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病变》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肺与纵隔基本病变x线表现PPT课件
X线表现为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影, 可伴有胸腔积液。
周围型肺癌
X线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缘 毛糙,有时可见分叶征。
纵隔肿瘤X线表现
胸腺瘤
X线表现为前上纵隔肿块,可伴有 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
神经源性肿瘤
X线表现为后纵隔肿块,可伴有脊 柱侧弯或椎间孔扩大。
胸内甲状腺肿
X线表现为前上纵隔肿块,密度均匀 或不均匀,边缘清晰或毛糙。
肺与纵隔病变患者可能存在心理压力 和焦虑情绪,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 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康 复训练,如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 等,促进身体康复。
THANKS
感谢观看
临床表现
咳嗽
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 可伴有咳痰、气喘等。
胸痛
胸痛可表现为钝痛、刺 痛等,可放射至肩部或
背部。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可表现为气促 、呼吸浅快等,严重时
可出现紫绀。
其他症状
发热、体重减轻、食欲 不振等也是肺与纵隔基
本病变的常见症状。
02
CATALOGUE
X线检查技术
X线检查原理
01
X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穿透性、 荧光性和摄影效应,能够穿透人 体组织并形成影像。
01
02
03
04
保护隐私
确保患者隐私,避免无关人员 接触患者。
正确体位
确保患者按照要求摆好体位, 以便更好地观察病变。
避免重复照射
减少X线照射次数,避免对患 者的潜在危害。
观察影像
仔细阅读X线检查结果,结合 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
分析。
03
CATALOGUE
肺与纵隔基本病变X线表现
《纵隔病变》PPT课件
Title
• Content
Title
• Content
Title
• Content
Title
• Content
Title
• Content
Title
• Content
Title
• Content
Title
• Content
Title
• Content
Title
• Content
Title
• Content
Title
• Content
Title
• Content
Title
• Content
㈤神经源性肿瘤
neurogenic neoplasms • 为常见纵隔肿瘤(占14%~25%), 90%位于后纵隔椎旁间隙 • 【临床与病理】 交感神经源性肿瘤: 节细胞神经瘤最常见;节神经母细胞瘤 和交感神经母细胞瘤少见,恶性周围神 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 恶性神经鞘瘤临床多无症状,肿瘤大时 可有压迫症状
• Content
Title
• Content
Title
• Content
纵隔病变与肺病变的鉴别
㈠
胸内甲状腺肿
(intrathoracic goiter ) • 【临床与病理】 病理分为:甲状腺增 生肿大、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病(少数 为恶性)临床可无症状或有肿瘤压迫症 状。 • 【影像学表现】 X线:上纵隔增宽,密 度增高;气管受压、变形移位,严重时 食管受压移位。
• Content
Title
• Content
淋巴瘤双肺转移
Title
• Content
• 恶性淋巴瘤可分为融合肿块型和非融合 肿块型,融合肿块型常需和恶性胸腺瘤、 畸胎瘤等前纵隔好发肿瘤鉴别。以下几 点有助于区别:(l)分辨率较高的CT扫描 图像上能显示未完全融合淋巴瘤可由边 缘不甚连续有相对分界多个小肿块组成, 半数可见低密店坏死灶;(2)完全融合肿 块其边缘绝大多数光滑,而恶性胸腺瘤 边缘多数可见小结节样突起或和分叶形 成;<3)如见胸膜或心包种植结节则恶性 胸腺瘤可能性极大。
纵隔病变影像诊断 ppt课件
54
神经源性肿瘤
55
神经源性肿瘤
56
(2) CT表现
① 后纵隔脊柱旁区类圆形或半圆形肿块;
② CT平扫密度均匀,但因含脂量较高,其密度略低于邻近 的肌肉;
③ 良性边缘锐利,恶性边缘不清,侵犯周围结构;
④ 发生在椎间孔处的肿瘤,呈哑铃状,部分在椎管内,部分 在椎管外,CT可清晰显示椎间孔扩大,附近结构受压; ⑤ CT增强扫描:神经鞘瘤有不同形式的强化,而其他神经 源性肿瘤强化无特征。
57
神经源性肿瘤CT表现
58
神经源性肿瘤X线及CT
59
(3) MRI表现 ① 非神经鞘 瘤 MRI T1WI上呈中等偏低信号 , T2WI上呈高信号;
② 神经鞘瘤MRI T1WI上呈低信号,T2WI呈明显 高信号;
③ 增强MRI神经鞘瘤T1WI呈明显环形强化,非鞘 瘤呈均匀强化;
④ MRI对椎管内外哑铃状肿瘤的定位、观察脊髓 的受压情况较CT更清晰。
32
胸内甲状腺肿CT表现
33
(3) MRI表现
① 位置:MRI冠状位及矢状位成像可清晰显示肿块的来源; ② T1WI为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③ 肿块内囊变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④ MRI不能显示钙化; ⑤ MRI增强T1WI不规则强化伴周围界限不清提示恶性。
34
胸廓内甲状腺肿MRI
35
4、淋巴瘤
36
(1) X线表现
① 位置:肿块多位于中纵隔、气管与肺门附近,少数位前纵隔; ② 肿瘤多呈分叶状,向纵隔两侧突出,有时一侧明显; ③ 肿瘤可经肺门沿肺间质向肺内浸润,也可侵及胸膜及心包而产生胸 腔及心包积液。
37
淋巴瘤治疗前后胸片表现
38
神经源性肿瘤
55
神经源性肿瘤
56
(2) CT表现
① 后纵隔脊柱旁区类圆形或半圆形肿块;
② CT平扫密度均匀,但因含脂量较高,其密度略低于邻近 的肌肉;
③ 良性边缘锐利,恶性边缘不清,侵犯周围结构;
④ 发生在椎间孔处的肿瘤,呈哑铃状,部分在椎管内,部分 在椎管外,CT可清晰显示椎间孔扩大,附近结构受压; ⑤ CT增强扫描:神经鞘瘤有不同形式的强化,而其他神经 源性肿瘤强化无特征。
57
神经源性肿瘤CT表现
58
神经源性肿瘤X线及CT
59
(3) MRI表现 ① 非神经鞘 瘤 MRI T1WI上呈中等偏低信号 , T2WI上呈高信号;
② 神经鞘瘤MRI T1WI上呈低信号,T2WI呈明显 高信号;
③ 增强MRI神经鞘瘤T1WI呈明显环形强化,非鞘 瘤呈均匀强化;
④ MRI对椎管内外哑铃状肿瘤的定位、观察脊髓 的受压情况较CT更清晰。
32
胸内甲状腺肿CT表现
33
(3) MRI表现
① 位置:MRI冠状位及矢状位成像可清晰显示肿块的来源; ② T1WI为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③ 肿块内囊变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④ MRI不能显示钙化; ⑤ MRI增强T1WI不规则强化伴周围界限不清提示恶性。
34
胸廓内甲状腺肿MRI
35
4、淋巴瘤
36
(1) X线表现
① 位置:肿块多位于中纵隔、气管与肺门附近,少数位前纵隔; ② 肿瘤多呈分叶状,向纵隔两侧突出,有时一侧明显; ③ 肿瘤可经肺门沿肺间质向肺内浸润,也可侵及胸膜及心包而产生胸 腔及心包积液。
37
淋巴瘤治疗前后胸片表现
38
纵隔病变ppt课件
胸内甲状腺
病理:绝大多数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其次 为腺瘤,少数为腺癌。
临床表现:气道、食道及上腔静脉压迫症 状
部位:最常见于胸腔入口处和前上纵隔, 多起自颈部甲状腺下极或峡部,在气管前 或气管旁延伸,有时可伸入气管与食管后 方。少数起自异位在胸内甲状腺组织。
CT表现
与颈部甲状腺相连 边缘:光滑,可呈分叶状 密度;高于软组织,常有钙化及囊变坏死区,
部位;90%的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附近,10%是异 位的,位于从环状软骨到主动脉根部之间的任何部 位。绝大多数甲状旁腺腺瘤位于颈部,异位于纵隔 的甲状旁腺发生的腺瘤仅占很小的百分比。多发生 在前上纵隔胸腺所在区域或后纵隔气管食管沟附近, 少数见于主肺动脉窗内。
病灶一般较小,多在2cm以内。 CT扫描:可见病灶呈小结节状,边缘清楚,密度均
其他生殖细胞瘤
精原细胞瘤、胚胎癌、绒毛上皮癌、内皮窦 瘤,几乎都是恶性。
精原细胞瘤见于男性,多表现为边缘光滑或 呈分叶状的实性肿块,与相邻纵隔结构间脂 肪层多消失,很少有钙化,常有多发小灶性 坏死,少数可有胸膜、心包渗出及胸壁侵犯。
胚胎癌、绒毛膜上皮癌和内皮窦瘤极少见, 肿块内常有坏死或囊变。多数肿瘤呈浸润性 生长。
纵隔肿块的诊断
肿块的位置 肿块的组织学特性
(囊性、脂肪组织、实性、钙化及 出血) 肿块良、恶性的鉴别 增强扫描
纵隔富血管性病变
胸内甲状腺和甲状旁腺肿块 包含血管成分的淋巴管瘤/海绵状血管瘤 嗜铬细胞瘤 Castleman’s 病 部分坏死的炎症和肿瘤可呈环形强化
转移 :沿胸膜种植转移
胸腺瘤的鉴别诊断
1.胸腺增生:见于青春期,胸腺各叶增大, 但保持正常形态。密度均匀,激素治疗萎缩, 停药后增大。
纵隔病变的CT诊断PPT课件
囊肿内壁为单层间皮细胞, 外层为纤维组织,囊内液体 透明清亮。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64
心包囊肿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65
心包囊肿
纵பைடு நூலகம்病变的CT诊断
66
胸腺脂肪瘤
占全部胸腺肿瘤的2-9%,好发 青少年,常无症状,极少部分人伴 有重症肌无力。
病理上胸腺组织内合并大量脂 肪组织。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67
胸腺脂肪瘤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76
60-80%的重症肌无力患 者可伴有胸腺滤泡增生。
10-20%伴有胸腺瘤。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77
胸腺增生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78
胸腺增生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79
胸腺增生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80
胸腺增生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81
胸腺增生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82
胸腺增生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继发性胸腺囊肿主要见于出血 后囊变或放疗及手术后。
先天性囊肿内衬有上皮细胞, 而继发性则无上皮细胞。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50
胸腺囊肿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51
胸腺囊肿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52
胸腺囊肿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53
胸腺囊肿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54
胸腺囊肿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55
胸腺囊肿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42
胸腺癌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43
胸腺癌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44
胸腺癌上腔静脉阻塞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64
心包囊肿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65
心包囊肿
纵பைடு நூலகம்病变的CT诊断
66
胸腺脂肪瘤
占全部胸腺肿瘤的2-9%,好发 青少年,常无症状,极少部分人伴 有重症肌无力。
病理上胸腺组织内合并大量脂 肪组织。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67
胸腺脂肪瘤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76
60-80%的重症肌无力患 者可伴有胸腺滤泡增生。
10-20%伴有胸腺瘤。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77
胸腺增生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78
胸腺增生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79
胸腺增生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80
胸腺增生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81
胸腺增生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82
胸腺增生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继发性胸腺囊肿主要见于出血 后囊变或放疗及手术后。
先天性囊肿内衬有上皮细胞, 而继发性则无上皮细胞。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50
胸腺囊肿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51
胸腺囊肿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52
胸腺囊肿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53
胸腺囊肿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54
胸腺囊肿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55
胸腺囊肿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42
胸腺癌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43
胸腺癌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44
胸腺癌上腔静脉阻塞
纵隔病变的CT诊断
肺纵隔病变影像学表现护理课件
确保患者安全。
术后护理
监测病情变化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 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呼吸道护理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排痰,防止肺部 感染。
营养与康复护理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康复计划,指导患者合理 饮食和功能锻炼,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04 病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一:肺癌患者的护理
总结词
呼吸道护理
先天性肺发育不全患者呼吸道容易感染,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为患 者吸痰、拍背,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排痰。
03
氧疗
先天性肺发育不全患者可能存在低氧血症,需要给予氧疗,如鼻导管吸
氧或面罩吸氧等。同时注意观察氧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05 总结与展望
当பைடு நூலகம்护理现状与挑战
护理技术发展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对肺纵隔病变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能力得 到提升,但护理技术在配合影像学检查和后续治疗方面仍有待加强。
专业护理人才
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才在肺纵隔病变的护理中起到关键作 用,然而目前此类专业护理人才仍然相对缺乏。
跨学科合作
肺纵隔病变的护理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影像科、呼吸科、肿瘤科 等,如何加强跨学科合作,提高护理效率是当前面临的挑战。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技术革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将有更多先进的护理技术和设备应用于肺 纵隔病变的护理中,如远程护理、智能护理等。
重要性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肺纵隔病变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 性质、部位、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应用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胸片、CT、MRI等,其中CT检查具有较高的分辨 率和准确性,是诊断肺纵隔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 指导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以及监测病情进展。
术后护理
监测病情变化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 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呼吸道护理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排痰,防止肺部 感染。
营养与康复护理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康复计划,指导患者合理 饮食和功能锻炼,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04 病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一:肺癌患者的护理
总结词
呼吸道护理
先天性肺发育不全患者呼吸道容易感染,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为患 者吸痰、拍背,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排痰。
03
氧疗
先天性肺发育不全患者可能存在低氧血症,需要给予氧疗,如鼻导管吸
氧或面罩吸氧等。同时注意观察氧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05 总结与展望
当பைடு நூலகம்护理现状与挑战
护理技术发展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对肺纵隔病变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能力得 到提升,但护理技术在配合影像学检查和后续治疗方面仍有待加强。
专业护理人才
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才在肺纵隔病变的护理中起到关键作 用,然而目前此类专业护理人才仍然相对缺乏。
跨学科合作
肺纵隔病变的护理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影像科、呼吸科、肿瘤科 等,如何加强跨学科合作,提高护理效率是当前面临的挑战。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技术革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将有更多先进的护理技术和设备应用于肺 纵隔病变的护理中,如远程护理、智能护理等。
重要性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肺纵隔病变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 性质、部位、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应用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胸片、CT、MRI等,其中CT检查具有较高的分辨 率和准确性,是诊断肺纵隔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 指导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以及监测病情进展。
纵隔病变影像诊断PPT课件
.
22
畸胎瘤
7/14/2020
.
23
(2) CT表现
① 边缘光滑的厚壁囊性肿块;
② 肿瘤内钙化(30-60%);
③ 肿瘤内脂肪密度(50-60%);
④ 肿瘤内有骨及牙齿结构;
⑤ 恶性者常呈较大、分叶实性肿块、 边缘 不规则,很少含有脂肪及钙化,周围界限 消失,可侵犯邻近脏器。
7/14/2020
.
24
畸胎瘤CT表现
7/14/2020
.
25
畸胎瘤CT表 现
7/14/2020
.
26
(3) MRI表现
① 囊性: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② 含脂肪: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 ③ MRI不能准确显示肿瘤钙化;
④ 实 性 肿 瘤 : MRI 信 号 不 均 匀 , 脂 肪 T1WI呈高信号,软组织呈中等信号,水样 液体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
.
4
(二) 纵隔血肿
1.机理 胸部挤压→血管破裂→纵隔内出血 2.X线及CT表现 (1)纵隔两侧明显增宽 (2)合并纵隔气肿可见气液平面 (3)CT扫描可明确纵隔间隙内有高于一般
积液的液体密度影,CT值接近血液密度。
7/14/2020
.
5
二、纵隔原发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
6
(一) 发病率
纵隔原发肿瘤及肿瘤样病变(primary mediastinal tumor and tumorlike lesions)种类繁多,据国内报道, 发病率居前六位的为:①神经源性肿 瘤;②恶性淋巴瘤;③胸腺瘤;④畸 胎瘤;⑤胸内甲状腺肿;⑥支气管囊 肿。
纵隔病变影像诊断
7/14/2020
纵隔疾病影像诊断PPT课件
诊断医生的经验与知识水平对纵隔疾病影像诊断的准确性 具有重要影响。经验丰富的医生能够更好地识别和解读影 像学特征,准确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程度。
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医生应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和技能,参加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以了解最新的诊断技 术和研究成果。此外,医生之间应进行多学科协作,共同 探讨疑难病例的诊断问题,提高整体诊断水平。
01
02
03
个体差异评估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 定个性化的诊断方案。
精准治疗策略
结合基因检测、病理学检 查结果,为患者提供精准 的治疗方案。
预后评估与管理
通过长期追踪和监测,评 估治疗效果和疾病预后,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提高诊断医生的培训与交流
专业培训
加强医学影像诊断专业培 训,提高医生的诊断技能 和知识水平。
详细描述
畸胎瘤通常位于后纵隔或中纵隔,呈圆形、 椭圆形或分叶状肿块,边缘清晰,密度不均 匀。增强扫描时,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 畸胎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 助于与其他纵隔肿瘤进行鉴别。
淋巴瘤
总结词
淋巴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 淋巴结和结外组织。其影像学表现多样,可 通过CT、MRI等检查手段进行诊断。
详细描述
胸腺瘤通常位于前上纵隔,呈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缘清晰,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时, 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胸腺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源性肿瘤
总结词
神经源性肿瘤是纵隔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可发生于交感神经节或脊神经节等部位。其影像学表现多样 ,可通过CT、MRI等检查手段进行诊断。
详细描述
纵隔是人体的重要区域,位于胸骨和脊柱之间,左右两侧由胸膜覆盖,将胸腔 分为左右两部分。纵隔内含有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等重要器官,对维持 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医生应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和技能,参加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以了解最新的诊断技 术和研究成果。此外,医生之间应进行多学科协作,共同 探讨疑难病例的诊断问题,提高整体诊断水平。
01
02
03
个体差异评估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 定个性化的诊断方案。
精准治疗策略
结合基因检测、病理学检 查结果,为患者提供精准 的治疗方案。
预后评估与管理
通过长期追踪和监测,评 估治疗效果和疾病预后,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提高诊断医生的培训与交流
专业培训
加强医学影像诊断专业培 训,提高医生的诊断技能 和知识水平。
详细描述
畸胎瘤通常位于后纵隔或中纵隔,呈圆形、 椭圆形或分叶状肿块,边缘清晰,密度不均 匀。增强扫描时,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 畸胎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 助于与其他纵隔肿瘤进行鉴别。
淋巴瘤
总结词
淋巴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 淋巴结和结外组织。其影像学表现多样,可 通过CT、MRI等检查手段进行诊断。
详细描述
胸腺瘤通常位于前上纵隔,呈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缘清晰,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时, 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胸腺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源性肿瘤
总结词
神经源性肿瘤是纵隔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可发生于交感神经节或脊神经节等部位。其影像学表现多样 ,可通过CT、MRI等检查手段进行诊断。
详细描述
纵隔是人体的重要区域,位于胸骨和脊柱之间,左右两侧由胸膜覆盖,将胸腔 分为左右两部分。纵隔内含有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等重要器官,对维持 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外科学PPT课件 纵隔疾病
✓ 随着分期时间的延长手术切除率逐渐降低。 ✓ 治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肿瘤是否能被完
全切除。
2 放射治疗
✓ Ⅰ期患者术后复发率极低,术后放疗对预后无明显 影响,故对于肿瘤完全切除的Ⅰ期患者不推荐放疗。
✓ Ⅱ期患者术后放疗可使复发率降低,是预防复发的 重要措施。
✓ Ⅲ期胸腺瘤患者术后辅助放疗能减少肿SURGERY
纵隔疾病
Diseases of the Mediastinum
一、原发性纵 膈肿瘤
原发性纵膈肿瘤
纵膈位于两侧胸膜之间,左右为纵膈 胸膜,前为胸骨,后为脊柱,上经胸廓 出口与颈部相连,下止于膈肌,纵膈内 有:心包、心脏、出入心脏的大血管、 气管、胸腺、胸导管、神经、淋巴结及 周围结缔组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解剖 区域。
伴有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 (3)囊变及钙化 (4)成人多见,可伴有免疫和内分泌、血液方面异常,
枯兴氏综合症、低蛋白血症、红细胞发育不全。 (5)15%可伴有重症肌无力
胸腺的解剖位置
胸腺瘤的分期
➢组织分型标准 ➢临床病理分期
组织分型标准Muller-Hermelink
➢ A型---梭形肿瘤上皮细胞(1.5%). ➢ B型---圆形上皮瘤细胞.
原发性纵膈肿瘤
纵膈划分
分5部位:胸骨柄与第四胸椎连线将纵膈分为上、下纵膈。 上纵膈以气管为界,分为前、后纵膈。 下纵膈分为:前下、中、后下纵膈。(以心包、心脏、气管分
叉)。 纵膈内肿瘤种类多:可分为良、恶性,绝大部分为良性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
自主神经源性:多来自交感神经、脊 髓神经,多位于后纵膈脊柱旁沟内,单 侧多见,一般无症状,长大后可压迫神 经系统。 外周神经源性:包括:神经膜瘤、神 经纤维瘤、神经纤维肉瘤(恶性、少 见)。
全切除。
2 放射治疗
✓ Ⅰ期患者术后复发率极低,术后放疗对预后无明显 影响,故对于肿瘤完全切除的Ⅰ期患者不推荐放疗。
✓ Ⅱ期患者术后放疗可使复发率降低,是预防复发的 重要措施。
✓ Ⅲ期胸腺瘤患者术后辅助放疗能减少肿SURGERY
纵隔疾病
Diseases of the Mediastinum
一、原发性纵 膈肿瘤
原发性纵膈肿瘤
纵膈位于两侧胸膜之间,左右为纵膈 胸膜,前为胸骨,后为脊柱,上经胸廓 出口与颈部相连,下止于膈肌,纵膈内 有:心包、心脏、出入心脏的大血管、 气管、胸腺、胸导管、神经、淋巴结及 周围结缔组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解剖 区域。
伴有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 (3)囊变及钙化 (4)成人多见,可伴有免疫和内分泌、血液方面异常,
枯兴氏综合症、低蛋白血症、红细胞发育不全。 (5)15%可伴有重症肌无力
胸腺的解剖位置
胸腺瘤的分期
➢组织分型标准 ➢临床病理分期
组织分型标准Muller-Hermelink
➢ A型---梭形肿瘤上皮细胞(1.5%). ➢ B型---圆形上皮瘤细胞.
原发性纵膈肿瘤
纵膈划分
分5部位:胸骨柄与第四胸椎连线将纵膈分为上、下纵膈。 上纵膈以气管为界,分为前、后纵膈。 下纵膈分为:前下、中、后下纵膈。(以心包、心脏、气管分
叉)。 纵膈内肿瘤种类多:可分为良、恶性,绝大部分为良性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
自主神经源性:多来自交感神经、脊 髓神经,多位于后纵膈脊柱旁沟内,单 侧多见,一般无症状,长大后可压迫神 经系统。 外周神经源性:包括:神经膜瘤、神 经纤维瘤、神经纤维肉瘤(恶性、少 见)。
纵隔疾病PPT课件PPT110页
隔淋巴结增大、心包积液和心包增厚、邻 近肺实质受侵出现肿块和胸膜下转移结节。
第44页,共110页。
胸腺瘤
3.MRI表现: 前纵隔升主动脉前方圆形或卵圆形肿块 肿块内可有囊变,钙化灶则呈无信号结构 Gd-DTPA增强检查,肿瘤明显强化 恶性胸腺瘤MRI表现与CT相似,纵隔脂肪
和邻近结构广泛浸润。
6.CT和 MRI可以显示少量气肿,比胸部平片 更准确可靠。纵隔边缘处有带状含气区, 其中无肺纹理显示。
[鉴别诊断] 需与伴有气液平面的纵隔脓肿鉴别。
第13页,共110页。
第14页,共110页。
气管撕裂—纵隔气肿、皮下气肿
第15页,共110页。
气管撕裂—纵隔气肿、皮下气肿
第三节 纵隔血肿
病因病理 纵隔血肿常见于外伤,少数见于 主动脉瘤破裂、咽后壁和颈部出血向下扩 散进入纵隔以及胸部术后纵隔出血。
第64页,共110页。
恶性淋巴瘤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①纵隔向两侧增宽 ②肿瘤边缘清楚、呈波浪状或呈分叶状。 ③肿瘤常致气管受压、变窄。 ④侧位上,气管透过度下降 ⑤通常无钙化,但霍奇金淋巴瘤放射治疗 后可出现钙化。
第65页,共110页。
恶性淋巴瘤
CT表现: ①显示气管前、血管前、主-肺动脉窗、隆 突下、心包周围等多组淋巴结增大 ②霍奇金淋巴瘤易经淋巴延伸而倾向累及 多组淋巴结,内乳淋巴结常受累
隔脓肿
第3页,共110页。
第一节 纵隔炎症
二、慢性纵隔炎—了解(chronic mediastinitis)
(一)肉芽肿性纵隔炎:结核、霉菌、结节 病引起
(二)硬化性纵隔炎:纵隔纤维化,原因不 明
第4页,共110页。
第一节 纵隔炎症
临床表现
第44页,共110页。
胸腺瘤
3.MRI表现: 前纵隔升主动脉前方圆形或卵圆形肿块 肿块内可有囊变,钙化灶则呈无信号结构 Gd-DTPA增强检查,肿瘤明显强化 恶性胸腺瘤MRI表现与CT相似,纵隔脂肪
和邻近结构广泛浸润。
6.CT和 MRI可以显示少量气肿,比胸部平片 更准确可靠。纵隔边缘处有带状含气区, 其中无肺纹理显示。
[鉴别诊断] 需与伴有气液平面的纵隔脓肿鉴别。
第13页,共110页。
第14页,共110页。
气管撕裂—纵隔气肿、皮下气肿
第15页,共110页。
气管撕裂—纵隔气肿、皮下气肿
第三节 纵隔血肿
病因病理 纵隔血肿常见于外伤,少数见于 主动脉瘤破裂、咽后壁和颈部出血向下扩 散进入纵隔以及胸部术后纵隔出血。
第64页,共110页。
恶性淋巴瘤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①纵隔向两侧增宽 ②肿瘤边缘清楚、呈波浪状或呈分叶状。 ③肿瘤常致气管受压、变窄。 ④侧位上,气管透过度下降 ⑤通常无钙化,但霍奇金淋巴瘤放射治疗 后可出现钙化。
第65页,共110页。
恶性淋巴瘤
CT表现: ①显示气管前、血管前、主-肺动脉窗、隆 突下、心包周围等多组淋巴结增大 ②霍奇金淋巴瘤易经淋巴延伸而倾向累及 多组淋巴结,内乳淋巴结常受累
隔脓肿
第3页,共110页。
第一节 纵隔炎症
二、慢性纵隔炎—了解(chronic mediastinitis)
(一)肉芽肿性纵隔炎:结核、霉菌、结节 病引起
(二)硬化性纵隔炎:纵隔纤维化,原因不 明
第4页,共110页。
第一节 纵隔炎症
临床表现
内科学_各论_症状:纵隔病变_课件模板
内科学症状部分:纵隔病变>>>
病因:
肺囊肿和肺肿瘤等推挤。或发生膈疝的一 侧因胸腔病变引起严重纤维收缩、肺不张 或该侧全肺切除后,可牵拉健侧,产生纵 隔疝。纵隔疝与纵隔移位不同。但二者常 同时存在。纵隔移位是由于病侧压力大或 病侧广泛的纤维收缩推移或牵拉,使整个 纵隔器官向另一侧移位。 纵隔气肿 纵隔胸膜结缔组织间隙充有气体
诊断:
膜及纵隔胸膜破裂,气体进入胸膜造成的 气胸、气管、支气管或食管穿孔,气体由 管壁外间隙进入纵隔。纵隔的气体可继续 沿脊柱前筋膜间隙、气管、大血管周围间 隙上行至颈部,形成颈部皮下气肿;或因 气体胀破纵隔胸膜进入胸膜腔造成气胸。 此外,胃肠破裂,气体经肠系膜、后腹膜间 隙上行至纵隔;也可由发生在
诊断:
感染下行时可发生腹痛、黄疸。侵及胸腔 时,可发生急性脓胸,亦可形成膈上肺底 限局性脓胸。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
慢性纵隔炎病因不明。据文献报道, 结核、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肺炎、化脓 性感染、组织包浆菌病、放线菌病、放射 治疗、梅毒等均可引起此病,多数由非特 异性炎症造成。慢性纵隔炎是
内科学症状部分:纵隔病变>>>
内科学症状部分:纵隔病变>>>
病因:
瘤含有外、中、内胚层组织。在组织学上 不能明确区分这三种肿瘤, 故名为畸胎类 肿瘤。发生部位多在前上纵隔,突向一侧, 体积自鸽卵大小至满一侧胸腔,很少见于 颈部、胸骨上缘、后纵隔,极少数见于支 气管内。
纵隔神经原肿瘤 此瘤来自施万氏 细胞、外胚层,多称为施万氏瘤。纵隔神 经原肿瘤以神经
诊断:
变(如肺大泡、高压气胸)及隔疝本身造成 的压迫症状为主。可有呼吸困难、咳嗽、 气短、喘鸣音。重者可影响心脏排血量而 发生呼吸循环衰竭。
纵隔病变PPT课件
12
2、气胸及液气胸 气胸(pneumothorax):空气进入胸
腔则形成气胸。进入胸腔的气体改变了 胸腔的负压状态,肺可被不同程度的压 缩。
液气胸(hydro-pneumothorax) : 胸腔内液体与气体并存为液气胸。
13
气胸
14
15
纵隔(mediastinum)
分区:有助于判断纵隔病变的来源和 性质。
29
恶性淋巴瘤 (lymphoma)
1、纵隔肺门多个淋巴结增大可融合成肿块,呈 分叶状,向纵隔双侧突出,有时一侧明显,但 很少为单侧。
2、气管受压移位、变窄。 3、可向肺内及胸膜、心包浸润,引起积液。 4、中等强化.
30
病例4
31
32
病例5
33
34
病例6
35
36
畸胎瘤(Teratoma)
二 胸膜病变
胸腔积液 气胸及液气胸 胸膜肥厚、粘连、钙化
1
1、胸腔积液:
X线检查能明确积液的存在, 但难以区别液体的性质。 (1)游离性积液: (2)局限性积液:
难点:“大量胸腔积液”与“一侧肺叶 不张”的鉴别。
2
(1)游离性积液:
①少量 (250ml) ②中量 (积液上缘达第4肋前端平面以上) ③大量
积液,侧位片表现为叶间裂部位的梭形影)
③肺底积液(位于肺底与横膈之间的胸 腔积液,横膈最高点外移)
8
右水平裂叶间积液
9
包裹性积液
10
鉴别?
11
如何区别
鉴别点:通过对邻近组织结构改变判断。
1、肺不张:有肺体积缩小改变。局部胸廓塌 陷,纵隔、叶间裂向患侧移位,邻近肺组织代 偿性肺气肿;
2、气胸及液气胸 气胸(pneumothorax):空气进入胸
腔则形成气胸。进入胸腔的气体改变了 胸腔的负压状态,肺可被不同程度的压 缩。
液气胸(hydro-pneumothorax) : 胸腔内液体与气体并存为液气胸。
13
气胸
14
15
纵隔(mediastinum)
分区:有助于判断纵隔病变的来源和 性质。
29
恶性淋巴瘤 (lymphoma)
1、纵隔肺门多个淋巴结增大可融合成肿块,呈 分叶状,向纵隔双侧突出,有时一侧明显,但 很少为单侧。
2、气管受压移位、变窄。 3、可向肺内及胸膜、心包浸润,引起积液。 4、中等强化.
30
病例4
31
32
病例5
33
34
病例6
35
36
畸胎瘤(Teratoma)
二 胸膜病变
胸腔积液 气胸及液气胸 胸膜肥厚、粘连、钙化
1
1、胸腔积液:
X线检查能明确积液的存在, 但难以区别液体的性质。 (1)游离性积液: (2)局限性积液:
难点:“大量胸腔积液”与“一侧肺叶 不张”的鉴别。
2
(1)游离性积液:
①少量 (250ml) ②中量 (积液上缘达第4肋前端平面以上) ③大量
积液,侧位片表现为叶间裂部位的梭形影)
③肺底积液(位于肺底与横膈之间的胸 腔积液,横膈最高点外移)
8
右水平裂叶间积液
9
包裹性积液
10
鉴别?
11
如何区别
鉴别点:通过对邻近组织结构改变判断。
1、肺不张:有肺体积缩小改变。局部胸廓塌 陷,纵隔、叶间裂向患侧移位,邻近肺组织代 偿性肺气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31
㈣淋巴瘤(2)
• 【影像学表现】
• X线:纵隔增宽,上纵隔为主,边缘呈 扇贝样、锯齿状,侧位片纵隔密度增高
• CT:纵隔淋巴结肿大,前、中纵隔最 多见,融合或分散存在,放疗后出现钙 化,增强轻至中度强化;胸腔积液、胸 膜结节、心包积液、肺内肿块
• MRI:肿大淋巴结呈等T1、长T2信号
h
32
Title
恶性畸胎瘤
h
30
㈣淋巴瘤(1)
lymphoma
• 【临床与病理】
• 病理分为霍奇金(Hodgkin disease, 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 lymphoma,NHL)临床上以HD多见,以侵 犯淋巴结为主,结外少见;多见于青年, 其次老年。NHL主要结外器官受累;多见 青少年,其次为老年
• CT:类圆形、分叶状肿块,可有囊变、钙
化,均匀强化;侵袭性肿瘤边缘不规则,
脂肪界面模糊,胸膜结节、胸腔积液、心
包积液
• MRI:肿瘤呈长T1长T2h信号,有强化
13
鉴别
1、胸内甲状腺:
1)常位于胸骨后间隙,主气管常受压移位,2) 钙化常见,3)肿块常向颈部延伸,4)可有 明显强化。
2、畸胎瘤:1)发病年龄小于胸腺瘤,2)肿块 内可有多种成分,脂肪,骨,钙化等, 3) 囊变多见。
Title
h
9
• Content
h
10
• Content
Title
h
11
• Content
Title
h
12
㈡胸腺瘤
(thymoma)
• 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起源于未退化的胸 腺组织。
• 【临床与病理】组织学分为:上皮细胞型、 淋巴细胞型、混合型
• 【影像学表现】
• X线:纵隔增宽,胸骨后肿块
3、淋巴瘤:1)肿大的淋巴结主要位于血管前 间隙及气管周围,亦可弥漫浸润,融合成团 块装包绕周围结构,2)密度均匀或少数中心 坏死液化,3)常为双侧分布,分叶明显。
h
14
• 肿瘤位于主动脉前,轮廓较清
h
15
• Content
Title
h
16
胸部正位片见右心缘一巨大占位性病变,密度均匀,边缘光滑,侧位
Title
• Content
异
位
胸
腺
瘤
h
23
㈢畸胎类肿瘤(teratoma )
• 【临床与病理】 • 囊性畸胎瘤又称皮样囊肿,含外、中胚
层组织;实性畸胎瘤含三个胚层组织。 瘤内含液体、脂肪、汗腺、毛发、毛囊、 肌肉、钙化、牙齿及骨骼。恶性者呈浸 润生长并可发生远处转移
h
24
㈢畸胎类肿瘤(2)
• 【影像学表现】
h
39
• Content
Title
h
40
㈤神经源性肿瘤
neurogenic neoplasms
• 为常见纵隔肿瘤(占14%~25%), 90%位于后纵隔椎旁间隙
• 【临床与病理】 交感神经源性肿瘤: 节细胞神经瘤最常见;节神经母细胞瘤 和交感神经母细胞瘤少见,恶性周围神 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 恶性神经鞘瘤临床多无症状,肿瘤大时 可有压迫症状
Title
h
3
• Content
Title
h
4
• Content
Title
h
5
纵隔病变与肺病变的鉴别
h
6
㈠ 胸内甲状腺肿
(intrathoracic goiter )
• 【临床与病理】 病理分为:甲状腺增 生肿大、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病(少数 为恶性)临床可无症状或有肿瘤压迫症 状。
• 【影像学表现】 X线:上纵隔增宽,密 度增高;气管受压、变形移位,严重时 食管受压移位。
㈣淋巴瘤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前纵隔、支气
管肺组、气管支气管组多见,可融合成
块,结合临床周身其他淋巴结肿大可诊
断 鉴别诊断应考虑: 1、侵袭性胸腺
瘤 2、结节病: 3淋巴结结核: 4转
移性淋巴结肿大
h
33
• Content
Title
中纵隔淋h 巴瘤
34
• Content
Title
• X线:前、中纵隔,类圆形,可轻度分 叶,肿瘤内骨骼块影有确诊意义
• CT:囊性畸胎瘤呈厚壁囊肿。肿瘤内含 脂肪成分(-25~-50HU)、钙化或 骨骼 (>100HU)和软组织成分,不均 匀强化;边界不清、周围脂肪界面密度 增高、侵犯胸膜、心包者提示恶性
• MRI:肿瘤内脂肪呈短T1长T2信号
h
片见病变位于前纵隔,延伸至心膈角;CT肿块沿升主动脉、上腔静脉
生长,与右心缘分界较清,内可见一h 粗条状钙化影。
17
h
18
Title
• Content
胸 腺 小 细 胞 癌
h
19
• Content
Title
h
20
侵袭性胸腺瘤
• Content
Title
h
21
• Content
Title
h
22
第十节 纵隔病变
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贺太平
h
1
➢ 纵隔病变为起源于纵隔和或累及纵 隔内结构的病变,可分为肿瘤性疾病 和非肿瘤性疾病。 ➢ 在纵隔肿瘤中,除血管瘤、纤维瘤、 淋巴瘤、黄色瘤和迷走组织在纵隔内 形成的肿瘤可以在纵隔的任何部位发 生外,其它肿瘤的好发部位常有一定 的规律性。
h
2
• Content
h
7
㈠胸内甲状腺肿
• 【影像学表现】
• CT:稍高密度,囊变、出血、钙化多见; 强化明显、持续时间长
• MRI:长T1长T2信号,不均匀,可见囊变 区和无钙化;增强明显强化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根据位置、形态、强化特点,CT、MRI可 确诊
• 需与无名动脉伸展扭曲和无名动脉瘤鉴别
h
8
• Content
25
㈢畸胎类肿瘤(3)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前、中纵隔含脂肪、钙化、骨骼、
软组织密度肿块是畸胎瘤特征性表现。 少数呈均一软组织密度,需与纵隔其他 肿瘤鉴别
h
26
• Content
Title
h
27
• Content
Title
纵隔皮样囊肿
h
28
• Content
Title
囊性畸胎瘤
h
29
• Content
h
35
• Content
Title
h
36
• Content
Title
淋巴瘤双肺转移
h
37
• Content肿块型和非融合 肿块型,融合肿块型常需和恶性胸腺瘤、 畸胎瘤等前纵隔好发肿瘤鉴别。以下几 点有助于区别:(l)分辨率较高的CT扫描 图像上能显示未完全融合淋巴瘤可由边 缘不甚连续有相对分界多个小肿块组成, 半数可见低密店坏死灶;(2)完全融合肿 块其边缘绝大多数光滑,而恶性胸腺瘤 边缘多数可见小结节样突起或和分叶形 成;<3)如见胸膜或心包种植结节则恶性 胸腺瘤可能性极大。