒情的印象重现,西方人的旅游审美则集中 于对象的风景描述
中国人的风景审美目的在于舒适精神、怡乐性情,西方人的目的在于 追求形式美的享受以及光感、色彩、空间感的真实性。
任务四 旅游消费行为文化分析
活动一 旅游消费行为文化特征
旅游消费是一种符号消费 旅游消费是为了满足旅游者精神上的需求 旅游消费是一种文化性消费 旅游消费行为与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发展密切联系
活动二 中西方旅游消费行为文化差异
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差异 出游方式差异 消费支出差异 消费习俗差异
西方传统思想可称为“哲学”,是“求真” 中国传统思想可称为“智慧”,是“求用” “求用”与“求真” 是人类思想的两大基本动力,二者本应互相依
存、并行而不悖,但具体到一种文化传统,则往往偏于一面。这两大 文化系统都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二者之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互补”而非对立的关系。
旅游文化
模块二 旅游主体文化 ——从旅游看人生
任务一 旅游主体文化特征与分类
活动一 旅游主体文化的特征
地域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多样性: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时代性:父母在,不远游 扩散性:茶马古道上的和顺古镇
任务拓展:泸沽湖何去何从?
活动二 旅游主体文化的分类
按照地域划分
第四章旅游主体文化
民族旅游性格:是国民性或民族性的一种特殊形态,是民族 性在旅游生活中的表现,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表现的民族 性格。
社会旅游风尚:民族旅游性格的外在表现。
文化模式:指一个民族依据其民族精神将自己的各个文化要 素谐调一致的组合状态。
文化生态:指人类在创造文化过程中与天然环境及人造环境 的相互调适关系及其内在联系,是相互交往的文化群体凭以 从事文化创造、文化传播及其他文化活动的背景和条件,他 本身又构成一种文化成分。文化生态包括四个层次:自然地 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社会制度环境、意识形态环境。
1、求新 2、求奇 3、求异 4、求美 5、求特 6、求乐 7、求健康 8、求美食 9、求知识 10、求安全
一、旅游主体文化的形成 历史文化传统 社会文化环境(居住地、目的地) 民族习俗(行为文化、主体文化特征)
自身文化品位(旅游观念、自身个性文化修 养)
二、旅游主体的价值观及表现
内在观念文化,指旅游者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审美观念 的意思形态。
外在审美文化,指旅游者对旅游客体进行审美游览时所展 现的审美行为文化形态。
外在消费文化,指旅游者通过具体旅游活动所展现的消费 行为文化形态。
旅游主体文化的主要 特征:
1、主观性 2、个性 3、层次性 4、求知性 5、时代性
1、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论 2、孔子孟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海之内皆兄弟”论
3、谢灵运“山水,性之所适”论 4、苏轼“凡物皆有可观”论 5、徐霞客“大丈夫当朝北海而暮苍梧”论 6、王思任“破蜂之巢出蚁之穴”论 7、袁宏道的“妻山侣石”论、梅妻鹤子论
岁 寒 三 友
一剪 身雪 傲裁 骨冰
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
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汇总(一)名词解释1.文化: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
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
2.旅游文化:奠基于人类追求人性自由、完善人格而要求拓展和转换生活空间的内在冲动,其实质是文化交流与对话的一种方式。
它是世界各区域民族文化创造基础上的后现代全球化趋势中大众的、民间的休闲消费文化。
3.民族性格:一个国家的人民由于生存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生产方式,从而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由此产生出自己稳定的、独特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形态。
4.旅游主体文化:旅游主体在旅游过程中形成的共有文化现象的综合。
5.旅游者文化人格: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以个体人格为基础,融合异国他乡的异质文化品格后形成的一种扩展而多元整合的旅游性格特征。
6.文化眼镜:就是指文化模式的顽固性跟劣根性。
7.文化层:文化的历史层面,它好似人类文化发展的阶梯。
8.文化丛:是在一定时间、空间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组功能上相互整合的文化特质丛体,它也是研究文化特质的一个单位。
9.文化圈:一定地带的类似的文化丛相连接,其主要的文化特质内容相似或者基本相同,那么他就叫做文化圈(文化圈强调的是文化地带和区域)。
10.旅游消费:人们为了满足发展和享受的需要,借助旅游媒体服务创造的外部条件,在旅游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以经济现象为主的各种消费现象和消费关系的总合。
11.旅游消费文化:指有关旅游消费的消费价值观念、信仰、判断、知识和思维方式,以及物化在旅游消费活动中的消费时尚、习惯和倾向。
12.旅游介体文化:指各类旅游介体在长期的旅游发展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共同的文化理念、价值取向、行业精神、行为规范、行业氛围等方面的总和。
13.跨文化:参与者依据自己的代码、习惯、观念和行为方式了解陌生新异的代码、习惯、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所有关系。
14.文化整合:指不同文化相交往过程中文化系统内各种文化因素、文化丛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
旅游主体文化求乐特征的行为
旅游主体文化求乐特征的行为以旅游主体文化求乐特征的行为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旅游主体在旅游中所追求的文化特征,以及如何满足这些特征。
旅游主体希望在旅游中获得文化体验。
这些文化体验包括了文化遗产、传统习俗、当地美食、文化艺术等方面。
旅游主体在旅游中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感受并了解文化,从而满足自己对于文化的渴望和探索。
旅游主体希望在旅游中获得身心放松和愉悦的体验。
这些体验包括了舒适的住宿、美丽的景色、愉悦的氛围等方面。
旅游主体通过旅游放松身心,享受旅游带来的愉悦,从而满足自己对于身心健康和愉悦的需求。
再者,旅游主体希望在旅游中获得与人交往和交流的机会。
旅游主体在旅游中认识来自不同地区、文化背景、职业等方面的人,与他们交流,分享旅游体验,从而满足自己对于社交和交流的需求。
旅游主体希望在旅游中获得自我提升和成长的机会。
这些机会包括了学习新知识、提高技能、开拓眼界等方面。
旅游主体通过旅游了解新的文化和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从而满足自己对于自我提升和成长的需求。
为了满足旅游主体的这些需求,旅游业需要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这些产品和服务应该能够让旅游主体获得真正的文化体验、身心放松和愉悦、交流和社交机会、以及自我提升和成长的机会。
旅游业需要注重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真实的文化体验;注重提高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提供舒适的住宿和愉悦的旅游体验;注重交流和互动,提供多样化的旅游活动和社交场合;注重教育和培训,提供学习和提升自我的机会。
旅游主体在旅游中追求的文化特征是多样而丰富的,旅游业需要根据旅游主体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旅游主体在旅游中的各种需求,让旅游更加有意义和有价值。
旅游文化 教学第四章 文化与旅游行为PPT课件
审美鉴别能力,是审美欣赏的前提条件。审美欣赏能力是对美进行整体 把握与审美评价的能力,引发着心灵震荡和审美的愉悦。旅游审美活动 范围广泛、类型丰富、层次多样,使旅游者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审美 鉴别和欣赏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3,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
审美创造建立在审美感受、审美鉴别和审美欣赏能力的基础之上。旅游 参与性活动为旅游者的审美创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旅游中的审美创造 是在轻松自由环境中的创造,更有益于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更易于发 现人们内在的潜能。
高 自我实现需求 充分实现潜在能力 级 审美需求 对称、秩序和美 认知需求 求知、理解和探索 ↑ 尊重需求 胜任工作,得到赞许和认可 归属和爱的需求 与人亲近,受到接纳,有所依归 低 安全需求 生活有保障而无危险 级 生理需求 饮食,住房、穿着和性爱等
7
从马斯洛的分析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产生 旅游动机的并非是低 层需求,而主要是获得精神享受的高级需求,即文化的需求:
12
(三) 知识与经验的积累,追求真理精神的培育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
也”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今天,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然而,“虚拟世界”并不
能代替对现实世界的亲身体验和观察,人们依然重视 旅游的求真作用,主要在以下三方面: 1,加深对社会历史的认识。 2,获得对社会风情的体验和对其他民族的了解,促进 旅游者对世界的全面认识。 3,获取科学知识。 科学考察旅游和一般旅游中的科学考察内容,以其 巨大的魅力、鲜活的形式培育当代旅游者特别是青少 年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着现代文化人格的塑造和人 的全面发展。
文化因素是旅游消费趋向的发生器和推进器,支配和影响 旅游消费的发展方向。
10
旅游主体文化、客体文化、中介体文化等知识的整理
摘要:旅游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驾驭自然的一种生动反映。
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其在创造外汇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和扩大税收等方面发挥的经济作用不容各国政府忽视。
本文介绍了旅游文化学相关的知识点,对旅游文化学中的主体和客体文化及中介等内容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写下了自己对学习这门课程后的感想。
关键词:主体;客体;旅游;文化;介体;作用与影响;感想旅游文化是旅游与文化的一种深层次的结合,是旅游活动中创造的全新专门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和新的生长点,是现代旅游的一个重要层面。
旅游文化学是一门分析研究探讨旅游文化活动现象、本质及规律的学科,它对于我们深入认识现代旅游和提高旅游文化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意义1、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旅游文化学从总体上研究人们的智慧和实践创造能力在旅游活动方式上包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的表现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
旅游文化学是关于旅游文化的现象、本质以及旅游文化产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2、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方法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三个不同的层次:一是运用于一切科学研究的方法,即哲学方法和逻辑思维方法;二是适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普遍方法,即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三是具体的文化学和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旅游文化学研究中使用的一般科学方法主要有文献法、实地调查与观察法、比较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几种。
3、旅游文化学研究的意义①.旅游文化学研究有助于解释人类的旅游行为,揭示旅游活动发展的机理。
②.旅游文化学研究能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和了解旅游业发展的规律,自觉地促进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
③.旅游文化学研究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旅游活动的社会影响,处理好旅游业的经济作用和社会作用之间的关系。
④.旅游文化学研究将推动旅游科学的发展,丰富文化学的研究内容。
二、旅游主体文化2.1 旅游主体及其文化规定性旅游主体即通常所说的旅游者,是旅游客体的游览主体。
旅游文化学第四章旅游人文文化
胶东:绣球海参、红烧干贝肚、芙蓉干贝、芙蓉蛤仁 济南:奶汤鲫鱼、糖醋黄河鲤鱼、锅烧肘子、油爆双脆
苏菜:清爽鲜嫩,味淡趋甜。
松鼠桂鱼、清蒸鲥鱼、西湖醋鱼、清烩鲈片、水晶肴肉、扬州狮子头
粤菜:生猛海鲜,取材广泛。
烤乳猪、白灼虾、龙虎斗、太爷鸡、香芋扣肉、五彩炒蛇丝、菊花龙虎 凤蛇羹
并非所有的仿制品和重 建物都没有价值。我国 许多古建筑就是靠重修 、重建得以保存下来的 ,但这种重建必须尊重 历史,尽可能保存其历 史风貌。
4历.1史.4古崇迹对尚游历客 史的价值观
的吸引力,在于 它深厚的历史文
化积淀。
泰
今天我们可以创
山
造新的历史,可
以发现和发掘新
的旅游资源,但
不能改变历史。
4.2.2宫殿、坛庙和陵墓
宫殿
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帝王权力 的象征。我国现在保存最完好、最有代表性的古代宫 殿建筑是北京故宫。
故宫整个建筑群按南北中轴线对称布局,层次分明。其布 局分外朝和内朝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 大殿为中心,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内朝的乾清宫、交泰宫 、坤宁宫是帝后寝宫,比三大殿略小,也依次列于中轴线上, 东西两侧是供嫔妃们居住的东六宫西六宫。
陵墓
厚葬之风始于战国,不仅 垒坟、植树、随葬各种宝 器,甚至在地面建祭祀的 殿堂。
唐宋以后的帝陵多集中于 一个或几个墓区。位于北 京昌平天寿山的明十三陵 是规模巨大、保存完好的 古代帝王陵寝。
十三陵整体平面布局充分 体现了“院落”式、“事 死如事生”的帝陵风格。
长陵
4.2.3宗教建筑
与世界其他民族相比,中国的宗教出现 较晚,而君主集权思想以及“天”、“礼” 、“孝”等观念则很早就被确立,因而,中 国建筑始终是以反映皇权的宫殿建筑为主流 的,“神”只不过是烘托皇权的一个工具而 已。中国的宗教建筑比民用建筑宏伟而瑰丽 ,相比代表皇权的建筑,其只能处于从属地 位。在都城,它没有超过皇宫,在郡县,它 没有超过王府和衙署。
旅游文化(第五版)第四章 旅游人文文化
4.2 建筑文化
4.2.4 园林和风景建设
1)中国园林的悠久历史
中国最早的园林建筑是周文王时期的灵台、灵沼、灵囿,主要供狩猎、采樵用, 以自然山水为主。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在咸阳修建上林苑。汉武帝时期把上林 苑扩充到周围三百里,苑内豢养各种动物供天子射猎,种植各种异树以标奇丽, 同时又修建章宫,开太液池,池中筑蓬莱、方丈、瀛洲三山以拟仙境。
取向。 特征。 食文化。 知识。 化。
4.1 旅游人文文化价值观
4.1.1 追求艺术的价值观
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的艺术形象,是对生活 创造性地再现。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远比宗教、社会组织、政治制度 等出现得早。我国数千年悠久的历史留下大量珍贵的艺术遗产,突出地表现在建 筑、园林、书画、雕塑、戏曲、音乐、舞蹈等方面。它们中的一部分已凝固在历 史中,如秦始皇陵兵马俑、佛教造像艺术等;另有一些则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并不断走向新的辉煌,如书画艺术、戏曲艺术等。这些伟大的艺术创造是重要的 旅游资源,蕴涵着极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4.3 饮食文化
4.3.1 食文化
(必修)旅游文化学
旅游文化学主讲: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张建平副教授引言现代旅游既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活动现象,同时更是一种重要的人类社会文化活动现象。
因此,对于现代旅游活动现象及其本质,我们不仅要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对之作出科学、深入、理性的思考、分析、研究与实践,同时还应以文化的角度和视野,分析研究探讨旅游活动过程中所蕴涵和折射出来的各种文化现象及其规律。
旅游文化是旅游与文化的一种深层次的结合,是旅游活动中创造的全新专门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和新的生长点,是现代旅游的一个重要层面。
旅游文化学是一门分析研究探讨旅游文化活动现象、本质及规律的学科,它对于我们深入认识现代旅游和提高旅游文化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旅游文化学》课程内容体系第一章旅游文化概论1.1 文化概述1.2 旅游文化的概念、特征和结构1.3 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意义1.4 我国旅游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第二章旅游主体文化2.1 旅游主体及其文化规定性2.2 文化对旅游消费动机和行为的影响2.3 旅游主体的文化人格与塑造2.4 休闲文化对旅游主体性情的调适第三章旅游客体文化3.1 旅游客体文化的内容层次结构3.2 旅游客体的社会文化功能3.3 文化积淀与自然景观美3.4 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3.5 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特性3.6 作为文化现象的宗教旅游资源3.7 对旅游资源开发的文化学分析第四章旅游介体文化4.1 旅游介体文化概述4.2 旅游介体的品牌文化和管理文化4.3 旅游服务者的文化人格塑造第五章旅游社会环境文化5.1 旅游客源地社会环境文化5.2 旅游接待地社会环境文化及其调适与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专题学习欣赏1.泰山(世界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2.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世界文化遗产)3.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世界文化遗产)4.长城(世界文化遗产)5.明清故宫(世界文化遗产)6.北京的皇家祭坛——天坛(世界文化遗产)7.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清东陵和清西陵)(世界文化遗产)8.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9.黄龙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10.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11.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区(世界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12.黄山(世界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13.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14.平遥古城(世界文化遗产)15.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世界文化遗产)16.苏州古典园林(世界文化遗产)17.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世界文化遗产)18.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19.青城山和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20.武当山古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21.莫高窟(世界文化遗产)22.云岗石窟(世界文化遗产)23.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24.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25.拉萨布达拉宫、大昭寺及罗布林卡(世界文化遗产)参考文献1.《旅游文化学》.谢贵安,华国梁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2.《现代旅游文化学》.马波编著.青岛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3.《旅游文化学导论》.沈祖祥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4.《旅游美学新编》.王柯平著.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5.《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制作.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出版发行6.《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上、下).王新建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7.《中国的世界遗产》.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出版.(大型画册)8.《中国世界遗产图典》.旅游天地杂志社编.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9.《中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文化部中华文化信息网,浙江摄影出版社编.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2年8月第1版10.《中国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旅游》.柳正恒,林可编著.湖南地图出版社,2002年2月第 1版.(共五辑)11.《世界遗产概论》.刘红婴,王健民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12.《世界遗产与年轻人》(中文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上海三联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13.《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陶伟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14.《中华遗产》.中华书局主办,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协办.邮发代号:80—25315.《中国世界遗产年鉴2004》.国家文物局、建设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编.中华书局,2004年7月16.《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唐鸣镝等编著.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17.《旅游文物鉴赏》.顾维舟等编著.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年18.《中华文明之光》.袁行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2版19.《中华文化讲座丛书》.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吴同瑞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20.《厚重河南》.大河报社编辑室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共十辑)21.《经典洛阳》.齐永长等主编.中国文化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共四卷)22.《洛阳春秋》.中央电视台《千秋史话》栏目制作.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2004年23.《旅游》(月刊).北京市旅游局主管,旅游杂志社编辑出版.邮发代号:2—15924.《风景名胜》(月刊).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协办.邮发代号:32—7425.《中国国家地理》.(月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主办.邮发代号:2—80626.中国世界遗产网(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27.中国旅游网(国家旅游区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8.国家建设部网站(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city/other/29.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Chineseindex.html30.中国国家森林公园/31.国家水利风景区http: //. cn/slfjq/3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网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3.国家文物局网站(世界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TV—国家地理频道/geography/35.中国风景名胜网/36.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37.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38.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本课程成绩评定方式1.本课程总评成绩由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和平时考核成绩综合评定。
旅游主体文化
旅游主体文化
旅游主体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旅游者。
是旅游客体的浏览主体。
从辩证逻辑上来讲,旅游主体是旅游行为中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
设有旅游主体,就没有旅游客体,反之亦然。
旅游主体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审美的主体,只有与旅游客体相观照和相审视时,它才能成为旅游主体。
旅游审美是以旅游主体对旅游客体的直接审视为条件的。
旅游主体文化研究对象和内容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旅游主体是文化的负载者和传播者。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旅游主体负载着原有文化内涵。
前往相异的文化空间中进行旅行和游览,在将原有文化传播到目的地的同时,也将各地的文化和风俗带回并传播回原有文化环境之中。
旅游主体并非是简单的搬运工。
他在传播文化的过程的同时,在两种或多种文化的比较和熏陶中,创造出新的文化和审美成果。
如旅记、旅游诗、摄影作品、绘画等。
而最重要的是,旅游主体在游览过程中,在对文化差异的比较中及文化交流的追求中,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素质,实现对真、善、美的认同。
旅游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主、客体文化的划分也必然符合文化的内在关系的划分。
文化是人在一定时空阶段中积极展开生命活动的类化物,蕴含着三种主要并系:人与自然的物质转化关系、人与社会行为转化关系、人与自身的自我意识关系、人与自身的意识关系及人与社会行为转化关系中主体人(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行为交往部分,形成了旅游主体文化部分。
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关系及人与社会的行为转化关系中因物感生的精神部分就形成了旅游客体文化。
本讲我们着重讲述旅游主体文化。
旅游主体文化
LOGO
探亲访友旅游者。为了保持感情联系,维护必要的人际关系,也为了满足人的到的 需求、伦理需要,人们多利用节假日探亲访友。
健身旅游者。为了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以饮食、健身、疗养为目的的旅游者,进行 带有具体内容的旅游活动,带来生理上的明显变化。 购物旅游者。将购物作为旅游的主要目的,为追求经济利益而进行旅游的人,多为 收入支配能力较富有的人群。
LOGO
旅游需求细分化。
商务旅游、度假旅游、探险、蜜月、家庭旅游,门类越来越多。 旅游意识积极化
以前对旅游往往是非常被动的,至少当代旅游意识在积极化。
第四章 商务礼仪 五、旅游主体文化的走向Fra bibliotek172
引言
什么是旅游主体 按时间划分:可以分为古代旅游者和当代旅游者两类
LOGO
古代旅游者:主体——客体
当代旅游者:主体——介体——客体 我国对旅游者相关概念的释义 游客:是指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 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 常住地到其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其 中,不包括因工作或学习在两地有规律往返的人。 海外旅游者:是指来华旅游入境之海外旅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 内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国内旅游者:是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 宿设备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第一章 礼仪概述 一、旅游主体与旅游文化
5
3、旅游文化学对旅游者的分类
流浪型旅游者。放弃已习惯的原有生活方式,避开与旅游机构的一切联系,而采取 一种完全与众不同的方式,按照自己的设计而实行旅游,寻求异文化生活。 文化观光型旅游者。与旅游地文化保持很大的距离而把旅游地文化仅理解为一种观 赏对象,以满足文化的新鲜感。 冒险性旅行者。哥伦布等人的旅游就是一种冒险旅游活动,有意向未知地进发,以 强烈的新奇感为最大乐趣,甚至把生死置之度外。 怀旧旅游者。为了重新体验过去的生活和经历,而通过故地旅游的方式回顾过去。 消遣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实际效用是调节人们的身心,以一种较为舒适的行为方式 达到精神上的满足。
旅游文化学:第四章
台北故宫文创产品
• 台北故宫与90余家台湾本土以及国际知名厂商合 作,至2013年已推出了近2400种文创商品。台北 故宫从神坛走向民间,将历史文物与社会民间巧 妙结合,不仅创造富有情趣的文创产品,更将大 众拉近台北故宫的殿堂。
台北故宫文创产品赏析
• ‚朕知道了‛胶带 • ‚富春山居图‛餐垫
• 国宝好玩艺公仔
旅游文化学
主讲:韩芳
E-mail: st_hanf@
上节回顾
1 2 3 4 5
6
第一节 旅游文化的政治传统 第二节 旅游文化的与民偕乐传统 第三节 旅游文化的适度传统 第四节 旅游文化的重人传统 第五节 旅游文化的重文传统 第六节 旅游文化的重游传统
第四章 旅游主体文化
目录
– 观点三:旅游主体文化是与旅游者的思想观念、心 理特征和行为方式有关的文化
• • • • • • • 旅游者的所在国(地区)的文化形态 旅游者的思想信仰 旅游者的文化素质 旅游者的职业和经济状况 旅游者的心理、性格、爱好 旅游者的生活方式 旅游者的消费习惯
第一节 旅游主体文化的界定与地位
• 二、旅游主体在旅游文化中的地位
故宫文化创意产品赏析
• 朝珠耳机 • 折扇
• 折扇故事 • 江南平籴(di),雍 正皇帝批田文镜(河 南巡抚)折子: • ‚朕就是这样汉子, 就是这样秉性,就是 这样皇帝。尔等大臣 若不负朕,朕再不负 尔等也,勉之‛
故宫文化创意产品赏析
• 水晶笔:来自施华洛 世奇的灵感 • 防晒伞:根据故宫藻 井设计
– 2.文化身份的构成因素
• • • • • 价值观念或价值体系 语言 家庭体制 生活方式 精神世界
第五节 旅游主体文化人格塑造
• 二、东西南北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四章旅游主题与旅游文化
内容总结
第四章旅游主题与旅游文化。第四章旅游主题与旅游文化。就是有一定支 付能力和余暇时间的人购买某种旅游产品的欲望。(1)近距离流动多,远距 离流动少。(2)从北向南流动多,从南向北流动少。教育文化、休息娱乐、 种族传统等。心情、身体、精神、经济。身体健康、文化、交际、地位与声 望。个性心理特征、年龄、性别。旅游者与旅游景观通过旅游中介发生交互 作用的过程。(1)个性特征、文化修养、生活经历和社会背景。角度、时机、 距离。(2)环境因素
现在您浏览到是九页,共十五页。
4.3旅游审美行为
4.3.1旅游审美的概念 旅游者与旅游景观通过旅游中介发生交互
作用的过程
现在您浏览到是十页,共十五页。
4.3.2旅游者的审美个性影响因素 (1)个性特征、文化修养、生活经历和社
会背景 (2)审美方式
角度、时机、距离
现在您浏览到是十一页,共十五页。
现在您浏览到是十四页,共十五页。
4.4.3影响旅游消费行为的因素 (1)消费心理层面上的因素 (2)环境因素
现在您浏览到是十五页,共十五页。
4.2.3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 (1)总人口 (2)人口结构 (3)旅游价格、通货膨胀与货币汇率 (4)旅游供给状况 (5)政治和文化因素
现在您浏览到是六页,共十五页。
4.2.4旅游动机的概念 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
和动力
现在您浏览到是七页,共十五页。
4.2.5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 旅游者的来源广泛,动机复杂多样 (1)约翰A.托马斯(美国)。教育文化、
休息娱乐、种族传统等 (2)田中喜一(日本)。心情、身体、精
神、经济 (3)罗伯特W.麦金托什(美国)。身体
健康、文化、交际、地位与声望。
旅游文化 教学课件第四章 文化与旅游行为
(二)旅游目标选择的比较
中国人受“社会取向”和“重名”观念的影响,旅游目标偏重社会知 名的历史古迹和风景名胜。在对自然景观多喜欢优美和谐的景物。 西方人在旅游目标的选择上,较少从众思想,不易受影响;重视在互 联网上收集旅游地的信息资料,自主确定旅游目标。喜欢新奇的的旅 游场所,喜欢对智力与体力得到考验的旅游项目,喜欢接触他们不熟 悉的文化和人民,旅游目标选择广泛。
二、中西旅游消费行为比较
(一)旅游消费动机的比较
应从两个方面去认识:一方面由于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而西方均为 发达国家,经济上的差异影响着旅游消费的需求;随中国经济的发展, 经济因素引起的旅游消费差异将会减弱。另一方面由于文化深层的相对 稳定性,文化差异带来的旅游消费需求与动机的不同将是长期的状况。 中国人旅游消费动机整体上侧重于追求“善”的目的。受血缘亲情和民 族文化心理影响,重视旅游中内在修养的完善,重视通过旅游强化亲情、 联系社会,在山水中陶冶情操、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获得心灵的慰藉。 中国人在旅游动机上,追求可预见性,缺乏冒险精神。 西方文化强调对“真”而非“善”的追求,价值观上的“个人取向”, 勇于竞争、不惧冒险的精神。 西方人在旅游动机上侧重于对自然与社会的认知,重在自我价值的实现; 偏重强烈的感官的享受和自身人格的认定,而非内在心灵的慰藉。因而 探险、考察旅游,体育运动旅游,能满足个人的好奇心和竞争本能的项 目更受西方旅游者的欢迎。
二、文化是影响旅游者消费行为的根本因素
一方面作为个体行为,受到心理因素以及个人因素的影 响,因此不同消费者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另一方面,个人消费行为又是社会消费整体的一个组成 部分,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因而 个体之间的消费行为又具有共同的特征。 (一)影响消费者动机与行为的主要因素 文化因素:文化、亚文化、社会阶层文化 社会因素:参照群体、家庭、角色与地位 个人因素:年龄与人生阶段、职业、经游状况、个 性与观念 心理因素:动机、感觉、学习、信念与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旅游主体文化
1 旅游主体文化 2 旅游主体文化的形成 3 旅游主体文化的特征 4 旅游主体的十大文化需求
精选课件
3
第一节 旅游主体文化
一、旅游主体
(一)旅游主体的概念
旅游主体,就是指旅游者,即对旅游客体进行 游览、观光,开展审美活动的主体者。
精选课件
4
(二)旅游主体形成的条件
人均国民可支配收入
帝王巡游(秦始皇、汉武帝) 官吏宦游(张骞、郑和) 买卖商游(丝绸之路) 士人漫游(徐霞客、李白) 高僧云游(法显、玄奘)
宗教旅游 建筑旅游 民俗旅游 饮食旅游 各类主题游
精选课件
21
第四节 旅游主体的十大文化需求
2、求奇
对新奇的需求,以满足寻求刺激的特殊需要。
精选课件
22
3、求异
对旅游项目追求差异性、不重复、不雷同。
“五伦” :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 :仁、义、礼、智、信
精选课件
10
(一)旅游主体文化的形成受历史传统文化的影响
东方文化VS西方文化
东方文化:3、重义轻利的价值观;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
旅游文化学
精选课件
1
目录
第一编 概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文化 第三章 旅游文化
第二编 旅游文化
第四章 旅游主体文化 第五章 旅游客体文化 第六章 旅游介体文化 第七章 旅游审美文化 第八章 自然旅游资源文化 第九章 社会人文旅游资源文化
精选课件
第三编 旅游文化建设
第十章 旅游文化建设 第十一章 旅游企业文化建设 第十二章 旅游景区文化建设
1、受居住地社会文化文化环境的熏陶 2、受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三)旅游主体文化的形成受民族风俗的影响 (四)旅游主体文化的形成受自身文化品位的影响
精选课件
9
(一)旅游主体文化的形成受历史传统文化的影响
东方文化VS西方文化
东方文化:1、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把天地自然看作是人类
生存的根本条件;2、忠孝为本的道德观,“忠”与“孝”是整 个伦理的核心,形成“五伦”与“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的道 德价值体系。
社会条件
旅游目的地社会治安
形成条件
其他因素
可进入性
可自由支配收入
相关政策
个人条件
余暇时间
旅游需求层次
精选课件
5
旅游需求层次
自我实现
马
斯
尊重需求
洛
需 求
社交需求
层
次
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安全需求
论
生理需求
精选课件
高
低
6
(三)旅游主体的类型
1、按照国境(国界)标准划分,可以分为国内旅游者、国际旅游者。 2、按照地理范围划分,可以分为洲际旅游者、环球旅游者(世界旅游者); 3、按照组织形式划分,可以分为团体旅游者、散客; 4、按照计价方式划分,可以分为包价旅游者、非包价旅游者; 5、按照消费水平划分,可以分为经济型旅游者、大众旅游者、豪华型旅游者; 6、按照活动内容标准划分,可以将旅游者分为商务旅游者、观光旅游者、文 化旅游者、度假旅游者、会议旅游者、宗教旅游者、民俗旅游者、体育旅游 者、专项旅游者等类型。
精选课件
18
(一)旅游主体文化的主要特征 3、层次性
旅游主体在旅游观念、行为、需求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 文化品位层次上的差异。
4、求知性
旅游主体表现出来的探求新知识的特性。红色旅游、博 物馆旅游、地质旅游等。
5、时代性
不同时代的旅游主体在旅游过程中所展现的不同时代旅 游主体的文化特征。
精选课件
19
(二)旅游客体开发与介体管理应以旅游主体为中心
14
(三)旅游主体文化的形成受民族习俗的影响 1、不同的民族习俗形成旅游主体的不同行为文化 2、不同的民族习俗形成不同的旅游主体文化特征
精选课件
15
精选课件
16
(四)旅游主体文化的形成受自身文化品位的影响
1、旅游主体文化受其自身旅游观念的影响
2、旅游主体文化受其自身个性文化修养的影响 (1)旅游主体文化受其文化修养的影响 (2)旅游主体文化受其审美能力的影响
调个人价值,人格独立,具有创新精神;3、法治文化:本质上
是契约社会。
强烈而多样的旅游消费动机 个性突出的旅游目的地选择 个人为中心的旅游组织观 享受型旅游消费观
精选课件
12
(二)旅游主体文化的形成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1、受居住地社会文化文化环境的熏陶 2、受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精选课件
13
精选课件
4、重储蓄轻消费的消费观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
尚近轻远的旅游距离观
崇尚自然的旅游游乐观
重义轻利的旅游价值观
量入为出的旅游消费观
精选课件结伴而行的旅游团体观
11
(一)旅游主体文化的形成受历史传统文化的影响
东方文化VS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1、天人相分:认为人只有征服自然才能得到生存,
追求知识、认识科学的目的是为了支配自然;2、个人本位:强
4、求美
旅游的本质就是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获得文化精神美的享受。
精选课件
23
5、求特
要求自然景观有自身的特色
精选课件
24
6、求乐
旅游主体对旅游活动的安排,应该富有娱乐、情趣的文 化追求。
1、旅游客体开发与介体管理应从旅游主体文化的特征出发
2、推出不同层次的旅游商品与旅游服务项目以适应旅游主体的 需求 3、提升旅游文化品位以满足旅游主体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的需 求 4、开发不同文化品位的项目,服务于不同旅游主体的需求
精选课件
20
第四节 旅游主体的十大文化需求
1、求新
旅游主体会随着本身的兴趣爱好、旅游客体及市场环境 的变化产生新的需求;旅游商品的更新换代。
精选课件
7
二 、研究旅游主体文化的意义
1、明确旅游主体文化是旅游要素文化中的主体 2、明确旅游主体文化是旅游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出发点 3、有利于提升并服务于旅游主体文化的需求
精选课件
8
第二节 旅游主体文化的形成
(一)旅游主体文化的形成受历史传统文化的影响 (二)旅游主体文化的形成受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精选课件
17
第三节 旅游主体文化的特征
(一)旅游主体文化的主要特征 1、主观性
旅游主体的旅游观念、消费行为、艺术审美都具有鲜明 的主观性特点,都是按照旅游主体自身的主观标准进行的, 因此旅游主体文化都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2、个性
旅游主体的个性,是指旅游主体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经 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如年轻人喜欢蹦极、攀 岩等刺激性活动,老年人喜欢休闲、文静的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